簡析康德美學思想中的“共通感_第1頁
簡析康德美學思想中的“共通感_第2頁
簡析康德美學思想中的“共通感_第3頁
簡析康德美學思想中的“共通感_第4頁
簡析康德美學思想中的“共通感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簡析康德美學思想中的“共通感”簡析康德美學思想中的“共通感” 團目圓耄期湖北經(jīng)濟學院 JournalofHubeiUniversityofEconomics 簡析康德美學思想中的 共通感 夏宏(湖北第二師范學院文學院 , 湖北武漢 430205)摘要: 在康德的美學思想中 , 共通感是審美判斷普遍性和必然性的理論前提 , 它 被放在審美主體的主觀性中來討論.康德美學思想因其自身的矛盾性而難以被把握 ,在理解時只能把它看作 一種先驗性的假定 ,而不能用經(jīng)驗歸納來證實它 . 關鍵詞:共通感; 主觀; 先驗; 經(jīng)驗中圖分類號:B83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 626X(2011)050098

2、 04 康德美學思想中的一個核心問題是 : 審美判斷的普遍性和必然性的規(guī)定根據(jù)何在 ?在康德的判 斷力批判上卷審美判斷力的批判中 , 共通感 被設定為分析這一問題的理論前提 . 康德認為審美 判斷聯(lián)系于主體的情感 , 將它同運用概念來進行的 邏輯判斷(認知)作了區(qū)分,所以若從概念與邏輯上 來理解康德所說的 共通感, 很可能就與其所謂背 道而馳.那么,作為解決核心問題的前提 ,何謂共 通感?, 共通感 是對審美主體的主觀普遍性的設定 在自然界和繪畫作品中 , 都可見紅色的玫瑰般而言 , 它們都會給人帶來熱烈的感受 . 玫瑰是紅色的屬于認知的范疇 ,我們可以從光譜學的角度進行分析 ,認定紅色是客觀

3、存在; 玫瑰是美 的屬于審美的范疇 .問題在于 :紅色的玫瑰是否會 給每個人都 帶來熱烈感從而讓 玫瑰是美的 成為 一種普遍,必然的審美判斷 ?康德在判斷力批判第一部分 審美判斷力的分析中的第一節(jié)就嚴格 區(qū)分了知識判斷和審美判斷 : 為了判別某一對象 是美或不美 , 我們不是把 (它的)表象憑借悟性連系 于客體以求得知識 , 而是憑借想象力 (或者想 象力 和悟性相結(jié)合 ) 連系于主體和它的快感與不快感 . 鑒賞判斷因此不是知識判斷 從而不是邏輯的,而是審美的.【1】(P39)將審美同邏輯區(qū)分開來是康德美學圜思想的一個基礎 , 他為什么要做出這樣的劃分 ?在 康德的思想體系里 , 邏輯具有 獨

4、立于人的意識而存 在的先驗性,就是說有了邏輯人才可能認識客觀對 象而不是 相反,相對于主體的意識來說 ,它是客觀 的;審美判斷聯(lián)系于主體心靈的情感 ,不具 有獨立 于主體的客觀性 . 所以康德緊接著上面的話說 : 至 于審美的規(guī)定根據(jù) , 我們 認為它只能是主觀的 ,不 可能是別的. 【1I( 哪,把審美的規(guī)定根據(jù)劃歸主觀范疇 后,如果有共通感存在,那么它只能是主觀的普 遍性根據(jù),從而尋求審美判斷的普 遍性規(guī)定就不能 從主客體的關系入手 , 而是要探求存在于主體之問 的共性 . 對于 玫瑰是美的 這樣的審美判斷 ,就不 能從人與玫瑰的關系進行分析 ,而要對審美主體 的 規(guī)定性進行反思 .在酷暑

5、中 , 人一般都有 熱的感覺 , 但這種熱 感有沒有恒定,普遍的規(guī)定呢?如果有的話,那么為 何不同身體狀況的人并非只 在同一溫度下感覺到熱?為何在不同的心理狀態(tài)下同一個人對同一溫度會有不同 感受?我們只能說,熱感是存在的,其前提 為人是恒溫動物 ,至此前提我們無法再追 問下去. 我們還可以說, 熱是一種經(jīng)驗,同人的生理和心 理相關聯(lián),既客觀又主觀, 而恒溫動物 既是先天 命定的條件 ,又是我們能感知冷熱的原因 . 這個例 子看起來 同審美判斷無關 , 就其推演到獨立于人的 收稿日期 :2011 0621作者簡介:夏宏(1971一), 男,湖北洪湖人,湖北第二師范學院講師 ,文藝學博士,從事文化

6、批評 ,文藝美學研究 .夏宏: 簡析康德關學思想中的 共通感意識而存在的 恒溫動物這一條件來說 ,應該屬于 認知的范疇,但它牽涉到主 體規(guī)定的恒定性 ,這種 規(guī)定不是個別 , 偶然的, 我們可以將此稱為主體的 客觀的普 遍性. 尋求審美判斷的普遍性和必然性 , 也必須找到審美判斷的普遍性和必然性規(guī) 定,如果 找不到,那么不同的人 , 不同文化體系的種族在審 美判斷上只會是各行其 是.同認知不同的是 , 審美 判斷的普遍必然性存在于人的主觀情感中 , 是主體 的主 觀普遍必然性 .在論美的理想 這一節(jié),康德 例證式地分析了這個問題 .對一個美男 子的判斷標 準, 他先假定 從同一種類的多數(shù)形象的

7、契合獲得 一平均率,這平均率就成為對一切的共同的尺度 ,田 但對于審美判斷而言就有了 兩個問題 :一是這是從 審美對象人手進行分析 ,獲得的是對于對象的經(jīng) 驗; 二是不 同的種族會有不同的平均率 . 康德在此分析了第二個問題 , 一個黑人在這些經(jīng)驗的條件 下較之白人必然具有另一種 的規(guī)范觀念.一個中國 人比歐洲人也具有另一種 , 但是這規(guī)范觀念不是 從那自經(jīng) 驗取得的諸比例作為規(guī)定的規(guī)律導引出 來的;而是依照它 (指規(guī)范觀念 )評定的規(guī)律 才屬可 能. 它是從人人不同的直觀體會中浮沉出來的整個 種族的形象 , 大自然把這 形象作為原始形象在這種 族中做生產(chǎn)的根據(jù) , 關鍵在于 它絕不是這種族里

8、 美的 全部原始形象 ,而只是構(gòu)成一切美所不可忽略 的條件的形式 ;所以只是表現(xiàn)這種族 時的正確性 . ? 可見在康德這里 , 審美判斷的普遍性根據(jù)不在 審美對象身上 , 而是 主觀的普遍規(guī)定性作用于審美 對象 .所以, 必須把共通感放在審美主體的主觀性 中來討論,它不是從審美對象的 客觀性中分析而 得, 也不是從審美主體與審美對象的一般關系中得 來.二, 對共通感的假定顯示出康德美學思想中 的矛盾 朱光潛先生對康德美學中的 共通感 有一個 著名的漢語解釋 : 其所謂可普遍 傳達,是根據(jù)人類 具有共同感覺力 的假定,即所謂人同此心,心同 此理, 有這種 共同感覺力 , 一切人對認識功能的 和諧

9、自由活動的感覺就會是共同的 , 所以我對 某種 形象起這種感覺時 , 這感覺雖然是個人的 , 主觀的 , 我仍可假定旁人對這同一 個形象顯現(xiàn)也會引起這 種感覺, 康德把這種同一感覺的可共享性叫做主觀 的普遍 可傳達性. 嘲嘲塒這種解讀抓住了 共通 感的主觀普遍性 ,但人同此心,心同此 理的說法卻會帶來理解上的含混 . 人同此心是就審美判斷 中的主觀情感而言 , 心同此 理卻顯然是蘊涵著邏 輯和概念的理解 ,而康德對審美判斷中的 共通感 與作為認 識能力的知性的先驗規(guī)定作了區(qū)分 , 這 共通感是和人們至今也稱作共通感 SensusCom munis) 的一般理解本質(zhì)上有區(qū)別 :后者(一股理解 )

10、 是不按照情感 , 而 是時時按照概念 ,固然通常只按 照不明了地表示的原理判斷著 .11(P76) 相對而言 , 審 美判斷中的 共通感 只通過情感不通過概念而普 遍有效地規(guī)定著何物令人愉快 ( 不愉快 ), 它具有概 念那樣的普遍有效性 , 但它不是 理.有研究者將康德美學中的 共通感解讀為常 識, 康德求助于常識 , 他認為要 使普遍有效的趣 味判斷成為可能 ,必須預先假定 (Presupposition)個對一切主體都共同的 常識, 借助常識這一 理想標準 , 就可以使與這一標 準一致的判斷成為 對每個人的規(guī)則 , 從而得到一切人的同意 . 康德 這里所用的 常識一詞也是Commons

11、ense德文Gemeinsinn).他強調(diào)使用這一詞著眼于它的兩 個含 義,一是它的共同性(Common),因為只有當常識 是人人共同享有的,才能保 證任何人對審美判斷 無異議; 二是它的 感受性, 由此它使審美判斷 與知性判斷 和道德判斷相區(qū)別.常識的感受性是 由sense規(guī)定的.31這種解讀比較貼近 康德所謂 的共通感的使用效果 . 康德借用了當時流行的 常識一詞, 共通感(德 文 Geme insinn,法文 bon sens,英文 com monsense 拉 丁文 sen suscom munis)在 l8 世紀是風靡全歐洲的時髦字眼 , 一般譯為 常識 或 健全理智 , 由伏爾泰和

12、洛克等人大力提倡 , 反對經(jīng)院式地玄思冥想而主 張貼近普通人的日常 知性, 但康德對其加以改造和重新界定 , 不僅將其 置放于情 感(感性)中來同知性概念相區(qū)別 , 而且 把 共通感 從知性(理智)那里奪回給了感 性,認 為相較作為常識的健全理智,審美判斷更有權利 具有共通感.(P稍經(jīng) 過康德改造使用的 共通 感, 成為審美判斷的普遍必然性的規(guī)定根據(jù) , 但它 又不能 像知性概念那樣被解釋清楚 , 造成審美判斷 的普遍必然性只有在與知性的對比中映 照出來 , 這種必然性在一個審美判斷里被思考著時只能作 為例證式的 , 這就是說 作為一個普遍規(guī)律的一個例 囫2011 年 9 月湖北經(jīng)濟學院第 9

13、 卷第 5期 證, 而這個普遍規(guī)律卻是人們不能指說 明白的 (不 像科學的理論的規(guī)律 , 也不像道德規(guī)律 ). 后人對康德所設定的 共通感 產(chǎn)生理解上的 困難, 同康德美學思想自身的矛盾性直接相關 . 康 德在構(gòu)筑其思想 體系時 , 沿襲傳統(tǒng)而將人的一般心 意機能劃分為知 , 情, 意, 與此對應認為人有三種 認 識能力:知性, 判斷力和理性 , 他認為人的諸認識能 力之所以具有普遍性 , 不在于 人有共同經(jīng)驗 , 而是 因為諸認識能力都有各自的先驗法則 , 其中共通 感就是審美 判斷之所以具有普遍必然性的先驗法則. 但是, 對于作為 愉快和不愉快的情感 之情 與認知現(xiàn)象界的 知, 他認為二者

14、在先驗法則的設 定上有著本質(zhì)的不同 , 在知性里,從邏輯判斷方面 進行設定的范疇可被稱作客觀原理 ,而從情感的 普遍性進 行設定的 共通感是主觀原理 ,不可能通過概念表達出來 , 憑借概念來判定什么是美的 客觀的鑒賞法則是不能有的 . 因為一切從下面這個 源泉來的判斷才是審美的 , 那就是說 , 是主體的情 感而不是客 體的概念成為它的規(guī)定根據(jù) .11 但康 德卻又是用邏輯推演的方式假定了這個主 觀原理 的存在,我們確實是設想一個共通感 ,這種不確定 的規(guī)范為前提的 :我們之 敢于下鑒賞判斷就證明了 這一點. 至于實際上是否有一個這樣的共通感作為 經(jīng)驗 的可能性的構(gòu)成原理 , 或是有更高級的理

15、性的 原理把它對我們僅僅做成節(jié)制的原 理,事實上僅是一種理性要求,是一種要求產(chǎn)生感性形式的一致性,| 這就是說,只能從邏輯上推演 應該 有共通感的存在,這和康德在判斷力批判的第節(jié)所說的 鑒賞判斷因此不是知識判斷 , 從而不 是邏輯的 , 而是審美的 就自相 矛盾, 審美判斷是非 邏輯的 , 而他所謂的審美判斷的主觀原理卻是用邏 輯來推演出 來的 .有必要回到康德思想中的先驗性來理解 . 康德 在對知性作批判分析時 , 認為只 有運用一系列的范 疇才能把現(xiàn)象界的對象看作是客觀的 , 才能把握對 象, 主觀范疇 是用來建立現(xiàn)象的 ,范疇是先天不可 違背的,所以就是客觀的 .也就是說,先驗的就 是客

16、 觀的,才是普遍必然的 .那么對于審美判斷中的主 觀原理來說,它也必須是先 驗的才能成為審美的必 然規(guī)定, 但如果是先驗的 , 它也就是客觀而非主觀 的了. 所 以 , 雖然康德認為審美判斷只是根據(jù)情感 而不能建立在概念之上 , 但是脫離了概念 和邏輯分 衄析, 其主觀原理無法被把握 , 諸認識能力的協(xié)調(diào) ( 與不協(xié)調(diào) )在認識活動中的普 遍可傳達性已經(jīng)包 含人們共有的一種情感的共通性 ,它不僅是鑒賞之 所以可能的 先天條件,而且也是認識本身的條件 . 可見,康德的共通感的理論依據(jù)仍然要借重 于認 識上的 健全理智( 普通知性)才能獲得其先天的 普遍必然性證據(jù) ,而擺脫經(jīng) 驗性的心理學解釋 .

17、 4l( 至此可以看到 , 康德美學思想中的 共通感是主體 情感 ( 感性)的先天規(guī)定 ,而且是一種必須的假定 , 否則就無以產(chǎn)生審美判斷的普遍性 , 但 無論是把它 解讀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還是常識, 都不可 能追問到此理, 常 識 的概念內(nèi)容 .三, 反思如何理解康德設定的 共通感 正是因為有上述康德思想自身的矛盾 , 造成后 人對康德美學中的 共通感的理 解,在不同的思維 方式下所得出的結(jié)論會大相徑庭 .有學者指出:康 德的學說不易 理解, 是因為他按照批判哲學的性 質(zhì), 力圖構(gòu)造一個脫離經(jīng)驗內(nèi)容的先驗目的原理 , 然后再回頭用之于現(xiàn)實經(jīng)驗 ,而我們習慣于從現(xiàn)實 經(jīng)驗出發(fā) ,從經(jīng)驗中歸納

18、和抽象 出法則和原理 , 這 種思維方式的差異就造成了理解的困難 .I61 在判斷力批 判上卷第 4l 節(jié)里,康德談到 審美與人的社會經(jīng)驗的關系問題 ,他指出, 在經(jīng)驗 里,美只在社會里產(chǎn)生著興趣 , 社會中的人傾向 于并且善于把他的情感傳達于別 人, 他不滿足于獨 自欣賞而未能在社會里和別人共同感受 ,Iii, 康 德還以色彩文 身,獨木舟等為例 , 說明美的形式在 社會文明的教化發(fā)展中強化著普遍可傳達性 .朱 光 潛先生對此分析說 : 從此可見 , 康德是從社會的角度來看美感的普遍可傳達性 , 還應該說 , 康德一 般是缺乏歷史發(fā)展觀點和鄙視 從經(jīng)驗出發(fā)去分析 哲理問題的,但是上段引文中卻

19、流露了一點 (盡管 是微乎其微的 ) 歷史發(fā)展觀點和對經(jīng)驗事實的信任. 【21( 嗍他也許忽視了康德在此節(jié)中下面一段話 的重要性 : 這種由于對社會的傾向 , 間接地系于 美 上去的興趣 , 因而是經(jīng)驗性 的對于美的興趣 , 在此地對我們卻沒有任何重要性 . 我們的任務只是 去考察,什么 是和先驗的鑒賞判斷關系著的,哪怕 是問接的關系著.【I】(H42)這里所謂問接的 關系 , 就是 說它對審美判斷的主觀原理不起決定作用 , 相反, 先驗的主觀原理才是審美判斷連接于社會經(jīng)驗的 規(guī)定. 康德指出了在社會中 ,美的形式是和價值結(jié) 夏宏: 簡析康德關學思想中的 共通感 合著的,審美判斷的普遍傳達性只

20、是在無限擴大著 審美的社會價值 , 而包含著 價值功利的社會經(jīng)驗不 是審美判斷的規(guī)定根據(jù) , 如果對美的興趣是建筑 在這上面 的話, 那么, 它就僅能提供一個從舒適性 到善的很可疑的過渡了 .I1(P142) 可以說, 若從社會經(jīng) 驗的角度來認識康德美學中的 共通感, 最后的結(jié) 果只是對康德美學 思想的一種評判 ,而非對此共 通感本身的理解 .在德語思想史中 ,也有學者以社會文明教化為 基礎, 對康德在其美學思想中設 立的先驗主觀原理 給予了批判 . 解釋學代表人物加達默爾在真理與 方法中屢 處評價了康德對 共通感的設定,比如: 如果康德就這樣把趣味稱之為真正的 共 通感 , 那么他就不再考慮

21、共通感概念的那種我們前面所 說的偉大的道德一政治的 傳統(tǒng) ; 康德所感興趣的 ,僅在于有一個審美判斷力的自身原則 , 因此,對康 德來說, 重要的只是純粹的趣 味判斷 . 一加達默爾是根據(jù)那屬于人文傳統(tǒng)中歷史主義的一脈 , 以 歷史維度來評判康德的先驗 維度. 從這里也可應 證, 加達默爾在解釋學理論中提出的作為理解 前 結(jié)構(gòu)的成 見, 其理論原則更多來自于經(jīng)驗的歸納,而非先驗假定 .無論是從經(jīng)驗進入還是從先驗著手 , 從不同的 思維方式出發(fā)所得出的理解和評判結(jié)果 ,沒有絕對真理意義上的對錯之分 , 康德 畢竟也只是把審美判 斷的普遍性根據(jù)假定為 共通感. 但是, 如果以經(jīng) 驗主義方式 對共通感進行分析 , 再對康德的假定 進行評判 ,那就可能已經(jīng)同康德美學思想中 的共 通感相去甚遠了 .參考文獻 :1康德判斷力批判?上卷【M 宗白華,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64.【2朱光潛.西方美學史?下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3】周曉亮.試論西方哲學中的常識概念J.江蘇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