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探本源的理論品位,與時俱進的實踐特征_第1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28/91e27b64-d418-4ef5-93eb-2bd759c51adb/91e27b64-d418-4ef5-93eb-2bd759c51adb1.gif)
![直探本源的理論品位,與時俱進的實踐特征_第2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28/91e27b64-d418-4ef5-93eb-2bd759c51adb/91e27b64-d418-4ef5-93eb-2bd759c51adb2.gif)
![直探本源的理論品位,與時俱進的實踐特征_第3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28/91e27b64-d418-4ef5-93eb-2bd759c51adb/91e27b64-d418-4ef5-93eb-2bd759c51adb3.gif)
![直探本源的理論品位,與時俱進的實踐特征_第4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28/91e27b64-d418-4ef5-93eb-2bd759c51adb/91e27b64-d418-4ef5-93eb-2bd759c51adb4.gif)
![直探本源的理論品位,與時俱進的實踐特征_第5頁](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28/91e27b64-d418-4ef5-93eb-2bd759c51adb/91e27b64-d418-4ef5-93eb-2bd759c51adb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直探本源的理論品位,與時俱進的實踐特征張三夕教授主編的中國古典文獻學, 2003 年初由華中 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后一再重印, 2006 年又被教育部列入普通 高等學?!笆晃濉眹壹壱?guī)劃教材, 2007年 1月修訂后改為 新版。新版的體例更完善,內(nèi)容更豐富,教學更實用,開本更大 氣,篇幅也由原來的 35 萬余字增至 41萬余字。綜觀全書,它有 如下鮮明特色。一. 作者隊伍的層次較高 長期以來,中國古典文獻學的教材建設相對于其他學科來說 相對滯后。自 1982 年張舜徽的中國文獻學問世以來,先后 有吳楓、王欣夫、洪湛侯、熊篤、許廷桂、杜澤遜等學者主編或 獨撰的教材推出, 他們對提高中國古典文獻學
2、的教學質(zhì)量和培養(yǎng) 文獻整理和研究的合格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與上述諸家相比, 張三夕教授主編的這本教材首要特色是合作編寫, 作者隊伍的層 次較高,依靠集體智慧,很好地保證了這本教材的特色和質(zhì)量。本教材的編寫者都是“術業(yè)有專攻”的教授, 幾乎全是博士 生導師, 他們在文獻學領域都有很深的造詣。 張三夕教授是我國 著名文獻學家程千帆和張舜徽二位先生的高足, 長期致力于文史 哲研究,以文學思想史研究見長,有多種專著問世。何新文教授 長期給本科生和研究生開設目錄學課程, 2001 年在江蘇教育出 版社出版了中國文學目錄學通論。王齊洲教授側(cè)重中國文學 史學和小說史研究, 他利用文獻學來研究小說史問題, 成
3、績斐然, 對 20 世紀文學史文獻和觀念有很精到的研究。徐有富教授除了 與程千帆先生合著校讎廣義 (目錄編、版本編、??本幒偷?藏編)外,還于 1992 年在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過他主編的中 國古典文學史料學 。曹書杰教授長期致力于辨?zhèn)螌W和輯佚學的 教學與研究, 1998 年在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過我國第一部 輯佚學專著中國古籍輯佚學論稿。王問靖教授早年師從石聲 淮先生學習和研究文獻學, 長期從事先秦至唐代文學史的教學和 研究,在“孝文化”方面頗有研究。 高華平教授在先秦兩漢六朝 文學研究方面成績突出,尤其關注佛教文獻和出土文獻的研究。 王兆鵬教授是宋詞大家唐圭璋先生的門生, 他用定量分析的方
4、法 研究宋詞和文學史別具一格, 對各種古籍的電子文獻檢索系統(tǒng)的 利用尤其嫻熟。二. 直探本源的理論品位 理論性是學術專著的底色和生命力所在。 教材不同于學術專 著,作為該學科基礎知識的載體,其首務必須陳述其研究對象、 范圍和內(nèi)容, 但教材也是人類認知過程的載體, 因而它仍然要以 理論為先導, 在教材體系上揭示知識點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在教材 內(nèi)容上反映最新的理論成果。 正是在這一意義上說, 這本教材具 有直探本源的理論品位。首先,在教材體系上嚴謹縝密,體大思精。 全書由導論和以下依次展開的十章組成: 古典文獻的載體與類型、目錄、版本、??薄⒈?zhèn)?、輯佚、標點、注譯、檢索和出 土文獻的整理。 其中,
5、 導論和古典文獻的載體與類型是介紹古典 文獻學的一般原理和知識。目錄、版本、??笔枪诺湮墨I學的三 大主干知識, “主要解決文獻著錄的類別性及文獻自身形態(tài) (如 物質(zhì)形態(tài)、文字篇章等)的可靠性問題”(第 6 頁,見張三夕主 編中國古典文獻學,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年 1 月第 2版,以下凡引自該書只標示頁碼)。辨?zhèn)巍皠t側(cè)重于解決文獻的 作者及其所屬時代的真實性問題”(第 6 頁),輯佚側(cè)重于解決 文獻的完整性問題, 辨?zhèn)魏洼嬝乔慰紦?jù)學者壯大并使之成熟 的兩門學問,它們和目錄、版本、??币黄?,構成了中國古典文 獻學的五大分支, 因而編者用了近一半的篇幅來編排這五個方面 的內(nèi)容。 如果說前
6、面幾個方面的內(nèi)容涉及的是文獻自身問題、 作 者問題,那么標點、注譯和檢索涉及的是讀者問題。標點斷句是 閱讀古典文獻的基本功, 注釋翻譯是為了方便讀者的理解, 二者 都是整理文獻的方式。 檢索包括對傳統(tǒng)紙質(zhì)文獻和現(xiàn)代電子文獻 的檢索,是為了讀者有效、快捷地利用古典文獻資源。標點、注 譯和檢索這三個方面運用現(xiàn)代傳播學理論, 將涉及讀者閱讀的三 個領域納入教材體系, 揭示了它們與其他領域的邏輯關聯(lián), 這是 極有創(chuàng)建性的。 現(xiàn)代考古學出土文獻“不僅極大地豐富了傳世文 獻,而且它們和傳世文獻的結合形成了 20 世紀以來一種新的學 術研究范式, 印證或解決了過去單靠傳世文獻所無法印證或解決 的問題”(第
7、8 頁),這就為出土文獻在古典文獻學研究領域爭 取了合法地位, 所以教材最后一章就出土文獻的類別, 包括甲骨 文、金石、簡帛、敦煌文獻以及出土文獻與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的 關系作了較大篇幅的介紹。毫無疑問,主編者的這種教材體系的構建既吸收了中國歷代 文獻學積淀下來的優(yōu)秀成果,體現(xiàn)了對歷史本源和學統(tǒng)的尊重, 又從其師從的張舜徽、 程千帆兩位文獻學先驅(qū)那里獲得了較多的 啟發(fā), 并能結合文獻學發(fā)展的現(xiàn)狀有所超越, 在這種精到的轉(zhuǎn)身 中,完成了學脈的延續(xù)和對開拓者的尊重。我們知道,在中國古代,文獻學在“校讎學”的名稱下,以 書為研究中心,以典籍源流為重點,逐步從形式涉入內(nèi)容,從感 性經(jīng)驗上升到理性認識,催
8、生了目錄學、版本學、??睂W,辨?zhèn)?學、輯佚學五大分支學問。由于缺乏理論支撐,由這五大分支構 成的中國傳統(tǒng)文獻學還缺乏內(nèi)在的結構邏輯,彼此之間畛域模 糊,對文獻學研究的對象、內(nèi)容以及文獻學史缺乏理論自覺。從 20 世紀初期開始,新一代學者如梁啟超、羅振玉、王國 維等一方面繼承了清代學者的崇實熱情, 另一方面又通過引進西 方科學方法對傳世文獻和出土文獻展開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為古 典文獻研究增添了學術活力。作為一門學科體系的確立,中國古典文獻學是在 20 世紀 80 年代才開始的,其中,張舜徽和程千帆二位大師居功至偉。張舜 徽的中國文獻學構建了中國文獻學這一學科的體系、思想和 方法,堪稱中國文獻學
9、學科建設的開山之作。 張先生第一次明確闡明了文獻學的目的、對象、范圍、基本要求和任務。他認為,整理和研究歷史文獻的最終目的是“辨章學術,考鏡源流”,既要研究目錄、版本、校勘、辨?zhèn)魏洼嬝惨芯砍鐾廖墨I,要 對他們進行整理、編纂、注釋工作,并且進一步地去粗取精,去 偽存真,條別源流,甄論得失,替研究工作者提供方便。程千帆 先生在傳統(tǒng)“校讎學”名稱下展開對文獻學的教學和研究,他把這門學問稱為“治書之學”,包含版本、目錄、??焙偷洳厮膫€ 部分,在版本、目錄、??边@三大主干知識之外,又加上了典藏 之學,并和徐有富先生共同撰寫了校讎廣義,對這四個分支 領域作了最翔實的論述。尤其是程先生能將馬克思主義的
10、思想方 法熟練地運用到古典文獻的整理和研究之中,使中國古典文獻學獲得了嶄新的生命。這本教材吸取了傳統(tǒng)文獻學以目錄、版本、校勘、辨?zhèn)巍⑤嬝秊楹诵牡乃枷?,在局部跳出了以書為中心的研究模式,在“史”的敘述中,以人為中心,總結歷代文獻學家的成就,如導 論部分對中國古典文獻學發(fā)展概況一節(jié)、第五章對辨?zhèn)位顒託v史 以及第六章對輯佚活動歷史的論述, 均能在歷史演變中體現(xiàn)出對 古代文獻學家的總體把握。同時,它又強化了標點、注譯、電子 文獻檢索和出土文獻的整理工作。其次,在教材內(nèi)容上理論蘊含豐富,及時反映了學科最新的理論成果。如果說教材體系上的嚴謹縝密,體大思精隱性地反映了主編 者科學的文獻學觀和理論思維的話,那
11、么在各章節(jié)內(nèi)容的撰寫 上,則蘊含著各位參編者在各自研究領域的最新理論成果。為了學生便于理解中國古典文獻學的總體風貌及其演變的 趨勢和特征, 主編在新版中增加了“中國古典文獻學發(fā)展概況” 一節(jié)。 在將中國古典文獻學分為四個階段敘述之后, 對各種分期 進行了評述,并且參照王齊洲主編的中國文學史簡明教程將 中國文學發(fā)展分為貴族文學時代、 精英文學時代、 市民文學時代、 大眾文學時代的四分法, 提出了“我們也可以根據(jù)文獻的生產(chǎn)主 體與消費主體的變化, 把中國古典文獻學的發(fā)展分為貴族文獻時 代、精英文獻時代、 市民文獻時代、 大眾文獻時代” (第 41 頁), 這就為中國古典文獻學史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分期
12、視角。 這種縱向 的“時間敘事”方式一旦和橫向的“空間敘事”有機結合, 便會 結晶出規(guī)律性的理論成果, 這一點在第五、 六兩章論述辨?zhèn)魏洼?佚時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編者在論及辨?zhèn)蔚囊饬x時指出: “研究 古代歷史文化, 首先是時間概念的限定, 其次是空間概念的限定, 再次是個體概念的限定,時間線段、空間方位、個體體現(xiàn)這三者 間的不斷變化就構成了歷史文化發(fā)展的基本鏈條, 這三者的規(guī)定 性也就成了歷史文化研究的三要素。 而偽書所模糊的正是其真實 的時間年代、 個體作者, 而某一特定的個體同時就具有 時間和空間的意義?!保ǖ?177178頁)從歷史文化視野來審 視古典文獻學的具體門類, 占據(jù)著理論的制
13、高點, 因而得出的結 論是令人信服的。 偽書是古典文獻中普遍存在且具有存在價值的文化現(xiàn)象,它種類繁多,產(chǎn)生的原因也比較復雜多樣,歷代學者 對古書辨?zhèn)卧趯W術研究上的重要意義也多有論述, 并在實踐中摸 索出一系列考辨?zhèn)螘姆椒ǎa(chǎn)生了大量文獻辨?zhèn)蔚慕?jīng)典著述, 逐漸形成了辨?zhèn)螌W的理論體系, 這些內(nèi)容構成了編者對辨?zhèn)螌W的 橫向敘述。在此基礎上, 編者在第三節(jié)中展開了對辨?zhèn)位顒託v史 的敘述, 認為中國古典文獻的辨?zhèn)位顒涌梢詣澐譃槲鍌€時期:早期辨?zhèn)喂ぷ?、唐宋辨?zhèn)蔚某删?、明清辨?zhèn)蔚某墒臁F(xiàn)代辨?zhèn)蔚奶?征和當代辨?zhèn)蔚陌l(fā)展。 顯然編者試圖勾勒一條線索清晰、 內(nèi)在邏 輯分明的中國辨?zhèn)螌W史。 這種努力是成功的。 有
14、了前面橫向的鋪 墊,在縱向梳理中便更容易確立某個時期或某個學者在辨?zhèn)螌W史 上的坐標位置。 編者認為, 辨?zhèn)纬墒斓臉酥拘灾魇峭砻骱鷳?的四部正訛,它“第一次把古籍文獻的辨?zhèn)喂ぷ髯隽朔椒ㄕ?的概括,使之具有形而上的形態(tài)”,“清代是辨?zhèn)卫硇曰?、?guī)模 化的發(fā)展時期”(第190191頁),明清學者共同把中國古代 辨?zhèn)螌W推向成熟的發(fā)展軌道。 現(xiàn)代辨?zhèn)螌W是中國辨?zhèn)螌W轉(zhuǎn)型的時 期,它在中西碰撞融合的背景下發(fā)展, 一大批既有扎實的國學功 底,又有深厚的理論素養(yǎng)的學者加入到辨?zhèn)喂ぷ髦校?形成了以梁 啟超為代表的理性派和以張心為代表的目錄學派。 其中, 梁啟超 的古書真?zhèn)渭捌淠甏且徊坷碚擉w系和方法完備的著作,
15、對 當代辨?zhèn)螌W的學科體系和知識結構的完善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 當代 辨?zhèn)螌W在 1 978年以來的 20多年間, “辨?zhèn)螌W得以長足發(fā)展, 主 要表現(xiàn)為三個方面, 一是古典文獻的辨?zhèn)喂ぷ鞲涌陀^嚴謹, 二 是辨?zhèn)螌W的學科建設日漸完善, 三是辨?zhèn)螌W史的研究取得了重大 突破。”(第 193 頁)這種對辨?zhèn)螌W史的宏觀把握是科學的,有 助于我們認識中國辨?zhèn)螌W發(fā)展的規(guī)律及其時代特征, 從而有利于 進一步推進辨?zhèn)螌W。在第六章討論輯佚時同樣貫徹了這種理論思維。 由于編者曹 書杰先生在該領域研究有年, 所以對內(nèi)容駕輕就熟, 在歷代文獻 的散佚、佚文獻的類別、文獻亡佚的原因、輯佚工作的標準、輯 佚工作的程序、 輯佚的知
16、識準備、 輯佚的基本方法和歷代輯佚工 作的基本狀況等內(nèi)容中都充分吸收了已經(jīng)發(fā)表的學術成果, 并在 教材中得到了提綱挈領式的體現(xiàn),更能體現(xiàn)自己的學術精髓。三. 與時俱進的實踐特征 中國古典文獻學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目錄、版本、???、 辨?zhèn)?、輯佚、標點、注譯、檢索和出土文獻的整理等各個分支領 域的研究無不依賴人的實踐活動。 雖然目前的中國古典文獻學界 理論建設仍然薄弱, 我們需要加強理論建設, 但是研究的靈感來 自文獻本身, 我們必須在大量閱讀的基礎上來整理文獻, 并逐步 上升到理論高度, 提煉出理論結晶, 而不是依傍某種現(xiàn)成的理論 來展開研究, 也不是用實證去證實某種現(xiàn)成的理論。 理論和實踐 是
17、雙向互動的關系, 理論付諸實踐才有效用, 沒有實踐支撐的理 論也就沒有生命力。因此,中國古典文獻學的教材建設,必須立 足于傳統(tǒng),體現(xiàn)學科的實踐性特征。在立足于傳統(tǒng)的同時, 中國古典文獻學的教材建設和其他學科的一樣,必須面向現(xiàn)代。這里有兩層含義:一是要吸收現(xiàn)代教 育思想,遵循教育的規(guī)律,貼近教育的本質(zhì),二是要面對當下中 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現(xiàn)實。 在現(xiàn)代教育思想中,學生是教學活動 的主體,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健全人格是其根本目標。而當下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現(xiàn)實又要求我們處理好知識傳授和技能 培養(yǎng)的關系,做到既梳理知識又訓練技能, 將知識點和技能點有 效融合,形成全新的課程結構,從而為學生提供某種可
18、以謀生的 知識和技能體系。張三夕教授主編的這本教材, 可以說既立足于傳統(tǒng),又面向 現(xiàn)代的教材,真正做到了把把理論研究和教學實踐相結合, 是一 部理論含量高又具有實踐品格的教材。首先,在教材體例上的創(chuàng)新,體現(xiàn)了學生自主學習、師生互動、多元化培養(yǎng)目標的現(xiàn)代教育觀念。其次,在教材理念上突出了方法和應用, 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大學人 才培養(yǎng)向大眾型、技能型人才轉(zhuǎn)變的教育方向。第一,突出地將標點、注譯和檢索這三類大眾應用型知識納 入教材之中。標點、注釋、翻譯和檢索,是本科生和普通讀者閱 讀和利用古典文獻時遭遇到的最直接的問題,它關系到古典文獻的基本效用。但是,也許是出于學術旨趣的考慮,許多同類教材 至多在注釋和大
19、型類書、工具書利用上作一些基本介紹,而本教 材對這些大眾應用型知識作了全面系統(tǒng)的清理和精要的敘述。在標點部分,除了介紹古籍的句讀和現(xiàn)代新式標點規(guī)則外,重點分 析了古籍標點致誤的原因, 介紹了一些標點古籍的主要方法。 在 注釋和翻譯部分, 除了介紹注釋的內(nèi)容及其源流、 古文今譯的標 準、方法和要求外,著重介紹了古籍注釋的名類及其術語。編者 采用定義和例釋相結合的方法, 對古籍注釋最常見的傳、 注、說、 故、訓、解、箋、記、詮和釋、微、隱、章句、集解、義疏、疏 和正義、音義、直解等作了通俗易懂的解釋,最后影印十三經(jīng) 注疏中詩經(jīng) ?秦風 ?蒹葭里的首章來講述序、 正文、傳、箋、 疏的形式,圖文并茂,生動形象。在檢索部分,除了介紹傳統(tǒng)紙 質(zhì)文獻的檢索方法與途徑外,突出介紹了電子文獻的檢索和利 用。在電子高科技迅猛發(fā)展的今天, 電子文獻是學生和普通讀者 經(jīng)常閱讀和利用的文獻, 但是電子文獻資源也是良莠不齊的, 這 就需要文獻工作者及時予以指導, 推介一些資源優(yōu)異而穩(wěn)定性強 的最新電子文獻。 為此, 編者將古籍電子文獻分為光盤數(shù)據(jù)庫和 網(wǎng)絡數(shù)據(jù)庫兩類進行介紹,對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 四 部叢刊電子版、 漢籍全文檢索系統(tǒng)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生物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體的關系 微專題四 伴性遺傳的解題方法說課稿 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冊
- 別墅電梯出售合同范例
- 2023九年級數(shù)學下冊 第二十九章 投影與視圖29.1 投影第2課時 正投影說課稿 (新版)新人教版001
- 2024年四年級英語上冊 Unit 3 Let's Go Lesson 15 In the City說課稿 冀教版(三起)
- 2024年四年級英語上冊 Unit 1 My classroom The fifth period(第五課時)說課稿 人教PEP
- 6 我們神圣的國土 說課稿-2023-2024學年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上冊統(tǒng)編版
- 個人發(fā)包合同范本
- 化妝品融資合同范例
- 供電部門保潔合同范例
- Unit1《Greetings》(說課稿)-2024-2025學年滬教版(五四制)(2024)英語一年級上冊
- 工程類工程公司介紹完整x
- 古籍文獻整理與研究
- 板帶生產(chǎn)工藝熱連軋帶鋼生產(chǎn)
- 關鍵工序特殊過程培訓課件精
- 輪機備件的管理(船舶管理課件)
- 《機修工基礎培訓》課件
- 統(tǒng)編《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下冊教材分析
- 國際尿失禁咨詢委員會尿失禁問卷表
- 國開行政管理論文行政組織的變革及其現(xiàn)實性研究
- 運動技能學習中的追加反饋
- 《淄博張店區(qū)停車問題治理現(xiàn)狀及優(yōu)化對策分析【開題報告+正文】15000字 》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