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注冊技術審評細則_第1頁
保健食品注冊技術審評細則_第2頁
保健食品注冊技術審評細則_第3頁
保健食品注冊技術審評細則_第4頁
保健食品注冊技術審評細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保健食品注冊技術審評細則 1. 總則2. 1.1制定依據(jù)2. 1.2適用范圍2. 2. 申請材料接收2. 3. 技術審評程序及職責要求2. 3.1技術審評工作程序2. 3.2專家審查組技術審評職責要求5 3.3審評中心技術審評職責要求 6 4. 技術審評具體要求7. 4.1安全性審評.7. 4.2保健功能審評12 4.3生產工藝審評15 4.4產品技術要求審評 17 4.5標簽說明書審評23 4.6技術審評結論 24 4.7現(xiàn)場核查 26 4.7.1核查組的組成27 4.7.2核查組職責分工 27 4.7.3現(xiàn)場核查要求27 4.8復核檢驗27 4.9綜合技術審評結論及建議 28 1. 總則

2、1.1 制定依據(jù) 為規(guī)范保健食品技術審評工作,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保健食品注冊與備案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guī),制定本細則。 1.2 適用范圍 本細則適用于保健食品注冊申請、轉讓技術、變更注冊、延續(xù)注冊的 技術審評。 2. 接收材料 2.1 注冊申請人應按照有關規(guī)定,向受理機構提交注冊相關申請材料。 2.2 受理機構應按照保健食品注冊與備案管理辦法對申請人提交的注 冊相關申請材料進行形式審查,分別做出受理或不予受理的決定。 2.3 受理機構受理申請材料后,應在 3 個工作日內將全部申請材料移送至 審評中心。 2.4 受理機構受理的注冊相關申請材料,包括注冊申請、復審申請、技術 轉讓、變更

3、注冊、延續(xù)注冊、證書補發(fā)、補充材料等。 3. 技術審評工作程序及職責要求 收到受理機構移交的申請材料后,審評中心應根據(jù)審評工作量、注冊 申請類型等具體情況,按照相關工作程序和時限要求,組織專家審查組、 審評中心審評員以及總局審核查驗中心開展保健食品技術審評工作。 3.1 技術審評工作程序 3.1.1 新產品注冊、增加保健功能變更注冊、延續(xù)注冊申請以及相關復審 申請技術審評 3.1.1.1 審評中心收到受理機構移交的申請材料后,應按規(guī)定的程序和要 求,統(tǒng)籌安排審評任務,組建安全性、保健功能、生產工藝、產品技術要 求等專家審查組,組織召開審評會議。 根據(jù)申請材料具體情況,增加保健功能變更注冊申請和

4、延續(xù)注冊申請 一般由保健功能專家審查組進行審評; 相關復審申請材料一般由原作出 “建 議不予注冊”結論的專家審查組進行審評。涉及復雜或綜合性問題的,視 情況可以組建其他專家審查組參與審評。 3.1.1.2 專家審查組負責對申請材料進行技術審評,提出技術審評意見, 并作出審評結論,討論形成專家審查組審評報告。 3.1.1.3 審評中心應同時組建審評中心工作小組,負責專家審評意見的初 審以及審評會議的事務性工作。 3.1.1.4 審評會議結束后,審評中心應對專家審查組提出的審評意見、審 評結論和審評報告進行復核。 3.1.1.5 審評中心完成專家審查組審評報告復核后,應根據(jù)各專家審查組 審評結論,

5、對產品作出整體審評結論,并完成后續(xù)工作。 3.1.1.6 申請材料審評結論為“建議予以注冊” ,建議開展現(xiàn)場核查和復核 檢驗的,審評中心應通知核查中心組織進行現(xiàn)場核查和復核檢驗。收到受 理機構移交的現(xiàn)場核查報告和復核檢驗報告后,審評中心應組織審評中心 審評員進行審核,并根據(jù)以下要求給予產品審評結論: ( 1)現(xiàn)場核查結論或復核檢驗報告不符合要求的, 應向注冊申請人發(fā)放擬 不予注冊的書面通知; (2)現(xiàn)場核查結論和復核檢驗報告符合要求的, 應提出予以注冊的綜合審 評結論和建議。 3.1.1.7 申請材料審評結論為“補充材料再審”的,審評中心應向注冊申 請人發(fā)放審評意見通知書,注冊申請人應按照補正

6、通知的要求在 3 個月內 一次提供補充材料: ( 1)申請人未按時提交補充材料或經補充仍不符合要求的, 應向注冊申請 人發(fā)放擬不予注冊的書面通知; (2)補充材料符合要求的,應按要求開展現(xiàn)場核查和復核檢驗。 3.1.1.8 申請材料審評結論為“建議不予注冊” ,或者現(xiàn)場核查結論、復核 檢驗結論為“不符合要求”或結論不明確的,審評中心應向注冊申請人發(fā) 放擬不予注冊的書面通知。 注冊申請人有異議的, 自收到通知之日起 20 個工作日內向受理機構提 出書面復審申請并說明復審理由,也可以申請現(xiàn)場答辯。復審的內容僅限 于原申請事項及申請材料。審評中心應當及時組織專家審查組進行審評并 作出復審決定: (1

7、)注冊申請人未在 20 個工作日內提出復審申請或經復審維持不予注冊 建議的,應提出不予注冊的綜合審評結論和建議; (2)改變不予注冊建議的,應書面通知注冊申請人。 3.1.1.9 申請材料審評建議為“進一步研究核實” ,需待有關問題解決后再 繼續(xù)審評的,審評意見應明確待解決的具體問題。審評中心組織對問題進 行研究解決后,繼續(xù)組織審評。 3.1.2 補充材料、轉讓技術申請、變更注冊申請(增加保健功能除外) 、證 書補發(fā)申請以及相關復審申請技術審評 審評中心收到受理機構移交的申請材料后,應按規(guī)定的程序和要求, 組織審評中心審評員,明確審評人、復核人、審評意見簽發(fā)人,統(tǒng)籌安排 審評任務, 開展技術審

8、評, 提出審評意見并作出審評結論, 形成審評報告 審評中心作出審評結論后, 應按照 3.1.1.6 、3.1.1.7 、3.1.1.8 、3.1.1.9 項的要求,開展后續(xù)工作。不涉及現(xiàn)場核查的申請材料,審評中心應根據(jù) 審評中心審評員作出技術審評結論, 形成綜合審評結論及建議, 報送總局。 3.2 專家審查組技術審評職責要求 3.2.1 專家審查組審評職責。專家審查組對新產品注冊申請、增加保健功 能變更注冊申請、延續(xù)注冊申請、審評中心提交專家審查組審評的其它申 請以及相關復審申請材料進行技術審評,并對審評意見和審評結論負責。 3.2.2 專家審查組組建。審評中心按照有關規(guī)定從審評專家?guī)熘须S機抽

9、取 不同專業(yè)的專家組建專家審查組,包括安全性專家審查組、保健功能專家 審查組、生產工藝專家審查組、產品技術要求專家審查組等。 各專家審查組應分別設專家審查組組長 1 人、專家秘書 1 人,各專家 專業(yè)組成員人數(shù) 4-6 人。根據(jù)審評工作實際需要,審評中心可同時組建多 個專家審查組,調整專家審查組專家人數(shù)或專家審查組比例。 3.2.3 專家審查組審評要求。審評專家應當獨立開展技術審評工作提出技 術審評意見,秘書協(xié)助匯總各專家意見,專家審查組組長負責組織協(xié)調技 術審評工作,討論形成專家審查組審評報告。專家審查組審評報告,應當 包括審評內容、審評依據(jù)、審評情況以及審評意見和結論,審評專家簽字 和審評

10、日期等。 報告內容應完整, 意見應詳實、 事實應清楚, 結論應明確, 依據(jù)應充分。 3.2.4 專家審查組爭議問題處理。涉及爭議問題無法達成一致意見,專家 審查組專家人數(shù)少于 7 人的,應由審評中心增補有關專家至 7 人(含)以 上后進一步研究論證,并形成會議紀要,作為同類產品或同類問題的審評 依據(jù)。經研究論證仍無法達成一致意見的,以達到五分之四人數(shù)的意見作 為專家審查組作出審評結論以及同類產品或同類問題的審評依據(jù)。 3.3 審評中心技術審評職責要求 3.3.1 審評中心審評職責。審評中心負責組織審評中心審評員,明確審評 人、復核人、審評意見簽發(fā)人,對補充材料、現(xiàn)場核查報告、復核檢驗報 告、轉

11、讓技術申請、變更注冊申請(增加保健功能除外) 、證書補發(fā)申請以 及相關復審申請開展技術審評。 3.3.2 建立核查監(jiān)督和審評質量管理機制,加強審評質量管理。審評中心 對技術審評發(fā)現(xiàn)涉及法律法規(guī)或需要統(tǒng)一審評尺度的問題,應及時請示總 局或組織專題研討,形成結論性意見或會議紀要后,作為同類產品或同類 問題的審評依據(jù)。 3.3.3 審評時限管理。 審評中心接收受理機構移交的注冊相關申請材料后, 申請材料進入審評程序并開始計審評時限。 等待注冊申請人領取審評意見通知書、 等待注冊申請人提交補充材料、 現(xiàn)場核查、復核檢驗、復審、根據(jù)注冊申請人的申請組織咨詢、等待注冊 申請人校核批準證明文件及附件樣稿的時

12、間,為技術審評停滯時間,不計 入審評時限。 3.3.4 專家審查組審評質量及審評專家管理。對專家審查組的審評工作不 符合技術審評程序和要求的情形,審評中心應及時糾正,必要時可以重新 組織專家審查組進行審評。 經重新審評確認, 原審評專家出現(xiàn)審評錯誤的, 應按保健食品審評專家管理辦法的規(guī)定啟動專家管理程序,記錄審評 專家失誤情況。 3.3.5 爭議問題處理。專家審查組與審評中心意見不一致產生爭議時,爭 議問題屬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技術規(guī)范等有明確規(guī)定的,審評中心可按規(guī) 定直接對專家審評意見及審評結論進行修正;爭議問題屬技術問題的,審 評中心應擴大會議規(guī)模,對爭議問題進一步論證,論證問題相關專業(yè)專家

13、 總人數(shù)應不少于 9 人,以達到五分之四人數(shù)的意見作為專家審查組作出審 評結論以及同類產品或同類問題的審評依據(jù)。 3.3.6 健全咨詢服務。審評中心應建立預約咨詢、書面咨詢、現(xiàn)場咨詢、 電話咨詢等多種咨詢方式,及時公開咨詢工作流程、技術審評有關要求以 及相關回復等,暢通與注冊申請人的咨詢溝通渠道,提高審評效率,服務 注冊申請人。 注冊申請人對審評意見或審評結論有異議的, 可選擇適當?shù)淖稍兦溃?與審評中心充分溝通。 涉及產品研發(fā)和技術審評的關鍵性和決策性問題的, 一般應采用預約咨詢或書面咨詢方式進行咨詢。必要時,審評中心應以召 開研討會、咨詢會、現(xiàn)場核查等方式,對注冊申請人提出的技術審評問題

14、進行研究, 并形成會議紀要或核查報告, 作為技術審評的依據(jù)。 涉及法規(guī)、 政策問題的,應及時以書面方式請示總局。 審評中心在技術審評過程中, 為提升審評質量和效率, 降低決策風險, 也可采用適當?shù)淖稍兎绞脚c注冊申請人主動進行溝通。 4. 技術審評具體要求 4.1 安全性審評 應根據(jù)產品研發(fā)報告整體內容,對產品原料和輔料的使用依據(jù)、安全 性論證報告、 安全性試驗評價材料、 文獻檢索和篩選報告等進行技術審評, 對產品配方、標簽說明書、產品技術要求等有關內容進行審定,按以下要 求對產品安全性進行審評: 4.1.1 注冊申請人不僅應提供科學依據(jù)的來源、目錄和全文,還應與產品 的配方、工藝等技術要求進行

15、研究比對, 并對產品安全性進行論證和綜述。 4.1.2 產品原料和輔料的使用依據(jù)應明確、合規(guī)、安全。食藥總局公布的 允許保健食品使用的物品,以及國家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公布的按照傳 統(tǒng)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物質目錄中的物品、可以食用以及生產普通食品所 使用的原料和食品添加劑,符合規(guī)定的使用范圍、使用量和質量標準,可 以用于保健食品。 使用上述范圍內物品作為產品原料或輔料的, 應提供明確的使用依據(jù)。 使用其他物品作為產品原料或輔料的,應按照以下要求,提供材料證明其 安全性: (1)屬食品添加劑,但使用范圍或添加量與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 加劑使用標準(GB2760)或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營養(yǎng)強化劑

16、使用標 準( GB 14880)及相關法規(guī)不一致的,應詳細說明使用的合理性依據(jù); (2)屬在我國部分地區(qū)有傳統(tǒng)食用習慣的物品的, 應提供省級以上行政主 管部門出具的該原料傳統(tǒng)食用習慣證明(應包括食用人群分布區(qū)域、食用 人群數(shù)量統(tǒng)計估算、 不少于 30 年的食用歷史、 食用或加工方法、 每日食用 量、發(fā)生不良反應或中毒事件有關情況等內容) ; ( 3)屬新原料的(包括在我國無傳統(tǒng)食用習慣的動物、植物和微生物,從 動物、植物和微生物中分離的成分,原有結構發(fā)生改變的食品成分,其他 新研制的食品原料) ,應按照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審查管理辦法提供安全 性評估材料; (4)屬普通食品,但食用部位、生產工藝、

17、質量要求、食用方法和食用量 等與該普通食品的傳統(tǒng)食用習慣不一致的,應按照新原料的要求進行安全 性評估; (5)應結合原料和產品的提取、純化、分離等工藝過程,對原料的安全性 進行評估。與原材料或以傳統(tǒng)工藝過程相比,化學組成、含量等內在質量 發(fā)生明顯改變的,應按新原料的要求對原料或產品進行安全性評估; (6)補充維生素、 礦物質等營養(yǎng)物質的產品, 使用的原料屬目錄外原料 (補 充量、化合物種類或營養(yǎng)素種類等與保健食品原料目錄不一致)的,應按 規(guī)定提供食用安全性依據(jù); (7)國際公認、國外在膳食補充劑中廣泛使用、安全性程度高、用量范圍 明確的化合物類原料, 應提供國內外權威部門發(fā)布的使用情況、 使用

18、歷史、 用量范圍等安全性科學依據(jù)。 4.1.3 產品安全性論證報告應依據(jù)充足、科學合理、結論明確。 (1)產品配方應無配伍禁忌,不引起食用安全性問題; (2)文獻檢索和篩選報告中文獻選擇和排除的原因和理由應科學合理,文 獻檢索結果應充分支持產品及原料的安全性; ( 3)適宜人群、不適宜人群、 食用方法和食用量、 注意事項等應科學合理, 依據(jù)充足。產品擬定的適宜人群包括嬰幼兒、孕婦、乳母等人群的,應提 供充足的科學依據(jù),充分證明產品食用安全性。 4.1.4 產品安全性試驗評價材料應符合有關規(guī)定,其樣品來源應清晰,項 目應齊全,設計應合理,操作應規(guī)范,結果應真實可信,結論應明確。試 驗或檢驗涉及的

19、程序、方法、樣品等,應符合以下要求: (1)采用傳統(tǒng)食品生產工藝生產、 食用方法與傳統(tǒng)食用方法相同, 且原料 推薦食用量為常規(guī)用量或符合國家相關食品用量規(guī)定的產品,一般不需要 進行毒性試驗; (2)采用有機溶劑提取、 純化等非傳統(tǒng)食品生產工藝的產品, 或者原料用 量超過常規(guī)用量或國家有關食用量要求的產品,或者配方中含兩種及以上 新食品原料的產品,或者以主管部門批準的允許用于保健食品的物質為原 料生產的產品,應當進行急性經口毒性試驗、遺傳毒性試驗、28 天經口毒 性試驗,必要時增加 90 天經口毒性試驗、致畸試驗等; (3)以保健食品新原料生產的產品, 在提供原料的食用安全歷史、 主要成 分、可

20、能的有害成分及含量檢測報告以及安全性評價文獻等資料的基礎上, 應分別對新原料和使用該新原料生產的產品進行毒性試驗和評價; (4)國外多個國家 (或地區(qū))廣泛食用或國內較大數(shù)量人群 (或較大范圍) 有食用歷史的新原料(不包括微生物類) ,原則上進行急性經口毒性試驗、 遺傳毒性試驗、 28 天經口毒性試驗,根據(jù)試驗結果決定是否增加 90 天經 口毒性試驗、致畸試驗,生殖毒性試驗和生殖發(fā)育毒性試驗、毒物動力學 試驗、慢性毒性試驗和致癌試驗等; (5)若國際權威組織已進行過系統(tǒng)的安全性評價并確定其食用安全的新原 料,且有資料證明其與國際組織評價的物質一致,在提供國際組織安全性 評價資料的基礎上,可先進

21、行急性經口毒性試驗、遺傳毒性試驗、 28 天經 口毒性試驗,試驗結果與國際組織評價結果一致的,不要求進行下一步的 試驗,否則應根據(jù)試驗結果決定是否增加 90 天經口毒性試驗、致畸試驗, 生殖毒性試驗和生殖發(fā)育毒性試驗、毒物動力學試驗、慢性毒性試驗和致 癌試驗等; (6)國外少數(shù)國家(或地區(qū))或國內局部地區(qū)有食用歷史的新原料(不包 括微生物類),若有關文獻資料及成分分析未發(fā)現(xiàn)有毒性作用, 且人群長期 食用歷史未發(fā)現(xiàn)有害作用的,原則上進行急性經口毒性試驗、遺傳毒性試 驗、90 天經口毒性試驗和致畸試驗,根據(jù)實驗結果決定是否增加生殖毒性 試驗和生殖發(fā)育毒性試驗、 毒物動力學試驗、 慢性毒性試驗和致癌

22、試驗等; (7)僅在個別國家(或地區(qū))有食用歷史的新原料(不包括微生物類), 原則上應當進行急性經口毒性試驗、遺傳毒性試驗、 90 天經口毒性試驗、 致畸試驗、生殖毒性試驗和生殖發(fā)育毒性試驗,必要時增加毒物動力學試 驗、慢性毒性和致癌試驗等; (8)國內外均無傳統(tǒng)食用習慣的新原料(不包括微生物類) ,原則上應當 對該新原料進行急性經口毒性試驗、遺傳毒性試驗、 90 天經口毒性試驗、 致畸試驗、生殖毒性試驗和生殖發(fā)育毒性試驗,毒物動力學試驗、慢性毒 性和致癌試驗等; (9)新原料屬于微生物的,應按照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審查管理辦法的 要求進行毒理學相關試驗; (10)以新原料配伍其它原料生產的產品,

23、原則上應當進行急性經口毒性 試驗、遺傳毒性試驗和 28 天經口毒性試驗。必要時增加 90 天經口毒性試 驗、致畸試驗等試驗項目; (11)針對孕婦、乳母、嬰幼兒等特殊人群食用的保健食品,應當特別關 注劑量設計以及是否存在生殖毒性和發(fā)育毒性,必要時還需檢測某些敏感 的神經毒性和免疫毒性指標; (12)試驗及研究用樣品的名稱、 規(guī)格、感官、劑型、保質期、 生產企業(yè), 以及試驗報告或研究報告的試驗申請人、研發(fā)人、研發(fā)單位、研發(fā)時間等 信息,應與注冊申請材料的相應內容一致,樣品的來源應清晰、可溯源; (13)安全性評價試驗用樣品批號應與保健功能評價試驗一致,并為功效 成分或標志性成分、衛(wèi)生學、穩(wěn)定性試

24、驗用三批樣品之一; (14)原則上,試驗應使用完整包裝的樣品。因檢驗工作需要確需使用非 定型樣品的,可由注冊申請人提供,但應經檢驗機構書面確認樣品處理的 具體要求及必要性和合理性,注冊申請人提供非定型樣品的生產和處理過 程,并作為注冊申請材料一并提交。必要時,可建議對非定型包裝樣品的 試制生產記錄以及檢驗用樣品的一致性等情況進行核查; (15)自報告簽發(fā)之日起至注冊申請受理之日止,安全性試驗評價材料有 效期為 5 年; (16)品種鑒定報告鑒定的樣品,應源自試驗樣品使用的原料。菌種毒力 試驗報告用菌種,應與試驗樣品使用的原料具有明確的相關性,真實反映 試驗樣品使用原料的毒力; (17)根據(jù)產品

25、評價需要提供的其他試驗報告應符合相關規(guī)定。 4.1.5 產品配方、標簽說明書樣稿、產品技術要求的有關內容應與安全性 論證結果相符。 4.1.6 轉讓技術、變更、延續(xù)注冊申請產品的安全性應符合現(xiàn)行法律、法 規(guī)、規(guī)章、技術規(guī)范、強制性標準等的要求。 4.2 保健功能審評 應根據(jù)產品研發(fā)報告整體內容,對產品保健功能論證報告、保健功能 試驗評價材料和人群食用評價材料、 文獻檢索和篩選報告等進行技術審評, 對產品品牌名和通用名、配方、標簽說明書樣稿、產品技術要求等有關內 容進行審定,按以下要求對產品保健功能進行審評: 4.2.1 注冊申請人不僅應提供科學依據(jù)的來源、目錄和全文,還應與產品 的配方、工藝等

26、技術要求進行研究比對,并對產品保健功能進行論證和綜 述。 4.2.2 產品保健功能論證報告應數(shù)據(jù)充足、 過程清晰、 分析方法科學合理、 結論明確真實。 (1)產品組方原理應明確清晰, 產品配方配伍具有聲稱的功能應具有充足 的理論支持; (2)產品配方原料和輔料應具有明確的使用目的。 配方主要原料具有功能 作用的科學依據(jù)應充足,輔助原料的配伍必要性應明確。原料或產品有效 成分的生產工藝、物質基礎以及食用方法和食用量等技術要求與科學依據(jù) 應相符。科學依據(jù)采用的保健功能評價方法和評價標準應科學合理,支持 原料或產品有效成分的功能作用。 (3)文獻檢索和篩選報告中文獻選擇和排除的原因和理由應科學合理,

27、文 獻檢索結果應充分支持產品或原料的保健功能; ( 4)適宜人群、不適宜人群、 食用方法和食用量、 注意事項等應科學合理, 依據(jù)充足; (5)申請 2 項及以上功能聲稱的, 配方配伍科學依據(jù)、 功能作用機理應具 有相關性和內在聯(lián)系,科學合理; (6)補充維生素、 礦物質等營養(yǎng)物質的產品, 使用的原料屬目錄外原料 (補 充量、化合物種類、營養(yǎng)素種類等與保健食品原料目錄不一致)的,應按 規(guī)定提供營養(yǎng)學作用、補充的必要性等科學依據(jù); (7)國際公認、 國外在膳食補充劑中廣泛使用、 保健功能和用量范圍明確 的化合物類原料,應提供國內外權威部門發(fā)布的指導性文件、使用歷史、 用量范圍、保健功能等科學依據(jù)。

28、 4.2.3 保健功能評價試驗材料和人群食用評價材料應符合有關規(guī)定,應樣 品來源清晰, 項目齊全,設計合理, 操作規(guī)范,結果真實可信, 結論明確。 試驗或檢驗涉及的程序、方法、樣品等,應符合以下要求: (1)進行功能學人體試食試驗之前, 應當先完成必要的安全性毒理學試驗、 動物功能試驗、衛(wèi)生學試驗,取得試驗機構倫理委員會的倫理審查批件, 試驗合格的樣品可進行功能學人體試食試驗; ( 2)倫理審查批件內容應包括: 批件號、審查試驗項目名稱、 申請人名稱、 試驗機構名稱、審查決定的明確闡述、倫理委員會的其他建議和要求、審 查決定的日期、主任委員(或授權者)簽名、倫理委員會蓋章等; ( 3)試驗用樣

29、品應符合 4.1.4 ( 1)的要求; ( 4)保健功能評價試驗、 安全性評價試驗用樣品批號應一致, 并為功效成 分或標志性成分試驗、衛(wèi)生學試驗、穩(wěn)定性試驗用樣品之一(保質期少于 12 個月(含)的產品除外,但應說明理由并提供新批次樣品的衛(wèi)生學試驗 報告); (5)功能學人體試食試驗應使用完整包裝的樣品。 因檢驗工作需要, 動物 功能試驗確需使用非定型樣品的,應按照 4.1.4 ( 3)的要求提供材料; (6)保健功能試驗評價材料、興奮劑、違禁藥物成分等檢測報告,自報告 簽發(fā)之日起至注冊申請受理之日止,有效期為5 年; (7)根據(jù)產品評價需要提供的其他試驗報告應符合相關法規(guī)的要求; ( 8)補

30、充維生素、 礦物質等營養(yǎng)物質的產品, 可以免于提供保健功能評價 試驗材料。 4.2.4 產品品牌名和通用名應符合命名規(guī)定。產品配方、標簽說明書、產 品技術要求等有關內容應與保健功能論證結果相符。 4.2.5 轉讓技術、變更、延續(xù)注冊申請產品的保健功能符合現(xiàn)行法律、法 規(guī)、規(guī)章、技術規(guī)范、強制性標準等的要求。產品已經列入保健食品原料 目錄,并符合相關技術要求的,應當按照備案程序辦理備案。 4.2.6 增加保健功能的變更申請,還應按照新產品注冊申請的保健功能論 證有關材料要求,提供保健功能論證報告、倫理審查批件、保健功能試驗 評價材料、人群食用評價材料、衛(wèi)生學試驗報告、變更后的標簽說明書樣 稿等。

31、 4.2.7 延續(xù)注冊申請產品的人群食用情況分析報告涉及的試食人群總樣本 數(shù)應不低于產品保健功能人體試食試驗總樣本數(shù)要求,受試者篩選、評價 程序、評價標準等應符合有關規(guī)定。 4.3 生產工藝審評 應根據(jù)產品研發(fā)報告整體內容,對生產工藝研究、生產工藝材料等進 行技術審評,對產品屬性名、產品配方、標簽說明書、產品技術要求等有 關內容進行審定,按以下要求對生產工藝進行審評: 4.3.1 生產工藝相關研究材料應完整、規(guī)范,溯源性資料齊全。因產品未 添加輔料、工藝簡單成熟等具體原因,未開展輔料篩選、工藝優(yōu)選等研究 的,應說明原因。 4.3.2 生產工藝研究過程和結果應真實完整,充分支持產品生產工藝的科

32、學合理性,具有明確的工藝必要性和可行性。 (1)國產產品應涵蓋從實驗室工藝研究到中試工藝驗證和工藝修正的全過 程。首次進口產品應提供從實驗室工藝研究到規(guī)?;に嚿a的全過程; (2)應根據(jù)配方組成、食用方法、適宜人群等,對原輔料的理化性質、生 物學特性、劑型選擇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等進行綜合分析論證,充分闡述劑 型選擇和規(guī)格確定的科學合理性。 產品的劑型和規(guī)格應科學、 合理、安全, 15 支持產品的保健功能,與產品適宜人群、不適宜人群、食用方法和食用量 等相關內容相符; (3)應充分考慮工藝必要性、 保持產品穩(wěn)定、 與其他原輔料及直接接觸產 品的包裝材料不發(fā)生化學變化、不影響產品的檢測、盡可能少的

33、輔料用量 下獲得良好的制劑成型性等方面情況,設計和開展輔料篩選試驗,并出具 輔料篩選試驗報告; (4)應詳細說明主要生產工藝和關鍵工藝參數(shù)的優(yōu)選過程, 提供提取精制、 制劑成型、滅菌方法、直接接觸產品的包裝材料選擇等方面的工藝研究試 驗數(shù)據(jù),出具主要生產工藝和關鍵工藝參數(shù)優(yōu)選研究報告; (5)根據(jù)生產工藝研究結果, 應開展多批次中試以上生產規(guī)模的生產工藝 驗證,以達到驗證工藝穩(wěn)定可行、 對工藝過程及工藝參數(shù)進行修正的目的。 應提供中試工藝驗證車間符合保健食品良好生產規(guī)范的證明文件、研 究時間、委托合同等相關材料,并詳細說明中試生產工藝驗證、中試生產 工藝流程及工藝修正的研究過程和研究結果。 一

34、般情況下,中試研究的投料量為配方量 ( 以制成 1000 個制劑單位計 算)的 10倍以上??筛鶕?jù)劑型、配方組成、研發(fā)用樣品需求等的具體情況, 適當調整中試規(guī)模,但均要達到中試研究的目的; ( 6)應提供至少 3 批中試產品的生產驗證數(shù)據(jù)及自檢報告。 中試生產驗證 數(shù)據(jù)應包括批號、 原輔料投料量、 半成品得量得率、 理論產量、 實際產量、 成品率等; (7)中試產品自檢報告應包括產品技術要求全部技術指標。 4.3.3 生產工藝材料相關內容應與生產工藝研究結果相符。提取物等原料 應提供詳細的提取工藝。生產過程中使用的加工助劑應符合 GB 2760及相 16 關規(guī)定。 4.3.4 產品屬性名應符合

35、命名規(guī)定。產品配方、標簽說明書、產品技術要 求等有關內容應與生產工藝材料相符。 4.3.5 產品生產工藝的真實性、可行性、合理性應通過試制現(xiàn)場核查進一 步確證。 4.3.6 轉讓技術注冊申請產品的質量可控性應符合現(xiàn)行法律、 法規(guī)、規(guī)章、 技術規(guī)范、強制性標準等的要求, 并應通過試制現(xiàn)場核查及復核檢驗確證。 但是,樣品試制場地和條件與原注冊時未發(fā)生變化的, 提供相關證明文件, 可以免于進行試制現(xiàn)場核查及抽樣復檢。 4.3.7 改變產品輔料用量、生產工藝的變更申請,應提供變更的必要性、 合理性依據(jù),以及變更事項相關研究報告;變更后產品質量可控性與原注 冊產品實質等同的研究資料;三批產品功效成分或標

36、志性成分、衛(wèi)生學、 穩(wěn)定性試驗報告;變更后的標簽說明書樣稿和產品技術要求等材料。變更 申請材料經審評符合要求后,應組織開展現(xiàn)場核查并抽取下線樣品封樣送 復核檢驗。 4.3.8 延續(xù)注冊產品,經省級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核實的注冊證書有效 期內產品的生產銷售情況以及生產質量管理體系運行情況的自查報告,內 容應完整、真實。在注冊證書有效期內應進行過生產銷售,生產質量管理 體系運行良好。 4.4 產品技術要求審評 應根據(jù)產品研發(fā)報告整體內容,對產品技術要求研究、產品穩(wěn)定性考 察、送審樣品以及功效成分或標志性成分、衛(wèi)生學、穩(wěn)定性試驗報告等進 行技術審評,對產品配方、標簽說明書和產品技術要求等有關內容進行

37、審 定,按以下要求對產品技術要求進行審評: 4.4.1 產品技術要求相關研究材料應完整、規(guī)范,溯源性資料齊全; 4.4.2 產品技術要求研究報告應真實完整、科學合理、準確可靠。 質量控制指標的選擇應反映產品的真實屬性,達到控制產品質量的目 的;指標值的制定應科學、合理,符合法律法規(guī)、規(guī)范性文件、強制性國 家標準等的規(guī)定,并與申請材料相關內容相符;檢測方法應符合適用性、 準確性和重現(xiàn)性的要求;原輔料質量要求應完整、規(guī)范,來源和制定依據(jù) 應真實、科學、合理,其質量要求不得低于國家相關標準、地方標準;補 充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yǎng)物質的產品,其營養(yǎng)素含量范圍應符合保健食品 原料目錄的規(guī)定。 (1)針對提

38、取物以及與產品功能相關的主要原料, 應提供鑒別方法研究報 告,詳細說明鑒別方法研究的過程和依據(jù)。鑒別方法應滿足專屬性強、重 現(xiàn)性好、靈敏度高的要求,一般包括:理化鑒別,如顯色反應、沉淀反應 等;顯微鑒別,應附顯微鑒別組織特征圖或照片;薄層鑒別,應附薄層色 譜圖彩色照片。 (2)應詳細說明產品理化指標的選擇、 指標值制定及其檢測方法研究的過 程和依據(jù),理化指標應符合以下要求: 應符合現(xiàn)行法規(guī)、 規(guī)范性文件、 強制性標準、保健食品檢驗與評價技 術規(guī)范、中國藥典“制劑通則”項等的有關規(guī)定; 主要包括一般質量控制指標(如水分、灰分、崩解時限等) 、污染物指 標(如鉛、總砷、總汞等) 、真菌毒素指標,以

39、及合成色素、防腐劑、甜味 劑、抗氧化劑、加工助劑殘留等; 根據(jù)產品及檢測方法的具體情況,某些指標無法檢測的,應提供詳細 說明; 對檢測方法的適用性、準確性和重現(xiàn)性不確定的,應對檢測方法進行 研究和確證,提供方法學研究及驗證報告。 ( 3)應詳細說明產品功效成分或標志性成分指標選擇、 指標值制定及其檢 測方法研究的過程和依據(jù),提供研究報告。 應提供科學依據(jù),詳細說明指標及指標值與產品保健功能的相關性, 具有量效關系的成分應為功效成分指標,具有因果關系的成分應為標志性 成分指標;功效成分或標志性成分指標應為主要原料含有的特征成分,性 質穩(wěn)定;對多原料組方產品, 應綜合考慮配方各主要原料所含的活性成

40、分、 特征成分、提取工藝、組方特點等情況,選擇制定多個功效成分或標志性 成分指標。 功效成分或標志性成分指標值的確定依據(jù)包括:產品生產過程中原料 投入量、成分的轉移率或損耗;多批次產品的檢驗結果及檢驗方法的精密 度、重現(xiàn)性;不同來源不同產地動植物原料的成分含量變化情況研究;成 分含量的功能性及安全性評價資料。 功效成分或標志性成分檢測方法為注冊申請人研發(fā)的,應對檢測方法 的適用性、準確性和重現(xiàn)性進行研究(一般應包括準確度、精密度、專屬 性、檢測限、定量限、線性范圍等內容) ,提供方法學研究及驗證報告。功 效成分或標志性成分檢測方法為國家標準、地方標準或規(guī)范性文件的,應 驗證檢測方法對產品的適用

41、性。 (4)中國藥典“制劑通則”項下有相應要求的產品劑型,應制定裝量差 異或重量差異指標,并符合要求;普通食品形態(tài)產品應制定凈含量及允許 負偏差指標,并符合定量包裝商品凈含量計量檢驗規(guī)則 (JJF 1070)規(guī) (5)應提供全部原輔料的質量要求, 說明質量要求的來源和依據(jù); 質量要 求為國家標準、地方標準、行業(yè)標準的,應列出標準號; 質量要求為企業(yè)標準的,應提供與類似原輔料國家標準、地方標準、行業(yè) 標準、國際標準的檢索和對比情況;質量要求內容一般包括原料名稱(對 品種有明確要求的, 應明確其具體品種和拉丁學名) 、制法(包括主要生產 工序、關鍵工藝參數(shù)等) 、組成、得率、感官要求、一般質量控制

42、指標(如 水分、灰分、粒度等) 、污染物(鉛、總砷、總汞、溶劑殘留等) 、農藥殘 留量、功效成分或標志性成分、 微生物等。 內容有缺項難以或無需制定的, 應說明原因。 4.4.3 產品穩(wěn)定性研究應符合保健食品穩(wěn)定性試驗指導原則, 研究結果 和結論應科學、可靠,并符合規(guī)定。 (1)應按照保健食品穩(wěn)定性試驗指導原則的要求,對注冊申請產品的 儲存方法、 直接接觸產品的包裝材料、 保質期等進行考察, 出具研究報告。 (2)產品穩(wěn)定性重點考察指標,主要包括感官、功效成分或標志性成分、 微生物、崩解時限(溶散時限等) 、水分、 pH 值、酸價、過氧化值、國家 相關標準及現(xiàn)行法規(guī)有用量限制的抗氧化劑、列入理

43、化指標中的特征成分 等隨儲存條件和貯存時間容易發(fā)生變化的指標。 產品非穩(wěn)定性重點考察指標,主要包括鑒別、灰分、污染物(如鉛、 總砷、總汞等) 、農殘(如六六六、滴滴涕等) 、真菌毒素、國家相關標準 及現(xiàn)行法規(guī)有用量限制的合成色素和甜味劑等隨儲存條件和貯存時間不易 發(fā)生變化的指標。 (3)注冊申請人應對產品穩(wěn)定性重點考察指標在穩(wěn)定性試驗條件下的變化 情況進行研究,同時可以視情況選擇其他非重點考察指標一并進行穩(wěn)定性 研究。 4.4.4 產品技術要求有關內容應符合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規(guī)范性文件及強 制性標準的要求。根據(jù)研發(fā)結果綜合確定的產品技術要求應規(guī)范完整,與 相關研發(fā)內容一致。產品技術要求包括以下

44、內容: 【產品名稱】包括中文名稱和漢語拼音名,符合保健食品命名規(guī)定。 【原料】應按配方材料列出全部原料的名稱。各原料順序按功效作用或用 量大小排列。 【輔料】應按配方材料列出全部輔料的名稱。按用量大小列于原料后。 【生產工藝】應以文字形式描述主要生產工藝,包括主要工序、關鍵工藝 及其參數(shù)等。 【直接接觸產品包裝材料的種類、名稱及標準】應以文字形式描述。 【感官要求】應以列表形式描述產品的外觀(色澤、狀態(tài)等)和內容物的 色澤、滋味、氣味、狀態(tài)等項目。一般不對直接接觸產品的包裝材料的外 觀、硬膠囊劑的囊殼色澤等進行描述。 【鑒別】應以文字形式描述。 【理化指標】應以列表形式標明理化指標名稱、指標值

45、、檢測方法。檢測 方法為國家標準、地方標準或規(guī)范性文件的,應列出標準號或規(guī)范性文件 的文題文號;檢測方法為申請人研究制定或對國家標準、地方標準進行修 訂的,應列出檢測方法全文。 【微生物指標】應以列表形式標明微生物指標名稱、指標值、檢測方法, 應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保健食品(GB 16740)的要求。 【功效成分或標志性成分含量和測定方法】應以列表形式標明功效成分或 標志性成分名稱、指標值、檢測方法。檢測方法為國家標準、地方標準或 規(guī)范性文件的,應列出標準號或規(guī)范性文件的文題文號;檢測方法為申請 人研究制定或對國家標準、地方標準進行修訂的,應列出檢測方法全文。 【裝量或重量差異指標 (凈含量

46、及允許負偏差指標) 】應以文字形式描述裝 量或重量差異指標(凈含量及允許負偏差指標) 。 【原輔料質量要求】質量要求為國家標準、地方標準、行業(yè)標準的,應列 出標準號;為企業(yè)標準的,應以列表形式列出指標及指標值。 4.4.5 送審樣品包裝應完整、無破損且在保質期內,標簽主要內容應與申 請材料中說明書內容一致,應標注樣品的生產日期、生產單位,樣品質量 應合格 , 并與申請材料其他內容相符。 進口產品提供的在生產國(地區(qū))上市的包裝、標簽、說明書實樣, 應與在生產國(地區(qū))上市銷售的產品完全一致。 4.4.6 功效成分或標志性成分、衛(wèi)生學、穩(wěn)定性試驗報告應符合規(guī)定 , 檢驗 方法應與申請材料中的測定

47、方法以及相關說明一致, 產品質量應穩(wěn)定可控。 4.4.7 產品技術要求的科學性、復現(xiàn)性、適用性以及產品質量可控性應通 過復核檢驗確證。 4.4.8 轉讓技術、 變更、延續(xù)注冊申請產品的質量可控性應符合現(xiàn)行法律、 法規(guī)、規(guī)章、技術規(guī)范、強制性標準等的要求。轉讓技術注冊申請的功效 成分或標志性成分、 衛(wèi)生學、穩(wěn)定性試驗報告應符合規(guī)定 , 檢驗方法應與申 請材料中的測定方法以及相關說明一致,產品質量應穩(wěn)定可控。 4.4.9 改變產品規(guī)格、直接接觸產品的包裝材料、保質期、產品技術要求 的變更申請,應提供變更的必要性、合理性依據(jù),以及變更事項相關研究 報告;變更后產品質量可控性與原注冊產品實質等同的研究

48、資料;三批產 品功效成分或標志性成分、衛(wèi)生學、穩(wěn)定性試驗報告;變更后的標簽說明 書樣稿和產品技術要求等材料。變更申請材料經審評符合要求后,應組織 開展現(xiàn)場核查并抽取下線樣品封樣送復核檢驗。 4.4.10 延續(xù)注冊申請產品, 檢驗機構出具的注冊證書有效期內的產品技術 要求全項目檢驗報告,檢驗方法與產品技術要求的測定方法以及相關說明 一致,測定方法科學、復現(xiàn)、適用,產品質量穩(wěn)定可控,檢驗結果符合現(xiàn) 行法規(guī)、技術規(guī)范和產品技術要求的規(guī)定。 4.5 標簽說明書審評 各項內容應規(guī)范、完整,符合現(xiàn)行法規(guī)、技術規(guī)范、強制性標準等的 規(guī)定,與產品研發(fā)報告相關內容相符。包括以下內容: 【產品名稱】由商標名、通用

49、名和屬性名組成,應符合命名規(guī)定。 【原料】應按配方材料列出全部原料的名稱。各原料順序按功效作用 或用量大小排列。 【輔料】應按配方材料列出全部輔料的名稱。 按用量大小列于原料后。 【功效成分或標志性成分及含量】成分名稱、含量及標示,應與產品 技術要求相應內容一致。 【適宜人群】應為經研發(fā)綜合確定的,食用安全、具有明確功能需求 的人群,應明確具體的人群范圍。 【不適宜人群】應為經研發(fā)綜合確定的,不能保證食用安全或與功能 需求不相符的人群,應明確具體的人群范圍。 【保健功能】經技術審評,產品保健功能符合要求的,其功能聲稱應 為“有一定的試驗數(shù)據(jù)及科學依據(jù)支持該產品具有XX的功能”。 【食用量及食用

50、方法】應為經研發(fā)綜合確定的食用量及食用方法,并 與安全性、保健功能試驗評價材料相符。食用方法應明確 【規(guī)格】應為最小制劑單元的重量或者體積(不包括包裝材料;膠囊 劑指內容物; 糖衣片或丸指包糖衣前的片芯或者丸芯) ,應與產品食用方法 相匹配。酒類產品應注明酒精度。 【貯藏方法】應經穩(wěn)定性考察和試驗等綜合確定。貯藏方法為冷藏等 特殊條件的,應列出具體貯藏條件。 【保質期】應經研發(fā)綜合確定。以“XX月”表示,不足月的以“X X天”表示。 【注意事項】應注明本品不能代替藥物。必要時還應根據(jù)研發(fā)情況、 科學共識以及產品特性增加相應內容。 4.6 技術審評結論 4.6.1 申請材料安全性、保健功能、質量

51、可控性科學依據(jù)充足,符合以下 要求的,審評結論應為“建議予以注冊” : (1)申請材料完整、合理、科學,產品配方科學依據(jù)充足,能夠支持產品 的安全性和聲稱的保健功能; (2)原料及產品的生產工藝合理可行、 質量可控, 產品技術要求和檢驗方 法科學可復現(xiàn); (3)產品名稱、配方、標簽說明書樣稿主要內容、產品技術要求規(guī)范并符 合規(guī)定; (4)根據(jù)規(guī)定免于現(xiàn)場核查及復核檢驗, 或現(xiàn)場核查結論及復核檢驗結論 為符合要求; (5)變更申請的理由依據(jù)充分合理, 不影響產品安全性、 保健功能和質量 可控性,不導致產品質量發(fā)生實質性改變; (6)延續(xù)注冊產品的安全性、 保健功能和質量可控性符合要求,在注冊證

52、書有效期內進行過生產銷售,注冊人在規(guī)定時限內提交延續(xù)申請。 4.6.2 申請材料安全性、保健功能、質量可控性科學依據(jù)充足,符合以下 情況之一的,審評結論應為“補充材料再審” : (1)需要對產品的非穩(wěn)定性重點考察指標進行補充研究的; (2)需要對不涉及安全性、 保健功能、 質量可控性科學依據(jù)的申請材料進 一步規(guī)范完善的; (3)按有關規(guī)定需要對申請材料進一步調整或規(guī)范的。 4.6.3 符合下列情況之一的,審評結論應為“建議不予注冊” : (1)申請材料前后矛盾、不一致,存在真實性問題的; (2)未按要求提供溯源性資料,或未按要求進行科學論證和綜述的; (3)產品安全性、 保健功能或質量可控性不

53、符合要求, 或者科學依據(jù)不充 足的; (4)未進行功效成分或標志性成分檢測方法驗證的; (5)產品穩(wěn)定性考察不完整或不符合規(guī)定的; (6)逾期未提供補充材料或者未完成補正的; (7)依法屬于備案管理的產品的; (8)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yǎng)物質的產品,不符合保健食品保健功能 目錄原料目錄管理辦法規(guī)定的原料目錄納入標準的 ; ( 9)現(xiàn)場核查或復核檢驗結論為“不符合要求” ,或現(xiàn)場核查或復核檢驗 結論不明確的; (10)轉讓技術產品的產品質量不符合原注冊產品技術要求的; (11)變更申請事項導致產品質量發(fā)生實質性改變,或不能充分證明變更 申請事項科學、合理的; (12)延續(xù)注冊申請產品的安全性、保健功能和質量可控性依據(jù)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