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痹的中醫(yī)護理_第1頁
胸痹的中醫(yī)護理_第2頁
胸痹的中醫(yī)護理_第3頁
胸痹的中醫(yī)護理_第4頁
胸痹的中醫(yī)護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一、概述*二、病因病機*三、辯證施治*四、常見癥狀證候施護*五、中醫(yī)特色治療護理*六、健康指導*七、結語 1.定義 2.歷史沿革 3.西醫(yī)相關病癥(定義):(部位+病機)是指以胸部悶痛,甚則胸痛徹背,喘息不得臥為主的一種疾病。輕者僅感胸悶如窒,呼吸欠暢,嚴重者心痛徹背,背痛徹心。真心痛:胸痹進一步發(fā)展的嚴重病癥,劇烈而持久的胸痛,伴心悸、水腫、肢冷、喘促、汗出、面色蒼白等癥狀,甚至危及生命。明清時期宋金元時期金匱要略內徑胸痹認識進一步提高:玉機微義.心痛:論胸痹實證、虛癥,補前人之未備,并對心痛與胃脘痛進行了明確的鑒別。提出了活血化瘀的治療方法:證治準繩.諸痛門提出用大劑桃仁、紅花、絳香、失

2、笑散等治療死血心痛時方歌括以丹參飲治心腹諸痛醫(yī)林改錯以血府逐淤湯治胸痹心痛本病主要與西醫(yī)學的冠心病兩種常見類型(心絞痛、心肌梗死)關系密切其它如心包炎、二尖瓣脫垂綜合征、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胃炎等出現胸悶、心痛徹背、短氣、喘不得臥等癥狀者,可參照本內容辯證論治*我國冠心病發(fā)病率上升 每5人中有一人患病*年老體虛:年老體虛:本病多發(fā)于中老年人,年過半百,腎氣漸衰,腎陽虛衰則不能鼓動五臟之陽,引起心氣不足或心陽不振,血脈失于溫煦,鼓動無力而痹阻不通,若腎陰虧虛,則不能滋養(yǎng)五臟之陰,可使心陰內耗,心陰虧虛,脈道失調,或心火偏旺,灼津成痰,痰濁痹阻心脈,發(fā)為胸痹。*飲食不當:飲

3、食不當:嗜食肥甘厚味,日久損傷脾胃,運化失司,聚濕成痰,上犯心胸清曠之區(qū),清陽不展,氣機不暢,心脈痹阻,遂成本病,或痰濁久留,痰痹交阻,亦成本病,或飽餐傷氣,推動無力,氣血運行不暢而發(fā)本病。*情志失調情志失調:憂思傷脾,脾虛氣結,運化失司,津液不得輸布,聚而為痰,痰淤交阻,氣血不暢,心脈痹阻,發(fā)為胸痹之痛,或郁怒傷肝,肝失疏泄,肝郁氣滯,郁久化火,灼津成痰,氣滯痰濁,痹阻心脈,而成胸痹,沈金鱉雜病源流犀濁。心病源流認為七情除“喜之氣能外散,余皆足令心氣郁結而為痛也”。由于肝氣通于心氣,肝氣滯則心氣乏,所以七情太過,是引發(fā)本病的常見原因。*寒邪內侵:寒邪內侵:素體陽虛,胸陽不振,陰寒之邪乘虛而入

4、,寒凝氣滯,熊陽不展,血行不暢,而發(fā)本病,醫(yī)門法律。中家門云:“胸痹心痛,然總飲陽虛,故陰得乘之?!?病位在心,與肝、脾、腎三臟功能失調有關*病性為本虛標實,虛實夾雜,本虛指心、肝、胃、脾、腎等臟腑虧虛,功能失調;標實指因感受寒邪、內傷、七情、勞逸過度、飲食失節(jié)導致的氣滯、寒凝、痰濁、血淤等。*本病病機可發(fā)生正邪轉化,虛實轉化、陰陽轉化、臟腑轉化。病程短者,多以邪實為主,主要是氣滯、寒凝、痰濁、血淤等病邪痹阻心脈。病程長者,或因寒邪傷陽,或因痰熱傷陰,或因正氣虛損,邪氣留念,病機特點每多由實轉虛或虛實夾雜。病情進一步發(fā)展,陰陽之間,臟腑之間亦可互相轉化,如陰損及陽,陽損及陰,心病及腎,從而形成

5、陰陽俱衰,心腎同病。*1、心血淤阻證(1)證候:血行瘀滯,胸陽痹阻,心脈不暢致心胸疼痛,如刺如絞,痛有定處,入夜為甚,甚則胸痛徹背,背徹痛心,或痛引肩背,伴有胸悶,日久不愈,可因暴怒、勞累加劇。舌質紫暗,有瘀斑,苔薄,脈弦澀。(2)治則活血化瘀,通脈止痛。(3)主方血府逐瘀湯加減(4)方藥川穹、桃仁、紅花、赤芍、柴胡、枳殼、牛膝、當歸、生地等*2、氣滯心胸證(1)證候:肝失疏泄,氣機瘀滯,心脈不合致心胸滿悶,隱痛陣發(fā),痛有定處,時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時容易誘發(fā)或加重,或兼有脘腹脹痛,苔薄或薄膩,脈細弦。(2)治則疏肝理氣,活血通絡。(3)主方柴胡疏肝散加減(4)方藥柴胡、香附、陳皮、赤芍、枳殼、

6、川穹等*3、痰濁閉阻證(1)證候:痰濁盤踞,胸陽施展,氣機閉阻,脈絡阻滯致胸悶重而心痛微,痰多氣短,肢體沉重,形體肥胖,遇陰雨天易發(fā)作或加重,伴有倦怠乏力,納呆便溏,咯吐痰涎,舌體胖大且邊有齒痕,苔濁膩或白滑,脈滑(2)治則通陽泄?jié)幔硖敌?。?)主方瓜蔞薤白半夏湯合滌痰湯加減(4)方藥瓜蔞、薤白、半夏、膽南星、竹茹、人參、茯苓、石菖蒲、陳皮、枳實等*4、寒凝心脈證(1)證候:素體陽虛,陰寒凝滯,氣血痹阻,心陽不振見卒然心如絞痛,心痛徹背,喘息不得平臥,多因氣候驟冷或突感風寒而發(fā)病或加重,伴形冷,甚至手足不溫,冷汗不出,胸悶氣短、心悸、臉色蒼白、苔薄白,脈沉緊或沉細。(2)治則辛溫散寒,宣通

7、心陽。(3)主方枳實薤白桂枝湯合當歸四逆湯加減(4)方藥桂枝、細辛、薤白、瓜蔞、當歸、甘草、枳實、厚樸等*5、氣陰兩虛證(1)證候:心氣不足,陰血虧耗,血行瘀滯致心胸隱痛,時作時休心悸氣短,動則益甚,伴倦怠無力,聲息低微,面色晄白易汗出,舌質絳紅,舌體胖而邊有齒痕,苔薄白,脈虛細緩或結代。(2)治則益氣養(yǎng)陰,活血通脈。(3)主方生脈散合人參養(yǎng)榮湯加減(4)方藥人參、黃芪、麥冬、五味子、丹參、當歸、玉竹等*6、心腎陰虛證(1)證候:水不濟火,虛熱內灼,心失所養(yǎng),血脈不暢致心疼憋悶、心悸盜汗、虛煩不寐,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口干便秘,舌紅少津,苔薄或剝,脈細數或促代。(2)治則滋陰清火,養(yǎng)心和絡。(

8、3)主方天王補心丹合炙甘草湯加減(4)方藥生地、玄參、麥冬、人參、茯苓、炙甘草、柏子仁、五味子、遠志、酸棗仁、丹參、當歸、白芍、阿膠等*7、心腎陽虛證(1)證候:陽氣虛衰,胸陽不振,氣機痹阻,血行瘀滯致心悸而痛,胸悶氣短,動則而甚,自汗,面色晄白,神倦怯冷,四肢欠溫或腫脹,舌質淡胖,邊有齒痕,苔白或膩,脈沉細遲。(2)治則滋陰清火,養(yǎng)心和絡。(3)主方參附湯合右歸飲加減(4)方藥人參、附子、肉桂、炙甘草、山茱萸、熟地、仙靈牌、補骨脂等*(一)、胸悶、胸痛(一)、胸悶、胸痛*1、密切觀察胸痛的部位、性質、持續(xù)時間、誘發(fā)因素及伴隨癥狀,遵醫(yī)囑檢查心率、心律、脈搏、血壓等變化。出現異常或胸痛加劇,汗

9、出肢冷時,立即匯報醫(yī)師。*2、發(fā)作時絕對臥床休息,必要時給與氧氣。*3、遵醫(yī)囑舌下含服麝香保心丸或速效救心丸,必要時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病觀察療效。*4、遵醫(yī)囑穴位貼敷:選取心俞,膈俞,腎俞脾俞等穴位。*5、遵醫(yī)囑耳穴貼壓:取穴心、神門、交感、等穴位。*6、遵醫(yī)囑中藥泡洗:常選用當歸、紅花等活血化瘀藥物。*7、遵醫(yī)囑穴位按摩:取穴內關、神門、心俞等穴位。*8、寒凝血淤、氣虛血淤者用隔姜灸,選心俞、氣海等,每日交替施灸,也可選用艾條灸,取穴足三里,內關等穴位。*(二)、心悸、氣短(二)、心悸、氣短*1、觀察心率、心律、血壓、脈搏、呼吸頻率、節(jié)律,面唇色澤及有無頭暈、黑蒙等伴隨癥狀。*2、遵醫(yī)囑穴位

10、貼敷:選取關元、氣海、足三里、太溪等穴位。*3、遵醫(yī)囑耳穴貼壓,選取心、肺、腎、神門、皮質下等穴位,伴失眠者配伍交感,內分泌等穴位。*4、遵醫(yī)囑穴位按摩:選取神門、三陰交、內關等穴位,伴出汗者加合谷、復溜穴。*5、遵醫(yī)囑中藥泡洗:選用紅花、當歸、川穹、薄荷、艾葉等藥物,伴失眠者配合按摩涌泉穴。(三)、便秘(三)、便秘*1、腹部按摩:順時針按摩,每次1520分鐘,每日23次。*2、遵醫(yī)囑穴位貼敷:可用醋調大黃粉、吳茱萸粉貼敷神闕穴。*3、遵醫(yī)囑穴位按摩:虛寒性便秘,取穴天樞、上巨虛等穴位,實熱性便秘取穴足三里、支溝、等穴。*4、晨起飲溫水200300ml(消渴患者除外),15分鐘內分次頻飲。*5

11、、虛秘者服用肉蓯蓉通便口服液,熱秘者口服黃連上清丸或麻仁丸;熱毒血淤者遵醫(yī)囑大黃煎劑200ml灌腸。*1、中藥湯劑一般飯后溫服。寒凝血淤者偏熱服;熱毒血淤者偏涼服。*2、速效救心丸舌下含服,麝香保心丸、丹參滴丸舌下含服或口服,須密閉保存,置于陰涼干燥處。*3、三七粉用少量溫水調服,或裝膠囊服用。*4、活血化瘀類中藥宜飯后服用,如冠心丹參膠囊,通心絡膠囊,血栓通膠囊,銀杏葉片等。*5、寧心安神類藥睡前半小時服用,如棗仁寧心膠囊、琥珀粉等。*6、補益類藥飯前服用,如滋心陰口服液,補心氣口服液等。*7、注意服藥禁忌,如服人參、黃芪等補氣藥時,忌白蘿卜、洋蔥等行氣之品。*1、中藥注射劑應單獨輸注,須使

12、用一次性精密輸液器;與西藥注射劑合用時,建議用生理鹽水間隔,注意觀察有無不良反應。*2、使用活血化瘀藥注意有無出血傾向,常用藥物有丹參、丹紅、血栓通、舒血寧等。特色技術穴位按摩中藥離子導入艾灸中藥泡洗耳穴貼壓穴位貼敷*(一)生活起居(一)生活起居*1、“驚則心無所依,神無所歸“,所以病室及環(huán)境必須保持安靜,走路,說話,開關門,取放物品聲音均要輕,尤其要避免突然的高喊。*2、避免勞累,飽餐、情緒激動、寒冷、便秘、感染等誘發(fā)因素,戒煙限酒。*3、“動則氣耗”,要注意休息,胸痛發(fā)作時立即停止活動,輕者可適當活動,如散步,做操等,重者則絕對臥床休息。*(二)飲食指導(二)飲食指導*1、宜低鹽、低脂、低

13、膽固醇飲食,多食高維生素、易消化食物,忌過飽,過饑,忌辛辣刺激滋膩之品,戒煙限酒,不飲濃茶,咖啡。*2、寒凝血淤者,宜食溫陽散寒、活血通絡之品,如龍眼肉、羊肉、韭菜、荔枝、山楂、桃仁、薤白、干姜、大蒜等;少食苦瓜等生冷、寒涼之品。食療方;薤白粥等。*3、氣滯血淤者,宜食行氣活血之品,如山楂、山藥、桃仁、木耳、白蘿卜等,少食紅薯、豆?jié){等壅阻氣機之品。食療方:陳皮桃仁粥。*4、氣虛血淤者,宜食益氣活血之品,如雞肉、牛肉、蛇肉、山藥、木耳、大棗、薏苡仁等。食療方:海蜇煲豬蹄等。*5、氣陰兩虛、心血瘀阻者,宜食益氣養(yǎng)陰,活血通絡之品,如甲魚、鴨肉、海參、木耳、香菇、山藥、蓮子等。食療方:山藥粥、百合蓮

14、子粥等。*6、痰濁痹阻者,宜食通陽泄?jié)?,活血化瘀之品,如海參,海蜇,薏苡仁,冬瓜,白蘿卜,百合,柚子,桃仁等。食療方:薏苡仁桃仁粥等。*7、心腎陰虛、熱毒血淤者,宜食清熱解毒,活血化瘀之品,如百合,芹菜,苦瓜,綠豆、蓮子芯、黑木耳等,忌食羊肉,荔枝、龍眼肉等溫燥、動火之品。食療方:綠豆湯、菊花決明子粥等。(三)情志調理(三)情志調理1、保持情緒穩(wěn)定,避免不良刺激。2、鼓勵患者表達內心感受,針對性給予心理支持。3、指導患者掌握自我排解不良情緒的方法,如音樂療法、談心釋放法、轉移法。(四)加強護理及監(jiān)護(四)加強護理及監(jiān)護*發(fā)病時應加強巡視,密切觀察舌脈,體溫。呼吸。血壓及精神情志變化,必要時給予吸氧,心電監(jiān)護及建立好靜脈通道。并做好各種搶救設備及藥物準備。*一、胸痹的臨床特征為胸悶痛,甚則胸痛徹背、短氣、喘息、不得安臥。*二、病因與寒邪內侵,飲食失調,情志失節(jié),年邁體虛等有關,其病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