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海偶》教學案例_第1頁
《老人與海偶》教學案例_第2頁
《老人與海偶》教學案例_第3頁
《老人與海偶》教學案例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老人與海鷗教學案例教學設計理念: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所以我們應該讓學生在習得語言工具的同時,感受到人文的熏陶,讓學生在人文情感的沖擊下,理解語言、使用語言?!伴喿x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引導學生實行個性化閱讀、個性化感悟,在閱讀體驗中感受人與動物的親情,感悟大自然的和諧之美?!伴喿x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學生與文本對話時,教者抓住時機實行恰當地點撥和調控,充分體現(xiàn)“以學定教”的教學原則。不小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的積累,不漠失學生自我提升的課前獨立學習水平,相信學生,把握生成才是“優(yōu)質、

2、高效與創(chuàng)新”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教材分析:課文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飛到昆明越冬的紅嘴鷗。從此,老人與海鷗結下了不解之緣。每逢冬季來臨,海鷗便成群結隊地來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趕赴約會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鷗,風雨無陰。他視海鷗為兒女,給它們起名字,別致餅干,照顧傷病的海鷗。久而久之,海鷗與老人結下了濃厚的情誼。不過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鷗們在老人的遺像前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后又肅立不動,像是為老人守靈的“兒女”不忍離開自己的親人。課文結構清楚,可分為兩在部分,前半部分能過老人別致海鷗,呼喚海鷗的名字,與海鷗親切地說話等事例表現(xiàn)了老人對私的愛;后一總分則通過老

3、人死后,海鷗在老人遺像前翻飛、盤旋、肅立、鳴叫等悲壯畫面,展示了海鷗對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課文語言樸實,平凡中包含著深情,令讀過的人無不為人與動物這種真摯的感情而動容。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揣摩作者是如何把感情真實、具體地表達出來的,并實行語言積累。(3)抓住重點詞句,體會句子的意思。2、過程與方法:(1)通過朗讀、感悟,感受老人與海鷗之間深厚的感情。(2)通過體會重點詞句的意思,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真實、具體地表達出來的。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讓學生理解到,動物是有靈性的,它們是我們親密的朋友。我們對它們所付出的任何一分感情,都能得到它

4、們加倍的回報。教學重點:了解老人與海鷗之間有著怎樣的感情。教學難點:體會課文是怎樣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真實、具體地表達出來的。教學過程一、圖片導入,激情讀文。1、出示圖片:誰想給這張圖片取個名字?預設:“老人與海鷗”“人與自然”“和諧”2、師生、生生相互評點。3、同學們,我們知道老師為什么要讓你們看這張圖片?預設1:學一篇老人與海鷗的文章。預設2:讓我們了解更多的信息,更深入地體會人與自然的和諧。4、教師放音樂,學生默讀課文。5、教師引導學生表達心情,并帶著這種心情讀文章相關段落。師生互評。(設計意圖:引情入境是語文課堂的“必殺技”,有了一個良好的開始、一個真情的互動,對于學生釋放情懷,感知

5、文本,通理曉情有百利而無一害。)二、展示所知,融合提升。1、教師引入。師:從同學們的朗讀,老師已經看得出同學們都是“有備而來”的,課前對這篇課文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對吧?那么下面咱們就來展示一下課前所獲。2、學生展示交流。A、字詞攻關環(huán)節(jié)(1)小組中學生互評“先知先覺”導學卡字詞的書寫情況。預設:學生可能根據書寫的工整度、準確率等多個方面給予評價。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評價。(2)“釋詞”中以個人形式匯報。生生評價,教師要點撥釋詞方法。預設:撮:吮吸。教師可問:你是怎么了解這個詞語的意思的?引導學生通過所在句子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去釋詞。抑揚頓挫:聲音高低起伏和停頓轉折。教師可引導學生用改變用詞環(huán)境

6、的方法加深對詞語的理解。或是能過學生已有閱讀經驗來釋詞。B、文本對話環(huán)節(jié)學生匯報完畢要征求其他同學的建議,對自己的答案實行相對應的補充整理。預設1:我知道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十多年前,一位老人在翠湖湖畔與一群前來過冬的海鷗相遇后,老人每逢冬季,他每天都會到翠湖喂海鷗,他視海鷗為兒女,天天來照顧它們。老人死后,海鷗們在老人的遺像前翻飛盤旋、大聲鳴叫、肅立不動,并站成兩行,像是為老人守靈的兒女。同學們對我的發(fā)言是否還有補充?預設2:我感覺到老人對海鷗的愛。課文中是這樣描寫的:“老人把餅干丁很小心放在湖邊的圍攔上,退開一步,撮起嘴向鷗群呼喚。立刻便有一群海鷗應聲而來,幾下掃得干干凈凈。老人順著欄

7、桿邊走邊放,海鷗依他的節(jié)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飛的白色,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老人的動作是那么嫻熟,與海鷗之間的配合是那么默契、和諧。學生可能補充:(1)“掃”字,說明作者把鷗群吃食物的樣子寫得生動傳神。(2)“應聲而來”也能說明海鷗和老人不是一天的感情,這種情是日積月累的。(3)我還從其他段落感受到這份愛,如“在海鷗的鳴叫聲里,老人抑揚頓挫地唱著什么。側耳細聽,原來是親呢得變了調的地方話“獨腳”“灰頭”“紅嘴”“老沙”“公主”從這一個個名字可以感覺以老人對海鷗的親昵,對海鷗的愛。預設3:我體會海鷗對老人的情,“海鷗們急速扇動翅膀,輪流飛到老人遺像前的空中,像是前來瞻仰遺容的親屬?!薄罢把?/p>

8、”一詞體會海鷗們對老人的敬仰、尊敬及把老人當作親人。學生補充:(1)“過了一會兒,海鷗紛紛落地”從“紛紛”“肅立不動”等詞體會海鷗對老人的尊敬、愛戴。(2)“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從“白色旋渦”體會海鷗對老人的不舍、悲痛,對老人的一片深情。C、查閱相關資料環(huán)節(jié)預設1:有關海鷗的資料。海鷗:海鷗是人類最熟悉的海鳥,有50多種,其中一半以上在北半球繁殖。它對各種環(huán)境都有非凡的適應能力,根據海鷗羽毛、體形,一般把它分為兩種子群。一種是黑頭或是有頭兜的鷗,體形較小,夏季頭部顏色會有變化;一種是頭部與身體顏色均呈白灰色的鷗,重90克至2000克。預設2:有關“海鷗老人”的事跡。“海鷗老人”塑像銘刻人鷗深情

9、新華網昆明2006年1月18日專電“海鷗老人”吳慶恒的雕像在昆明紅嘴鷗最多的翠湖公園揭開了面紗:一位慈祥的老人坐在水邊,面帶微笑,手捧鷗食伸向空中,紅嘴鷗在他手上、身邊蹁躚環(huán)繞一幅人鷗和諧共處的美麗畫面永久定格。預設3:“海鷗老人”碑文:翠湖,古之澤國也,連滇池,后水位漸退,形成沼澤,稱菜海子。明清之際,先為沐府林園,后為吳氏宮苑,波光柳色,魚躍鳶飛。昔人有詩贊曰:六尺小船呼不應,水禽沙鳥向人啼。此昔日翠湖之景色也。及至近代,曾一度湖水乾涸,殿宇鳩居,水禽沙鳥之景已不復見。3、教師小結。(兩個方面:一是知識的總結,二是學生的評價。)(設計意圖:原來的教學往往更愿意學生是一張任其涂鴉的白紙,總是

10、希望學生對教材是一無所知的,因為好像那樣更容易體現(xiàn)教師的“功勞”“苦勞”。而現(xiàn)今的教育改革則更加面對現(xiàn)實,直面真實學情,以學定教;直面學生差異,因材施教,不在“未知”上作文章,而在“已知”上求升華。)三、解決未知,滿載而歸1、師:課前的預習中還有很多同學都提出了自己不理解的問題,通過剛才的交流如果感覺自己可以解決的就自己解決,如果仍然感覺有困難的話可以聽聽小組同學的建議。小組合作討論解決同學的置疑。2、以小組為單位匯報釋疑情況。(設計意圖:“置疑問難”的環(huán)節(jié)學生往往提不出問題的原因一是因為臨近下課,時間有限,來不及思考哪個問題沒有弄明白,二是想得出問題又很難組織好語言,不知應該如何發(fā)問。這種在課前形成的置疑相對來說給足了學生思考的時間,通過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比語言表達更顯性,不易淡化或隱藏掉。同時又以合作的形式交流討論,釋疑的面廣量大,既解決了學生心中的疑惑,又是課堂教學的一種反饋,讓老師和學生都有滿載而歸的感覺。)四、圖片變換,情感升華。1、教師將引題時那張照片換成“雕塑”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