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_第1頁
整理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_第2頁
整理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_第3頁
整理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_第4頁
整理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付費閱讀全文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 GB50057 94主編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機械工業(yè)部批準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施行日期: 1994年 11月 1日關于發(fā)布國家標準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的通知建標 1994257 號根據(jù)國家計委計綜 198930 號文的要求,由機械工業(yè)部負責主編,會同有關部門共同修訂的國家標 準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已經(jīng)有關部門會審?,F(xiàn)批準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GB50057 94 為強制性國家標準 ,自一九九四年十一月一日起施行。原國家標準建筑防雷設計規(guī)范GBJ57-83 同時廢止。本規(guī)范由機械工業(yè)部負責管理,其具體解釋等工作由機械工業(yè)部設計研究院負責,出版發(fā)行由建設部 標準定額研究所負責組織

2、。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一九九四年四月十八日修訂說明本規(guī)范是根據(jù)國家計委計綜 198930 號文的要求,由我部負責主編,具體由我部設計研究院對原規(guī) 范修訂編制而成。在修訂編制本規(guī)范過程中,修訂組進行了大量的調(diào)查研究,并廣泛向全國有關單位和個 人征求意見和函審。最后由我部會同有關部門審查定稿。本規(guī)范共分五章和六個附錄。主要內(nèi)容有總則、建筑物的防雷分類、建筑物的防雷措施、防雷裝置、 接閃器的選擇和布置等。在本規(guī)范施行過程中,如發(fā)現(xiàn)需要修改或補充之處,請將意見及有關資料寄交機械工業(yè)部設計研究院(北京王府井大街 277 號,郵政編碼 100740),以便以后修訂時參考。機械工業(yè)部1994 年 3 月第一

3、章 總則第 1.0.1 條 為使建筑物(含構(gòu)筑物,下同)防雷設計因地制宜地采取防雷措施,防止或減少雷擊建筑 物所發(fā)生的人身傷亡和文物、財產(chǎn)損失,做別安全可靠、技術(shù)先進、經(jīng)濟合理,制定本規(guī)范。第 1.0.2 條 本規(guī)范適用于新建建筑物的防雷設計。本規(guī)范不適用于天線塔、共用天線電視接收系統(tǒng)、 油罐、化工戶外裝置的防雷設計。第 1.0.3 條 建筑物防雷設計,應在認真調(diào)查地理、地質(zhì)、土壤、氣象、環(huán)境等條件和雷電活動規(guī)律以 及被保護物的特點等的基礎上,詳細研究防雷裝置的形式及其布置。第 1.0.4 條 建筑物防雷設計除應執(zhí)行本規(guī)范的規(guī)定外,尚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有關標準和規(guī)范的規(guī)定。第二章 建筑物的防雷分類

4、第 2.0.1 條 建筑物應根據(jù)其重要性、 使用性質(zhì)、 發(fā)生雷電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防雷要求分為三類。第 2.0.2 條 遇下列情況之一時,應劃為第一類防雷建筑物:一、凡制造、使用或貯存炸藥、火藥、起爆藥、火工品等大量爆炸物質(zhì)的建筑物,因電火花而引起爆 炸,會造成巨大破壞和人身傷亡者。、具有 0 區(qū)或 10 區(qū)爆炸危險環(huán)境的建筑物。三、具有 1 區(qū)爆炸危險環(huán)境的建筑物,因電火花而引起爆炸,會造成巨大破壞和人身傷亡者。第 2.0.3 條遇下列情況之一時,應劃為第二類防雷建筑物:、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的建筑物。二、國家級的會堂、辦公建筑物、大型展覽和博覽建筑物、大型火車站、國賓館、國家級檔案館、大

5、 型城市的重要給水水泵房等特別重要的建筑物。三、國家級計算中心、國際通訊樞紐等對國民經(jīng)濟有重要意義且裝有大量電子設備的建筑物。四、制造、 使用或貯存爆炸物質(zhì)的建筑物,且電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壞和人身傷亡者。五、具有 1 區(qū)爆炸危險環(huán)境的建筑物,且電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壞和人身傷亡者。六、具有 2 區(qū)或 11 區(qū)爆炸危險環(huán)境的建筑物。七、工業(yè)企業(yè)內(nèi)有爆炸危險的露天鋼質(zhì)封閉氣罐。八、預計雷擊次數(shù)大于 0.06次/a的部、省級辦公建筑物及其它重要成人員密集的公共建筑物。九、預計雷擊次數(shù)大于0.3次/a的住宅、辦公樓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注:預計雷擊次數(shù)應按本規(guī)范附錄一計算。第 2

6、.0.4 條 遇下列情況之一時,應劃為第三類防雷建筑物:一、省級重點文物保護的建筑物及省級檔案館。二、預計雷擊次數(shù)大于或等于0.012次/a,且小于或等于0.06次/a的部、省級辦公建筑物及其它重要或人員密集的公共建筑物三、預計雷擊次數(shù)大于或等于0.06次/a,且小于或等于0.3次/a的住宅、辦公樓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四、預計雷擊次數(shù)大于或等于0.06次/a的一般性工業(yè)建筑物。五、根據(jù)雷擊后對工業(yè)生產(chǎn)的影響及產(chǎn)生的后果,并結(jié)合當?shù)貧庀?、地形、地質(zhì)及周圍環(huán)境等因素, 確定需要防雷的 21 區(qū)、 22、 23 區(qū)火災危險環(huán)境。六、在平均雷暴日大于15d/a的地區(qū),高度在15m及以上的煙囪、水塔等孤

7、立的高聳建筑物;在平均雷 暴日小于或等于 15d/a 的地區(qū),高度在 20m 及以上的煙囪、水塔等孤立的高聳建筑物。第三章 建筑物的防雷措施第一節(jié) 一般規(guī)定第 3.1.1 條 各類防雷建筑物應采取防直擊雷和防雷電波侵入的措施。第一類防雷建筑物和本規(guī)范第2.0.3條四、五、六款所規(guī)定的第二類防雷建筑物尚應采取防雷電感應的措施。第3.1.2條裝有防雷裝置的建筑物,在防雷裝置與其它設施和建筑物內(nèi)人員無法隔離的情況下,應采取等電位連接。第二節(jié)第一類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第3.2.1條 第一類防雷建筑物防直擊雷的措施,應符合下列要求:一、應裝設獨立避雷針或架空避雷線(網(wǎng)),使被保護的建筑物及風帽、放散管等

8、突岀屋面的物體均 處于接閃器的保護范圍內(nèi)。架空避雷網(wǎng)的網(wǎng)格尺寸不應大于5mX5m或6m X4m。二、排放爆炸危險氣體、蒸氣或粉塵的放散管、呼吸閥、排風管等的管口外的以下空間應處于接閃器的保護范圍內(nèi):當有管帽時應按表3.2.1確定;當無管帽時,應為管口上方半徑5m的半球體。接閃器與雷閃的接觸點應設在上述空間之外。有管帽的管口外處于接閃器保護范圍內(nèi)的空間表 3.2.1裝置內(nèi)的壓力與周圍空氣壓力的壓力差(KPa)排放物的比重管帽以上的垂直高度(m)距管口處的水平距離()m<5重于空氣12525重于空氣2.55<25輕于空氣2.55>25重或輕于空氣55三、排放爆炸危險氣體、蒸氣或粉

9、塵的放散管、呼吸閥、排風管等,當其排放物達不到爆炸濃度、長 期點火燃燒、一排放就點火燃燒時,及發(fā)生事故時排放物才達到爆炸濃度的通風管、安全閥,接閃器的保 護范圍可僅保護到管帽,無管帽時可僅保護到管口。四、獨立避雷針的桿塔、架空避雷線的端部和架空避雷網(wǎng)的各支柱處應至少設一根引下線。對用金屬 制成或有焊接、綁扎連接鋼筋網(wǎng)的桿塔、支柱,宜利用其作為引下線。五、獨立避雷針和架空避雷線(網(wǎng))的支柱及其接地裝置至被保護建筑物及與其有聯(lián)系的管道、電纜等金屬物之間的距離(圖3.2.1),應符合下列表達式的要求,但不得小于3m :L地上部分*當時,> 0.4(at + a(34 1)當時,JS心 Qdgn

10、(34 2)2.地下部分=(X 2.1-3)式中Sn空氣中距離(m);Sei地中距離(m);Ri獨立避雷針或架空避雷線(網(wǎng))支柱處接地裝置的沖擊接地電阻(Q);hx被保護物或計算點的高度(m)m防書驥國童披森護物的匣商六,架空避雷線至屋面和各種突岀屋面的風帽、放散管等物體之間的距離(圖321),應符合下列表達式的要求,但不應小于 3m :L當(ft+j) <5直時,% > 0. 2局 + 0. 03(4 + 專 (& 2.1 - 4)2當(fi+y)耳5耳時,倫 > 0. 05221 + 0. 06(* +(& 2.1 - 5)式中Sa2避雷線(網(wǎng))至被保護物

11、的空氣中距離( m);h避雷線(網(wǎng))的支柱高度(m );L 避雷線的水平長度(m)。七、架空避雷網(wǎng)至屋面和各種突岀屋面的風帽、放散管等物體之間的距離,應符合下列表達式的要求, 但不應小于3m :當S+勺)<5R時,CO- 4Bl + 0- 06(A +(3. 2-1 6)當©十冇)25 &時,紙豪丄0. 1Bl + 0.12(A +?i)3(3. 2.1 - 7)7i式中L1 從避雷網(wǎng)中間最低點沿導體至最近支柱的距離(m);n從避雷網(wǎng)中間最低點沿導體至最近支柱并有同一距離I1的個數(shù)。八、獨立避雷針、架空避雷線或架空避雷網(wǎng)應有獨立的接地裝置,每一引下線的沖擊接地電阻不宜大

12、于10 Q。在土壤電阻率高的地區(qū),可適當增大沖擊接地電阻。第322條 第一類防雷建筑物防雷電感應的措施,應符合下列要求:一、建筑物內(nèi)的設備、管道、構(gòu)架、電纜金屬外皮、鋼屋架、鋼窗等較大金屬物和突岀屋面的放散管、 風管等金屬物,均應接到防雷電感應的接地裝置上。金屬屋面周邊每隔1824m應采用引下線接地一次。現(xiàn)場澆制的或由預制構(gòu)件組成的鋼筋混凝土屋面,其鋼筋宜綁扎或焊接成閉合回路,并應每隔1824m采用引下線接地一次。二、 平行敷設的管道、構(gòu)架和電纜金屬外皮等長金屬物,其凈距小于100mm時應采用金屬線跨接,跨 接點的間距不應大于 30m;交叉凈距小于100m時,其交叉處亦應跨接。當長金屬物的彎頭

13、、閥門、法蘭盤等連接處的過渡電阻大于0.03 Q時,連接處應用金屬線跨接。對有不少于5根螺栓連接的法蘭盤,在非腐蝕環(huán)境下,可不跨接。三、防雷電感應的接地裝置應和電氣設備接地裝置共用,其工頻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0Q。防雷電感應的接地裝置與獨立避雷針、架空避雷線或架空避雷網(wǎng)的接地裝置之間的距離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321條五款的要求。屋內(nèi)接地干線與防雷電感應接地裝置的連接,不應少于兩處。第3.2.3條 第一類防雷建筑物防止雷電波侵入的措施,應符合下列要求:一、低壓線路宜全線采用電纜直接埋地敷設,在入戶端應將電纜的金屬外皮、鋼管接到防雷電感應的接地裝置上。當全線采用電纜有困難時,可采用鋼筋混凝土桿和鐵橫擔的架

14、空線,并應使用一段金屬鎧裝 電纜或護套電纜穿鋼管直接埋地引入,其埋地長度應符合下列表達式的要求,但不應小于15m :Z(3. 2. 3)式中I 金屬鎧裝電纜或護套電纜穿鋼管埋于地中的長度( m)P埋電纜處的土壤電阻率m)o在電纜與架空線連接處,尚應裝設避雷器。避雷器、電纜金屬外皮、鋼管和絕緣子鐵腳、金具等應連 在一起接地,其沖擊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0Qo二、架空金屬管道,在進岀建筑物處,應與防雷電感應的接地裝置相連。距離建筑物100m內(nèi)的管道,應每隔25m左右接地一次,其沖擊接地電阻不應大于20Q,并宜利用金屬支架或鋼筋混凝土支架的焊接、綁扎鋼筋網(wǎng)作為引下線,其鋼筋混凝土基礎宜作為接地裝置。埋地

15、或地溝內(nèi)的金屬管道,在進岀建筑物處亦應與防雷電感應的接地裝置相連。第324條 當建筑物太高或其它原因難以裝設獨立避雷針、架空避雷線、避雷網(wǎng)時,可將避雷針或網(wǎng)格不大于5m 5m或6m X4m的避雷網(wǎng)或由其混合組成的接閃器直接裝在建筑物上,避雷網(wǎng)應按本規(guī)范附錄二的規(guī)定沿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擊的部位敷設。并必須符合下列要求:一、所有避雷針應采用避雷帶互相連接。二、 引下線不應少于兩根,并應沿建筑物四周均勻或?qū)ΨQ布置,其間距不應大于12m。三、 排放爆炸危險氣體、蒸氣或粉塵的管道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3.2.1條二、三款的要求。四、建筑物應裝設均壓環(huán),環(huán)間垂直距離不應大于12m,所有引下線、建筑物的

16、金屬結(jié)構(gòu)和金屬設備均應連到環(huán)上。均壓環(huán)可利用電氣設備的接地干線環(huán)路。五、防直擊雷的接地裝置應圍繞建筑物敷設成環(huán)形接地體,每根引下線的沖擊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0Q,并應和電氣設備接地裝置及所有進入筑物的金屬管道相連,此接地裝置可兼作防雷電感應之用。六、防直擊雷的環(huán)形接地體尚宜按以下方法敷設:衛(wèi)大于或等于5m的情況,環(huán)形接地體不需補加接地體;對等效圓半徑A-i小于5m的情況,每一引下線處應補加水平接1蘭二壤電阻率p小于或等于500Q m時,對環(huán)形接地體所包圍的面積的等效圓半徑地體或垂直接地體當補加水平接地體時,其長度應按下式確定:<3. 2. 4 - 1)A 環(huán)形接地體所包圍的面積(就)當補加

17、垂直接地體時,其長度應按下式確定:(3- 2. 4 - 2)Ji大于或等式中Lv補加垂直接地體的長度(m)2蘭二壤電阻率p為500Q m至3000Q m時,對環(huán)形接地體所包圍的面積的等效圓半徑1TQQ/I 口屈 DO于用 的情況,環(huán)形接地體不需補加接地體;對等效圓半徑小于亞m的情況,每一引下線 處應補加水平接地體或垂直接地體當補加水平接地體時,其總長度應按下式確定:1 l.lp 360(1酩1380(3, Z 4 3)當補加垂直接地體時,其總長度應按下式確定:lip - 3600 _(A_(3.么 4 一 4;380 J J 黒2注:按本款方法敷設接地體時,可不計及沖擊接地電阻值。七、當建筑物

18、高于30m時,尚應采取以下防側(cè)擊的措施:1 從30m起每隔不大于6m沿建筑物四周設水平避雷帶并與引下線相連;230m及以上外墻上的欄桿、門窗等較大的金屬物與防雷裝置連接。八、在電源引入的總配電箱處宜裝設過電壓保護器。第325條當樹木高于建筑物且不在接閃器保護范圍之內(nèi)時,樹木與建筑物之間的凈距不應小于5m。第三節(jié)第二類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第3.3.1條第二類防雷建筑物防直擊雷的措施,宜采用裝設在建筑物上的避雷網(wǎng)(帶)或避雷針或由其混合組成的接閃器。避雷網(wǎng)(帶)應按本規(guī)范附錄二的規(guī)定沿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擊的部位敷設,并應在整 個屋面組成不大于10m xiOm或12m $m的網(wǎng)格。所有避

19、雷針應采用避雷帶相互連接。第3.3.2條突岀屋面的放散管、風管、煙囪等物體,應按下列方式保護:一、 排放爆炸危險氣體、蒸氣或粉塵的放散管、呼吸閥、排風管等管道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3.2.1條二款的 要求。二、排放無爆炸危險氣體、蒸氣或粉塵的放散管、煙囪,1區(qū)、11區(qū)和2區(qū)爆炸危險環(huán)境的自然通風管,裝有阻火器的排放爆炸危險氣體、蒸氣或粉塵的放散管、呼吸閥、排風管,本規(guī)范第3.2.1條三款所規(guī)定的管、閥及煤氣放散管等,其防雷保護應符合下列要求:1金屬物休可不裝接閃器,但應和屋面防雷裝置相連:2在屋面接閃器保扌范圍之揀的非金屬物體應裝接閃器并和屋面防雷裝置相連。18m。當僅利用第333條引下線不應少于兩根

20、,并應沿建筑物四周均勻或?qū)ΨQ布置,其間距不應大于建筑物四周的鋼柱或柱子鋼筋作為引下線時,可按跨度設引下線,但引下線的平均間距不應大于18m。第3.3.4條每根引下線的沖擊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0 Q。防直擊雷接地宜和防雷電感應、電氣設備等接地共用同一接地裝置,并宜與埋地金屬管道相連;當不共用、不相連時,兩者間在地中的距離應符合下列表達式的要求,但不應小于 2m :(3. 3. 4)式中Se2地中距離(m);Kc 分流系數(shù),單根引下線應為1,兩根引下線及接閃器不成閉合環(huán)的多根引下線應為0.66,接閃器成閉合環(huán)或網(wǎng)狀的多根引下線應為0.44 (圖3.3.4)。在共用接地裝置與埋地金屬管道相連的情況下,

21、接地裝置宜圍繞建筑物敷設成環(huán)形接地體。>4. 24磴(3. 3- 5)© 單K0=l兩根菇下戰(zhàn)風犧何巖不威閉合霹的零抿弓作枝,聲尸&祐3樓旳或閉書界或卿接的零攝弓下蚩,ZB=ft44 國鹽3U分說樂裁瓦第335條 利用建筑物的鋼筋作為防雷裝置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一、建筑物宜利用鋼筋混凝土屋面、梁、柱、基礎內(nèi)的鋼筋作為引下線.本規(guī)范第2.0.3條二、三、八、九款所規(guī)定的建筑物尚宜利用其作為接閃器。二、當基礎采用硅酸鹽水泥和周圍土壤的含水量不低于4%及基礎的外表面無防腐層或有瀝青質(zhì)的防腐層時,宜利用基礎內(nèi)的鋼筋作為接地裝置。三、敷設在混凝土中作為防雷裝置的鋼筋或圓鋼,當僅一根

22、時,其直徑不應小于10mm。被利用作為防雷裝置的混凝土構(gòu)件內(nèi)有箍筋連接的鋼筋,其截面積總和不應小于一根直徑為10mm鋼筋的截面積。四、利用基礎內(nèi)鋼筋網(wǎng)作為接地體時,在周圍地面以下距地面不小于0.5m,每根引下線所連接的鋼筋表面積總和應符合下列表達式的要求式中S鋼筋表面積總和(rn2)o五、當在建筑物周邊的無鋼筋的閉合條形混凝土基礎內(nèi)敷設人工基礎接地體時,接地體的規(guī)格尺寸不應小于表3.3.5的規(guī)定。六、構(gòu)件內(nèi)有箍筋連接的鋼筋或成網(wǎng)狀的鋼筋,其箍筋與鋼筋的連接,鋼筋與鋼筋的連接應采用土建 施工的綁扎法連接或焊接。單根鋼筋或圓鋼或外引預埋連接板、線與上述鋼筋的連接應焊接或采用螺栓緊 固的卡夾器連接。

23、構(gòu)件之間必須連接成電氣通路。第3.3.6條 當土壤電阻率p小于或等于 3000Q m時,在防雷的接地裝置同其它接地裝置和進岀建筑物 的管道相連的情況下,防雷的接地裝置可不計及接地電阻值,但其接地體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之一:第二類防雷建筑物環(huán)形人工基礎接地體的規(guī)格尺寸表 3.3.5閉合條形基礎的周長(m)扁鋼(mm)圓鋼、根數(shù)x直徑(mm)> 604X 252X © 10> 40 至 <604X 504 X © 10 或 3 X © 12<40鋼材表面積總和4.24 m2注:當長度相同、截面相同時,宜優(yōu)先選用扁鋼;采用多根圓鋼時,其敷設凈距不小于直

24、徑的2倍;利用閉合條形基礎內(nèi)的鋼筋作接地體時可按本表校驗。除主筋外,可計入箍筋的表面積。、防直擊雷的環(huán)形接地體的敷設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324條六款1項的要求,但土壤電阻率p的適用范 圍應放大到小于或等于 3000 Q m。二、 在符合本規(guī)范第3.3.5條規(guī)定的條件下利用槽形、板形或條形基礎的鋼筋作為接地體 ,當槽形、板 形基礎鋼筋網(wǎng)在水平面的投影面積或成環(huán)的條形基礎鋼筋所包圍的面積A大于或等于80就時,可不另加 接地體。三、在符合本規(guī)范第3.3.5條規(guī)定的條件下,對66m柱距或大多數(shù)柱距為 6m的單層工業(yè)建筑物,當利 用柱子基礎的鋼筋作為防雷的接地體并同時符合下列條件時,可不另加接地體:1利用全部

25、或純大多數(shù)柱子基礎的鋼筋作為接地體;2柱子覲的鋼筋網(wǎng)通過鋼拄:鋼屋架_鋼筋混褪土柱子,屋軟屋面機吊車梁等構(gòu)件的魏或防雷裝置互相連成整體;3在周園頻以下距:W不小于 0.5m,每一柱子基礎內(nèi)所連接的鋼筋表面積總和大于或等于0.82譏第3.3.7條本規(guī)范第2.0.3條四、五、六款所規(guī)定的建筑物,其防雷電感應的措施應符合下列要求:一、建筑物內(nèi)的設備、管道、構(gòu)架等主要金屬物,應就近接至防直擊雷接地裝置或電氣設備的保護接 地裝置上,可不另設接地裝置。二、平行敷設的管道、構(gòu)架和電纜金屬外皮等長金屬物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3.2.2條二款的要求,但長金屬物連接處可不跨接。三、建筑物內(nèi)防雷電感應的接地干線與接地裝置的

26、連接不應少于兩處。第338條防止雷電流流經(jīng)引下線和接地裝置時產(chǎn)生的高電位對附近金屬物或電氣線路的反擊,應符 合下列要求:一、當金屬物或電氣線路與防雷的接地裝置之間不相連時,其與引下線之間的距離應按下列表達式確定:當<5盡時,8 > 0-十 0- 1ZJ(& 3, 8 1)當時,愛 > 0. 75*e(fii + 0. UO(3. 3. 8 2)式中Sa3空氣中距離(m);Ri引下線的沖擊接地電阻(Q);Lx 引下線計算點到地面的長度( m)。二、當金屬物或電氣線路與防雷的接地裝置之間相連或通過過電壓保護器相連時,其與引下線之間的距離應按下列表達式確定:>0,07

27、5*(3.3-8-3)式中Sa4空氣中距離(m);Lx 引下線計算點到連接點的長度(m)。當利用建筑物的鋼筋或鋼結(jié)構(gòu)作為引下線,同時建筑物的大部分鋼筋、鋼結(jié)構(gòu)等金屬物與被利用的部 分連成整體時,金屬物或線路與引下線之間的距離可不受限制三、當金屬物或線路與引下線之間有自然接地或人工接地的鋼筋混凝土構(gòu)件、金屬板、金屬網(wǎng)等靜電 屏蔽物隔開時,金屬物或線路與引下線之間的距離可不受限制。四、當金屬物或線路與引下線之間有混凝土墻、磚墻隔開時,混凝土墻的擊穿強度應與空氣擊穿強度相同;磚墻的擊穿強度應為空氣擊穿強度的1/2。當距離不能滿足本條第一、二款的要求時,金屬物或線路應與引下線直接相連或通過過電壓保護器

28、相連。五、在電氣接地裝置與防雷的接地裝置共用或相連的情況下:當?shù)蛪弘娫淳€路用全長電纜或架空線換電纜引入時,宜在電源線路引入的總配電箱處裝設過電壓保護器;當Y , ynO型或D,yn11型接線的配電變壓器設在本建筑物內(nèi)或附設于外墻處時 ,在高壓側(cè)采用電纜進線的情況下,宜在變壓器高、低壓側(cè)各相上 裝設避雷器;在高壓側(cè)采用架空進線的情況下,除按國家現(xiàn)行有關規(guī)范的規(guī)定在高壓側(cè)裝設避雷器外,尚 宜在低壓側(cè)各相上裝設避雷器。第3.3.9條 防雷電波侵入的措施,應符合下列要求:一、當?shù)蛪壕€路全長采用埋地電纜或敷設在架空金屬線槽內(nèi)的電纜引入時,在入戶端應將電纜金屬外皮、金屬線槽接地;對本規(guī)范第2.0.3條四、

29、五、六款所規(guī)定的建筑物,上述金屬物尚應與防雷的接地裝置相連。二、本規(guī)范第2.0.3條四、五、六款所規(guī)定的建筑物,其低壓電源線路應符合下列要求:1低壓架空線應改按一段埋地金屬鐺裝電城或護套電虢穿鋼管直接埋地引入,其埋地松度應符合本 規(guī)范(3.2.3)表達式的要求,但電纜埋地長度不應小于15m。入戶端電纜的金屬外皮、鋼管應與防雷的接地裝置相連。在電纜與架空線連接處尚應裝設避雷器。避雷器、電纜金屬外皮、鋼管和絕緣子鐵腳、金具2平均雷斷小二 30d/a地區(qū)的建筑物,可采用低壓架空線直接引入建筑物內(nèi),但應符合下列要求:(1)在入戶處應裝設避雷器或設 23mm的空氣間隙,并應與絕緣子鐵腳、金具連在一起接到

30、防雷的 接地裝置上,其沖擊接地電阻不應大于5Qo(2 )入戶處的三基電桿絕緣子鐵腳、金具應接地,靠近建筑物的電桿,其沖擊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0Q,其余兩基電桿不應大于 20 Qo三、本規(guī)范第2.0.3條一、二、三、八、九款所規(guī)定的建筑物,其低壓電源線路應符合下列要求:1當?shù)蛪杭芸斩惆唇饘仝w裝電纜或護套電纜穿鋼管直吏埋地引入時,其埋地長度應大于或等于15m,尚應符合本條第二款 1項的其它要求2當架空線直接引入時:在入戶處應加裝避雷器,并將其與絕緣子鐵腳、 金具連在一起接到電氣設備的接地裝置上??拷ㄖ锏膬苫姉U上的絕緣子鐵腳應接地,其沖擊接地電阻不應大于20Qo四、架空和直接埋地的金屬管道在進岀

31、建筑物處應就近與防雷的接地裝置相連;當不相連時,架空管道應接地,其沖擊接地電阻不應大于 10 Qo本規(guī)范第2.0.3條四、五、六款所規(guī)定的建筑物 ,引入、引岀該 建筑物的金屬管道在進岀處應與防雷的接地裝置相連; 對架空金屬管道尚應在距建筑物約 25m處接地一次, 其沖擊接地電阻不應大于 10 Qo第3.3.10條 高度超過45m的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gòu)、鋼結(jié)構(gòu)建筑物,尚應采取以下防側(cè)擊和等電位的保護 措施:3.3.5條的要求;、鋼構(gòu)架和混凝土的鋼筋應互相連接。鋼筋的連接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應利用鋼柱或柱子鋼筋作為防雷裝置引下線;三、應將 45m 及以上外墻上的欄桿、門窗等較大的金屬物與防雷裝置連接;四、豎

32、直敷設的金屬管道及金屬物的頂端和底端與防雷裝置連接。第 3.3.11 條 有爆炸危險的露天鋼質(zhì)封閉氣罐, 當其壁厚不小于 4mm 時,可不裝設接閃器, 但應接地,且接地點不應少于兩處;兩接地點間距離不宜大于30m,沖擊接地電阻不應大于 30 Qo當防雷的接地裝置符合本規(guī)范第 3.3.6 條的規(guī)定時, 可不計及其接地電阻值。 放散管和呼吸閥的保護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3.3.2條的要求。第四節(jié)第三類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第3.4.1 條 第三類防雷建筑物防直擊雷的措施,宜采用裝設在建筑物上的避雷網(wǎng)(帶)或避雷針或由這兩種混合組成的接閃器。避雷網(wǎng)(帶)應按本規(guī)范附錄二的規(guī)定沿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擊

33、的部位敷設.并應在整個屋面組成不大于20mX20m或24m xi6m的網(wǎng)格。平屋面的建筑物,當其寬度不大于20m時,可僅沿周邊敷設一圈避雷帶。第3.4.2條 每根引下線的沖擊接地電阻不宜大于30 Q,但對本規(guī)范第2.0.4條二款所規(guī)定的建筑物則不宜大于10Q。其接地裝置宜與電氣設備等接地裝置共用。防雷的接地裝置宜與埋地金屬管道相連。當不共用、不相連時,兩者間在地中的距離不應小于2m。在共用接地裝置與埋地金屬管道相連的情況下,接地裝置宜圍繞建筑物敷設成環(huán)形接地體。第 3.4.3 條 建筑物宜利用鋼筋混凝土屋面板、梁、柱和基礎的鋼筋作為接閃器、引下線和接地裝置,并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 3.3.5 條二、

34、三、六款和下列的規(guī)定:0.5m,每根引下線所連接的鋼筋、利用基礎內(nèi)鋼筋網(wǎng)作為接地體時,在周圍地面以下距地面不小于表面積總和應符合下列表達式的要求89 佛式中S鋼筋表面積總和(朮)(3. 4.3)二、當在建筑物周邊的無鋼筋的閉合條形混凝土基礎內(nèi)敷設人工基礎接地體時,接地體的規(guī)格尺寸不應小于表3.4.3的規(guī)定。第三類防雷建筑物環(huán)形人工基礎接地體的規(guī)格尺寸表 3.4.3閉合條形基礎的周長(m)扁鋼(mm)圓鋼、根數(shù)X直徑(mm)> 601 X © 10> 40 至 <604X 202X 8<40鋼材表面積總和1.89 m2注:當長度相同、截面相同時,宜優(yōu)先選用扁鋼;

35、 采用多根圓鋼時,其敷設凈距不小于直徑的2倍; 利用閉合條形基礎內(nèi)的鋼筋作接地體時可按本表校驗。除主筋外,可計入箍筋的表面積。第3.4.4條 當土壤電阻率p小于或等于 3000Q m時,在防雷的接地裝置同其它接地裝置和進岀建筑物的管道相連的情況下,防雷的接地裝置可不計及接地電阻值,其接地體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3.3.6條 的規(guī)定,但其二、三款應改為在符合本規(guī)范第 3.4.3條規(guī)定的條件下及其三款 3項所規(guī)定的鋼筋表面積總和改為大于或等于0.37就。第 3.4.5 條 突出屋面的物體的保護方式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3.3.2 條的規(guī)定。第 3.4.6 條 磚煙囪、鋼筋混凝土煙囪,宜在煙囪上裝設避雷針或避雷環(huán)保

36、護。多支避雷針應連接在閉 合環(huán)上。當非金屬煙囪無法采用單支或雙支避雷針保護時,應在煙囪口裝設環(huán)形避雷帶,并應對稱布置三支高 出煙囪口不低于 0.5m 的避雷針。鋼筋混凝土煙囪的鋼筋應在其頂部和底部與引下線和貫通連接的金屬爬梯相連。當符合本規(guī)范第 3.4.3 條的要求時 ,宜利用鋼筋作為引下線和接地裝置,可不另設專用引下線。高度不超過 40m 的煙囪, 可只設一根引下線, 超過 40m 時應設兩根引下線。 可利用螺栓連接或焊接的 一座金屬爬梯作為兩根引下線用。金屬煙囪應作為接閃器和引下線。第 3.4.7 條 引下線不應少于兩根,但周長不超過 25m 且高度不超過 40m 的建筑物可只設一根引下線

37、。 引下線應沿建筑物四周均勻或?qū)ΨQ布置,其間距不應大于25m。當僅利用建筑物四周的鋼柱或柱子鋼筋作為引下線時 ,可按跨度設引下線,但引下線的平均間距不應大于25m。第 3.4.8 條 防止雷電流流經(jīng)引下線和接地裝置時產(chǎn)生的高電位對附近金屬物或線路的反擊,應符合本 規(guī)范第 3.3.8 條的要求,但表達式( 3.3.8-1)、( 3.3.8-2)、( 3.3.8-3)相應改按下列表達式計算:(3- 3, 8 - 1)陽 pa 2kM + 皿當時,> 0, 05札(鳳 + 0-1?0(3, 3-8-2)4 > 0-(3- 3-8 3)第3.4.9條 防雷電波侵入的措施,應符合下列要求:一

38、、對電纜進岀線,應在進岀端將電纜的金屬外皮、鋼管等與電氣設備接地相連。當電纜轉(zhuǎn)換為架空 線時,應在轉(zhuǎn)換處裝設避雷器;避雷器、電纜金屬外皮和絕緣子鐵腳、金具等應連在一起接地,其沖擊接 地電阻不宜大于 30 Qo二、對低壓架空進岀線,應在進岀處裝設避雷器并與絕緣子鐵腳、金具連在一起接到電氣設備的接地 裝置上。當多回路架空進岀線時,可僅在母線或總配電箱處裝設一組避雷器或其它型式的過電壓保護器, 但絕緣子鐵腳、金具仍應接到接地裝置上。三、進岀建筑物的架空金屬管道,在進岀處應就近接到防雷或電氣設備的接地裝置上或獨自接地,其沖擊接地電阻不宜大于 30 Qo第3.4.10條 高度超過60m的建筑物,其防側(cè)擊

39、和等電位的保護措施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3.3.10條一、二、四款的規(guī)定,并應將60m及以上外墻上的欄桿、門窗等較大的金屬物與防雷裝置連接。 第五節(jié)其它防雷措 施第3.5.1條當一座防雷建筑物中兼有第一、二、三類防雷建筑物時,其防雷分類和防雷措施宜符合下 列規(guī)定:、當?shù)谝活惙览捉ㄖ锏拿娣e占建筑物總面積的30%及以上時,該建筑物宜確定為第一類防雷建筑物。二、當?shù)谝活惙览捉ㄖ锏拿娣e占建筑物總面積的30以下,且第二類防雷建筑物的面積占建筑物總面積的 30及以上時,或當這兩類防雷建筑物的面積均小于建筑物總面積的30,但其面積之和又大于30%時,該建筑物宜確定為第二類防雷建筑物。但對第一類防雷建筑物的防雷電

40、感應和防雷電波侵入,應 采取第一類防雷建筑物的保護措施。三、當?shù)谝?、二類防雷建筑物的面積之和小于建筑物總面積的30%,且不可能遭直接雷擊時,該建筑物可確定為第三類防雷建筑物;但對第一、二類防雷建筑物的防雷電感應和防雷電波侵入,應采取各自類 別的保護措施;當可能遭直接雷擊時,宜按各自類別采取防雷措施。第 3.5.2 條 當一座建筑物中僅有一部分為第一、二、 三類防雷建筑物時, 其防雷措施宜符合下列規(guī)定:一、當防雷建筑物可能遭直接雷擊時,宜按各自類別采取防雷措施。二、當防雷建筑物不可能遭直接雷擊時,可不采取防直擊雷措施,可僅按各自類別采取防雷電感應和 防雷電波侵入的措施。三、當防雷建筑物的面積占建

41、筑物總面積的50%以上時,該建筑物宜按本規(guī)范第 3.5.1 條的規(guī)定采取防雷措施。第 3.5.3 條 當采用接閃器保護建筑物、封閉氣罐時,其外表面的 2 區(qū)爆炸危險環(huán)境可不在滾球法確定 的保護范圍內(nèi)。第 3.5.4 條 固定在建筑物上的節(jié)日彩燈、航空障礙信號燈及其它用電設備的線路,應根據(jù)建筑物的重 要性采取相應的防止雷電波侵入的措施。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無金屬外殼或保護網(wǎng)罩的用電設備宜處在接閃器的保護范圍內(nèi),不宜布置在避雷網(wǎng)之外,并不宜高出避雷網(wǎng)。二、從配電盤引出的線路宜穿鋼管。鋼管的一端宜與配電盤外殼相連;另一端宜與用電設備外殼、保 護罩相連,并宜就近與屋頂防雷裝置相連。當鋼管因連接設備而中

42、間斷開時宜設跨接線。三、在配電盤內(nèi),宜在開關的電源側(cè)與外殼之間裝設過電壓保護器。hr第 3.5.5 條 糧、棉及易燃物大量集中的露天堆場,宜采取防直擊雷措施。當其年計算雷擊次數(shù)大于或 等于 0.06 時,宜采用獨立避雷針或架空避雷線防直擊雷。獨立避雷針和架空避雷線保護范圍的滾球半徑 可取 100m。在計算雷擊次數(shù)時,建筑物的高度可按堆放物可能堆放的高度計算,其長度和寬度可按可能堆放面積 的長度和寬度計算。第 3.5.6 條 在獨立避雷針、架空避雷線(網(wǎng))的支柱上嚴禁懸掛電話線、廣播線、電視接收天線及低 壓架空線等。第四章 防雷裝置第一節(jié) 接閃器第 4.1.1 條 避雷針宜采用圓鋼或焊接鋼管制成

43、,其直徑不應小于下列數(shù)值:針長 1m 以下: 圓鋼為 12mm;鋼管為 20mm 。針長1 2m:圓鋼為16mm;鋼管為 25mm 鋼管為40mm。第4.1.2條避雷網(wǎng)和避雷帶宜采用圓鋼或扁鋼,優(yōu)先采用圓鋼。圓鋼直徑不應小于8mm。扁鋼截面不應小于48-口,其厚度不應小于4mm。當煙囪上采用避雷環(huán)時,其圓鋼直徑不應小于12mm。扁鋼截面不應小于 10QV.,其厚度不應小于4mm。第4.1.3條架空避雷線和避雷網(wǎng)宜采用截面不小于35 口.的鍍鋅鋼鉸線。第4.1.4條 除第一類防雷建筑物外,金屬屋面的建筑物宜利用其屋面作為接閃器,并應符合下列要求:一、 金屬板之間采用搭接時,其搭接長度不應小于10

44、0mm ;二、 金屬板下面無易燃物品時,其厚度不應小于0.5mm ;三、金屬板下面有易燃物品時,其厚度,鐵板不應小于4mm,銅板不應小于5mm,鋁板不應小于7mm;四、金屬板無絕緣被覆層。注:薄的油漆保護層或 0.5mm厚瀝青層或1mm厚聚氯乙烯層均不屬于絕緣被覆層。第4.1.5條 除第一類防雷建筑物和本規(guī)范第3.3.2條一款的規(guī)定外,屋頂上永久性金屬物宜作為接閃器 ,但其各部件之間均應連成電氣通路,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一、 旗桿、欄桿、裝飾物等,其尺寸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4.1.1條和第4.1.2條的規(guī)定。二、 鋼管、鋼罐的壁厚不小于2.5m m,但鋼管、鋼罐一旦被雷擊穿,其介質(zhì)對周圍環(huán)境造成危險時

45、, 其壁厚不得小于4mm。注:利用屋頂建筑構(gòu)件內(nèi)鋼筋作接閃器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3.3.5條和第3.4.3條的規(guī)定。第4.1.6條 除利用混凝土構(gòu)件內(nèi)鋼筋作接閃器外,接閃器應熱鍍鋅或涂漆。在腐蝕性較強的場所,尚 應采取加大其截面或其它防腐措施。第4.1.7條不得利用安裝在接收無線電視廣播的共用天線的桿頂上的接閃器保護建筑物。第二節(jié)引下線421條引下線宜采用圓鋼或扁鋼,宜優(yōu)先采用圓鋼。圓鋼直徑不應小于8mm。扁鋼截面不應小于48二,其厚度不應小于4mm。當煙囪上的引下線采用圓鋼時,其直徑不應小于12mm;采用扁鋼時,其截面不 應小于100.丄,厚度不應小于4mm。防腐措施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4.1.6的 要

46、求。注:利 用建筑構(gòu) 件內(nèi)鋼筋 作引下線 應符合本 規(guī)范第3.3.5條和第3.4.3條的規(guī)定。422條引下線應沿建筑物外墻明敷,并經(jīng)最短路徑接地;建筑藝術(shù)要求較高者可暗敷,但其圓鋼直徑不應小于 10mm,扁鋼截面不應小于80 .丄。第4.2.3條建筑物的消防梯、鋼柱等金屬構(gòu)件宜作為 引下線,但 其各部件 之間均應 連成電氣 通路。第4.2.4 條 采 用多根引 下線時,宜 在各引下 線上于距 地面 0.3m 至 1.8m 之 間裝設斷 接卡。當利 用混凝土 內(nèi)鋼筋、鋼 柱作為自 然引下線并同時采 用基礎接 地體時,可 不設斷接 卡,但利用 鋼筋作引 下線時應 在室內(nèi)外 的適當?shù)?點設若干 連接

47、板,該 連接板可 供測量、接 人工接地 體和作等 電位連接 用。當僅利 用鋼筋作 引下線并 采用埋于 土壤中的 人工接地體時,應在每根引下 線上于距 地面不低 于 0.3m 處 設接地體 連接板。采 用埋于土 壤中的人 工接地體 時應設斷 接卡,其上 端應與連 接板或鋼 柱焊接。連 接板處宜 有明顯標 志。第4.2.5 條 在 易受機械損壞和防人身接觸的地方,地面上1.7m至地面下0.3m 的一段接地線應采取暗敷或鍍鋅角鋼、改性塑料管或橡膠管等保護設施。第三節(jié)接地裝置第4.3.1條埋于土壤中的人工垂直接地體宜采用角鋼、鋼管或圓鋼;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水平接地體宜采用扁鋼或圓鋼。圓鋼直徑不應小于10

48、mm;扁鋼截面不應小于100.丄,其厚度不應小于 4mm;角鋼厚度不應小于4mm;鋼管壁厚不應小于 3.5mm。在腐蝕性較強的土壤中,應采取熱鍍鋅等防腐措施或加大截面。接地線應與水平接地體的截面相同。第4.3.2條人工垂直接地體的長度宜為 2.5m。人工垂直接地體間的距離及人工水平接地體間的距離宜為5m,當受地方限制時可適當減小。第4.3.3條人工接地體在土壤中的埋設深度不應小于0.5m。接地體應遠離由于磚窯、煙道等高溫影響使土壤電阻率升高的地方。第4.3.4條在高土壤電阻率地區(qū),降低防直擊雷接地裝置接地電阻宜采用下列方法:、采用多支線外引接地裝置,外引長度不應大于有效長度,有效長度應符合本規(guī)

49、范附錄三的規(guī)定。二、接地體埋于較深的低電阻率土壤中。三、采用降阻劑。四、換土。第435條防直擊雷的人工接地體距建筑物出入口或人行道不應小于3m。當小于3m時應采取下列措施之一:一、 水平接地體局部深埋不應小于1m ;二、 水平接地體局部應包絕緣物,可采用5080mm厚的瀝青層;三、 采用瀝青碎石地面或在接地體上面敷設5080mm厚的瀝青層,其寬度應超過接地體2m。第436條埋在土壤中的接地裝置,其連接應采用焊接,并在焊接處作防腐處理。第4.3.7條接地裝置工頻接地電阻的計算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電力裝置的接地設計規(guī)范的規(guī)定,其與沖擊接地電阻的換算應符合本規(guī)范附錄三的規(guī)定。第五章接閃器的選擇和布置第

50、一節(jié)接閃器選擇第5.1.1條 接閃器應由下列的一種或多種組成:一、獨立避雷針;二、架空避雷線或架空避雷網(wǎng);三、直接裝設在建筑物上的避雷針、避雷帶或避雷網(wǎng)。第二節(jié)接閃器布置第5.2.1條接閃器布置應符合表 5.2.1的規(guī)定。接閃器布置表 5.2.1建筑物防雷類別滾球半徑hr(m)避雷網(wǎng)網(wǎng)格尺寸(m)第一類防雷建筑物30< 5X 5 或w 6X 4第二類防雷建筑物45< 10X 10 或w 12X 8第三類防雷建筑物60w 20 X 20 或 w 24 X 16布置接閃器時,可單獨或任意組合采用滾球法、避雷網(wǎng)。注:滾球法是以hr為半徑的一個球體,沿需要防直擊雷的部位滾動,當球體只觸及接

51、閃器(包括被利用作為接閃器的金屬物),或只觸及接閃器和地面(包括與大地接觸并能承受雷擊的金屬物),而不觸及需要保護的部位時,則該部分就得到接閃器的保護。滾球法確定接閃器保護范圍應符合本規(guī)范附錄四的規(guī) 附錄一建筑物年預計雷擊次數(shù)1建覿年預計雷掀數(shù)應蝦式確定:N = KNA(附 1.1)式中N 建筑物預計雷擊次數(shù)(次 /a);K 校正系數(shù),在一般情況下取 1,在下列情況下取相應數(shù)值:位于曠野孤立的建筑物取2 ;金屬屋面的磚木結(jié)構(gòu)建筑物取 1.7 ;位于河邊、湖邊、山坡下或山地中土壤電阻率較小處、地下水露頭處、土山頂部、山谷風口等處的建筑物,以及特別潮濕的建筑物取 1.5;Ng建筑物所處地區(qū)雷擊大地

52、的年平均密度次 / ( K m2 ):;Ae與建筑物截收相同雷擊次數(shù)的等效面積(K m)2雷擊大地的年平均衆(zhòng)應按下式確定:(附 L2)式中Td 年平均雷暴日,根據(jù)當?shù)貧庀笈_、站資料確定( d/a)3建筑螂等效面積Ae應為其實際平面積向外擴大后的面積。其計算方法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附圖1.1):(1)當建筑物的高H小于100m時,其每邊的擴大寬度和等效面積應按下列公式計算確定D =(附 L 3)A. = W + 2(0 + PT) 7E(200 H+ 価(200 日 1曠8(附 L4)式中D 建筑物每邊的擴大寬度(m);L、W、H分別為建筑物的長、寬、高( m)附國建加制的零賀簡稅注:建筑物平面積

53、擴大后的面積Ae如附圖1.1中周邊虛線所包圍的面積。(2)當建筑物的高H等于或大于100m時,其每邊的擴大寬度應按等于建筑物的高H計算;建筑物式中R接地裝置各支線的長度取值小于或等于接地體的有效長度Le或者有支線大于Le而取其的等效面積應按下式確定:A9 = 十 2H (Q 十 VF) + 疵?訂 * 1()7 (附 1. 5)(3) 當建筑物各部位的高不同時,應沿建筑物周邊逐點算岀最大擴大寬度,其等效面積Ae應按每點最大擴大寬度外端的連接線所包圍的面積計算。附錄二建筑物易受雷擊的部位1平詡或帔度不大于 1/10的屋面 檐角、女兒墻、屋檐(附圖 2.1 (a)、2.1 (b)2坡馱于 1/10

54、且小于1/2的屋面屋角、屋脊、檐角、屋檐(附圖 2.1 (c)3腿不小二 1/2的屋面屋角、屋脊、檐角(附圖 2.1 ( d)o4對附圖 2.1 ( c)和2.1 (d),在屋脊有避雷帶的情況下,當屋檐處于屋脊避雷帶的保護范圍內(nèi)時 屋檐上可不設避雷帶。H< 千.HQ1L易受雷擊部位;不易受雷擊的屋脊或屋檐;0雷擊率最高部位附圖2.1建筑物易受雷擊的部位附錄三 接地裝置沖擊接地電阻與工頻接地電阻的換算1接血裝置沖擊接地電阻與工頻接地電阻的換算應按下式確定:等于Le時的工頻接地電阻(Q);A 換算系數(shù),其數(shù)值宜按附圖 3.1確定;Ri所要求的接地裝置沖擊接地電阻(Q)o2接地體的有效長度應蝦式確定:山=2"(附& 2)式中Le接地體的有效長度,應按附圖 3.2計量(m);P敷設接地體處的土壤電阻率( m)o3環(huán)勰筑暢的環(huán)形接地體應按以下方法稱定沖擊接地電阻:(1) 當環(huán)形接地體周長的一半大于或等于接地體的有效長度Le時,引下線的沖擊接地電阻應為從與該 引下線的連接點起沿兩側(cè)接地體各取 Le長度算岀的工頻接地電阻(換算系數(shù) A等于1)o(2)當環(huán)形接地體周長的一半 L小于Le時,引下線的沖擊接地電阻應為以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