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寧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學調查_第1頁
海寧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學調查_第2頁
海寧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學調查_第3頁
海寧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學調查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海寧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學調查 作者:張美媛 張金海 沈鵬 方廷采 孫靜英 章娟亞【關鍵詞】 急救患者急診醫(yī)療體系(EMSS)包括院前急救、院內急診和危重病醫(yī)學緊密相扣的三個環(huán)節(jié)。院前急救是第一環(huán)節(jié),和院內急救既有分工又有聯(lián)系。作者對海寧市急救中心院前急救情況進行回顧性調查和分析,以了解近年來海寧市院前急危重癥疾病的急救需求狀況及發(fā)展趨勢,為擬定更適合急救事業(yè)發(fā)展的規(guī)劃,制定更符合社會需求的急救醫(yī)療服務模式提供科學依據(jù)。1 臨床資料 本資料為海寧市急救中心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間收集的大量數(shù)據(jù)和信息,通過描述性流行病學研究方法,對海寧市院前急救工作總量的逐年變化、急救工作總量的月均變

2、化、日均變化及院前急救的疾病譜等情況,應用 SPSS軟件分別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2 結果2.1 海寧市院前急救工作總量 2001年院前急救出車總數(shù)為2250人次;2002年為3664人次,較上年增長62.8%。2003年為4888人次, 較上年增長33.4%。2004年為6639人次,較上年增長35.8%。2005年為7506人次, 較上年增長13.1%。由此可見,海寧市院前急救服務需求量呈現(xiàn)較大的逐年增長趨勢。5年內增長了近2.5倍(圖1)。2.2 院前急救工作總量的月均變化 海寧市院前急救需求量變化有一定規(guī)律,1年中分布以冬、夏季最多,春季最少。5年中每月急救總量依次為1月1995人次,2月1

3、705人次,3月1912人次,4月1822人次,5月1796人次,6月1982人次,7月2099人次,8月2224人次,9月2206人次,10月2346人次,11月2250人次,12月2612人次。每年的121月,710月各有1 個需求高峰,25月相對是低谷。 2.3 院前急救工作總量的日均變化 院前急救人次1d中也有一定變化規(guī)律,2005年每天24h各時段急救人次依次為24:002:00 324人次,2:004:00 228人次,4:006:00 224人次,6:008:00 750人次,8:00 10:00 996人次,10:0012:00 660人次,12:0014:00 689人次,1

4、4:00 16:00 627人次,16:0018:00 854人次,18:0020:00 920人次,20:00 22:00 785人次,22:00 24:00 453人次。上午8:0010:00為急救呼叫高峰,之后逐漸下降,至18:0020:00 又一小高峰,凌晨則是1d最低點。 2.4 院前急救的疾病譜 分析2005年院前急救疾病譜,前10位病種依次為車禍外傷(3338人次),非車禍外傷(1106人次),腦血管疾病(480人次),婦產(chǎn)科疾病、分娩(455人次),心血管疾?。?04人次),急性腹痛(374人次),各種中毒(277人次),呼吸系統(tǒng)急癥(252人次),暈厥(218人次),頭暈(1

5、10人次)。其次為消化道出血(79人次),發(fā)熱(71人次),心跳驟停(59人次),癲癇(58人次),兒科疾?。?7人次),溺水、觸電等意外(34人次),五官科疾病(34人次),癔癥(31人次),低血糖昏迷(25人次),糖尿病(14人次),過敏性疾?。?4人次),泌尿系疾?。?2人次),腫瘤(10人次),周期性麻痹(4人次)。顯而易見,外傷是本地區(qū)院前急救的主要疾病,尤其是車禍外傷占全部急救總數(shù)的44.5%,非車禍外傷指生產(chǎn)事故、墜落傷、刀砍傷等,占急救總數(shù)的14.7%。而內科疾病中以腦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急性腹痛、中毒和呼吸系統(tǒng)急癥為主(圖2)。3 討論 根據(jù)上述調查結果,本急救中心在探尋原

6、因的基礎上采取了一些列措施。(1)海寧市院前急救需求量較高。海寧市面積681.5平方公里,總人口64萬。隨著海寧城市化、工業(yè)化的迅速發(fā)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車輛及交通事故增多,院前急救需求快速增長,院前急救人次占急診總人次比為20%左右。院前急救人次的增加不僅與急救系統(tǒng)的通訊,車輛配備,急救人員的服務素質有關,還與本地區(qū)的社會經(jīng)濟狀況以及人們的急救意識普遍增強密切相關。為滿足日益增長的“120”呼救量,提高救護車出車能力,市急救中心近年來增加了救護車配備,從2001年的1輛救護車增加至現(xiàn)在的6輛,每天24h保證有三輛值班車隨時可以出車。為縮短院前急救半徑及配合交警工作,又在距急救中心約20

7、km郭店警務處常駐一輛救護車隨警。為避免護送產(chǎn)婦出院“擠占”急救用車,專門設立了護送產(chǎn)婦專用車。在增加救護車的同時,加強急救設施配備,并增添了電除顫儀、氣管插管、人工呼吸氣囊,心電監(jiān)護儀等。(2)本研究結果表明,全年712個月院前急救人次高于年平均水平,這種差異可能與院前急救疾病譜季節(jié)性分布特點有關,道路交通事故以第四季度為多,可能與臨近年底,人員流動增加,交通繁忙等有關,需結合有關資料進一步分析。急救中心根據(jù)此規(guī)律,在冬季和夏季高峰增加后備機動救護車輛,在春季淡季適當減少后備車輛,并且讓醫(yī)務人員抽時間進行培訓和進修。(3)根據(jù)呼救高峰時間,科學合理地安排院前急救工作。每天8:0010:00,

8、18:0020:00為急救呼叫高峰,可能與上下班高峰車禍多發(fā)有關。因此,在相應時段加強急救力量配置具有必要性。(4)結合院前急救疾病譜的特點制定工作重點,對院前急救人員進行培訓。本研究結果與文獻報導基本一致,。但外傷(尤以車禍外傷)所占比例之高為本地區(qū)的特點。根據(jù)外傷是本地區(qū)院前急救的主要疾病,而內科疾病中以腦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急性腹痛、中毒和呼吸系統(tǒng)急癥為主,院前急救培訓應以外傷,心腦血管病,中毒,呼吸系統(tǒng)急癥的現(xiàn)場急救作為培訓重點。配備必要的止血,固定,包扎,搬運等急救設備至關重要。院前急救疾病譜還顯示出院前急救工作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內、外、婦、兒各種均有),應逐步使院前急救醫(yī)師向全科方向發(fā)展,以全科醫(yī)學為基礎,掌握基礎生命支持技術。作為急救中心,應提高綜合性救治能力,重點加強急診外科建設,完善急救管理,提高創(chuàng)傷救護水平,強化防范措施,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強有力的安全急救保障。【參考文獻】 1 陳爾真 ,童建菁 ,史以玨. 上海市道路交通事故傷亡人員特征分析. 中華急診醫(yī)學雜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