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下條形基礎課程設計_第1頁
柱下條形基礎課程設計_第2頁
柱下條形基礎課程設計_第3頁
柱下條形基礎課程設計_第4頁
柱下條形基礎課程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基礎工程課程設計柱下條形基礎設計一、設計資料1、地形擬建建筑場地平整。2、工程地質條件自上而下土層依次如下:號土層,耕填土,層厚0.7m,黑色,原為農田,含大量有機質。號土層,黏土,層厚1.8m,軟塑,潮濕,承載力特征值。號土層,粉砂,層厚2.6m,稍密,承載力特征值。號土層,中粗砂,層厚4.1m,中密,承載力特征值。號土層,中風化砂巖,厚度未揭露,承載力特征值。3、巖土設計技術參數(shù)地基巖土物理力學參數(shù)如表2.1所示。表2.1 地基巖土物理力學參數(shù)土層編號土的名稱重度孔隙比液性指數(shù)粘聚力內摩擦角壓縮模量標準貫入錘擊數(shù)n承載力特征值耕填土17.6黏土18.40.840.8122176.54120

2、粉砂19.526.57.112160中粗砂20308.216200中風化砂巖223204、水文地質條件(1)擬建場區(qū)地下水對混凝土結構無腐蝕性。(2)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0.9m。5、上部結構資料擬建建筑物為多層全現(xiàn)澆框架結構,框架柱截面尺寸為。室外地坪標高同自然地面,室內外高差。6、上部結構作用上部結構作用在柱底的荷載效應標準組合值=1450kn=1150kn,上部結構作用在柱底的荷載效應基本組合值=1960kn,=1550kn(其中為軸線柱底豎向荷載標準組合值;為軸線、柱底豎向荷載標準組合值;為軸線柱底豎向荷載基本組合值;為軸線、柱底豎向荷載基本組合值)其中縱向尺寸為6a,a=5400

3、mm混凝土的強度等級c25c30,鋼筋采用hpb235、hrb335、hrb400級。 二、柱下條形基礎設計1選擇基礎材料 基礎采用c30混凝土,hpb235、hrb400級鋼筋2確定條形基礎底面尺寸并驗算地基承載力由已知的地基條件,地下水位于地表以下0.9m預估基礎高度為h=5400=900mm取h=1200mm【即(1/41/6)之間】 本設計取號土層為持力層,則基礎埋深d=0.5+1.2=1.70m3求修正后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由粉砂,查表得,e=0.84 i=0.81 基底以上土的加權平均重度:持力層承載力特征值(先不考慮對基礎寬度的修正):4初步確定基底尺寸取柱底荷載標準值為n=173

4、0kn n=1520kn,計算基礎和回填土重g時的基礎埋置深度為 基礎底面積a=82.94m由于是對稱荷載,無偏心,故基地面積不用增大。條形基礎兩端均向外伸出:基礎總長:基礎寬度為 取b=2.6m5基礎梁內力計算取柱底豎向荷載效應基本組合值n=1960kn n=1550kn在對稱荷載作用下,由于基礎底面反力為均布分布,因此單位長度地基的凈反力為p=基礎梁可按在均布荷載p作用下以柱為支座的五跨等跨連續(xù)梁(超過五跨可以按五跨)計算,計算簡圖如圖3.7(a)所示,為了便于計算,把圖3.7(a)分解為圖3.7(b)和圖3.7(c)兩部分懸臂梁在地基凈反力作用下的彎矩,剪力計算【見圖3.7(b)】用彎矩

5、分配法計算,支座a的固端彎矩為m=各支座的彎矩分配系數(shù)及計算過程如圖3.7(b)所示支座剪力計算如下: v=p=358=644.4kn.m v=v=kn v=v可得彎矩圖m及剪力圖v【見圖3.7(b)】五跨連續(xù)梁在均布線荷載p作用下的彎矩、剪力計算。由表3.4可查的各跨中、支座的彎矩。剪力系數(shù),則 彎矩=彎矩系數(shù)剪力=剪力系數(shù)計算結果如圖3.7(c)所示,可得彎矩圖m及剪力圖v基礎梁總彎矩??偧袅Α⑸鲜鰞刹剿媒Y果疊加,即得到最終內力計算結果,如圖3.7(d)(e)所示 (a) (b)圖(kn.m)v1圖(kn)(c)m2圖(kn.m) (d)(kn.m)圖3.7 基礎梁彎矩、剪力計算圖(a

6、)計算簡圖 (b)懸臂端基地凈反力和內力計算 (c)a-a范圍內地基凈反力和內力計算 (d)m1+m2圖 (e)v1+v2圖6基礎底板設計材料選擇:混凝土,;鋼筋采用二級鋼hrb335,墊層:100mm厚基底寬;基礎梁高度 粱肋寬取400+2底板外邊緣厚度250mm,粱肋處厚度400mm,底板外挑長度mm基礎底板計算如圖3.8所示底板凈反力設計值為 q取1m長度底板,則底板根部彎矩和剪力分別為 m= v=抗剪驗算,混凝土采用c30,則有 v=0.7滿足要求底板配筋:鋼筋采用hrb335,則有 選用圖3.8基礎底板計算簡圖7基礎梁配筋計算混凝土采用c30, 縱向鋼筋采用hrb400.=360n/

7、mm正截面承載力計算。對各支座、跨中分別按矩形、t形截面進行正截面承載力計算(見表3.5,3.6)斜截面受剪承載力(見表3.7)表3.5 基礎梁支座正截面承載力計算截面abc彎矩m()380931867截面尺寸(mm)0.06340.10380.0963選配鋼筋計算配筋(mm2)144823712200選用鋼筋422422+420422+420實際配筋(mm2)152027762776表3.6基礎梁跨中正截面承載力計算截面abc彎矩m()606406439截面尺寸(mm)0.10240.00830.0090計算配筋(mm2)選用鋼筋實用鋼筋面積1473986106962042042018841

8、2561256注1 故跨中為第一類截面取b=bf=2600mm 2 表3.7 基礎梁斜截面承載力計算截面支座a左支座a右支座b左v(kn)6449021034截面尺寸0.25(n)2056>v2056>v2056>v0.0151.0811.519箍筋肢數(shù),間距n=4 n=4 n=4 計算值配箍筋間距s(mm2)200180180以上計算,得jl1梁的配筋,如圖3.9所示注意:為增強基礎穩(wěn)定性,在三條軸線上各布置一根基礎梁jl-2,如圖33.9所示參考資料 1土力學(第2版)東南大學等四校合編.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9。2基礎工程(第2版)華南理工大學等三校合編.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9。3.土力學與基礎工程趙明華 主編.武漢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03。4.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092001),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2。5.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072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