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錢幣上細菌的數(shù)量_第1頁
探究錢幣上細菌的數(shù)量_第2頁
探究錢幣上細菌的數(shù)量_第3頁
探究錢幣上細菌的數(shù)量_第4頁
探究錢幣上細菌的數(shù)量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探究錢幣上細菌的數(shù)量 摘要:通過這個實驗,我們可以知道錢幣上布滿著細菌。然而,許多人在接觸過錢幣、沒有及時清潔雙手就進食,導致細菌進入我們體內“作怪”,染上疾病。因此,在接觸過錢幣后,應立即用肥皂清潔雙手。關鍵詞:細菌 真菌 錢幣 正確洗手方法學習了有關細菌和真菌的知識后,回想起母親從小教育我們要養(yǎng)成碰過錢之后就要洗手的習慣。我不禁提出了疑問錢幣上細菌的數(shù)量有多少?于是,我做了一次探究實驗。 實驗過程1、 配置培養(yǎng)基(1)先取兩個碗,分別在碗底標上a與b; (2)分別在兩個碗中倒入適量的馬蹄粉與水,攪拌均勻成漿狀。(圖1) (3)將調好的馬蹄漿放入鍋中蒸熟,并冷卻。(圖2) 圖1 圖22、高溫

2、滅菌 培養(yǎng)基冷卻后,膠化成了固態(tài)物質。(圖3)在兩份培養(yǎng)基上分別蓋上兩個碗,放入鍋中再蒸10分鐘(圖4)。10分鐘后再次冷卻,在高溫滅菌這一步中,培養(yǎng)基上的碗不打開。 圖3 圖43、接種準備一張錢幣,打開培養(yǎng)基a的蓋子,快速將錢幣在培養(yǎng)基上按一下,并立即蓋上碗蓋,防止空氣中的細菌進入培養(yǎng)基而影響實驗結果。培養(yǎng)基b不做處理。4、恒溫培養(yǎng)把兩份培養(yǎng)基放在柜子中進行培養(yǎng)。實驗結果一個細菌或真菌飯之后形成的肉眼可見的集合體稱為菌落。在培養(yǎng)基a中,我們不難看到上面分布著一些菌落。其中白色的是細菌菌落,它的表面粗糙干燥。灰褐色的就是霉菌菌落,霉菌菌落的表面呈絨毛狀。而事先沒有做處理的培養(yǎng)基b則沒有菌落出現(xiàn)

3、。圖5 通過這個實驗,我們可以知道錢幣上布滿著細菌。然而,許多人在接觸過錢幣、沒有及時清潔雙手就進食,導致細菌進入我們體內“作怪”,染上疾病。因此,在接觸過錢幣后,應立即用肥皂清潔雙手。不僅在接觸過錢幣后要清潔雙手,實際上,在門把手和許多公共設施上都隱藏著許多細菌。究竟怎樣吸收才能有效減少細菌呢?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正確的洗手方法。正確的洗手方法需要講究濕、搓、沖、捧、擦。濕,是在水龍頭下把手淋濕,包括手腕、手掌和手指,均要充分淋濕,擦上肥皂或洗手液。搓,要用手心、手背、指縫相對搓揉20秒,并交換進行。沖,是用清水將雙手徹底沖洗干凈。捧,是捧一點清水將水龍頭沖洗干凈后再關閉水龍頭,或用擦手紙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