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晨間活動同伴沖突解決策略的研究_第1頁
幼兒晨間活動同伴沖突解決策略的研究_第2頁
幼兒晨間活動同伴沖突解決策略的研究_第3頁
幼兒晨間活動同伴沖突解決策略的研究_第4頁
幼兒晨間活動同伴沖突解決策略的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本科生畢業(yè)設計(論文) 幼兒晨間活動同伴沖突解決策略的研究所在學院: 江蘇第二師范學院 專 業(yè): 學前教育 姓 名: 藏曉文 學 號: 1340510067 指導教師: 余春瑛 完成日期:2017年 3 月 30 日目 錄 摘要 ABSTRACT 一、緒論1 (一)選題緣由及研究意義 1 (二)國內外相關研究的文獻綜述 1 (三)研究方法 3 二、基本概念的界定4 (一)晨間活動 4 (二)幼兒同伴沖突行為 4 (三)沖突解決策略 4 三、幼兒晨間活動同伴沖突事件統(tǒng)計分析 5 (一)研究的分析框架5 (二)分析工具的操作定義5 (三)晨間活動中幼兒同伴沖突行為事件的統(tǒng)計分析6 (四)初步結論

2、8 四、晨間活動中幼兒同伴沖突解決策略的案例分析 9 (一)幼兒在三種起因背景下解決策略的案例分析 9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11 五、教育建議13 (一)培養(yǎng)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 13 (二)培養(yǎng)幼兒自行解決同伴沖突的能力 13 (三)提高教師專業(yè)能力,改善幼兒園活動環(huán)境 14 六、研究反思15 致謝16 參考文獻17 摘 要 晨間活動作為幼兒一日活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以“幼兒為本”的活動,對幼兒身心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從社會性發(fā)展角度來說,晨間活動中體現的不僅是合作、協(xié)商、讓步等親社會行為,同樣地,我們也會在拍球、跳繩、借助體育器械自主活動等場地中看到幼兒會因爭搶資源、意見分歧、違反規(guī)則等

3、原因而發(fā)生同伴沖突。本研究以晨間活動為背景對南京市某幼兒園小、中、大三個班幼兒的同伴沖突行為及相應解決策略進行了兩個月的現場觀察,用“白描”的方式記錄沖突行為案例,運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結合的方式全面分析收集到的案例,由此揭示了幼兒晨間活動中同伴沖突行為的相關特征以及同伴沖突解決策略的運用狀況,并分析了影響幼兒沖突解決策略的相關因素。最后,在此基礎上,筆者對幼兒教師如何提高幼兒的沖突解決能力提出了一些嘗試性建議。關鍵詞: 晨間活動;幼兒同伴沖突;解決策略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ldren's daily activities, day

4、start activities are of great value and significance to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development, the daystart activities not only reflect the prosocial behavior, such as cooperation, negotiation, concessions, but also in the bounce the ball, jumpin

5、g rope, using sports equipment, and other places to see the young conflict of peer conflict. In this paper, the peer conflict behavior and corresponding resolution strategies of three children in a kindergarten in Nanjing city were observed in two months. the cases were analyzed by quantitative rese

6、arch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eer conflict behavior and peer conflict resolution strategy were revealed. Finally, on this basi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tentative suggestions on how preschool teachers improve children's conflict resolution ability.Key words: daystar

7、t activities,;children's peer conflict,;solutions代寫各專業(yè)碩博學位論文,代寫代發(fā)CSSCI、北大核心論文,合作加QQ:97079517、 97079518 ; 微 電同號:1580 1280 825。淘寶交易,安全無憂。CSSCI來源期刊:電子政務、漢語學習、會計與經濟研究、現代中文學刊、甘肅行政學院學報、天津體育學院學報民族學刊、大學教育科學、金融論壇、南方經濟、東北亞論壇、寧夏社會科學、法商研究、云南社會科學、人文雜志、甘肅社會科學、東北大學學報、自然資源與環(huán)境。審稿周期:35-90天辦結查稿。北大核心期刊:西安理工大學學報、心理與

8、行為研究、統(tǒng)計與信息論壇、人口與發(fā)展、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南昌大學學報·理科版、現代法學、江西財經大學學報、武漢金融、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成人教育、中國科技翻譯審稿周期:35-90天辦結查稿。普刊:中國新通信、蘭臺內外、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農村科學實驗、今日財富、心血管外科中國結合醫(yī)學、經貿實踐、語文課內外、記者觀察、新課程、現代職業(yè)教育、建筑與裝飾、畜牧獸醫(yī)科學、化工管理、魅力中國、人力資源管理、新教育時代、心理月刊等300多家國家級、省級普刊。審稿周期:1-7天辦結查稿。 江蘇第二師范學院17屆本科生畢業(yè)設計(論文)1、 緒論(一)選題緣由及研究意義1.選題緣

9、由 晨間活動是幼兒園一日生活活動中的重要一環(huán),影響著幼兒身體的正常發(fā)育,幫助幼兒提高身體素質和基礎的活動能力,同時也有助于培養(yǎng)了幼兒的優(yōu)良品德和促進社會化的發(fā)展。在幼兒日常晨間活動中,我們可以發(fā)現晨間活動中不僅存在合作、協(xié)商、謙讓等親社會行為,也會看到幼兒會因爭搶資源、違反規(guī)則等原因而發(fā)生同伴沖突。 以往人們通常將同伴沖突行為視為攻擊性行為,一種具有破壞性的消極行為,以嚴厲呵斥的方式來處理這一問題,而沒有發(fā)現幼兒間的沖突行為有其深刻的心理發(fā)展價值。之后,隨著同伴沖突的研究越來越深入,研究者漸漸意識到同伴沖突時兒童正常的社會化交往中的一種不可避免的重要交往形式。到了現代,學者們已經認識到沖突本身

10、并不具有重要的判斷價值,但不同的沖突策略的選擇卻可以帶來完全不一樣的結果。 筆者在幼兒園實習的過程發(fā)現,在處理晨間活動中幼兒同伴間發(fā)生的沖突問題時,教師往往沒有意識到幼兒自身沖突解決能力對幼兒的重要性和價值,通常采取的是無視或嚴厲批評的方式來應對,但這樣的方式并未帶來較好的效果,在筆者看來,沖突解決能力作為一項非常重要的社會技能,其水平高低會直接影響到同伴關系的質量和社會適應狀況,教師應當給予一定程度的重視,掌握一些有效的應對策略及干預手段,幫助幼兒樹立正確的沖突觀,提高幼兒的沖突解決能力。 綜觀已有研究,有關幼兒同伴沖突及解決策略的研究較多,但將同伴沖突置于晨間活動中的研究幾乎沒有,就算有的

11、也只是作為輔助案例,與幼兒園的生活活動、教學活動、游戲活動等階段的幼兒同伴沖突行為一起拿來佐證研究者的某種觀點。2. 研究意義 從理論角度來看,同伴沖突是幼兒成長階段的常見現象,影響著他們的認知和社會性發(fā)展。作為晨間活動的核心和主體,幼兒通過參與在一定程度上發(fā)展自己身體的各項機能、社會性交往、情緒情感等方面,同時也會不可避免地發(fā)生各類沖突,如何幫助幼兒解決這些沖突是我們當前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通過此次的研究,不僅可以幫助我豐富相關的理論,同時也為自己如何看待幼兒沖突問題的解決開啟一個新的視角。 從實踐角度來看,本研究以晨間活動為切入點,觀察、分析同伴沖突的真實情況,為教師如何處理幼兒之間的沖突

12、提出一些嘗試性的建議,如引導幼兒換位思考,尊重個體差異,引導幼兒樹立正確的沖突觀,與家長形成合力,對幼兒進行正面教育等,使教師意識到幼兒沖突解決能力對幼兒社會性發(fā)展的重要意義及價值,為晨間活動的順利有效開展做好準備。(二)國內外相關研究的文獻綜述1.國內研究 (1)幼兒沖突行為的價值研究 胥興春(2006)認為幼兒沖突行為對其心理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價值。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幫助幼兒消除“自我中心”的特點,培養(yǎng)幼兒與同伴建立良好的交往關系的能力;有助于幼兒獲得必要的社會交往技能;幫助進一步了解對同伴,清楚對方的想法,采取建設性策略處理沖突,發(fā)展其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蔣秋芳提出同伴沖突可以發(fā)展幼兒的觀

13、點采擇能力和社會交往技能,幫助幼兒進一步認識自我概念。 (2)幼兒同伴沖突的類型及起因 黃勝梅通過觀察、分析3-6歲幼兒同伴沖突行為將其背后所隱藏的起因概括為五大方面即興趣物的爭議、游戲爭議、干涉和控制他人、攻擊行為和放棄屈服,其中,小班幼兒同伴沖突著眼于物的因素,中、大班幼兒著眼于人的因素。 (3)幼兒同伴沖突解決策略的發(fā)展特點 因認知發(fā)展水平是限制,不同年齡段幼兒所選擇的沖突策略各有其特點。范玲從所劃分的沖突起因的角度將幼兒沖突策略的選擇特征總結概括為“小班幼兒的沖突行為主要由告狀求助、身體攻擊和物品爭搶這三種起因引發(fā)的,而中、大班幼兒開始萌發(fā)一種雙向互惠策略,出現交換策略和公德意識。趙金

14、霞、王美芳在相關的研究中發(fā)現: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在說理解釋、物品交換和讓步協(xié)商等沖突策略的選擇上隨之增加,而且幼兒所采取的沖突策略逐漸呈現出多樣性的特征。 (4)幼兒同伴沖突解決策略的類型 目前國內研究者通常是選擇三分法來對幼兒同伴沖突解決策略進行研究。劉曉靜是將3-6歲幼兒選擇的沖突策略類型劃分為三類:消極策略(物品爭搶、攻擊性行為、威脅命令等)、中性策略(說理解釋、向他人求助)、積極策略(物品交換、主動協(xié)商)。李麗君則將其歸納為語言溝通策略、身體攻擊策略、向他人求助策略等。2.國外研究 (1)幼兒同伴沖突性質和價值的認識  早期心理學家認為兒童早期的沖突行為本質上是一種“社會性

15、盲目” ,沒有任何現實的價值。后來學者們在對其相關方面的研究中漸漸發(fā)現幼兒同伴沖突行為對幼兒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意義。例如,皮亞杰肯定同伴沖突有利于幫助幼兒逐漸消除“自我中心”的特征,特別是因認知方面的分歧所引起的個體內部中的人際沖突,有助于提高幼兒的認知能力、社會觀點采擇能力等,發(fā)展幼兒的道德判斷能力。  (2)沖突的起因  Brenner&Mueller(1982)認為引發(fā)兒童間產生沖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種類型:一種是因行為不當或缺失所導致的,這一類中起因會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發(fā)生一些變化;二是因物品的擁有和使用所導致的,通過研究我們可以發(fā)現在這一起因中物品、空間爭搶類

16、的沖突事件數量開始減少,而社會性起因所引發(fā)的沖突數量則是有了一定的增長。這兩種類型的起因相對而言,第二種起因出現的次數所較多一些,但當兒童處于中班年齡段時,出現的是逐漸持平現象,一直持續(xù)到大班階段。 (3)沖突的應對策略研究  Conant(1987)通過研究發(fā)現;在嬰幼兒期,面對處理有關物品方面的沖突時,大多數幼兒會選擇出現拿回自己的物品,少數的幼兒愿意與他人一起分享物品,只有極少數的幼兒會把物品給他人。Niveen, Brett, Benjamin 和 Lean(1995)在對2歲多到6歲的兒童進行相關方面內容的研究中,發(fā)現幼兒傾向于采用協(xié)

17、商策略,一般較少使用權威介入的策略。   (4)沖突解決策略的類型 根據國外之前的研究,研究者一般采用非分類方法主要有二分法、三分法和五分法這三種類型。由于使用二分法來研究幼兒沖突行為及解決策略問題時帶有一定的復雜性,難以從較為全面的角度去充分體現幼兒的行為表現,因此研究者在研究的過程中較少選擇這種方法來分析、探討幼兒同伴間的沖突行為及應對策略。 相對于其他兩種方法而言,三分法的使用較為常見,通常是研究者在進一步歸納各種具體策略的基礎上所分析得出的,但在具體的分類維度、類別兩方面存在不一致的地方。Jenserr Campbell等人在研究中,通過結合前面學者的研究成果將沖突

18、解決策略的類型概括為協(xié)商策略、強制策略和退讓策略三類。 由Blake和Mouton提出的五分法在相關內容的研究中更容易說服、影響學者,之后很多學者對其進行深入探究,形成了沖突管理坐標網絡(ConflictManagementGrid)。這種分類法主要是從關注對象的維度出發(fā),然后再根據對關注對象關注程度的高低將每一維度做進一步的劃分,得出問題解決、強制、折衷、順從以及回避五種沖突解決策略。 (5)幼兒同伴沖突解決策略的性別差異 以往的研究中在沖突解決策略的性別差異方面上存在不一致的結果。Ohbuchi等只發(fā)現使用策略的數量方面存在性別差異,女孩使用的策略數量通常會比男孩的高,忽略了策略選擇的性別

19、差異。Miller,Danaheramp、Forbes觀察中、大班歲幼兒在游戲中所發(fā)生的沖突行為,發(fā)現男孩較多選擇身體攻擊、威脅的沖突策略,而女孩則較多采取協(xié)商、退讓等中性策略。(三)研究方法1.文獻法 文獻法主要指搜集、分析、整理相關教育類文獻,在對文獻的研究的過程中形成對事實的科學認識的方法。筆者通過搜集與幼兒晨間活動、同伴沖突行為、沖突解決策略相關的報刊雜志、論文資料,為本研究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并擴展本研究的學術視角。2. 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在自然情景中研究者對人的行為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系統(tǒng)觀察和記錄,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筆者通過參與幼兒的晨間活動,觀察他們實際活動過程,對幼兒在

20、活動過程中發(fā)生的沖突行為進行及時記錄。3.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又稱個案分析法,是指把教育教學過程中發(fā)生的典型案例進行分析、探討、研究的一系列思維加工過程。在本論文中,主要針對幼兒在晨間活動中沖突發(fā)生的起因和解決策略的一些實際案例進行分析,從中發(fā)現當前幼兒沖突解決策略的使用狀況,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反思,有針對性地提出一些解決指導策略。二、基本概念的界定(一)沖突的概念 沖突是人類生活中一種常見的社會現象,是指處于交往中的雙方因意見、目的不一致而表現出來的明顯的對抗。沖突是指個體或群體之間,為了達成某種動機、目標或需要而出現的雙方彼此制約、對抗甚至消除另一方或群體的過程。  沖突是指兩

21、個或兩個以上同時出現的需要、目標或動機是相互對立的,且個體無法全部都達成,但又不愿意放棄任何一個的心理失衡現象。 上述概念都是從成人的角度來界定沖突,反映的是成人世界的沖突性質。但無論是從哪個角度出發(fā)所界定出來的沖突概念,都有“相互對立”這樣一個核心成分。(2) 幼兒同伴沖突的概念 所謂幼兒的同伴沖突是指幼兒同伴間經常出現的一種相互對立、制約的行為過程,是幼兒同伴之間進行社會交往中的一種重要形式。我們可以從以下三點來理解:首先,幼兒同伴間發(fā)生的這些對立或對抗,一般是短暫的,但同時又是十分頻繁的。在幼兒階段,小班幼兒的沖突往往更加頻繁。  其次,幼兒同伴沖突是一種相互對立的行為過程,沒

22、有沖突就沒有對立。往往“沖突雙方有直接的、公開的、面對面的對立”,其中,包括心理和行為上的對立。  再次,幼兒同伴沖突是個體與個體之間的互動過程,而且在互動過程中,雙方行為相互制約。 最后,幼兒同伴沖突是以一方反對另一方開始的,但同時這種反對也要得到另一方的對抗,這樣才能構成真正的沖突。本文中所指的幼兒同伴沖突行為是指在晨間活動中沖突中一方幼兒的言語行為危及了另一方的權益或是兩者意愿相背離所導致的相互爭執(zhí)的情景。(3) 沖突解決策略 沖突解決策略又稱為沖突處理策略,是指沖突中的雙方為了實現自己的需要和目標,以達到控制整個沖突局勢,使雙方處于一種平衡狀態(tài)的處理方法和手段。秦麗在相關的研

23、究中采取的定義則是目標指向幼兒自身的需要或戰(zhàn)勝對方,幼兒為達成這一目標所選擇的各種方法(包括向教師求助、教師主動介入沖突)。本文將采用的沖突解決策略定義為“沖突中的雙方選擇的用來實現自己的目標或戰(zhàn)勝他人的各種手段和方法?!比?、幼兒晨間活動同伴沖突事件統(tǒng)計分析(一)研究的分析框架 筆者通過對南京市某幼兒園的三個不同年齡段共100名幼兒(其中小班30人,中班35人,大班35人)進行了為期20天的觀察記錄,詳細記錄晨間活動中幼兒同伴間發(fā)生的各類沖突事件,共收集有效案例90例,小班25例,中班32例,大班33例。筆者根據所收集到的沖突事件的觀察記錄材料,對其進行多次的閱讀、分析、推敲,再結合之前自己所

24、搜集到的相關的理論研究成果,擬定了一個分析框架,具體內容見表1:表3-1 分析框架表沖突雙方的性別 同性(男男,女女)異性(男女)沖突的起因資源爭搶,違反規(guī)則,意見分歧,偶然行為,干涉、控制他人,攻擊行為沖突的解決策略告狀求助,威脅命令,攻擊行為,說理解釋,物品爭搶,第三方干預,物品交換,放棄屈服 根據對三個方面進行編碼、統(tǒng)計分析,分析晨間活動中幼兒同伴沖突解決策略的特點及影響因素。 (二)分析工具的操作定義 沖突的起因是在晨間活動中直接引發(fā)幼兒同伴間沖突行為產生的原因。筆者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及現場的觀察分析,將其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物品、空間爭搶是指晨間活動中幼兒同伴間因為活動物品、空間缺乏而

25、發(fā)生沖突的行為。 違反規(guī)則是指沖突中的一方認為另一方的行為沒有達到活動中要求的某種必要的規(guī)定而產生的沖突行為。 意見分歧是指在晨間活動中,幼兒的意見、觀點不一致。 偶然行為是指沖突中的一方不小心碰到了另一方身體但非惡意的行為舉止。 干涉、控制他人是指沖突一方因想要干涉、控制對方的行為卻遭到對方反抗所引發(fā)沖突。 攻擊行為是指沖突中的一方對另一方進行身體或語言的攻擊。 沖突解決策略是指沖突中的雙方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或戰(zhàn)勝他人所采取的各種手段和方法。筆者從策略影響的角度出發(fā)將幼兒的沖突策略分為以下八種: 物品爭搶是指沖突中幼兒之間相互爭奪、彼此不相讓。 攻擊行為是指幼兒通過語言或肢體攻擊對方來滿足自

26、己的內心需要。 威脅命令是指沖突中一方幼兒通過向對方發(fā)出警告性的言語,以此來滿足自己的需要的策略。 說理解釋是指沖突中的一方幼兒以言語的方式向對方做出解釋,以此來處理沖突的策略。 告狀求助是指幼兒求助老師或同伴來處理沖突的策略。 第三方干預是指由沖突外的第三方參與來解決或協(xié)調沖突。 物品交換是指幼兒通過提出一些條件來應對沖突問題。 放棄屈服是指沖突中的一方幼兒主動放棄目標。(三)晨間活動中幼兒同伴沖突行為事件的統(tǒng)計分析1.晨間活動中幼兒同伴沖突行為的性別分布表3-2 晨間活動中幼兒同伴沖突行為的性別分布表同性男男女女異性(男女)小班15(60%)9(36%)6(24%)10(40%)中班23(

27、71.88%)16(50%)7(21.88%)9(28.12%)大班24(72.73%)14(42.43%)10(30.30%)9(27.27%)總計62(68.89%)39(43.33%)23(25.56%)28(31.11%) 根據表格中所顯示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同性別同伴間易發(fā)生沖突,其發(fā)生的沖突事件數量為62例(68.89%),而異性同伴間較少發(fā)生的沖突,只有28例(31.11%)。由此可以看出,同性別幼兒之之間發(fā)生的沖突行為的次數比異性別幼兒之間發(fā)生的沖突行為的次數要多。這是因為隨著幼兒認知能力的不斷發(fā)展,幼兒的性別角色認同能力在中班階段就達到“堅定性階段”,能夠較對準確、穩(wěn)定地認識

28、自己和他人的性別,開始更多的與同性別同伴進行活動和社會交往。同時,在表中可以發(fā)現小、中、大三個年齡班的同性別幼兒中男性幼兒之間的沖突頻率分別為36%、50%、42.43%,女性幼兒的沖突分布頻率分別是24%、21.88%、30.30%,這表明男性幼兒之間的沖突行為明顯高于女性幼兒之間的沖突行為。2. 晨間活動中幼兒同伴沖突行為的起因 通過對所搜集到的各類數據進行編碼分析,筆者將晨間活動中容易引起幼兒同伴間發(fā)生沖突行為的因素歸納為六類即違反規(guī)則、物品、空間爭搶、攻擊行為、意見分歧、干涉、控制他人、偶然行為。 (1)總體特征:同伴沖突的主要起因是物品、空間爭搶。 圖3-1 晨間活動中幼兒同伴沖突行

29、為各起因的頻率分布圖 從圖1中可以看出由物品、空間爭搶引起的幼兒沖突行為有39次(43.33%);幼兒因違反規(guī)則發(fā)生沖突行為的次數占12次(13.33%);幼兒因意見分歧發(fā)生幼兒沖突行為的次數有14次(15.56%);幼兒因偶然行為發(fā)生沖突行為的次數有11次(12.22%);幼兒因干涉、控制他人和攻擊行為發(fā)生沖突行為的次數分別是9次(10%)和5次(5.56%),由此可以看出晨間活動中由物品、空間爭搶引起的幼兒沖突行為事件最多。 (2)年齡特征: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物品、空間爭搶起因所導致的沖突逐漸減少,違反規(guī)則引發(fā)的沖突逐漸增多,而因意見分歧發(fā)生沖突行為的次數有所起伏。 圖3-2 各年齡班幼

30、兒同伴沖突6類起因的頻率分布圖 如圖2-2所示,在整個學前期,因物品、空間爭搶而引發(fā)的幼兒沖突在整個沖突起因總數中所占比例較大,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呈遞減趨勢,其中,小班有將近一半以上的沖突事件的起因是物品、空間爭搶,明顯要比中、大班高一些。這主要是因為處于平行階段的小班幼兒更容易對物品、空間資源產生興趣。3. 晨間活動中幼兒同伴沖突策略的使用 本研究將晨間活動中幼兒同伴間應對沖突的策略分為以下八種類型即告狀求助、攻擊行為、第三方干預、物品交換、說理解釋、威脅命令、物品爭搶和放棄屈服。通過對90個案例進行編碼,共獲124個策略,其中小班37個,中班38個,大班49個。表3-3 晨間活動中幼兒同伴

31、沖突解決策略的次數分布表告狀求助攻擊行為物品爭搶說理解釋威脅命令第三方干預物品交換放棄屈服總計小班1129.8%1027%616.2%38.1%12.7%513.5%00%12.7%37100%中班923.7%821%821%410.6%37.9%37.9%25.3%12.6%38100%大班1326.5%816.3%510.2%612.2%816.3%24.1%510.2%24.1%49100%總計3326.6%2621%1915.3%1310.4%129.7%108.1%75.7%43.2%124100% 由表3可以發(fā)現,小、中、大班幼兒在應對同伴沖突時較多使用告狀求助策略,分別占其各班沖

32、突解決策略次數的29.8%、23.7%、26.5%,這表明了幼兒在應對沖突時,對教師或同伴仍有較強的依賴性。攻擊性策略的使用依次為27%、21%、16.3%,這表明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使用這一策略次數逐漸減少。中班幼兒的物品爭搶策略使用率相較于小、大班來說要高,這主要是因為中班男性幼兒間發(fā)生沖突行為的次數較多,因而直接爭搶的情況居多,相對而言,大班幼兒因年齡較大,且男女幼兒人數相差不大,所以爭搶策略的使用率較低。說理解釋策略在小、中、大班的使用率分別是8.1%、10.6%、12.2%,可以看出,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使用說理解釋策略的次數呈遞增趨勢。威脅命令策略的使用次數從小班到大班依次增多,分

33、別占其總數的2.7%、7.9%、16.3%,這表明了在沖突過程中,大班幼兒會開始有意識地避免沖突擴大,比如幼兒會通過向老師告狀來嚇唬對方,以此使對方退步,以免發(fā)生不必要的語言或身體攻擊。小班幼兒使用第三方干預策略的次數較高于中、大班,物品交換策略只在中、大班觀察到,分別為中班2次(5.3%)、大班5次(10.2%),觀察中小班幼兒沒有出現這一策略的使用,由此可以看出三個年齡段的幼兒較少會使用在這一策略,這主要是因為學前期階段的兒童社會交往經驗不足,缺乏社會交往技能,社會觀點采擇能力發(fā)展較弱,明顯表現出以自我為中心的特點,很少會從對方的角度上看待問題,協(xié)商、交換等積極策略的使用還不熟練,但隨著年

34、齡的增長,幼兒在積極策略的使用上開始逐漸增多,這也表明了幼兒社會交往技能的提高與其所掌握的社會經驗的增長有一定的關聯(lián)。小、中、大班的放棄屈服策略使用較少。(四)初步結論 第一、小、中、大班幼兒沖突行為多發(fā)生于同性別的同伴之間,且男性幼兒同伴間發(fā)生的沖突次數明顯高于女性幼兒同伴間發(fā)生的沖突次數。 第二、3-6歲幼兒在晨間活動中發(fā)生的同伴沖突行為的起因主要物品、空間爭搶。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因物品、空間爭搶發(fā)生沖突行為的次數逐漸減少,因違反規(guī)則發(fā)生沖突行為的次數逐漸增多,而因意見分歧所引起的沖突行為次數有所起伏。 第三、小、中、大班幼兒在應對同伴沖突時較多使用告狀求助策略;其次較高的就是攻擊性策

35、略,小班相對使用率較高;中班幼兒的物品爭搶策略使用率相較于小、大班來說要高;說理解釋策略在中、大班的使用率相當,小班稍顯低一些;威脅命令策略的使用次數從小班到大班依次增多;小班幼兒第三方干預策略的使用較于中、大班較高,物品交換策略只在這、大班觀察到,小班沒有觀察到;小、中、大班的放棄屈服策略使用較少。四、晨間活動中幼兒同伴沖突解決策略的案例分析(一)幼兒在三種起因背景下解決策略的案例分析1.物品、空間爭搶 案例1;小班,跳圈。老師帶領小班幼兒來到草坪上開展晨間活動,貝貝選擇去玩跳圈,進行三輪后,貝貝因動作慢沒有跟上自己前面的笑笑,等他過去時月月已經站在笑笑的后面。貝貝用力拉了拉月月的衣服,對月

36、月說:“笑笑后面的是我,不是你!”月月沒有回應她,貝貝一著急就把月月往邊上一推,站到笑笑的后面。月月看貝貝已經站在那里,只好排在貝貝的后面。 這一年齡段的幼兒由于處于平行游戲階段,大部分沒有謙讓意識,因此他們通常會選擇采取外顯的、本能的抵抗方式即粗暴的肢體動作即主要采用直接爭搶的沖動性動作策略,如:攻擊策略、告狀求助策略、第三方干預策略等,在本研究案例1中該幼兒所采用的就是攻擊策略,案例1中貝貝因動作慢使其位置被月月占了,可貝貝意識中堅定認為笑笑后面的位置已經被自己所占,那這個位置就是屬于自己的。因此,當她看到月月占了自己的位置,表現出較激烈的反抗。 案例2:中班,推車。范范來到手推車區(qū)域,看

37、到正好還有一個手推車,她抬著手推車在跑道上推起來。在她推了二個輪回后,誠誠走過來,說:“這是我的推車,你還給我”,范范幼兒沒有理他繼續(xù)推,誠誠看她不給自己就上去搶,范范說:“是我先來的”,誠誠回答道:“是我先玩的,娜娜,你說是不是我先來的?”娜娜道:“范范,是誠誠先來的?!狈斗堵犃?,不情愿地把推車給了誠誠,自己去別的地方玩了。 中班年齡段與小班幼兒相比,中班幼兒在應對由物品、空間爭搶引發(fā)的沖突時所采用的策略有明顯的區(qū)別,不會像小班幼兒那樣使用粗暴的肢體動作來處理。中班幼兒的語言能力相較于小班來說有了一定的發(fā)展,同伴間的語言交流逐漸增多,因此在應對同伴沖突時,會選擇爭論、溝通協(xié)商、求助他人等策略

38、,而出現這些變化的原因就在于幼兒的觀點采擇能力的發(fā)展及社會交往經驗的獲得,因此中班幼兒在沖突策略的使用上開始由單一策略向綜合策略過渡,如:同伴求助策略、協(xié)商策略、物品交換策略、威脅命令策略等。在該案例2中的幼兒主要是選擇同伴求助策略來應對沖突,案例2中,誠誠看到自己的推車被范范推走了,爭辯無效后,誠誠求助娜娜,讓她幫自己作證。得到娜娜肯定的回答后,范范不情愿地把手推車還給了誠誠。由此可以看出,誠誠和范范已經能夠較好的理解和使用所有權規(guī)則,范范在得到娜娜肯定的回答后,意識中就承認這個手推車是屬于誠誠的。 案例3:大班,疊方塊。桐桐與君君都在搬方塊,各自搭建自己的迷宮路徑,桐桐在搭建迷宮高層閣樓時

39、,需要一個長方塊,這時君君也需要這個,但空地上只有這一個長方塊,于是,桐桐說:“你讓我先用一下吧,我就快搭好了?!?,君君不愿意,兩人分別抓住方塊兩頭,誰都不想放棄這個方塊。這時,桐桐商量道:“要不,我們用這個方塊把我們搭的迷宮接在一起,搭一個大的迷宮?!本犃送┩┑慕ㄗh高興地答應了,兩個人抬著方塊把各自搭的迷宮連在一起,開心地進行迷宮大冒險游戲。 大班幼兒由于與同伴之間已經有過反復的沖突,獲取了較多的社會交往經驗,再有老師日常的教育,多數幼兒可以較坦然地應對物品的得失,他們開始萌發(fā)雙向互惠策略,如:協(xié)商策略、說理解釋策略、物品交換策略、分享策略等,而直接爭奪、肢體攻擊的策略使用很少。在該案例

40、3中的幼兒主要采取的是協(xié)商策略處理沖突問題。2.違反規(guī)則 案例4:中班,騎小車。軒軒正在玩騎小車繞過障礙物的游戲,糖糖從后面騎著小車把軒軒的小車往邊上一撞,對軒軒說:“我要在前面”,軒軒不高興地說道:“你要排隊,我是在你前面的”,糖糖說:“我不,我要在前面,你好慢”,軒軒聽了很生氣。軒軒告訴老師糖糖撞人,老師過來批評了糖糖,并告訴她這一周小車游戲糖糖都不可以去玩,糖糖不開心地到邊上的長椅坐下。 案例5:大班,爬網。果果從左側的網爬到上面,準備轉身從右側網下去時,看到萌萌轉身準備從網中間下去,果果立即說:“萌萌,你錯了,要從這里下去,不能從中間下去”,萌萌沒有回應,繼續(xù)自己的動作,果果看萌萌不聽

41、,就很嚴肅地說:“不能從中間下去,你再這樣,我就告訴老師了?!泵让纫宦犞缓梅艞?,從右側網下去。 在整個學前期,規(guī)則游戲發(fā)展較晚,一般在中、大班才開始接觸。在規(guī)則游戲中,主要的一個特征就是幼兒要想通過競爭得出勝負就必須遵守相關的規(guī)則要求,在整個過程中幼兒更多把關注的焦點關注放在結果上。案例4中,因為有一個約定俗成的規(guī)則,參與活動的幼兒必須遵守。當軒軒看到糖糖違反了老師所講的規(guī)則時,先是告訴糖糖應該排隊,見她不聽,就把糖糖的行為告訴了老師。這表明幼兒已經能較好理解并遵守活動的規(guī)則,一旦有人違反了,他們就會出來反抗。案例5中,果果看到萌萌從網中間下去,立即和她說這樣是不對的,但萌萌一開始并沒有聽,于

42、是果果就拿要告訴老師的理由使其放棄從中間下去的行為,自知行為不對的萌萌只好從從右側網下去。3.意見分歧 案例6:中班,拍球。拍球區(qū),小朋友正在開心地進行拍球的活動,豆豆和月月分別拿了一個球,在一個空地方練習拍球。豆豆說:“我們來玩拍球游戲吧”,月月答應了,豆豆接著說:“我把球拍給呢,你再拍給我”,但月月想兩個人一起拍球,比比誰拍的高,兩人爭執(zhí)不停,豆豆一生氣就離開了,月月就自己一人拍球。一會兒豆豆回來了,和月月說:“要不先玩你說的,再玩我說的”,月月同意了,于是兩個人有開始了拍球。 案例6中,豆豆和月月對玩什么球的游戲起了爭執(zhí),豆豆想兩人輪拍,月月則想兩個人比比球拍的有多高,后來豆豆生氣,選擇

43、離開。豆豆回來后,采取協(xié)商策略,建議先玩月月說的,再玩自己的,月月也高興地答應了。豆豆所使用的協(xié)商策略得到了月月的肯定,使他們的游戲繼續(xù)進行下去。 案例7::大班,劃龍舟??悼嫡诤顽骁嫱纨堉?,他們把龍舟放在跑道上,康康坐在龍頭,珂珂坐在龍舟尾部,兩個人從跑道的一頭一起蹬到靠近中班活動區(qū)域處,來回循環(huán)蹬。三輪回后,珂珂對康康說:“我們把浩浩和銘銘叫來一起玩輪船的游戲吧”,但康康不同意道:“不要,我想兩個人玩”,珂珂用各種理由來說服康康,但康康就是不同意,后來珂珂想了想,對康康說:“那我們玩海盜船長的游戲吧,我們兩個都是船長,找浩浩和銘銘來做我們的小船員,一起去冒險,怎么樣?”康康想了想,覺得這

44、個聽起來很好玩,于是同意了珂珂的建議,兩人一起跑去找浩浩和銘銘來玩海盜船長的游戲。 案例7中,在整個過程中,珂珂開始一直在嘗試用各種理由去說服康康可以帶浩浩和銘銘一起來玩這個,可康康還是不同意。后來,珂珂提出來玩海盜船長的游戲吸引了康康,于是康康同意讓浩浩和銘銘加入進來。珂珂所采用的協(xié)商策略得到了康康的認可,兩個人的游戲關系得到了維護。(二)研究結果與分析1.幼兒晨間活動同伴沖突解決策略的基本特征 (1)幼兒的同伴沖突解決能力隨年齡的增長而逐步上升 根據分析可以看出,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幼兒在沖突策略的選擇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中、大班幼兒的沖突解決能力的發(fā)展要好于小班幼兒,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幼

45、兒在沖突策略的選擇上也發(fā)生了一些變化。這一結論同樣適用于晨間活動情境下幼兒晨間活動中同伴沖突解決策略的選擇特點。以晨間活動為背景,筆者通過分析、推敲收集到的數據及典型事件發(fā)現;隨年齡的增長,學前期兒童所能提出的沖突策略的數量逐漸增多,同時幼兒在帶有建設性特點的緩和策略以及謙讓、協(xié)商等積極策略的使用次數上也逐漸上升,這主要是因為幼兒社會認知能力和觀點采擇能力的發(fā)展。 (2)沖突策略的選擇上是以消極策略為主,其次是中性策略 根據數據和案例分析的結果,在處理同伴沖突問題時,學前期兒童主要選擇的是消極策略,其次是中性策略。當前,大部分家庭的孩子是獨生子女,父母溺愛、嬌慣孩子,不對其不適當行為進行管束,

46、甚至放縱她們的行為,這很容易導致孩子變得任性蠻橫、自私自利,一旦發(fā)生同伴沖突問題,他們通常會選擇有利于自身利益和需要的方式來應對,如:采攻擊性行為、威脅命令等,而不顧對方的感受。 (3)同伴沖突雙方的親密程度會影響到幼兒對沖突解決策略的選擇 在以往的研究中我們可以發(fā)現:個體在選擇沖突策略時會根據到自己與對方的關系親密程度來抉擇。如果個體與沖突對方的關系比較親密,他們會選擇通過協(xié)商、謙讓等積極策略來處理沖突問題,而若是沖突的對象是與自己關系不親近甚至疏遠的幼兒時,他們通常會選擇威脅命令、告狀等策略來處理沖突問題。 2.晨間活動中幼兒同伴沖突解決策略的影響因素 (1)家庭因素 家庭作為幼兒社會交往

47、的最初場所,也是一個重要場所。家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幼兒社會化的發(fā)展,對幼兒沖突策略的選擇發(fā)揮著特殊的影響作用。親子關系、教養(yǎng)方式和家長的教育觀念等都對幼兒沖突解決能力的發(fā)展存在著一定的影響。 父母和幼兒之間的親子關系是幼兒最早建立的人際關系,親子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幼兒對社會的認知,影響幼兒的親社會行為及各種人際關系。其中家長和孩子的關系,及其所映照的家庭精神,對幼兒的影響較大,生活在和諧民主溫馨和睦的家庭環(huán)境中,孩子就會有安全感,容易學會友好關心,分享謙讓等品質,在應對同伴沖突時,會較少地使用攻擊行為。 父母教養(yǎng)方式也與幼兒的沖突解決能力有一定的聯(lián)系。研究發(fā)現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會通過言傳身教,潛

48、移默化地影響子女的行為。例如在民主型教養(yǎng)方式下,父母對幼兒采取正當需要可以得到滿足而不適當的行為會得到抑制和糾正的教養(yǎng)方式,寬嚴有度,管放結合,如果親子雙方關系較為融洽,幼兒在沖突解決能力方面發(fā)展較好。而在溺愛型教養(yǎng)方式下,父母對幼兒過度溺愛,不對幼兒的不當行為進行有效的管束,甚至放縱幼兒的行為,則會導致幼兒容易變得依賴性強,且任性蠻橫、自私自利,在沖突策略的選擇上,更多表現出外顯的攻擊行為。 (2) 個體因素 在幼兒沖突策略的選擇中,幼兒個體自身的氣質、行為特征、社會技能以及社會情緒等也都是影響幼兒社會性發(fā)展的因素。 氣質對幼兒社會化的發(fā)展起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在解決沖突問題的過程當中,膽汁質

49、的幼兒主動交往多,但脾氣急躁,容易出現攻擊行為,而抑郁質的幼兒性情孤僻,膽小怯弱,主動性較差,不易與他人發(fā)生人際交往行為,不易出現外顯的攻擊行為。 社會認知不同于一般的認知,是指個體對個體以外的他人、自我、規(guī)則等社會性客體、社會現象以及相互關系的感知、理解的心理活動。幼兒的社會認知能力與其社交地位有著密切的關系,同時也影響著幼兒社交問題的解決策略。 (3)幼兒園環(huán)境 幼兒園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可以從多角度對幼兒沖突策略選擇產生影響,不僅是在環(huán)境的布置方面,教師、幼兒同伴等構成的精神環(huán)境對其也有一定的影響作用。創(chuàng)設一個整潔、空間劃分適當的環(huán)境會安定幼兒的情緒、提升親社會行為的出現次數,并有助于幼兒在應對沖

50、突時選擇協(xié)商、合作等策略來解決同伴沖突。而骯臟、無序的環(huán)境,會使幼兒浮躁、違規(guī)行為、攻擊行為增多,更多地選擇消極的方式來處理沖突問題?;顒硬牧系男再|和數量對幼兒的社會性行為也具有很大的影響,例如樂器、積木等活動材料可以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合作、協(xié)商等行為。 幼兒園的精神環(huán)境主要是指幼兒園的人際關系以及由此帶來的心理氣氛等,具體體現在師幼之間、幼兒之間、教師之間的相互關系等。幼兒只要在溫暖和睦、寬容友好、具有較強支持性的精神環(huán)境中才能放松心情、愉悅身心,在面對同伴沖突問題時,容易選擇合作、謙讓等良好策略。 (4)大眾媒體 大眾傳媒作為日常生活中傳播信息的重要載體,它在社會文化傳播中的影響力是較為深

51、廣。隨著各類媒體的普及,傳媒對幼兒的影響越來越大,一個帶有正面、積極意義和價值的電視節(jié)目可以幫助幼兒友好、合作等積極性質的策略是獲得。相反,消極的電視節(jié)目則會助長幼兒一些消極策略的養(yǎng)成,如:攻擊性行為、威脅命令等。 五、教育建議(一)培養(yǎng)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1.提高幼兒的社會認知能力  通過角色扮演來提高幼兒的社會認知能力。角色扮演就是通過游戲的形式讓幼兒扮演不同的社會角色,對現實社會中所發(fā)生的事件進行模仿、重現,幼兒在扮演過程中可以感知角色間的關系、理解他人的感受、獲得相應的角色經驗,表現出與該角色相應的社會行為。進行角色扮演,對幼兒社會認知能力、交往能力的發(fā)展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F

52、在的大部分家庭都是只有一個孩子,那么孩子想要進行角色游戲的理想場所便是幼兒園。園內孩子較多,基本都是同一個發(fā)展階段的幼兒。因此,幼兒教師可以開展一些角色扮演的活動,讓幼兒分飾角色,感知所扮演角色的內心,并講出自己內心的想法。 2.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和傾聽能力 幼兒在同伴之間具有較強的能力水平,就會特別受歡迎,好感度增加,沖突的發(fā)生率就會降低。相反,幼兒的能力水平較低,無法清楚的表達自己意見和想法,就容易被交往中的同伴排斥,團體活動之中,這種幼兒也比較容易受到冷落,與他人產生沖突。  (1)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語言是人際交往的必要工具,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可以促進同伴之間的相互了解和信任,

53、增進同伴感情。幼兒時期是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期。幼兒能夠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意愿和想法,才能自由的與同伴進行交流和玩耍,降低沖突的發(fā)生頻率。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能力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自由寬松的交往環(huán)境、豐富幼兒生活經驗、看有教育意義的動畫片、開展各種語言活動或語言游戲等方式進行。 (2)幼兒傾聽能力的培養(yǎng)。學前時期是培養(yǎng)幼兒傾聽能力的最佳時期,傾聽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傾聽是幼兒接觸世界的第一步,是幼兒接觸社會的重要方式,是幼兒感知和理解他人的行為方式。幼兒只有具有較好的傾聽能力,才能明白其他幼兒表達的意思,以免因理解錯誤造成不必要的沖突。教師通過向幼兒提問來提升幼兒傾聽能力,如:進行語言活動時,教師在講故事之前,可

54、以向幼兒提出一些問題,讓幼兒帶著問題去傾聽,這樣可以使幼兒的注意力更加集中。3. 幫助幼兒提升規(guī)則意識 規(guī)則是人們學習和工作必須要遵循的行為規(guī)范和行為準則,幼兒時期是規(guī)則意識形成的關鍵時期。在學前期,幼兒一般表現出“自我中心”的特點,規(guī)則意識淡薄,不知道那些行為該做,那些行為不該做,幼兒的自我控制力較差,通常將規(guī)則看成外部強加的東西,規(guī)則意識和實踐脫節(jié),言行不一致。規(guī)則意識可以培養(yǎng)幼兒的社會適應能力,學會與他人團結合作。提升幼兒的規(guī)則意識可以通過以下的方式:在日常活動中,建立常規(guī),樹立規(guī)則意識,讓幼兒在園中潛移默化的接受規(guī)則。(二)培養(yǎng)幼兒自行解決同伴沖突的能力1.采取和諧民主的家庭教養(yǎng)方式  家庭教養(yǎng)方式對孩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若父母采用帶有明顯攻擊性的教養(yǎng)方式,那么幼兒在遇到問題時,也將會選擇外顯的攻擊行為解決問題;若是和諧民主的教養(yǎng)方式,那幼兒則將會選擇合作協(xié)商的方式解決問題。建設和諧民主的家庭教養(yǎng)方式,首先,要以平等、民主的態(tài)度對待幼兒,給予幼兒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喜好的機會。其次,及時與幼兒進行溝通,傾聽幼兒的想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養(yǎng)成懂禮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