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護染色體PPT課件_第1頁
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護染色體PPT課件_第2頁
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護染色體PPT課件_第3頁
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護染色體PPT課件_第4頁
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護染色體PPT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0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Elizabeth H. BlackburnCarol W. GreiderJack W. Szostak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2009 was awarded jointly to Elizabeth H. Blackburn, Carol W. Greider and Jack W. Szostak “for the discovery of how chromosomes are protected by telomeres(端粒) and the enzyme telomerase(端粒酶)”.

2、 第1頁/共20頁內容提要p 端粒問題的提出p Blackburn與Szostak發(fā)現(xiàn)端粒能保護染色體末端p Blackburn與Greider發(fā)現(xiàn)催化端粒延伸的端粒酶p 研究進展及發(fā)展方向p 工作的重大價值第2頁/共20頁端粒問題的提出p20世紀30年代,Hermann JMuller()發(fā)現(xiàn)被X射線打斷的果蠅染色體其末端存在一種特殊序列,該序列與常染色體相較極不穩(wěn)定。1938年,Muller在The Collecting Net上發(fā)表了一篇題為“The remarking of Chromosomes”的演講稿,將染色體的游離端命名為端粒(telomer)。p“這種末端基因具有某種特殊的功

3、能,即可以對染色體的末端起到封閉(sealing)的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講,如果染色體的末端不被封閉,染色體就不會持續(xù)存在”。 Muller HJ. The remarking of chromosomes. Collecting Net, 1938, 13: 181-198.第3頁/共20頁p端粒問題一端粒問題一1941年,Muller的結論由BarbaraMcClintock()在玉米中得到證實。p染色體末端不同于DNA斷端,它避免之間發(fā)生融合的特殊結構是什么?p端粒問題二端粒問題二1972年,James Watson()在探討噬菌體T7的DNA復制時指出,真核生物線性DNA的復制始于內部起

4、始點,以短鏈RNA分子作引物,沿53方向延伸互補鏈。p真核生物線性DNA末端可以完整復制的機制是什么?第4頁/共20頁前導鏈隨從鏈引物第5頁/共20頁Blackburn與Szostak發(fā)現(xiàn)端粒能保護染色體末端p1975年,Blackburn檢測嗜熱四膜蟲編碼核糖體RNA的線性rDNA端粒序列l(wèi)由核苷酸六聚體(CCCCAA/GGGGTT)n構成,n=2070l重復序列具有方向性,端粒的3端由(TTGGGG)n 構成(G鏈),5端由(CCCCAA)n構成(C鏈)l重復序列具有不連續(xù)性p70s,Szostak在酵母中構建人工線性DNA分子研究染色體同源重組機制l用限制性內切酶酶切環(huán)形質粒時,存在“黏

5、”性末端,酶切后形成的線性DNA分子很快與酵母的染色體DNA發(fā)生同源重組,或很快被降解而不能長時間穩(wěn)定存在第6頁/共20頁DNA sequences of telomeres maintained in yeast,Nature.Vol.310. 12 July 1984熱四膜蟲rDNA一個長15kb、含有端粒的末端片段,連接到酵母環(huán)狀質粒酶切后形成的線性分子兩端,構成一個全新的線性DNA分子。第7頁/共20頁Blackburn與Greider發(fā)現(xiàn)催化端粒延伸的端粒酶pBlackburn和Szostak的實驗證實了端粒在物種進化中的保守性以及其保護染色體穩(wěn)定性的重要功能。p科學家們試圖用多種模

6、型來解釋,包括同源重組或轉座作用、回文結構或發(fā)卡結構等,也有科學家設想存在一種全新的酶催化合成端粒。第8頁/共20頁p1984年,Greider在Blackburn的指導下共同研究端粒的復制問題。p存在一種特殊類型的轉移酶能沿35方向先將G鏈延長,再以此為模板合成互補的C鏈,這樣就保證了子代DNA鏈5端的完整性。p她們用一段合成的端粒作為底物,加入嗜熱四膜蟲的無細胞浸出物中,并混合了-32P-dGTP、dATP、dTTP、dCTP,孵育一段時間后將產物進行凝膠電泳分析。第9頁/共20頁Identification of a Specific Telomere Terminal Transfer

7、ase Activity in Tetrahymena Extracts Cell, Volume 43, 405-413, 1 December 1985第10頁/共20頁p結果發(fā)現(xiàn),DNA寡聚體的延長是以6堿基序列重復相加來完成的,說明了確實存在一種此前未知的酶來催化端粒特有的重復序列延伸。p為了排除這種延伸是由已知的DNA聚合酶以四膜蟲自身染色體上(CCCCAA)n序列為模板完成的,她們用微球菌核酸酶破壞無細胞浸出物中四膜蟲自身染色體上的(CCCCAA)n序列,但上述過程依然存在。p另外,嗜熱四膜蟲中的這種轉移酶還能催化(TTGGGG)疊加到酵母端粒重復序列構成的引物上,這說明此轉移酶同

8、樣具有進化上的保守性。但其對隨機序列的DNA底物不延伸,并且該活性不依賴于DNA聚合酶。第11頁/共20頁p端粒酶(telomerase)由RNA和蛋白質構成的核蛋白復合體p端粒酶以其上的RNA片段為模板合成端粒l克隆嗜熱四膜蟲端粒酶上一段159bp長的RNA片段(159 RNA),該片段上含有(CAACCCCAA)序列,如果設法干擾這一段序列,那么端粒酶將無法正常工作。l1990年,Blackburn實驗室將這段序列突變,結果合成的端粒序列隨之變化,且與之互補。第12頁/共20頁A telomeric sequence in the RNA of Tetrahymenatelomerase

9、required for telomere repeat synthesis第13頁/共20頁研究進展及發(fā)展方向p哺乳動物端粒序列l(wèi)哺乳動物端粒的重復序列為(TTAGGGAATCCC),其中G鏈3端是一段單鏈的懸突,C鏈5端以序列(ATC)結束。p雙環(huán)結構Mammalian Telomeres End in a Large Duplex LoopCell, Vol. 97, 503514, May 14, 1999第14頁/共20頁p蛋白質復合體shelterinl保護染色體末端不發(fā)生融合發(fā)揮關鍵作用p1997年,Joachim Lingner等l端粒酶是一種特殊類型的逆轉錄酶,其能以自身含有

10、的RNA為模板,延伸染色體的端粒,保證染色體末端復制的完整。Genes Dev. 2005 19 2100-2110第15頁/共20頁p細胞永生化導致癌癥形成,而且重新具備在發(fā)育中的胚胎細胞的關鍵功能:端粒長度不縮短。pJoachim Lingner實驗室鑒定出三個蛋白連接在一起形成的稱作CST的蛋白復合物,然后附著到端粒上。CST阻止端粒酶在端粒上發(fā)揮作用,但在癌細胞中,它們參與的時間太晚。Nature.Vol.488.23 August 2012第16頁/共20頁l 現(xiàn)已比較明確的是端粒的縮短與細胞的衰老直接相關,由此人們想把這個結論外推到與生物整體衰老的關系上。 p目前的研究還難以將端??s短與機體衰老的關系解釋清楚,有待進一步深入探索。第17頁/共20頁工作的重大價值Blackburn、Greider和Szostak三位科學家有關端粒和端粒酶的開創(chuàng)性工作,以及后續(xù)的研究進展,對醫(yī)學領域中的腫瘤和一些遺傳性疾病的研究,具有重大價值。p 腫瘤l絕大多數的人體正常細胞中是沒有端粒酶的,隨著細胞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