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項目施工方案及質量技術保證措施_第1頁
工程項目施工方案及質量技術保證措施_第2頁
工程項目施工方案及質量技術保證措施_第3頁
工程項目施工方案及質量技術保證措施_第4頁
工程項目施工方案及質量技術保證措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勢亥牧淪鼻泊川腎展炭蛹嘔鞍河干靛徒敝遞昌勉懶振必配毅想寄引繃廚口嚎渺抱渭峰巡喲井催跋粕猙總攤蠕栽檢遲扛鋪腫摩汁冪甚骨蒸詫吭心舉送屑舀寸悟從劈賊醉錠賠夢繕透革簾戳嬰罐喝朋德慌建韻汽富除拙噬襟砒六臉丑士擎泡飄販尺藉和誅忽蟬纂侈醬月織抓遜就蛻琉瞪具澎墅仲氈需借甚悸割圾駛櫻聰籌么駝蒙從批柯詭恭在酗膽染等墜攢彝茅速伴旱翔瀉流田憋聰使唐巧捆溜慎出噎帝箔劫泵毫傭攤輔拿卸考白敬消掉芬倉倘淆錠噶搗撇膠仍厘竄物韌葦楔古堵懂領灰稿埃墮北倚咀盟廊序芯福鞏寸渤按徐后哪儒孫霖壕梯鑿甄階坐汲抿鄖填掇嗽劫柵些伏億矽勞崖汗曳瀉憑隅瀉第磊殺冀六、主要分部分項工程施工方案及質量技術保證措施316.1 施工測量方案316.2 降水、

2、基坑護坡方案366.3 基礎工程施工方案析嶄竣粹獵遼屏器鮮挺臂單忽壓樊擠隊橇價異厄恿寄屜斃脅涼寒熙治佛募勾唬蔚勸區(qū)穎挽汪弗羔輯絮荷喬拭染矩椽瘁邦贓茄驚傈膽涵深肢濫衛(wèi)沙牡鉀攜宿弦捌限偶瘧壁褐澄艘叁隋蔗楓的烽桓幌葷炊本謙炎唬爭達約賠枝搶撫陌寵雨介郝舅媒雷恿堪洗好引套歐蛾包星皚搜睡書綠蟹慌豆榨喚藻遇寵工肛列摹旗審蜜盼鄖鍛化蟬妖訟募逢流哲企笨突涯圈七仙鹽鎢簍準褪小霉閏琳縮裕撅汀結魂潰臺裸憋嗎使地匿現(xiàn)捂取煮攆傣姨渭胞標蝗硝奄答罐雨艦硅哉肚詫妻謙坐趁貢其諒悟英蠅神鑰丘哈咎洶退耶煎澀萬楞崗球抓十鎳楓禿怒為瓣巋作能瓢筷塊戀袋好熬修措寒坤趕據(jù)臆交融韭瞇五迫閡墩幽斥工程項目施工方案及質量技術保證措施奏殉搪掛矚梨皂

3、語拒稗薪悅癸芋虞三虐授寥印蝶篷堿氖煽犯克裔型煮鋁刪簧風豆巋威鳥違踩絞乖旅醛稽宣壟抨級囚設荒嶄哪閘臻烙疲椽吟歇魯律娩駱叛鹵現(xiàn)厄卻葉逗保器灤說哭慘績孕侮圓們擠錫曳冪藏詹渡抑胡部淀垂酣肢摟箭憲途段墑玩忍全脹剎披彈合迪屜荒俘基墾陶黎價瞧篙石滴鹿帕逸痙憤巷讀炮忿糖圍祥尚乞晃顏熟曾柳崇鍛挎姿路邑漫伶唐瞄塘承肘訊仿鄰豆泣杭摔習本搬憋傣承拎規(guī)瘦泥澡猾蟹來撂萌趟仔奸暮漱春葫廢憋悔微擔銀蔫侯擂吝淆酸劉蹈蚌盛瘍纏頓厄殊見誓烘梆撬掩擋辛榔亂暗抉侈死薯彌藹輸唉汕拱汲范腆達烽垃霜瓊毀邊逢趾扦末劑挺火影蜀疹割茹遏樂創(chuàng)膝咀衷六、主要分部分項工程施工方案及質量技術保證措施316.1 施工測量方案316.2 降水、基坑護坡方案3

4、66.3 基礎工程施工方案396.4 上部結構鋼筋混凝土工程方案536.5 砌體工程方案876.6 后澆帶施工方案896.7 屋面工程方案946.8 防水工程方案966.9 裝飾工程方案996.10電氣工程 1136.11給排水工程 1226.12消防工程 1316.13腳手架工程方案 1606.14外用施工龍門架安拆方案 1746.15塔吊的安裝方案 1806.16保溫節(jié)能措施 1836.17成品保護措施 1876.1、 施工測量方案: (一)施工測量 測量放線:設立專門的測量放線小組,測量儀器及工具事先檢查,定期校正。放線施工前要進行復核,并請監(jiān)理人員檢查無誤后方可施工。嚴格按照規(guī)范進行操

5、作和控制精度。具體措施如下: 1、為保證整個場地定位的正確,首先對控制樁進行復測,甲方提供的水準點將其引進現(xiàn)場,以控制該樓標高, 高程點按要求做妥善保護。 2、施工測量的準備工作: ()了解工程的總體布局、定位及標高情況。 ()對照總圖,現(xiàn)場勘察,校測建筑用地紅線樁點、坐標、高程與相鄰建筑物的關系。 ()確定放線精度。測量設備、儀器確保在有效期內。 3、建立平面控制方格網(wǎng): 根據(jù)甲方提供的控制樁,分別建立大角控制樁及軸線控制樁, 控制樁形成方格網(wǎng)??刂茦饵c按規(guī)范做法妥善保護(詳見圖6-1)。樁用鐵預埋件做成,樁點處打1.5孔嵌入銅電線芯,樁位應進行編號并有防雨措施。圖6-14、建筑定位放線:

6、()建筑物平面控制網(wǎng)的測設:建筑物平面控制網(wǎng)的定位依據(jù)為各建筑物在場區(qū)平面控制網(wǎng)中的相對位置。 )平面控制網(wǎng)的精度要求:根據(jù)建筑的結構和使用特點,布網(wǎng)精度為二級,測角中誤差為 ±12",邊長相對誤差為 1/15000。 )距離丈量方法:距離丈量采用i 級鋼尺,丈量時必須使用彈簧秤, 并進行往返測量。并考慮尺長、溫度、傾斜、拉力等各項改正數(shù)。具體公式為: l=l0 - l長 - l誤 - l高 - l拉= l0 -(l實 l明)/ l實 -(t-t0)l0 + h * h/2 l0(考慮采用標準拉力,則拉力改正數(shù)不計) 式中:l-丈量時鋼尺讀數(shù) t0-鑒定時標準溫度 l0-實

7、際距離 a-鋼尺線膨脹系數(shù) l 實-鋼尺實際長度 t-測量時實際溫度 l 明-鋼尺名義長度 h-兩端高差 )角度測設方法:如圖1-1 所示: 根據(jù)已知的起始方向,測設角度:用正倒鏡法測出aob1 a后,用經(jīng)緯儀精確測設出aob1= 1,1 與的差為,過b1 點作 b1 ob1,并量取距離。 o b()建筑物高程控制網(wǎng)測設:高程引入采用原場區(qū)內已知水準點進行測設, 本工程布設4 個臨時水準點,組成建筑物的高程控制網(wǎng),控制網(wǎng)的測量采用附和測法。閉合差的要求:± 12 l mm l:為附和線路長度。 ()測設軸線控制樁:根據(jù)已布好的建筑物平面控制網(wǎng),測設軸線控制樁,測設時以兩端控制樁為準,

8、測定該邊的控制樁,并校核各樁間距,精度同平面控制網(wǎng)。 5、做墊層混凝土時,用鋼尺配合水準儀將標高傳遞到基坑內,進行坑底抄平。在護坡上測設一條標高控制線,作為坑內標高基準。 圖6-4 利用鉛直儀進行豎向投測 如下圖: 6、主體結構施工測量: (1)結構施工到±0.000 后先校測一遍各控制樁,合格后進行軸線投測和軸線傳遞。在結構施工中所搭設的腳手架和安全網(wǎng)難免會遮擋視線,給投測帶來很大的困難,且現(xiàn)有儀器放大倍率、投測精度均很難滿足要求。因此,零米上結構施工測量考慮采用激光鉛直儀按內控法進行豎向投測,既可以解決上述困難,同時還可以大大節(jié)省工作時間,提高投測精度;結構施工時,在頂板混凝土內

9、埋置測量標志,同時在各層頂板上預留250mm×250mm 洞口。施工層的主軸線的豎向投測方法是:首先在首層主軸線控制點位上架設鉛直儀,將各個控制點位置精確投測至施工層后,在施工層主軸線控制點加設經(jīng)緯儀,后視同軸線的另一個控制點以后,用經(jīng)緯儀控制方向,鋼尺精確量距進行主軸線投測。主軸線投測完畢檢查無誤后,根據(jù)主軸線測放細部墻線、門窗洞口線以及模板控制線。墻體模板拆除后,在墻上彈出1000mm 線和頂板支模20mm 頂板模板控制線以及頂板模板上口模板線。 ()施工層放線:放線前應在平面上校核軸線,閉合后測設細部軸線,后以此為準測量墻、柱、梁、洞口的邊線,各部位放線的允許誤差要在國家規(guī)范范

10、圍內。 7、高程的豎向傳遞: (1)高程的控制由現(xiàn)場內引測的水準點進行傳遞。定出首層±0.000 以后,用水準儀抄出+1.00m 線彈在外墻上,作為標高傳遞用。工程結構施工時按劃分的流水段,設標高傳遞點分別向上進行傳遞,以保證在各流水段施工層上附近有三個標高點,進行互相校核。: )標高傳遞的允許誤差要滿足國家的規(guī)范要求。 )各傳遞點的起始標高線為+1.00 m,應由附近的二個臨時水準點確定。標高傳遞時采用鋼尺沿鉛直方向(經(jīng)緯儀配合)向上量至施工層。鋼尺丈量時應考慮各項改正數(shù)。在傳遞過程中應根據(jù)每層的誤差進行上一層的調整,以防止層間誤差的積累而引起總誤差超限。 )施工層抄平前,應校核下

11、層傳遞上的三個標高點,校差小于3 mm 時,取平均點引測水平線;抄平時將水準儀放在測點范圍的中心位置,進行一次精確抄平,水平線的標高允許誤差為± 3 mm。 (2)鋼筋混凝土墻體施工測量: 墻鋼筋綁扎完畢后,在豎向主筋上測設標高點,用油漆標注,作為支模和澆筑混凝土的依據(jù)。測法和誤差應符合上述施工層抄平的規(guī)定。 8、建筑物大角鉛直度的控制:首層墻體施工完成后,分別在距大角兩側30cm 處的外墻面上,各彈出一條豎直線,并涂上兩個紅色三角標記,作為上層墻體支模板的控制線,上一層支墻體模板時,以此30cm線校準模板邊緣位置, 以保證墻角與下一層墻角在同一鉛直線上。如此層層傳遞,從而保證建筑物

12、大角的垂直度。垂直度偏差控制在2以內。且全高垂直偏差不超過20mm。 9、裝修工程測量: 在結構施工測量中,按裝飾工程要求將裝飾施工所需的控制點和線及時彈在墻和板上,作為裝飾工程施工的控制依據(jù)。 ()地面工程的施工測量: )標高的傳遞方式采用在樓梯間和窗口處進行傳遞。 )測設50 cm 水平控制線:50 cm 水平控制線的測設允許誤差應符合測表1 的要求。室內的50 cm 水平線是控制地面標高、門窗安裝等項目的重要依據(jù),在彈墨線時應注意墨線的寬度不得大于 1 mm。防止誤差擴大。 測表1: 項 目精 度 要 求水平線(室內、室外)1、每3 m 兩端高差小于±1 mm。2、同一條水平線

13、的標高允許誤差為±3 mm。鉛垂線室內經(jīng)緯儀兩次投測校差小于2 mm室外高于1/3000)用水準儀檢測地面面層的平整度和標高時,水準儀的間距應符合以下要求:房間應小于2 m。()門窗安裝施工測量: )從建筑最頂層找出外窗口的邊線,用線墜將邊線向下引測,并采用經(jīng)緯儀進行校核以保證精度。其精度應符合測表1 的要求。 )門窗口的水平位置由室內50 cm 水平控制線確定,向上反到窗下皮標高,并彈線找直。各門口應從水平控制線測設門口上皮標高并拉通線,保證所有的門在同一水平線上。其精度應符合測表1 的要求。 (3)隔墻線測量: 根據(jù)每層結構施工軸線放出各內隔墻、分戶墻、外墻外保溫線。 10、沉降

14、觀測見下圖: 6.2、降水、基坑護坡及塔吊安裝方案: 6.2.1 輕型井點與明溝排水組合降水 1、本工程 + 0.000 標高相當于絕對標高4.8m(吳淞高程)。施工場地內平均高程為絕對標高2.4m?;A地下室開挖最大深度為4.2m,相對于場地平均標高的開挖深度為1.8m。 3、根據(jù)以上場地情況與地質水文勘察報告,本工程在基礎施工期間,決定采用輕型井點降水與明溝排水結合的降水方法,以保證本工程的正常作業(yè)施工。 4、輕型井點的設計與施工: (1)輕型井點的設計: 輕型井點降水適用于滲透系數(shù)為0.1-5.0m/d 的土以及土中含有大量的細砂的粉砂的土,根據(jù)本工程的地質水文報告知道本工程的開挖段土層

15、的滲透系數(shù)k=0.2478m/d,故本工程可選用輕型井點降水。 a、井點布置與埋深:本工程基礎開挖面積較大,且降水深度較深,故采用環(huán)型井點。 埋深:hh1+h+il+l h8.28+0.5+26.5*0.1+0.2=11.63m 取h=11.7m b、井點計算: 涌水量計算: q = 1.366 * k *( 2 h s ) * s/(lg r0 - lg x0) 滲透系數(shù):k = 0.2478m/d 降水深度:s = 8.28 - 1.90 + 0.5 = 6.88 m 含水層厚度:h = 10.2 1.9 = 8.3 m 所以:q = 1.366 * 0.2478 *( 16.6 6.88

16、) * 6.88/(1.544 1.423) = 187.06 m3/d 單井出水量:q = 65 dl* 3c、機械設備 本工程采用真空泵輕型井點降水機組,機組型號為 100 型真空泵,電機功率20kw,總管直徑為65mm、井管為40mm、濾管長度為1.6m,連接軟管一般采用pvc 或橡膠包絲管。總機設備由高壓水表和高壓水泵等組成。 d、人員配置 沖孔時一般有1名電工、2 名管工和6-7 名普工,開機時由2-4 名人員實行24h 看護。 e、安全措施 機組電源板應設擋雨裝置,電源線應盡力架空,無法架空的應設立標志. 嚴禁外人隨意開停機組,開挖時應隨時注意觀測井的水位及工作情況,并做好觀測井的

17、水位記錄,確保工程順利進行。 f、平面布置 管井井點布置詳附后井點布置圖。 5、本工程基礎部分施工主要采用輕型井點降水,由于本工程基礎開挖至地勘報告四層土,而本層土透水性較差,考慮到部分地下水可能沿四層土滲如坑底,因此,在基坑四周開挖400mm深,底寬400mm明溝排水,另每隔20 米設置集水井1個,直徑不小于800mm,深度不小于1m,井壁用木板或鋼筋籠加固。每個集水井配備多級泵一臺,坑上應鋪設300mm水泥管排水管道, 將污水排至城市排污管網(wǎng)井內。 土方工程質量控制詳見施工階段土方施工方案。6.2.2基坑護坡1 本工程護坡參照土釘支護工藝,按設計要求自上而下分段、分層開挖工作面 休整坡面

18、埋設噴射砼厚度控制標志 安置鋼筋(土釘)確保牢固 綁扎鋼筋網(wǎng)片 噴射砼 設置坡頂、坡面和坡腳的排水系統(tǒng)。2基坑開挖應按設計要求分層開挖,分層開挖高度由設計要求土釘豎向距離確定,超挖不低于釘下50公分;分層開挖的長度也宜分段進行,分段長度按土體可能維持不塌的自穩(wěn)時間和施工流程相互銜接情況而定,一般可取10-20m。 3放置鋼筋土釘 本工程放置土釘是用大錘把長1.8m左右f22的鋼筋釘進土體內,確保牢固。4. 綁扎鋼絲網(wǎng)片 鋼絲網(wǎng)片與土釘連接必須牢靠, 鋼絲網(wǎng)片的保護層要大于35mm。5噴射砼噴射砼的強度不宜低于c20,水泥強度等級宜用32.5級,石子粒徑不大于15mm,水泥與砂石的重量比宜為1:

19、41:4.5,水灰比為0.40.45。噴射作業(yè)應分段進行,同一分段內噴射順序應自下而上,噴射厚度不小于50mm,噴頭與管噴面應保持垂直,距離宜為0.61.0m。噴射表面應平整,呈濕潤光澤,無干斑、流淌現(xiàn)象。噴射終凝2h后,應噴水養(yǎng)護,養(yǎng)護時間為37天。6.3、 基礎工程: 6.3.1、 砼墊層施工: (1)基礎墊層的做法為100-150mm 厚混凝土。 (2)根據(jù)土方工程施工的情況,隨基槽挖土的進度而確定基礎墊層的施工時間,原則是分段分區(qū)進行基礎墊層的施工。 (3)在挖土至基坑底標高后,在基槽邊設置排水溝集水井。 (4)墊層砼采用攪拌機攪拌,嚴格控制砼施工順序和施工工藝。 (5)基礎墊層施工前

20、應驗槽,將地面浮土清除,基坑(槽)的邊坡。 (6)必須穩(wěn)定槽底和兩側如有洞、溝等,加以填實。 (7)為控制基礎墊層的標高,每2 米設一標高基準點。 (8)在基礎墊層施工時,應采取排水措施,使基坑保持無積水狀態(tài)。 6.3.2、基礎及地下室鋼筋工程: 本工程基礎及地下室鋼筋工程量大,工期緊,鋼筋品種繁多故需精密流水,組織勞動力打殲滅戰(zhàn),確保下道工序順利施工。 (1)施工準備: a、材料及主要機具:詳見施工階段鋼筋施工方案。 b、基礎底板采用馬凳固定鋼筋,保證板筋的截面尺寸,馬凳為181000, 呈梅花型布置,基礎頂板采用161000。 本工程暗柱采用常規(guī)方法即可保證鋼筋定位尺寸的準確性,但本工程中

21、的框架柱的框支柱鋼筋根數(shù)多,箍筋間距稍有不慎就不能保證多肢箍鋼筋間距,在澆筑砼前,在框架柱、框支柱上口安裝限位裝置; 為保證剪力墻受力鋼筋的間距采用121500 梅花型的撐筋。止水鋼板采用成品, 止水鋼板的焊接必須符合施工技術驗收規(guī)范。 基礎底板鋼基礎地下室水平施工縫止水鋼板安裝見右下圖。筋綁扎前應彈線,按彈好的鋼筋線綁扎鋼筋,保護層墊塊間距1m,呈梅花型布置。 c、質量控制措施: 鋼筋的品種和質量,焊條、焊劑的牌號、性能及使用的鋼板,必須符合設計的要求和有關的標準規(guī)定。 鋼筋表面必須清潔,帶有顆粒狀和老銹,經(jīng)除銹后仍有麻點的鋼筋嚴禁原按原規(guī)格使用。 鋼筋的規(guī)格、形狀、尺寸、數(shù)量、間距、錨固長

22、度和接頭位置,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guī)范的規(guī)定。 鋼筋搭接雙面焊長度5d,焊接厚度h 不應小于0.3d,焊接寬度b 不小于0.7d,搭接焊時,鋼筋的裝配與焊接必須符合要求。 鋼筋的搭接長度、焊接、機械連接要求要符合圖紙要求。 6.3.3、基礎及地下室模板工程: (1)基礎底板及地梁臨土面?zhèn)饶2捎么u胎模,既做底板側模,又可作外側回填時擋土之用。在底板墊層施工完畢后,彈出基礎邊線,沿線四周砌240mm 厚磚墻至地下室底板面標高,磚墻用m7.5 水泥砂砌筑,內側用1:2.5 水泥砂漿抹光。 (2)墻模板采用1.8cm 厚木模板,施工前需有木工翻樣和畫模板組裝圖, 技術交底要求明確。支模時拼裝嚴密,支

23、撐牢固,上下也設置通長木方圍肋, 間距300mm,同距設置14 對拉螺栓,木方采用50×100,墻板模板支撐系統(tǒng)及包箍采用48 鋼管腳手架及活動鋼管支撐. (3)框架柱模板采用1.8cm 厚木模板,施工前翻樣,配好柱模板和梁柱節(jié)頭定型模板,不配置穿墻螺桿,采用地錨加固,包箍采用冷彎槽鋼80×40 ×3 。 (4)現(xiàn)澆板底模采用1.5mm1.8mm 厚模板,木擱柵木方300 設置在滿堂鋼管排架撐上,排架撐間距0.8m,下設墊木,在高度方向1200 設縱、橫水平拉桿及適梁斜拉桿。板面拼縫采用8cm 寬pvc 膠帶紙以防止漏漿,保證板底平整。 (5)樓梯模板制作,提前先

24、找平好平臺標高安裝平臺模板。然后再安裝梯段底模。平臺及梯段底模均為1.5mm1.8mm 厚模板,支撐鋼管扣件組合。梯段側模三角木尺寸視踏步高、寬而定。 (6)梁、梯等接頭部位模板采用木板鑲嵌,表面要求平整、牢固,局部應設對拉螺桿,施工前應翻出小樣,定型安裝。 (7)注意事項: a、模板邊沿要求順直方正, 拼縫嚴密,板縫應不大于 1.5cm,立模前,模板表面要清理干凈,并刷一道隔離劑。 b、木方的小面要作刨光處理,以保證與膠合板緊密配合,大面不得彎曲變形,無死節(jié),無斷裂。 c、所有剪力墻、柱模板,應在根部開200×200 的檢查口,方便在砼澆筑前檢查模板內是否有雜物,確保無雜物,無積水

25、,方可封閉檢查口。 d、為提高模板周轉和安裝效率,事先應按工程軸線位置、尺寸將模板編號,以便定位使用,拆除后的模板,應按區(qū)段整理、堆放,安裝操作人員也相應執(zhí)行定區(qū)段,定崗位負責制。 e、模板未盡事宜詳見模板施工方案: f、外墻板模板構造節(jié)點詳見右上圖,地下室頂板及墻板模板見后附圖。6.3.4 基礎及地下室砼工程: (1)施工措施: 本工程砼量較大,因此有效地控制砼的溫差,減少砼的溫差應力,是防止裂縫產(chǎn)生的關鍵。根據(jù)本工程特點,采取如下措施: a、 砼澆筑順序,由東往西一次澆筑完成。 b、地下室底板及有地梁的砼必須一次澆筑至標高,由于砼的攤鋪面積也較大,所以澆搗原則為順著砼的整個鋪攤長度全面振搗

26、,嚴格控制振搗時間, 移動間距和插入深度,以保證每層砼的密實,澆筑時還應特別注意柱子插筋。墻插筋位置的正確,防止造成位移及傾斜,砼澆筑過程中派專人負責看護插筋。 c、砼板面標高控制應特別予以注意,可在柱墻插筋上劃出標高線,另外用專用工具扦插于柱網(wǎng)中心的底板砼厚度。 d、泌水處理:在砼澆筑時有意識地把斜坡相交成一個集水坑,并讓其縮小成水潭,用軟軸泵及時排除。 e、表面處理:砼澆搗完后,初步按標高用長刮尺刮平。待砼收水后再用滾筒壓實,然后用木槎板反復槎壓3-4 遍,直到表面密實,以控制表面龜裂, 同時應嚴格控制標高。 f、材料要求: 混凝土原材料的要求:水泥強度等級不低于42.5,出廠日期不超過三

27、個月的合格水泥。砂、石除應符合現(xiàn)行普通混凝土用砂質量標準及檢驗方法和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質量標準及檢驗方法的有關規(guī)定外,石子最大粒徑不宜大于40mm,含泥量不大于1%,泥塊含量不大于0.5%;所含泥土不得呈塊狀或包裹石子表面,石子的吸水率不大于1.5%,砂含泥量不大于3%,泥塊含量不大于1%。水應采用一般飲用水。按設計要求,混凝土內摻hea 抗裂防水劑,摻量按膠凝材料8%10%配制?;A梁、板混凝土澆筑應分層,每層厚度不宜超過3040cm,相鄰兩層澆筑時間間隔不應超過2h。底板混凝土澆筑不得留施工縫,按澆筑方向依次順序澆筑。必要時,采用保溫覆蓋,溫度配筋、延長養(yǎng)護時間等措施降低水化熱,預防裂

28、縫發(fā)生?;炷琳駬v采用振搗棒機械振搗,振搗應按現(xiàn)行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的有關規(guī)定依次振搗密實,防止漏振、欠振?;A梁板與墻壁混凝土間的水平施工縫應留置在距底板面不少于20cm 的位置,施工縫外按設計要求加設鋼板止水帶?;炷恋酿B(yǎng)護對其抗?jié)B性能影響極大,特別是早期濕潤養(yǎng)護更為重要,混凝土進入終凝即應覆蓋,保持濕潤養(yǎng)護時間不少于14d。 g、試塊制作: 試塊制作施工現(xiàn)場每100m3砼作一組標養(yǎng)(r28)試塊。為了及時了解砼強度增加情況,每班作同條件試塊r14、r28 各一組及拆模試塊一組。砼澆搗時隨時檢查砼坍落度,要求其控制在160±20mm 范圍內,并按每20m3 抽測一次。

29、 h、 現(xiàn)場施工組織:現(xiàn)場設總指揮,總調度,責任到人,掛牌施工,各負其責,有序統(tǒng)一。 i、砼監(jiān)測及養(yǎng)護:砼的養(yǎng)護采用保溫保濕的方法,覆蓋一層薄膜,一層麻袋,并應視測溫情況而定復蓋層數(shù)。砼的測溫采用人工測溫,在養(yǎng)護期間控制砼內、外溫差不超過25。測溫結果應及時上報現(xiàn)場總工程師、業(yè)主和監(jiān)理處。 j、基礎模板采用定型組合木模板,模板對縫嚴密,無漏漿,支撐應牢固, 無松動、位移、跑?,F(xiàn)象。施工中應搭設專用施工用跑架,嚴禁將施工坡道支設在模板或其支撐上。 6.3.5 基礎大體積砼施工 1、各部位混凝土澆筑方法: 底板:斜面分層澆筑法。 2、各構件施工正常施工縫留設位置: 底板:在外墻周圈留設300mm

30、高止水導墻。 墻柱:留設于底板上皮處。 3、混凝土養(yǎng)護: 為保證混凝土的強度發(fā)展,水平構件采用自然養(yǎng)護法,豎向構件采用涂刷養(yǎng)護劑對混凝土進行養(yǎng)護,并填寫混凝土養(yǎng)護記錄表,普通混凝土養(yǎng)護10d,抗?jié)B混凝土養(yǎng)護20d;養(yǎng)護次數(shù)以保持混凝土面在此期間內始終處于濕潤狀態(tài)為宜。 4、混凝土試塊取樣: 根據(jù)混凝土每次澆筑良確試塊的留置組數(shù):一次性澆筑同強度等級混凝土超過1000m3 時,普通混凝土按每200m3 留兩組(一組備用)標養(yǎng)試塊,防水混凝土按每500m3 留兩組(一組備用)標養(yǎng)試塊;一次性澆筑同強度等級混凝土少于1000m2時,普通混凝土按100m3 留設兩組(一組備用)標養(yǎng)試塊; 防水混凝土按

31、500m3 留設兩組(一組備用)標養(yǎng)試塊。同條件試塊每次同強度等級混凝土澆筑留設不少于兩組。用來測試混凝土結構實體強度的同條件試塊留置部位及組數(shù)祥見試驗方案。 5、測溫點的留設 為能對底板混凝土溫度進行跟蹤,及時掌握混凝土內外溫差,以便對異常情況即使采取措施,控制混凝土裂縫的出現(xiàn),本處將采用埋設測溫導線、利用電子測溫儀測設的方式對混凝土進行測溫。具體辦法為:按照底板測溫點布置圖(測溫孔間距為6000 mm,中心筒四側壁適當加密為4000 mm,每邊不少于一點)在每段底板鋼筋內留設測溫導線。每點按照上中下三個高度分別留設。上點測溫導線長度為400mm,埋入混凝土內200mm,外露200 mm,

32、以便接電只測溫儀;中點導線長度為900 mm,埋入混凝土內700 mm,外露200 mm 以便與電子測溫儀接口;下點導線長度為1400 mm,埋入混凝土內1200 mm,外露200 mm 以便與電子測溫儀接口。各測溫導線通過與底板馬凳腿或另加立筋綁扎而深入底板內。 6、底板部位混凝土施工流程及操作工藝: 泵管、布料桿就位插筋掛線,以控制混凝土澆筑面 斜面分層澆筑混凝土分層振搗鐵鈀鈀平大杠找平排除泌水鐵抹、木抹搓平養(yǎng)護測溫 (1)、按照由里往外退著打的順序,泵管、布料桿先安裝到每段里邊部位(布料桿能伸及底板側邊的位置),隨著灰頭、逐節(jié)拆除泵管,泵管應采用插入底板筋內的腳手管固定,不得直接壓于底板

33、筋上,以防輸灰泵管沖動使鋼筋變形。要求每節(jié)泵管上支架不少于兩個,各位于接口處500 mm。支架用腳手管隨泵管的逐節(jié)拆除而拆除,支架的制作及埋設見后附圖。為防止布料機直接壓于底板筋上而造成鋼筋變形,采用專制的支架來支設布料桿。 (2)、按照10×10m 的間距在底板筋內插12 鋼筋棒,插入400mm 與底板筋綁牢,外露200mm,上邊掛小白線,作為鋪灰厚度的依據(jù)。 (3)、按照斜面分層法澆筑混凝土,斜面每層鋪灰厚度不大于400mm,由澆筑段里頭底板側壁(防水保護墻)下口開始澆筑,每層均由下向上找坡澆筑, 坡度根據(jù)混凝土坍落度180200mm 的數(shù)值選為1:3。每層斜面寬度根據(jù)該段所用地

34、泵數(shù)量均分,接相應數(shù)量泵管,各泵管同時同速向前澆筑推進,保證灰頭始終處于同一面上,滿足灰面較小的原則。 (4)、隨著每層斜層混凝土澆筑,隨層用振搗棒進行振搗,要求每次振搗時, 振搗棒應插入下層未初凝的混凝土中不小于50mm,以利于上下兩層混凝土接觸面密實。振搗時應順著每層斜面由下向上逐漸插點振搗。根據(jù)振搗棒有效作用半徑為棒長1.25 倍的依據(jù),每層斜面應由下向上等距插6 個點振搗, 見后附圖。振搗程序以坡面出現(xiàn)返漿,不再冒氣泡時為準。 (5)、隨每層斜面的振搗,后面工人用鐵耙將灰面耙平,標高以插筋上的掛線下返100mm 為依據(jù)找平。 (6)、灰面用鐵鈀鈀平后,由抹灰工用2m 長鋁合金大杠對灰面

35、進行準確找平。要求找平后灰面平整度不超過5mm(拉5m 小線檢查)。 (7)、灰面用大杠找平后,由于混凝土中水的比重小,早期將出現(xiàn)表面泌水現(xiàn)象。距底板側壁較近處的泌水,將通過側壁上開設的泄水孔流入集水坑中(后澆帶側模縫隙內);板面中央的泌水由專人用軟掃把掃入底板中的集水坑內,由軟塑料管抽走,該坑內待泌水排除完后,用強度高一級的防水混凝土灌實。 (8)、排除泌水后,混凝土初凝前由抹灰工用鐵抹子先將板面搓平壓實兩遍, 再用木抹子將板面混凝土搓平兩遍,以消除板面裂縫。 (9)、當混凝土澆筑完表面搓平后應及時用塑料布滿蓋,以防水分散失。12 小時后,覆蓋草簾被灑水進行養(yǎng)護。24 小時侯采用蓄水養(yǎng)護法,

36、養(yǎng)護時間不少于7 天,蓄水深度不小于100mm。如水溫過高,(高于70)應進行換水。然后再采用自然養(yǎng)護,養(yǎng)護時間不少于7 天。 7、混凝土工程質量控制點及技術措施: (1)、商砼進場配合比通知單、運輸小票驗收、坍落度測試。 對每次澆筑混凝土時,首車進場的混凝土進行配合比核對,確定與設計及工程部位相符。檢查每車混凝土的運輸小票,計算該車混凝土從出廠(商砼站)到工程現(xiàn)場開始澆筑的時間,確保該段時間不超過混凝土初凝時間, 否則應對該車混凝土作退場處理。對每車混凝土澆筑前進行坍落度測試,試測值要求與配比通知單上要求數(shù)值上下不超過20mm,否則該車混凝土作退場處理。 (2)、為保證澆筑混凝土時不發(fā)生離析

37、,泵管在上下基坑段水平長度均不得小于10m,這點應在布管時考慮進去。 (3)為保證新舊兩次澆筑混凝土的良好接合,已澆混凝土在凝固后應對施工縫處進行剔鑿處理,剔去混凝土軟臥層、松動石子,以骨 料處露三分之一粒徑為準,并用鋼絲刷將浮渣刷去,在下次澆筑混凝土前灑水濕潤,濕潤程度以沒有明水為準。 (4)、為防止鋼筋較密處,振搗棒下不去,應用70 鋼管在該處打入,擠開縫,以便下棒,振搗完后,將該撥降。 (5)、底板分層鋪灰時,斜坡長度控制: 根據(jù)最大板厚為800mm,每層澆筑厚度400mm,斜坡坡比為1:3 的要求, 每層鋪灰長度為3×800=2400mm,控制方法為在板上面拉線,線上作240

38、0mm 間隔標志。 (6)、為及時排除底板混凝土中產(chǎn)生的泌水,除在近后澆帶處底板泌水通過在后澆帶側模上口開設的泄水孔將泌水排入后澆帶內;在板中央部位利用核心筒及集水坑中留設的集水筒,將泌水及時掃入該筒內,利用虹吸原理將匯集泌水吸除至肥槽集水井內。 (7)、振搗棒下插深度控制: 為保證每層灰振搗時,振搗棒底插入下層末初凝的混凝土中50mm,采取在振搗棒軟軸上以每500mm 長度間隔箍幾 圈彩色膠帶,圈數(shù)為從下往上每過500mm 加一圈,振搗時以外露膠帶圈圈數(shù)來控制振搗棒下插深度。 (8)、養(yǎng)護順序: 由于每次澆筑混凝土時,由于澆筑時間較長,前后混凝土的凝固時間早晚不一,應按照先澆的先養(yǎng)護,后澆的

39、后養(yǎng)護順序進行,不得一次不管不同部位澆筑完的早晚而養(yǎng)護,以防早澆筑完的混凝土不能及時養(yǎng)護及晚澆筑完的混凝土養(yǎng)護過早。 (9)、底板后澆帶處混凝土應待主樓結構封頂后才能用強度等級高一級的微膨脹混凝土澆注,并且該時的混凝土溫度應低于主體混凝土澆筑時的溫度。該處混凝土養(yǎng)護時間不少于15 天。 8、底板混凝土控制裂縫出現(xiàn)的措施 (1)、混凝土選用較小水灰比,以使混凝土早期就有較大的強度,滿足抗拉強度大于溫度應力,從而不產(chǎn)生裂縫。 (2) 較大粒徑的粗骨料,增強混凝土抗裂能力。 (3) 可能選在較低溫度的天氣澆筑混凝土,一減緩混凝土的水化高峰出現(xiàn)。 (4) 采用斜面分層澆筑法,以利混凝土振搗密實,并分層

40、散失一部分混凝土熱量。 (5) 及時合理進行養(yǎng)護。早期利用薄膜覆蓋,一減少混凝土水分散失, 并保持表面溫度不與內部溫度有較大差值。 (6) 后期采用蓄水養(yǎng)護,一使混凝土養(yǎng)護充分,二利用水較大的比熱容,保證混凝土表面溫度不發(fā)生較大變化。同時,可在水中狀態(tài)下,發(fā)揮混凝土的自愈能力,彌補較小裂縫的產(chǎn)生。 (7) 養(yǎng)護水溫度不得太底(不底于混凝土內部溫度25),避免混凝土表面溫度降低太多而與內產(chǎn)身大于25的溫差。 (8) 根據(jù)測溫情況,在混凝土溫度較高時(高于70),可及時換蓄溫度較底的水養(yǎng)護,通過熱交換降低混凝土內部溫度,使混凝土內外溫差不高于25 9、泵送揚程計算 (1)在大門入口處的地泵至擬建大

41、樓底板最遠處的距離為:水平110 米,有兩個垂直段基坑到基底10 米;布料桿高8 米,共需彎管數(shù):接口處變徑90°彎管1 根,泵管轉彎處5 根;布料桿頭一根軟管5 米。 (2)、計算: 按最大方量驗算,現(xiàn)場布置hbt-80 混凝土輸泵,按每臺泵每小時澆筑25m3 混凝土計,澆筑完第三段混凝土共需時間:t=q/v=600/8*25=3 小時,滿足早6:00 晚10:00 施工時間16 小時的要求。 泵管壓力計算:以最遠端澆筑為例。該段距離中共需泵管如下:水平管60 米;豎向管段,由坑頂下坑底4 米,下坑90o彎管一根,接布料桿90o彎管一根;出泵斗變徑管一根,管前端軟管一根5 米。 混

42、凝土泵車的最大輸送距離為: lmax=pmax/ph=4.5*106 pa /8481.54pa/m=530.56m lmax>252m 故混凝土輸送泵壓力滿足要求。 10、溫差應力計算: 混凝土的溫度收縮應力: =(et*t*st*r)/(1-) et :齡期混凝土彈性模量,et = e0 (1-e-0.09t) :混凝土的線膨脹系數(shù),取1.0*10-5 t:混凝土的齡期溫差; st :考慮徐變影響的松弛系數(shù),取0.3; r :混凝土的外約束系數(shù),本工程為一般地基,取0.3; :混凝土的泊松比,取0.15; 計算t=3 天時的溫差控制參數(shù), et =0.564*104n/mm2 設此時

43、混凝土的實際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20%,即受拉應力為設計受拉強度1.1mpa 的20%為0.22mpa, 經(jīng)計算,當混凝土實體的內外溫差等于37 攝氏度時,達到極限受拉強度。 規(guī)程和我們的方案規(guī)定內外溫差不允許超過25 攝氏度,所以溫差應力小于混凝土齡期極限受拉強度。 不會出現(xiàn)溫差應力引起的裂縫。 6.3.6 地下防水工程: (1)本工程地下防水為:混凝土自防水結構,外設高分子卷材防水附加層。 (2)基礎底板采用內貼法,其余采用外貼法施工,轉角處施工處理詳見右圖: 地下室外墻水平施工縫設成企口,地下室外墻水平施工縫采用止水鋼板;通道出口處設置橡膠止水帶,外墻穿墻螺栓設置止水片(詳見上圖)。 (3

44、) 施工順序:原材料進場性能指標復試(合格)墊層混凝土找平層彈外墻控制線、砌保護墻保護墻抹灰底板高分子卷材防水施工 在保護墻上口處留槎保護層底板混凝土施工地下室結構施工外墻混凝土 外墻表面處理外墻高分子防水卷材,砌保護墻(或其它保護層)基槽回填灰土。 具體施工方法詳見施工時地下工程專項防水施工方案。 穿墻螺栓防水做法見右圖 6.4 上部結構鋼筋混凝土工程方案: 本工程上部為框剪結構形式,其主要施工工序如下: 6.4.1 、模板工程: 一、主要施工方法: (1)在模板工程中,模板應支撐牢固,并嚴格控制標高、軸線位置、截面幾何尺寸,達到準確無誤,消除爆模,軸線位移等質量問題。 (2)本工程采用九夾

45、板,現(xiàn)澆板用直徑48mm普通鋼管加固的方案。對油質類等影響結構或防礙裝飾工程施工的隔離劑不得采用,鋼筋及混凝土接搓處及地下室結構完成時清理,不使隔離劑沾污。 (3)當梁長l>4m時,按梁跨度的(13)起拱。 (4)現(xiàn)澆板施工時注意到模板的平整度、梁板交接處接縫的嚴密性。 (5)柱模板支設時自下而上每隔1.5m留進料口、振搗孔,底部留清掃孔,以防止混凝土離析,提高振搗質量。 (6)底模板拆除時按混凝土強度要求拆除,側模拆除不致引起混凝土表面缺棱掉角;上層樓板澆混凝土時,下層梁板的模板支撐不得拆除,再下一層的模板保留一部分,跨度大于4m的梁下均應保留支撐,且間距不大于2m。 (7)梁板模板詳

46、圖: 模板工程質量控制程序見附表2。 二、模板設計計算書: (一)柱模設計計算書: 1、荷載計算: 已知條件:柱混凝土計算高度h=3.0m; 柱截面長×寬:600mm×800mm(最大柱尺寸) .新澆混凝土對模板側面的壓力標準值 50.00 kn/m2 傾倒混凝土時產(chǎn)生的水平荷載 4.0 kn/m2 c=25 kn/m3 混凝土自重 設混凝土的入模溫度 t=15 t0=200/(t+15)=200/(15+15)=7 設混凝土澆筑速度 v=32.0m/s 1=1.20 外加劑修正系數(shù) 2=1.00 塌落度修正系數(shù) f1=0.22ct012v1/2 =0.22×25

47、×7×1.20×1.00×32.01/2=248.90 kn/m2 f2=ch=25×2.0=50.00 kn/m2 取f=50.00 kn/m2 2、柱模板計算: 模板采用1.8cm 厚木多層板,荷載折減系數(shù)取0.90 按模板寬度:0.001m 單元計算; 模板ei=3160000000n·mm2 模板w=54000mm3;按四邊固定板計算 模板計算跨度l=0.300m 模板允許應力=20.0 n/mm2 (1)荷載 荷載: q=0.90×(1.2×+1.4×) ×0.001 =0.90

48、15;(1.2×50.00+1.4×4)×0.001 =0.06kn/m 用于計算彎矩 q=0.90××0.001 =0.90×50.00×0.001 =0.04kn/m 用于計算撓度 (2)抗彎強度驗算: m=0.0829ql2=0.0829×0.06×0.3002 =0.0004kn·m =m/w=0.0004×106/54000 =0.0074n/mm2<20.0n/mm2 (3)撓度驗算: =0.0025×ql4/100ei =0.0025×0.04&

49、#215;(0.300×1000)4/(100×3160000000) =0.0001mm<=1.5mm 允許撓度=1.5mm 3、柱箍驗算: 柱箍采用2 根60mm×40mm×2.5mm 方鋼;間距0.600mm 柱箍截面抵抗矩w=7290; 柱箍剛度ei=45100000000; 柱箍允許應力=205.0000n/mm2 柱箍計算跨度l=810.0000m 按單跨連續(xù)梁計算; 荷載折減系數(shù)取0.85 荷載: 0.85×(1.2×+1.4×) =0.85×(1.2×50.00+1.4×4

50、) =50.00kn/m2 q=50.00×0.600=22.30kn/m 用于計算彎矩 q=0.85××0.600=17.00n/mm 用于計算撓度 mmax=0.125×ql2=0.125×22.30×810.00002=1.8292kn·m =mmax/2w=1.8292×106/(2×7290) =8.5410n/mm2<205.0000n/mm2 =1.302ql4/(2×100ei) =1.302×17.00×(810.0000×1000)4/(2

51、×100×45100000000) =1.0564mm< =l/500=(810.0000×1000)/500=1.6200mm (二)墻模板設計算書: 1、荷載計算: 已知條件:墻混凝土計算高度h=4.8m(地下室外墻); .新澆混凝土對模板側面的壓力標準值 25.00 kn/m2 傾倒混凝土時產(chǎn)生的水平荷載 4.0 kn/m2 c=25 kn/m3 混凝土自重 設混凝土的入模溫度 t=15.00 t0=200/(t+15)=200/(15.00+15)=6.67 設混凝土澆筑速度 v=32.00m/s 1=1.00 外加劑修正系數(shù) 2=1.00 塌落度修

52、正系數(shù) f1=0.22ct012v1/2 =0.22×25×6.67×1.00×1.00×32.001/2=207.42 kn/m2 f2=ch=25×1.00=25.00 kn/m2 取f=25.00 kn/m2 2、墻模板計算: 模板采用組合摸板,荷載折減系數(shù)取0.85 按模板寬度:0.300m 單元計算; 模板ei=55560000000n·mm2 模板w=5940mm3;按四跨連續(xù)梁計算 模板計算跨度l=0.600m 模板允許應力=215.0 n/mm2 (1)荷載 荷載: q=0.85×(1.2×

53、;+1.4×) ×0.300 =0.85×(1.2×25.00+1.4×4)×0.300 =9.78kn/m 用于計算彎矩 q=0.85××0.300 =0.85×25.00×0.300 =6.375kn/m 用于計算撓度 (2)抗彎強度驗算: m=0.1070ql2=0.1070×9.78×0.6002 =0.3767kn·m =m/w=0.3767×106/5940 =63.4n/mm2<215.0n/mm2 (3)撓度驗算: =0.6320&#

54、215;ql4/100ei =0.6320×6.375×(0.600×1000)4/(100×55560000000) =0.10mm<=1.5mm 允許撓度=1.5mm 3、墻側模水平龍骨強度驗算: 水平龍骨采用2 根48.5mm×3.5mm 鋼管;間距0.600mm 水平龍骨截面抵抗矩w=5080; 水平龍骨剛度ei=25100000000; 水平龍骨允許應力=205.0000n/mm2 水平龍骨計算跨度l=0.6000m 按五跨連續(xù)梁計算;荷載折減系數(shù)取0.90 荷載: 0.90×(1.2×+1.4×)

55、 =0.90×(1.2×25.00+1.4×4) =25.00kn/m2 q=25.00×0.600=21.36kn/m 用于計算彎矩 q=0.90××0.600=15.00n/mm 用于計算撓度 mmax=0.105×ql2=0.105×21.36×0.30002=0.2019kn·m =mmax/2w=0.2019×106/(2×5080) =19.8673n/mm2<205.0000n/mm2 =0.644ql4/(2×100ei) =0.644×15.00×(0.3000×1000)4/(2×100×25100000000) =0.0156mm< =l/500=(0.3000×1000)/500=0.6000mm 4、墻側模豎向龍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