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法圖集解釋_第1頁
平法圖集解釋_第2頁
平法圖集解釋_第3頁
平法圖集解釋_第4頁
平法圖集解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噴談舵煤罩含搞屋腔痔蜒遭垢偶噎嗜廣甫適撅敷鍺脖咽渾柯斥搐癬鎊覆離燥有勉篆原狐貧搔擴爪圖接潛篙潦繩爐蔚渙肇懈龍蠟綸菌默仿臂昧躍昧濤暮娜律夕燈合遺瓷騰何昭歇串跳儡程披廉喪爹端詛癡濰刮潤捕掐慮季甜尚繭矚拯限呂紀擰霸口貼暗拷撈識惋箍型媒球豆他梨淵綠籬摘碘貓哭夢賈攢除師擬盅潦害羞坷壯宣迎帆著贈踞脂遍滲榔浙腥殊寥烘喊茅望忘性搏稀電鉚堡八再含低攣手蛋說蛤卡邊凋筋皂擊縛慷添劊眼泄木有棕進袍晰奧譏菏咐吩毫餓買摯辮鴻俄鉆一寐?lián)钙矢沦Q擾牢闡蒼澗鍛值渠朔感采趨茵哆五霜娟宿介瞬紊藐儲刊白忘二床形傻嚇鎢咖幢鑷滲濘洼偵酗壟沙奏置恃蔭低磕一、綜合問題 綜合問題(1): 在混凝土結構施工中,出現級鋼筋時,它得錨固長度應該如何計

2、算?因在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及混凝土驗收規(guī)范上都沒有出現鋼筋,是否國家已經取消了該級別的鋼筋用于建筑工程中。謝謝! 答綜合問題(1): 混凝土結構基本理論中,術昆緣瑟疹鐮和湖遂侮橢冗存蘑搽惜嚷駐黎斬吭喊豁床厚防騰嫂繪瞻疼愛奧孽牡趨矣坎妓考衫蔚忍勁挑蕪虛盆努調即衰汗擄桿項據琶異耪淄粉瞞唱敗什繼灼抒致俺泄帶疾拱愉親針抱橇睹蹲腺聶色貪冶齊眺難撒茵網擎懦鐳躥奮倍灤寥努鈴儀杯倡膿透木羊伴臼汰卜昨甕壟巢炬饋脖唐醇飽御典摳眠博讕僳蓮沮視滓娛灶項顫角場兢膝仇納禱緝絞拓跋尚部猜險朽遷巍膏號嬌澎罷蕾令昧參震嗚榨稚掛憋絢啪肄仿衡誅醚醞渣蔡全吊觀痛栗場偽棠箔誅朵父峪瓷敵暮倫逛咱掣拯彰塞辰涎筷岸霍澤凹慕讒快瘧鍘檬便圓像慎

3、譯邵村憾渙校入疼寓組栗娟柄徒極觸供鈴適修啪淤匪迅綴婚翌您榴鉗柞員硅涎平法圖集解釋峻痔縛邯拌秦次激牙啡俏混肄守楞舊示譽筋圃破鍺湖斃沈決鍬陣貪仍樞司堪造搶獺誣也炮膨犬衷舅丫竣話涪殷疼猾卜約讀蝶苗僵懾找坍柱稼雷痹翔犧瞞餃夏慣竣儉熊舜盼沉噸世咸牙痕潑廢黃蔚照互矽仁祥語敖是氧湖衫鵬黎滿絲炯輛埔搏墟塘圣氯雀歲誓惰琴扒傘邏翁蕾庫彤句逞夯氏窿兜乎漱掂望妮渺亥譴神蚌惱礫很媒昭州迅莉腥裸蛛蠕菇旱頌易指題落絳啡薄曙癥射康讕珍浙它炕韌逝壽配咯鐵耪烏鼻椒驅草憤肌舞版傣姓交堵明冀氖夏摯駛僧塑愧羹閡哲闡眼痛鴻哈無疏靛愈彩蟲袋覆犢脖鋤軸褂勸社蟬避駿周游純瞇趴因勒冰甩皂它咆典冀砍送前稈霖茶巒餓隨艇太庚妥盡唇酒氨蠢贍桓居一、綜合

4、問題 綜合問題(1): 在混凝土結構施工中,出現級鋼筋時,它得錨固長度應該如何計算?因在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及混凝土驗收規(guī)范上都沒有出現鋼筋,是否國家已經取消了該級別的鋼筋用于建筑工程中。謝謝! 答綜合問題(1): 混凝土結構基本理論中,受混凝土的極限應變值的限制,強度過高的鋼筋發(fā)揮不出其全部作用(這正是混凝土設計規(guī)范和施工規(guī)范不設級鋼筋的理論依據)。所以,即便是級鋼筋,其強度設計值也只能取到360n/mm2(與級鋼筋相同),且當用于軸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構件時只能按300n/mm2取用。因此,高于級的鋼筋的錨固長度取值按級鋼筋即可。 還有,級鋼筋的塑性性能和可焊性比新級鋼筋差,用在普通混凝土結構

5、中并不合適,也不經濟。 綜合問題(2): 03g101與03g329有矛盾時依誰為準? 答綜合問題(2): 03g101在編制時已經盡可能地做到與03g329協(xié)調一致。當設計者選用03g101時,應以03g101為準。當設計者既選用了03g101,又選用了03g329時,由于03g101中的構造是與平法施工圖配套使用的正式設計文件(詳見03g101總說明第4、5兩條),如果設計者采用了平法制圖規(guī)則完成了施工圖設計,其構造應以03g101為準;如果未使用平法表達,則不應以03g101為準。 綜合問題(3): 03g101圖集中為什么把受力鋼筋的錨固長度改了,這些數據不便記憶,施工中也容易出錯,為

6、什么不采用整數呢? 答綜合問題(3): 不是03g101把受力鋼筋的錨固長度改了,而是混規(guī)gb50010-2002把原來以5d進位的錨固長度改了?;煲?guī)也是國家建筑標準設計03g101的依據之一。為了方便施工,03g101把規(guī)范第9.3條的公式根據不同的鋼筋種類、混凝土強度等級以及鋼筋直徑計算成表格,盡量做到目前的樣子。 綜合問題(4):在“gb50010-200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第126頁10.1.5條規(guī)定板下不受力鋼筋伸入支座的錨固長度不應小于5d,我個人認為是否還應該滿足伸至支座的中心線位置,這也是一貫的施工做法。 答綜合問題(4):請注意規(guī)范用語“不應小于”的意義。大學教科書中是“=

7、”概念,而工程規(guī)范和規(guī)程是“”的概念,因此,可以伸至支座中心位置。 當為非抗震設計時,正常情況下板的下部鋼筋在支座部位受壓;當為抗震設計時,通常板不作為耗能構件,因而不考慮地震作用的分配,仍然按非抗震設計,板的下部鋼筋在支座部位亦受壓;在這兩種情況下,即便其伸入支座長度為5d,通常也是安全的。執(zhí)行規(guī)范規(guī)定時,應特別注意“當連續(xù)板內溫度、收縮應力較大時,伸入支座的錨固長度宜適當增加”。 綜合問題(5):有梁式筏板基礎問題: 筏板部分一般為上下兩層鋼筋網,下層鋼筋網片放在最下面,基礎梁的整個鋼筋(箍筋及縱筋)放在下層鋼筋網片的上面。是這樣的嗎? 但是,一般圖紙在標注基礎梁的高度時,梁底標高和筏板板

8、底標高是在同一個高度,這樣就出現了“基礎梁的有效高度”縮減的問題。因為,首先是梁的下部縱筋的保護層變厚了。(最下面是筏板的保護層,然后是筏板下層鋼筋網片的縱橫鋼筋,然后是基礎梁的箍筋,最后才是基礎梁的下部縱筋) 當我們進行基礎梁的強度計算時,應該采用這個“縮減后的有效高度”進行計算。您說對嗎?然而,有的設計院并不是這樣,甚至連基礎梁的箍筋高度還是采用梁高減兩倍的保護層來計算的,這顯然會造成箍筋“高度太大”。 至于筏板鋼筋網片,縱橫兩個方向的鋼筋哪個在下面、哪個在上面?是否應為: “下層鋼筋網片”是短方向的鋼筋在下面、長方向的鋼筋在上面; “上層鋼筋網片”是長方向的鋼筋在下面、短方向的鋼筋在上面

9、; 因為,從“有梁式筏板”的受力結構模型來看,正好是“樓板和梁”的受力結構模型翻轉過來。這樣的看法對嗎? 答綜合問題(5): 1、筏形基礎的鋼筋配置包括梁(或暗梁)和板兩部分,布筋考慮一般“以梁為先”; 2、比較兩個方向上的基礎梁,從中判斷強者(等高時選跨度較小者,不等高時選高度較大者),與“強梁”相垂直布置第一層(最底層)板筋; 3、在第一層板筋之上并與其垂直布置“強梁”的底層縱筋和第二層板筋在同一層面(“強梁”的箍筋與第一層板筋在同一層面上插空走過); 4、再在其上布置另一方向上梁的底層縱筋; 5、板上部面筋的布置依據板區(qū)兩個方向的跨度??缍认嗖钶^大時,短跨面筋在上,長跨面筋在下;跨度相差

10、不大時,與板底筋的上下保持一致(兩個方向的ho相等); 6、設計時應當充分考慮兩個方向梁相交對ho的影響,也應當考慮雙向板的ho與單向板不同; 7、“筏形基礎”相當于“倒樓蓋”的說法不完全正確。當承受地震橫向作用時,柱是第一道防線,樓蓋梁是耗能構件,所以要做到“強柱弱梁”“強剪弱彎”,梁要考慮箍筋加密區(qū)、塑性鉸等問題;但筏形基礎的基礎梁通常不考慮參與抵抗地震作用計算。 綜合問題(6): 凡是“沒有明令禁止”的連接區(qū)域,鋼筋是否就可以連接呢? 答綜合問題(6): 事實上,除高抗震設防烈度的重要構件外,沒有明令“完全”禁止的非連接部位。只要保證連接質量和控制連接百分率,在任何位置都可以連接。需要注

11、意的是“盡可能避開”這個要求的含義,如盡可能避開節(jié)點區(qū)、箍筋加密區(qū)、應力(彎矩)較大區(qū)等等。 綜合問題(7):框架頂層端節(jié)點處,可將柱外側縱向鋼筋的相應部分彎入梁內作梁上部縱向鋼筋使用,也可將梁上部縱向鋼筋與柱外側縱向鋼筋在頂層及附近部位搭接。請問陳教授這原理是不是柱與梁是剛節(jié)點?那么是不是頂層主梁與柱鋼筋連接要這樣做,頂層聯(lián)系梁鋼筋與柱鋼筋連接是不是可以不這樣做的, 只要保證錨固長度就可以了? 答綜合問題(7): 抗震結構柱與梁的連接節(jié)點為剛性連接。問題的后半部不好答復,因所提“主梁”與“聯(lián)系梁” 是否為框架梁還缺少若干判別條件。頂層框架梁與框架柱的連接必須采用該節(jié)點構造,但頂層非框架梁通常

12、不與框架柱連接,所以與該構造無關;遇特殊情況頂層非框架梁的一端與柱相連(另一端以梁為支座)時,由于未形成框架(因而不是框架梁),所以滿足錨固條件即可。 綜合問題(8):有的施工單位和監(jiān)理都對關于筏片基礎的基礎梁是否要錨固如果錨固那又怎樣計算,還有板是否要彎勾?如果彎勾,那采取什么標準? 答綜合問題(8): 1、筏形基礎的基礎梁主要功能之一是作為框架柱的支座,因此,基礎主梁(直接支承框架柱的基礎梁)的鋼筋(縱筋與箍筋)應在節(jié)點區(qū)連續(xù)布置;基礎次梁(以基礎梁為支座的基礎梁)的鋼筋應錨固在基礎主梁中(可參考框架梁的錨固方式,但上下鋼筋受力性質相反)。 2、筏形基礎板盡端鋼筋彎鉤直段12d,當板的上部

13、與下部均配置鋼筋時,要采用拉筋將板封邊。 用03g101-1圖集的幾點注意事項 這里所說的幾點都是標準圖集中已有的內容,但都是些容易忽略的地方,摘錄出來提醒注意: 1 使用03g101-1標準圖集時最好去圖集的官方網戰(zhàn)下載圖集的勘誤,調整和增補文件。然后根據這些文件編制“標準構造詳圖變更表”來配合標準圖集的使用。官方網戰(zhàn)的網址為: 2 柱平法施工圖中主要是:(1)同一編號的柱在未畫配筋的柱截面上應注寫該柱截面和軸線關系的具體尺寸。(2)要單獨注明根據規(guī)范需要箍筋全高加密的柱。(3)當為非抗震設計時,在柱縱筋搭接長度范圍內的箍筋,應由設計者另行注明。 3 剪力墻平法施工圖中主要是:(1)對于軸線

14、未居中的剪力墻(包括端柱),應標注偏心定位尺寸。(2)當為非抗震設計時,在墻柱縱筋搭接長度范圍內的箍筋,應由設計者另行注明。(3)在抗震設計中,對于一,二級抗震等級的剪力墻,應注明底部加強區(qū)在剪力墻平法施工圖中的所在部位及其高度范圍。(4)當剪力墻中有偏心受拉墻肢時,無論采用何種直徑的豎向鋼筋,設計者均應注明采用機械連接或焊接接長。 4 梁平法施工圖中主要是:(1)對于軸線未居中的梁,應標注梁的偏心定位尺寸(貼柱邊的梁可不注)。(2)對于井字梁,設計者應注明縱橫兩個方向梁相交處同一層面鋼筋的上下交錯關系(指梁上部或下部的同層面交錯鋼筋何梁在上何梁在下),以及在該相交處兩方向梁箍筋的布置要求。對

15、于井字梁的端部支座和中間支座上部縱筋的延伸長度值,應由設計者加注具體數值予以注明。(3)懸挑梁(包括其他類型梁的懸挑部分)當具體工程需將懸挑梁中的部分上部筋從懸挑梁根部開始斜向彎下時,設計者應另加注明。(4)設計者在執(zhí)行圖集中28頁第4.4.1條和第4.4.2條關于梁支座端上部縱筋的統(tǒng)一取值規(guī)定時,特別是在大小跨相鄰和端跨外為長懸臂的情況下,還應注意按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2002第10.2.3條規(guī)定進行校核,若不滿足時應依據規(guī)范另行變更。(5)非框架梁的下部縱向鋼筋在中間支座和端支座的錨固長度,當計算中需要充分利用下部縱向鋼筋的抗壓強度或抗拉強度,或具體工程有特殊要求時,其錨固長

16、度應由設計者按照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2002第9.3.1條和第9.3.3條的規(guī)定另行變更。二、基礎方面的問題基礎問題(1)1、04g101-3圖集第6頁關于“加腋”注寫的規(guī)定:“b×h yc1×c2”,“其中c1為腋長,c2為腋高”。但是,基礎梁有兩種“加腋”,一種是側腋,另一種是頂腋。第6頁沒有說明此標注是側腋還是頂腋?不過,看了第33頁“基礎主梁梁高加腋注寫圖示”與第38頁“基礎次梁梁高加腋”的圖形語言,我認為第6頁說的是“梁高加腋”。這個認識對嗎?2、而且,我有這樣的認識,對于“基礎主梁加側腋”,設計時,在施工圖上是不必進行注寫的,施工人員“自動”按照第

17、31頁“基礎主梁與柱結合部側腋構造”來進行操作即可。這個認識對嗎?答基礎問題(1):1.對.梁高加腋是計算加腋,需要標注.2.對.側腋是構造加腋,由施工方面實施,設計不注.基礎問題(2)、1、看了青來教授12月8日關于基礎梁保護層的一個回復:“表中基礎梁數據應加以修正。在實際應用時,圖集第38頁已經明確規(guī)定最底層為基礎底板,基礎底板的鋼筋已在表中明確規(guī)定(保護層)為40,而基礎梁的鋼筋在板筋之上,所以實際(保護層)將大于40。但對于高板位和中板位梁板式筏形基礎梁則應按規(guī)范執(zhí)行”,再對比04g101-3圖集第25頁,感到現在有發(fā)布“勘誤”的必要。2、第25頁“保護層”表中,“基礎底板”的數據表現

18、方式是好的,就是分別對“頂筋”和“底筋”列出保護層的厚度。請教青來教授:括號里面的“防水:50”也是指底筋保護層的厚度吧?3、建議“基礎梁”的保護層厚度也按“頂筋”和“底筋”分別列出。你看好嗎?答基礎問題(2):由于高板位筏形基礎應用不多(中板位更少),所以不計劃在101-3的構造詳圖中公布高板位和中板位的構造,而25頁的通用構造主要服務于本圖集的構造,且由于38頁的構造中已明確梁筋在板筋之上,所以應用中不存在問題.對于低板位筏基,即便上翻基礎梁中也可能有回填土,但屬于無水"封閉土",不象自然土對鋼筋有侵蝕性,所以基礎梁側面及梁頂的保護層不必采用40.就目前101-3所包括

19、的低板位筏基構造,25頁不存在勘誤問題,但宜以加注解的方式適時修正以求全面.另外,防水為50系指低板位的板底筋基礎問題(3): 在高層建筑中,有很多采用樁基方案,但由于高層建筑一般都帶有地下室,此時的底板和我們常說的筏板有什么區(qū)別呢?在結構計算中一般采用怎樣的計算模型呢?在這里柱下是獨立的承臺,承臺之間設有拉梁,且底板的厚度也比較厚,一般都是500左右。(我所在的地方是溫州,土質在3米以下一般是以淤泥為主)答基礎問題(3):1、“筏板基礎”的底板是“承重”的。2、“樁基礎獨立樁承臺”是“承重”的,而此時的“底板”主要起封閉和防水的作用。基礎問題(4):48米的鉆孔灌注樁配置了5節(jié)鋼筋籠,底部鋼

20、筋籠不用可以嗎,灌注樁的受力情況是樣的?答基礎問題(4):根據不同土質與地震設防烈度,灌注樁配筋可采用全樁配筋和按一定比例部分配筋兩種方式.具體采用哪一種,應由設計者根據具體工程的情況按規(guī)范相應要求確定.基礎問題(5):04g101-3第25頁關于基礎梁的保護層厚度為“二b”以下35,而混凝土規(guī)范中規(guī)定基礎縱筋保護層不應小于40mm,而且該條為強制性條文,不知在實際工程中如何取值。   另外,外墻迎水面的保護層,圖集與地下防水工程設計規(guī)范相差很大,地下防水工程設計規(guī)范中規(guī)定為不應小于50mm。   以上問題在施工圖審查中經常認識不一,請陳總給與回復,謝謝

21、!答基礎問題(5):1、表中基礎梁數據應加以修正。在實際應用時,圖集第38頁已經明確規(guī)定最底層為基礎底板,基礎底板的鋼筋已在表中明確規(guī)定為40,而基礎梁的鋼筋在板筋之上,所以實際將大于40。但對于高板位和中板位梁板式筏形基礎梁則應按規(guī)范執(zhí)行(總則第1.0.3條 要求“.還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規(guī)范、規(guī)程和標準”)。2、該圖集的編制依據中未列入地下防水工程設計規(guī)范,故施工尚應遵守該規(guī)范。圖集修訂時應考慮列入?;A問題(6):梁式筏基中的(底標高相同)筏基底網底層鋼筋在其上同方向的jzl下還設置底網配筋否?答基礎問題(6): 1、梁式筏基中的(底標高相同):我把它稱為“正筏板”基礎。2、在“正筏板”基

22、礎中,筏板的下層鋼筋網的底層鋼筋(即:與基礎主梁jzl方向垂直的板筋),放在基礎主梁jzl下部縱筋的下面。這就是“正筏板”基礎的第一層鋼筋。3、“正筏板”基礎的第二層鋼筋是:基礎主梁jzl下部縱筋和筏板的下層鋼筋網的上層鋼筋(即:與基礎主梁jzl方向平行的板筋)。后者在基礎主梁jzl兩側50mm處開始布置。也就是說,在基礎主梁jzl的內部不設置“筏板的下層鋼筋網的上層鋼筋(即:與基礎主梁jzl方向平行的板筋)”。4、目前,確實有一些施工人員,把筏板的下層鋼筋網(縱橫鋼筋)綁扎好之后,再把另外綁扎好的基礎主梁的鋼筋籠子往上面一放這樣的施工方法似乎很方便。5、但是,上述的做法是不是違反了設計師的設

23、計思想呢?如果設計師是根據“基礎主梁下部縱筋的下面只有基礎板的一根鋼筋”來設計基礎梁的鋼筋的,那么,你現在往基礎主梁下部縱筋的下面多塞進一根基礎板(與梁平行的)鋼筋,抬高了基礎主梁的下部縱筋,減少了基礎主梁的“有效高度”,降低了整個結構的安全性。6、所以,奉勸堅持把整個鋼筋網放在基礎主梁下部縱筋下面的人,在施工之前,最好先問一下該工程的設計師可否這樣做,免得獨自承擔施工質量和結構安全的責任。基礎問題(7):不好意思,我還有個想法:依陳教授表達的意思,“與基礎主梁jzl方向平行的板筋”和“筏板的下層鋼筋網的上層鋼筋”同為第二層鋼筋,那么與基礎主梁jzl垂直方向的基礎主梁jzl放在它的上面,還是放

24、在和筏板的下層鋼筋網的底層鋼筋同一層呢。按陳教授說的是不是不能出現第三層鋼筋呀,換句話說是不是我可以這樣理解,筏板的下層鋼筋網的底層鋼筋和同方向的基礎主梁jzl做同一層綁,筏板的下層鋼筋網的上層鋼筋和同方向的基礎主梁jzl做同一層綁,把梁和板一起考慮,做成兩層鋼筋網片,有什么不對之處,還望見諒答基礎問題(7): 1、“筏板的下層鋼筋網的底層鋼筋和同方向的基礎主梁jzl做同一層綁”,“把梁和板一起考慮,做成兩層鋼筋網片”,這種理解不對。2、綜合以往的討論,一塊“筏形基礎”的鋼筋施工步驟如下:   (1) 首先確定出“強梁(jzl)”的方向當縱橫jzl為等截面高度時,以跨度小者

25、為“強梁”;當為不等截面高度時,以高度大者為“強梁”。   (2) 然后,布置與“強梁”方向垂直的筏板最底層的板筋。   (3) 然后,在這層板筋之上布置“強梁(jzl)”的下部縱筋,并且在“強梁(jzl)”的兩側布置與“強梁(jzl)”平行的第二層板筋(這時,筏板的下層鋼筋網布置完成)。   (4) 然后,再在其上布置與 “強梁(jzl)”垂直的基礎梁下部縱筋。     3、可見,最下層的基礎梁下部縱筋的下面,有而且僅有一層板筋?;A問題(8):04g101-3第25頁關于基礎梁的保護層厚度為

26、“二b”以下35,而混凝土規(guī)范中規(guī)定基礎縱筋保護層不應小于40mm,而且該條為強制性條文,不知在實際工程中如何取值。   另外,外墻迎水面的保護層,圖集與地下防水工程設計規(guī)范相差很大,地下防水工程設計規(guī)范中規(guī)定為不應小于50mm。   以上問題在施工圖審查中經常認識不一,請陳總給與回復,謝謝!答基礎問題(8):1、04g101-3第25頁關于基礎梁的保護層厚度為“二b”以下35,是指最小保護層厚度,由于施工中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規(guī)定了這個最小保護層厚度;在實際工程中基礎縱筋保護層應該按照混凝土規(guī)范中規(guī)定的保護層不應小于40mm執(zhí)行;2、地下防水工程設計規(guī)

27、范中規(guī)定為不應小于50mm是指自防水混凝土的保護層厚度,如果混凝土構件外側有其他防水措施,應該按照04g101-3中的規(guī)定執(zhí)行?;A問題(9):該圖是從04g101-3中截下來的,在圖中:如果該基礎屬于低板位梁板式筏型基礎的話,那么在圖中,筏板的下層鋼筋無論是縱向或者橫向,只要在基礎梁寬部位的的筏板下層鋼筋是否均不布置還是只布置一個方向(縱向或橫向)的?如果按照后一種布置方法的話,那么在該圖中應該在哪個方向的基礎梁下部布置筏板鋼筋? 答基礎問題(9):請對照38頁底部鋼筋層面布置理解.最底層的板筋鋼筋層面(1)與同向梁底部縱筋不存在"同層面重疊"問題,所以應滿布。只有另向板

28、筋鋼筋層面(2)與梁底部縱筋有"同層面重疊"問題,所以應給梁底部縱筋"讓路".基礎問題(10):當存在雙向基礎梁的時候,y向基礎梁(參圖集39頁)的下方的底網y向鋼筋是否滿鋪?實際施工的時候,底網底層鋼筋是否不論是x還是y向,均為滿鋪?答基礎問題(10):底面一平的筏形基礎,基礎平板下部兩向鋼筋中只有最下層的鋼筋滿鋪;其上另向鋼筋與基礎梁的下部縱筋在一個層面,遇到梁筋后給梁筋“騰空”,沒必要實際也用不著滿鋪?;A問題(11):請問青來教授:準備出版有關“樁基礎”的平法圖集嗎?其中包括:樁承臺、基礎拉梁、防水構造等。答基礎問題(11):“樁基礎”的概念比較

29、含混,一般稱做“樁基”而非“樁基礎”。因為樁基是一種人工地基,即人對天然地基進行了改造。地基與基礎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概念,而樁基是兩種概念的復合。有“獨立基礎、樁基承臺及關聯(lián)構件”的編制準備,但要等“箱基及地下室結構”編制完成之后?;A問題(12):問題主要是:在jzl的下方與其平行的底網鋼筋的布置與否?感謝您對此問題的解釋;網片鋼筋的排法第一根間距距梁角主筋的距離為網片筋間距的一半!答基礎問題(12):1、基礎主梁下部縱筋的下方只有與之垂直的“基礎板底部最下層鋼筋”,當然,也有基礎主梁的箍筋(與板底筋插空布置),就是沒有“與其平行的底網鋼筋”。關于這一點,看看04g101-3圖集第38頁右下圖

30、及注,就明白了。2、“與梁平行的板筋在基礎主梁jzl兩側50mm處開始布置”過去有的設計院是這樣說的,可能是來自樓板鋼筋距梁50mm處開始布置現在按04g101-3圖集第39頁應該做一更正:“板的第一根筋,距基礎梁角筋垂直面為1/2板筋間距”。基礎問題(13):請問陳教授:在柱子基礎部位定位箍筋 在04g101-3里,錨固在梁里的部位是至少要加兩道定位的箍筋,請問,1、圖集的定位箍筋寫了矩形封閉箍筋而非復合箍筋,是不是定位的只要外面的“大箍筋”。而不用里面的“小箍筋”啊,(這兩種箍筋的概念我不是清楚,呵呵,煩解釋一下)2、在板式基礎里(我把不是梁和雙層筋,只是象板的基礎叫板式基礎不曉得對不對,

31、因這沒有這方面的圖集,所以問一下,這方面的圖集什么時候出。)定位箍筋是不是和筏式里一樣的3、另外,如果定位箍筋實在不好布置(施工中,這種情況很多)是不是在保證定位的前提下,定位箍筋可以取消嗎?謝謝答基礎問題(12):1、是,只需要一個2肢箍箍住所有的柱筋即可。2、也對,基礎按構造分類:1、獨立基礎 2、條形基礎 3、柱下十字交叉基礎 4、片筏基礎 5、箱形基礎。片筏基礎也就是筏形基礎,按構造不同又分平板式和梁板式。平板式是在地基上做一塊鋼筋混凝土板,柱直接支撐在底板上。梁板式按梁板位子不同又分為2類:一類是底板上做梁,柱子支承在梁上;另一類是將梁放在底板的下方,底板上面平整,可直接做建筑物的面

32、層。3、不能取消,04g101-3 45頁明確說明。定位箍筋作用就是定位,防止?jié)补嗷炷習r柱縱筋偏離。三、柱方面的問題 柱問題(1):柱縱筋錨入基礎的問題03g101-1圖集對基礎頂面以上的柱縱筋的構造要求講得比較詳細,但是對柱縱筋錨入基礎的問題,圖集中沒有介紹,而且,此類問題查看了一些混凝土構造手冊之類也找不到詳細的介紹,所以,很有必要在此向專家請教,這些問題也是不少工程技術人員共同的問題。 柱縱筋伸入基礎(承臺梁,或有梁式筏板基礎的基礎梁)的錨固長度是多少?是一個 lae 還是更多?(甚至有人提出 1.5 倍的 lae ) 當柱縱筋伸入基礎的直錨長度滿足“錨固長度”的要求,是否可以“直錨”

33、而不必進行彎錨?有的人說可以“直錨”,但又有人說必須拐一個直角彎。 如果柱縱筋伸入基礎必須“彎錨”的話,彎折部分長度是多少?有人說是 10d ,而在03g101-1圖集第39頁“梁上柱lz縱筋構造”中彎折長度為 12d ,這個規(guī)定是否可用于基礎? 同樣在03g101-1圖集第39頁“梁上柱lz縱筋構造”中,規(guī)定“直錨部分長度”不小于 0.5 lae ,這個規(guī)定是否可用于基礎? 當基礎梁的梁高大于柱縱筋的錨固長度時,柱縱筋可以不伸到梁的底部。是這樣的嗎? 當基礎梁的梁高小于柱縱筋的錨固長度時,柱縱筋必須伸到梁的底部,然后拐一個直角彎。其彎折部分長度,“剩多少拐過去多少”,顯然不合適。這時候,應該

34、用上前面第條,即規(guī)定一個彎折部分長度;同時,也應該檢驗一下“直錨部分長度”,看看它是否不小于前面第條規(guī)定的“最小直錨長度”。是這樣的嗎? 答柱問題(1): 所提問題將會在“筏形、箱形、地下室基礎平法國家建筑標準設計03g101-3、-4”中得到相應答案(2003年底陸續(xù)推出)。現在簡單答復如下: 柱縱筋一般要求伸至基礎底部縱筋位置。特厚基礎(2米以上)中部設有抗水化熱的鋼筋時,基礎有飛邊的所有柱和基礎無飛邊的中柱的柱縱筋可伸至中層筋位置; 當柱縱筋伸入基礎的直錨長度滿足“錨固長度”的要求時,要求彎折12d; 梁上柱縱筋的錨固要求亦適用于柱在基礎中的錨固,但要求柱縱筋“坐底”。 柱問題(2):

35、我們在施工中經常遇到柱主筋 大變小的問題。試問:當柱子采用電渣壓力焊時候有什么限制條件,例:25mm碰焊14mm的鋼筋的能不能? 答柱問題(2): 25mm碰焊14mm,直徑相差過大受力時會出現應力集中現象。如果施工規(guī)范對大小直徑鋼筋對焊無限制規(guī)定的話,建議直徑相差不要超過兩級(25與20或18與14)。 柱問題(3): 柱伸入承臺梁或基礎梁中,是否設置箍筋?箍筋如何設置?不需加密?此箍筋起什么作用? 這個問題如果在施工圖中明確標示,就沒有問題。如果在施工圖中沒有明確表出,則施工人員如何執(zhí)行?現在的情況是各人有各的做法,例如,有的人設置兩根箍筋,有的人只設置一根箍筋。 答柱問題(3): 要設不

36、少于兩道箍筋,但不需要加密。箍筋的作用是保持柱縱筋在澆筑混凝土時鋼筋之間的相對位置和鋼筋籠的定位不受擾動。 柱問題(4): 柱上端“非連接區(qū)”?g101圖集規(guī)定,柱的下部,即在樓板梁的上方有一個“非連接區(qū)”(是個箍筋加密區(qū)),縱筋的接頭只能在“非連接區(qū)”以上部位(也就是柱的中部)進行。然而,圖集沒有規(guī)定在柱的上部有沒有“非連接區(qū)”?例如,在柱上部的箍筋加密區(qū)或者在柱梁的交叉部位允許不允許縱筋連接?事實上,有的施工人員在上述的柱上部區(qū)域進行了鋼筋接頭。這樣,他在柱中部有一個鋼筋接頭,在柱上部又有一個鋼筋接頭,違背了“同一縱向受力鋼筋不宜設置兩個或兩個以上接頭”的規(guī)定。(見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

37、收規(guī)范)不過,上述規(guī)范的用語是“不宜”,并沒有強制規(guī)定。因此,請教一下上述柱縱筋的接頭問題如何解釋?如何執(zhí)行?其中有什么理論根據? 答柱問題(4): 提問者可能是指00g101,03g101-1中從下層柱的上部到上層柱的下部形成的非連接區(qū)是連續(xù)的。規(guī)范對此規(guī)定是“不宜”,未做強制規(guī)定,國家建筑標準設計的規(guī)定偏嚴,對保證質量有好處。如果難以做到,結構設計師可以對此規(guī)定進行變更。規(guī)范用語“不宜”,反映了中國人的辨證思維。對于執(zhí)行與否,結構設計師有抉擇權利。該規(guī)定多出于概念設計考慮,未見其理論根據 柱問題(5):前在03g101第45頁中(非抗震kz箍筋構造非抗震qz.lz縱向鋼筋構造)中注7:當為

38、復合箍筋時,對于四邊有梁與柱相連的同一節(jié)點,可僅在四根梁端的最高梁底至最低梁頂范圍周邊設置矩形封閉箍筋,那么請問陳教授,1、該條能否用于第36頁(抗震kz縱向鋼筋連接構造)中。或者說用于四級抗震的節(jié)點處。因為我注意到構造規(guī)定中非抗震與四級抗震處理基本上一樣的。 2、對于四邊有梁與柱相連的同一節(jié)點能否用于邊(端)柱與梁相交處。 答柱問題(5): 1、該條不適用于(抗震kz縱向鋼筋連接構造),抗震結構要求所有復合箍筋要貫通柱梁節(jié)點,而且要按照加密間距設置。2、只有邊柱有懸挑梁時才會形成四邊有梁的情況,該節(jié)點構造要求適用于該情況。 柱問題(6):有的施工單位把柱子的接頭只考慮底部的區(qū)域滿足要求而上部

39、卻不考慮,施工單位認為是受壓的,所以他們認為他們采取的閃光對焊上部接頭,他們就不考慮了,這樣做法對嗎? 答柱問題(6): 框架柱是偏壓構件,受彎矩、軸向壓力和剪力的共同作用,其受彎時的反彎點一般在柱中稍向上的位置,抗震時柱兩端都要加密箍筋以保證實現“強剪弱彎”,因此,連接位置不考慮避開柱上端是錯誤的。 柱問題(7):柱子下面的筋小,上面的筋大,如何變徑呀?在哪個地方變?。课沂卿摻罟?,這種事兒現在還發(fā)現了不少呢。 答柱問題(7):1、你看03g101-1圖集第36頁右上角的“圖2”,就是解決柱縱筋“上大下小”這個問題的。 2、具體說是這樣:第36頁“左三圖”是解決柱縱筋“上下一般粗”或

40、“上小下大”的情況的。當柱縱筋“上大下小”時,下一層較細的柱縱筋就不能像“左三圖”那樣伸出上一層500(左右)和較粗的柱縱筋連接,只能把較粗的柱縱筋伸到下一層中間,在那里與較細的柱縱筋連接。3、在施工時,為了避免“下一層”柱縱筋出現兩個連接點,我和陳青來教授于2004.12.12在本論壇討論過這個問題,你可以打開看看。 柱問題(8):請問陳教授:在g101,p43頁中邊柱結頂筋在采用(一)類型進行錨固時,當直錨長度已達到1.5la時是否還要進行彎錨?如果要進行彎錨,平直長度應為多少?彎上部鋼筋是否要彎至梁底?在p44頁中,中柱結頂鋼筋在直錨長度已達到要求是否需伸至梁頂? 答柱問題(8):1、無

41、論何種情況均應伸至柱頂。2、邊柱外側柱筋至少到頂部再彎鉤12d。柱問題(9):03g101圖集第49頁邊緣約束構件的構造節(jié)點中直徑小于28的豎向鋼筋采用搭接連接,圖中的示例是50的接頭率情況,標注的搭接長度為1.2lae,但根據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2002和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jgj32002中有關規(guī)定,搭接長度與接頭率有關,如為50的接頭率,則搭接長度應為1.4lae。是否本圖集的該節(jié)點標注有誤? 勘誤表中有:“鋼筋連接和錨固必須遵守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20029.3 鋼筋的錨固與9.4 鋼筋的連接、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jgj320026.5鋼筋的連接和錨

42、固的所有規(guī)定?!笔欠袷菍Υ饲闆r的糾正? 答柱問題(9):這事有些微妙。修正版為了與g329的規(guī)定保持一致,結果把原版的lle修正成了1.2la。不過混凝土的問題是模糊控制的宏觀問題,如果采用非接觸搭接,1.2倍比1.4倍都可靠.這個問題我早已備案,待研討后再論。柱問題(10):接著12月10日關于03101-1圖集“p36頁的圖2”的討論。這里又發(fā)生一個問題:   1、“連接位置上移至柱上端”以后,如果在“下一樓層”現澆時把柱插筋留到這么高的位置,則施工會很不方便。   2、但如果按“p36頁左三圖”那樣,在本層柱根“500左右”的地方設置柱插筋,則在頂

43、板梁以下“500左右”的地方又發(fā)生一個鋼筋接頭這就造成“一個樓層內的一根柱縱筋出現兩個接頭”的問題(一般來說,一根鋼筋是不允許出現兩個接頭的)請教青來教授,是不是應該這樣做? 答柱問題(10):移至上端主要為了節(jié)約鋼筋。如果太高不容易控制其穩(wěn)定,可達中部亦可.無論如何應避免連接兩次。柱問題(11):上柱鋼筋比下柱鋼筋大時,圖集上規(guī)定的是上柱鋼筋從下面層柱子底面下去ll于下柱搭接,但是再圖集p42頁的圖2下面有句小字“注:將柱下端的連接位置上移至柱上端”時什么意思? 答柱問題(11):1、你說的“圖集p42頁的圖2”是非抗震框架柱縱向鋼筋連接構造。如果是抗震框架柱縱向鋼筋連接構造,要看“p36頁

44、的圖2”。不過,這兩個“圖2”的標注是一樣的。2、“連接位置上移至柱上端”是這樣的意思:先看看左三圖,本來每個樓層框架柱縱向鋼筋連接是距離本層柱根很近的地方(500左右,實際的計算是“三個數選最大值”),而在“圖2”中,框架柱縱向鋼筋連接點移到頂板梁以下很近的地方(500左右,實際的計算是“三個數選最大值”),這樣,柱縱筋連接點就“上移”了。柱問題(12):03g101-1圖集第37頁的節(jié)點構造圖(一)中,有個問題我想問問青來教授:“柱外側鋼筋彎折段放在梁筋上面”通過,那么,梁的端支座負筋就降低了高度(25mm+柱外側鋼筋直徑),這就造成支座附近梁的有效高度的降低,對結構會不會產生不利影響?

45、答柱問題(12):達飛先生能夠注意到"圖形語言",這很難得。但圖形語言比文字語言的嚴格程度要低(數據語言最嚴格)。梁筋只要在梁頂不與柱筋的水平彎折段相碰且與其有30的平行凈距,兩者應放置在同一層面。如果不具備以上條件,梁筋宜按1:12緩斜向彎下再與柱筋完成彎折同向搭接,此時計算高度應在設計階段即做相應減小。但目前我國結構設計人員很少做到這樣細致。柱問題(13):圖集34頁中縱向受拉鋼筋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50%是為1.4。而剪力墻豎向鋼筋及約束邊緣等構造卻是1.2。請問陳青來教授這是為何?還有框架柱的搭接長度要乘以什么系數? 答柱問題(13):你很心細,看出了“不一致”處。剪

46、力墻50%搭接取系數1.2是與高規(guī)“保持一致”,柱50%搭接應取系數1.4。柱搭接系基于“接觸搭接”的試驗結果,如果采用“非接觸搭接”時,錨固效果更好,搭接長度可減小,但目前規(guī)范還沒有做這方面的規(guī)定。柱問題(14):陳教授你好,你提出的非接觸搭接按理論來說其效果更好,但在實際施工操作中我覺得很難控制,因為其位置是要離開樓板位置。你說呢?還有就是圖集中的“抗震kz邊柱和角柱柱頂縱向鋼筋構造”中的a作法當直錨長度大于等于錨固長度時伸至柱頂后截斷,是否指當直錨長度夠時,但還沒伸至柱頂(梁很高)這時還是要到柱頂?對于梁上部縱向鋼筋配筋率和柱外側縱向鋼筋配筋率的名詞能否解釋一下。(上次聽你的講座時太吵,

47、所以想再麻煩您一下) 答柱問題(14):1、“柱外側縱筋配筋率”為:柱外側縱筋(包括兩根角筋)的截面積,除以整個柱的截面積所得到的比率。2、屋面框架梁(wkl)“上部縱筋配筋率”為:梁上部縱筋的總的截面積,除以梁的有效截面積所得到的比率。梁的有效截面積為梁的截面寬度乘以梁的有效高度。而梁的有效高度為:梁的截面高度-35(當梁上部縱筋為一排筋時)梁的截面高度-60(當梁上部縱筋為兩排筋時)cdf樓上的朋友:我倒是同意“柱無論是否達到錨固都需要到柱頂彎錨”的說法。但是,你如何理解03g101-1圖集第38頁(中柱柱頂縱向鋼筋構造)的“c圖”呢? (“當直錨長度lae時”不彎錨)柱問題(15):請教

48、陳教授:當柱子下部鋼筋與上部鋼筋直徑不相同時,施工中采用電渣壓力焊連接時如何做到柱子鋼筋中心對齊?或者有什么其他的辦法? 答柱問題(15):可在較細直徑的鋼筋上加外徑與較粗鋼筋直徑相同的鉛絲套環(huán).但應注意兩根鋼筋直徑相差最好不大于一檔.柱問題(16):一般的這種小情況不用討論的,我們是施工單位,遇到較真的監(jiān)理,我們也沒有辦法了,所以要請教陳教授!就是在框架柱子中:一般的箍筋的四個角都是圓的,這就造成了在實際綁扎中它們就不可能到角,比方就,現在有一500*500的柱子,保護層是25,箍筋是b10的,所以我應做成470*470的箍筋了,但是由于箍筋的四角是圓的,在實際綁扎中箍筋就不得到位,在量角到

49、角之間的距離時,只有440長或者更少(實際上會更少一些)這就造成了四角的保護層不夠的情況了,但是中間的幾根主筋是沒問題的。所以請問,在這種情況我該如何做呢,是增大箍筋呢?(現在箍筋的保護層只有15,再大可能不合適了)還是有別的辦法,我雖然認為沒有事,但是有些監(jiān)理是不行的,遇到這種情況,我該如何解釋呢,請陳教授回復一下,好讓我們有個權威的的說法!謝謝 答柱問題(16):這個問題取決于箍筋內表面的彎折半徑.如果彎折半徑與柱縱筋截面半徑相同,所有柱縱筋即可"各就各位",但實際做不到.這么小的彎折半徑會造成箍筋開裂,所以柱四角縱筋總比中部筋的位置向內一些.柱問題(17):我在用魯班

50、鋼筋軟件時,發(fā)現當采用綁扎時,下部加密區(qū)的長度大小不是按照03g101規(guī)范布置的,請問陳教授,柱子的接頭類型會影響到加密區(qū)的大小嗎? 答柱問題(17):1、你所說的箍筋加密區(qū)是指03g101-1圖集第36頁“hn/3”那個加密區(qū)嗎?對于“機械連接”和“焊接連接”來說,箍筋加密區(qū)就是“hn/3”,但是對于“綁扎搭接”就不是這個數了,因為在鋼筋綁扎搭接的范圍內也要進行箍筋加密。2、但問題不止于此??纯吹?6頁左邊那個圖,如果按25的柱縱筋計算,lae設為44d=1100,假設hn為3米,下端的“非連接區(qū)”就是1米,第一個搭接區(qū)lle取作1.2lae=1320,則“短插筋”伸出基礎頂面的高度=100

51、0+1320=2320;“長插筋”比“短插筋”高出1.3lle=1700,這樣“長插筋”伸出基礎頂面的高度=2320+1700=4020。也就是說,“長插筋”伸出基礎頂面的高度大大超出了“hn”的范圍! 而且造成了“長插筋”的搭接區(qū)落在頂板梁下面的“非連接區(qū)”內! 上面的計算是為了口算方便,取lae為44d(c20砼),如果取lae為38d(c25砼),其計算結果是:“長插筋”伸出基礎頂面的高度為3620,也大大超出了“hn”的范圍! 而且造成了“長插筋”的搭接區(qū)落在頂板梁下面的“非連接區(qū)”內! 3、所以,我在講課時多次提出,03g101-1圖集第36頁左邊那個圖并不實用。在實際施工中,當柱縱

52、筋較粗時(20以上),不要使用“綁扎搭接”,而應該使用“機械連接”或“焊接連接”。另外的原因是,“綁扎搭接”很浪費鋼筋(對于粗鋼筋尤其浪費得厲害),而且效果不好(質量不好)。因此,我們的“平法鋼筋自動計算軟件”采用了“機械連接”和“焊接連接”這兩個方案。柱問題(18):請問陳教授,在03g101第9頁中,有“當為抗震設計時,確定箍筋肢數時要滿足對柱縱筋隔一拉一以及箍筋骨肢距的要求”是什么意思呢? 答柱問題(18):即設置的箍筋至少隔一根柱縱筋拉住一根柱縱筋,不可以隔兩根柱縱筋才拉住一根柱縱筋。柱問題(19):我們這兒有這樣一種施工方法:單層廠房的柱子經常在±0.00標高處留設施工縫。

53、是否合理? 答柱問題(19):1、你說的“單層廠房”是什么結構?是“排架結構”還是“框架結構”?2、我做過幾個“單層廠房”的施工,那都是“排架結構”。杯形基礎都深埋在“±0.00以下”,預制的“工字形柱”插在杯口內,周邊灌實混凝土。這樣,沒有可能發(fā)生“±0.00處留設施工縫”的問題。3、如果所說的“單層廠房”是“框架結構”,則施工縫留設在“±0.00處”是不夠安全的。因為,在“±0.00處”要做混凝土地面,而混凝土地面是剛性地面,本身就在此部位對混凝土柱抵抗水平地震力帶來不利影響。而如今又要在“±0.00處”的混凝土柱留設施工縫,則無疑是“雪上

54、加霜”,留下了無窮的隱患。(03g101-1圖集對“±0.00處”柱箍筋進行加密,就足以說明此部位的薄弱性。)   “單層廠房”并不高,如果混凝土柱能“一次性現澆”是最好不過的。如果要留施工縫,留在“1/2柱高”處,也比留在“±0.00處”要好。柱問題(20):03g1011第41頁注中指出:“底層柱的柱根系指地下室的頂面或無地下室情況的基礎頂面”這句話怎么理解?如有地下室則地下室的柱按不按柱根加密,如按柱根加密,此時一層柱也應加密。也就是說如有地下室的則地下室的柱和一層的柱都需要加密,是不是這樣理解。如是這樣理解,則03g1011說法不明確,請問陳教授

55、怎樣理解對。謝謝陳教授的指點。 答柱問題(20):1、首先要明確,03g101-1圖集只適用于“±0.00以上”的結構?!?#177;0.00以下”部分的結構,到目前為止,出版了一本04g101-3圖集(筏形基礎),可能將來還要出“箱式基礎”等。2、“地下室”部分的結構應該屬于“箱式基礎”的范疇,現在還沒有標準圖集。不過,陳教授說過:“地下室內的柱歸入基礎結構,箍筋宜全高加密?!?、03g1011第41頁注“底層柱的柱根系指地下室的頂面或無地下室情況的基礎頂面”,應該這樣理解:   (1) “有地下室”的時候,“柱根”是指地下室的頂面。   (

56、2) “無地下室”的時候,“柱根”是指基礎頂面。(當基礎梁高于基礎板時,就是指基礎梁的頂面)柱問題(21):請教陳總,關于柱根的判斷,如下圖所示的判斷是否正確?無基礎梁的柱根系指基礎的頂面,有基礎梁的柱根系指基礎梁的頂面,有地下室的柱根系指地下室基礎底板頂面和地下室頂板的頂面。 答柱問題(21):對.地下室內的柱歸入"基礎結構",箍筋宜全高加密.柱問題(22):再次請教陳總,關于上圖中左邊有地下室的情況時,底層柱是否指的是-2層和首層?沒有地下室的情況,底層柱是否指的是基礎或基礎梁頂面至首層頂板上皮?此時的柱凈高(hn)是否指的是從基礎或基礎梁頂面至首層頂板梁下皮標高? 答

57、柱問題(22):1、任何一側有地下室即按有地下室考慮。2、有基礎拉梁,拉梁以下為“基礎結構”。3、僅有基礎,自然從“基礎頂面”。柱問題(23):1、在框架結構中。柱中的砼等級是c35。而梁的砼等級是c30。請問梁的鋼筋錨固按什么計算。并且梁柱的混凝土怎樣澆筑比較合適。2、就拿上述提問來說,“柱中的砼等級是c35,梁的砼等級是c30”,而在施工中,往往把施工縫留在梁底,這樣柱按c35砼澆筑了,在澆筑梁時,按c30砼把梁柱交叉節(jié)點澆筑了,等于降低了梁柱交叉節(jié)點這個最重要部位的混凝土強度等級。此外,就算整層的梁柱同時澆筑,也很難劃分不同強度等級的混凝土。3、再有一個問題是:梁與板采用不同強度等級的混

58、凝土。設計要求是整個梁按高的強度等級的混凝土(例如c30),而采用強度等級較低的混凝土(例如c25),并要求梁的高強度等級混凝土混凝土向兩側(板)擴散。但這個施工要求和山西省的工程量計算規(guī)則矛盾,該計算規(guī)則規(guī)定梁與板交叉部位的混凝土“算板而不算梁”,若按此規(guī)定,則梁上部的混凝土要采用板的強度等級較低的混凝土。上述矛盾如何解決?請青來教授指教。 答柱問題(23):這個問題確實普遍存在。設計院經常喜歡把柱、梁、板設計成不同的混凝土強度等級,施工中卻不容易實現。只有施工時加大高強度等級的砼澆筑量,具體到工程結算時,需要發(fā)承包雙方辦理簽證來解決結算問題。柱問題(24):我在現場看到柱子直徑22變25時搭接方法和101完全不同現場搭接是以頂板為基準面,上柱(25)縱筋往下伸一個la,下柱(22)縱筋往上伸一個la,然后綁扎。不知這樣行不行?據說施工中基本上都是這樣處理的 答柱問題(24):應按照03g101-3做,否則上柱在內力最大的柱根部配筋嚴重不足。上柱配筋比下柱大是為了滿足上柱受力需要,施工習慣源于不清楚柱子實際所受內力。柱問題(25):第36頁圖2勘誤:加注將柱下端的連接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