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高危人群治未病專家問卷(1第二輪)_第1頁
UC高危人群治未病專家問卷(1第二輪)_第2頁
UC高危人群治未病專家問卷(1第二輪)_第3頁
UC高危人群治未病專家問卷(1第二輪)_第4頁
UC高危人群治未病專家問卷(1第二輪)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醫(yī)治未病實踐指南潰瘍性結腸炎高危人群第二輪專家問卷調查尊敬的 教授:您好!我們是中醫(yī)治未病實踐指南潰瘍性結腸炎工作組。我們正在進行該項由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立項、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負責的課題研究工作。本項研究將要完成潰瘍性結腸炎中醫(yī)治未病實踐指南的制修訂工作。前期工作組就第一輪專家意見匯總統(tǒng)計分析,現(xiàn)提出第二輪征詢表,請專家再一次判斷并提出修改意見。希望您在接到我們的問卷后于下周二前(12月15日前)給我們郵件回復。答卷回復請發(fā)本郵箱:zhulei510聯(lián)系方式:210029江蘇省南京市漢中路155號江蘇省中醫(yī)院南東16醫(yī)生消化科辦公室 聯(lián)系人:沈洪;朱磊此致敬禮! 國家中

2、醫(yī)藥管理局、中華中醫(yī)藥學會 中醫(yī)治未病實踐指南的制修訂項目工組 2015年12月11日專家信息您的姓名: 邢練軍 ;單 位: 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yī)院 ;郵 箱: xingdoctor ;電話:請對問卷中的每項目賦予分值:0 不列入,1 可列入,2 須列入。用數(shù)字填入“”內(nèi)。1、概述1.1 潰瘍性結腸炎高危人群的判定有炎癥性腸病家族史 反復腹瀉 反復腸道感染 偏頗體質(如脾虛質、濕熱質等) 長期應用非甾體抗炎藥(NSAIDs)患者反復腹瀉合并其他免疫性疾病,如強直性脊柱炎、關節(jié)炎、免疫性胰腺炎等。反復腹瀉,合并多發(fā)性口腔潰瘍反復不愈反復腹瀉,合并膽管周炎,原發(fā)性硬化

3、性膽管炎,膽結石等您的補充或修正意見: 1.2中醫(yī)病名潰瘍性結腸炎高危人群根據(jù)其臨床表現(xiàn)不同,中醫(yī)病名為“泄瀉”、“久痢”等。您的補充或修正意見: “久痢”可改為“痢疾” 見于濟生方病名。亦或叫“腸澼”,病名。出素問.通評虛實論 。 2、臨床特點 2.1病因病機2.1.1 發(fā)病與先天稟賦有關,素體脾氣虛弱是潰瘍性結腸炎發(fā)病基礎,感受外邪、飲食不節(jié)(潔)、情志失調、勞倦過度等是主要的發(fā)病誘因。您的補充或修正意見: 2.1.2 潰瘍性結腸炎的病位在大腸,與脾、肝、腎、肺諸臟的功能失調有關。您的補充或修正意見: 2.1.3 潰瘍性結腸炎發(fā)病的3個主要環(huán)節(jié)是:濕邪蘊腸為主要病理因素,脾虛失健為主要發(fā)病

4、基礎,飲食不調和情志失常為主要發(fā)病誘因。您的補充或修正意見: 2.1.4潰瘍性結腸炎高危人群患病的風險因素包括:飲食不節(jié) 環(huán)境因素胃腸道感染情志失調 長期非甾體抗炎藥(NSAIDs)等用藥史免疫性疾病病史您的補充或修正意見: 2.1.5潰瘍性結腸炎高危人群常見體質分型包括:氣虛質 陽虛質 痰濕質 濕熱質 氣郁質 特稟質您的補充或修正意見: 2.2臨床表現(xiàn)2.2.1潰瘍性結腸炎高危人群常見臨床表現(xiàn)包括:黏液膿血便 反復腹瀉 腹痛 里急后重 食欲不振 乏力 貧血 營養(yǎng)不良關節(jié)痛您的補充或修正意見: 2.3輔助檢查如果出現(xiàn)上述癥狀等,需要進一步檢查,包括:必須檢查的項目:血常規(guī) 糞常規(guī)+隱血糞培養(yǎng)+

5、藥敏 血清白蛋白 電解質 ESR C反應蛋白腸鏡+病理可選擇的檢查:糞便鈣衛(wèi)蛋白 鋇灌腸 CT MRI凝血全套T細胞亞群 您的補充或修正意見: 3辨證分型根據(jù)其臨床表現(xiàn)和體質分型,可以分為以下4個證型:大腸濕熱證:腹痛,腹瀉,便下粘液膿血,里急后重,肛門灼熱,身熱,小便短赤,口干口苦,口臭,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脾胃虛弱證:腹瀉便溏,夾有粘液,或夾有不消化食物,腹痛隱隱,脘腹脹滿,肢體倦怠,神疲懶言,食少納差,面色萎黃,肢體倦怠,舌質淡紅,邊有齒痕,苔白;脈細弱或細滑。肝郁脾虛證:情緒抑郁或焦慮不安,常因情志因素誘發(fā)大便次數(shù)增多,大便稀爛或粘液便,腹痛即瀉,瀉后痛減,噯氣不爽,食少腹脹,舌質

6、淡紅,苔薄白,脈弦或弦細。脾腎陽虛證:久瀉不止,大便稀??;夾有白凍,或伴有完谷不化,甚則滑脫不禁;腹痛喜溫喜按,腹脹,食少納差,形寒肢冷,腰酸膝軟,舌質淡胖,或有齒痕,苔薄白潤,脈沉細。您的補充或修正意見: 4、中醫(yī)藥干預概況4.1干預原則:針對潰瘍性結腸炎高危人群,在罹患潰瘍性結腸炎前“治其未生、治其未成、治其未發(fā)”。健運脾氣,祛除濕熱之邪,調整失調的臟腑功能,防止腸道黏膜損傷,促進受損黏膜愈合,改善生活質量,預防疾病的發(fā)生。您的補充或修正意見: 4.2干預要點: 潰瘍性結腸炎高危人群的干預手段包括:自主規(guī)范生活方式 飲食和營養(yǎng)管理中醫(yī)治療 心理干預 健康宣教您的補充或修正意見:

7、5、中醫(yī)藥干預方法5.1辨證施治大腸濕熱證:治法:清熱化濕,調氣行血。主方:芍藥湯加減。藥物:黃連、黃芩、白頭翁、煨木香、炒當歸、炒白芍、生地榆、白蘞、肉桂、生甘草。脾胃虛弱證:治法:健脾益氣,化濕助運。主方:參苓白術散加減。藥物:黃芪、炒白術、黨參、茯苓、山藥、炒苡仁、砂仁、白及、炒白芍、陳皮、桔梗、木香、黃連、地榆、炙甘草。肝郁脾虛證:治法:疏肝理氣,健脾和中。主方:痛瀉要方合四逆散加減。藥物:炒陳皮、白術、白芍、防風、炒柴胡、炒枳實、黨參、茯苓、山藥、炙甘草。脾腎陽虛證:治法:健脾補腎,溫陽化濕。主方:理中湯合四神丸加減。藥物:黨參、干姜、炒白術、甘草、補骨脂、肉豆蔻、吳茱萸、五味子、益

8、智仁。您的補充或修正意見: 5.2 針灸針對潰瘍性結腸炎高危人群,針灸常用取穴有:脾俞、天樞、足三里、大腸俞、氣海、關元、太沖、肺俞、神闕、上巨虛、陰陵泉、中脘、豐隆。您的補充或修正意見: 5.3 飲食和營養(yǎng)5.3.1 原則:飲食結構合理,避免食物對腸黏膜或腸道菌群的刺激。結合臨床表現(xiàn),制定實施營養(yǎng)支持計劃。您的補充或修正意見: 5.3.2 飲食宜忌應結合患者的證型與體質因素,如濕熱證患者慎食羊肉等溫性食品,虛寒證患者避免進食生冷食物如海鮮、冷飲、冷菜冷飯等。同時可配合食療:大腸濕熱型:薏仁馬齒莧粥(生苡仁20g,馬齒莧15g,金銀花15 g ,粳米50g)以清腸化濕。制法:將馬齒莧、金銀花用

9、紗布包扎好,同苡仁、粳米一同放入鍋中加水400-500毫升,如常法煮粥,煮至米花湯稠即可;脾虛濕蘊型:山藥蓮子粥(山藥20g,蓮子10g,炒苡仁20g,紅棗6枚,茯苓粉15g,葛根粉10-15g,粳米50g)以健脾止瀉,用法:取干山藥、蓮子、薏苡仁、紅棗加水約600毫升,浸泡片刻,加入粳米如常法煮成稀粥,再將茯苓粉、葛根粉拌入粥內(nèi),文火再煮5分鐘即可;脾胃虛弱型:健脾愈瘍粥(生黃芪15g白芨粉(顆粒)6-10g,炙甘草6g 橘皮10g,粳米50g)以健脾和胃、斂瘡生肌。用法:將生黃芪、炙甘草、橘皮用紗布內(nèi)包好,和洗好的粳米一同放入鍋中,加水約400毫升,如常法煮成粥,最后加入白芨粉攪拌均勻;脾

10、腎陽虛型:溫陽止瀉粥(益智仁12g,肉豆蔻6g,炮姜3-5g,炙甘草13g ,炒白術10g,黨參15g ,粳米50g)以溫陽止瀉,做法:將生益智仁、肉豆蔻、炮姜用紗布內(nèi)包好,和洗好的粳米一同放入鍋中,加水約400-500毫升,如常法煮成粥。每日1次,溫服。5.4 心理干預 保持心理健康可以預防疾病發(fā)生。您的補充或修正意見: 5.5 自我護理5.5.1 預防感染和菌群失調注意生活調攝,避免出現(xiàn)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等。您的補充或修正意見: 5.5.1 適當運動可根據(jù)自身情況擬定運動處方,運動宜循序漸進,以有氧運動為宜。您的補充或修正意見: 5.5.3 遵醫(yī)囑用藥:應按照醫(yī)囑按療程,規(guī)律、全程用藥,不能自行停藥、減量,并定期做血液、肝腎功能檢查,做好不良反應監(jiān)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