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腿泛樹蛙Polypedates megacephalus骨骼系統(tǒng)的研究斑腿泛樹蛙骨骼系統(tǒng)的研究_第1頁
斑腿泛樹蛙Polypedates megacephalus骨骼系統(tǒng)的研究斑腿泛樹蛙骨骼系統(tǒng)的研究_第2頁
斑腿泛樹蛙Polypedates megacephalus骨骼系統(tǒng)的研究斑腿泛樹蛙骨骼系統(tǒng)的研究_第3頁
斑腿泛樹蛙Polypedates megacephalus骨骼系統(tǒng)的研究斑腿泛樹蛙骨骼系統(tǒng)的研究_第4頁
斑腿泛樹蛙Polypedates megacephalus骨骼系統(tǒng)的研究斑腿泛樹蛙骨骼系統(tǒng)的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II斑腿泛樹蛙Polypedates megacephalus骨骼系統(tǒng)的研究斑腿泛樹蛙骨骼系統(tǒng)的研究復旦大學 王凱抄襲必糾 僅供參考摘要本文采用透明骨骼標本染色法,對斑腿泛樹蛙的骨骼系統(tǒng)進行了較全面的研究,對各部分的形態(tài)結構進行了詳盡的描述。研究發(fā)現(xiàn)舌骨前角無前突,舌骨體翼狀突形狀不規(guī)則,前端略膨大;劍胸骨末端稍有缺刻;指(趾)骨末端骨骼為“Y”字形。關鍵詞:透明骨骼標本染色法、斑腿泛樹蛙、骨骼系統(tǒng) Polypedates megacephalus system studySummary Using transparent skeleton staining, Polypedates mega

2、cephalus system for a more thorough research,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each part. Study finds processus anterior Horn of hyoid bone without prior to, wing-like body of hyoid bone an irregular shape, the front end slightly dilated; no obvious notched end of sternum; finger (toe) bone

3、ends for "y"-shaped bone. Keywords: transparent staining, Polypedates megacephalus, skeletal system第 14 頁 六盤水師范學院本科畢業(yè)論文(設計) 文獻綜述:斑腿泛樹蛙骨骼系統(tǒng)的研究概況斑腿泛樹蛙(Polypedates megacephalus)在分類上屬于兩棲綱(Amphibian)無尾目(Anura)樹蛙科(Rhacophoridae)泛樹蛙屬 (Polypedates),體淡棕色,身體背部為淺棕色。背前部多有“X”形深色斑,股后有網狀花斑,指間無蹼,第四趾外側蹼達遠端

4、第二、第三關節(jié)下瘤之間,雄蛙有一對咽側下內聲囊1。常在水塘邊的灌叢中活動,南方各省分布較為廣泛。該蛙捕食多種無脊椎動物和害蟲,并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關于斑腿泛樹蛙的研究主要有早期胚胎發(fā)育2以及形態(tài)特征3等方面,近幾年國內雖然有少數(shù)骨骼系統(tǒng)45方面的報道,但并未出現(xiàn)較全面的獨立的研究報道。透明骨骼標本染色法6是近年來采用較多的,用于動物學骨骼研究 、比較解剖學研究 、生物動物學實驗等。關于兩棲類的骨骼系統(tǒng)研究現(xiàn)狀,已經報道的有粗皮蛙7、澤蛙8、中國林蛙9、太行隆肛蛙10、三種姬蛙11以及華西雨蛙景東亞種12的骨骼系統(tǒng)。骨骼的形態(tài)結構特征是兩棲動物分類的重要依據(jù)之一,本文通過對斑腿泛樹蛙骨骼系統(tǒng)的

5、研究,旨在為無尾兩棲類的形態(tài)學提供基礎資料。1材料與方法1.1材料1.1.1標本斑腿泛樹蛙成體5只(3只為,2只),于2012年6月采自貴州省六盤水市六枝特區(qū)牛場鄉(xiāng),均為酒精浸制標本。標本號20126262011012012626201102201262620110320126262011042012626201105平均值體長43.8639.0547.5956.3758.0448.98頭長14.2113.6416.2618.6119.0616.36頭寬13.1814.1516.0319.0119.2316.32眼間距5.064.975.876.186.615.74鼓膜3.523.313.61

6、3.924.073.69前臂及手長26.9920.1333.0136.5838.1730.98前臂寬3.982.514.094.294.493.87后肢長70.9662.9677.8792.2594.8279.77脛長21.9418.1722.8627.0528.1323.63跗足長30.1427.5934.2835.5936.5532.83吻長6.115.216.427.277.486.50鼻間距3.883.444.194.965.174.33眼徑6.074.496.196.846.976.11足長18.3913.7919.1122.1123.7419.43雌雄注:以上數(shù)據(jù)單位均為mm并采用

7、四舍五入法保留到兩位小數(shù)。1.1.2其它材料(1)藥品梯度酒精(25%、50%、75%、100%)、碳酸鎂、0.3 mol/ L 氫氧化鉀、阿利辛藍、冰乙酸、90%酒精、梯度丙三醇(25%、50%、75%、100%)、茜素紅、無水乙醇、含0.1%石炭酸的丙三醇溶液等。(2)儀器設備游標卡尺、解剖刀、解剖針、燒杯、培養(yǎng)皿、鑷子、玻璃棒、解剖盤、量筒、廣口瓶、解剖鏡、照相機等。1.2方法選取斑腿泛樹蛙的成體標本,采用透明骨骼標本染色法制成完整骨骼標本和散片骨骼標本。相對于其它方法1315,本方法易于分辨軟、硬骨,成本相對較低,可避免解剖過程中對骨骼的人為損傷,骨骼不宜丟失,因此往往能得到完整的骨骼

8、,提供相對精確的數(shù)據(jù)。標本制作完成之后進行進行觀察、拍照。其中所使用的照相機型號:Canon EOS 550D,解剖鏡拍照系統(tǒng)型號:SMZ140-N2LED。1.2.1具體實驗步驟(1)收集標本:從標本室選取實驗所用標本5只斑腿泛樹蛙成體的酒精浸制標本,并進行編號。(2)解剖:記錄雌雄,測量。剝皮并去除內臟(保留胃前部)、眼睛以及有色素沉淀的結締組織。(3)固定:本次實驗所用標本為酒精浸制標本,故可直接進行下一步。(4)軟骨染色:標本用蒸餾水沖洗3次,置于軟骨染色液中,一般浸泡2至7天,本次試驗浸泡了7天,表層軟骨染成藍色。(5)脫色:將標本放入升序梯度脫色液中,1天換液一次,大約4天后肌肉變

9、成白色。(6)硬骨染色:先把標本晾干,然后放入硬骨染色液;10天后,肌肉變成了凍狀,硬骨也染成了紅色。(7)透明:將染好色的標本放入升序梯度透明液中,1天換液一次。(8)保存:將標本浸入保存液中,以便長期保存。(9)后期處理:對于完成的標本進行剝制,剔除多余的肌肉,使軟骨和硬骨清晰可見;之后對骨骼進行拍照,且每張照片都要做好比例尺;最后用Ps軟件對圖片進行處理。2結果與分析 斑腿泛樹蛙的骨骼系統(tǒng)主要由主軸骨骼和附肢骨骼兩部分組成。2.1主軸骨骼(圖2.17) 分為頭骨和脊柱。2.1.1頭骨(圖2.11) 分為顱骨和咽骨。(1)顱骨 亦稱腦顱。外枕骨(圖2.21)、(圖2.31) 一對,位于腦顱

10、的最后方。左右環(huán)接,中間有一大孔,稱枕骨大孔(圖2.21),里面為顱腔,腦髓經此大孔與脊髓相通。在大孔的外下方有兩個枕髁(圖2.23)、(圖2.32),與寰椎連接。額頂骨(圖2.24) 是由額、頂二骨合并成的一對扁骨,形如不規(guī)則長方形,位于外枕骨前方,介于兩眼眶之間,是構成顱腔頂壁的主要部分。前端兩側覆蓋至蝶篩骨的1/2處;后緣兩端向外側擴展,與前耳骨前緣相接。兩骨中央有一縫,稱矢狀縫。 蝶篩骨(圖2.25)、(圖2.33)、(圖2.43) 位于兩眼眶之間,介于鼻骨的后部和額頂骨的前方,構成顱腔前壁,組成眼眶的內側壁,副蝶骨的前端嵌入其后端。 副蝶骨(圖2.310)、(圖2.44) 大型中央扁

11、骨,位于額頂骨下方,承托著顱腔腹壁。形如倒“T”字,前端尖細如劍鋒。鼻骨(圖2.26) 一對,位于鼻腔頂端,額頂骨的前方,是構成鼻腔背壁的主要成分。略呈短棒狀,二骨彼此分離,呈“ ”形。 鼻間軟骨 位于兩鼻孔之間。為一大塊軟骨板,軟鼻囊底部與其兩側邊緣下方相連接。犁骨(圖2.34)、(圖2.41) 一對,位于上頜骨后方以及鼻骨的下方。骨片薄而扁平,為三出輻射狀。外側邊緣的3個突起呈銳角,依次指向前頜骨,上頜骨的中前部以及上頜骨后側方,并與腭骨相接。第二個突起上著生有犁骨齒(圖2.35)、(圖2.42),每側710枚,呈“”型或近似“ ”型。顱內軟骨 介于副蝶骨與額頂骨之間的內側面,為一軟骨板,

12、其中央兩側的大孔為視神經出口。 前耳骨(圖2.27)、(圖2.38) 一對,分別位于額頂骨基部兩側,外枕骨的側前方,構成耳囊前壁和眼眶后壁。(2)咽骨 又稱咽顱。上顎 a.前頜骨 一對,位于頭骨前端中央,外側與上頜骨相連接,亦稱為頜間骨。背面上方正中,各具一巨大突起,稱為面突,與鼻間軟骨相接,左右二鼻孔并以此為界。每骨內側中央有半圓形凹陷成。下緣生有細齒。b.上頜骨(圖2.210) 一對,前端較闊,與前頜骨相連,后端較為尖細,僅與方軛骨相接。中央部分則與腭骨和翼骨相連,是構成上顎外緣的主要骨架。腹面有溝,其下緣生有細齒。c.翼骨(圖2.36) 一對,位于鱗骨下方,呈“人”字形3分支結構,中間一

13、支附于前耳骨基部,前支與腭骨、上頜骨相接,后支與方軛骨相關節(jié)。d.腭骨(圖2.37) 一對,位于眼窩前緣,分別水平橫列于犁骨后方,形如棒狀,中間略微有一定弧度。內端與蝶篩骨的前端相鄰,外端與上頜骨的中段相連接。e.方軛骨(圖2.28)、(圖2.311) 一對,位于上頜骨后方兩側,且前端尖細,后端鈍圓,與下頜相關節(jié),并與軟方骨、翼骨和鱗骨相連。無細齒。f.軟方骨(圖2.312) 一對,位于左右頜弓末端,為桿狀軟骨,用以懸掛下顎。其一端與翼骨和鱗骨相連,另一端與方軛骨相關節(jié)。g.鱗骨(圖2.212) 一對,位于眼眶后方外側,呈倒“人”字形,分為3支,前支較尖銳,指向眼眶后外緣,后支末端貼方軛骨,內

14、支延伸接前耳骨。下頜骨(圖2.5) 由對稱的下頜弓構成。 a.頤骨(圖2.53) 一對,橫列于下頜最前緣,位于上頜弓上頜骨的下方。短小,其前端略膨大,且中間有軟骨相連接。 b.隅骨(2.51) 亦稱隅夾板骨圖,一對。其外側被麥克爾氏軟骨包被?;窟_下頜關節(jié),與方軛骨相關節(jié);前端尖細,并延伸至齒骨內面1/2處。在靠近兩骨片基部的內壁上,各具有一個朝向內上方的突起,稱做喙狀突(圖2.55)。c.齒骨(圖2.52) 一對,長而薄,前端與頤骨相接,后端覆蓋隅骨。 d.麥克爾氏軟骨(圖2.54) 一對,是未經骨化的扁薄軟骨,一般終生存在。前段被齒骨所掩蓋,中段遮蓋在隅骨外側,末端與方軛骨相接。舌器(圖2

15、.6) 又稱舌骨,位于喉頭軟骨前方。 a.耳柱骨 一對,細棒狀。內端稍粗,與橢圓窗相貼;外端較細,止于鼓膜(圖2.29)中央。b.舌骨前角(圖2.62) 一對,軟骨,細長且彎曲。由舌骨體前緣伸出,之后轉向后方,再經過舌骨體的外側后,又轉向背前方,末端與橢圓窗相連接。在前角的曲轉處無前突。c.舌骨后角(圖2.65) 亦稱甲狀突,一對,呈“八”字形。位于舌骨體末端,為舌器中唯一硬骨,僅末端少許為軟骨。d.舌骨體(圖2.61) 為一塊透明軟骨,且近似矩形。前端兩側伸出兩個不規(guī)則突起,稱為翼狀突(圖2.63),其前端略膨大;后部外緣向后方伸出兩個細小而尖銳的突起,稱為后側突(圖2.64)。喉頭軟骨(圖

16、2.7) 位于舌器后方。a.環(huán)狀軟骨(圖2.72) 位于杓狀軟骨的下方,為一圈軟骨。左右兩側各伸出一小支,稱為肺突,左右小支末端不規(guī)則,牽系著左右肺囊。其下環(huán)中間向后伸出一突起,稱為棘突(圖2.73),以系膜緊貼于食道外腹壁。b.杓狀軟骨(圖2.71) 一對,軟骨略呈弧形,并組成中空的氣室,中間裂縫為喉門,每塊骨的頂端向內凹陷。2.1.2脊柱(圖2.12)、(圖2.8)位于軀干背部的體壁中,由10枚椎骨銜接而成。除第一、第十椎骨外,其余8枚椎骨都有橫突,橫突末梢均有軟骨。(1)頸椎(圖2.81) 又稱寰錐,即第一椎骨。椎體較薄,無前關節(jié)突和橫突。錐孔略呈圓形。前端兩側具關節(jié)窩,枕髁憑此與脊柱相

17、連接。(2)胸椎(圖2.811) 包括第二、三、四椎骨,前凹型椎體。第二椎骨(圖2.82)橫突較為平直。第三椎骨(圖2.83)橫突明顯長于其它椎體,且大而寬厚,兩側末端略向上傾斜,橫突末梢軟骨稍大,且向后伸長。第四椎骨(圖2.84)橫突向后傾斜。(3)腰椎(圖2.812) 第五至第八椎骨,橫突較窄。第五椎骨(圖2.85)的橫突向后,第六椎骨(圖2.86)的橫突稍向后,第七、八椎骨(圖2.87、8)橫突則平置。第八椎骨為雙凹型椎體。(4)薦錐(圖2.89) 即第九椎骨,前端凸起,以此連接第八椎骨,后端具兩個圓形小突起,和尾椎相接。橫突大而寬厚,為所有椎體中最大,稍向后方傾斜。無棘突。(5)尾椎(

18、圖2.810) 亦稱尾桿骨,第十椎骨,為一細長骨棒。前端有兩個凹面,與薦椎相接。前端略粗寬厚且有髓腔,向后逐漸變窄變細,末端具軟骨。中部有一直立的聳嵴,從前往后逐漸變低而消失?;績蓚扔幸粚π】?,稱為尾桿孔,第十對脊神經從其中穿出。2.2附肢骨骼(圖2.18)包括肩帶、腰帶、前肢骨、后肢骨。2.2.1肩帶(圖2.13)、(圖2.9)亦稱前肢帶,位于頭骨的后方。除胸骨外,其余骨骼皆為左右對稱結構。為典型固胸型肩帶。(1)胸骨 上胸骨(圖2.96) 位居胸骨的前端,為一軟骨薄板,船錨狀。下端與肩胸骨相連接。肩胸骨(圖2.97) 位于上胸骨的后方,呈倒“Y”字形,硬骨,其后端連接鎖骨。正胸骨(圖2.

19、99) 又稱中胸骨,為棒狀硬骨,兩端寬,往中央漸窄,后端不及前端寬,前端接烏喙骨后方正中央,末端接后胸骨。劍胸骨(圖2.910) 亦稱后胸骨,與正胸骨后端相接,呈倒傘形。比上胸骨略寬但短于上胸骨。末端稍有缺刻。(2)肩胛區(qū) 上肩胛骨(圖2.91) 位于肩帶的背面,遮蓋脊柱的前四塊椎骨,扁平而薄。內端和肩胛骨相連接,彎曲有一定角度,為硬骨。末端向上彎曲繞至胸椎橫突背面,為半透明軟骨。肩胛骨(圖2.92) 為扁而長的硬骨,兩端較寬,往中間漸窄。內端與烏喙骨、鎖骨共同構成肩臼(圖2.911),外端與上肩胛骨相連。(3)喙區(qū) 鎖骨(圖2.93) 左右平置,為棒狀膜骨,內端接上喙骨,外端與肩胛骨相接,參

20、與構成肩臼。前喙骨(圖2.94)介于胸骨和肩胛骨之間,與鎖骨內側緊貼,為一細長軟骨。上喙骨(圖2.98) 左右并列于鎖骨和烏喙骨之間,為細條形軟骨。且左右上喙骨愈合于中腹線上,因此為典型固胸型肩帶。烏喙骨(圖2.95) 位于鎖骨后方,為棒狀短骨。內端較窄接上喙骨,外端較寬與鎖骨、上喙骨構成喙孔,并與肩胛骨、鎖骨形成肩臼。2.2.2腰帶(圖2.15)、(圖2.10)、(圖2.11)又稱后肢帶,從背面看略呈“V”字形,三塊骨骼愈合處形成髖臼,連接后肢,形成髖關節(jié)。(1)髂骨(圖2.101) 又稱腸骨,一對,桿狀長形骨,向前伸出兩根狹長骨棒,基本平行與尾桿骨。其背面有嵴,稱為髂嵴。前端借結締組織與薦

21、椎橫突相連,左右髂骨向后延伸呈三角狀,最后于腹中線合并。前端具軟骨。構成髖臼(圖2.104)的上半區(qū)。(2)坐骨(圖2.102) 一對,位于腰帶腹部后方,左右坐骨合并,略呈橢圓形。前端與髂骨后緣相接,其內側構成髖臼。(3)恥骨(圖2.103) 位于腰帶腹面,由一對鈣化軟骨合并而成。參與構成髖臼。2.2.3前肢骨骼(圖2.14)、(圖2.12)多為長骨,腕部有細小骨塊。(1)肱骨(圖2.121) 又稱上臂,一對,略呈棒狀,是前肢骨骼中最長的一根。前端大而圓稱為肱骨頭(圖2.123),與肩臼相連接,形成肩關節(jié)。末端骨髁(圖2.122)為球形,并與橈尺骨前端形成肘關節(jié)。(2)橈尺骨(圖2.124)

22、一對,位于前臂,由橈尺二骨合并而成,在其骨干近末端1/2處縱淺溝區(qū)分出橈骨部和尺骨部,內側為橈骨部(圖2.125),外側為尺骨部(圖2.126)?;课⑽枷荩c肱骨末端球型骨髁形成肘關節(jié)。(3)腕骨(圖2.127)、(圖2.13) 一對,各有6塊,排成兩列,每列3枚,均為鈣化軟骨。前列由內向外依次為手舟骨(橈側腕骨)(圖2.131)、月骨(圖2.132)和錐狀骨(圖2.133)。遠端由內而外依次為大多角骨(圖2.136)、小多角骨(圖2.135)和頭溝骨(圖2.134)。頭溝骨由頭狀骨和溝骨合并而成,為腕骨最大。(4)掌骨(圖2.128) 一對,各有5根。第一根極短,無指骨,又稱原拇指,第二

23、至第五根長度大約相等。第1掌骨的形狀因性別而異,雌性的大多細小且為鈣化軟骨;而雄性的卻較大,且許多已骨化成硬骨,附著于第二掌骨內側,清晰可見。第四掌骨末端1/3處有一片狀突起。(5)指骨(圖2.129) 第一指缺指骨,第二指和第三指各有2枚指骨,第四指和第五指各有指骨3枚。其中以第四指骨為最長,第五指骨次之,往后依次為第三、第二指骨。指骨末兩節(jié)有介間軟骨。第二至第五指骨末端均有“Y”字形骨(圖2.1210),與肌肉、皮膚形成吸盤。2.2.4后肢骨骼(圖2.16)、(圖2.14)(1)股骨(圖2.141) 位于股部,為一對微微彎曲的棒狀長骨。前端具有球形股骨頭,與髖臼相關節(jié),構成髖關節(jié)。遠端具骨

24、髁。在前段腹面,有一隆起。(2)脛腓骨(圖2.142) 一對,為脛骨、腓二骨合并而成,長棒狀,較股骨略長。脛骨和腓骨在骨干中愈合為一溝,內側為脛骨部(圖2.143),外側為腓骨部(圖2.144)。(3)跗骨(圖2.147) 位于跗部,一對,各4塊,排成兩列。近端一列,內側為距骨(即脛跗骨)(圖2.145)、(圖2.152),外側為跟骨(即腓跗骨)(圖2.146)、(圖2.151),二骨在中間分離,兩端合并,有稠密的軟骨骺覆蓋在其末端表面。遠端一列有兩塊骨,距骨末端與超長趾之間有一較大骨髁,叫足舟骨(圖2.153),足舟骨內側的一些小骨愈合為一塊骨稱為骰骨(圖2.154)。(4)蹠骨(圖2.14

25、8) 一對,每側各有5根細長的骨節(jié)。其中第四蹠骨最長,依次為第五蹠、第三蹠、第二至,第一蹠骨最短。(5)趾骨(圖2.149) 共五枚,其中第一趾骨最短,第四趾骨最長。第一趾和第二趾各有兩枚趾骨,第三趾和第五趾各有三枚趾骨,第四趾有四枚趾骨。每趾、蹠關節(jié)間都有軟骨骺。趾骨末節(jié)均有梯形介間軟骨。趾末端骨呈“Y”形(圖2.1410)。(6)距(圖2.155) 又稱超常數(shù)趾骨,位于第一趾的內側,為三小枚骨。由近端向遠端逐漸變小,第三枚極小,與皮膚、肌肉形成內蹠突。前兩枚硬骨化,第三枚為軟骨。 圖2.1整體背面觀 圖2.2頭骨背面圖 圖2.3頭骨腹面圖 圖2.4部分頭骨腹面觀 圖2.5 下頜骨 圖2.6

26、 舌器 圖2.7喉頭軟骨 圖2.8 脊柱背面圖 圖2.9 肩帶 圖2.10 腰帶側面圖 圖2.11 腰帶正面圖 圖2.12 右前肢 圖2.13 腕部 圖2.14 右后肢 圖2.15跗蹠部圖中所用標本編號均為2012626201102;“”代表1mm3討論與小結本文對斑腿泛樹蛙的骨骼系統(tǒng)進行了比較全面的研究。其骨骼系統(tǒng)與已報道的其他蛙類大體相同,但也存在某些差異,主要研究結果分析如下:斑腿泛樹蛙的腦顱屬平顱型,頭長與頭寬基本相等。外枕骨中央具枕骨大孔,腦髓經此大孔與脊髓相通。額頂骨中央有一矢狀縫。副蝶骨為大型中央扁骨,呈倒“T”形,前端尖細如劍鋒,于已發(fā)表的大樹蛙相同,而黑點樹蛙則前端鈍圓。鼻骨

27、呈“ ”形。犁骨齒呈“”型或近似“ ”型,而大樹蛙犁骨齒近似“ ”型,黑點樹蛙犁骨齒呈“”型。前耳骨參與構成耳囊前壁和眼眶后壁。前頜骨背面上方正中具面突,內側中央凹陷成半圓形,下緣生有細齒。上頜骨構成上顎外緣。翼骨呈“人”字形3分支結構。軟方骨用以懸掛下顎。鱗骨呈倒“人”字形。隅骨前端尖細,基部具喙狀突。斑腿泛樹蛙的舌器與粗皮蛙和中國林蛙相比較,舌骨前角無前突。舌骨體為一塊近似矩形的透明軟骨,與黑點樹蛙相比,后者舌骨體前端中央有半圓形凹陷;前端兩側伸出翼狀突,形狀不規(guī)則,前端略膨大,而黑點樹蛙翼狀突呈扇形。環(huán)狀軟骨為一圈軟骨,左右兩側各伸出一小支為肺突,肺突末端不規(guī)則;下環(huán)中間向后伸出一棘突,而黑點樹蛙則無棘突。 斑腿泛樹蛙的脊柱由一枚頸椎、三枚胸椎、四枚腰椎、一枚薦錐和一枚尾椎組成。椎骨多數(shù)由椎孔、椎體、椎弓、橫突、棘突和關節(jié)突六部分構成。其中頸椎無前關節(jié)突和橫突;薦錐無棘突,但橫突大而寬厚,且向后方傾斜;第八椎體為雙凹型,屬參差型椎體。尾椎呈細桿狀,末端具軟骨。斑腿泛樹蛙肩帶為固胸型;上胸骨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