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專題15:地理環(huán)境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_第1頁
微專題15:地理環(huán)境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_第2頁
微專題15:地理環(huán)境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_第3頁
微專題15:地理環(huán)境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_第4頁
微專題15:地理環(huán)境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微專題15:地理環(huán)境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 考點趨勢剖析3年考情統(tǒng)計題型示例考點分析命題趨勢 3年20考,分值99分2015北京,1,4分2015山東,9、10,8分2015天津,5,4分2015浙江,5,4分2014大綱卷,4、5,8分2013課標,4、6,8分2013江蘇,6,2分2013山東,3、4,8分2013北京,40,10分地理環(huán)境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是高考必考內容,主要考查陸地自然帶、自然景觀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及影響因素,考查形式是以選擇題為主,兼有綜合題,難度系數(shù)為0.6左右根據(jù)對近5年來對這個考點考查的統(tǒng)計來看,該考點為高頻考點,利用示意圖、世界陸地區(qū)域圖以及垂直自然帶圖為

2、載體結合當時的熱點材料為背景,考查考生的提取信息、知識運用的基本能力,綜合能力較強 考點分層透析【典型例題1】(2015·江蘇地理·7)下圖為歷史上客家人南遷部分路線圖。讀圖回答第下題。 沿客家人南遷路線依次呈現(xiàn)的白然景觀是A針葉林一落葉闊葉林一常綠闊葉林       B落葉闊葉林一常綠硬葉林一熱帶雨林C落葉闊葉林一常綠闊葉林一熱帶雨林    D針闊混交林一落葉闊葉林一常綠闊葉林【答案】1.C【典型例題2】(2013·山東卷,3、4,8分)下圖示

3、意我國植被的地帶性分布。讀圖回答(1)(2)題。 圖中為A草原    B荒漠     C針葉林    D針闊葉混交林)我國東部森林植被的東西寬度在南北方向上發(fā) 生變化,其主導因素是  ()A緯度  B洋流   C地形  D季風【答案】2.(1)A(2)D【典型例題3】(2013·北京文綜,40,10分)達爾文在南美洲考察期間,在地看到熱帶雨林景觀,

4、在地觀察到安第斯山植被的垂直變化現(xiàn)象。讀下圖,回答下題。在達爾文看到的地景觀和地現(xiàn)象中,任選其一說明成因。 【答案】地:地處低緯,氣溫高,位于東南信風迎風海岸,沿岸有暖流,降水豐沛,形成熱帶雨林。地:山地海拔高,從山麓到山頂,隨海拔升高,氣溫降低,降水變化,形成垂直氣候帶,從而形成植被的垂直變化現(xiàn)象。                        

5、【考點經(jīng)典試題訓練】   3年高考真題(2015北京卷,1,4分)從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樹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樹木則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著狼的族類,也居住了一戶獵狼的人家(引自賈平凹太白山記。太白山為秦嶺主峰,海拔3767米)。據(jù)此,回答1題。1太白山A.北麓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          B.北坡山中腰降水量比山麓少C.又密又高的樹木在針葉林帶       D

6、.樹木大稀大矮處為稀樹草原(2015江蘇卷,15、16,4分)林線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下圖為根據(jù)我國各地山地監(jiān)測數(shù)據(jù)以及氣象資料模擬的林線高度分布示意圖。讀圖回答23題。2甲地位于喜馬拉雅山東端,林線高于青藏高原其它地區(qū)。其主要原因是A緯度低,氣溫較高               B太陽輻射強,氣濕高C地勢高,氣溫低、降水少        D西南季風影響顯著,水熱條件

7、好3乙地森林多生長在地勢較高的區(qū)域,而河谷和平地卻少有分布,其主要原因是A冷空氣下沉,河谷氣溫低        B地勢低平,降水較少C凍土發(fā)育,排水不暢             D位于背風坡,氣候干燥(2015安徽卷,23,4分)圖為25°N32°N之間某區(qū)域遙感影像。完成4題。4圖示地區(qū)主要的陸地自然帶是A荒漠帶    B熱帶草原帶&#

8、160;   C熱帶雨林帶    D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2014·大綱版卷,4、5,8分)下圖中K島于1983年火山爆發(fā),植被消失殆盡。1987年,該島上已有64種植物生長旺盛。據(jù)研究,百年之內該島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復。據(jù)此完成56題。5.K 島天然植被類型屬于A.熱帶雨林     B.熱帶草原    C.亞熱帶常綠硬葉林    D.亞熱帶常綠闊葉林6.與相同植被類型的大陸地

9、區(qū)相比,K島植被恢復迅速的獨特條件是A.海拔高          B.種源豐富    C.火山灰深厚      D.光照充足(2013·新課標,4、6,8分)圖為45ºN附近某區(qū)域的遙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為植被覆蓋區(qū),淺色部分為高原荒漠區(qū);終年冰雪覆蓋的山峰海拔 3424米,距海約180千米.讀圖,完成78題。7.導致圖示區(qū)域內降水差異的主導因素是A大氣環(huán)流 

10、;   B地形    C緯度位置    D洋流8該區(qū)域中山脈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屬于A常綠闊葉林   B常綠硬葉林    C針闊葉混交林    D草原(2013·海南卷,810)我國天然白樺林主要分布在東北地區(qū)。北京喇叭溝門口有一片天然白樺林。下圖示意喇叭溝門在北京的位置。據(jù)此完成911題。9.北京的地帶性植被屬于A常綠闊葉林   

11、0;B針闊葉混交林    C落葉闊葉林    D針葉林10.喇叭溝門有天然白樺林分布的主導因素是A緯度位置    B海陸位置    C大氣環(huán)流    D地形11.北京香山紅葉最佳觀賞期一般在10月下旬至月初,那么,赴喇叭溝門觀賞白樺林金黃色樹葉美景宜選在A9月中旬     B10月上旬    C 1

12、0月下旬    D11月中旬 考點經(jīng)典試題訓練參考答案: 3年高考真題1C  【解析】太白山的北坡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其山麓為溫帶落葉闊葉林帶,向高海拔處為針葉林帶,而山中腰樹木茂密,降水較大;樹木大稀大矮為高山灌木。2.D  3.C【解析】第(2)題,甲位于喜馬拉雅山東端,受西南季風影響顯著,熱量相對豐富,帶來豐富的降水,水熱條件好,林線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區(qū),而其他地區(qū)不易受到西南季風的影響,故答案為D。 第(3)題.乙地位于我國東北地區(qū),緯度較高,氣候寒冷,河谷和平地凍土發(fā)育,排水不

13、暢,澇漬現(xiàn)象嚴重,不利于森林的生長,在地勢較高的區(qū)域,地下水順地勢向下流,不易出現(xiàn)澇漬現(xiàn)象,所以乙地森林多生長在地勢較高的區(qū)域,而河谷和平地卻少有分布,故答案為C?!究键c定位】本題組主要考查自然環(huán)境的整體性,具體涉及到地形、氣候、水文要素對植被的影響,考查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4.A 【解析】從遙感圖像中拍攝的海陸輪廓及地中海、河流等信息可以判斷該區(qū)域為西亞和北非地區(qū),該區(qū)域常年在副熱帶高氣壓帶的控制下,盛行下沉氣流,或受來自陸地的信風影響,多晴朗干燥天氣,所以形成的氣候類型為熱帶沙漠氣候,對應的自然帶為荒漠帶。5.A 

14、;  6.C【解析】第5題,從緯度看,該地區(qū)位于赤道附近,終年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高溫多雨,典型植被為熱帶雨林。第6題,“植被恢復迅速”說明其自然環(huán)境利于植被生長和發(fā)育;“與相同植被類型的大陸地區(qū)相比”是題眼,根據(jù)材料可知,該島“1983年火山爆發(fā)”屬于特有的事件,火山灰富含營養(yǎng)物質,利于植物的生長。7.B   8.C【解析】第7題,由題干可知該區(qū)域位于45°N,并且距海(180km)較近,讀圖可知西側有山脈且有植被覆蓋,東側為高原荒漠。有緯度位置可知該區(qū)應當受西風帶影響,西側為西風迎風坡,降水量大,植被覆蓋好,東側為西風背風坡雨影地

15、區(qū),降水少,形成高原荒漠,所以導致圖示區(qū)域內降水差異的主導因素是是地形,而不是大氣環(huán)流、緯度位置、洋流。第8題,常綠闊葉林為亞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對應的植被,常綠硬葉林為地中海氣候對應的植被,而該地區(qū)為45°N,不可能有這兩種植被,故A、B項錯誤;針闊葉混交林主要分布在亞歐大陸中高緯度地區(qū),圖示地區(qū)為45°N,且為山區(qū),故為針闊葉混交林,C項正確;草原一般為降水量較少的半干旱地區(qū)對應的植被,而圖示地區(qū)西側受西風帶和地形抬升作用的影響,降水較多,故不可能是草原,D項錯誤;9.C    10.D   11.B【解析】第9題,北京地處溫帶季風氣候植被是溫帶落葉闊葉林,常綠闊葉林主要分布在我國南方亞熱帶地區(qū),針闊葉混交林和針葉林分布在緯度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