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文化下聽眾對音樂標視覺反應差異探究_第1頁
異文化下聽眾對音樂標視覺反應差異探究_第2頁
異文化下聽眾對音樂標視覺反應差異探究_第3頁
異文化下聽眾對音樂標視覺反應差異探究_第4頁
異文化下聽眾對音樂標視覺反應差異探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異文化下聽眾對音樂標視覺反應差異探究摘 要:本文通過對西方相關文獻的回顧與總結(jié),對異文化下聽眾的視覺反應差的進行了初步的實證研究。實驗 假設不同背景的人對同一首歌曲會產(chǎn)生不同的視覺反應,而 初測實驗證實了這一假設。在西方音樂心理學研究中,文化 背景(cultural background)與視覺反應(visual response) 是聽眾音樂經(jīng)驗(musical experience)中的兩個重要因素。 一方面,文化背景包括一個人的行為習慣、宗教信仰、社會 制度等等。而這些因素可能影響到聽眾的音樂經(jīng)驗,包括音 樂情緒(musical emotion )、音樂偏好(musical prefer

2、ence ) 音樂選擇(music chosen )以及情感反應 (affective response)等。另一方面,在聆聽音樂的過程 中所產(chǎn)生的視覺反應,也是音樂經(jīng)驗研究領域中的一個分 支。因此,音樂聽眾視覺反應的研究是一個值得拓展的領域。 本文將對西方音樂心理學的相關理論和方法進行回顧與總 結(jié),并對異文化聽眾的視覺反應差異的進行了初探。關鍵詞:異文化;聽眾;音樂標;視覺反應1文獻回顧 1.1文化背景對音樂經(jīng)驗的影響美國心理學家希金斯(higgins) 1對文化背景在音樂 和情緒之間起到的連接作用做過研究。她發(fā)現(xiàn),說不同語言 的聽眾在聆聽音樂時所產(chǎn)生的情緒是不同的。勒布朗 (leblanc

3、) 1對來自巴西、中國、意大利和南非四個國家 聽眾的音樂偏好進行了調(diào)查,認為文化背景對聽眾的音樂偏 好和音樂選擇影響顯著。基威茲(kiewits)等人2也做過 相似的研究。他們通過訪談、問卷等調(diào)查方式,對德國、以 色列及美國聽眾的欣賞風格(listening style)進行了調(diào) 查和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同國家的人其聆聽音樂的模式是不 同的。格雷戈里(gregory)和瓦爾內(nèi)(varney) 3調(diào)查了 歐洲和亞洲聽眾對不同音樂片段的情感反應,認為聽眾的情 感反應更多地受到其文化背景而非音樂內(nèi)在性質(zhì)的影響。而 在更早的時候,麥克克拉里(mccrary) 3證實了文化背景 是聽眾和表演者音樂偏好中的

4、一個重要變量。以上研究涉及了音樂經(jīng)驗的各種因素,且證實了文化背 景對音樂體驗有明顯影響。由于文化背景可能影響到音樂經(jīng) 驗的諸多方面,因此它也可能影響到聽眾對音樂所做出的視 覺反應。1.2聆聽中的視覺反應在早期研究中,普林斯(prince) 4就指出在聆聽音 樂的過程中,人們會產(chǎn)生視覺畫面(visual images)和聯(lián) 想(association)。聽眾往往將所聽到的音樂與某一特定的 畫面聯(lián)系在一起。在西方,聽眾視覺反應的研究對象主要為 兒童。赫爾(hair) 5曾測試過兒童對音樂變化所做出的 視覺反應。赫爾要求參與實驗的兒童根據(jù)音樂的發(fā)展,為音 樂的變化匹配相應的圖片。另一位研究者沃克(w

5、alker)也 采用過類似的方法,要求聽眾為給出的音樂設計或匹配圖 像。克赤納(kerchner) 6則要求參與者在聆聽時畫出自 己的感想或聯(lián)想??梢姡魳返囊曈X反應研究中,配圖或畫 圖實驗的方法在西方受到了廣泛的應用。2研究目的上述(1.2)中三位研究者都發(fā)現(xiàn)了年齡對兒童聆聽音 樂時所做出的視覺反應的影響,但對文化背景的影響并未考 量。因此,文化背景對視覺反應的影響仍是一個研究缺口。 在對音樂經(jīng)驗和聽眾視覺反應的相關文獻進行回顧后,可以 做出一個假設:由于聽眾的視覺反應是音樂經(jīng)驗的一個表 現(xiàn),而異文化背景影響聽眾的音樂經(jīng)驗;所以,文化背景不 同的聽眾可能對同一首歌曲產(chǎn)生不同的視覺反應。因此,

6、本 文的目的是驗證此假設是否成立。3研究方法3. 1參與者由于此次實驗是初步研究,所以只邀請了三位參與者, 以測試該研究的可行性。三位參與者年齡相仿,分別來自美 國、馬來西亞和中國。美國學生以英語為母語,而馬來和中 國學生以漢語(華語)為母語。實驗過程中使用英語,參與 者將分別接受測試。3. 2方法受到音樂聽眾視覺反應研究方法的啟發(fā),此次初測亦要 求參與者對同一首歌曲進行圖片匹配??紤]到參與者專業(yè)背 景不同,實驗采用一首融合東西方元素的歌曲而非純音樂以 降低難度,因為歌詞對聽眾的聯(lián)想具有提示性。參與者在實 驗前從未聽過此曲。聽眾在測試前將收到一張匹配表,包括數(shù)張圖片和一個 表格(如圖例)。這些

7、圖片根據(jù)聽力材料不同片段的內(nèi)容而 刻意挑選,可被分為兩組。這兩組圖片在畫面內(nèi)容上相近, 但在畫風上有所差別:一組為中國水墨畫風格,一組為西方 油畫風格。參與者被要求在聽音樂的過程中,將所給出的圖 片編碼填寫到所對應的音樂片段中。在回收匹配表后,測試 者將對數(shù)據(jù)進行初步分析,并對參與者進行訪談,進一步了 解聽眾做出選擇的動機和原因,便于實驗者對數(shù)據(jù)的分析。ktp 高弋力-01.tif; zl; yl, bp#kts (hkjz(圖 例)kts)33. 3結(jié)果與分析此次初測結(jié)果顯示,三位聽眾的音畫匹配結(jié)果不盡相 同:馬來與中國聽眾的匹配答案十分相似,兩位都選擇了中 國畫風的圖片為相應的音樂片段配圖

8、;而美國聽眾選擇了具 有西方油畫風格的圖片。訪談結(jié)果也為匹配測試的結(jié)果做了解釋:參與此次初測 的馬來選手成長于一個華人家庭,接受中國文化影響較多。 此外,華人數(shù)量在馬來位居第二,所以馬來聽眾對中國文化 十分熟悉。因此,文化的相似性造成中馬選手匹配結(jié)果相近, 中馬選手在音畫匹配過程中都傾向于選擇自己更為熟悉的 中國畫風。而美國聽眾則選擇了自己更熟悉的油畫圖片為歌 曲配圖。另外,訪談還發(fā)現(xiàn)中馬聽眾均注意到歌曲伴奏中出 現(xiàn)東亞傳統(tǒng)樂器琵琶的聲音,但美國聽眾完全沒有注意到這 一點。這也說明,聽眾的文化背景可能影響到他們的聽覺注 意。西方學者對此亦有證明:麥克克拉里7認為異文化背 景的人在聽音樂時有不同

9、的注意點;馬蘇達(masuda) 7 則發(fā)現(xiàn)異文化背景的人在觀看圖片時會注意不同的事物。 因此,從初測的結(jié)果可以看出,異文化對聽眾的視覺反應的 確存在影響。文化背景不同的人們在聽同一首歌時可能產(chǎn)生 不同的視覺聯(lián)想,而文化相近的聽眾更容易產(chǎn)生相似的視覺 聯(lián)想和注意。在特定環(huán)境下,聽眾的視覺聯(lián)想更容易與自己 所屬的文化相聯(lián)系。4小結(jié)此次初測實驗的優(yōu)點在于,用配圖代替畫圖的方法降低 了實驗難度,其趣味性有利于提高實驗的參與性。而缺點是 實驗步驟相對復雜,多重任務的操作和分配增加了數(shù)據(jù)整理 和分析的難度。由于是初步研究,對變量的控制(如性別、 年齡、人數(shù))不夠嚴格,可能造成實驗數(shù)據(jù)不夠準確。然而, 此

10、次實驗仍是有意義的。異文化聽眾的視覺反應屬于音樂心 理學的研究范疇,應建立在實證研究的基礎上。對西方音樂 心理學理論和研究方法的總結(jié)與學習,也有利于研究者在日 后的音樂學研究中獲得更直接更真實的數(shù)據(jù),并啟發(fā)新的研 究。參考文獻:1 leblanc, a. et al. utempo preferences of young listeners in brazil, china, italy, south africa, and the united states” . in council for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winter. 2000/2001 (

11、147): 97102.2 kiewitz c, et al.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listening style preferences: a comparison of young adults in germany, israel,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option research. 1997, 9 (3): 233247.3 mccray , j. "effects of listeners,and performers? race on music

12、 preferences . in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music education. 1993, 41 (3): 200211.4 prince w f. “a paradigm for research on music listening" in the notionol association for music education. 1972, 20 (4).5 hairh. “descriptive vocabulary and visual choices: children" s response to conceptual changes in music" in bulletin of the council for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1987, 11 (9): 2964.6 kerchner j l “children' s verbal, visual, and kinesthetic response: insight into their music listening experience in council for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fall. 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