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古代名稱的演變_第1頁
商丘古代名稱的演變_第2頁
商丘古代名稱的演變_第3頁
商丘古代名稱的演變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商丘古代名稱及地理區(qū)劃的演變商丘,簡稱商 ,位于河南省最東部。商丘地理位置優(yōu)越,東臨沿海,西扼中原,北接齊魯,南襟江淮,素有豫東門戶 之稱,是重要的物資集散中心和中國東西部地區(qū)的銜接處。在現(xiàn)代文明的背景下,古代商丘的厚重歷史文化更增添了這座城市的魄力。商丘擁有五千余年的建城史,一千五百年的建都史,為帝嚳高辛之都、夏朝少康中興之都、商朝開國之都、周朝宋國之都、 漢朝梁國之都、南宋開國之都。在古代,這一歷史文化名城的名稱在不同的時期或是同一朝代也不盡相同,先后稱為亳、商、商丘、宋國、梁國、睢陽、宋州、宋城、應天府、南京、歸德府等。到了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 年)始置商丘縣,自此,商丘一名沿用至今

2、。一、 商丘 一名的由來商丘因其歷史文化悠久,所以導致了現(xiàn)在人們對商丘 這一名稱的由來莫衷一是。在眾多的觀點中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第一種說法: 商字甲骨文的意思是子姓生活在岡上就是商。上古時,商丘一帶地勢并不象現(xiàn)在這么平坦,有一座座土丘。人們?yōu)榱朔乐购樗瞳F的侵襲,多生活在丘上。所以,商部落所居住的高地,就被稱為商丘 。第二種說法:商丘的商字,源于商丘是商部族的起源地和聚居地、商朝最早的建都地、商人、商業(yè)、商文化的發(fā)源地,商丘因此被譽為三商之源 。商丘的 丘字,即商朝都城的遺址,商丘因此被譽為華商之都 。 王國維在觀堂林集說商中云:商之國號 ,本于地名。 .始以地名為國號,繼以為有天下之號。其

3、后雖不常厥居,而王都所在 ,仍稱大邑商。因此 ,商丘的商有三重含義:一是指商部族的商;二是指商人商業(yè)的商;三是指商朝的商。第三種說法: 商丘 來源于閼伯,閼伯為帝嚳高辛氏之子,相傳為帝嚳后妃簡狄吞燕卵而生。古時的丘字有兩個含義:一是居住地,一個指墳墓。閼伯不僅在臺上居住觀星紀時,而且死后又葬在這里。又由于閼伯的封號為商,所以,后人稱此臺為商丘 。唐代括地志云:宋州宋城縣古閼伯之墟,即商丘也。閼伯臺就是商丘。即今天商丘市的由來。商 字作為地名出現(xiàn),最早的時間可以追溯到3000 多年前,在我國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中已經有商、 中商 、 大邑商 、丘商 的記載,而第一次將商、丘 兩字聯(lián)系在一起的,目前

4、可以看到的最早的記載,來自春秋時期的左傳 。 春秋 ?左傳 ?昭公元年載:后帝不臧,遷閼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為商星。這些記載和傳說雖然不盡相同,但是它們都同樣反映出了商丘悠久的歷史。 后來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王朝的更替,商丘的名稱也幾經更改,直到明朝嘉靖二十四年( 1545 年)置商丘縣,商丘一名才自此固定下來并沿用至今。二、古代商丘名稱及地理區(qū)劃的演變商丘古代名稱的演變經歷了一個長期、反復的過程。并且商丘這一名稱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名稱, 甚至在同一個歷史時期,商丘的名稱也不盡相同。商丘的地理區(qū)劃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也經歷了一個曲折的演變過程。古代商丘的名稱及地理區(qū)劃的演變主要經歷了以下幾

5、個歷史時期:(一)先秦時期商丘傳為上古帝王之都,帝顓頊曾建都于商丘。據晉書?地理上載: 顓頊始自窮桑(今曲阜北) ,而徙邑商丘 。黃帝的曾孫姬初居高辛(今睢陽區(qū)高辛集) ,后代顓頊為天子,都亳,亳的地望在商丘。詩經 ?商頌 ?長發(fā)載: 有娀方將,帝立子生商。帝嚳之子契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今商丘),為商族人的始祖。 詩經 ?商頌 ?玄鳥載: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 。 史記 ?殷本紀 也有記載: 殷契,母曰簡狄, 有娀氏之女, 為帝嚳次妃。 三人行浴,見玄鳥墜其卵, 簡狄取吞之, 因孕生契 。 約公元前16 世紀,契的 14 世孫成湯, 滅夏稱商,都南亳(今商丘) 。約公元前11 世紀,周成王三年,

6、周公平定武庚叛亂后,成王封殷商后裔微子啟于商丘,稱宋國。 詩 ?商頌 :武王伐紂,以陶唐氏火正閼伯之墟,封紂兄微子啟為宋公。 左傳載: 昔陶唐氏火正閼伯居商丘,相土因之,是始封商也。正義括地志載: 宋州宋城縣古閼伯之墟,即商丘也。錢林書先生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宋國的城邑及疆域考里曾考證:春秋末年,宋景公三十年(前487 年) ,曾滅了北邊的曹國,使宋國疆土有今河南開封、 通許、扶溝以東; 河南鹿邑、 安徽宿州市以北; 江蘇邳州市、 山東魚臺縣以西;北邊超過今山東定陶,并一度到達河南濮陽境。戰(zhàn)國時宋國改稱商丘為睢陽,后因受韓、魏等國的進逼,遷都彭城(今江蘇徐州市)。周赫王二十九年(前286)齊、楚、魏

7、滅宋而三分宋地,商丘屬魏。(二)秦漢、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秦時,稱睢陽,并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 年) ,置睢陽縣,屬碭郡,因其位于睢水北岸而得名,此后,睢陽之名一直延續(xù)至隋朝。領21 縣:睢陽、蒙縣、虞縣、栗縣、碭縣、芒縣、酂縣、譙縣、甾縣、襄邑、外黃、陳留、雍丘、開封、大梁、濟陽、下邑、單父、昌邑、東緡、 爰戚。 地域相當于今天的河南省商丘市、寧陵、 睢縣、民權、 夏邑、 虞城、永城,開封市及蘭考、通許;安徽亳縣、碭山縣;山東省單縣、巨野、嘉祥、曹縣。此外,今天屬于商丘的柘城在當時隸屬于陳郡(今淮陽)。西漢王朝建立后,在承襲秦朝制度實行郡縣制的同時,又先后分封異姓王、同姓王,形成了郡縣

8、制與封國制并存的局面。漢書 ?地理志載: 周封微子于宋,今之睢陽是也,本陶唐氏火正閼伯之墟也。西漢高祖五年(前202)改為梁國,屬豫州。西漢梁國先后有彭越之梁國、劉恢之梁國、劉揖之梁國和劉武之梁國。梁國初封之人為彭越,都城在定陶(今山東定陶西北),劉恢時的梁國地域變化不大。文帝二年(前 178 年)漢文帝劉恒封自己的兒子劉揖為梁王,是為梁懷王,始都睢陽(今河南商丘市睢陽區(qū)) ,直至西漢末年國除未曾徙都。前168 年劉揖逝世,卻無子嗣,漢文帝改封另一兒子劉武為梁王。劉武嫌大梁(今開封西北)地勢低洼潮濕,遷都睢陽(今河南商丘 )。據后漢書 ?地理志記載,梁國下轄九城:睢陽、蒙縣、寧陵、鄢縣、谷熟、

9、虞縣、下邑、碭縣、薄縣。梁國在劉武統(tǒng)治時期最為強大,擁有40 多個大縣,其疆域南起新郪(今安徽太和北),北至古黃河與趙國為鄰,西到高陽(今河南杞縣西南),東與泰山郡、魯國接壤,轄地相當于今商丘市及安徽省北部一帶。梁孝王之母竇太后對劉武本來就非常疼愛,讓其王40 余城,居天下膏腴之地,擁財巨萬。史記梁孝王世家載:于是梁孝王筑東苑,方三百余里。廣睢陽城七十里,大治宮室,為復道,自宮連屬于平臺三十余里。公元 8 年,王莽篡奪漢政權, 廢掉梁國。三國時期,商丘隸屬于魏, 亦稱梁國。三國魏文帝黃初元年 (220) ,將梁國改為梁郡。轄有睢陽、寧陵、鄢縣、孟縣、虞縣、下邑、碭縣7 縣,地域相當于今天的河南

10、省商丘、寧陵、柘城東北、虞城、夏邑城北,安徽碭山,山東曹縣南。后趙、前燕、前秦、后燕、后秦時仍為梁郡。北魏為梁郡,屬南兗州。晉書 ?地理志載:梁國,漢置,下轄睢陽、 蒙縣、 虞縣、 下邑、 寧陵、 谷熟、 陳縣、 項縣、 長平、 陽夏、 武平、 苦縣十二縣。地域相當于今天的河南商丘、寧陵、柘城、虞城、 夏邑城北, 周口太康、 鹿邑、淮陽、 鄲城、沈丘;山東曹縣南;安徽碭山。南朝宋、齊為南梁郡,屬南徐州。南朝宋以后,商丘先后為北朝魏、東魏、北齊所有。領縣二:襄邑、淮陽。(三)隋唐五代宋時期隋唐時期 ,商丘地區(qū)地位上升,曾置州或郡 ,治所睢陽城被改名為宋城,州、縣同城。 隋書地理志載:梁郡 ,開皇

11、十六年置宋州。宋城,舊曰睢陽 ,置梁郡。開皇初郡廢,十八年縣改名焉。 大業(yè)初又置郡。 隋開皇初梁郡廢,十六年 (596)置宋州, 大業(yè)三年 (607)復置梁郡,統(tǒng)十三縣,即宋城、雍丘、襄邑、寧陵、虞城、谷熟、陳留、夏邑、考城、楚丘、碭山、圉城、柘城。地域相當于今天的河南省商丘、寧陵、柘城北半部、睢縣、民權、虞城、夏邑,開封東、杞縣、蘭考;安徽碭山;山東曹縣南。唐朝,宋州,隋之梁郡。 舊唐書 ?地理志載:唐武德四年平王世充,又改為宋州,領宋城、寧陵、柘城、谷熟、下邑、碭山、虞城七縣。其年,以虞城屬東虞州。五年,廢東虞州,仍以虞城來屬。貞觀元年,廢杞州,以襄邑縣來屬。永淳元年,又置柘城縣。新唐書

12、?地理志載:天寶元年改宋州為睢陽郡,屬河南道。 乾元元年復為宋州。下轄十縣: 宋城、 襄邑、寧陵、 虞城、 碭山、 下邑、 谷熟、 單父、楚丘、柘城。 地域相當于今天的河南省商丘、寧陵、柘城、睢縣、虞城、夏邑;安徽碭山;山東曹縣、單縣。 舊五代史 ?地理志載:五代梁開平三年二月割隸汴州,移宣武軍于宋州。二年,卻隸宋州。后唐莊宗同光元年改宣武軍為歸德軍。后晉天福三年十月,復割隸開封府 。五代周時仍為宣武軍。北宋建立以后,由于商丘是趙匡胤發(fā)跡之地,宋人以之為帝業(yè)肇基之地 ,所以商丘的地位開始上升。宋史 ?地理志載:北宋初復置宋州,縣城仍稱宋城。景德三年升宋州為應天府,屬京東西路(應天府始為京東東路

13、路治,后為京東西路路治),大中祥符七年詔升為南京,為北宋陪都。 熙寧七年分屬西路。下轄六縣: 寧陵、楚丘、宋城、谷熟、下邑、虞城。地域相當于今天的河南省商丘、寧陵、柘城、睢縣、虞城、夏邑;山東曹縣。靖康二年(1127 年)五月,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商丘)即位,改應天府為南京,商丘為南宋開國都城。(四)金、元時期宋以后, 商丘的地位下降。金朝時期商丘的行政區(qū)劃沿承北宋時期,但是分別改稱應天府為歸德府、改拱州為睢州、改宋城為睢陽,而且轄地變化也不大,只是睢州增加了考城。金太宗天會八年(1130)改南京 (應天府 )為歸德府 , 屬南京路,歸德府之名始立。金史 ?地理志載: 金朝初,置宣武軍,縣六:

14、睢陽、寧陵、下邑、虞城、谷熟、楚丘。地域相當于今天的河南省商丘、寧陵、柘城、睢縣、虞城、夏邑;山東曹縣。承安五年(1200 年)改宋城為睢陽。 元史 ?地理志載:元朝至元八年,令歸德自為一府,屬河南布政使司,割亳、徐、邳、宿四州隸之。睢州下領四縣:襄邑、考城、儀封、柘城。地域相當于今天的河南省商丘、寧陵、虞城南、夏邑、永城,周口鹿邑、鄲城;安徽濉溪、蕭縣、亳州、宿縣、靈壁、固鎮(zhèn);江蘇徐州、邳縣、宿遷、睢寧。(五)明清時期明清時期,商丘的地位時升時降,政治上的地位明顯不如宋朝時期。明朝歸德府,元直隸河南江北行省。明太祖洪武元年 (1368) 五月降府為州, 屬開封府。 明史 ?地理志 載:嘉靖二十四年,升州為府,置商丘縣。領州一:睢州,縣八:商丘、寧陵、鹿邑、夏邑、永城、虞城、考城、柘城。地域相當于今天的河南省商丘全市,周口鹿邑、鄲城。清沿明制,仍為歸德府, 屬河南省, 領州一、 縣八: 商丘、 寧陵、 鹿邑、 夏邑、 永城、 虞城、 考城、柘城。與明歸德府相比商丘的地域變化在西北:考城。清史稿 ?地理志載: 府西北百二十里。乾隆四十九年,改隸衛(wèi)輝府,光緒元年復。明清時期的歸德府即現(xiàn)在的商丘古城,始建于明朝正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