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根據北魏前期墓葬文化的發(fā)展探討民族融合 王建敏摘 要:北魏建立之后,仿照漢晉建立王朝。遷都平城之后,北魏文化呈現(xiàn)出胡漢融合的現(xiàn)象。通過對北魏前期的墓葬的裝飾藝術、隨葬品、墓葬形式等方面總結北魏前期墓葬文化發(fā)展的特點,進而根據北魏前期墓葬文化特點及情況對民族融合進行探討。關鍵詞:北魏前期;墓葬文化;發(fā)展;民族融合各個時期墓葬品都會反映出當時朝代政治、生活的特點,其也是各朝代文化發(fā)展的結晶。研究北魏前期民族融合,可從當時的墓葬文化來入手,因此,可依據北魏前期墓葬裝飾藝術、容器的形狀及色澤等方面和各民族墓葬品對比,以此探討民族融合。北魏前期發(fā)展中
2、,民族融合獲得較大發(fā)展,其和周邊民族有很深程度的融合。1 北魏前期墓葬類型北魏政權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表現(xiàn)在都城的變遷上,尤其是歷史發(fā)展與地域變遷有很大的關聯(lián)。因此,本文把北魏的文化特征分成前期與后期來進行比較。前期是盛樂、平城時代,長達一百多年,此期間是鮮卑拓跋部的政治及經濟重心,其周圍也分布了很多的北魏墓葬文化遺跡;后期屬于洛陽時代。北魏前期墓葬文化呈現(xiàn)出多元化的特點,由此來研究民族融合,更具歷史意義。1.1 墓葬裝飾藝術墓葬裝飾主要是棺板及壁畫的漆畫占主導,北魏前期的墓葬是以山西大同所發(fā)掘的墓葬為主,主要有:湖東北魏一號墓、沙嶺北魏壁畫墓及司馬金龍墓等,其中湖東北魏一號墓的擋板、側板、棺
3、床及棺蓋等部位繪有人物形象畫、聯(lián)珠圈紋等,畫中的童子發(fā)式與鮮卑族特色一致,人物所使用的飲器與鮮卑族人使用的一致;沙嶺北魏壁畫墓上繪有男女主端坐并由侍女侍奉宴飲的圖畫,還有車馬出行等圖,其人物服飾及活動均與鮮卑族游牧文化有相同的地方;司馬金龍墓上繪有孝子的圖畫,同時繪有主人在榻上坐、侍女、車輛、牛馬等圖,此類型墓上的人物所著服飾特色與鮮卑族服飾一致。以上發(fā)現(xiàn)均顯示,北魏時期大部分墓葬的裝飾文化保留了鮮卑族生活的特點,同時也增加了儒家文化中孝子的人物形象及榻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反映出胡漢民族文化交融的現(xiàn)象。1.2 隨葬品某一時期的墓葬文化可以通過隨葬品器件類型及相應的組成部分來發(fā)現(xiàn)。這一時期隨葬品
4、器件的組合改變,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漢族及胡族在民族融合中所發(fā)生的改變。自北魏建立后,就受到漢族的影響,無論是墓葬形制還是隨葬品組合,北魏拓跋鮮卑族都借鑒了部分漢族墓葬的形式、隨葬品等特點。北魏建立前期,鮮卑族隨葬品通常是手工的陶器、石器、木器、骨器、金銀器及銅鐵器等,所有隨葬品均可反映出鮮卑族原始生活及游牧民族的特色,北魏建立后,鮮卑族通過“離散諸部,分土定居”、廣泛推廣農業(yè)生產等政策,由原來的游牧生活轉向了定居生活,并在生活方式及經營的模式上模仿并吸收漢族文化。由隨葬品可見,北魏建立前后鮮卑族在這方面的變化比較明顯,制造陶器的方式從手工制作轉變成輪制,優(yōu)化了制作的形式并使陶器的造型更加優(yōu)美
5、。鮮卑族主要的生產工具依然是銅鐵器,并一直存在??傊?,從隨葬品的變化也可以看出北魏時期胡漢民族的融合。1.3 墓葬形制北魏前期墓葬的形狀均為長方形,形制可分成四個類型:豎穴土坑、豎井墓道土洞、斜坡底墓道土洞及斜坡底墓道磚室墓。在北魏前期,幾乎所有墓道均為長方形,其墓葬的形制和鮮卑族有很大的差別,鮮卑族的墓葬主要是從土壙墓逐漸發(fā)展為土洞墓及磚石墓,由此可看出,其墓葬形制已經被影響。不過,從中還可以發(fā)現(xiàn),鮮卑族墓葬形制也保留了很多本民族的特色。就墓葬形制來看,鮮卑族的墓葬通常為梯形墓室,該墓葬形制于北魏后期得以應用,在北魏后期的墓葬形制中,存在梯形及長方形墓壙的情況,此現(xiàn)象表明,北魏同樣也受到漢民
6、族文化的影響,兩者的民族文化和習俗等已經逐漸融合。2 容器2.1 陶器早期,鮮卑族的陶器主要是壺陶及罐陶,在制作時,壺口主要采用的是平沿束口型,其中有敞口矮頸壺及平沿束口頸壺。北魏的司馬金龍墓與宋紹祖墓內有很多明器及陶俑,在鮮卑族的墓葬中僅有石雕武士俑。北魏司馬金龍墓與宋紹祖墓中出土了很多隨葬俑,其中有鎮(zhèn)墓勇士及鎮(zhèn)墓獸而構成的鎮(zhèn)墓俑,有牽馬俑、牛馬車輛及鎧甲步兵俑等所組成的出行儀仗俑,有樂舞俑及侍女俑所構成的吟唱俑,還有廚具及豬、牛、羊俑等所構成的庖廚俑。北魏的司馬金龍墓內,武士俑的戰(zhàn)服與漢族服飾特點一致,其造型均是穿寬袖長衣和足靴的武士俑,宋紹祖墓內人俑服飾及面飾也與漢族相似,如女俑的發(fā)髻種
7、類以及造型和妝容,均與漢族特點一致。所有陶器特點均展現(xiàn)出鮮卑族與漢族的融合。2.2 金屬器及其他鮮卑族早期的墓葬中會有很多金屬器,北魏早期墓葬大部分屬于器具,只有很少的金屬器,而鮮卑族墓葬金屬器中多以鐵銅器存在,就連墓棺封合器也都使用的是鐵釘及鐵棺環(huán)。但北魏早期的墓葬中隨葬的主要是陶器,墓葬內有很多種類型的陶器。到了后期,北魏墓葬中出現(xiàn)部分金屬器,而鮮卑族的墓葬品中不但有金屬類器具,還存在部分含有北方特點的陶制品,此研究結果表明,胡漢民族已經出現(xiàn)融合的情況。3 民族融合在我國的歷史記載中,影響最大的一次民族融合當屬魏晉南北朝期間,自東漢滅亡再到北魏對北方地區(qū)進行統(tǒng)一的兩百年里,漢族與周邊各民族
8、的融合程度已經較深。鮮卑的拓跋部進入到中原地區(qū),屬于民族融合進程的延續(xù)及深化。在此融合的進程內,最為簡單、激烈的辦法就是使用武力,這也是原始游牧民族最有優(yōu)勢的方面。自西晉滅亡、五胡亂華發(fā)展到北魏對北方統(tǒng)一的實現(xiàn),一直都在使用武力將漢族與周邊各民族實現(xiàn)融合,這樣的融合比較被動,屬于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所產生的副產品。造成此類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社會發(fā)展的失衡,要打破這樣的失衡情況,需要使用武力來對其進行沖擊。形成統(tǒng)一的局面后,民族的融合就開始轉變成游牧民族向農耕民族的學習和借鑒,胡漢文化在此進行碰撞、交流及融合便成為民族融合的重中之重。北魏屬于落后游牧民族,其民族的管理主要由統(tǒng)治者操控,在統(tǒng)治過程中,胡漢
9、民族間的關系變得更加緊張。游牧文化和農耕文化之間的沖擊不但體現(xiàn)在軍事政治中,更從社會文化的發(fā)展中展現(xiàn)出來。對于學習者和研究者而言,不僅在歷史記載中體現(xiàn),更全面、生動地展現(xiàn)在其所遺留的文化中。就上述墓葬的幾方面而言,北魏前期階段的胡漢民族墓葬文化有較大的差異,這一階段的兩個民族融合處于比較淺的層次。此階段的民族融合主要體現(xiàn)于北方少數(shù)民族在軍事上征服漢族,在這種情況下的文化交流屬于被動且次要的。后來,政權得以鞏固,胡漢文化的彼此學習和吸收成了當時民族融合的關鍵。此外,當時北魏前期的政權中心地與中原漢族的文化核心地距離較遠,因此,受到漢族文化的影響比較小,這也成為北魏孝文帝決定遷都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遷都到洛陽之后,當?shù)氐孽r卑文化也極其盛行。鮮卑族的墓葬形制變化說明了北魏在模仿及吸收魏晉漢族文化上達到一定的層次,而隨葬品和墓葬裝飾的區(qū)別說明了這樣的程度還會更進一步。北魏前期胡漢民族融合初始階段,鮮卑民族的文化占據主要地位,其主要原因是軍事政治的強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綠色新型材料在工程建設階段的應用分析21000字】
- 滬教版七年級上冊數(shù)學期末考試復習卷(含答案)
- 傷寒論考試題庫及答案
- PKI期末試卷及答案信息102
- pajek使用手冊文檔
- 班長入學考試題及答案解析
- 安徽省方言考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林草局考試題及答案
- 2025年重慶涪陵區(qū)選聘區(qū)內在編在職教師考試筆試試題(含答案)
- 2025年高級工程師職稱考試試卷及答案
- 車工考評員培訓課件
- 站姿走姿坐姿禮儀培訓
- 小規(guī)模稅務視頻教學課件
- 苗木種植專項方案(3篇)
- 監(jiān)督檢查酒店管理制度
- 河南省鄭州市鞏義市2023-2024學年六年級下學期科學6月期末試卷(含答案)
- 業(yè)務外包費用管理制度
- 痛風的康復護理課件
- 2024年山西特崗教師招聘筆試真題
- 【英語 北京版】2025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選擇性考試含答案
-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第九中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6月月考化學試題(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