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初中文言文精選20篇_第1頁
(推薦)初中文言文精選20篇_第2頁
(推薦)初中文言文精選20篇_第3頁
(推薦)初中文言文精選20篇_第4頁
(推薦)初中文言文精選20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原谷諫父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厭憎,欲捐之。谷年十有五,谷諫父曰:“祖育女生兒,勤儉終身,豈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負義也?!备覆粡?,作輿,捐祖于野。谷隨,收輿歸。父曰:“汝何以收此兇具?”谷曰:“他日父母老,無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备笐M,悔之,乃載祖歸養(yǎng)。 釋詞原谷:人名。 祖:這里指爺爺奶奶。 厭憎:討厭,憎恨。 欲:想要 。捐:拋棄,丟棄。 之:代指他,文中的爺爺。 有:通“又”,文中指十歲再過五年的意思。 諫:好言相勸。 豈有:怎么可以。 是:這,此。 負義:違背道義。 負: 辜負。 從:聽從,順從。 作:通“做”。 輿:手推車。 于:在,到。 谷隨:省略句,谷隨(之)。 隨:跟隨。 之:

2、他,指父親 。 歸:回來 汝:你 。 兇:不吉利 。 養(yǎng):養(yǎng)活,指能生活下去。 更:再。 是以:即“以是”,因此。 有:加,加之。 從:聽從,順從。 他日:以后,將來。 是以:即“以是”,因此。 何以:做什么。 慚:意動用法,感到慚愧 乃:于是,就 悔之:對自己做的這件事感到很后悔,之,代詞,代指這件事。 釋句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厭憎,欲捐之。 譯文:原谷的爺爺老了,原谷的父母很討厭他,就想拋棄他。 道理為人子女的一定要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文章中的原谷先曉之以理,后動之以情,最終運用自己的智慧使父親幡然悔悟。 文言知識“諫”:在文言中作“好言規(guī)勸”或“用委婉的語言勸說

3、”講。上文“諫父”,意為原谷對父親好言勸說。又,“莫不諫”,意為沒有人不規(guī)勸的。這種“諫”只能用于晚輩對長輩、下級對上級。如“大臣諫曰”,意為大臣對皇上委婉地勸說。反之,長輩對晚輩、上級對下級要用“誡”、“告”、“戒”等。(明史·海瑞傳列舉了中國古代的三大剛勁直諫之臣:漢代汲黯、宋代包拯、明代海瑞以及如唐朝之魏征、房玄齡、杜如晦、明朝之楊繼盛、袁可立、春秋之介子推等。1-2)純孝之報吳郡陳遺,家至孝。母好食鐺底焦飯,遺作郡主簿,恒裝一囊,每煮食,輒貯錄焦飯,歸以遺母。后值孫恩賊出吳郡,袁府君即日便征。遺已聚斂得數(shù)斗焦飯,未展歸家,遂帶以從軍。戰(zhàn)于滬瀆,敗,軍人潰散,逃走山澤,皆多饑死

4、,遺獨以焦飯得活。時人以為純孝之報也。 注釋1.食:吃。 2.鐺(chng):一種鐵鍋。 焦飯:即鍋巴。 3.主簿(bù):主要指掌管文書機要,辦事務的官吏。 4.貯錄:貯藏,收集。 5.孫恩:東晉末,孫恩聚眾數(shù)萬,攻陷郡縣。后來攻打臨??r被打敗,因被迫跳海死。 6.賊出吳郡:指在吳郡作亂。 7.袁府君:即袁山松,時任吳國太守。 8.未展:來不及。 9.于:在。 10.征:出征 11遺:指陳遺 遺(wèi)(歸以遺母)意為:給予 感悟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孝順我們的父母,有付出,一定就會有回報。我們孝順了父母,上蒼也會感動,我們的孝心,一定也會和

5、陳遺一樣得到回報。魏晉提倡以孝道治天下,這是什么原因呢?魯迅先生在他著名的演講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中一針見血地指出:“(魏晉)為什么要以孝治天下呢?因為天位從禪讓,即巧取豪奪而來,若主張以忠治天下,他們的立足點便不穩(wěn),辦事便棘手,立論也難了?!贝蹤鄪Z位者往往借提倡孝道來標榜自己,鎮(zhèn)壓別人,漢末魏晉的許多大名士死于“不孝”的罪名,如孔融、嵇康等等。應該指出,統(tǒng)治者的提倡孝道是虛偽的,是一種權術而已,這是不爭的事實。 然而,不管怎么說,這個故事的喻世作用還是顯而易見的,我們寧愿看到它的積極意義和正面效果。小時候在魯迅先生的文章中知道了“二十四孝圖”,知道了“老萊子娛親”,那么一大把年紀了,

6、還要學小孩子做頑皮動作以博年紀更大的父母親一笑;但這沒有什么危險,如果要我去臥在冰上把冰化了去抓魚來給父母親吃,那我可能做不到。我想,讓我學學這個陳遺,背著一些鍋巴逃命,除了有些累,可能落在別人后面,暫時可能還不是太難,當然如果太重跑不快,可能就有性命之虞,但總之還好些。特別到最后,大家都餓得要死,有的已經(jīng)餓死了,這時候的一塊鍋巴,那作用可就大了。所以你看,孝順父母不光是應該的,而且還有報應,因此,我們不應該提倡孝道嗎? 今天來講這類故事,應該還有一些警示作用。 忠孝乃儒家禮教之根本。但要看到,許多時候,許多朝代,統(tǒng)治者對“忠”的教育是樂此不疲的,他們熱衷于“忠”,“無限忠于”、“三忠于四無限

7、”等等,我們記憶猶新。這很好理解,對統(tǒng)治者的“忠”以至于“愚”,這統(tǒng)治便容易得多。而對于“孝”,我們真的是久違了,雖然偶然也能見到某處在評好媳婦、好家庭,但總沒有成為主流,而只能是細脈流傳,官家不加肯定,也不加弘揚。這其中是什么原因,需要好好體會。 歌頌了陳遺的孝心。知勝之道原文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zhàn)與不可以戰(zhàn)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百戰(zhàn)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zhàn)必殆。 注釋1、知:預見。 2、眾寡之用:兵多兵少的運用(方法)。 3、虞:準備。 4、御:駕御,這里指牽制。 5、殆:危險。 6、

8、故:緣故;原因 7、百:虛指,多次的意思 8、彼:他人,對方 閱讀啟示既了解對方各方面的情況,也了解自己的長處和不足。不打無準備之仗、只有這樣才不會置身于危險 中,這就是孫子提出的一個著名作戰(zhàn)原則:“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 出處孫子謀政篇盲苦 明.劉元卿 有盲子道涸溪,橋上失墜,兩手攀楯,兢兢握固,自分失手,必墮深淵矣。過者告曰:“毋怖,第放下即實地也?!泵と瞬恍?,握楯長號。久之,力憊,失手墜地。乃自哂曰:“嘻!早知即實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甚夷。沉空守寂,執(zhí)一隅以自矜嚴者,視此省哉! -賢奕編.應諧1.涸:干枯 2.楯:欄桿上的橫木,此處指“橋的欄桿”。 3.沉空守寂:指陷在空想中。沈:

9、同“沉”,沉溺,拘泥。 4.蚤:同“早” 5.道:經(jīng)過 6.攀:抓住 7.兢兢握固:小心謹慎地抱住 。兢兢:小心謹慎 8自分:自己認為。分:預料,料想。 9毋怖:不要害怕。毋:不要 10第:盡管 11馬上 12.長號:大哭大叫 13 之:無實義 14.力憊:筋疲力盡 15.自哂:自嘲自諷 哂:譏笑,嘲笑 16夷:平坦 17 沈空守寂:指陷在空中想。沈:同“沉”。沉溺,拘泥。 18執(zhí):拿 19隅 :角落,此指方面。 20 以:來 21.矜言:矜持自負 22 此:這個人 23.?。悍词?24.已:通”矣“,了 25.甚:很,非常 26自分:自己估計自己。己:通“矣”,了。 27苦:以為苦我們不能沉

10、淪于空虛苦受寂寥,固執(zhí)地握住的一角自以為矜持嚴謹。 盲人固執(zhí)己見,不聽取別人正確的意見,一味相信自己,作繭自縛,真當可笑。當我們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要敢于嘗試,勇于實踐,不要被困難或自己的假想所嚇倒。有盲人經(jīng)過干枯的小溪。(盲人)在橋上不小心掉了下去,兩手抓住欄桿上的橫木,小心謹慎地牢牢抱緊(欄桿),自己認為手如果沒有抓緊一定會掉進深淵了!過路人告訴他:“不要害怕,只管放手就是實實在在的地面啊?!泵と瞬恍?,握住欄桿大哭大叫。時間長了,(盲人)筋疲力盡,手沒有握緊掉到地上,于是自己嘲笑自己說:“哈哈!早知道是實地,何必累那么久自己把自己害苦了呢!” 大路是很平坦的.只限于在空中想,守著某個一點矜持

11、自負的人,看到這個故事該醒悟了吧!遭見賢尊原文有一大蟲,欲向野中覓食,見一刺猬仰臥,謂是肉臠,欲銜之。忽被猬卷著鼻,驚走,不知休息。直至山中,困乏,不覺昏睡,刺猬乃放鼻而走。大蟲忽起歡喜,走至橡樹下,低頭見橡斗,乃側身語云:“旦來遭見賢尊,愿郎君且避道!”賢尊:父親 大蟲:老虎 肉臠(luán):肉塊。臠:切成小塊的肉。 橡斗:即橡栗,或櫟實。橡樹(櫟樹)的果實,外殼有刺毛 欲:想要 銜:咬,叼 走:逃跑 之:肉 覺;不知不覺 旦:早上 謂:以為 云:說 郎君:對年輕男子的尊稱約不可失原文魏文侯與虞人期獵。是日,飲酒樂,天雨。文侯將出,左右曰:“今日飲酒樂,天又雨,公將焉之?”文侯曰

12、:“吾與虞人期獵,雖樂,豈可不一會期哉?”乃往,身自罷之。魏于是乎始強。(選自魏文侯書) 注釋魏文侯:戰(zhàn)國時魏國國君,在諸侯中有美譽,曾任西門豹為鄴守。 虞人:掌管山澤的官。 期:約定。 雨:下雨. 名詞活用動詞 焉:什么。 之:到去。 豈:副詞。表示反問。可以解釋為"難道“、"怎么”。 乃:便。 罷:停止,取消。 是:這 將:將要,準備。哉:語氣助詞,啊。 (13):乃往:前往。 引導1.魏文侯書是后人編撰的以記載魏文侯生平事跡為主,兼及當時社會風情的史書. 2.一個在平時生活中始終信守諾言的人,永遠會得到別人的尊重.魏文侯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與他言必行,行必果的優(yōu)秀品質有

13、關. 道理做人應該守信用,一諾千金,無論對任何事物絕不可言而無信. 文學常識魏文侯(?前396) 中國戰(zhàn)國時期魏國的建立者。姬姓,魏氏,名斯。一曰都。公元前445年,繼魏桓子即位。公元前403年,韓、趙 、魏被周王與各國正式承認為諸侯,成為封建國家。在位時禮賢下士,師事儒門子弟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人,任用李悝、翟璜為相,樂羊、吳起為將。這些出身于小貴族或平民的士開始在政治、軍事方面發(fā)揮其作用,標志著世族政治開始為官僚政治所代替。 魏文侯在戰(zhàn)國七雄中首先實行變法,改革政治,獎勵耕戰(zhàn),興修水利,發(fā)展封建經(jīng)濟,北滅中山國(今河北西部平山、靈壽一帶),西取秦西河(今黃河與洛水間)之地,遂成為戰(zhàn)國初期

14、的強國。 魏文侯名斯,是魏武侯的父親,魏國百年霸業(yè)的開創(chuàng)者。 魏文侯任用李悝、吳起、樂羊、西門豹、子夏、翟璜、魏成等人,富國強兵,抑制趙國,滅掉中山,連敗秦、齊、楚諸國,開拓大片疆土,使魏國一躍為中原的霸主。 更為重要的是,魏文侯任用李悝主持魏國的變法工作和法制建設,影響了中國政治兩千年。后來的秦國獻公、孝公和商鞅變法都是以魏國為藍本的。魏文侯拜子夏為師,把儒的地位提到了從來未有的高度,達到了收取士人心的政治目的,是后世帝王尊儒籠絡知識階級的始作俑者。魏文侯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軍事上的策略,為后世的帝王所推崇,魏文侯的施政經(jīng)驗是中華帝國的一個經(jīng)典樣本。 公元前445年,魏文侯即位。魏文侯繼承的

15、家業(yè)是魏桓子在三家分晉時建立的魏國。在三家分晉時,趙氏獲利最多,魏、韓得到的要少一些。趙氏得到了晉國北部的大片土地,并向東越過太行山,占有邯鄲、中牟。魏氏與韓氏籠罩在趙氏的南邊,魏氏偏西,韓氏偏東。趙氏占有的智地正壓在魏氏的腦門上,魏氏很壓抑。魏國西邊是一河之隔的秦國,北邊是強大的趙國,東邊是新興的韓國,南邊越過中條山和黃河是秦、楚、鄭拉鋸爭奪的陜地(今河南三門峽澠池、陜縣和靈寶地區(qū))。魏國被緊緊地裹在晉東南一隅。魏氏集中在晉東南,雖然在東面還有幾塊飛地,但都很不鞏固,難以建成戰(zhàn)略基地。魏國的核心地區(qū)是運城谷地,北部是呂梁山,南部是中條山,東部是王屋山,黃河的大拐角包住了魏國的西部和南部。這樣

16、的地勢,易守難攻,但也容易被壓迫封鎖。魏文侯首先要做到的是自強、不被列強吃掉,然后是打破封鎖、向外發(fā)展。勿與嬰兒戲耳原文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逼捱m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彼炫脲橐病?注釋曾子:曾參(前505前432),春秋末年魯國人,孔子的弟子,字子輿,被尊稱為曾子。性情沉靜,舉止穩(wěn)重,為人謹慎,待人謙恭,以孝著稱。曾提出“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的主張和“吾日三省吾身”的修養(yǎng)方法。據(jù)傳以修身為主要內容的大學是

17、他的作品。 女:通“汝”,指你。下文“女”同此。 顧反:反,通“返”,等到回來。 彘:豬。 適市來:從集市回來。 啟示曾子用自己的行動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誠實待人,只有言傳身教,才能使孩子誠實無欺。做父母師長的要注重言傳身教。 出處選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此故事民間較流行。現(xiàn)也稱曾子殺豬等。 人物簡介 曾子(前505前432),姓曾,名參,字子輿,春秋末年魯國南武城(山東濟寧嘉祥縣)人。十六歲拜孔子為師,他勤奮好學,頗得孔子真?zhèn)?。積極推行儒家主張,傳播儒家思想。孔子的孫子孔汲(子思子)師從參公,又傳授給孟子。因之,曾參上承孔子之道,下啟思孟學派,對孔子的儒學學派思想既有繼承,又有發(fā)

18、展和建樹。他的修齊治平的政治觀,省身、慎獨的修養(yǎng)觀,以孝為本的孝道觀影響中國兩千多年,至今仍具有及其寶貴的的社會意義和實用價值,是當今建立和諧社會的,豐富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著述大學、孝經(jīng)等,后世儒家尊他為“宗圣”。梟將東徙原文梟逢鳩。 鳩曰:“子將安之? ” 梟曰:“我將東徙?!?鳩曰:“何故? ” 梟曰:“鄉(xiāng)人皆惡我鳴,以故東徙?!?鳩曰:“子能更鳴,可矣;不能更鳴,東徙猶惡子之聲?!?詞解梟(xio):同“鸮”(xio),又稱鵂鹠,一種形似貓頭鷹的鳥 東徙:向東遷徙。東,動詞,指向東。徙(x),遷移 鳩(ji):斑鳩、雉鳩等的統(tǒng)稱,形似鴿子。 子將安之:您打算到哪里(安家)? 子:你,對方的

19、尊稱。 將:打算、準備。 安,哪里。 之,去。 故:原因。 皆:都,全部。 惡(wù):厭惡,討厭、憎恨。 以:所以。 更(gng):改變。 猶:仍然。 出自劉向說苑·談叢 劉向(約前77前6),原名更生,字子政.西漢經(jīng)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沛縣(今屬江蘇)人。漢代開國功臣。 說苑,西漢劉向撰。劉向曾領校秘書,本書就是他校書時根據(jù)皇家藏書和民間圖籍,按類編輯的先秦至西漢的一些歷史故事和傳說,并夾有作者的議論,借題發(fā)揮儒家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觀念,帶有一定的哲理性。原二十卷,后僅存五卷,大部分已經(jīng)散佚,后經(jīng)宋曾鞏搜輯,復為二十卷,每卷各有標目。二十卷的標目依次為:君道、臣術、建

20、本、立節(jié)、貴德、復恩、政理、尊賢、正諫、敬慎、善說、奉使、權謀、至公、指武、談叢、雜言、辨物、修文、反質。分類纂輯先秦至漢代史事傳說,雜以議論,借以闡明儒家的政治思想和倫理觀念。一般以第則或前數(shù)則為一卷的大綱,雜引前人言論陳說本卷主旨,以下便用大量歷史上的實例加以證明。向又編有新序一書,性質與此類似 寓意1 “梟將東徙”比喻解決問題要從根本上著手。 2 可從兩個角度來理解。一種是站在斑鳩的立場上看問題:在一個環(huán)境中若得不到認可,就應該反思自己的問題或缺點,而不是逃避,只有正視自己的缺點并加以改進才能得到大家的歡迎。另一種是我們站在梟的立場上看問題,梟不是逃避,而是去尋找一個能容納自己的環(huán)境,梟

21、鳴是本性使然,也是梟區(qū)別于其他鳥類的本質屬性,如果梟不在半夜凄厲地叫,那么它還是梟嗎?既然梟鳴不是它的過錯,環(huán)境又容納不了它,它想改變一下環(huán)境又有什么錯呢?僅僅因為“群體都不喜歡”就一定要其中的個體改變他們的本性一謂遷就嗎?如今的時代是張顯個性的時代,我們該怎樣在群體生活中保留自己的個性呢?群體如何對待個體的個性?如何做到既尊重個性、又尊重共性? 其他知識梟將東徙又叫梟逢鳩,是一則動物寓言。“梟”即貓頭鷹,是傳說中的一種不吉祥的鳥。因其鳴聲多在夜半時分,而且叫聲凄厲,故而不受人們喜歡。作者抓住梟的這一特性展開全文。好漚鳥者原文海上之人有好漚鳥者,每旦之海上,從漚鳥游。漚鳥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

22、父曰:“吾聞漚鳥皆從汝游,汝取來,吾玩之?!泵魅罩I?,漚鳥舞而不下者也。故曰,至言去言,至為無為。齊智之所知,則淺矣。 注釋1.漚音u(歐),通"鷗".釋文:"漚音鷗,漚鳥,水鸮也, 今江湖畔形色似白鴿而群飛者是也." 2.漚鳥一一海鷗。 3.住張湛注:"住當作數(shù)."王叔岷:"藝文類聚九二,御 覽九二五,爾雅翼十七,容齋四筆十四,記纂淵海五六,事文類聚 復集四六,合壁事類 別集六九,韻府群玉八,天中記五九引皆作數(shù)." 4.百住而不止:住,當作“數(shù)”。百往:數(shù)以百計。 5.好-喜歡。 6.取-捉。 7.每旦(之)

23、海上 :的。 8.從 :跟著。 點評【道理】 對人要真誠相待,如果心懷鬼胎,別人就不會和你親近了。誠心才能換來友誼,背信棄義將永遠失去朋友。為人處事只有以誠相待,才能贏得對方的信任。如果想傷害對方,一旦暴露,一定會失去別人的信任。張溥嗜學原文(張)溥(p)幼嗜學。所讀書必手鈔,鈔已,朗誦一過,即焚之;又鈔,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處,指掌成繭。冬日手皸,日沃湯數(shù)次。后名(做動詞,命名)讀書之齋曰:“七錄”。溥詩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對客揮毫,俄頃立就,以故名(做名詞,名氣)高一時。 出自選自明史·張溥傳,本文又名:溫額外·溫錄齋 注釋(01)嗜(shì ):特

24、別喜歡 (02)鈔:通“抄”,抄寫 (03)已:停止 (04)一過:一遍 (05)即:就 (06)焚:燒 (07)如是:像這樣。是:這樣 (08)始:才 (09)管:筆管 (10) 皸(jn):龜裂 (11) 沃:泡浸 (12)湯:熱水 (13)名:命名 (14)齋:指書房 (15)征索:索取 (16)草:草稿 (17)毫:毛筆 (18)俄頃:一會兒 (19)就:完成(靠近) (20) 以故:因為這個原因 (21)名:名氣 (22)錄:抄寫 道理表達了張溥刻苦學習,堅持不懈的精神。也表達了張溥愛學習的精神。 啟示(1)我們要學習張溥,勤奮學習,認真刻苦。 (2)只要像張溥這樣以學習為樂,就能達

25、到這種求學的境界。 (3)努力,興趣加勤奮才能取得成功。 陳晉之讀書法原文讀書惟在記牢,則日見(13)進益。陳晉之(12)一日只讀一百二十字,遂無書不讀,所謂日計不足,歲計有余者。今人誰不讀書,日將誦數(shù)千言,初若可喜,然旋讀旋忘,雖一歲未嘗得百二十字也,況一日乎?予少時實有貪多之癖,至今每念腹中空虛,方知陳晉良為得法云(11)。(選自陳善捫虱新話) 詞解 則:那么。 進益:長進。 遂:連詞,于是,就。 歲:年。 誦:背誦,這里是讀的意思。 言:字。 然:然而。 旋:副詞,隨即。 雖:即使。 癖:毛病。 為得法云:是得法的。云,句末語氣詞。 (12)陳晉之:人名。 (13)通“漸”。 (14)惟

26、:只有 閱讀啟示讀書勿貪多,貪多嚼不爛,精讀記牢,積少成多。不要求快求多,要扎扎實實記牢。不能囫圇吞棗,否則就沒有效果了。 引刀裂織孟子少時,誦,其母方織。孟子輟然中止,乃復進。其母知其諼也,呼而問之:“何為中止?”對曰:“有所失,復得?!逼淠敢读哑淇棧源私渲?。自是之后,孟子不復諼矣。 導讀這段文字講述了孟子小時候背誦詩文因分心中途停頓,其母“引刀裂其織,以此戒之”的故事。文章寫作的時間為“孟子少時,誦,其母方織”,事情是由孟子誦時“輟然中止”而引起。孟母“知其諼也,呼而問之”,當小孟軻回答是“有所失,復得”時,“其母引刀裂其織,以此戒之”。終使“孟子不復”。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孟母戒子”故

27、事。 注釋孟子:孟軻,戰(zhàn)國人。 誦:背誦。 方:正,剛好。 輟然:突然停止的樣子。 何為:即“為何”,為什么。 引:拿起。 自是:從此。 諼:欺騙,欺詐。 啟示學習不可半途而廢,只有勤奮不息,才能有所成就。也只有像孟子一樣知錯就改,發(fā)奮苦讀,最終才能成為賢圣名儒。劉宣苦讀成才景泰間,吉安劉公宣代戍于京師龍驤衛(wèi),為衛(wèi)使畜馬,晝夜讀書廄中,使初不知也。公偶與塾師論春秋,師驚異之,以語使,使乃優(yōu)遇之。未幾,發(fā)解及第。取解時,劉文恭公鉉主試,訝其文,謂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啟封,乃公也,人始識公,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焦竑玉堂叢語) 注釋景泰:明代宗朱祁鈺年號。 劉公宣:即劉宣。 為(衛(wèi)使畜馬):替。 未

28、幾:沒有多久;很快。 發(fā)解及第:(劉宣參加科舉考試)發(fā)榜考中了解元。發(fā)解,明清時鄉(xiāng)試舉人第一名成為解元,考中舉人第一名為“發(fā)解”。及第,指科舉考試考中,特指考中進士,明清兩代只用于殿試前三名。 劉文恭公鉉:即劉鉉,下文中的“文恭”也同。 訝(其文):感到驚奇。未幾:沒有多久;很快。 謂:說。 必(山林老儒之作):一定。 例題1.選出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 (C) A. 以語使 語:(告訴) B.訝其文 訝:(對.感到驚奇) C. 謂必山林老儒之作 作:(做法)【正確解釋:作品】 D. 使乃優(yōu)遇之 之:(他,指劉宣) 2.用一個短語或一句話分別評價文中劉宣,衛(wèi)使,劉鉉三個人物 答案:

29、劉宣:苦讀成才 衛(wèi)使:愛惜人才 劉鉉:慧眼識才 3.翻譯下面句子,補上省略的成分。(2分) 晝夜讀書廄中,使初不知也。 日日夜夜(都)在馬廄中讀書,衛(wèi)使開始不知道。 4.解釋下列加點字。(4分) (1)師異之 異:(對.感到驚奇,詫異) (2)人始識公 始:(開始,才 )文征明習字原文文征明臨(1)寫千字文,日(2)以(3)十本為率(4),書(5)遂(6)大進(7)。平生于(8)書,未嘗(9)茍且(10),或(11)答人簡札(12),少(13)不當意(14),必(15)再三易(16)之不厭(17),故(18)愈老而愈益(19)精妙(20)。(出自書林紀事) 注釋(1)臨:臨摹。 (2)日:每天

30、。 (3)以:按照。 (4) 率:標準。 (5)書遂大進,書:書法。 (6)遂:于是,就。 (7)進:進步 (8)于:對,對于。 (9)嘗:曾經(jīng)。 (10)茍且:這里是馬虎草率的意思。 (11)或:有時。 (12)簡札:信件,書信。 (13)少:通假字,同“稍”。稍微。 (14) 當意:稱心。 (15)必:一定,必須。 (16)易:改變,本文為“改寫”的意思。 (17)厭:厭煩、厭倦。 (18)故:因此。 (19)愈益:愈加,更加。 (20) 精妙:精致巧妙。(21 ) 打進:迅速進步;進:進步。 (22)平生于書,書:寫字,書寫。 (23)茍且:隨便,馬虎,不認真。閱讀啟示對待學習要像文徴明

31、一樣具有認真寫作的一絲不茍的精神,并且要認真對待每次作品。 選文贊揚了明代著名大書法家文徴明學習書法一絲不茍的精神,這對于我們青少年有很好的啟迪作用。 我們做事往往半途而廢,最終只能一事無成,只有腳踏實地,堅持不懈才能成功。 文章通過對文征明習字經(jīng)歷的記敘,為了突出文征明勤學苦練,孜孜不倦,仔細認真的精神。同時我們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也要學習這種刻苦,勤奮,認真,孜孜不倦的精神。無論做什么事情既要堅持不懈,又不能馬虎草率 ;只有有了量的積累,才會有質的飛躍。如果希望一蹴而就,或者敷衍了事,就不可能會成功??锖馇趯W原文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居有燭而不逮(及,達到),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

32、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主人怪而問衡,衡曰:“愿得主人書遍讀之?!敝魅烁袊@,資給以書,遂成大學。    注譯 1.鄰居有燭而不逮(到,及) 2.資給 以書 (資助給) 3.遂成大學 (大學問家) 4.愿 意得主人書遍讀之 (希望) 鑿壁偷光 5.致:給 6.得:得到 7.書:讀書 8.穿壁:在墻上打洞。 9.文不識:文名不識 10.遂:終于。 11.大姓:大戶人家。 12.以:把 13.償:報酬 14.怪:以為怪;對感到奇怪 15.傭作:做工辛勤勞作炳燭而學原文晉平公問于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睅煏缭唬骸昂尾槐T乎?”  

33、;  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 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注釋(1)晉平公:春秋時晉國的國君。 (2)欲:想要。 (3)暮:晚(為時已晚)、遲。 (4)何:為什么。炳燭:點燃蠟燭照明。炳,<動詞>點燃。乎:呢。 (5)安有:哪有。為人臣:做臣子的。戲:戲弄。 (6)盲臣:師曠是盲人,故自稱是“盲臣”。 (7)好:努力。 (8)陽:陽光。 (9) 少:少年(年輕時)。 (10)壯:壯年,古人三十歲以上為壯年。 (11)炳燭之明:點燃蠟燭照明。 (

34、12)孰與昧行乎:比摸黑走路哪個好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孰與:比哪個 (13)善哉:說得好啊。 善:好,對。 (14) 師曠:名曠,因為他是盲音樂師,世稱"師曠"。 (15)安敢:怎敢宋太宗學書原文太宗朝有王著者學右軍書,深得其法,侍書翰林。帝聽政之余,留心書法,數(shù)遣內侍持書示著,著每以為未善,太宗遂刻意臨學。又以問著,對如初。或詢其意,著曰:“書固佳矣,若遽稱善,恐帝不復用意矣?!逼浜螅酃P法精絕,超越前古,世以為由著之規(guī)益也。 注釋1.太宗朝:指宋太宗趙光義執(zhí)政時期。 2 . 聽政:處理政務。 3. 內侍:此指太監(jiān)。 4.規(guī):勉勵。 5.益:更加。 6.者:的人 。 7. 法:方法,竅門 。 8. 余:閑暇·多余的時間 。 9.留心:注意,注重 。 10.筆札:此處指書法。 11. 數(shù):數(shù)次、許多次。 12.遣:派遣。 13.示:給看。 14.刻意:專心。 15. 善:好。 16. 臨:臨摹。 17. 或:有人。 18.絕:極。 19. 遽:馬上,立刻 20.恐:擔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