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學DOC-12P_第1頁
管理心理學DOC-12P_第2頁
管理心理學DOC-12P_第3頁
管理心理學DOC-12P_第4頁
管理心理學DOC-12P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管理心理學 導論 第一個問題:管理心理學對象管理心理學研究組織管理活動中人的心理活動規(guī)律,以期調動人的工作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率與管理效率的科學,是社會心理學的一門應用分支。管理心理學內容:個體心理:人的需要與動機激勵,人的態(tài)度及其改變。群體心理:人際關系,意見溝通,群體心理,群體凝聚力,群體士氣。 領導心理:領導者影響力,領導威信,領導有效性理論。組織心理:組織機構,組織理論,組織發(fā)展。 幾門鄰近學科研究對象之間的關系: 工程心理學:人機關系 人事心理學:人事關系 管理心理學:人人關系第二個問題 :管理者的人性觀西方心理學關于人性的假設(一)麥格雷戈(Douglas Mcgregor)的理論與

2、理論關于人性的假設,是管理人員人性觀的組成部分,即他們關于人們?yōu)槭裁匆ぷ?,應該怎樣激勵他們去工作的一種總的看法。麥格雷戈把管理者關于人性的假設分為理論與理論,他是比較贊成理論而反對理論的。理論:對人性的看法:認為人對工作具有天生的厭惡,總要設法逃避;多數人無雄心大志,不愿負責任,甘愿受人指揮;人們工作只是為了金錢和物質財富;人天生只關心自己需要的滿足,個人目標總是與組織目標相矛盾;為了激勵人們朝著組織目標努力,必須給以強制、監(jiān)督和懲罰。在管理措施上:認為管理就是計劃、組織、指導、監(jiān)督、控制,傾向于任務管理;認為管理是少數人的事,與多數人無關;用嚴格獎懲激勵職工的工作的積極性。理論:對人性的看

3、法:人是好動的,如果環(huán)境有利,工作就如同游戲與休息一樣的自然;人們在執(zhí)行任務中,能夠實行自我監(jiān)督和控制;人不僅僅會接受責任,而且會主動地尋求責任;人有著高度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在現代工業(yè)條件下,一般人的潛力只用了一部分。在管理措施上:強調組織目標與個人目標融合;強調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使職工能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要求由集權化管理走向參與管理。超理論:摩爾斯(J.J.Morse)與洛斯齊(J.w.Lorsch)認為無論是理論還是理論都不能適用于一切人,人們是帶著各式各樣的需要和動機到工作中來的,組織形式要依工作性質不同、人的需要不同而定。理論:把日本型的組織按美國方式進行修改,得到的一種混合型。(二)

4、雪恩(dgar H.Schein)的人性假設 經濟人、社會人、成就人、復雜人1.經濟人假設認為人們工作只是為了追求經濟性刺激物;職工本質上是被動的;管理的重點在工作效益上,而人們的情感、意志是不重要的。2.社會人假設認為人的最大的動機是社會需求,只有滿足人的社會需求,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人們的工作積極性。3.成就人假設(自我實現的人)認為人們總是力求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自己的潛能。表現自己的才能,取得成就。4.復雜人假設認為人們的最大需求并不可能都是一樣的,而是因人、因時、因事而異。不可能有純粹的經濟人、社會人、自我實現的人,只有在不同的情況下作不同反應的復雜人,管理措施也要因人因事而異,靈活多變。

5、第一講 動機激勵一、動機與動機激勵(一)動機 動機是個體發(fā)動或維持其活動并使這一活動指向一定目標的內部動力。(二)動機結構 在動機結構中需要與誘因是兩種主要的心理成份,而需要又是更為基本的。 誘因:能夠滿足個體需要的那些客體、情境和條件。(三)動機在活動中的作用啟動作用指向作用維持作用(四)動機激勵:利用各種誘因條件,使個人已有的活動需要由潛伏狀態(tài)轉入活躍狀態(tài),成為實際活動的推動力。內驅力降低 需要 內驅力 動機活動結果 需要滿足 新的需要 誘因 動機激勵過程圖示 行為主義激勵理論:物質刺激,獎勵懲罰 -需要層次論(馬斯洛) - 內容型 生存關系成長理論(阿爾德弗) 成就需要論(麥克萊倫) 認

6、知派激勵理論 -雙因素理論(赫茨伯格) -期望理論(弗羅姆) -過程型 目標理論(德魯克) 公平理論(亞當斯) 綜合型激勵理論 - 歸因理論(海德)二、需要層次論(馬斯洛A.H.Maslow)(一)需要層次論的基本內容 1.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種:生理、安全、愛與歸屬、尊重、自我實現。 2.五種基本需要按一定順序逐級上升。 3.只有低一級需要基本滿足后,高一級需要才能成為行為動力。 4.高一級需要產生時,低級需要并不消失。同一時期內,人就有多種 需要并存,但有的需要占主導地位。 5.大多數人需要層次按固定順序排列,但有七種人是例外。(二)需要層次論在管理中的應用 注意:人的需要的動力性;人的需要的

7、多樣性;人的需要的層次性; 低層次需要的基礎性;優(yōu)勢需要的主導性;高層次需要對低層次需要的支配性與作用的持久性;人的需要的個別差異性。(三)關于需要層次論的爭論 1.馬斯洛把人的基本需要排成一個層次系統(tǒng),對于了解人的需要結 構是有好處的。 2.馬斯洛對幾種需要層次的排定,指出需要由低級向高級發(fā)展的順 序,是符合人的心理生活實際的。 3.馬斯洛談的幾種需要都是以個人價值為中心的,是否概括了人的 全部需要,還存在有不同看法。 4.把人的需要由低級向高級發(fā)展的過程看成是自然成熟的過程,忽 視社會存在與社會實踐對人的需要發(fā)展的作用。 三、雙因素理論(赫茨伯格 F.Herzberg) (一)實證研究基礎

8、 (二)雙因素理論的基本觀點 1.與人的工作動機有關的因素有兩類:一類為保健因素(企業(yè)政 策、工作環(huán)境、工資水平、人際關系、福利、安全等);另一類 為激勵因素(包括成就、認可、成長發(fā)展、責任感等)。 2.保健因素與激勵因素的關系與激勵因素的關系相當于外部動機與 內部動機的關系。 3.修正了傳統(tǒng)的滿意與不滿意的觀點 滿意 傳統(tǒng)觀點 不滿意 赫茨伯格觀點 滿意 沒有滿意 (激勵因素) 沒有不滿意 不滿意 (保健因素) 4.激勵因素是以工作為核心的(三)雙因素理論在管理中的應用 1.觀點上的啟示:為了調動職工的工作積極性,不能只考慮到資、 獎金、安全、工作環(huán)境等保健因素(那樣只能保證大家沒有意見,

9、組織內部相安無事,但不能保證創(chuàng)第一流的工作);還必須重視激 勵因素,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士氣,激發(fā)人們的進取心。重視內激勵 是雙因素理論的精辟見解,值得高度重視。 2.指導獎金發(fā)放工作 3.工作再設計 工作中的內激勵因素有:工作的多樣性、完整性、重要性、自主 性、進取性、發(fā)展性、績效反饋。 工作再設計的幾種形式: (1)工作擴大化 (2)工作豐富化 (3)彈性工作制度(四)關于雙因素理論的爭議 1.赫茨伯格的調查對象是否缺乏代表性 2.滿意是否等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3.保健因素與激勵因素的關系:是否可以兼顧、轉化、互補。四、期望理論(弗羅姆 V.H.Vroom 等)(一)弗羅姆的基本模式 激勵力量

10、效價期望值 或 M = VE M(Motivation)激勵力量,動機強度 V (Valence) 效價,目標滿足個人需要的程度?;蚰繕藢τ趥€人效用、意義、價值、重要性。 E (Expectency)期望(值),個人依據一定的經驗,判斷通過某種行為達到某種目標的主觀概率。即個人對于通過努力達 到目標的可能性大小的估計。上式表明,目標激勵力量的大小等于效價與期望的乘積。(二)VIE模式 I(Instrumentality):工具性(或關聯性),個人對一級目標與二級目標關系的認識。 一級目標 二級目標 努 力 成 績 報 酬 需 要 M E I V(三)期望理論在管理上的應用 1.觀點上的啟發(fā) 2

11、.采取多種方法提高目標的效價和期望值 3.近期目標比遠期目標的吸引力要大 4.期望值略低于現實有時有利于保持長期工作的積極性五、公平理論(亞當斯 J.S.Adams)(一)公平理論的一般概念每個人總是要將自己所得的報酬與所作的貢獻之比同他人所得的報酬與所 作的貢獻之比進行比較;也要將自己現在所得的報酬與所作的貢獻之比與 自己的過去進行歷史的比較。如果發(fā)現比值相等,就會產生公平感。否則 就會產生不公平感。公平感的情況是: O(Outcome)報酬,輸出,個人對自己或他人所獲報酬的感覺。 I(Imput)貢獻,投入,個人對自己或他人所作貢獻的感覺。 公平理論要點是:一個人的工作動機,對報酬的感覺,

12、不僅受報酬的 絕對值的影響,而且受其相對值的影響。(二)消除不公平感的方式(三)不公平感的原因及其克服 1.客觀上不公平 左的習慣勢力;制度、政策的不完善;領導辦事不公道、不堅持原 則;少數人靠不正當手段聚斂大量財富。 2.客觀上是公平的,主觀上有不公平感 有人過高地估計自己的才能貢獻,又過高地估計別人的報酬;判斷 公平與否的標準不合理,不適應競爭的環(huán)境,平均主義的思想作 怪;領導作風不民主,新聞傳媒的片面報導,又擴大了人們的不公 平感。 (四)公平理論的應用及其局限性 1.公平理論反應了人們普遍存在的心理生活實際 2.公平理論有助于做好管理工作 3.公平理論是以個人利益為出發(fā)點的 4.公平只

13、能是近似的. 第二講 人際關系一人際關系與人際交往(一)社會關系與人際關系社會關系是人們在共同的實踐活動中與精神活動中彼此之間建立的關系。包括生產關系、政治關系、意識形態(tài)關系等,其中物質生產關系是其他各種關系的基礎。社會關系不是建立在個人好惡的基礎上,而是建立在每個人所處的社會地位的基礎上。因此,社會關系帶有非個人的性質。人際關系是人們在具體的交往中產生的個人關系、心理關系。人際關系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具有情感基礎。人際關系歸根結底受社會關系制約,但除之外,它還取決于每個人的心理特點、他們交際的特殊動機、目的和方式。(二)人際交往人際交往是由共同活動的需要產生的、確立和發(fā)展人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復雜過

14、程。交往的特點在于它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作用,交流信息和情感的過程。交往包括人際知覺、人際吸引、人際溝通和人際相互作用幾個方面。二、人際知覺人際關系的認知側面(一)人際知覺的概念人際知覺指交往過程中對人、對己、對團體以及他們相互關系的認識與了解。(二)影響人際知覺的幾個因素這里主要討論容易引起知覺偏見的幾種心理因素:第一印象(初次印象)初次印象指與陌生人交往過程中所形成的有關對方的最初印象。第一印象往往比較深刻,有可能對以后的人際知覺產生一種指導作用。魯申斯的研究材料:第一段:吉姆離家去買玩具。他和兩個朋友一起走在撒滿陽光的街道上,邊走邊曬太太陽。吉姆走進文具店,店里擠滿了人。他一面等待售貨員招

15、呼他,一面和熟人聊天。買好文具向外走的途中又遇到了熟人,他就仃下來和同學打招呼。后來告別朋友又走向學校。路上又遇到一個前天晚上才認識的女孩,他們說了幾句話之后又分手了。吉姆來到學校。第二段:放學后,吉姆獨自一人離開教室。走出了校門,他開始長距離的步行回家。街道上的陽光非常耀眼,于是吉姆走到街道的蔭涼一邊。迎面而來的街道逐漸消失在他的背后,他看到一位前天晚上遇到過的那個漂亮的女孩。吉姆穿過一家糖果店,店里擠滿了學生,他看到了一些熟悉的面孔,吉姆靜靜地等待著,直到引起柜臺上服務員的注意之后才買到了飲料。他坐在一張靠墻邊的椅子上喝飲料,喝了之后他就回家去了。 組別 材料 認為吉姆外向人數占 認為吉姆

16、內向人數 第一組 第一段第二段 78% 22% 第二組 第二段第一段 18% 82%對第一印象的解釋:最初獲得的信息受到了優(yōu)先的注意,因而印象深;先接受的信息構成了一種認知模式,后來的信息就被整合、被同化到這個模式里面,因而新的信息帶有先前信息的色彩??贪逵∠螅ǘㄐ停┛贪逵∠笫侨穗H知覺的定型化,也就是人常常根據他對某個群體明顯特點的認識去推斷該群體的每一個個別成員。人際知覺上的定型化有雙重作用。一方面它使人際知覺過程得到簡化;另一方面容易造成偏見。定勢定勢是一種心理準備狀態(tài),它使人以一種特定的方式對外界事物作反應。人際知覺中的定勢現象是以一種主觀既定的認識去觀察、解釋他人的狀況與特征。光環(huán)效應

17、(暈輪效應)光環(huán)效應指人際知覺中當一個人對某人的某些品質特別是主要品質給于了某種評價后,就會對他的其他一些品質也給予類似的評價。(三)人際知覺中的歸因歸因:人對自己或他人的所作所為進行分析,指出其性質或推論其原因的過程。歸因原則:1.共變原則 2.三度歸因原則 3.打折扣原則 4.非共同效果原則 5.非預期性原則 6.自由選擇原則歸因特點與歸因偏向: 1.高估內因,低估外因 2.行動者強調外因,觀察著強調內因 3.隨著時間流逝歸因的情境性漸增 4.動機性的偏向三.人際吸引-人際關系的情感側面人際關系的情感基礎可以歸結為兩大類:聯合情感與分離情感。影響人際吸引的主要因素有: 1.相似性 2.互補

18、性 3.鄰近性 4.熟習性 5.自我暴露 6.個性品質卡奈基談取悅于人的方法:1.表示對對方真誠的關心2.微笑評估3.常叫別人的名字4.傾聽別人談話,鼓勵別人談自己5.談別人感興趣的問題6.使別人覺得他很重要四、人際溝通人際關系的信息溝通方面(一)人際溝通特點1.雙方都是積極的主體,各有自己的溝通意圖和目的。2.信息不但在傳遞,而且在溝通中不斷形成、補充和發(fā)展。3.雙方應有相同或近似的編碼與譯碼體系,有相同的詞匯和語法系統(tǒng)。4.雙方有對交往情境的共同理解。(二)言語溝通1.言語溝通的規(guī)則:選擇和引入話題;學會傾聽,表示贊同,或提出問題,重復對方某些重要的話;注意適時填補空白時間;轉換話題;等別

19、人說完一段話再插話等。2.溝通網絡溝通網絡指人際溝通的線路形態(tài)。從輪式、Y式、鏈式到環(huán)式,成中心化遞減的趨勢。傳遞效率:輪式有組織性,傳遞信息快。滿意度:信息交流越自由,就越滿意。處于輪形中心的人物最感滿意,全通道式中人人滿意,處于鏈形兩端的人最不滿意。對領導者產生的影響:處于溝通中心的人有可能被推選為領導者。對問題解決效率的影響:中心化結構對解決簡單問題有效,非中心化結構對解決復雜問題有效。(三)非言語溝通1.副語言:聲調,音量,重音,停頓,共鳴聲,呼吸聲,鼻音,喉音等語言的非詞語方面。2.類語言:哭聲,笑聲,嘆息,呻吟,各種叫聲等可以單獨表意的聲音叫。類語言。3.目光接觸:目光接觸有利于言

20、語同步,對話連貫;有利于對話的協調;目光接觸的方式是社會地位的指標;對話中雙方對視的時間極短;目光接觸可以彌補空間距離過遠的不足。4.姿勢和運動:一種是代替語言的,一種是伴隨語言的。5.面部表情:6.人際距離:親密距離 父母與子女、夫妻間,15-46厘米 個人距離 朋友之間,46-122厘米 社會距離 互相認識的人之間,1.2米3.7米 公眾距離 陌生人之間、上下級之間,3.7米以遠(四)言語溝通與非言語溝通的關系當語言與副語言所傳達的信息不一致的時候,對方主要依據副語言信息;副語言與面部表情不一致的時候,對方主要依據面部表情。情緒信息主要是依靠非言語溝通來傳達的,因其帶有更多的無意識性質,故

21、往往比較真實。(五)相互作用分析理論(人格結構的PAC分析理論)1.弗洛依德(S.Freud)人格結構學說人格由三部分組成:本我:由本能和無意識沖動所組成,遵循著快樂主義的原則。自我:是個體在成長過程中通過活動建立起來的對外界事物的評判標準,遵循著現實主義的原則。超我:是由父母和長者提出的道德規(guī)范經內化而形成的理想、品德與良心。遵循著完美主義的原則。2.伯恩(T.A.Berne)的PAC分析理論P(Parents)父母心態(tài):以權威和優(yōu)越感為標志,訓斥人,教訓人,發(fā)號施令,獨斷獨行。說起話來總是“你應該”“你必須”“你不能”。A(Adult)成人心態(tài):客觀冷靜,理智,尊重人。講起話來總是“我個人

22、的想法是”C(Child)兒童心態(tài):幼稚,沖動,無主見,感情用事,不負責任。講起話來總是說“我猜想”。3.溝通(或交往)的轉變平行性交往:交往的每一方都按對方期望發(fā)生反應。交叉性交往:至少有一方不按對方的期望發(fā)生反應。交往的轉變:在溝通中出現障礙時,自覺地使自己處于成人心態(tài),從而誘發(fā)對方作出成人的反應,變交叉性交往為平行性交往。其中,成人的心態(tài)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輪式 Y式 鏈式 環(huán)式 全通道式 秘書專政式 溝通網絡 1 2 3 P = P P P P P A A A = A A A C C C C C = C 7 8 9 P P P P P P A A A A A A C C C C C C

23、 4 5 6 P P P P P P A A A A A A C C C C C C 第三講 態(tài)度改變與宣傳工作 一、態(tài)度的概念 (一)態(tài)度及其特點 態(tài)度是個人對某一對象所持有的評價與行為傾向,是由認知、情感、意向三因素構成的比較持久穩(wěn)定的個體內在結構,是調節(jié)刺激與反應的中介因素。(1)它是反應的先有傾向或準備;(2)其對象是人、物、群體、價值、觀念、制度、規(guī)范,是主體與客體的關系。(3)有喜歡、厭惡等情感上的傾向;(4)是后天習得的;(5)具有持久性,不是一時性動機或定勢;(6)個別態(tài)度可形成結構化的態(tài)度群。(二)意見、偏見、立場、價值觀 意見:意見是態(tài)度的表達。意見往往比態(tài)度更具體、更直接

24、。 偏見:個人對人或事物所持有的缺乏充分事實根據的態(tài)度。 立場:個人或群體對涉及到團體利益、階級利益、國家利益、民族利益等重大政治、經濟問題所持有的基本態(tài)度。 價值觀:客體滿足主體需要的程度。價值觀是態(tài)度的核心。 六種基本的價值觀(斯普蘭格、阿爾波特): (1)經濟價值 (2)理論價值(認識價值,真) (3)社會價值(善) (4)審美價值(美) (5)權力價值 (6)宗教價值(三)態(tài)度與行為二、態(tài)度的改變(一)態(tài)度改變的含義 1.形成新的態(tài)度 2.改變態(tài)度的方向 3.改變態(tài)度的強度(二)一種關于態(tài)度改變的理論認知一致論 人有一種力求逃避內部不平衡狀態(tài)的意向。當態(tài)度的各種成份之間不一致時,就出現

25、了不平衡狀態(tài),這種不平衡狀態(tài)所引起的否定的心理體驗,是態(tài)度改變的動力。 1.海德(F.Heider)的平衡理論 這一理論涉及到P、O、X三個因素:P是觀察者;O是有關的另一個人;X是態(tài)度的對象。此三者兩兩之間的關系可以是肯定的,也可以是否定的,分別用正、負號來表示。三者構成一個三角形的三個頂點。當三角形三邊的符號的乘積為正時,構成了平衡關系;否則,構成了不平衡關系。當關系不平衡時,P就要改變對O或X的態(tài)度之一,達到平衡。 2.費斯汀格(Fstinger)的認知失調論 這一理論的一個基本概念是認知因素,它可以是一個事實、信念、意見、行為。每個人都有許多認知因素,有些是有關的,有些是無關的。有關的

26、認知因素之間的關系,有些是協調的,有些是不協調的。當認知失調產生時,人就要體驗到心理上的緊張,感受到一定的壓力。他就要采取一定的方式消除失調狀態(tài),達到認知協調。 三、宣傳工作(一)宣傳工作的本質通過信息傳遞、對信息的解釋和情緒感染,促進個人或團體的態(tài)度體系發(fā)生有目的的變化過程,叫宣傳。(二)宣傳工作的分類 直接的宣傳(直觀的宣傳與口頭的宣傳)與間接的宣傳。 社會主義的宣傳體系與資本主義的宣傳體系。 (三)宣傳的職能 1.傳遞信息 2.解釋信息 3.轉變態(tài)度 4.教育功能四、影響宣傳效果的條件 (一)宣傳者的特點宣傳者的內在品質、外表吸引力、表達能力、宣傳技術、與宣傳對象的關系等都影響宣傳效果。

27、其中宣傳者的威信最為重要。宣傳者的威信取決于他的專業(yè)性與可信性。 誰的宣傳更可信(二)宣傳對象的特點 1.宣傳對象的需要、動機、切身利益 2.已有信念的強度 取決于:是否公開聲明;是否既成事實;是否自由選擇;卷入程度。 3.智力水平 4.自尊心 5.認識需要(三)信息內容 1.真實性 2.可理解性 3.可接受性 4.知識性、趣味性、情感性等(四)宣傳環(huán)境五、社會環(huán)境與態(tài)度改變 (一)示范與模仿 模仿是個人對他人行為的仿效。模仿不僅是對他人行為與心理特點的 接 受、認可,而且還要將它復制出來。榜樣具有什么特點才易于模仿?優(yōu)越性;可接近性;時代感;鮮明性。 (二)感染 感染是個人對某種心理狀態(tài),特別是對某種情緒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