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有關針灸治療慢性疼痛性疾病概況實用教案_第1頁
WHO有關針灸治療慢性疼痛性疾病概況實用教案_第2頁
WHO有關針灸治療慢性疼痛性疾病概況實用教案_第3頁
WHO有關針灸治療慢性疼痛性疾病概況實用教案_第4頁
WHO有關針灸治療慢性疼痛性疾病概況實用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WHOWHO有關針灸治療有關針灸治療(zhlio)(zhlio)慢性疼痛性疾病概慢性疼痛性疾病概況況 1.背景與歷史沿革 2.WHO關于針灸治療慢性疼痛(tngtng)的適應癥 3.WHO提出的治療方式與國內常用治療方式的差異第1頁/共51頁第一頁,共52頁。1.1.背景背景(bijng)(bijng)與歷史沿革與歷史沿革第2頁/共51頁第二頁,共52頁。背景背景(bijng)(bijng)與歷史沿革與歷史沿革 由于疾病譜的改變以及化學藥品毒副作用的日益顯現(xiàn),現(xiàn)代醫(yī)學在治療疾病和維護健康方面遇到了許多(xdu)挑戰(zhàn)。從50年代開始,傳統(tǒng)醫(yī)藥就以獨特的理論與療效逐漸為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和接受。 第

2、3頁/共51頁第三頁,共52頁。背景背景(bijng)(bijng)與歷史沿革與歷史沿革 WHO注意到了這一發(fā)展趨勢,并對此做了認真的研究和論證。WHO認為,全世界所面臨的大量醫(yī)療衛(wèi)生問題,不是現(xiàn)代的醫(yī)療設施(shsh)和廣泛應用的高精尖醫(yī)學技術能完全解決的。因此,WHO一直鼓勵和支持各個國家尋求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和包括針灸在內的傳統(tǒng)醫(yī)學用于公共和個人的衛(wèi)生保健。 第4頁/共51頁第四頁,共52頁。背景背景(bijng)(bijng)與歷史沿革與歷史沿革 在1977年召開的第十三屆世界衛(wèi)生大會上,WHO敦促各會員國政務重視對傳統(tǒng)醫(yī)學的研究應用并制定符合本國實際的傳統(tǒng)醫(yī)學發(fā)展計劃。 WHO于1

3、979年在北京召開了針灸針麻座談會,對針灸療法的臨床應用、適應癥以及在全球的推廣等問題進行了深入(shnr)討論。會后WHO的會刊World Health出版了一期針灸專刊,宣傳了針灸療法并公布了WHO審定的針灸43種適應證。 第5頁/共51頁第五頁,共52頁。背景背景(bijng)(bijng)與歷史沿革與歷史沿革 1985年,WHO西太區(qū)委員會通過了一項關于傳統(tǒng)醫(yī)學的決議,承認傳統(tǒng)醫(yī)學,特別是草藥和針灸是可以融入國家保健策略的技術,要求各成員國開展研究(ynji)、培訓和信息工作。 1987年,該委員會又通過了一項決議,重申草藥醫(yī)學和針灸的價值,并要求成員國根據(jù)自己的特殊要求及情況建立或進

4、一步開發(fā)有關傳統(tǒng)醫(yī)學,特別是草藥和針灸的項目。第6頁/共51頁第六頁,共52頁。背景背景(bijng)(bijng)與歷史沿革與歷史沿革 1994年,WHO西太平洋區(qū)在日本召開了針灸臨床研究工作會議,制定了針灸臨床研究規(guī)范(gufn),為針灸國際化后的正規(guī)化奠定基礎。 為適應針灸臨床治療和研究發(fā)展需要,1996年11月召開了WHO意大利米蘭會議,提出64種針灸適應證。 第7頁/共51頁第七頁,共52頁。背景背景(bijng)(bijng)與歷史沿革與歷史沿革 中國針灸學會和中醫(y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于2007年承擔了編制WHO西太區(qū)循證針灸臨床實踐指南(草案)項目(xingm),已完成了貝爾面癱、帶

5、狀皰疹、抑郁、偏頭痛和中風假性球麻痹針灸臨床實踐指南的編制工作。 2010年4月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又啟動了臨床病癥診療指南項目(xingm),包括腰痛、痛經、坐骨神經痛等10個病癥的針灸臨床指南和針灸臨床指南方法學研究課題。第8頁/共51頁第八頁,共52頁。2.WHO2.WHO關于關于(guny)(guny)針灸治療慢性疼痛的適應癥針灸治療慢性疼痛的適應癥第9頁/共51頁第九頁,共52頁。針灸治療針灸治療(zhlio)(zhlio)慢性疼痛的適應癥慢性疼痛的適應癥 1979年WHO的會刊(hu kn)World Health出版了一期針灸專刊,宣傳了針灸療法并公布了WHO審定的針灸43種適應證。

6、其中包括:第10頁/共51頁第十頁,共52頁。針灸治療針灸治療(zhlio)(zhlio)慢性疼痛的適應癥慢性疼痛的適應癥 1.上呼吸道疾病:急性鼻竇炎、急性鼻炎、感冒、急性扁桃體炎。 2.呼吸系統(tǒng)疾病:急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對兒童(r tng)及無合并癥者最有效)第11頁/共51頁第十一頁,共52頁。針灸治療慢性針灸治療慢性(mn xng)(mn xng)疼痛的適應癥疼痛的適應癥 3.眼科疾?。杭毙越Y膜炎、中心性視網膜炎、近視(兒童)、白內障、拔牙后疼痛、齒齦炎、急慢性咽炎。 4.胃腸疾病:食管賁門痙攣、呃逆、胃下垂、急慢性胃炎、胃酸過多、慢性十二指腸(sh rzhchng)潰瘍(緩解疼

7、痛)、急性十二指腸(sh rzhchng)潰瘍(無合并癥者)、急性或慢性結腸炎、急性菌痢、便秘、腹瀉、麻痹性腸梗阻。 第12頁/共51頁第十二頁,共52頁。針灸治療針灸治療(zhlio)(zhlio)慢性疼痛的適應癥慢性疼痛的適應癥 5.神經肌肉骨骼疾?。侯^痛、偏頭痛、三叉神經痛、面癱(早期、3-6月內)、中風(zhng fng)后發(fā)生的不完全性癱瘓、外周神經疾患、脊髓灰質炎后遺癥(早期、6個月內)、美尼爾氏癥、神經性膀胱功能障礙、夜尿癥、肋間神經痛、頸臂綜合癥、肩周炎、肱骨外上髁炎、坐骨神經痛、腰痛、骨關節(jié)炎。 第13頁/共51頁第十三頁,共52頁。針灸治療慢性針灸治療慢性(mn xng)(

8、mn xng)疼痛的適應癥疼痛的適應癥 1996年11月召開了WHO意大利米蘭會議(huy),提出64種針灸適應證,并作如下論述: 1.采用類似針灸法或傳統(tǒng)療法隨機對照試驗過的針灸適應證有:戒酒、變應性鼻炎(花粉癥)、競技綜合癥、面癱、膽絞痛、支氣管哮喘、心神經官能癥、頸椎病、運動系統(tǒng)慢性疼痛(頸、肩、脊柱、膝等)、抑郁、戒毒、痛經、頭痛、偏癱或其它腦病后遺癥、帶狀皰疹、高血壓、原發(fā)性低血壓、陽痿、引產、失眠、白細胞減少、腰痛、偏頭痛、妊娠反應、惡心嘔吐、肩周炎(凍結肩)、手術后疼痛、經前期緊張癥、神經根疼痛綜合癥、腎絞痛、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扭傷和勞損、下頜關節(jié)功能紊亂、緊張性頭痛、戒煙、三叉神

9、經痛、泌尿道結石。 第14頁/共51頁第十四頁,共52頁。針灸針灸(zhnji)(zhnji)治療慢性疼痛的適應癥治療慢性疼痛的適應癥 2.有足夠數(shù)量的病人為樣本但無隨機性對照試驗的針灸適應證有:急性扁桃體炎和急性咽喉炎、背痛、膽道蛔蟲癥、慢性咽炎、胎位不正(b zhn)、遺尿、網球肘、膽結石、腸道激惹綜合癥、梅尼埃病、肌筋膜炎、兒童近視、單純性肥胖、扁桃體切除術后疼痛、精神分裂癥、坐骨神經痛。 第15頁/共51頁第十五頁,共52頁。針灸針灸(zhnji)(zhnji)治療慢性疼痛的適應癥治療慢性疼痛的適應癥 3.有反復的臨床報道,效果較快或有一些(yxi)試驗依據(jù)的針灸適應證有:便秘、缺乳、

10、泄瀉、女性不孕、胃下垂、呃逆、尿失禁、男性不育(精子缺乏、精子活動力缺乏)、無痛分娩、尿潴留、鼻竇炎。第16頁/共51頁第十六頁,共52頁。針灸治療慢性針灸治療慢性(mn xng)(mn xng)疼痛的適應癥疼痛的適應癥 綜上,WHO推薦治療的慢性疼痛性疾病包括:慢性胃炎、慢性十二指腸潰瘍(緩解(hun ji)疼痛)、頭痛、偏頭痛、三叉神經痛、肋間神經痛、肩周炎、肱骨外上髁炎、坐骨神經痛、腰痛、骨關節(jié)炎等。 第17頁/共51頁第十七頁,共52頁。針灸治療慢性針灸治療慢性(mn xng)(mn xng)疼痛的適應癥疼痛的適應癥 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2005年頒布的國際疾病分類(fn li)(inte

11、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disease,ICD)第10版(ICD-10),將上述疼痛性疾病按照病因學分類(fn li),可分為: 1. 感染性:慢性胃炎、慢性十二指腸潰瘍 2.代謝性:頭痛、偏頭痛 3.機械性:坐骨神經痛、肋間神經痛、三叉神經痛 4.炎癥性:骨關節(jié)炎、肩周炎、肱骨外上髁炎 5.退行性:腰痛第18頁/共51頁第十八頁,共52頁。3.WHO3.WHO提出的治療提出的治療(zhlio)(zhlio)方式與國內治療方式與國內治療(zhlio)(zhlio)方式的差異方式的差異第19頁/共51頁第十九頁,共52頁。治療治療(zhlio)(zhlio)方式的差

12、異方式的差異慢性胃炎、慢性十二指腸潰瘍(緩解疼痛)WHO治療方式:健脾和胃,除濕化痰。取手足陽明、太陰(tiyn)、任脈穴為主,針用補瀉兼施法,宜灸。 處方:足三里 陰陵泉 豐隆 手三里 中脘 上脘 巨闕 第20頁/共51頁第二十頁,共52頁。治療治療(zhlio)(zhlio)方式的差異方式的差異 國內治療方式:和胃止痛。以足陽明、手厥陰經穴以及相應(xingyng)的募穴組成。 處方:中脘、內關、足三里 兩者的區(qū)別:選擇的治法和經絡有一定差異,但都以胃經和任脈為主。第21頁/共51頁第二十一頁,共52頁。治療方式治療方式(fngsh)(fngsh)的差異的差異 頭痛 WHO治療方式: 頭痛

13、分為(fn wi):1.氣血虧虛、2.痰濕頭痛、3.腎虛頭痛 4.瘀血頭痛、5.肝風頭痛,共5種證型。 第22頁/共51頁第二十二頁,共52頁。治療治療(zhlio)(zhlio)方式的差異方式的差異 頭痛 WHO治療方式: 氣血虧虛 治法:益氣養(yǎng)血,和絡止痛。取足陽明(yn mn)、太陰,督脈及背俞穴為主。針用補法,可加灸。 處方:足三里 三陰交 胃俞 脾俞 心俞 百會 痰濕頭痛 治法:滌痰降逆,通經和絡。取任脈、足陽明(yn mn)經穴。針用瀉法。 處方:中脘 膻中 豐隆 頭維 陰陵泉第23頁/共51頁第二十三頁,共52頁。治療方式治療方式(fngsh)(fngsh)的差異的差異 頭痛 W

14、HO治療方式: 腎虛頭痛 治法:補腎益髓,健腦止痛。取足少陰經穴為主,針用補法。 處方(chfng):太溪 懸鐘 腎俞 百會 天柱 命門 瘀血頭痛 治法:活血化瘀,通絡止痛。取阿是穴、手陽明、足太陰經穴為主。針用瀉法。 處方(chfng):阿是穴 合谷 三陰交 膈俞 血海 膻中第24頁/共51頁第二十四頁,共52頁。治療治療(zhlio)(zhlio)方式的差異方式的差異 頭痛 WHO治療方式: 肝風頭痛 治法:平肝潛陽,熄風止痛。取足少陽、陽明、厥陰、少陰經穴為主,針用瀉法。 處方:風池 內庭(ni tn) 太沖 照海 百會 率谷 太溪第25頁/共51頁第二十五頁,共52頁。治療方式治療方式

15、(fngsh)(fngsh)的差異的差異 頭痛(tutng) 國內治療方式:主要分為外感與內傷2大類。也可以按照頭痛(tutng)部位分經治療。第26頁/共51頁第二十六頁,共52頁。治療方式治療方式(fngsh)(fngsh)的差異的差異 頭痛 國內治療(zhlio)方式 外感頭痛 治法:祛風通絡,散邪止痛。以督脈及手太陰經穴為主。 處方:百會 太陽 風池 列缺 內傷頭痛 治法:實證者疏通經絡,清利頭目;虛證滋養(yǎng)腦髓。 處方:百會 頭維 風池第27頁/共51頁第二十七頁,共52頁。治療治療(zhlio)(zhlio)方式的差異方式的差異 頭痛 國內治療方式 按照頭痛部位分經治療: 太陽頭痛(

16、后枕痛):天柱 后頂 風池 后溪 申脈 少陽頭痛(側頭痛):太陽 率谷 懸顱 外關 俠溪 陽明頭痛(前額痛):上星 印堂 陽白 合谷 內庭 厥陰頭痛(顛頂痛):百會 前頂 通天(tngtin) 內關 太沖第28頁/共51頁第二十八頁,共52頁。治療方式治療方式(fngsh)(fngsh)的差異的差異 WHO推薦的治療方式分證較細,以病因、臟腑辯證(binzhng)取穴為主。 國內常用治療方式辯證(binzhng)以表里辯證(binzhng)為主,結合經絡部位辯證(binzhng)取穴。第29頁/共51頁第二十九頁,共52頁。治療方式治療方式(fngsh)(fngsh)的差異的差異 三叉神經痛

17、WHO治療方式(fngsh): 風邪外襲 治法:溫經散寒,疏風通絡。取足太陽、陽明、少陽經穴為主,配合近部取穴。針用瀉法,可加灸。 處方:風門 風池 外關 大椎 合谷第30頁/共51頁第三十頁,共52頁。治療方式治療方式(fngsh)(fngsh)的差異的差異 三叉神經痛 WHO治療方式: 肝火犯胃 治法:清腑瀉胃,熄風止痛。取足厥陰、陽明經穴。針用瀉法。 處方:太沖(ti chn) 陽陵泉 內庭 合谷 勞宮第31頁/共51頁第三十一頁,共52頁。治療治療(zhlio)(zhlio)方式的差異方式的差異 三叉神經痛 WHO治療方式: 陰虛火旺 治法:益陰清熱(qn r)、緩急止痛。取足少陰、太

18、陰經。針用補法或攻補兼施, 處方:三陰交 照海 太溪 陽陵泉第32頁/共51頁第三十二頁,共52頁。治療方式治療方式(fngsh)(fngsh)的差異的差異 三叉神經痛 國內治療方式 治法:疏通經絡,活血止痛(zh tn)。以足太陽及手足陽明經穴為主。 處方 第1支痛:攢竹 陽白 魚腰 絲竹空 外關 第2支痛:四百 顴髎 迎香 下關 合谷 第3支痛: 夾承漿 翳風 頰車 大迎 內庭第33頁/共51頁第三十三頁,共52頁。治療治療(zhlio)(zhlio)方式的差異方式的差異 三叉神經痛 WHO治療方式以臟腑辯證為主,國內治療方式以局部(jb)取穴和手足陽明經穴為主。第34頁/共51頁第三十四

19、頁,共52頁。治療方式治療方式(fngsh)(fngsh)的差異的差異 肋間神經痛 WHO治療方式 治法:舒肝解郁,理氣止痛,取手足厥陰、少陽經穴為主,針用瀉法。 處方(chfng):內關 太沖 期門 陽陵泉 支溝第35頁/共51頁第三十五頁,共52頁。治療治療(zhlio)(zhlio)方式的差異方式的差異 肋間神經痛 國內治療方式: 治法:疏肝理氣,通絡止痛。以足厥陰(ju yn)、足少陽經穴為主。 處方:期門 支溝 陽陵泉 足三里第36頁/共51頁第三十六頁,共52頁。治療治療(zhlio)(zhlio)方式的差異方式的差異 肋間神經痛 在治療(zhlio)上兩者治法、選穴基本一致。第3

20、7頁/共51頁第三十七頁,共52頁。治療治療(zhlio)(zhlio)方式的差異方式的差異 坐骨神經痛 WHO治療方式: 治法:活血化瘀,行氣止痛(zh tn)。取腰骶部夾脊穴及足三陽經穴為主,針用瀉法。宜刺絡放血。 處方:膈俞 血海 腰骶部夾脊穴 環(huán)跳 委中 阿是穴第38頁/共51頁第三十八頁,共52頁。治療方式治療方式(fngsh)(fngsh)的差異的差異 坐骨神經痛 國內治療方式 治法:通經(tn jn)止痛。以足太陽、足少陽經穴為主。 處方:大腸俞 腰夾脊 環(huán)跳 委中 陽陵泉 懸鐘 丘墟第39頁/共51頁第三十九頁,共52頁。治療方式治療方式(fngsh)(fngsh)的差異的差異

21、 兩者的都以足太陽經、足少陽穴為主,WHO同時(tngsh)運用刺絡放血的治療方式。第40頁/共51頁第四十頁,共52頁。治療方式治療方式(fngsh)(fngsh)的差異的差異 肩周炎 WHO治療方式: 1風寒濕(hn sh)痹 治法:散風祛寒利濕。取手三陽經穴為主。針用瀉法,宜灸。 處方:肩髃 肩髎 肩內陵 肩井 曲池 外關 2經脈失養(yǎng) 治法:調補氣血,活絡止痛。取手足太陰、陽明、手三陽經穴為主。針用平補平瀉法,局部用瀉法,可加灸。 處方:足三里 三陰交 血海 肩髃 肩髎 肩內陵 肩井 曲池 外關第41頁/共51頁第四十一頁,共52頁。治療方式治療方式(fngsh)(fngsh)的差異的差

22、異 肩周炎 國內治療方式(fngsh) 治法:通經活血,祛風通絡。以阿是穴及手陽明、手少陽、手太陽經穴為主。 處方:肩髃 肩髎 肩貞 肩前 阿是穴 第42頁/共51頁第四十二頁,共52頁。治療方式治療方式(fngsh)(fngsh)的差異的差異 肩周炎 兩者的治療方式大致以手陽明、少陽經為主;WHO提出(t ch)的治療方式辯證更細致,多用遠端取穴。第43頁/共51頁第四十三頁,共52頁。治療治療(zhlio)(zhlio)方式的差異方式的差異 肱骨(gngg)外上髁炎 WHO治療方式與國內的治療方式相同。都是以局部阿是穴為主,可刺絡拔罐。第44頁/共51頁第四十四頁,共52頁。治療治療(zhlio)(zhlio)方式的差異方式的差異 骨關節(jié)炎(痹癥) WHO提出的治療方式與國內治療方式大體(dt)相同,都以局部取穴為主。第45頁/共51頁第四十五頁,共52頁。治療治療(zhlio)(zhlio)方式的差異方式的差異 腰痛 WHO治療方式 腎虛勞損 治法:調理腎氣,舒通經絡。取足少陰、太陽、督脈經穴為主,針用補法,疼痛部位用平補平瀉,可灸。 處方:腎俞 腰陽關 委中 志室 太溪(ti x) 阿是穴 閃挫瘀血 治法:行氣活血,化瘀止痛。取足太陽、督脈、阿是穴為主,針用瀉法。 處方:腰陽關 委中 命門 膈俞 血海 腎俞 大腸俞 阿是穴第46頁/共51頁第四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