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版四年級語文上冊文言文閱讀與理解試題_第1頁
語文版四年級語文上冊文言文閱讀與理解試題_第2頁
語文版四年級語文上冊文言文閱讀與理解試題_第3頁
語文版四年級語文上冊文言文閱讀與理解試題_第4頁
免費預(yù)覽已結(jié)束,剩余3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語文版四年級語文上冊文言文閱讀與理解試題班級:_ 姓名:_1. 閱讀文章,回答問題。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1這段文字講述的是_的故事,本文選自_。文中的夸父是一個 _ 的人。2你還讀過哪些神話故事?寫出兩個。_2. 閱讀文言文,完成練習(xí)。吳人孫山,滑稽才子也。赴舉他郡,鄉(xiāng)人托以子偕往。鄉(xiāng)人子失意,山綴榜末,先歸。鄉(xiāng)人問其子得失,山曰:“解名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保ㄗ⑨專└芭e:趕去科舉考試。失意:指未錄取。榜末:錄取名單的最后。得失:成功與失敗。賢郎:這里指老鄉(xiāng)的兒子。外:后面,暗指未被錄取

2、。1下面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吳人孫山,滑稽才子也(語言、動作很搞笑)B.鄉(xiāng)人托以子偕往(一起,一同)C.鄉(xiāng)人子失意,山綴榜末,先歸(回家)D.解名盡處是孫山(盡頭)2這次考試落榜的人是_。3從上文看,孫山是個(   )的人。A.滿腹經(jīng)綸 B.能說會道C.自私自利 D.不通人情4這個故事可以用(   )這個成語概括。A.任人唯賢 B.同舟共濟C.名落孫山 D.功成名就3. 閱讀鐵杵成針片段,回答問題。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碧赘衅湟猓€卒業(yè)。1解釋文中加

3、點詞語的意思。  是:_。 方:_。2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_3文中的“李太白”就是_代著名詩人_,被人們稱為_。4這個故事對你有什么啟發(fā)?_4. 文言文閱讀??锖馇趯W(xué)而無燭,鄰居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愿得主人書遍讀之?!敝魅烁袊@,資給以書,遂成大學(xué)。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鄰居有燭而不逮。逮:_遂成大學(xué)。遂:_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_(2)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_3出自這個故事的成語是_,從字面上看,成語的意思是_,現(xiàn)在人們一般用這

4、個成語形容_。4讀了短文,你覺得匡衡的哪些美德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_5.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fù)得兔。兔不可復(fù)得,而身為宋國笑。1解釋下面加橫線字的意思。(1)兔走觸株 (_)  (2)因釋其耒而守株 (_)  (3)冀復(fù)得兔 (_)2翻譯下面的句子。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fù)得兔。_3用原文說一說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jié)果。起因:_經(jīng)過:_結(jié)果:_4閱讀這則寓言故事,你獲得怎樣的啟示?_6. 文言文練習(xí)。燧人鉆木取火遂明國不識四時晝夜,有火樹名遂木,屈盤萬頃。后世有圣人,

5、游日月之外,至于其國,息此樹下。有鳥類鸮(xio),啄樹則燦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鉆火,號燧(suì)人。(選自精編神話故事一百篇)1解釋文中加點的字。識:     至:  息:     感:  2“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鉆火,號燧(suì)人?!狈g成白話文,意思是:_。3短文中的圣人從哪里受到啟發(fā),發(fā)明了鉆木取火?從文中找出來,用“   ”畫出來。4你能解釋一下“鉆木取火”的道理嗎?_5人類從自然現(xiàn)象或

6、生活現(xiàn)象中受到啟發(fā),從而進行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事例數(shù)不勝數(shù)。試著舉個例子吧。_7. 閱讀理解。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最盛。方其遠(yuǎn)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楊誠齋詩云“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者是也。每歲京尹出浙江亭教閱水軍,艨艟數(shù)百,分列兩岸;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并有乘騎弄旗標(biāo)槍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爾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轟震,聲如崩山。煙消波靜,則一舸無跡,僅有“敵船”為火所焚,隨波而逝。吳兒善泅者數(shù)百,皆披發(fā)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爭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沒于鯨波萬仞中,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以此夸能

7、,江干上下十余里間,珠翠羅綺溢目,車馬塞途,飲食百物皆倍穹常時,而僦賃看幕,雖席地不容間也。1第一段首句和最后一句在全文結(jié)構(gòu)和內(nèi)容上各起什么作用?_2第一段作者從哪幾個方面對海潮進行描寫?_3第二段文字主要寫 這一場面一場復(fù)雜的演習(xí)活動,而結(jié)在“_ ”的靜景上,這是運用了_寫法,這種寫法有_作用。4第三段描寫突出了“弄潮兒”的_、_、_等特征?!癬 ”一句是對弄潮兒本領(lǐng)最高妙的稱頌和贊嘆。8. 閱讀小古文,完成練習(xí)。智子疑鄰宋有富人,天雨墻壞。其子曰:“不筑,必將有盜?!逼溧徣酥敢嘣啤D憾笸銎湄?,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注釋)宋:宋國。富人:富裕的人。

8、壞:毀壞,損壞。筑:修補。盜:偷盜。亦云:也這樣說。暮:晚上。1下列加點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天雨墻壞雨:下雨。B.其鄰人之父亦云父:父親。C.暮而果大亡其財亡:丟失。D.其家甚智其子甚:很,十分。2下列句子的朗讀停頓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A.其家/甚智其/子。 B.其家/甚智/其子。C.其家甚/智/其子。 D.其/家甚/智其子。3根據(jù)短文內(nèi)容判斷,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宋國有一個富人,因天下雨,他家的墻毀壞了。B.如果不把墻修好,一定會有小偷進來。C.這個富人家晚上果然丟失了大量 錢財。D.偷盜之人是富人的鄰居。4

9、這個故事主要想告訴人們(   )A.出現(xiàn)問題要及時補救。 B.富人家的兒子非常聰明。C.評價一個人要客觀公正。 D.做人不要多管閑事。9. 閱讀與理解。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吹肋吚顦涠嘧诱壑ΓT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這篇小古文出自(     )A.列子湯問 B.山海經(jīng)北海經(jīng)C.世說新語 D.中國古代神話故事2“嘗與諸小兒游”中“嘗”的意思是(    )A.經(jīng)歷,體驗 B

10、.吃一點試試C.常常 D.曾經(jīng)3下列字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嘗與諸小兒游(諸:許多) B.此必苦李 (必:必定)C.諸兒競走取之(競:爭著) D.取之,信然(信:相信)4對“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一句解釋最為恰當(dāng)?shù)倪x項是(  )A.看路邊李子樹上果實累累,樹枝都被折斷了。B.看路邊李子樹上果實累累,壓得樹枝都彎下去了。C.看路邊李子樹上果實累累,小朋友爭搶著跑過去折下樹枝。D.看路邊李子樹上果實累累,王戎就去折下樹枝。5下列停頓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戎/不取/道旁李&

11、#160;B.嘗/與/諸小兒/游C.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 D.樹/在道邊/而/多子6“人問之”,別人問王戎的是什么問題呢?最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   )A.“你為什么把李子樹折下來了?”B.“樹上那么多果子,別人都去摘,你為什么不去呢?”C.“你為什么站在路邊不動呢?D.“你怎么不去摘李子吃呢?”7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是(    )A.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B.王戎不喜歡吃路邊的李子,是因為李子苦。C.要學(xué)會仔細(xì)觀察,善于思考,根據(jù)有關(guān)現(xiàn)象進行推理判斷。D.我們要講文明,不能隨便摘路邊的果子。10. 閱讀理解。鑿壁借

12、光匡衡勤學(xué)而燭,鄰居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發(fā)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愿得主人書遍讀之?!敝魅烁袊@,資給以書,遂成大學(xué)。(注釋)穿:鑿穿。其:它的,指蠟燭。之:指代書。邑人:同縣的人。償:報酬、回報。遂:于是、就。1下列詞語解釋有錯誤的是(   )。A.不逮:燭光照不到。 B.穿壁:在墻上鑿洞。C.大姓:姓“大”的人。 D.傭作:做雇工,勞作。2“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的原因是_。(用文中原句回答)3本文寫了匡衡的哪兩件事?用自己的話概括出來。_4說一說,匡衡身上有哪些你值得學(xué)習(xí)的品

13、質(zhì)呢?_11. 閱讀理解。衡乃勤學(xué)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注釋)衡:匡衡,西漢經(jīng)學(xué)家,官至丞相。逮:到,及。映:照耀。1借助注釋讀懂這個成語故事,并寫出它的題目:_。2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正確的打“”,錯誤的打“×”。(1)“穿壁”的意思是“在墻上穿一個洞”。(_)(2)第二句中的“其光”,聯(lián)系上下文,指的是“匡衡家里的燭光”。(_)(3)第二句中“之”是指“書”。(_)3這個故事中的匡衡有怎樣的精神品質(zhì)?你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出來的?_12. 閱讀課文,完成練習(xí)。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wèi),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1解

14、釋下列加點字的意思。(1)溺而不返:_(2)故為精衛(wèi):_(3)以堙于東海:_2翻譯下列句子。(1)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_(2)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_(3)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_3讀完文章,你從精衛(wèi)身上學(xué)到了什么樣的精神?_13. 小古文閱讀。俗說天地開辟,未有人民,女媧摶黃土作人。劇務(wù),力不暇供,乃引繩于泥中,舉以為人。故富貴者,黃土人;貧賤者,引繩人也。注釋 摶(tuán):用手將松散的物質(zhì)搓捏成團。劇務(wù):工作繁重。力不暇供:力不從心。1這則小古文講的是_的神話故事,關(guān)于女媧還有另一個神話故事是_。2請用“/”劃出下面句子的停頓。俗說天地開辟,未有人民,女媧摶黃土作人

15、。3“乃引繩于泥中,舉以為人?!边@句理解正確的是( )A.于是女媧便用草繩置于泥中,舉起繩子一甩,泥漿灑落在地上,變成一個個的人。B.于是女媧便用草繩置于泥中,舉起繩子就變成一個人。4請用“ ”劃出造人過程的句子,再結(jié)合句子談?wù)勆裨捁适碌奶攸c?_5神話故事知多少:中國神話故事里,有許多偉大的神:看到“天地開辟”一詞,會想起化作萬物無私奉獻的_;看到“太陽”,會想起執(zhí)著的_和勇猛無敵的_;看到“百草五谷”,會想起勇于開拓的_。外國神話故事也很經(jīng)典,你最喜歡的故事有_、_。14. 閱讀理解。游 園 不 值(宋)葉紹翁應(yīng) 憐 屐 齒 印 蒼 苔,小 扣 柴 扉 久 不 開。春 色 滿 園 關(guān) 不 住,一  枝 紅 杏 出 墻來。(1)解釋詞語:值:_ 屐齒:   小扣:_(2)這首詩所蘊含的深刻哲理是:   。(3)名句:“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边@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如何理解“春色”、“紅杏”、“出墻來”的意思?15. 課內(nèi)精彩閱讀。炎帝之少女,名曰(rì  yu)女娃。女娃游于東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