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結構設計注意事項-新_第1頁
建筑結構設計注意事項-新_第2頁
建筑結構設計注意事項-新_第3頁
建筑結構設計注意事項-新_第4頁
建筑結構設計注意事項-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項目名稱:PMCAD1、開洞是否超限,體型是否超限;2、剪力墻(柱子)是否影響門窗洞口;3、結構梁的高度是否影響建筑使用功能;4、模型平面尺寸是否正確;5、荷載是否正確:勾選樓板自重自動計算、樓面荷載(北方有些業(yè)主做地暖恒荷載偏大,慎重)、梁上荷載(關于外墻荷載,要區(qū)分下,對照建筑面層做法。)、墻上荷載、墻洞荷載、節(jié)點荷載、特殊大樣荷載、特殊部位荷載(如衛(wèi)生間磚墻的荷載、電梯機房(應區(qū)分商業(yè)與住宅)、斜屋面隔墻荷載、設備平臺荷載、封閉樓梯間出屋面墻體荷載等)。(注:關于樓梯間的荷載,特別是多跑樓梯,恒載應按照實際輸入;電梯井周邊的墻體按照實心磚容重考慮;大地下室主樓周邊的覆土荷載,房間局部砌墻

2、,應適當折算加大活荷載。荷載附錄1:)6、挑板是否忽略;7、樓層組裝是否有誤(核對標高,檢查樓層組裝)。8、樓梯是否考慮建模(規(guī)則性判斷、位移計算均不考慮樓梯的影響)。9、對于剪力墻結構,300x300的柱子,建模時不考慮。10、盡量避免多級框架梁搭接(最好不超過3級);避免多道梁梁端匯于一點。11、不同單體拼接在一起時,注意拼裝后荷載、板厚是否有變化。12、要注意是否有消防水池,局部層高加大(墻體穩(wěn)定性),切記切記!13、大地下室一般都是斜的,主樓頂板與周邊地下室板頂高差不斷變化,主樓外圍梁高取值要注意,。14、梁支座負筋不滿足錨固長度時,支座應按照鉸接考慮,復核底筋。15、避免框架梁、次梁

3、搭接在連梁上。16、模型中存在弧梁,且弧網格與直網格共用兩端節(jié)點。此時需要在弧梁上加節(jié)點,否則弧梁圍成的房間荷載會丟失,導致錯誤。17、層高:建模時,應注意建筑底板標高問題,特別是水池。18、四類場地,水平地震影響系數(shù)最大值放大。SATWE1、材料信息、結構體系、模擬計算加載、地下室層數(shù)、嵌固端位置(詳見第8條解釋)、薄弱層;2、設防烈度、場地類別、建筑抗震等級、周期折減系數(shù)、相應角度是否大于15°,附加地震數(shù)(大于15度,填寫1,否則為0),見附圖1;3、周期反代(考慮對應關系,T1/T2不一定對應X/Y),場地粗糙類別、體型分段數(shù)(一般為2),建筑高度是否大于60m,基本風壓的取

4、值是否要放大;4、墻柱活荷載折減,根據(jù)項目,純住宅可以折減,公建建議不折減。 梁活荷載不利布置,如果填寫最高樓號,活荷載調整系數(shù)填寫1.0,否則為1.1;5、調整信息、連梁的剛度折減系數(shù)(根據(jù)審圖意見修改,一般默認);6、結構等級、P-是否考慮、保護層厚度是否修改、單雙偏壓信息。7、角柱是否點上、多塔是否定義、混凝土等級的修改;8、結構重要系數(shù)0。9、注意特殊構件的參數(shù),比如躍層柱等。SATWE后處理1、周期比、位移比、層間剛度比、層間受剪承載力比、剪重比(注意第一周期是否大于3.5s,高規(guī)P41)、剛重比;2、0.2V0是否要調整(核對內力CQC的框架柱及短肢墻地震傾覆力矩);3、帶有裙房的

5、建筑,剛心與質心之間的偏差是否超限;4、查看WMASS.OUT文件,核對材料等級、層高、恒載與面積的比值。5 、79度時,框架結構是否進行薄弱層檢驗和驗算。JGJ3-2010-3.7.4。6、帶地下室的框架結構,應刪除地下室,檢查是否有薄弱層。(畫施工圖之前,先看建筑圖及模型參數(shù)設置)配筋“畫一符合二”出圖規(guī)范化,表達明確。剪力墻(柱)1、先核對剪力墻(柱)尺寸、定位是否有誤以及配筋是否偏大;2、上層剪力墻(柱)是否影響了地下室車庫道路或者門窗洞口;3、剪力墻(柱)平面尺寸是否與模型一直;4、剪力墻(柱)偏心定位是否符合建筑要求;5、柱是否有極短柱。6、電梯井凈寬是否達到極限,剪力墻(柱)均不

6、能偏里;7、1、2級框架柱箍筋、短柱、角柱箍筋是否加密;8、異形柱節(jié)點核心區(qū)驗算;9、剪力墻開洞,如果大于片墻面積的0.15,要考慮開洞的影響。10、剪力墻,當墻肢總高度大于2000且厚度大于300,或者厚度大于400時,可以不按照短肢墻設計。11、底部加強部位,躍層部位,應手算復核剪力墻穩(wěn)定性是否超。12、錯層處柱混凝土等級不低于C30,抗震等級提高一級,全高加密。13、框架柱,節(jié)點域箍筋抗剪值,一定要注意,可能會比加密區(qū)還大。14、剪力墻上下約束邊緣構件應上下對齊。15、自行車坡道,關于其標高問題,應結合建筑,注意排水、玻璃罩做法而定。16、剪力墻,注意不同體系配筋率,構件要求不同。17、

7、局部錯層、局部板抬升等造成墻體高于樓層,應注意驗算穩(wěn)定性。梁1、先核對梁截面(注意主樓外圍梁高,是否滿足要求,特別是主樓與地下室有高差)、定位是否有誤以及配筋、撓度問題;2、梁偏心定位是否符合建筑要求;3、梁標高是否需要升降;4、樓梯間是否有梁貫通;5、屋頂是否有多余的次梁(一層不在地下室之上是否要補梁);6、電梯機房沖頂高度是否滿足;7、梁高是否影響,建筑的使用高度,如音樂廳等特殊房間;8、畫配筋時,尤其是公建(如井字梁結構)核對梁的裂縫(地下室,裂縫控制在0.25)、撓度;9、剪刀梯出屋面,要封閉,是否要加梁。10、配筋檢查:梁配筋率:1、是否超2.0%,2、是否滿足最小配筋率(注:四類場

8、地配筋率提高);底筋是否遺漏;上部通筋與支座負筋直徑是否一致;連梁跨高比是否小于2.5(腰筋配筋率)雨棚、空調板、天溝、飄窗的梁是否增加抗扭鋼筋。11、坡屋面,斜梁的水平力是否有可靠構件支撐:1,斜梁與水平梁形成三角形;2、斜梁直接支撐于柱子(墻)上。12、坡屋面,斜板邊緣是否有梁,以及梁與梁直接的搭接關系(結合效果圖)。13、坡屋面,不同坡交界處,梁的搭接問題(做雙梁or深梁)。14、廚房衛(wèi)生間的小次梁(120寬)建議可以不做,保證板的連續(xù)性。15、連梁的跨高比一般情況下應不小于2。當小于2時,對于高烈度區(qū),或者筒中筒結構,應采取特殊措施如加暗撐等。16、梁的頂標高,比如,地梁頂標高,是否影

9、響排水等問題。17、懸挑梁,折梁配筋放大,對于公建,當懸挑配筋很大,單排鋼筋排放有限時,應加大懸挑梁及其相鄰一跨的梁寬度。18、梁寬度250時,單側鋼筋最好放置3根(少用2根),住宅支座負筋單側不宜超過3排。19、樓梯間出屋面時,注意門的凈高是否滿足(門檻是否有防水反梁,屋面保溫厚度是否影響門凈高)。20、連梁的混凝土等級。21、嵌顧端、轉換層的梁,支座可以選擇不調幅(如果調幅選擇放大配筋)。22、錯層處梁混凝土等級不低于C30,高度不小于600,抗震等級提高一級,全長加密。23、大型公建,畫梁時,修改一個最好圈一個,便于查找。一般梁布置比較復雜。24、梁高取值除了滿足規(guī)范、計算要求外。還應考

10、慮設備管道的要求,比如管道穿梁,洞口位置應滿足構造(主要是抗剪問題)。25、主樓周邊相關范圍(地下室針對地下室頂板作為上部嵌固端、裙房)的梁配筋應注意(抗震等級、消防荷載、覆土、主樓和大地下室覆土可能不一樣)。樓板1、 先核對板厚、配筋、撓度、裂縫、降標高問題;2、 樓板是否要特殊要求(降板回填等);3、 大開洞周邊樓板,凹凸處樓板等周邊板加強。4、 大跨度異性板,雙層雙向配筋5、 樓板邊跨支座負筋滿足構造,混規(guī)9.1.3,沒必要增加鋼筋以滿足最小配筋率。6、 活荷載與恒荷載比值大于3,負筋截斷長度,取1/3計算長度。7、 局部集中荷載作用下,板的沖切驗算。8、 大收進結構,剛度突變樓層,板配

11、筋應加強,雙層雙向,配筋率0.25%。9、主樓周邊相關范圍的梁配筋應注意(抗震等級)。樓梯1、 樓梯與主樓是否有高差,梯柱是否影響門窗(上層標高梯柱,卡在下一層上),是否形成短柱。2、梯段凈高與凈空尺寸,受梯段的斜角度影響。詳見混凝土結構構造手冊P378。3、樓梯凈高為由踏步前緣線(包括最低和最高一級踏步前緣線以外0.30m范圍以內)量至上方突出物下緣間的垂直高度,不應小于2.20m。4、樓梯休息平臺梁及樓層梁,均應增加平面外鋼筋。5、樓梯休息平臺梁配筋要計算復合,pkpm計算失真。6、對于多跑樓梯,應注意在樓層梁處,施加集中荷載。7、對于B梯、C梯、D梯等,一端沒梁時,應注意梯段板與平臺板的

12、厚度保持一致,見附圖2。8、樓梯梯柱過高時(長細比較大),如果可以在中部加梯梁分割,盡量加。9、公共建筑樓梯,應注意休息平臺上方,框架梁是否影響休息平臺的使用。見附圖5.。平面模板圖校對1、軸線、軸號、尺寸是否有誤,是否與建筑圖對應 2、總尺寸是否為分尺寸之和; 3、角度是否精確; 4、有無未定位的軸線,有沒有多余軸號; 5、圓弧軸線有無注明半徑,圓心是否已定位; 6、結構輪廓與建筑是否一致(套下建筑圖,是否對應); 7、結構平面各部分的標高是否標明;是否與建筑相應位置吻合,特別要注意建筑覆土范圍、各層衛(wèi)生間、室外露臺、屋頂花園、臺階位置、電梯底坑以及一些需要墊高的場所; 8、結構變標高位置及

13、反梁是否為實線,有沒有實線與虛線相交的地方 9、屋面結構找坡是否考慮了找坡荷載 10、建筑開洞是否表示:定位 ,大小尺寸 ,洞口邊加強處理(洞邊長1000或12倍板厚的需加梁)洞口出屋面的做法(煙井洞口等)。 11、溝、屋面排水溝是否遺漏,定位與大小是否與建筑一致。 12、風井、水電井、煙道是否遺漏,是否出屋面或者下地下室。 13、樓梯間有無注上編號(如果相同的就不用編號,存在兩不同的樓梯,要注意編號)14、是否有幕墻,是否有特殊造型需要結構處理和避讓;15、建筑平面是否超長,是否要加后澆帶;16、核對結構±0.00標高、建筑與結構層高是否一致;17、出屋面電梯間沖頂高度是否滿足要求

14、;18、屋面突出小房子的面積是否大于大屋面的0.4倍;19、雙拼結構注意,防震縫的寬度是否滿足要求;20、無障礙電梯下地下室;21、構造柱及定位是否有遺漏;22、材料等級是否有誤;23、是否需要加設暗梁,且暗梁高度大于140時,須加設箍筋。24、多層地下室注意集水坑。大樣1、幕墻上部梁一般退回,跨度太大是否適合做過梁,如果不能,大樣該怎么。2、弧形門洞,梁是否需要下掛混凝土。3、屋面女兒墻高度小于1.5m時,建議直接做混凝土圍護。4、外立面造型,60mm時,可以磚砌懸挑。基礎1、電梯基坑是否與主樓基礎相碰,特別是不帶地下室的框架結構。2、基礎是否有軟弱下臥層,樁型選擇是否和甲方溝通;3、獨立基

15、礎埋深較大(5m左右),是否要加設基礎拉梁。4、基礎埋深、確定基底尺寸、軟弱下臥層驗算、確定基礎高度、受剪驗算、基礎底板的配筋、局部受壓驗算。5、對于無地下室建筑,如果一層有大型設備或者其他長期堆放且荷載比較大的物體,在設計獨立基礎時,應當考慮其對基礎的影響。6、地下室設計時,經常采用獨立基礎加防水板,應注意驗算結構的抗浮。7、關于基礎埋深修正問題,特別是覆土與埋深的問題,謹記fa計算,不可以隨便主觀想象。構造加強類1、多道梁匯交于一根柱子,畫梁施工圖時,即便是某一方向的兩根梁之間有夾角,也要盡量編為連續(xù)梁,避免鋼筋斷開,錨入支座內。如難以解決,應考慮局部梁面降低,梁高減小。2、有些柱子因建筑

16、空間要求有一方向不能拉梁,各層應做構造措施:如樓板加厚,增設板帶(即暗梁),轉角窗處也應加設暗梁。注意頂層和底層不影響空間的地方應把此梁加上。3、屋面女兒墻(混凝土)直線長度較長,注明:每隔12米設20mm寬伸縮縫;屋面女兒墻(砌體),注明:每4米設構柱,與墻頂混凝土壓頂整澆。4、屋面考慮綠化應注明設計(活)荷載。大跨度、重要部位或功能不確定部位應注明設計(活)荷載。5、對于重要構件或者采用扭矩折減明顯不合理時,應取扭矩折減系數(shù)為1.0復核驗算,采用包絡設計。6、對于用戶自理樓梯或者其他會對樓板產生局部集中力處,板應采取加強措施。校核1、加強部位是否加強;打圖1、圖框是否和建筑統(tǒng)一出圖編號、出

17、圖日期;2、序號是否排對、圖紙說明是否為最新的;3、圖紙每一張是否交代了的混凝土標號、樓層標高;4、每張圖紙的的專項說明是否正確、是否有不是針對本項目的說明;5、女兒墻、天溝、電梯吊鉤、雨棚、屋面上人孔、水池、空調板、局部次梁定位是否有遺漏定位。計算書內容:05SG109-3-3.1.11、混凝土結構電算計算書應包括:總體信息輸入 結構簡圖 荷載簡圖 配筋簡圖 墻、樓層側向剛度比 重力二階效應驗算 結構整體穩(wěn)定驗算 樓層受剪承載力比 周期及周期比 地震作用震型 樓層地震剪力系數(shù) 框架-剪力墻結構及框架-筒體結構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傾覆力矩比 地震有效質量系數(shù) 總地震剪力 樓層位移及位移比(假定樓

18、板無限剛) 墻、柱軸壓比 框架柱的計算長度系數(shù)2、建筑裝修荷載等電算程序無法完成的荷載計算書 見(貳)荷載統(tǒng)計書3、大跨度梁、板構件撓度及裂縫最大寬度計算書 4、補充構件計算書(大的節(jié)點之類,提供構件平面布置簡圖和計算簡圖)5、地基承載力計算、地基變形計算(規(guī)范有要求時)、基礎計算(包括抗彎、抗剪抗沖切計算、人防結構計算、規(guī)范規(guī)定的抗震驗算、必要時的抗浮驗算6、建議每個標準層的荷載、截面信息都打印出來。雜記1、基本概念強度控制:截面承載力設計值延性控制:軸壓比 剪壓比 受壓區(qū)高度 配筋率位移控制:位移比 層位移角扭轉剛度控制:偶然偏心 周期比 豎向規(guī)則性控制:層剛度比 層抗剪承載力比 2、模型

19、1)對于高層建筑,當結構的高寬比較大時,位移角超,剪重比等很難控制,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合理增加結構的有效寬度 (比如,在懸挑部位加柱子or剪力墻)。2)關于特殊建筑(山地建筑,地基差建筑等)地震作用放大取法:直接放大“地震影響系數(shù)最大值”(有些可以修改特征周期),一般不修改“全樓地震作用放大系數(shù)”3、基礎1)、軟弱下臥層驗算(見地基規(guī)范5.2.7)若持力層下存在軟弱下臥層,需進行驗算,要求作用在軟弱下臥層頂面處的附加應力與自重應力之和不超過承載力特征值。Pz+Pczfaz (Pz為相應于荷載效應標準組合時,軟弱下臥層頂面處的附加壓力值;Pcz為軟弱下臥層頂面處土的自重應力值)欲減小Pz,可加大

20、基底面積或減小基礎埋深。加大基底面積可以有效地減小附加壓力,但卻可能使基礎的沉降量增加,因為附加應力的影響深度會隨基底面積的增加而加大;而減小埋深不僅使“硬殼層”充分發(fā)揮應力擴散作用,同時也減小了基礎沉降。因此,當存在軟弱下臥層時,條件允許基礎宜淺埋。2)、局部受壓驗算柱混凝土等級高于基礎才需要(見地基規(guī)范8.2.7和混凝土規(guī)范6.6.1)當擴展基礎的混凝土強度等級小于柱的混凝土強度等級時,尚應驗算柱下擴展基礎頂面的局部受壓承載力。F1.35clfcAl (l為混凝土局部受壓時的強度提高系數(shù))關于Al的取值:由上圖可見,在集中力作用下,應力沿著45°角向下擴散。基礎規(guī)范,關于錐形基礎

21、設計,坡度小于1:3,即與水平方向的夾角小于45°。所以,局部承壓驗算時,Al的取值不用考慮變截面的影響,即假想錐形基礎為墩型基礎。4、關于剛性樓板計算與非剛對梁配筋的影響:剛性計算下,不考慮周力對配筋的影響,非剛考慮。(注:對梁的配筋影響很?。?、結構荷載有哪些代表值?荷載代表值指設計中用以驗算極限狀態(tài)所采用的荷載量值。對永久荷載采用標準值為代表值;對可變荷載則應根據(jù)設計要求分別采用標準值,頻遇值,準永久值或組合值為代表值。 (1) 荷載標準值。荷載標準值是結構設計時采用的荷載基本代表值,荷載的其他代表值是以其為基礎乘以適當?shù)南禂?shù)后得到的。荷載的標準值為設計基準期內最大荷

22、載統(tǒng)計分布的特征值(例如眾值、均值、中值或某個分位值)。(2) 永久荷載的標準值。永久荷載變異性不大,一般以平均值作為荷載標準值,即可按結構設計規(guī)定的尺寸和材料的平均密度確定。 (3) 可變荷載的標準值??勺兒奢d的標準值由數(shù)理統(tǒng)計方法確定,通常要求有95%的保證率。由于已有資料的不足,目前有些可變荷載的標準值主要由歷史工程經驗而定。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 500092001)規(guī)定民用建筑樓面均布活荷載標準值及其組合值、頻遇值和準永久值系數(shù)取值見表10-2,屋面均布活荷載取值見表10-3。(4) 可變荷載頻遇值。對可變荷載,取在設計基準期內,其超越的總時間為規(guī)定的較小比率或超越頻率為規(guī)定頻率的荷

23、載值為頻遇值。其大小等于可變荷載標準值Qk乘以頻遇值系數(shù)f。 (5) 可變荷載準永久值。對可變荷載,取在設計基準期內,其超越的總時間約為設計基準期一半的荷載值為準永久值。其大小等于可變荷載標準值Qk乘以準永久系數(shù)q。 (6) 可變荷載組合值。當考慮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可變荷載在結構上同時作用時,由于所有可變荷載同時達到其單獨出現(xiàn)的最大值的可能性極小。故除主導可變荷載仍以標準值為代表值外,其他伴隨可變荷載應取其標準值乘以小于1的組合系數(shù)c,得到可變荷載的組合值。6、小跨度的梁比相鄰大跨度的梁配筋大(截面等高)原因:截面的剛度比造成的,小跨度的梁,線剛度比偏大,分配的內力就大。7、短柱的判別誤區(qū)

24、60;   短柱的變形特征為剪切型,在地震作用時,容易發(fā)生脆性破壞,導致結構的嚴重破壞甚至倒塌,應特別注意別把短柱誤判為非短柱。    鋼筋混凝土結構中按內力計算值得到的剪跨比不大于2、以及反彎點在柱子高度中部且柱凈高與截面高度之比H /h不大于4的柱稱為短柱。    剪跨比其實就是反彎點距最近支座的距離(首層一般為H/3,其余層為H/2),比上柱的長邊邊長。規(guī)范要求剪跨比要小于2,例如,(H/2)/B2,得到標準層中H/B4時為短柱,同理,(H/3)/B2,得到首層中H/B6時為短柱

25、。 因此,要特別注意首層柱的短柱判別限值要提高到6, 還要注意由于實心粘土磚填充墻對框架柱的約束,如框架柱間砌筑不到頂?shù)母魤?、窗間墻以及樓梯間休息平臺使框架柱變成短柱。短柱軸壓比限值比一般柱降低0.05,箍筋應沿柱子全高加密,間距不應大于100mm,其體積配箍率不應小于1.2%8、剪力墻結構的非陰影區(qū)長度標注方式非陰影區(qū)長度可直接標注于圖紙上、也可畫于暗柱詳圖中,還可以干脆直接在說明中給個表。不論用哪種方法,都可以方便地使用表格。(二、三級抗震,200、300墻厚):形式400長的I字型暗柱墻長L33L4陰影區(qū)長度+非陰影區(qū)長度400+200400+400形式500長的I字

26、型暗柱墻長4L4.54.5L5陰影區(qū)長度+非陰影區(qū)長度500+400600+400形式L型、T型墻長L3.33.3L4.74.7L6陰影區(qū)長度+非陰影區(qū)長度-300+200300+4009、無梁樓蓋的程序計算方法    無梁樓蓋里其實要注意和值得探討的東西還是挺多的,尤其是想做得比較省的情況下。細節(jié)無法一一詳述,本文就權當是一個表面化的流程。如果圖方便不想用技術措施所列的幾種方法,那么可以利用SLAB CAD,步驟如下:    1.PM計算    按正常輸入,柱間輸100x1

27、00虛梁用來導荷。    2.SLABCAD計算    板上荷載必須減去板自重,因為板自重在程序中已經自動計算了。劃分網格時如果出現(xiàn)異常,可以把網格長度加或減100,直到正常為止。    若為倒樓蓋,則填保護層時千萬把上皮填為50,下皮填為15,這項容易弄反。    3.計算結果分析    千萬注意,彎矩為標準值,包絡才是設計值,裂縫不滿足時,需要用標準值來重新驗算。  

28、60; 4.人工復核    按技術措施上的表格進行復核。截面位置柱上板帶跨中板帶內跨:支座截面負彎矩跨中正彎矩 7555 2545端跨:第一個內支座截面負彎矩跨中正彎矩邊支座截面負彎矩 755590 254510      注:在總彎矩量不變的條件下,必要時允許將柱上板帶負彎矩的10%分配給跨中板帶。10、嵌固端及相關范圍的概念地下室確定抗震等級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JGJ 3-2010第3.9.5條: 抗震設計的高層建筑,當?shù)叵率翼攲幼鳛樯?/p>

29、部結構的嵌固端時,地下一層相關范圍的抗震等級應按上部結構采用。注: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 50011-2010第6.1.3條第3款關于地下室抗震等級的規(guī)定并沒有提及“相關范圍”這個概念。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JGJ 3-2010第3.9.5條條文說明:“相關范圍”一般指主樓周邊外延12跨的地下室范圍。計算地下一層的側向剛度,判斷地下室頂板可否作為上部結構嵌固部位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JGJ 3-2010第5.3.7條:高層建筑結構整體計算中,當?shù)叵率翼敯遄鳛樯喜拷Y構嵌固部位時,地下一層與首層側向剛度比不宜小于2。對應的條文說明:計算地下室結構樓層側向剛度時,可考慮地上結構以外的地下室相關

30、部位的結構。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 50011-2010第6.1.14條第2款:地下室頂板作為上部結構的嵌固部位時,結構地上一層的側向剛度,不宜大于相關范圍地下一層側向剛度的0.5倍。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07-2011第8.4.25條第1款和第4款:地下室頂板作為上部結構嵌固部位時,地下一層的結構側向剛度應大于或等于與其相連的上部結構底層樓層側向剛度的1. 5倍;當?shù)叵率覂?、外墻與主體結構墻體之間的距離符合表8.4.25 的要求時,該范圍內的地下室內、外墻可計入地下一層的結構側向剛度。 注:高層建筑筏形與箱形基礎技術規(guī)范JGJ6-2011第6.1.3條的實質內容與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

31、B50007-2011第8.4.25條相同。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JGJ 3-2010第5.3.7條條文說明: “相關部位”一般指地上結構外擴不超過三跨的地下室范圍。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 50011-2010第6.1.14條條文說明:“相關范圍”一般可從地上結構(主樓、有裙房時含裙房)周邊外延不大于20m。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07-2011第8.4.25條這個條文也可以用類似上面的“相關范圍”來解讀,即:“該范圍內”=“相關范圍”,指地上結構周邊外延不大于30m(抗震設防烈度7 度、8度)或20米(抗震設防烈度9度)。值得注意:抗規(guī)和高規(guī)要求的最小剛度比是2,地基規(guī)范和筏基規(guī)范規(guī)

32、定的最小剛度比是1.5。不同規(guī)范之間打架,很令設計人糾結。作為上部結構嵌固部位時地下室頂板結構形式的要求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 50011-2010第6.1.14條第1款:地下室頂板作為上部結構的嵌固部位時,地下室在地上結構相關范圍的頂板應采用現(xiàn)澆梁板結構,相關范圍以外的地下室頂板宜采用現(xiàn)澆梁板結構。注: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JGJ 32010第3.6.3條和第12.2.1條關于地下室地下室頂板結構形式的規(guī)定并沒有提及“相關范圍”這個概念。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 50011-2010第6.1.14條條文說明:“相關范圍”一般可從地上結構(主樓、有裙房時含裙房)周邊外延不大于20m。裙樓確定抗震

33、等級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JGJ 32010第3.9.6條: 抗震設計時,與主樓連為整體的裙房的抗震等級,除應按裙房本身確定外,相關范圍不應低于主樓的抗震等級。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 50011-2010第6.1.3條第2款:裙房與主樓相連,除應按裙房本身確定抗震等級外,相關范圍不應低于主樓的抗震等級。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JGJ 32010第3.9.6條條文說明:“相關范圍”一般指主樓周邊外延不少于三跨的裙房結構。 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 50011-2010第6.1.3條條文說明:裙房與主樓相連的“相關范圍”一般可從主樓周邊外延3跨且不小于20m。多塔樓結構分塔樓計算模型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JGJ 32010第5.1.14條:對多塔樓結構,宜按整體模型和各塔樓分開的模型分別計算,并采用較不利的結果進行結構設計。當塔樓周邊的裙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