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吸收中的標準加入法的探討和應(yīng)用舉例_第1頁
原子吸收中的標準加入法的探討和應(yīng)用舉例_第2頁
原子吸收中的標準加入法的探討和應(yīng)用舉例_第3頁
原子吸收中的標準加入法的探討和應(yīng)用舉例_第4頁
原子吸收中的標準加入法的探討和應(yīng)用舉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原子吸收中的標準加入法的探討和應(yīng)用舉例原子吸收光譜分析法的標準加入法有效地校正了基體,溶液中其它組分,表面張力和粘度對測定的干擾。 一直以為標準加入法是消除基體干擾的王牌,每次能力驗證的時候都會采用這種方法,具體的操作方法是先用標準曲線法測定出未知樣品的一個值,然后根據(jù)這個測定值去設(shè)定標準加入法。1標準加入法曲線的設(shè)計 標準加入法中第一次加入標準溶液為“0”,廢話,就是什么都不加,哈哈哈;第二次加入的量約與被測液中被測離子的含量大致相等;第三個以此類推,但是請注意,最后一個點一定要在標準曲線的線性范圍之內(nèi),超出了線性就不好了,影響測定。具體曲線見圖6. 圖中是標準加入法的校正曲線 在校正了背景

2、的情況下,如果試樣中不含待測元素,校正曲線理應(yīng)通過原點?,F(xiàn)在校正曲線不通過原點,說明試樣中含有待測元素,其含量的多少與截距大小的吸光度值相對應(yīng)。將校正曲線外延與橫坐標相交,原點至交點的距離,即為試樣中待測元素的含量Cx。 2.2 標準加入法的局限 但這么做是有個前提的,也就是那個資料里面提到的。在原子吸收分析時,用標準加入法一般須滿足三個條件:第一,待測元素濃度從零至最大加入標準濃度范圍,必須與吸光度值具有線性關(guān)系,并且標準曲線通過坐標原點。第二,在測定溶液中的干擾物質(zhì)濃度必須恒定。第三,加入標準物質(zhì)產(chǎn)生的響應(yīng)值與原樣品中待測元素產(chǎn)生的響應(yīng)值相同。第四,不能存在相對系統(tǒng)誤差,(書上說的,廢話,

3、不可能沒有系統(tǒng)誤差,只能想辦法消除)即試樣的基體效應(yīng)不得隨被測元素含量對干擾組分含量比值改變而改變。第五,必須扣除背景和空白值.(這個不用你說大家也都知道)以上說的是標準加入法的局限,以前還真沒太關(guān)注,猶如朗伯-比爾定律一樣,都有局限性的。對我們來說,了解了方法的局限性,才能更好的使用該方法,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zhàn)百勝。要是不了解,就會出現(xiàn)誤用或錯用的情況。 其實標準加入法的局限性的資料(以下簡稱資料)中關(guān)于標準加入法的一些看法,也有些不是很確切,大家一起討論下。以上我是基本認同的,關(guān)于資料中2.1內(nèi)容,不是很認同,在一般的實驗過程中,很少采用標準加入法的,一般都采用標準曲線法,除非在能力驗證

4、或非常特殊的樣品在檢測過程中,才會采用標準加入法,而且這種樣品的數(shù)量一般不是很多,而且樣品的含量一般采用標準曲線法提前進行預(yù)測定了,不會像資料上說的那么玄乎,從0.005-0.08這么大的范圍內(nèi)波動。2.3關(guān)于干擾的消除 2.3.1加和性干擾 如果測得的吸光度A中,除了待測元素的吸收B外,還有一個附加的吸收C,且C不隨待測元素的濃度而變化(C值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負的),則這種干擾為加和性干擾。加和性干擾的特點是不改變曲線的斜率和形狀,只改變曲線的在吸收軸上的截距。光譜線干擾、背景吸收和污染等一般可歸于加和性干擾。加和性干擾采用標準加入法是消除不了的。測得的吸光度A=B+C,無論如何加入已知濃

5、度的待測元素,C值是始終消除不了的。校正光譜線干擾和背景吸收的方法是配制盡可能與樣品相同基體的標準系列,同時進行背景校正。校正污染需使用完全與樣品一樣,經(jīng)過相同前處理的空白作參比。 以上是原話,其實我覺得污染不要歸到干擾里面去,污染屬于偶然性誤差,是可以消除的。 大致我看明白了,消除加和性干擾的就是進行背景校正,配制雷同基體本來就是標準加入法的優(yōu)勢。我今天也做了一組標準加入法的實驗,儀器條件如下: 點燈條件             燈電流         

6、    ;  10 mA/0 mA                                           波長                 &

7、#160; 279.5 nm                狹縫寬             ;  0.2 nm                    點燈方式           BGC-D

8、2   2.3.2特效性干擾 在標準加入法中,加入元素和待測元素從表面上看是同一元素,兩者又同處于相同的環(huán)境,似乎應(yīng)該具有完全相同的分析行為。但是,問題并非如此簡單,在一定的條件下,即使不同的物種、不同的化合物也可能有不同的分析行為,常常表現(xiàn)為不同濃度的分析元素受到的干擾程度不同,這稱為特效性干擾。 在火焰原子吸收中,全部的電離干擾和部分的化學干擾都屬于特效性干擾,不能通過標準加入法來消除。電離干擾可加入消電離劑(電離電位低元素)等方法來抑制,而特效性的化學干擾可加入稀放劑、保護劑等方法來抑制。 一般測定堿金屬存在電離干擾,之前也做過很對Na的測定,確實用標準加入法很難消除

9、電離干擾,我倍倍稀釋做的曲線,沒有一次線性能到三個九的,后來加入了消電離劑,這種情況才改善了,正好也印證了上面的說法。 在測定鈣的時候,一般加入硝酸鑭來消除測定過程中對鈣的干擾,測定鎂時一般加入三乙醇胺來消除干擾。 這兩種鹽在測定鈣和鎂的時候效果是很明顯的。3 總結(jié) 廢話就不多說了,大家也看累了。最后總結(jié)一下,在能力驗證的盲樣測定過程中,還是以標準曲線法為主,缺失由于樣品中某些組分對測定的干擾大,再參考標準曲線的測定結(jié)果,設(shè)計標準加入法的曲線,進行測定,最后別忘記帶指控樣哦。標準加入法使用中的幾個問題:     1 背景吸收問題:如果測定中存在其他背景吸

10、收,將使橫軸向上移動。所以必須要進行背景校正,否則,標準加入法將出現(xiàn)錯誤結(jié)果。   2基體干擾問題:如果干擾程度隨測定元素/干擾元素的比值而變化,由于基態(tài)原子化趁度不同,到只西廣度不成比例變化,因此不能采用標準加入法。例如,在有磷酸鹽和鋁存在時測鈣含量,由于形成了穩(wěn)定的絡(luò)合物或不完全揮發(fā)物,出現(xiàn)干擾程度隨測定元素/干擾元素比值變化而改變的現(xiàn)象。   3元素形態(tài)問題:在石墨爐原子吸收分析中,同一元素形成的不同化合物或不同價態(tài)之間很可能有不同的原子化行為。最常用的基體改進劑硝酸鎳,對不同價態(tài)的硒穩(wěn)定程度不同,如果作為標準加入的硒為四價的亞硒酸鹽,而樣品中的硒

11、為二價的硒化物,這種情況下如果采用硝酸鎳作基體改進劑,所得結(jié)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加熱程序。由此可見,遇到這種情況,標準加入法無濟于事。在石墨爐原子吸收分析中,要克服使用標準加入法的局限性,需要采用更有效的元素形態(tài)和加入合適的基體改進劑。  4 電離干擾問題:由于電離干擾導致分析曲線彎曲,該干擾不能靠 標準加入法校正,唯一的校正方法是加入阻電離劑,如氯化銫等。   原子吸收儀測定鐵礦石中錳含量-摘 要:探索出一種使用原子吸收儀分析鐵礦石錳含量的方法,這方法經(jīng)加標試驗回收率為97.90%98.71%間,相對標準偏差為0.20%0

12、.56%。實驗結(jié)果令人滿意。 關(guān)鍵詞:原子吸收儀;鐵礦石;錳  原子吸收作為非常成熟的分析設(shè)備,具有靈敏度高,選擇性好,精密度高,抗干擾能力強等優(yōu)點,加上與現(xiàn)代科技有機地結(jié)合,使儀器性能更好、自動化程度更高,與其它分析方法相比具有其優(yōu)越性。用原子吸收光譜法來代替現(xiàn)使用的測錳方法,不能不說是一個很好的途徑。就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大頂鐵礦石中錳含量分析方法進行探討(1 實驗部分 (1)儀器及工作條件。儀器:賽多利斯電子天平(d=0.01),島津AA-63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錳空心陰極燈,可調(diào)低溫電爐。 試劑:鹽酸、氫氟酸、硝酸、高氯酸均

13、為優(yōu)級純;錳標準溶液(20g/ml):移取國家鋼鐵材料測試中心1000g/ml錳標準溶液20ml于1000容量瓶中,用水稀釋至刻度,混勻,此溶液錳含量為20g/ml。(2)校準曲線制取。分別吸取Mn標準溶液(20g/ml)0ml、5ml、10ml、15ml、20ml、25ml于6 個100ml的容量瓶中,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待測。(見校準曲線和標準加入法曲線) (3)試樣的處理。準確稱取分析樣品0.15000g于聚四氟乙烯(PTFE)燒杯中,用少量蒸餾水潤濕試樣,加10ml鹽酸低溫初步分解試樣約5分鐘,加5ml氫氟酸,繼續(xù)低溫加熱約15分鐘,加入3ml硝酸、2ml高氯酸,

14、繼續(xù)加熱至高氯酸冒白煙,再繼續(xù)加熱至近干,取下用水沖洗杯壁,加5ml鹽酸,5ml蒸餾水,加熱使可溶性鹽類溶解,再將溶液蒸發(fā)至濕鹽狀,調(diào)低溫度繼續(xù)加熱至近干,加5ml鹽酸,加熱使鹽類溶解。移至100ml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搖勻靜置兩小時以上(理學/地理地質(zhì)論文 用于標準加入法測定溶液的制定:分別吸取以上制取的溶解液5ml于6個不同的100ml容量瓶中,再依次加入系列0ml、2.5ml、5ml、7.5ml、10ml、12.5ml20g/ml的Mn標準溶液,定容至刻度,搖勻待測(見校準曲線和標準加入法曲線)。 2 結(jié)果與討論 (1)采用溶解試樣的鹽酸、氫氟酸、硝酸、高

15、氯酸都比較容易通過加熱蒸發(fā)除去,且不引入除氫離子以外的其它陽離子,加入鹽酸使試樣初步溶解時,有些雜質(zhì)可被分解成揮發(fā)性物質(zhì)而除去,氫氟酸可溶解硅化合物并使硅變?yōu)镾iF4氣體而除去,這樣就大大減少了溶解液中的物質(zhì)量,這對原子吸收測定十分有利。通過反復(fù)實驗,這種酸組合對大頂鐵礦石溶解效果特別好。 (2)硅對錳含量測定的影響。硅對錳有負干擾,一般多是采用加入氯化鍶使溶液呈1000ppm濃度來消除,本方法是采用氫氟酸使硅生成SiF4 氣體揮發(fā)掉來消除硅對測定的影響,這樣又不用多引入氯化鍶,又去除了硅的各種化合物,對測定更有利。為證明這種方法確實把硅除去了,我們可把溶解的溶液轉(zhuǎn)入300

16、ml的三角瓶,向其中加入2.5%硫酸5ml,5%的鉬酸銨5ml,搖勻,靜置15分鐘,加入10%的草酸5ml,搖動30秒后,加10%的硫酸亞鐵銨5ml,如溶液變藍就說明還含有硅,不變藍就說明已經(jīng)不含硅了。實驗表明,溶液沒有變藍,說明硅已經(jīng)全部去除。2HCl+FeSiO3+4HFSiF4+FeCl2+3H2O; SiO2+4HFSiF4+2H2O (3)樣液濃線性范圍確定。準確移取20g/ml的錳標準溶液0ml、5ml、15ml、25ml、35ml、45ml、50ml于100ml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搖勻。從統(tǒng)計的數(shù)據(jù)可知錳濃度和吸收值并不是完全線性關(guān)系,只有在溶液濃度約在05g

17、/ml,吸收值在00.8內(nèi)線性關(guān)系才較為明顯,所以我們所制濃度待測溶液的錳含量應(yīng)在此范圍內(nèi)。如所顯示的吸收度超過0.8時,就需對所測的溶液從新吸取并稀釋到恰當?shù)臐舛仍贉y定。(4)試樣處理條件的選擇。本方法采用酸分解試樣,經(jīng)實驗溶液酸度對錳測定影響不大,但呈酸性更容易使近干的鹽類溶解,最好是控制鹽酸含量在1%至5%間。(5)樣液基體對吸收值的影響。  通過所作的校準曲線和標準加入法曲線: 校準曲線Abs=0.16092濃度+0.0111,r=0.9993。標準加入法曲線Abs=0.15948濃度+0.2488,r=0.9995。 從坐標圖上直觀看,兩直線近

18、似平行,但從以上線性方程中可看出,校準曲線和標準加入法曲線斜率相差不大,說明溶液基體對溶液的吸收影響不大,所以可直接采用沒有基體的校準曲線來測定,但當測定與大頂?shù)V石基體相差較遠的礦石時,為消除基體對測定的影響,最好是采用標準加入法測定(但要注意加入標準溶液后吸收值不要超出線性范圍內(nèi)),考慮到標準加入法測定工作量太大,實際工作中一般可采用簡化標準加入法進行測定。 (6)未溶解殘渣的影響。 錳在酸里極易溶解,即使在晶格里也易于被氫等離子交換出,所以留在殘渣里的錳從理論上說應(yīng)該很少,為進一步驗證,我們做以下試驗來驗證:把溶解液靜置后過濾所得的極少量的殘渣清洗干凈后用1g碳酸鈉(無水)作熔劑在鉑坩堝中950熔融十分鐘,再用稀鹽酸浸取,制成溶液,同試樣一同進行測定,發(fā)現(xiàn)與對比的空白所對應(yīng)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