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人類何去何從_第1頁
未來人類何去何從_第2頁
未來人類何去何從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未來人類何去何從? 作者:Scientific American 中文版環(huán)球科學 2009-02-04 16:07:34 與人們的普遍觀點恰恰相反, 人類仍在持續(xù)進化當中。 我們的身體與大腦既不同于我們的祖 先,也將不同于我們的后世子孫 未來人類究竟是何模樣?兩種答案最具代表性: 其中一種搬出了早期科幻小說里描繪的那種 腦部巨大、前額突出、智商極高的未來人形象;另一種則認為人類在身體外形上不會再有任 何改變,因為科學技術已經(jīng)能夠人為終止近乎殘酷的“物競夭擇” ,進化現(xiàn)在純粹是一種學 術討論。 未來人將擁有特大號腦袋,這個觀點其實毫無科學根據(jù)。過去幾十萬年來,人類頭骨化石的 尺寸大小變化表明,

2、我們大腦容量迅速增加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復返。 在幾年以前,大多數(shù)科 學家都接受了人類身體上的進化已經(jīng)停止這一觀點。但近年來,科學家卻通過 DNA技術對 古代與現(xiàn)代人類的基因組進行探查, 掀起了進化研究的一場新的革命。 他們講述了一個有關 人類進化的截然不同的故事:自從智人 (Homosapiens,現(xiàn)代人的學名)這一物種產(chǎn)生以 來,我們自身一直在進行著某些重大的遺傳洗牌; 如果說現(xiàn)在的人類進化跟以前相比有什么 區(qū)別的話,那就是進化速度大大提高了。 與其他生物體一樣,在本物種出現(xiàn)的最初階段,人類也經(jīng)歷了最為劇烈的身體外形上的變化。 不同的是,人類繼續(xù)在生理上甚至行為舉止上, 表現(xiàn)出由遺傳因素導致的

3、變化。 從整個人類 歷史發(fā)展的角度來看, 直到最近,散布在世界不同角落的人類各種族還表現(xiàn)出越來越明顯的 種族特征。甚至在今天,現(xiàn)代生活條件也可能驅(qū)使某些基因發(fā)生變化, 從而改變該基因控制 的某種人類行為特征。 如果未來人類不是大腦袋形象,又會變成什么樣子?我們會變高還是變矮,變聰明還是變 笨?各種新疾病的出現(xiàn)以及全球變暖的加劇, 又將給我們的外形帶來什么樣的影響?未來會 不會出現(xiàn)一個全新的人類物種?又或者, 隨著我們使用硅晶芯片來增強大腦功能, 使用鋼鐵 部件來提高身體強度, 未來人類的進化會不會由科技決定, 而不再取決于我們的基因?更有 甚者,我們?nèi)祟悤粫跃驂災梗?創(chuàng)造出燦爛的文明僅僅是

4、為了締造出地球上的下一代智慧 統(tǒng)治者 - 機器人? 遠古與近古 過去,追查人類進化過程是古生物學家的專屬領域, 他們的工作就是研究各種發(fā)掘自遠古時 期的骨骼化石。人科動物(Hominidae )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距今 700萬年前,體型較小 的原始人乍得沙赫人就生活在那一時期。 自那以后,人科家族中就出現(xiàn)了許多爭議不斷但明 顯不同的新物種,目前已知的就有不下 9種,而且肯定還有其他物種仍湮沒在茫茫歲月之中。 早期人類骨骼很少有機會在被掠食動物吞食之前變?yōu)槌练e巖, 因此原始人類化石記錄少得可 憐。隨著遠古人類骨骼化石研究的各種新發(fā)現(xiàn)與新突破陸續(xù)出爐, 對人類進化過程所做的推 斷每年都在不斷地修

5、改和完善。 一小群原始人類不知出于什么原因, 從大多數(shù)同類中分離出來, 歷經(jīng)好幾代之后,發(fā)展出一 套不同的特性來適應它們所處的全新環(huán)境一一每一個人科新物種的進化都是這樣開始的。 與 其他同類隔絕之后,這一小部分人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遺傳路徑, 最終無法再與原先的同類交 配繁殖下一代。 化石資料告訴我們,智人這個物種最早的祖先出現(xiàn)于 19.5萬年前,生活在今天埃塞俄比亞 所在的地方。他們從那里開始向世界各地擴散。 到距今1萬年前,現(xiàn)代人已經(jīng)成功拓殖了除 南極洲外地球上的每一塊大陸。 對不同地域環(huán)境(以及其他進化動力) 的適應,形成了我們 所說的不同“種族” (race),但并不是不同的物種。居住在不

6、同地域的不同種族之間,明顯 保持著適當程度的接觸, 足以避免進化產(chǎn)生出獨立的新物種。 如今,人類的足跡已經(jīng)遍及全 球各個角落,或許有人會由此得出推論:人類的進化時代已經(jīng)終結。 但事實證明情況并非如此。 一些科學家估計,與最早的原始人類同現(xiàn)代黑猩猩的祖先分道揚 鐮時相比,人類進化的速度在過去一萬年里至少加快了 100倍??茖W家將進化速度的增加, 歸因于人類遷居環(huán)境的多樣性, 以及農(nóng)業(yè)和城市的出現(xiàn)所帶來的生活條件的改變。 把荒地開 墾為耕地,帶來的不僅是農(nóng)業(yè)本身和地形地貌的改變, 惡劣的衛(wèi)生條件、新穎的飲食習慣和 不斷出現(xiàn)的(傳染自其他人類或家畜的) 疾病也隨之而來,這些因素組合在一起往往會致命。

7、 盡管有些研究人員對這些推斷仍持保留意見, 但基本觀點十分明確:人類是最優(yōu)秀的進化者。 “非自然選擇” 在過去100年里,我們這個物種的境況再次發(fā)生改變。 隨著交通能力的改善以及種族隔離制 度的打破,不同人類群體在地域上相互隔絕的情形已經(jīng)蕩然無存。 人類基因庫從未出現(xiàn)過現(xiàn) 在這樣大規(guī)模的混雜,曾經(jīng)完全被隔絕在不同地區(qū)不同人群之中一切遺傳信息全都被攪在了 一起。事實上,人類自身的流動性可能導致我們這一物種更加趨向同質(zhì)化。 與此同時,我們 這一物種內(nèi)部的自然選擇正被我們先進的技術和醫(yī)藥所抑制。 今天在地球的大部分地區(qū),初 生嬰兒大量死去的情況不再發(fā)生。攜帶的遺傳缺陷曾經(jīng)足以致命的人,如今不僅能夠活

8、下來, 而且還能生兒育女。自然界的弱肉強食對人類的生存規(guī)則不再具有任何影響。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史蒂夫 瓊斯(Steve Jones)認為,人類的進化從本質(zhì)上來說已經(jīng)終止。 2002年,英國愛丁堡皇家學會舉辦過一場辯論會,題為: “進化終結了嗎? ”瓊斯在辯論會 上說:“對于人類這一物種而言, 情況既不再往更好的方向發(fā)展, 也不再往更壞的方向發(fā)展。 如果你想知道烏托邦是什么樣子,那就朝四周看看吧一一所謂的烏托邦就是這樣子的。 ”瓊 斯認為,現(xiàn)在幾乎每一個人都有機會活到生育年齡, 至少發(fā)達國家如此, 而且無論窮人還是 富人,在生兒育女方面都有著同等的機會。 通過遺傳得到的抗病性, 比如說對艾滋病

9、的抗性, 或許能夠讓人們享有更高的存活幾率, 但是如今,決定人們生死的是文化因素而不再是遺傳 因素。簡而言之,人類現(xiàn)在的進化可能是“模因式” (memetic)的,與人的思想意識有關, 而不再是“遺傳式”的。另一種觀點則認為,遺傳進化時至今日仍在不斷進行之中,只不過 進化的方向和以前相反。 現(xiàn)代生活的某些特點也許會引發(fā)一些進化改變, 這些變化不會使我 們更適于生存,甚至會令我們更不適應生存的需要。 定向進化 既然我們已經(jīng)人為控制了如此之多的動植物物種的進化方向, 那么何不對我們自己的進化方 向也實施人工控制呢?既然我們能做得更快并給我們自身帶來更多好處, 為何還要傻傻地等 著自然選擇出手呢?在

10、人類行為研究領域, 遺傳學家不僅追查與人類自身缺陷和行為障礙相 關的基因成分,同時也在尋找跟人類的整體性情、 性特征和競爭能力的各個方面有關的基因 成分,其中有許多基因至少具有部分可遺傳性。 隨著時間的推移,精心篩查基因構成成分將 變得稀松平常,人們也將負擔得起基于遺傳技術研發(fā)出來的各種藥物。 假設我們真的能夠改變基因, 對未來人類的進化又將產(chǎn)生什么樣的影響呢?影響也許是翻天 覆地的。如果父母改變他們未出生孩子的基因,提高其智力,改良其外貌,延長其壽命,這 些孩子出生后就會既聰明又長壽,比方說智商和壽命都可以達到 150。這樣一來,與其他正 常人相比,他們就可以生育更多子女,積累更多財富。然后

11、呢,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他們 會與跟他們一樣的人走到一起,自發(fā)地在地域或社交上形成自己的圈子,與他人隔絕開來。 長此以往,他們的基因就會發(fā)生某種漂變,最終形成一個新的物種??傆幸惶?,我們將有能 力給這個世界帶來一個新的人類物種。何去何從,將留給我們的后代子孫去決定。 博格人之路 比基因改造更難預測的, 是我們對機器的操縱,或者說, 是機器對我們的操縱。我們這一物 種的終極進化目標,是否是“人機共生”或者“人機合成”呢?許多科幻作家都曾預言,未 來人類將把機器人作為身體的一部分, 或者把我們的思維上傳到電腦。 事實上,我們現(xiàn)在就 已經(jīng)十分依賴機器了。 我們在制造越來越多的機器來滿足人類需求的同時

12、, 也令我們的生活 與行為不得不越來越多地適應機器的要求。 隨著機器變得越來越復雜,相互間的連接越來越 緊密,我們將不得不反過來去適應它們。 在1998年出版的電腦生命夭演論(Darwinamong the Machines ) 一書中,作者喬治戴森(George Dyson)毫不掩飾地闡述了這樣的觀點: 人 類為了讓電腦網(wǎng)絡變得更容易操作而做的每一件事, 同時也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 令電腦網(wǎng) 絡更容易操控人類, 達爾文式進化是生活中比比皆是的眾多悖論之一,它或許無法跟上 由它衍生出來的非達爾文式進化的腳步,最終淪為自身大獲成功的犧牲品。 ” 簡而言之,假如未來我們尚未滅絕的話,人類有以下幾條不同的道路可供選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