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19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大題預測練(一)近代列強侵華與中國社會的探索人民版考頻考題考向考題考向5年4考(全國卷)2014 卷I - T41中國軍民的抗日斗爭2013 卷I - T40“重農抑商”和“海禁”政策、1840至1900年間西方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2014 卷n - T40明清君主專制制度加強一清 朝東北移民政策;1840至1900年間西方列強侵略與中 國人民的反抗斗爭2012 全國卷 T41評析近代“沖擊一反應”模式原因:中國人民對日本移民侵略的堅決抗擊和抵制;在華日本移民生活的日益不適與管理失控;日本侵華戰(zhàn)爭逐漸走向失敗 ,使日本移民失去了賴以生存的保障。(6分)2.(
2、25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材料一 伴隨著明治初期“富國強兵”政策的實施和擴軍備戰(zhàn),日本在與歐美列強修好的同時,以武力從南、北兩個方向向亞太地區(qū)擴張的對外政策已經比較明朗。而這樣白政策,矛頭最終指向中國。1887年,參謀本部第一局局長小川又次提出征討清國方略,其中提到:“自明治維新之初,常研究進取方略,先討臺灣,干涉朝鮮,處分琉球,以此斷然決心同清國交戰(zhàn)。此國是實應繼續(xù)執(zhí)行?!边@就把明治維新以來日本的國策,進行了最好的表述。材料二 甲午中日戰(zhàn)爭前約 20年間,中日間的外交交涉一直圍繞日本所挑起的琉球問題、朝鮮問題及要求修改條約這三大要點。 基本上處于日本主導、中國應對的模式。日本選擇與中
3、國立約,絕非出于兩國古代的友好歷史 ,而是將中國這一東亞傳統(tǒng)秩序的盟主 ,拉入以國際法為解釋框架的近代外交體系中,以便實現瓦解原有秩序、進行對外擴張的目的。而清政府幻想一味忍讓,單靠派遣駐外使團這一近代外交模式進行外交交涉,即可換來萬年太平,維持原有的“華夷秩序”?!叭A夷秩序”屬于東亞傳統(tǒng)秩序,其存在的合法性本非近代外交理論所能輕易解釋。這也難怪中方在向日本說明中國與琉球、朝鮮的宗藩關系時,只能以自古如此、“眾所共曉”(黎庶昌語)來解釋。據譚皓重審甲午戰(zhàn)前的中日關系史等整理(1) 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 , 分析中日矛盾的體現及原因。 (12 分 )(2) 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
4、 指出在中日關系上為什么中國處于被動地位及對中日關系發(fā)展的影響。(13 分 )【解析】 第(1) 題第一問根據材料可以看出矛盾的焦點在于維護和突破東亞傳統(tǒng)秩序的矛盾;第二問根據所學知識及材料二可以看出日本經過明治維新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后 , 積極對外擴張。第 (2) 題第一問由材料一可以看出日本在東亞的擴張是既定國策, 蓄謀已久 , 由材料二可以歸納出原因是清政府腐敗愚昧, 一味求和等; 第二問對中日關系的影響即促使日本挑起了對華戰(zhàn)爭。答案 : (1) 體現 : 維護和突破東亞傳統(tǒng)秩序的矛盾。 (4 分)原因 : 日本走上資本主義道路, 積極對外擴張, 但受到中國主導的東亞傳統(tǒng)秩序的阻礙。 (8
5、分)2 2) 原因 : 日本在東亞的擴張是既定國策, 蓄謀已久 ; 清政府腐敗愚昧, 仍做著天朝上國的美夢傳統(tǒng)秩序與近代外交模式不相容; 清政府消極隱忍, 一味求和等。 (9 分 )影響 : 縱容了日本的進攻態(tài)勢, 促使其挑起了對華戰(zhàn)爭。 (4 分)3 .(12 分)閱讀材料 , 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海路的開辟則在公元前111 年徐聞縣設置之后, 漢武帝為了宣揚漢王朝的富庶、強盛和威德 , 滿足宮廷奢侈生活的需要, 派船隊攜帶黃金、絲織品等, 從雷州半島的徐聞出發(fā),因缺乏風帆和指南針 , 故沿北部灣直至越南海岸一路南行, 用了近一年時間 , 繞過馬六甲海峽到達印度南部, 再轉斯里蘭卡, 然后
6、將沿途交換的物品載回中國。 這就是史書所記 “自日南障塞、徐聞、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國。黃支之南,有已程不國,漢之譯使自此還矣”的史料所反映的情況。也就是著名的“海上絲綢之路” , 也稱“香料之路”或“陶瓷之路” 。漢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開通, 猶如一條文化紐帶, 把居住異域的各民族連在一起, 推向世界文明的大舞臺。材料二 作為一個民族國家, 中國是由于日本的大舉入侵和舉國抗戰(zhàn)體制的形成, 才在當時條件下最大限度地實現了統(tǒng)一, 國人的民族意識也因此得以極大提升。 我們說 , 抗日戰(zhàn)爭使近百年飽受分裂之苦的中國重新統(tǒng)一起來了 , 增強了國民對國家認同的程度和對政府的監(jiān)督程度 , 它自然也就促進
7、了國民對國家和民族發(fā)展的關心和參與, 從而成為中華民族復興的重要樞紐。楊奎松抗戰(zhàn)燃起中國現代國家夢想(1) 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漢代開辟海上絲綢之路的背景。 (6 分 )(2)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抗日戰(zhàn)爭為什么“成為中華民族復興的重要樞紐”?(6分)【解析】第(1)題首先根據西漢時期的背景,從政治、經濟和文化角度來考慮,然后從材料中提取背景,如“漢武帝為了宣揚漢王朝的富庶”等。第(2)題根據所學知識思考抗日戰(zhàn)爭勝利的意義,諸如是近代以來中國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反侵略戰(zhàn)爭等;另外,將抗日戰(zhàn)爭放在中國近代史的角度來看,其對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起到了奠基作用,推動了中華民族復興的進程。
8、答案:(1)背景:漢代國力強盛(或中央集權加強、漢武帝實現大一統(tǒng)等);漢代經¥發(fā)展;漢武帝欲炫耀國威;宮廷需求奢侈品;造船航海技術進步;統(tǒng)治者對海疆的開拓;沿海商人的進取 精神。(6分)(2)原因:是近代以來中國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反侵略戰(zhàn)爭 ;增強了民族意識(民族認同感、 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奠基;推動了中華 民族復興的進程。(6分)4 .(12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 下面是關于甲午中日戰(zhàn)爭日本教科書原稿(節(jié)選)日清戰(zhàn)爭,是“日本作為歐美流的近代立憲國家在發(fā)展過程中與中華帝國的一場不可避免的 決戰(zhàn)”。日本統(tǒng)治朝鮮對英、美、俄
9、等國都有利。日本吞并韓國作為穩(wěn)定東亞的政策得到了歐美列強 的支持,對維護日本的安全及其在滿洲的權益也有必要。它根據當時的國際關系原則是合法 的。當然韓國國內對此有贊成、反對兩種意見,部分反對者進行了激烈的抵抗。日清戰(zhàn)爭的結果是列強諸國群聚清朝,馬上獲得了各自的租借地 (借用他國領土的土地),構筑了進入中國的立腳點。摘編自日本“新編歷史教科書之會”編寫、扶桑 出版社出版的中學歷史教科書原稿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就該教科書原稿中存在的錯誤提出修改建議,并說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議不少于兩條;理由需觀點正確,符合歷史事實)【解析】第一問可以從歷史的真實性出發(fā)判斷,比如日本教科書認為日本吞并朝鮮是得到歐 美支持、列強瓜分中國是“進入中國”等不符合史實;第二問可以結合甲午中日戰(zhàn)爭的史實和戰(zhàn)爭性質分析。答案:修改建議一:關于日本吞并朝鮮半島,應將“得到了歐美列強的支持”中的“支持”改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園區(qū)管理辦法教案小班
- 機場應急預案管理辦法
- 智能投顧技術演進-洞察及研究
- 建筑文明施工方案
- 發(fā)票管理辦法發(fā)票使用
- 變電站電氣安裝施工指導書
- 土壤腐殖質電化學特性表征技術及其環(huán)境效應研究
- 公益科技項目管理辦法
- 公園設施維修管理辦法
- 基于《營造學社匯刊》圖紙的3D建模技術分析
- 不交社保勞務合同范本8篇
- 金礦居間合同協議
- DB61T378-2006 主要造林樹種苗木質量分級
- 脛后動脈斷裂的護理
- 共享單車運營服務合同樣本
- 進入副駕駛訓練人員的資格要求
- 5、6、8、14樓主體轉序驗收自評報告
- 民兵訓練管理規(guī)定
- 2025永康輔警考試題庫
- 2025UHF無線測溫裝置技術要求
- 幼兒園玩教具裝備采購 投標方案(技術標)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