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下冊主題學習教學設計第一單元_第1頁
四年級語文下冊主題學習教學設計第一單元_第2頁
四年級語文下冊主題學習教學設計第一單元_第3頁
四年級語文下冊主題學習教學設計第一單元_第4頁
四年級語文下冊主題學習教學設計第一單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單元教材分析本組課文以“走遍千山萬水”為主題。它雖然是選取有關山水景物的文章來組織單 元,但實際上暗含著圍繞學習描寫景物的方法來編排,比如按照一定的順序描寫景物的 方法。除此以外,還要了解排比句式并學習運用,體會優(yōu)美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這一 組課文語言優(yōu)美,易于朗讀背誦,教學中要重視語言的積累,在誦讀中體會山水景物之 美。古詩詞三首,要求背誦、默寫,了解詩詞的意思并引導學生想象畫面?!霸~” 這種文學形式,是學生在教材中第一次接觸,教師可以講講詞與古詩的不同。教材中選 的憶江南是白居易同題詞的其中一首,另外的兩首可以讓學生搜集,也可由老師告 訴學生,但不作為學習要求。選做題可在第一課時進行布

2、置,第二課時課文上完后再進 行交流。桂林山水,作者采用一步一景、再把所看到的景融為一體的方法來描寫桂 林山水。對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的理解, 要結合第二、 三自然段的內容和課文中的插圖, 引導學生邊想象畫面邊去體會;還要學習“把比作”的形象的描寫方法,發(fā)現 排比句式的主要特點。這是本組課文的一個訓練點,在語文園地“我的發(fā)現”中明確提 了出來。這里不必教給學生專門的術語,只要求學生了解和體會這些用法,比如,桂林 的山“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桂林的水真靜啊,靜得桂林的水真清啊, 清得” 。在此基礎上, 引導學生把這種方法運用到自己對身邊一兩處景物的描述中。 閱讀鏈接中的短文引導學生進行相應的拓展

3、學習, 學生能夠流利地朗讀并能從中感受到 漓江江水的特點即可。記金華的雙龍洞,重點讓學生了解作者游覽過程中的所見、 所感。學習按游覽的先后順序記敘的方法,初步了解有詳有略的敘述方法。在閱讀中還 要結合課后思考練習第 3 題,引導學生體會這些詞句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感受作者遣 詞造句的特點。七月的天山,在寫法上按照游覽的先后順序,體現了一步一景的描 寫方法。作者抓住七月的天山雪峰、飛濺的雪水、原始森林和天山深處的野花來展現天 山的美,這些特點可以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概括。課文中許多優(yōu)美的比喻句子, 可以讓學生抄下來。(雖然略讀課文強調粗知大意, 在詞句訓練方面一般不作過高要求, 但有些略讀課

4、文,適合摘抄、仿寫或拓展的練習,在教學中仍可靈活處理,如三上的略 讀課文聽聽,秋的聲音。)口語交際是“走,我們去春游”。這個交際的側重點是 對春游活動的策劃,要求學生在策劃中進行語言的交流。學生的策劃,有的也許是目前 能夠實行的,有的也許是以后才能實行的, 教師對此不必特別強調計劃在目前的可行性, 目的是打開思路,讓學生有的想,有的說。習作要求寫校園景物。教師要著重引導學生 把在課文中學到的描寫景物的各種方法,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來。記金華的雙龍洞 按照游覽的先后順序描寫景物的方法,是學生容易模仿的寫作方法。還可以讓學生回顧 一下其他課文的記敘方法,有意識地進行遷移訓練。與此同時,還要強調抓住校

5、園中一 兩處重點景物來寫。寬帶網安排的內容,是圍繞本組專題進行的相應延伸拓展學習。學 生可以借助畫面,了解與五岳相關的知識,有條件的可以搜集更多的資料,力圖對祖名 山大川有更為廣泛的了解。在教學當中要注意指導學生將搜集到的資料進行整理 .第一單元 走遍千山萬水1 古詩詞三首備課人:畢美娥共案個案教學目標:知識:1會認2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洞庭”、“江南”等詞語;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能力:1培養(yǎng)學生讀悟能力,養(yǎng)成自能讀書的習慣。2學習通過看注解,別都別想象畫面等方法來體會詩意。情感:3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教學重點:1

6、品味詩句,指導背誦,積累語言。2.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體會江南山水的特點,激發(fā)愛美的情感。教學難點:有感情地朗讀、背誦三首詩,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課時:2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獨坐敬亭山說話訓練:說一說你眼中的春天一、導入新課:(一)祖國的千山萬水是那么多姿多彩, 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連綿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藍天的雪峰,那遼闊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畫。假期里,很多同學都出去旅游了,祖國名山大川的壯麗風光一定在你腦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你能用簡要的話語介紹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嗎今天,我們還要從三首古詩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詩人筆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樣的。二、出示前置性作業(yè)(1)自己試著讀一讀

7、三首古詩,邊讀邊把生字畫出來。把生字正確的讀音做標注(2)再把古詩正確的讀一遍.注意讀正確(3)利用注釋和插圖,想象三首古詩詞描繪的畫面。(4)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小組內探究。把自己喜歡的古詩多讀一遍.三、小組檢查:1、認讀生字,提示應注意的地方。亭,庭指導讀準后鼻音諳一一暗:區(qū)別音、形、意強調諳的讀音讀d n2、讀正確詩3、說古詩描繪的畫面4、互相解疑四、學習獨坐敬亭山1、介紹關于敬亭山的資料(見課件)2、出示課件,全班齊讀古詩正音。難讀的詞出示再讀。3、復習學習古詩方法:解詩題,知作者抓字眼,明詩意多誦讀,悟詩情4、解詩題,知作者(1)獨:獨自一人。獨自一人坐著看敬亭山(2)李白:李白(

8、701-762),字太白,后人稱為詩仙,是唐代偉 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寫了大量歌頌祖國河山、揭露社會黑暗和蔑視 權貴的詩歌。他的詩對后人有深遠的影響。(見課件)5、抓字眼,明詩意(1)自由練讀全詩,注意讀準字音,認清字形、指讀正音。(2)小組合作學習 課件示要求:這首詩題目的意思是()。讀第句古詩“ ”我想到了的畫面。6、檢查合作學習情況 指名讀(出課件) 匯報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眾鳥:鳥兒們;高飛盡:都飛遠了(孤帆遠影碧空盡)孤云:孤獨的白云(孤帆遠影碧空盡);獨去閑:獨自飄來飄去悠 閑自在 師小結:從這兩句詩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李白很孤單、孤獨) 讀出你的感受 介紹背景:這首詩是李白被

9、迫離開長安后,經過了長達十年的飄 泊生活,來到宣城時所寫。在長期的飄泊生活中,他飽嘗了世態(tài)炎涼 的滋味,增添了孤獨寂寞之感。(出示課件)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相看:對看;厭:滿足只有“我”和敬亭山對看總不感到滿足。 指名完整敘述古詩概意:天上幾只鳥兒向遠處飛去,直到看不見 影子;天上的那片云也悠閑地飄向遠方。此時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 互相看著,怎么看也不覺得滿足。(出課件) 師小結:其實,這首試詩不只是表達了李白孤獨的感情,同時還表達了他對生活的堅定和樂觀。為什么呢當世界上的一切都遠離李白 的時候,他不是頹廢痛苦地生活,而是樂觀、堅定地和敬亭山悠閑地 “相看”。讀出你的感受7、多誦讀,悟詩情

10、過渡:學了這首詩歌,讓我們進行下一個步驟:多誦讀,悟詩情 自己帶著感情讀 四人小組讀古詩 背誦古詩四、回顧全詩,總結學法。歸納總結學習第一首古詩的方法(課件示)。五、自學望洞庭憶江南六、1搜集李白的詩進行背誦積累。2. 用你喜歡的旋律唱出這首詩板書設計獨坐敬亭山眾鳥孤云孤獨寂寞對敬亭山的喜愛敬亭山第二課時望洞庭憶江南一、復習導入:1指名背誦獨坐敬亭山。2指名讀另外兩首古詩。二、學習古詩望洞庭憶江南1、復習第一首的學法2、小組學習望洞庭3、全班匯報:(1)指名讀古詩,師正音,然后全班齊讀。(2)解詩題,知作者望洞庭:望著洞庭山水。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是我國第二 大淡水湖。劉禹錫:字夢得,唐代

11、文學家、哲學家。與白居易并稱“劉白”。(3)抓字眼,明詩意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和:和諧,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為一體秋月:點明時間一一秋天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為一體潭面:湖面湖面上沒有一點風吹過,就像一面還沒有磨過的鏡子(運用比喻, 我們還學過什么古詩中也有比喻手法)小結: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讀出你的感受。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為一體,湖面上沒有一點風吹過,就像 一面還沒有磨過的鏡子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遙望:遠遠地看:翠:蒼翠青螺:這里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也用上了比喻的手法遠遠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蒼翠,就像銀盤子里放著一只青青的田螺。(4)師小結:詩人以奇特的想

12、象,準確的比喻,生動地描繪出了洞 庭湖那美妙的秋月風光。你們說,作者此時的心情會是怎么樣的呢(輕 松、自然)讀出你的感受(5)多誦讀,悟詩情師:現在黑板上有好幾張洞庭湖月夜圖,讓我們看著這些圖,自己 美美地讀一讀望洞庭好不好(全班自讀古詩)師:說想當一會大詩人,上來吟誦這首古詩(指名讀)背誦古詩4、學習憶江南(1)小組學習(2)全班交流課件示學習要求(1)解詩題 我知道故事題目的意思是()(2) 讀詩文(3)想畫面 (4)悟讀背三、積累拓展:1、白居易所作憶江南另兩首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 重游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 相逢

13、。2. 其它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鹿砦望廬山瀑布滁州西澗山行小池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等 四、作業(yè)1.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2選畫一首古詩所表現的畫面。板書設計望洞庭憶江南湖光秋月 潭面無風 山水翠風景舊曾諳青螺想象奇特 比喻確切日出江花紅勝火 綠如藍自然風光之美第一單元 走遍千山萬水2 桂林山水4、七月的天山備課人:畢美娥共案個案教學目標:1學會兩課生字新詞,理解并積累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桂林山水。3. 學習課文中優(yōu)美生動的語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麗, 天山的美景,從中受到美的熏陶。激發(fā)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4. 抓住靜”清”綠”奇”秀”險”理解桂林山 水的獨特美。學習

14、“總一分一總”的寫作方法。教學重點:1.通過畫面展示和朗讀,品味桂林山水的秀美。2想像“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 的山”是怎樣的景象。教學難點:對觀察到的及合理的想象能流暢地表達出來。教學課時:兩課時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第一課時說話訓練:說一說你游覽過的一處景色。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1 選擇部分精彩圖片和一段視頻素材播放給學生觀看, 再讓學生說說感受。2、過渡語: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走進祖國的千山萬水這 一主題來學習桂林山水七月的天山,感受祖國的美 景。(齊讀課題)二、出示前置性作業(yè)(一)1、認讀兩課生字詞、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2、畫出桂林山水的中心句,圍繞中心寫了哪

15、些內 容3、七月的天山游覽順序是什么在課文中劃出三、小組交流四、全班交流1、認讀兩課的生字2、指名抽讀兩課相關的自然段。3、再讀課文,理清思路桂林山水(一)第一步,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說說作用。(學生 默讀課文,找出并劃出中心句)。讀后討論交流,明確:1. 中心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2. 用抓關鍵詞的方法理解句意:先學懂“甲”的意思,再 理解全句的意思: 桂林山水天下第一。3. 這句話點明了全文的中心,寫出桂林山水的秀麗,也抒 發(fā)作者贊美桂林山水的感情。(二)第二步,圍繞中心句,了解內容,理清思路。先指名讀課文,思考:文章圍繞中心句寫了哪些內容是怎 樣一步一步寫的讀后討論交流,明確:1.課文

16、圍繞中心句寫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2先總的介紹“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具體描寫漓江的水 是怎樣的水,桂林的山又是怎樣的山。3.最后與游覽桂林山水總的印象和感受。 七月的天山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的找出表現順序的語句。 五、出示前置性作業(yè)(二)默讀思考:從哪些詞句能看出桂林的山水“甲天下”課 文寫了桂林山、水的哪些特點用什么方法寫的讀后討論交 流。第二課時 說話訓練:說一說你游覽過的一處景觀。一、復習舊課,導入新課。指名朗讀生字、新詞,檢查掌握情況。這節(jié)課讓我們走進“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暢游桂林的山水。二、自由選擇,品讀課文(一)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個自然段,反復誦讀,邊讀邊 思考:課文是怎樣描寫桂林山

17、水的特點的(二)教師組織集體讀議交流,結合學生的朗讀,相機品 賞,抓住重點指導品讀二、三兩個自然段。1.品讀第二自然段。(1)(多媒體出示語句: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玩 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漓江這樣的水。)思考:漓江的水到底與別處有什么不同呢多媒體演示“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同 桌互談感受。(2)自讀這一段,概括一下漓江的水的特點,用自己的 話說一說。(靜、清、綠)(3)作者是怎樣把這些特點描繪出來的(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帶著對漓江水的喜愛之情自讀揣摩。 指名讀,并評點。 配樂有感情地朗讀。(5)比較閱讀,引導學生體會以下三點:課文用“讓你感覺 不到它在流動”,從

18、感覺上突出了“靜”;用“可以看見江 底的沙石”,從視覺上突出了“清”;用“仿佛那是一塊無 瑕的翡翠”這一形象的比喻,突出漓江的水綠的純凈可愛。(6)自由讀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想怎么冃下來,然后指導冃 誦。(7)(出示圖像)以“漓江真美??!”作為總起句,引導學生 發(fā)揮想象說段寫段。2品讀第三自然段。(1)自由讀文,出示課文插圖,觀察“桂林山”。(2)你讀懂了什么,有什么收獲(引導學生概括桂林的山 的特點)。(3)小組交流,反饋。(4)全班交流自學成果,并解疑。 體會“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多媒體展示桂林的山,再對比泰山和香山。 學生自己總結桂林山的特點(板書:奇、秀、險

19、)。(5)指導有感情的朗讀,注意”啊”的讀法不同真奇“啊”讀ya真秀“啊”讀wa 真險“啊”讀na(6)(多媒體出示第一句話)朗讀課文的第一句話,談談 自己的體會,并指導朗讀。(7)(多媒體出示第二句話)比較閱讀,引導學生體會山 的特點和作者想象的豐富,用詞之精妙。(8).教師引導學生背誦。(9 )出示圖片,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并選一座山峰,發(fā)揮 想象說話。(10)比較二、三兩段,找相同點和不同點,弓1導學生感悟 比較襯托的寫法并注意分號的用法。(11)作者蕩舟漓江,有怎樣的感受呢齊讀最后一段,找出 你最喜歡的語句。(12)再把這段美美的讀一讀。3.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1)在欣賞了桂林的山水之后

20、你有什么感受。(2)走進課文,了解作者的感受。(3)讀課文最后一段,你從這段話中感悟到了什么。體會“畫卷” “連綿不斷的畫卷” “舟行碧波上、人在 畫中游”(4)此時,我們已被桂林山水的美麗、神奇所陶醉,帶著 對它的神往再有感情地朗讀全文。三、總結全文,整體背誦(一)、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是怎樣描寫桂林山水的。(第一段總的說人們贊美桂林山水甲天下;第二、三 兩段分別描寫漓江水、桂林山,并抓住了水靜、清、綠的特 點和山奇、秀、險的特點;最后將桂林的山水聯系起來,突 出桂林的山水美如畫。)(二)、練習背誦。檢查背誦。(三)、總結學法四、學習七月的天山導學:1、作者在第2自然中寫了哪些景物給你留下什

21、么樣的印 象2、朗讀、積累喜歡的語句、段落。(一)學生自學(二)小組交流(三)全班匯報五、拓展訓練閱讀叢書1、找出文章的中心句,文章描寫的景物寫了哪些特點2、把喜歡的段落、語句積累下來讀一讀、背一背。六、作業(yè)設計:小練筆:練習寫景狀物作文,要求寫一段特定環(huán)境下的 景色,如校園的早晨、公園的景物、節(jié)日的夜晚等,能抓住 景物的特征,安排明確的線索,采用合理的順序和即景抒情。 七、板書設計:桂林山水甲天下水靜、清、綠山奇、秀、險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課 后 反 思第一單元 走遍千山萬水3 記金華的雙龍洞共案備課人:畢美娥個案教學目標:1. 認識本課11個生字。2. 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2、。3. 了解作者的游覽順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 的方法。4閱讀與想象相結合,了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激發(fā)熱愛祖國河 山的情感。教學重點:1. 了解外洞、孔隙、內洞的特點;2. 落實分清文章的主次”這一重點訓練項目。 教學難點:感受孔隙窄小的特點。教學過程:第一課時說話訓練:說一說你游覽過的一處景觀。一、導入同學們,你們曾經觀賞過神奇秀麗的溶洞嗎請一兩個同學說 說,并展示他們的照片。今天,我們來到金華的雙龍洞,一起欣 賞這綺麗的大自然美景。板書課題 記金華的雙龍洞二、出示前置性作業(yè)1、 認讀本課生字新詞、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2、畫出作者游覽的示意圖。三、自主學習、小組交流四、全班

23、檢查交流:1、認讀生字易讀錯浙”易寫錯聚”2、檢查讀文,重點2、5、63、了解游覽的路線。我們上路了!四人小組合作,完成游覽示意圖。金華一羅甸 f路上f洞口 f外洞f孔隙f內洞請一組上臺填寫并解說。五、學習第一二三自然段。(一)把路線圖和課文內容對照著看,那些段落是我們 學習的重點呢(4、5、6、7段)(二)那為什么還要寫1、2、3段路上已是風光無限了(三)第一自然段交待了 一一時間、地點、人物、事情(四)全班讀第二自然段,說說看到什么景物 映山紅、油桐、 粉紅的沙土、新綠一一一片明艷(五)溪流一路唱著歌,歡迎著我們到來。讀第三自然段(六)欣賞讀: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 師范讀,全班

24、讀六、我們來到洞口了,想對洞內的美景一覽為先嗎展示美圖,想繼續(xù)學嗎下節(jié)課我們再細細欣賞。第二課時說話訓練:說一說你游覽過的一處景色。一、導入: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第3課記金華的雙龍洞,讀課題。 我們一同隨著葉圣陶老先生從金華出發(fā),經過羅甸就漸漸入山。 一路上大家有說有笑,眼前一片明艷,耳邊溪流潺潺,迎著溪水 抬頭望去,看!雙龍洞到了!二、學習課文。這高大的溶洞,景象奇特,我們一起來到洞口,看到了什么, 你有什么感受請你用筆劃下來,再讀一讀。(一)洞口寬像橋洞1. 指讀,讀出寬大的感受。2. 明確學法:洞口這部分我們是先找出看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 什么,再把體會讀出來。過渡:我們就用這種方法來繼續(xù)學

25、習。經過寬大的洞口,就 來到了外洞。這里又是怎樣的景觀呢(二)自學外洞,把自己的收獲匯報給大家。(高、大 仿佛到了個大會堂 聚集一千人或是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覺得擁擠。)誰能把這種奇特的感受讀出來這又高又大的外洞已經讓我 們感到很奇特,更令人驚嘆的是,那正流出溪水的孔隙??靵砜?看吧!(三)出示幻燈片: 內外洞有巨大的屏石相隔,僅通水道,長10余米,寬3米多。內外洞的相隔與相通,形成了雙龍洞最鮮明的特色。古詩云 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覓泉源臥小船”,如欲觀賞,唯有平臥小舟,仰面擦崖逆水而入,不得稍有抬頭,有驚而無險,妙趣橫生,堪稱游覽方式之一絕,有 水石奇觀”之譽。1自讀第四段,說說孔隙給你什么感受

26、(窄小、低矮)2. 說說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出來的。1)船小一一(1)找讀句子;(2)仰臥”怎樣臥,體會出什么(矮)(3)那些詞句能突出船小 沒法容第二個人。體會出什么(窄)(4)小結:矮和窄”都是小的特點,因而船小可以體會出孔隙 小。3行船的方式(1) 找讀工人拉(2) 為何不能戈(3) 乘船的動作一一4找讀(1) 哪個詞最能表現出孔隙小(貼)找同學演示。(2) 問:都是那些地方貼著船底從到到到,總而 言之是沒有一處不都著船底,為什么要這樣(3) 如果把貼改成 靠”可不可以(因為 靠”不如貼緊密,不 能表現出孔隙小)(4) 小結:貼用的太好了,從作者的動作也可以體會出孔 隙的小5感覺(1) 齊讀

27、(2) 感覺到什么擠壓方向不同(學生示范)為什么會 有擠壓的感覺稍微、一點兒(3) 指導朗讀:孔隙中,隨時都有撞破額角、擦傷鼻子的 危險,隨著小船在孔隙中慢慢的行進,作者的心情也會越來越緊 張。因此,這一部分要讀出緊張的情緒。練讀 指名讀(4) 看幻燈片填空。過渡:這樣的水石奇觀,游覽后真令人拍案叫絕。下面讓我們 有感情的朗讀第四大段。我們乘船從孔隙經過,大約走了八、九米就來到了內洞。 這里又有什么樣奇特的景觀呢(四) 默讀第五大段,用我們上面的學習方法進行個人學 習。再分小組討論。思考:在內洞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從哪 些詞語中體會到的然后有感情地讀出來。1黑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見2寬廣3.

28、洞頂的雙龍4. 石鐘乳和石筍 名目有四十多種。形狀變化多端,顏色各異, 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觀賞。5. 展示圖片,加深體會。6. 出示資料:洞內鐘乳石、石筍眾多,造型奇特,布局巧妙,有黃龍吐水”、倒掛編幅”、彩云遮月”、天馬行空”、海龜探 ?!?、龜蛇共生”、青蛙盜仙草”、壽星與仙桃”等景觀,幻化多 變,使人目不暇接,宛若置身水晶龍宮。這些石鐘乳和石筍,像神仙、像動物、像宮室、像器用名目繁多,造型奇特,再加上 那搖曳的燈光,忽明忽暗,讓我們置身于神秘的境界,怎能不令 我們驚嘆自然的奇異,請大家有感情地讀讀內洞這部分。過渡:就這樣,我們隨葉老又仰臥在小船里,通過孔隙出了洞。7. 三、總結:8.

29、 1、 結合板書總結全文,分清文章的主次,體會雙龍洞 景觀的奇特。2、游記的學習方法:抓住游覽中作者的所見、所聞,體會作 者的所感和對山水、自然的無限熱愛之情。四:拓展閱讀主題叢書:要求:1找出作者的游覽順序2、把喜歡的段落、語句積累下來讀一讀、背一背。五、作業(yè)設計(一)分小組設計 內洞”和 孔隙”處的解說詞,輪流擔當導游。(二)針對學生的展示進行總結。六、板書設計:記金華的雙龍洞景象奇特金華一羅甸一路上一洞口 -外洞-孔隙一內洞明艷寬高大窄小黑大奇教 學 反 思第一單元 走遍千山萬水第一單元作文:寫校園的景色備課人:畢美娥卄案個案教學目標:1.觀察景物,運用已學過的寫作方法描寫景物。2、通過

30、習作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教學重點:學會按一定的順序,有重點地記敘自己熟悉的景物,文章的過渡要自然。教學難點:注意抓住景物靜態(tài)和動態(tài)的特點,把景物的特點寫具體。教學過程:第一課時導入:1.揭示課題,明確本次習作訓練的內容。2讀一則寫景的范文,整體感知寫景作文的要求。邊聽邊思考:(1)你覺得這篇寫景的作文美嗎(2)哪里美3.說說這篇寫景的作文哪里美4.學習今天的習作訓練,學完后從習作訓練要求的角度再來談談這篇與景作文美在哪。二、明確要求:1 .默讀課文,思考本次習作訓練要求。2.說說本次習作訓練要求,以課文中的實例來說明理解。選擇自己熟悉的印象深刻的一處景物來寫。"一處",范圍不能過大。(2)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