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中考物理知識點強化練習(xí)卷5簡單機械含解析_第1頁
2020屆中考物理知識點強化練習(xí)卷5簡單機械含解析_第2頁
2020屆中考物理知識點強化練習(xí)卷5簡單機械含解析_第3頁
2020屆中考物理知識點強化練習(xí)卷5簡單機械含解析_第4頁
2020屆中考物理知識點強化練習(xí)卷5簡單機械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簡單機械3、選擇題1. 懸掛重物 G的輕質(zhì)杠桿,在力的作用下傾斜靜止在如圖所示的位置。若力施加在A點,最小的力為 FA;若力施加在 B點或 C點,最小的力分別為 FB、FC,且 AB BOOC。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 FC< GC FA> G2. 如圖所示是農(nóng)家樂擺放的古代“舂米”(ch n舂 m米,詞義:舂米就是把打下的谷子去殼) 的裝置,下列說法正B FB> FCD FB G確的是 ( )A該裝置實質(zhì)是費力杠桿B該裝置實質(zhì)是桿桿,支點在踏板上C當(dāng)游客從踏板上向上跳時,游客的重力勢能轉(zhuǎn)化為動能D當(dāng)游客用力將此裝置的右端踩下后,舂球上升,但舂球的重力勢能不變 3. 如圖所

2、示,某同學(xué)使用動滑輪把 600 N 的重物勻速提升了 3 m,所用的拉力是 400 N 。不計繩重及摩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動滑輪重 400 NB額外功是 300 JC有用功是 1 800 JD機械效率是 80% 4. 下列關(guān)于功、功率、機械效率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功率大的做功一定越快B機械效率高的功率一定大 C做功多的機械效率一定高D機械的機械效率可以達(dá)到 100%5. 圖甲中用力 F1水平拉著重為 速移動 s 的距離,水平拉力為G的物體在水平路面上勻速移動 s 的距離。 圖乙中用動滑輪拉著它也在同一路面上勻F2。使用動滑輪的過程中 ( )A有用功為 W有 GsB總功為 W總

3、F2sC額外功為 W額 2F2s F1sGsD機械效率為 2F2s6. 對物理概念的理解是學(xué)好物理的關(guān)鍵。關(guān)于功、功率和機械效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做功多的機械,功率一定大B功率大的機械,做功一定快C做功快的機械,機械效率一定高D通過改進(jìn)機械的性能可以使機械效率達(dá)到100%7. 如圖所示,物理興趣小組分別用甲、乙兩個滑輪組勻速提起質(zhì)量相同的物體,不計繩重及摩擦。若每個滑輪質(zhì)量相同,對比兩個滑輪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9. 皮劃艇是我國奧運優(yōu)勢項目之一。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為省力,可將用力劃槳的手遠(yuǎn)離支點B為省力,可將用力劃槳的手靠近支點C為省距離,可將用力劃槳的手遠(yuǎn)離支點D將用力劃槳的手靠

4、近支點,既能省力又能省距離10. 人體中的許多部位都具有杠桿的功能。如圖是人用手托住物體時手臂的示意圖,當(dāng)人手托5 kg 的物體保持平衡時,肱二頭肌收縮對橈骨所施加力的大小一定A小于 49 NC大于 5 kgB等于 49 ND大于 49 NA甲更省力,甲機械效率大B乙更省力,乙機械效率大C甲更省力,機械效率一樣大 D乙更省力,機械效率一樣大8. 如圖,杠桿處于平衡狀態(tài),如果在杠桿兩側(cè)掛鉤碼處各增加一個質(zhì)量相同的鉤碼,杠桿會A仍然平衡B右端下降C左端下降D無法判斷如圖所示, 比賽中運動員一手支撐住槳柄的末端( 視為支點 ),另一手用力劃槳。12. 如圖所示, 大熊和小熊坐蹺蹺板。 如果它們腳不著

5、地, 蹺蹺板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時,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19A一直不變C一直變小15. 如圖所示,踮腳是A他們各自的重力與各自的力臂的乘積相等B大熊和小熊到支點的距離相等 C大熊和小熊的重力相等D以上說法都正確13. 如圖所示,杠桿在力 F1的作用下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用力F2代替力 F1使杠桿仍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下列關(guān)系中正確的是 ( )A F1 GB F1< F2 C F1>F2D F2< GB 點從 a 位置轉(zhuǎn)14. 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實驗中,杠桿在力 F作用下水平平衡,如圖所示,現(xiàn)將彈簧測力計繞 ( )B先變小后變大D一直變大 項很好的有氧運動,它簡單易學(xué),

6、不受場地的限制,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踮腳運動的基 本模型是杠桿,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腳后跟是支點,是費力杠桿B腳后跟是支點,是省力杠桿C腳掌與地面接觸的地方是支點,是費力杠桿D腳掌與地面接觸的地方是支點,是省力杠桿16. 為探究動滑輪和定滑輪的特點,設(shè)計如下兩種方式拉升重物,下面關(guān)于探究的做法和認(rèn)識正確的是 ( )A若用定滑輪拉重物,當(dāng)拉力豎直向下最省力B減小動滑輪質(zhì)量可以提高動滑輪的機械效率 C用動滑輪提升重物上升 h 高度,測力計也上升 h 高度 D若拉升同一物體上升相同高度,用動滑輪拉力更小,且做功更少17. 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勻速提升 200 N 的重物 G,豎直向上的拉力 F為 100

7、 N,重物被提升 1 m,不計繩重和滑輪 的摩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動滑輪的重力為 50 NB拉力做的總功是 200 J C拉力做的額外功是 100 JD繩子末端移動的距離是 2 m18. 如圖所示,甲、乙兩套裝置所用滑輪質(zhì)量均相等,用它們分別將所掛重物在相等時間內(nèi)豎直向上勻速提升相同高度。若 G1G2,所用豎直向上的拉力分別為 F1和 F2,拉力做功的功率分別為 P1 和 P2,兩裝置的機械效率分別為 1和2( 忽略繩重和摩擦 ) ,則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 )A F1<F2 1< 2 P1<P2B F1<F2 1>2 P1>P2C F1>F2

8、 1<2 P1<P2D F1>F2 1 2 P1 P2 二、填空題19. 如圖所示,杠桿 AOB能繞 O點轉(zhuǎn)動。在 A 點掛一重物G,為使杠桿保持平衡且用力最小,在B點施加一個力,這個力應(yīng)該是圖中的 54。人始終沿豎直方向20. 圖中 AOB是可繞 O點無摩擦轉(zhuǎn)動的輕桿, A端掛重 400 N的物塊, AO與 OB長度之比為拉掛在 B 端的輕環(huán)。要使輕桿水平平衡,人應(yīng)施加拉力為 N,當(dāng)輕桿在圖中虛線位置平衡時,人的拉力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 。21. 如圖所示,用相同的滑輪安裝成甲、乙兩種裝置,分別用FA、FB勻速提升重力為 GA、 GB的 A、B兩物體,不

9、計繩重和摩擦。若 GA> GB,則 甲乙;若 FAFB,則 GAGB。( 均選填“>”“<”或“” )22. 如圖,在斜面上將一個重 5 N 的物體勻速拉到頂端。沿斜面向上的拉力為2 N ,斜面長 4 m ,高 1 m 。則拉力做的有用功為J,斜面的機械效率為三、作圖題23. 如圖所示,舉著啞鈴的前臂骨骼可看成杠桿,畫出動力F1的示意圖及阻力 F2的力臂 l 2。24. 請在圖中用筆畫線代替繩子,將兩個滑輪連成滑輪組,要求人用力往下拉繩使重物升起。25. 甲是一款水管扳手鉗,用它夾水管時,AOB部分可視為一個杠桿,其簡化示意圖如圖乙所示。請在乙圖中畫出:(1) 阻力 F2 的

10、力臂 l 2;(2) 杠桿平衡時,作用在 B點的最小動力 F1及其力臂 l 1。26. 如圖所示,某人在 A處提起物體,請在圖中畫出最省力的繩子繞法。四、實驗題27. 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中:(1) 在杠桿上掛鉤碼前,杠桿靜止在甲圖中的位置,為使杠桿水平平衡,應(yīng)將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 ) 調(diào)節(jié)。將杠桿調(diào)節(jié)水平平衡的目的是避免 對實驗的影響和便于 (2) 乙圖中杠桿恰好處于水平平衡,若在 A 處下方再掛一個相同鉤碼,為使杠桿保持水平平衡,則需將掛在 鉤碼向右移動(選B 處的格。(3) 此實驗多次改變掛在支點 O 兩邊鉤碼的質(zhì)量和懸掛位置,收集杠桿平衡時多組動力、動力臂、阻

11、力和阻力臂的 數(shù)據(jù),其目的是 ( 選填“減小誤差”或“尋找普遍規(guī)律”(4) 如圖丙,某同學(xué)設(shè)計了兩種實驗方案: 第一種:用彈簧測力計沿豎直方向向下拉,其讀數(shù)為 第二種:用彈簧測力計傾斜拉,其讀數(shù)為 分析:第 ( 選填“一”或“二”“”或“>” ) F2。F1;)。F2。) 種實驗方案更方便;同等條件下,兩次彈簧測力計讀數(shù)F1( 選填“<”五、計算題28. 吊車在生產(chǎn)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廣泛, 輪胎總接地面積為 1 600 cm 2。吊車要將該車向上吊起如圖吊車正在對一輛交通事故車實施救援作業(yè)。 已知事故車質(zhì)量為 1 200 kg ,3 m ,再水平向右移動 6 m 后放到救援車上運回交

12、警隊 (g 取10 N/kg) 。(1) 起吊前事故車對地面的壓強是多少帕斯卡?(2) 吊車施救過程中對該車做了多少焦耳的功?(3) 起重臂下有 3 股鋼絲繩繞在動滑輪和框架上, 鋼絲繩上的拉力為 5 000 N,起重機起吊該汽車的機械效率是多少?29. 如圖甲所示,是某打撈船所用起重裝置的示意圖。在某次打撈作業(yè)中,物體在不可伸長的輕繩作用下,從水底以 0.5 m/s 的速度豎直向上勻速運動至離開水面高度3 m 的位置。此打撈過程中物體受到輕繩的拉力F 隨時間 t 變化的圖像如圖乙所示。物體離開水面后勻速上升3 m的過程中,與電動機連接的繩子所受的拉力為2×103 N。已知33水的密

13、度為 1.0 ×103 kg/m 3,取 g10 N/kg 。不計水和空氣的阻力。求:(1) 物體的體積及浸沒在水中所受的浮力。(2) 物體的質(zhì)量和密度。(3) 水底的深度及水對水底的壓強。(4) 物體離開水面后勻速上升 3 m 的過程中,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結(jié)果保留一位小數(shù) )。30. 如圖所示是常見的一種起重機的簡化圖,為了保證起重機吊起重物時不會翻倒,在起重機右邊配有一個重物 m 32已知 OA12 m, OB 4 m。用它把質(zhì)量為 3×103 kg 、底面積為 0.5 m2、高為 2 m的長方體石墩 G從空氣中勻速放入 水中某一位置,此時石墩完全浸沒水中。( g取

14、10 N/kg)(1) 起吊前,石墩靜止在水平地面時,它對地面的壓強是多少?(2) 若石墩勻速從地面上吊起,起重機橫梁始終保持水平,若起重機橫梁自重不計,OA、OB的長度不變,右邊的配重 m0 為多少千克?(3) 當(dāng)石墩 G從空中勻速浸沒水中,若配重 m0 的位置、質(zhì)量都不變,起重機始終保持水平,OA的長度如何變化?變化多少?31. 如圖所示,某施工隊利用滑輪組從水中提取物體,上升過程中物體始終不接觸水底。已知物體質(zhì)量為4 t,體積3 3 3為 1 m 。 (g10 N/kg , 水 1.0 × 10 kg/m )(1) 物體完全浸沒在水中時,求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2) 物體下表面

15、與水面距離為 3 m 時,求物體下表面所受水的壓強;(3) 若不計動滑輪的自重、繩重和摩擦,當(dāng)浸沒在水中的物體被勻速提升時,求電動機對繩子的拉力;(4) 物體離開水面后,在電動機作用下勻速上升,若電動機功率為 9 kW、對繩子的拉力為 1.5 ×104 N,求物體上升 的速度和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 機械效率精確到 0.1%) 。(g 取 10 N/kg)32. 進(jìn)入三月份以來,東營街頭出現(xiàn)了一種共享電動汽車。如表所示是這種汽車的主要參數(shù)。空車質(zhì)量800 kg每個輪胎與地面接觸面積250 cm電池容量44 kW· h標(biāo)準(zhǔn)承載200 kg最大續(xù)航 ( 充滿電最大行駛路程 )20

16、0 km所受阻力與汽車總重的比值0.09電動機是電動汽車的核心部分,電動機工作時能量的轉(zhuǎn)化是 。電動機的工作原理是(1)(2) 標(biāo)準(zhǔn)承載下,電動汽車靜止時對水平地面的壓強是多少?1 min 的耗電(3) 如圖所示是電動汽車行駛在某路段的路程與時間圖像,標(biāo)準(zhǔn)承載下,電動汽車以此速度勻速行駛 量為 0.4 kW · h,電動機的效率是多少?(4) 若某燃油汽車百公里耗油 6 L,每升油 車哪種更經(jīng)濟(jì)。元,通過計算比較使用燃油汽車與電動汽33. 我市經(jīng)濟(jì)建設(shè)中用到大量機械設(shè)備,某種起重機結(jié)構(gòu)如圖所示,起重機的吊臂OAB可以看作杠桿,吊臂前端用鋼繩連著動滑輪,立柱 CA 豎直, OB OA6

17、 1。用該起重機將浸沒在水中的長方體石墩提出,放在水平地面上,4 2 3 3石墩質(zhì)量為 1.5 ×104 kg 、底面積為 3 m浸沒在水中的石墩 ( 石墩的底部未浸入淤泥中 ),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石墩放在水平地面上時,起重機未對石墩施力,則石墩對地面的壓強是多少?、高為 2 m。(g取 10 N/kg ,水1.0×10石墩完全離開水面被提升的過程中,測得每根鋼繩的拉力為1.0 × 105 N,此時動滑輪的機械效率是多少? 當(dāng)石墩被提起且仍浸沒在水中時,若忽略動滑輪、鋼繩和吊臂的重力及各種摩擦,起重機立柱CA對吊臂 A點豎 kg/m 3)直向上的作用力是多少?3

18、4. “蛟龍?zhí)枴眲?chuàng)造了“中國深度”下潛7 062 m。今年“蛟龍?zhí)枴睂⑦h(yuǎn)赴印度洋探索2 700 m 深處活火山的奧33秘。已知,海水密度 1.03 ×103 kg/m 3,聲音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是1 500 m/s ,取 g10 N/kg 。問:(1) “蛟龍?zhí)枴毕聺摰?2 700 m 深度時受到的海水的壓強是多少?(2) 電磁波傳播速度大,但是在海水中的傳輸距離很短,母船與“蛟龍?zhí)枴钡男畔鬟f要借助于聲吶。在 2 700 m 深處的“蛟龍?zhí)枴笔盏秸戏侥复闹噶钚枰嚅L時間?(3) “蛟龍?zhí)枴钡竭_(dá)海底扔掉部分配重后,排開的水所受的重力是5×103 N,它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19、(4) 任務(wù)完成后,起重機把重 2.2 ×105 N 的“蛟龍?zhí)枴钡醯侥复希鹬貦C滑輪裝置原理如圖乙,在滑輪裝置作用 下,“蛟龍?zhí)枴彪x開水面后緩慢豎直上升 10 m后到達(dá)甲板,繩子自由端的拉力為 68 750 N ,移動的距離是 40 m, 則滑輪裝置的機械效率是多少?(5) 你認(rèn)為“蛟龍?zhí)枴泵媾R的主要技術(shù)難題是什么 ( 答出一條即可 )?參考答案、選擇題1. 懸掛重物 G的輕質(zhì)杠桿,在力的作用下傾斜靜止在如圖所示的位置。若力施加在A點,最小的力為 FA;若力施加在 B點或 C點,最小的力分別為 FB、FC,且 AB BOOC。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 FC< GC FA&

20、gt; G 【答案】 AB FB> FCDFBG2. 如圖所示是農(nóng)家樂擺放的古代“舂米”(ch n舂 m米,詞義:舂米就是把打下的谷子去殼 ) 的裝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裝置實質(zhì)是費力杠桿B該裝置實質(zhì)是桿桿,支點在踏板上C當(dāng)游客從踏板上向上跳時,游客的重力勢能轉(zhuǎn)化為動能D當(dāng)游客用力將此裝置的右端踩下后,舂球上升,但舂球的重力勢能不變答案】 A3. 如圖所示,某同學(xué)使用動滑輪把 600 N 的重物勻速提升了 3 m,所用的拉力是 400 N 。不計繩重及摩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動滑輪重 400 NB額外功是 300 JC有用功是 1 800 JD機械效率是 80%答案】

21、C4. 下列關(guān)于功、功率、機械效率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功率大的做功一定越快B機械效率高的功率一定大C做功多的機械效率一定高D機械的機械效率可以達(dá)到 100%【答案】 A5. 圖甲中用力 F1水平拉著重為 G的物體在水平路面上勻速移動 s 的距離。圖乙中用動滑輪拉著它也在同一路面上勻 速移動 s 的距離,水平拉力為 F2。使用動滑輪的過程中 ( )A有用功為 W有 GsB總功為 W總 F2sC額外功為 W額 2F2s F1sGsD機械效率為 2F2s【答案】 C6. 對物理概念的理解是學(xué)好物理的關(guān)鍵。關(guān)于功、功率和機械效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做功多的機械,功率一定大B功率大的機

22、械,做功一定快 C做功快的機械,機械效率一定高D通過改進(jìn)機械的性能可以使機械效率達(dá)到100% 【答案】 B7. 如圖所示,物理興趣小組分別用甲、乙兩個滑輪組勻速提起質(zhì)量相同的物體,不計繩重及摩擦。若每個滑輪質(zhì)量 相同,對比兩個滑輪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更省力,甲機械效率大B乙更省力,乙機械效率大C甲更省力,機械效率一樣大D乙更省力,機械效率一樣大【答案】 D8. 如圖,杠桿處于平衡狀態(tài),如果在杠桿兩側(cè)掛鉤碼處各增加一個質(zhì)量相同的鉤碼,杠桿會 ( )A仍然平衡B右端下降C左端下降D無法判斷【答案】 C9. 皮劃艇是我國奧運優(yōu)勢項目之一。 如圖所示, 比賽中運動員一手支撐住槳柄的末端 (

23、視為支點 ),另一手用力劃槳。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時,肱二頭肌收縮對橈骨所施加力的大小一定A為省力,可將用力劃槳的手遠(yuǎn)離支點B為省力,可將用力劃槳的手靠近支點C為省距離,可將用力劃槳的手遠(yuǎn)離支點 D將用力劃槳的手靠近支點,既能省力又能省距離 【答案】 A5 kg 的物體保持平衡10. 人體中的許多部位都具有杠桿的功能。如圖是人用手托住物體時手臂的示意圖,當(dāng)人手托A小于 49 NB等于 49 NC大于 5 kgD大于 49 N【答案】 D11. 如圖所示的四種用具中,正常使用時省力費距離的是 ( )【答案】 D12. 如圖所示, 大熊和小熊坐蹺蹺板。 如果它們腳不著地, 蹺蹺板在水平位置保

24、持平衡時,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13. 如圖所示,杠桿在力 系中正確的是 ( )A F1 GB F1< F2 C F1>F2D F2< GA他們各自的重力與各自的力臂的乘積相等B大熊和小熊到支點的距離相等 C大熊和小熊的重力相等 D以上說法都正確答案】 AF1 的作用下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用力F2代替力 F1使杠桿仍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下列關(guān)【答案】 C14. 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實驗中,杠桿在力 F作用下水平平衡,如圖所示,現(xiàn)將彈簧測力計繞 動到 b 位置過程中,杠桿始終保持水平平衡,則拉力 F與其力臂的乘積變化情況是 ( )B 點從 a 位置轉(zhuǎn)A一直不變C一直變小

25、【答案】 A15. 如圖所示,踮腳是B先變小后變大D一直變大項很好的有氧運動,它簡單易學(xué),不受場地的限制,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踮腳運動的基本模型是杠桿,下列分析正確的是29A B C D是費力杠桿是省力杠桿腳后跟是支點,是費力杠桿腳后跟是支點,是省力杠桿腳掌與地面接觸的地方是支點,腳掌與地面接觸的地方是支點,【答案】 D16. 為探究動滑輪和定滑輪的特點,設(shè)計如下兩種方式拉升重物,下面關(guān)于探究的做法和認(rèn)識正確的是AB若用定滑輪拉重物,當(dāng)拉力豎直向下最省力CD減小動滑輪質(zhì)量可以提高動滑輪的機械效率 用動滑輪提升重物上升 h 高度,測力計也上升 h 高度 若拉升同一物體上升相同高度,用動滑輪拉力更

26、小,且做功更少【答案】 B17.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勻速提升 200 N 的重物 G,豎直向上的拉力 F為 100 N,重物被提升 1 m,不計繩重和滑輪 的摩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BC動滑輪的重力為 50 N 拉力做的總功是 200 J 拉力做的額外功是 100 J 繩子末端移動的距離是 2 m【答案】 C18. 如圖所示,甲、乙兩套裝置所用滑輪質(zhì)量均相等,用它們分別將所掛重物在相等時間內(nèi)豎直向上勻速提升相同高度。若 G1G2,所用豎直向上的拉力分別為 F1和 F2,拉力做功的功率分別為 P1 和 P2,兩裝置的機械效率分別為 1和2( 忽略繩重和摩擦 ) ,則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 )

27、A F1<F2 1< 2 P1<P2B F1<F2 1> 2 P1>P2C F1>F2 1<2 P1<P2D F1>F2 1 2 P1 P2 【答案】 D、填空題19. 如圖所示,杠桿 AOB能繞 O點轉(zhuǎn)動。在 A點掛一重物G,為使杠桿保持平衡且用力最小,在B點施加一個力,這個力應(yīng)該是圖中的 答案】 F220. 圖中 AOB是可繞 O點無摩擦轉(zhuǎn)動的輕桿, A端掛重 400 N的物塊, AO與 OB長度之比為 54。人始終沿豎直方向 拉掛在 B 端的輕環(huán)。要使輕桿水平平衡,人應(yīng)施加拉力為 N,當(dāng)輕桿在圖中虛線位置平衡時,人的拉力將( 選

28、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 ?!敬鸢浮?500 不變21. 如圖所示,用相同的滑輪安裝成甲、乙兩種裝置,分別用FA、FB勻速提升重力為 GA、 GB的 A、B兩物體,不計繩重和摩擦。若 GA>GB,則甲乙;若FAFB,則 GAGB。(均選填“>”“<”或“” )【答案】 > <22. 如圖,在斜面上將一個重 5 N 的物體勻速拉到頂端。沿斜面向上的拉力為2 N,斜面長 4 m,高 1 m。則拉力做的有用功為 J ,斜面的機械效率為 。【答案】 5 62.5%三、作圖題23. 如圖所示,舉著啞鈴的前臂骨骼可看成杠桿,畫出動力F1的示意圖及阻力 F2的力臂 l

29、2。答案】24. 請在圖中用筆畫線代替繩子,將兩個滑輪連成滑輪組,要求人用力往下拉繩使重物升起。25. 甲是一款水管扳手鉗,用它夾水管時,AOB部分可視為一個杠桿,其簡化示意圖如圖乙所示。請在乙圖中畫出:(1) 阻力 F2 的力臂 l 2;(2) 杠桿平衡時,作用在 B點的最小動力 F1及其力臂 l 1。答案】26. 如圖所示,某人在 A處提起物體,請在圖中畫出最省力的繩子繞法。答案】四、實驗題27. 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中:【答案】 (1) 右;杠桿自重 ;測量力臂 ;(2)1;(3) 尋找普遍規(guī)律 ;(4) 一 ; <五、計算題28. 吊車在生產(chǎn)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廣泛, 如圖

30、吊車正在對一輛交通事故車實施救援作業(yè)。 已知事故車質(zhì)量為 1 200 kg, 輪胎總接地面積為 1 600 cm 在杠桿上掛鉤碼前,杠桿靜止在甲圖中的位置,為使杠桿水平平衡,應(yīng)將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 選填“左”或“右” ) 調(diào)節(jié)。將杠桿調(diào)節(jié)水平平衡的目的是避免 對實驗的影響和便于 。 乙圖中杠桿恰好處于水平平衡,若在 A 處下方再掛一個相同鉤碼,為使杠桿保持水平平衡,則需將掛在B 處的鉤碼向右移動 格。 此實驗多次改變掛在支點 O 兩邊鉤碼的質(zhì)量和懸掛位置,收集杠桿平衡時多組動力、動力臂、阻力和阻力臂的 數(shù)據(jù),其目的是 ( 選填“減小誤差”或“尋找普遍規(guī)律” ) 。 如圖丙,某同學(xué)設(shè)計了兩種實

31、驗方案: 第一種:用彈簧測力計沿豎直方向向下拉,其讀數(shù)為F1;第二種:用彈簧測力計傾斜拉,其讀數(shù)為F2。分析:第 ( 選填“一”或“二” ) 種實驗方案更方便;同等條件下,兩次彈簧測力計讀數(shù)F1(選填“<”“”或“>” ) F2。吊車要將該車向上吊起 3 m,再水平向右移動 6 m 后放到救援車上運回交警隊 (g 取10 N/kg) 。(1) 起吊前事故車對地面的壓強是多少帕斯卡?(2) 吊車施救過程中對該車做了多少焦耳的功?(3) 起重臂下有 3 股鋼絲繩繞在動滑輪和框架上, 鋼絲繩上的拉力為 5 000 N,起重機起吊該汽車的機械效率是多少?N,解: (1) 起吊前事故車對地面

32、的壓力:4F0.16 m1.2 ×104 N47.5×104 Pa。FGmg1 200 kg ×10 N/kg 1.2 ×104 對地面的壓強:(2) 吊車施救過程中對該車做功:44WGh1.2×104 N×3 m3.6 ×104 J 。(3) 因為滑輪組有三段繩子,所以 s 3h。 起重機起吊該汽車的機械效率:W有W總Gh GhFsF×3h3F41.2 ×104 N3×5 000 N× 100% 80%。答:(1) 起吊前事故車對地面的壓強是 7.5 × 104 Pa;(2

33、) 吊車施救過程中對該車做了 3.6 × 104 J 的功;(3) 起重機起吊該汽車的機械效率是 80%。t變已知29. 如圖甲所示,是某打撈船所用起重裝置的示意圖。在某次打撈作業(yè)中,物體在不可伸長的輕繩作用下,從水底以 0.5 m/s 的速度豎直向上勻速運動至離開水面高度3 m 的位置。此打撈過程中物體受到輕繩的拉力F 隨時間化的圖像如圖乙所示。物體離開水面后勻速上升3 m的過程中,與電動機連接的繩子所受的拉力為2×103 N。33水的密度為 1.0 ×103 kg/m 3,取 g10 N/kg 。不計水和空氣的阻力。求:(1) 物體的體積及浸沒在水中所受的浮力

34、。(2) 物體的質(zhì)量和密度。(3) 水底的深度及水對水底的壓強。(4) 物體離開水面后勻速上升 3 m 的過程中,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結(jié)果保留一位小數(shù) )。解: (1) 由圖像可知,物體 13 s 后開始完全離開水面,此時物體的重力等于物體所受繩子的拉力,即3G5×103 N,在 0 10 s 內(nèi),物體在水中所受繩子的拉力:F拉3×103 N,物體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333F浮GF拉5×103 N3×103 N2×103 N;由 F 浮 液 gV 排得物體的體積:F浮V物V排水g3 0.2 m2×103 N1.0 ×103

35、 kg/m 3×10N/kgG 5× 103 N m g10 N/kg25×102 kg ;(2) 由 G mg得物體的質(zhì)量:由Vm得物體的密度:物V物25×102 kg0.2 m332.5 × 103 kg/m 3。(3) 由圖像可知,物體從開始上升到完全離開水面所用的時間為 13 s ,物體上升的速度為 0.5 m/s ,則水底的深度: hvt 0.5 m/s ×13 s 6.5 m; 水對水底的壓強:3 3 4p 水gh 1.0 × 103 kg/m 3×10 N/kg ×6.5 m 6.5 

36、15;104 Pa。(4) 物體勻速上升 3 m 的過程中,克服重力做的功:24W有mgh5×10石墩勻速從地面上吊起,所以 FAG3×104 N, 根據(jù) FA·AOFB·BO 可得,右邊配重的重力: kg×10 N/kg ×3 m1.5×104 J, 與電動機連接的繩子的拉力做的功:W總FsF×3h2×103 N×3×3 m 1.8 × 104 J , 滑輪組的機械效率:W有 1.5 ×104 JW總1.8×104 J ×100%83.3 %

37、。答:(1) 物體的體積為 0.2 m 3;浸沒在水中所受的浮力為 2×103 N。2 3 3(2) 物體的質(zhì)量為 5×102 kg ;密度為 2.5 ×103 kg/m 3。(3) 水底的深度為 6.5 m ;水對水底的壓強為 6.5 × 104 Pa。(4) 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 83.3%。30. 如圖所示是常見的一種起重機的簡化圖,為了保證起重機吊起重物時不會翻倒,在起重機右邊配有一個重物m0;已知 OA12 m, OB 4 m。用它把質(zhì)量為 3×103 kg 、底面積為 0.5 m2、高為 2 m的長方體石墩 G從空氣中勻速放入 水中某

38、一位置,此時石墩完全浸沒水中。( g取 10 N/kg)(1) 起吊前,石墩靜止在水平地面時,它對地面的壓強是多少?(2) 若石墩勻速從地面上吊起,起重機橫梁始終保持水平,若起重機橫梁自重不計,OA、 OB的長度不變,右邊的配重 m0 為多少千克?(3) 當(dāng)石墩 G從空中勻速浸沒水中,若配重 m0 的位置、質(zhì)量都不變,起重機始終保持水平,OA的長度如何變化?變化多少? 解: (1) 石墩對地面的壓力:34FGmg3×103 kg×10 N/kg 3×104 N, 石墩對地面的壓強:F0.5 m43×104 N46×104 Pa。G0FBFA&#

39、215;AO 3×104 N×12 mBO 4 m49×104配重質(zhì)量:4G0 9× 104 N3m0 9× 10 kg 。g 10 N/kg(3) 石墩 G從空氣中勻速浸沒水中的過程中,受到的浮力逐漸變大,最大浮力:3 3 2 4 F浮水gV排1.0 ×10由圖可知,電動汽車做勻速直線運動, kg/m 3×10 N/kg ×0.5 m 2×2 m1×104 N, 最小拉力:FA實G F浮3×104 N 1× 104 N2×104 N, 此時 AO的長度:4AO18

40、 m,F(xiàn)B× BO 9× 104 N×4 m FA實 2×104 NAO變?yōu)?AO,變長了 18 m12 m 6 m。 答:(1) 起吊前,石墩對地面的壓強為 6×104 Pa;3(2) 右邊的配重 m0為 9× 103 kg ;4 t ,體積(3) OA的長度變長,變化了 6 m。31. 如圖所示,某施工隊利用滑輪組從水中提取物體,上升過程中物體始終不接觸水底。已知物體質(zhì)量為 3 3 3為 1 m 。 (g10 N/kg , 水 1.0 × 10 kg/m )(1) 物體完全浸沒在水中時,求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2) 物體

41、下表面與水面距離為 3 m 時,求物體下表面所受水的壓強;(3) 若不計動滑輪的自重、繩重和摩擦,當(dāng)浸沒在水中的物體被勻速提升時,求電動機對繩子的拉力;(4) 物體離開水面后,在電動機作用下勻速上升,若電動機功率為9 kW、對繩子的拉力為 1.5 ×104 N,的速度和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 機械效率精確到 0.1%) 。解: (1) 物體受到的浮力:F浮 G排水V排g1.0×103 kg/m 3×1 m3×10 N/kg 1×104 N。(2) 物體下表面所受的壓強:3 3 4p 水gh 1.0 × 103 kg/m 3×1

42、0 N/kg ×3 m3×104 Pa。3(3) 物體的質(zhì)量: m4 t 4×103 kg , 物體所受的重力:Gmg4×103 kg ×10 N/kg 4×104 N, 動滑輪對物體的拉力:444F1GF浮4×104 N1×104 N3×104 N,求物體上升電動機對繩子的拉力:F1(4) 由43× 104 N41×104 N。3PtWFtsFv 可得,電動機拉動繩子的速度:P9×103 W1.5 ×104 N0.6 m/s ,物體上升的速度:#11空車質(zhì)量800

43、 kg每個輪胎與地面接觸面積250 cm電池容量44 kW· h標(biāo)準(zhǔn)承載200 kg最大續(xù)航 ( 充滿電最大行駛路程 )200 km所受阻力與汽車總重的比值0.09電動機是電動汽車的核心部分,電動機工作時能量的轉(zhuǎn)化是 。電動機的工作原理是v 3v13×0.6 m/s33 0.2 m/s滑輪組的機械效率:W有 Gh Gh G4×104 NW總Fs3Fh 3F3×1.5 × 104 N× 100%88.9%。答: (1) 物體完全浸沒在水中時,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為1×104 N;(2) 物體下表面所受水的壓強為 3×1

44、04 Pa;4(3) 電動機對繩子的拉力為 1×104 N;(4) 物體上升的速度為 0.2 m/s ;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 88.9%。32. 進(jìn)入三月份以來,東營街頭出現(xiàn)了一種共享電動汽車。如表所示是這種汽車的主要參數(shù)。(g 取 10 N/kg)(1)1 min 的耗電(4) 若某燃油汽車百公里耗油 6 L,每升油元,通過計算比較使用燃油汽車與電動汽31車哪種更經(jīng)濟(jì)。解: (1) 電能轉(zhuǎn)化為機械能 通電線圈在磁場中受力轉(zhuǎn)動(2) 乘客與車的總質(zhì)量:m m1 m2 800 kg 200 kg1 000 kg , 電動汽車對水平地面的壓力:4 FGmg1 000 kg ×10

45、 N/kg 1×104 N, 電動汽車與水平地面的總接觸面積:2 2 2 2S4S04×50 cm標(biāo)準(zhǔn)承載下,電動汽車靜止時對水平地面的壓強是多少? 如圖所示是電動汽車行駛在某路段的路程與時間圖像,標(biāo)準(zhǔn)承載下,電動汽車以此速度勻速行駛量為 0.4 kW · h,電動機的效率是多少? 3 200 cm2 2×10 2 m2, 電動汽車對水平地面的壓強:F45×105 Pa。1×104 N 2 2 2× 102 m25當(dāng) t 13 s 時, s1 60 m, 則電動汽車行駛的速度:s1 60 mvt 1 3 s 20 m/s ,

46、 電動汽車以此速度勻速行駛 1 min 的路程:s vt 20 m/s × 60 s 1 200 m , 電動汽車的牽引力:F1f 0.09 G 0.09 ×1×104 N900 N, 電動汽車牽引力做的功:6W有F1s900 N×1 200 m 1.08 ×106 J ,電動汽車電動機的效率:W有W電61.08 ×106 J0.4 ×3.6 ×106 J×100%75%。35(4) 燃油汽車行駛 100 km 費用: 6 L ×5.5 元/L 33元, 電動汽車行駛 100 km 費用:

47、15;100 km17.6元,44 kW·h×0.8 元 / (kW· h)(1) 浸沒在水中的石墩 ( 石墩的底部未浸入淤泥中 ),受到的浮力是多少?(2) 石墩放在水平地面上時,起重機未對石墩施力,則石墩對地面的壓強是多少?5(3) 石墩完全離開水面被提升的過程中,測得每根鋼繩的拉力為1.0 ×105 N,此時動滑輪的機械效率是多少?(4) 當(dāng)石墩被提起且仍浸沒在水中時,若忽略動滑輪、鋼繩和吊臂的重力及各種摩擦,起重機立柱CA對吊臂 A點豎直向上的作用力是多少?解: (1) 石墩完全浸沒在水中時,石墩排開水的體積:V排VSh3 m200 km因為 1

48、7.6 元小于 33 元,所以使用電動汽車費用少,更經(jīng)濟(jì)。答: (1) 電能轉(zhuǎn)化為機械能 通電線圈在磁場中受力轉(zhuǎn)動 標(biāo)準(zhǔn)承載下,電動汽車靜止時對水平地面的壓強是5×105 Pa ;×2 m6 m 電動機的效率是 75%; 與使用燃油汽車相比,使用電動汽車更經(jīng)濟(jì)。33. 我市經(jīng)濟(jì)建設(shè)中用到大量機械設(shè)備,某種起重機結(jié)構(gòu)如圖所示,起重機的吊臂OAB可以看作杠桿,吊臂前端用鋼繩連著動滑輪,立柱 CA 豎直, OB OA6 1。用該起重機將浸沒在水中的長方體石墩提出,放在水平地面上,4 2 3 3石墩質(zhì)量為 1.5 × 10 kg 、底面積為 3 m 、高為 2 m。 ( g 取 10 N/kg , 水 1.0 × 10 kg/m ),受到的浮力:3 3 3 4F浮水V排 g1.0 ×103 kg/m 3×6 m3×10 N/kg 6×104 N。(2) 石墩的重力:45Gmg1.5 ×104 kg ×10 N/kg 1.5 ×105 N,石墩對地面的壓力: FG1.5 ×105 N,F(xiàn) 1.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