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小升初專題講座第一講行程問題走路、行車、一個物體的移動,老是要涉及到 三個數(shù)量:距離走了多遠,行駛多少千米,移動了多少米 等等;速度在單位時刻內(例如1小時內)行走或移 動的距離;時刻行走或移動所花時刻.這三個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能夠用下面的公式來 表示:距離=速度X時刻很明顯,只要明白其中兩個數(shù)量,就馬上能夠 求出第三個數(shù)量.從數(shù)學上說,這是一種最大體的數(shù) 量關系,在小學的應用題中,如此的數(shù)量關系也是 最多見的,例如總量=每一個人的數(shù)量X人數(shù).工作量=工作效率X時刻因此,咱們從行程問題入手,把握一些處置這 種數(shù)量關系的思路、方式和技術,就能夠解其他類 似的問題.固然,行程問題有它獨自的特點,在小
2、學的應 用題中,行程問題的內容最豐碩多彩,饒有趣味.它不僅在小學,而且在中學數(shù)學、物理的學習中, 也是一個重點內容.因此,咱們超級希望大伙兒能學 好這一講,專門是學會對一些問題的試探方式和處 置技術.這一講,用5千米/小時表示速度是每小時 5 千米,用3米/秒表示速度是每秒3米有兩個人同時在行走,一個走得快,一個走得 慢,當走得慢的在前,走得快的過了一些時刻就能 夠追上他.這就產(chǎn)生了 “追及問題”.實質上,要算 走得快的人在某一段時刻內,比走得慢的人多走的 距離,也確實是要計算兩人走的距離之差.若是設甲 走得快,乙走得慢,在相同時刻內,甲走的距離-乙走的距離=甲的速度X時刻-乙的速度X時刻=(
3、甲的速度-乙的速度)X時刻.通常,“追及問題”要考慮速度差.例1小轎車的速度比面包車速度每小時快 6千 米,小轎車和面包車同時從學校開出,沿著同一線 路行駛,小轎車比面包車早10分鐘抵達城門,當面 包車抵達城門時,小轎車已離城門 9千米,問學校 到城門的距離是多少千米?解:先計算,從學校開出,到面包車抵達城門 用了多少時刻.現(xiàn)在,小轎車比面包車多走了 9千米,而小轎 車與面包車的速度差是6千米/小時,因此所歷時刻=9+ 6=1.5 (小時).小轎車比面包車早10分鐘抵達城門,面包車抵 達時,小轎車離城門9千米,說明小轎車的速度是面包車速度是54-6 =48 (千米/小時).城門離學校的距離是4
4、8X 1.5 =72 (千米)答:學校到城門的距離是72千米.例2小張從家到公園,原打算每分種走50米. 為了提早10分鐘到,他把速度加速,每分鐘走 75 米.問家到公園多遠?解一:能夠作為“追及問題”處置.假設還有一人,比小張早10分鐘動身.考慮小 張以75米/分鐘速度去追趕,追上所需時刻是50 X 10+ (75- 50 ) = 20 (分鐘)?因此,小張走的距離是75 X 20 = 1500 (米).答:從家到公園的距離是1500米.還有一種很多人采納的方式.家到公園的距離是一種解法好不行,第一是“易于試探”,第二是 “計算方便”.那么你更喜愛哪一種解法呢?對不同 的解法進行比較,能慢慢
5、形成符合你思維適應的解 題氐潞.例3 一輛自行車在前面以固定的速度行進,有 一輛汽車要去追趕.若是速度是30千米/小時,要1 小時才能追上;若是速度是 35千米/小時,要40 分鐘才能追上.問自行車的速度是多少?解一:自行車1小時走了30X1-已超前距離,自行車40分鐘走了自行車多走20分鐘,走了因此,自行車的速度是答:自行車速度是20千米/小時.解二:因為追上所需時刻=追上距離+速度差1小時與40分鐘是3 : 2.因此二者的速度差之 比是2 : 3.請看下面不用意:35- 15 = 20 (千米/小時).解二的方式與第二講中年齡問題思路完全類同 這一解法的益處是,想清楚后,超級便于心算 .例
6、4上午8點8分,小明騎自行車從家里動身,8分鐘后,爸爸騎摩托車去追他,在離家 4千米的地址追上了他.然后爸爸當即回家,抵家后又立刻轉 頭去追小明,再追上小明的時候,離家恰好是 8千 米,這時是幾點幾分?解:畫一張簡單的示用意:圖上能夠看出,從爸爸第一次追上到第二次追 上,小明走了8-4=4 (千米).而爸爸騎的距離是4 + 8= 12 (千米).這就明白,爸爸騎摩托車的速度是小明騎自行 車速度的12+4=3 (倍).依照那個倍數(shù)計算,小 明騎8千米,爸爸能夠騎行8X3=24 (千米).但事實上,爸爸少用了 8分鐘,騎行了4+12=16 (千米).少騎行24-16 = 8(千米).摩托車的速度是
7、1千米/分,爸爸騎行16千米 需要16分鐘.8+8+16=32.答:這時是8點32分.卜面講“相遇問題”小王從甲地到乙地,小張從乙地到甲地,兩人 在途中相遇,實質上是小王和小張一路走了甲、乙 之間這段距離.若是兩人同時動身,那么甲走的距離+乙走的距離二甲的速度X時刻+乙的速度X時刻=(甲的速度+乙的速度)X時刻.“相遇問題”,常常要考慮兩人的速度和.例5小張從甲地到乙境界行需要 36分鐘,小 王騎自行車從乙地到甲地需要12分鐘.他們同時動 身,幾分鐘后兩人相遇?解:走一樣長的距離,小張花費的時刻是小王 花費時刻的36+12=3(倍),因此自行車的速度是 步行速度的3倍,也能夠說,在同一時刻內,
8、小王 騎車走的距離是小張步行走的距離的 3倍.若是把 甲地乙地之間的距離分成相等的 4段,小王走了 3 段,小張走了 1段,小張花費的時刻是36+ (3+1) =9 (分鐘).答:兩人在9分鐘后相遇.例6小張從甲地到乙地,每小時步行 5千米, 小王從乙地到甲地,每小時步行4千米.兩人同時動 身,然后在離甲、乙兩地的中點1千米的地址相遇, 求甲、乙兩地間的距離.解:畫一張示用意離中點1千米的地址是A點,從圖上能夠看出, 小張走了兩地距離的一半多1千米,小王走了兩地 距離的一半少1千米.從動身到相遇,小張比小王多 走了 2千米小張比小王每小時多走(5-4)千米,從動身到 相遇所用的時刻是2+ (5
9、-4) =2 (小時).因此,甲、乙兩地的距離是(5+ 4) X2=18 (千米).此題表面的現(xiàn)象是“相遇”,實質上卻要考慮“小 張比小王多走多少? ”豈不是有“追及”的特點嗎? 對小學的應用題,不要簡單地說這是什么問題.重要 的是抓住題目的本質,究竟考慮速度差,仍是考慮 速度和,要針對題目中的條件好好想一想.萬萬不要“兩人面對面”確實是“相遇”,“兩人一前一后”確實是“追及”.請再看一個例子.例7甲、乙兩車別離從 A B兩地同時動身, 相向而行,6小時后相遇于C點.若是甲車速度不變, 乙車每小時多行5千米,且兩車還從 A B兩地同時 動身相向而行,那么相遇地址距C點12千米;若是 乙車速度不
10、變,甲車每小時多行 5千米,且兩車還 從A, B兩地同時動身相向而行,那么相遇地址距 C 點16千米.求A, B兩地距離.解:先畫一張行程示用意如下設乙加速后與甲相遇于 D點,甲加速后與乙相 遇于E點.同時動身后的相遇時刻,是由速度和決定 的.不論甲加速,仍是乙加速,它們的速度和比原先 都增加5千米,因此,不論在 D點相遇,仍是在E 點相遇,所歷時刻是一樣的,這是解決此題的關鍵.下面的考慮重點轉向速度差.在一樣的時刻內,甲若是加速,就到 E點,而 不加速,只能到D點.這兩點距離是12+ 16= 28 (千米),加速與不加速所形成的速度差是 5千米/ 小時.因此,在D點(或E點)相遇所歷時刻是2
11、8+5= 5.6 (小時).比C點相遇少用6-5.6 =0.4 (小時).甲抵達D,和抵達C點速度是一樣的,少用0.4 小時,少走12千米,因此甲的速度是12+0.4 =30 (千米/小時).一樣道理,乙的速度是16+0.4 =40 (千米/小時).A到B距離是(30+ 40) X6= 420 (千米).答:A, B兩地距離是420千米.很明顯,例7不能簡單地說成是“相遇問題”.例8如圖,從A到B是1千米下坡路,從B到 C是3千米平路,從C到D是2.5千米上坡路.小張 和小王步行,下坡的速度都是6千米/小時,平路速 度都是4千米/小時,上坡速度都是2千米/小時.問:(1)小張和小王別離從A,
12、D同時動身, 相向而行,問多少時刻后他們相遇?(2)相遇后,兩人繼續(xù)向前走,當某一個人達到終點時,另一人離終點還有多少千米?解:(1)小張從A到B需要1 +6X60= 10(分鐘);小王從D到C也是下坡,需要2.5 +6 X60= 25 (分鐘);當小王抵達C點時,小張已在 平路上走了 25-10 =15 (分鐘),走了因此在B與C之間平路上留下3- 1 = 2 (千 米)由小張和小王一起相向而行,直到相遇,所需 時刻是2 + (4+ 4) X60= 15 (分鐘).從動身到相遇的時刻是25+ 15 = 40 (分鐘).(2)相遇后,小王再走30分鐘平路,抵達B 點,從B點至U A點需要走1
13、+2X60=30分鐘,即他 再走60分鐘抵達終點.小張走15分鐘平路抵達D點,45分鐘可走小張離終點還有2.5-1.5=1 (千米).答:40分鐘后小張和小王相遇.小王抵達終點 時,小張離終點還有1千米.第一講行程問題走路、行車、一個物體的移動,老是要涉及到 三個數(shù)量:距離走了多遠,行駛多少千米,移動了多少米 等等;速度在單位時刻內(例如1小時內)行走或移 動的距離;時刻行走或移動所花時刻.這三個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能夠用下面的公式來 表示:距離=速度X時刻很明顯,只要明白其中兩個數(shù)量,就馬上能夠 求出第三個數(shù)量.從數(shù)學上說,這是一種最大體的數(shù) 量關系,在小學的應用題中,如此的數(shù)量關系也是 最多見
14、的,例如總量=每一個人的數(shù)量X人數(shù).工作量=工作效率X時刻因此,咱們從行程問題入手,把握一些處置這 種數(shù)量關系的思路、方式和技術,就能夠解其他類 似的問題.固然,行程問題有它獨自的特點,在小學的應 用題中,行程問題的內容最豐碩多彩,饒有趣味.它不僅在小學,而且在中學數(shù)學、物理的學習中, 也是一個重點內容.因此,咱們超級希望大伙兒能學 好這一講,專門是學會對一些問題的試探方式和處 置技術.這一講,用5千米/小時表示速度是每小時 5 千米,用3米/秒表示速度是每秒3米有兩個人同時在行走,一個走得快,一個走得 慢,當走得慢的在前,走得快的過了一些時刻就能 夠追上他.這就產(chǎn)生了 “追及問題”.實質上,
15、要算 走得快的人在某一段時刻內,比走得慢的人多走的 距離,也確實是要計算兩人走的距離之差.若是設甲 走得快,乙走得慢,在相同時刻內,甲走的距離-乙走的距離 =甲的速度X時刻-乙的速度X時刻=(甲的速度-乙的速度)X時刻 通常,“追及問題”要考慮速度差.例1小轎車的速度比面包車速度每小時快 6千 米,小轎車和面包車同時從學校開出,沿著同一線 路行駛,小轎車比面包車早10分鐘抵達城門,當面 包車抵達城門時,小轎車已離城門 9千米,問學校 到城門的距離是多少千米?解:先計算,從學校開出,到面包車抵達城門 用了多少時刻.現(xiàn)在,小轎車比面包車多走了 9千米,而小轎 車與面包車的速度差是6千米/小時,因此
16、所歷時刻=9+ 6=1.5 (小時).小轎車比面包車早10分鐘抵達城門,面包車抵 達時,小轎車離城門9千米,說明小轎車的速度是面包車速度是54-6 =48 (千米/小時).城門離學校的距離是48X 1.5 =72 (千米).答:學校到城門的距離是72千米.例2小張從家到公園,原打算每分種走50米. 為了提早10分鐘到,他把速度加速,每分鐘走 75 米.問家到公園多遠?解一:能夠作為“追及問題”處置.假設還有一人,比小張早10分鐘動身.考慮小 張以75米/分鐘速度去追趕,追上所需時刻是50 X 10+ (75- 50 ) = 20 (分鐘)?因此,小張走的距離是75 X 20 = 1500 (米
17、).答:從家到公園的距離是1500米.還有一種很多人采納的方式.家到公園的距離是一種解法好不行,第一是“易于試探”,第二是 “計算方便”.那么你更喜愛哪一種解法呢?對不同 的解法進行比較,能慢慢形成符合你思維適應的解 題氐潞.例3 一輛自行車在前面以固定的速度行進, 有 一輛汽車要去追趕.若是速度是30千米/小時,要1 小時才能追上;若是速度是 35千米/小時,要40分鐘才能追上.問自行車的速度是多少?解一:自行車1小時走了30X1-已超前距離,自行車40分鐘走了自行車多走20分鐘,走了因此,自行車的速度是答:自行車速度是20千米/小時.解二:因為追上所需時刻=追上距離+速度差1小時與40分鐘
18、是3 : 2.因此二者的速度差之 比是2 : 3.請看下面不用意:35- 15 = 20 (千米/小時).解二的方式與第二講中年齡問題思路完全類同 這一解法的益處是,想清楚后,超級便于心算.例4上午8點8分,小明騎自行車從家里動身,8分鐘后,爸爸騎摩托車去追他,在離家 4千米的 地址追上了他.然后爸爸當即回家,抵家后又立刻轉 頭去追小明,再追上小明的時候,離家恰好是 8千米,這時是幾點幾分?解:畫一張簡單的示用意:圖上能夠看出,從爸爸第一次追上到第二次追 上,小明走了8-4=4 (千米).而爸爸騎的距離是4 + 8= 12 (千米).這就明白,爸爸騎摩托車的速度是小明騎自行 車速度的12+4=
19、3 (倍).依照那個倍數(shù)計算,小 明騎8千米,爸爸能夠騎行8X3=24 (千米).但事實上,爸爸少用了 8分鐘,騎行了4+12=16 (千米).少騎行24-16 = 8(千米).摩托車的速度是1千米/分,爸爸騎行16千米 需要16分鐘.8+8+16=32.答:這時是8點32分.下面講“相遇問題”.小王從甲地到乙地,小張從乙地到甲地,兩人在途中相遇,實質上是小王和小張一路走了甲、乙 之間這段距離.若是兩人同時動身,那么甲走的距離+乙走的距離二甲的速度X時刻+乙的速度X時刻=(甲的速度+乙的速度)X時刻.“相遇問題”,常常要考慮兩人的速度和.例5小張從甲地到乙境界行需要 36分鐘,小 王騎自行車從
20、乙地到甲地需要12分鐘.他們同時動 身,幾分鐘后兩人相遇?解:走一樣長的距離,小張花費的時刻是小王 花費時刻的36+12=3(倍),因此自行車的速度是 步行速度的3倍,也能夠說,在同一時刻內,小王 騎車走的距離是小張步行走的距離的 3倍.若是把 甲地乙地之間的距離分成相等的 4段,小王走了 3 段,小張走了 1段,小張花費的時刻是36+ (3+1) =9 (分鐘).答:兩人在9分鐘后相遇.例6小張從甲地到乙地,每小時步行 5千米, 小王從乙地到甲地,每小時步行4千米.兩人同時動身,然后在離甲、乙兩地的中點1千米的地址相遇, 求甲、乙兩地間的距離.解:畫一張示用意離中點1千米的地址是A點,從圖上
21、能夠看出, 小張走了兩地距離的一半多1千米,小王走了兩地 距離的一半少1千米.從動身到相遇,小張比小王多 走了 2千米小張比小王每小時多走(5-4)千米,從動身到 相遇所用的時刻是2+ (5-4) =2 (小時).因此,甲、乙兩地的距離是(5+ 4) X2=18 (千米).此題表面的現(xiàn)象是“相遇”,實質上卻要考慮“小 張比小王多走多少? ”豈不是有“追及”的特點嗎? 對小學的應用題,不要簡單地說這是什么問題.重要 的是抓住題目的本質,究竟考慮速度差,仍是考慮 速度和,要針對題目中的條件好好想一想.萬萬不要 “兩人面對面”確實是“相遇”,“兩人一前一后” 確實是“追及”.請再看一個例子.例7甲、
22、乙兩車別離從 A B兩地同時動身, 相向而行,6小時后相遇于C點.若是甲車速度不變, 乙車每小時多行5千米,且兩車還從 A B兩地同時 動身相向而行,那么相遇地址距C點12千米;若是 乙車速度不變,甲車每小時多行 5千米,且兩車還 從A, B兩地同時動身相向而行,那么相遇地址距 C 點16千米.求A, B兩地距離.解:先畫一張行程示用意如下設乙加速后與甲相遇于 D點,甲加速后與乙相 遇于E點.同時動身后的相遇時刻,是由速度和決定 的.不論甲加速,仍是乙加速,它們的速度和比原先 都增加5千米,因此,不論在 D點相遇,仍是在E 點相遇,所歷時刻是一樣的,這是解決此題的關鍵.下面的考慮重點轉向速度差
23、.在一樣的時刻內,甲若是加速,就到 E點,而 不加速,只能到D點.這兩點距離是12+ 16= 28 (千米),加速與不加速所形成的速度差是 5千米/ 小時.因此,在D點(或E點)相遇所歷時刻是28+5= 5.6 (小時).比C點相遇少用6-5.6 =0.4 (小時).甲抵達D,和抵達C點速度是一樣的,少用0.4 小時,少走12千米,因此甲的速度是12+0.4 =30 (千米/小時).一樣道理,乙的速度是16+0.4 =40 (千米/小時).A到B距離是(30+ 40) X6= 420 (千米).答:A, B兩地距離是420千米.很明顯,例7不能簡單地說成是“相遇問題”.例8如圖,從A到B是1千
24、米下坡路,從B到 C是3千米平路,從C到D是2.5千米上坡路.小張 和小王步行,下坡的速度都是6千米/小時,平路速 度都是4千米/小時,上坡速度都是2千米/小時.問:(1)小張和小王別離從A, D同時動身, 相向而行,問多少時刻后他們相遇?(2)相遇后,兩人繼續(xù)向前走,當某一個人達 到終點時,另一人離終點還有多少千米?解:(1)小張從A到B需要1 +6X60= 10(分鐘);小王從D到C也是下坡,需要2.5 +6 X60= 25 (分鐘);當小王抵達C點時,小張已在 平路上走了 25-10 =15 (分鐘),走了因此在B與C之間平路上留下3- 1 = 2 (千 米)由小張和小王一起相向而行,直
25、到相遇,所需 時刻是2 + (4+ 4) X60= 15 (分鐘).從動身到相遇的時刻是25+ 15 = 40 (分鐘).(2)相遇后,小王再走30分鐘平路,抵達B 點,從B點至U A點需要走1 +2X60=30分鐘,即他 再走60分鐘抵達終點.小張走15分鐘平路抵達D點,45分鐘可走小張離終點還有2.5-1.5=1 (千米).答:40分鐘后小張和小王相遇.小王抵達終點 時,小張離終點還有1千米.第一講行程問題走路、行車、一個物體的移動,老是要涉及到 三個數(shù)量:距離走了多遠,行駛多少千米,移動了多少米 等等;速度在單位時刻內(例如1小時內)行走或移 動的距離;時刻行走或移動所花時刻.這三個數(shù)量
26、之間的關系,能夠用下面的公式來 表示:距離=速度X時刻很明顯,只要明白其中兩個數(shù)量,就馬上能夠 求出第三個數(shù)量.從數(shù)學上說,這是一種最大體的數(shù) 量關系,在小學的應用題中,如此的數(shù)量關系也是 最多見的,例如總量=每一個人的數(shù)量X人數(shù).工作量=工作效率X時刻.因此,咱們從行程問題入手,把握一些處置這 種數(shù)量關系的思路、方式和技術,就能夠解其他類固然,行程問題有它獨自的特點,在小學的應用題中,行程問題的內容最豐碩多彩,饒有趣味.它不僅在小學,而且在中學數(shù)學、物理的學習中, 也是一個重點內容.因此,咱們超級希望大伙兒能學 好這一講,專門是學會對一些問題的試探方式和處 置技術.這一講,用5千米/小時表示
27、速度是每小時 5 千米,用3米/秒表示速度是每秒3米有兩個人同時在行走,一個走得快,一個走得 慢,當走得慢的在前,走得快的過了一些時刻就能 夠追上他.這就產(chǎn)生了 “追及問題”.實質上,要算 走得快的人在某一段時刻內,比走得慢的人多走的 距離,也確實是要計算兩人走的距離之差.若是設甲 走得快,乙走得慢,在相同時刻內,甲走的距離-乙走的距離=甲的速度x時刻-乙的速度x時刻=(甲的速度-乙的速度)X時刻.通常,“追及問題”要考慮速度差.例1小轎車的速度比面包車速度每小時快 6千 米,小轎車和面包車同時從學校開出,沿著同一線 路行駛,小轎車比面包車早10分鐘抵達城門,當面 包車抵達城門時,小轎車已離城
28、門 9千米,問學校 到城門的距離是多少千米?解:先計算,從學校開出,到面包車抵達城門 用了多少時刻.現(xiàn)在,小轎車比面包車多走了 9千米,而小轎 車與面包車的速度差是6千米/小時,因此所歷時刻=9+ 6=1.5 (小時).小轎車比面包車早10分鐘抵達城門,面包車抵 達時,小轎車離城門9千米,說明小轎車的速度是面包車速度是54-6 =48 (千米/小時).城門離學校的距離是48X 1.5 =72 (千米).答:學校到城門的距離是72千米.例2小張從家到公園,原打算每分種走50米.為了提早10分鐘到,他把速度加速,每分鐘走 75米.問家到公園多遠?解一:能夠作為“追及問題”處置.假設還有一人,比小張
29、早10分鐘動身.考慮小 張以75米/分鐘速度去追趕,追上所需時刻是50 X 10+ (75- 50 ) = 20 (分鐘)?因此,小張走的距離是75 X 20 = 1500 (米).答:從家到公園的距離是1500米.還有一種很多人采納的方式.家到公園的距離是一種解法好不行,第一是“易于試探”,第二是 “計算方便”.那么你更喜愛哪一種解法呢?對不同 的解法進行比較,能慢慢形成符合你思維適應的解 題氐潞.例3 一輛自行車在前面以固定的速度行進, 有 一輛汽車要去追趕.若是速度是30千米/小時,要1 小時才能追上;若是速度是 35千米/小時,要40 分鐘才能追上.問自行車的速度是多少?解一:自行車1
30、小時走了30X1-已超前距離,自行車40分鐘走了自行車多走20分鐘,走了因此,自行車的速度是答:自行車速度是20千米/小時.解二:因為追上所需時刻=追上距離+速度差1小時與40分鐘是3 : 2.因此二者的速度差之 比是2 : 3.請看下面不用意:35- 15 = 20 (千米/小時).解二的方式與第二講中年齡問題思路完全類同 這一解法的益處是,想清楚后,超級便于心算.例4上午8點8分,小明騎自行車從家里動身,8分鐘后,爸爸騎摩托車去追他,在離家 4千米的 地址追上了他.然后爸爸當即回家,抵家后又立刻轉 頭去追小明,再追上小明的時候,離家恰好是 8千 米,這時是幾點幾分?解:畫一張簡單的示用意:
31、圖上能夠看出,從爸爸第一次追上到第二次追 上,小明走了8-4=4 (千米).而爸爸騎的距離是4 + 8= 12 (千米).這就明白,爸爸騎摩托車的速度是小明騎自行 車速度的12+4=3 (倍).依照那個倍數(shù)計算,小 明騎8千米,爸爸能夠騎行8X3=24 (千米).但事實上,爸爸少用了 8分鐘,騎行了4+12=16 (千米).少騎行24-16 = 8(千米).摩托車的速度是1千米/分,爸爸騎行16千米 需要16分鐘.8+8+16=32.答:這時是8點32分.下面講“相遇問題”.小王從甲地到乙地,小張從乙地到甲地,兩人 在途中相遇,實質上是小王和小張一路走了甲、乙之間這段距離.若是兩人同時動身,那
32、么甲走的距離+乙走的距離二甲的速度X時刻+乙的速度X時刻=(甲的速度+乙的速度)X時刻.“相遇問題”,常常要考慮兩人的速度和.例5小張從甲地到乙境界行需要 36分鐘,小 王騎自行車從乙地到甲地需要12分鐘.他們同時動 身,幾分鐘后兩人相遇?解:走一樣長的距離,小張花費的時刻是小王 花費時刻的36+12=3(倍),因此自行車的速度是 步行速度的3倍,也能夠說,在同一時刻內,小王 騎車走的距離是小張步行走的距離的 3倍.若是把 甲地乙地之間的距離分成相等的 4段,小王走了 3 段,小張走了 1段,小張花費的時刻是36+ (3+1) =9 (分鐘).答:兩人在9分鐘后相遇.例6小張從甲地到乙地,每小
33、時步行 5千米, 小王從乙地到甲地,每小時步行4千米.兩人同時動 身,然后在離甲、乙兩地的中點1千米的地址相遇,求甲、乙兩地間的距離解:畫一張示用意離中點1千米的地址是A點,從圖上能夠看出, 小張走了兩地距離的一半多1千米,小王走了兩地 距離的一半少1千米.從動身到相遇,小張比小王多 走了 2千米小張比小王每小時多走(5-4)千米,從動身到 相遇所用的時刻是2+ (5-4) =2 (小時).因此,甲、乙兩地的距離是(5+ 4) X2=18 (千米).此題表面的現(xiàn)象是“相遇”,實質上卻要考慮“小 張比小王多走多少? ”豈不是有“追及”的特點嗎? 對小學的應用題,不要簡單地說這是什么問題.重要 的是抓住題目的本質,究竟考慮速度差,仍是考慮 速度和,要針對題目中的條件好好想一想.萬萬不要 “兩人面對面”確實是“相遇”,“兩人一前一后” 確實是“追及”.請再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環(huán)境污染物與食品安全
- Unit4 Grammar time (練習及解析)譯林版(三起)-六年級英語上冊
- Unit7 Cartoon time(練習及解析)譯林版(三起)-六年級英語上冊
- 自來水公司個人年度工作總結范文(3篇)
- 幼兒園大班家長育兒經(jīng)驗分享心得體會范文(3篇)
- 小學課前五分鐘演講稿(33篇)
- 服裝促銷活動總結
- 共享飯店合同范本
- 2023屆新高考新教材化學魯科版一輪學案-第5章第18講 不同聚集狀態(tài)的物質與性質
- 2023屆新高考化學一輪課時跟蹤練第33講有機合成及推斷
- 煤礦機電運輸安全培訓課件
- 貨車安全隱患排查表
- 學前教育職業(yè)規(guī)劃書
- 教師專業(yè)成長概述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途徑PPT培訓課件
- 球磨機安裝專項施工方案
- 2023年山東省港口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 GB/T 25217.10-2019沖擊地壓測定、監(jiān)測與防治方法第10部分:煤層鉆孔卸壓防治方法
- GB/T 20284-2006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單體燃燒試驗
- GB/T 15604-2008粉塵防爆術語
- 科研-稀土發(fā)光材料
- 《小米手機營銷策略研究開題報告(含提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