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由兩層單位膜組成_第1頁
A由兩層單位膜組成_第2頁
A由兩層單位膜組成_第3頁
A由兩層單位膜組成_第4頁
A由兩層單位膜組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八章 細胞核一、選擇題1. 關于核被膜下列敘述錯誤的是_A由兩層單位膜組成 B有核孔C有核孔復合體 D外膜附著核蛋白體E是封閉的膜結構2. 核膜的特殊作用是_A控制核一質之間的物質交流 B與粗面內質網相通C把遺傳物質DNA集中于細胞內特定區(qū)域D附著核糖體E控制RNA分子在核一質之間進出3. 下列細胞器未發(fā)現于原核細胞的是_A質膜B核糖體 C核膜 D細胞壁 E液泡4. 在DNA分子中沒有的堿基是_A胸腺嘧啶 B胞嘧啶 C鳥嘌呤 D尿嘧啶 E腺嘌呤5. 真核細胞的遺傳物質DNA分布在_A細胞核 B細胞質 C細胞核和內質網 D細胞核和高爾基體E細胞核和線粒體6. rRNA的主要合成部位是_A高爾基

2、體B細胞質C粗面內質網 D核仁組織區(qū) E滑面內質網7. 關于細胞核下列敘述錯誤的是_A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主要區(qū)別是有無細胞核B核的主要功能是貯存遺傳信息 C核的形態(tài)有時和細胞的形態(tài)相適應D每個真核細胞只能有一個核 E核仁存在于核內8. 電鏡下見到的間期細胞核內側高電子密度的物質是_ARNA B組蛋白 C異染色質 D常染色質 E核仁9. 核質比反映了細胞核和細胞體積之間的關系,當核質比變大時,說明_A細胞質隨細胞核的增加而增加B細胞核不變而細胞質增加C細胞質不變而核增大 D細胞核與細胞質均不變E細胞質不變而核減小。10. rRNA是由_A線粒體DNA轉錄而來 B核仁組織者中的DNA轉錄而來C核小

3、體DNA轉錄而來 DDNA復制出來 E以上都不是11. DNA半保留復制發(fā)生于_A前期B中期 C后期 D末期E間期12. 一般來說染色體最典型、結構最清楚的是_A前期 B早中期 C中期 D后期E末期13. 組成染色體的主要物質是_A糖類和蛋白質 B脂類和DNA CDNA和RNA D蛋白質和DNAE蛋白質和RNA14. 組成核小體的主要物質是_ADNA和組蛋白 BRNA和組蛋白 CDNA和非組蛋白 DRNA和非組蛋白EDNA和RNA15. 蛋白質合成旺盛的細胞是_A細胞明顯增大 B細胞明顯減小 C核仁明顯增大 D核仁明顯減小E核仁不變16. 染色質與染色體的關系正確的是_A是同一物質在細胞周期中

4、同一時期的不同表現 B不是同一物質,故形態(tài)不同C是同一物質在細胞增殖周期中不同時期的形態(tài)表現D是同一物質,且形態(tài)相同 E以上都不是17. 一般遺傳信息的流動方向是_AmRNADNA蛋白質 BDNAtRNA蛋白質 CDNAmRNA蛋白質D蛋白質mRNADNA EDNAtRNA蛋白質18. 關于核膜敘述錯誤的是_A核膜與內質網相連 B核膜把核物質集中于細胞特定區(qū)域C核膜是真核細胞內膜系統(tǒng)的一部分D有無核膜是真核與原核細胞最主要的區(qū)別E核膜是一層包圍核物質的單位膜19. 染色質的基本結構單位是_A染色單體 B子染色體 C核小體 D螺線管 E超螺線管20. 不是構成核小體核心成分的組蛋白是_AH1 B

5、H2A CH2B DH3EH421. 下列不屬于核孔復合體的結構是_A孔環(huán)顆粒B周邊顆粒 C中央顆粒D糖原顆粒 E細纖絲22. 不能自由通過核膜的物質是_A鉀離子 B雙糖 C氨基酸 D核蛋白 E核苷酸23. 一般認為核膜來源于_A質膜 B線粒體膜 C溶酶體膜D高爾基體膜 E內質網膜24. 核孔的特征是_A數目多達每平方微米幾百個 B直接連于粗面內質網 C其周圍核膜的內外層相連 D占核膜總面積的90 E數目越多,細胞代謝越旺盛25. 組成核小體的核心顆粒組蛋白八聚體的組合是_A4H12H3十2H4 B2H12H2A2H32H4 C2H14H32H4D2H12H2B2H32H4 E2H2A2H2B

6、2H32H426. 遺傳信息流向從RNA到DNA的過程稱為_A復制B轉錄 C逆轉錄 D翻譯 E以上都不是27. 下列對非組蛋白的敘述不正確的是_A不具種屬和組織特異性 B染色體中幾乎不含非組蛋白C除組蛋白外,染色質中的蛋白質統(tǒng)稱非組蛋白 D可磷酸化E對基因表達有正調控作用28. 在進行人類核型分析時X染色體應歸到_AE組 BD組 CC組 DB組 EA組29. 下列結合在核心顆粒之間的DNA分子上組蛋白是_AH1 BH2A CH2B DH3 EH430. 在間期遺傳物質的復制是_A常染色質先復制 B異染色質先復制 C常染色質與異染色質同時復制D常染色質大量復制,異染色質少復制 E異染色質大量復制

7、,常染色質少復31. 關于核孔的敘述不正確的是_A核孔數目一般細胞每平方微米核膜上有3565個B細胞生長代謝旺盛、分化程度低其核孔較多C同種細胞在不同的生理狀態(tài)下其數目和大小有變化D轉錄活性強,常染色質比例高,細胞的核孔較少E不同種類細胞的核孔數目和大小差別很大32. 在染色質的成分中DNA與組蛋白的比例是_A1:0.05 B1:0.5 C1:1 D1:1.5E1:233. 在核仁外合成的rRNA是_A5SrRNA B58SrRNA C18SrRNA D28SrRNA E45SrRNA34. 下列不屬于核仁結構的是_A原纖維成分B顆粒成分 C核仁相隨染色質 D核纖層 E核仁基質35. 下列關于

8、著絲粒的敘述錯誤的是_A著絲粒區(qū)染色質纖絲少 B著色淺或不著色C著絲粒是兩條染色單體相連處的特殊部位 D與著絲點是同一結構E每條染色體有一個著絲粒36. 核糖體大亞基的裝配場所是_A內質網 B高爾基體 C核仁 D核膜 E核基質37. 染色質二級結構螺線管每圈含核小體數是_A2個 B3個 C4個 D5個 E6個38. 染色體支架蛋白是_A微管蛋白 B肌動蛋白 C組蛋白 D非組蛋白 E核纖層蛋白39. 染色質的四級結構是_A常染色體 B性染色體 C常染色質 D異染色質E染色單體40. 含單一或中度重復序列DNA并具轉錄活性的是_A常染色體 B性染色體 C常染色質 D異染色質 E染色單體41. X染

9、色體為_A常染色體 B性染色體C常染色質 D異染色質E染色單體42. 間期或分裂前期核內染色很深的塊狀結構是_A常染色體B性染色體 C常染色質 D異染色質 E染色單體43. 在主縊痕處兩條染色單體相連處的中心部位是_A染色質 B染色體 C著絲粒D著絲點E隨體44. 初級縊痕處兩條染色單體的外測表層部位的特殊結構為_A染色質 B染色體 C著絲粒 D著絲點 E隨體45. 連接在人類染色體短臂上的球形小體稱_A染色質 B染色體 C著絲粒 D著絲點 E隨體46. 關于染色體說法不正確的是_A在有絲分裂過程中呈現的結構 B主要的化學成分是核蛋白C由核小體進行一系列組裝過程而形成D正常生物體內不同器官的細

10、胞染色體數目不同E與染色質是同一物質,但形態(tài)不同二填空題1、核被膜由 層單位膜構成,其中與內質網相連續(xù)的為 ,內側有核纖層的是 。2、生化分析表明染色質由 、 、 、和 組成。3、染色質的一級結構為 、二級結構為 、三級結構為 、四級結構為 。4、間期核內染色質可根據其形態(tài)的不同分為 、和 。5、核仁組織區(qū)(NOR)是存在于細胞內特定染色體 處,主要含有 基因的一個染色體區(qū)段。6、核小體在結構上主要由_和_ 組成,一個核小體含有約_個堿基對DNA和_個分子的組蛋白。7、核仁在電鏡下由_、_、_和_組成8、核孔復合體的結構模型是_,由_、_、_和中央拴四種組分構成。9、染色質的化學成分主要由_和

11、_組成;其基本結構單位是_;根據其螺旋化程度及染色程度又分為_和_兩種類型。10、組成核小體的組蛋白主要有_、_、_、_和_。11、核仁染色質包括_和_兩部分。12、人的中期染色體包含_,_和_結構,在有些染色體上還可以見到_和_等結構。13、保證染色體進行穩(wěn)定復制和遺傳的三種功能序列分別是_、_和_。14、核孔復合體主要由  環(huán)、  環(huán)、_和_等4種結構組成。三、判斷題(正確的打“”;錯誤的打“×”;并改正)1、失去細胞核的細胞不能繼續(xù)增殖。2、真核細胞DNA的轉錄在核中,RNA的翻譯在核外3、分化程度愈高的細胞異染色質的比例愈小。4、在人類

12、有5對染色體與核仁的形成有關。5、真核細胞DNA分子的復制具有多個復制起始點。6、RNA的合成方向是5'3'。7、精子不具有核仁。8染色體有利于遺傳物質的表達,而染色質有利于遺傳物質的平均分配。9、核仁是細胞核的一種結構,任何時候都可以看到。10、核纖層通過磷酸化作用促進核膜解體,通過去磷酸化幫助核膜重建。11、組蛋白和非組蛋白一樣都是堿性蛋白質。12、端粒是在人類染色體中是不可缺少的穩(wěn)定染色體結構的組成成分。13、每條染色體上都有核仁組織區(qū)。四名詞解釋   1、常染色質  2、異染色質  3、核孔復合體  4、核仁組織區(qū)(NO

13、R)  5、核小體  6、核型 7、核仁周期 8、核骨架 9、親核蛋白五問答題1、細胞核的出現在生物進化史上有何意義?2、簡述核膜的結構和功能。3、比較常染色質和異染色質的異同。4、簡述染色體組裝的四級結構模型要點。5、概述細胞核的基本結構及其主要功能。6、試述核孔復合體的結構及其功能。7、比較組蛋白與非組蛋白的特點及其作用。8、試述核小體的結構要點及其試驗證據。9、核仁在電子顯微鏡下由哪些部分組成?核仁為什么會出現周期性消長,有什么意義?10、簡述親核蛋白入核轉運的步驟11、簡述染色質的化學組成和結構。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E 2C 3C 4D 5E 6D 7D 8C 9C

14、 10B 11E 12C 13D 14A 15C 16C 17C 18E 19C 20A 21D 22D 23E 24E 25E 26C 27B 28C 29A 30A 31D 32C 33A 34D 35D 36C 37E 38D 39E 40C 41B 42D 43C 44D 45E 46D 二、填空題1、 兩、外膜、內膜2、 DNA、組蛋白、非組蛋白、RNA3、 核小體、螺線管、超螺線管、染色單體4、 常染色質、異染色質5、 次縊痕、核糖體RNA(rRNA)6、 核心顆粒、連接部、200、 97、纖維中心、致密纖維成分、顆粒成分、核仁基質等8、捕魚籠式結構、胞質環(huán)、核質環(huán)、輻9、DNA、

15、組蛋白,核小體,常染色質、異染色質10、H1、H2A、H2B、H3、H411、核仁周圍染色質(PEC)、核仁內染色質(INC)12、著絲粒、端粒、長短臂、隨體、次縊痕13、 著絲粒序列、復制起始點序列、端粒序列14、胞質環(huán)、核質環(huán)、輻、中央栓三、判斷題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四、名詞解釋1、是指間期核內染色質纖維折疊壓縮程

16、度低,處于伸展狀態(tài),用堿性燃料染色時著色淺的那些染色質。構成常染色質的DNA主要是單一序列DNA和中度重復序列DNA(如組蛋白基因和tRNA基因)。2、細胞間期及早前期時仍處于凝集狀態(tài)的染色質。具有強嗜堿性,染色深,染色質絲包裝折疊緊密,與常染色質相比,異染色質是轉錄不活躍部分,多在晚S期復制。異染色質分為結構異染色質和兼性異染色質兩種類型。3、核被膜上排列有核孔(nuclear pore),核孔由內外兩層核膜局部融合形成。電鏡觀察表明核孔具復雜結構,在核孔周圍有一層貫穿核內、外膜的環(huán)狀結構的環(huán)(annulus),環(huán)狀結構本身由上、下兩圈,各8個對稱分布的圓形小體組成,其直徑約為150埃。在電

17、鏡下觀察為絲狀結構,小體間有纖維絲連系。核孔中央有一獨立的圓形小體,與其它圓形小體間也連有纖絲。核孔、環(huán)狀結構及圓形小體統(tǒng)稱為核孔復合體(pore complex)。4、細胞核特定染色體的次縊痕處,含有rRNA基因的一段染色體區(qū)域,與核仁的形成有關,故稱為核仁組織區(qū)。具有核仁組織區(qū)的染色體數目依不同細胞種類而異,人有5對染色體即13、14、15、21、22號染色體上有核仁組織區(qū)。 5、核小體是染色體的基本結構單位,由DNA和組蛋白(histone)構成,是染色質(染色體)的基本結構單位。由4種組蛋白H2A、H2B、H3和H4, 每一種組蛋白各二個分子,形成一個組蛋白八聚體,約200 bp的DN

18、A分子盤繞在組蛋白八聚體構成的核心結構外面,形成了一個核小體。6、一個體細胞中的全套染色體在有絲分裂中期的表型,包括數目、大小和形態(tài)特征。7、核仁是一高度動態(tài)的結構,在細胞周期出現一系列結構與功能的周期性變化,稱為核仁周期(nucleolar cycle)。8、是指除核被膜、染色質、核纖層及核仁以外由纖維蛋白形成的核內網架體系。9、一類在胞質內合成,以主動運輸方式通過NPC,輸入細胞核發(fā)揮功能作用的蛋白質,含有核輸入信號序列(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NLS)。五、問答題1、細胞核的出現在生物進化史上有何意義?答案要點:是細胞生命活動的控制中心,核的出現使核膜將遺

19、傳物質包裹在核內,使之與細胞內的其他活動分開,保證了細胞的遺傳穩(wěn)定性。更重要的是使真核細胞中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過程在不同的時間和空間上進行,為基因表達的調控提供了方便,賦予真核細胞更復雜的功能。2、簡述核膜的結構和功能。答案要點:結構:由基本平行的內層膜、外層膜兩構成。兩層膜的間隙寬1015nm,稱為核周隙(perinuclearcisterna),也稱核周腔。核被膜上有核孔(nuclearpore)穿通,占膜面積的8%以上。外核膜表面有核糖體附著,并與粗面內質網相續(xù);核周隙亦與內質網腔相通,因此,核被膜也參與蛋白質合成。內核膜也參與蛋白質合成。內核膜的核質面有厚2080nm的核纖層(fib

20、rouslamina)是一層由細絲交織形成的致密網狀結構。成分為中間纖維蛋白,稱為核纖層蛋白(lamin)。核纖層與細胞質骨架、核骨架連成一個整體,一般認為核纖層為核被膜和染色質提供了結構支架。核纖層不僅對核膜有支持、穩(wěn)定作用,也是染色質纖維西端的附著部位。功能:1、區(qū)域化作用2、合成生物大分子3、控制細胞核與細胞質進行物質流和信息流3、比較常染色質和異染色質的異同。答案要點:(1)兩者結構上連續(xù),化學性質上沒有差異,只是核酸螺旋化程度(密度)不同。(2)異染色質在間期的復制晚于常染色質。(3)異染色質間期仍然高度螺旋化狀態(tài),緊密卷縮(異固縮), 而常染色質區(qū)處于松散狀態(tài),染色質密度較低。(4

21、)異染色質在遺傳功能上是惰性的,一般不編碼蛋白質,多為高度重復序列,主要起維持染色體結構完整性的作用,常染色質間期活躍表達,帶有重要的遺傳信息,多為單一序列和部分重復序列4、簡述染色體組裝的四級結構模型要點。答案要點:(1)一級結構:核小體(nucleosome);(2)二級結構:螺線管(solenoid)6個核小體纏繞一圈形成的中空性管. F外30nm; F內10nm,組蛋白H1位于螺旋管內側。螺線管即為30nm的染色質纖維。(3)三級結構:超螺線管,直徑200-400nm(4)四級結構:染色單體,超螺線管再一次折疊螺旋化,即成四級結構。5、概述細胞核的基本結構及其主要功能。答案要點:細胞核

22、是真核細胞內最大、最重要的細胞器,主要由核被膜、染色質、核仁及由非組蛋白質組成的網絡狀的核基質組成,是遺傳信息的貯存場所,是細胞內基因復制和RNA轉錄的中心,是細胞生命活動的調控中心。6、試述核孔復合體的結構及其功能。答案要點:結構模型:捕魚籠式。胞質環(huán) 2.核質環(huán)3.輻4.中央栓  功能:選擇性親水通道,允許水溶性物質出入核。雙向性和雙功能。離子、小分子和直徑<10nm物質可自由轉運,大分子通過主動運輸過程完成轉運。7、比較組蛋白與非組蛋白的特點及其作用。答案要點:組蛋白:特性:帶正電荷,富含Arg,Lys,屬堿性蛋白;種類:核心組蛋白:H2A、H2B、 H3、H4;連接組蛋

23、白:H1 ;結構:高度保守,H1具有種屬和組織特異性;功能:參與染色體的構建;維持染色體結構;參與基因的復制和轉錄。非組蛋白(nonhistone)特性:序列特異性DNA結合蛋白;帶負電荷,含有較多天冬氨酸、谷氨酸,屬酸性蛋白質;能識別特異的DNA序列;功能:幫助DNA折疊;協(xié)助DNA復制;調節(jié)基因表達。8、試述核小體的結構要點及其試驗證據。答案要點:核心部:組蛋白: H2A、H2B、H3、H4各兩分子形成八聚體,構成核心顆粒。DNA分子:纏繞在核心顆粒表面,共1.75圈,約146bp,兩端被H1鎖合。連接部:組蛋白:H1鎖住核心DNA的進出口。DNA分子:相鄰核心顆粒之間為一段60bp的連接線DNA。9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