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模架預壓方案_第1頁
移動模架預壓方案_第2頁
移動模架預壓方案_第3頁
移動模架預壓方案_第4頁
移動模架預壓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錄一、編制依據(jù)及編制范圍 . 1二、工程概況 . 1三、預壓試驗 . 2四、預壓后模板的調整 . 13五、資料整理 . 13六、安全保障措施 . 14七、施工應急預案 . 15移動模架預壓方案一、編制依據(jù)及編制范圍(一編制依據(jù)1新建崇禮鐵路三標站前工程施工總價承包招標投標文件;2新建崇禮鐵路站前工程 CLSG-3標施工圖紙;3 高速鐵路設計規(guī)范 (試行 TB10621-2009;4 鐵路橋涵設計基本規(guī)范 TB10002.1-2005及局部修訂條文 ;5 鐵路橋涵鋼筋混凝土和預應力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 TB10002.4-2005及局部修訂條文 ;6 鐵路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規(guī)范 TB10005

2、-2010;7 時速 250km 高速鐵路無砟軌道預制后張法預應力混凝土簡支整孔箱梁 (雙線、單箱單室跨度 31.1m(直、曲線 (圖號:通橋(2009 2229- 8客運專線無砟軌道鋪設條件評估技術指南鐵建設(2006 158號及局 部修訂條文 ;9 我單位擁有的科技成果、工法成果、機械設備、施工技術、管理水平以 及類似工程施工經驗。(二編制原則1. 按基本建設程序,搞好施工管理,并按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建設崇禮 鐵路的要求組織施工。2. 合理安排施工工期,按照合同規(guī)定的要求,力爭提前竣工。3. 嚴格執(zhí)行新建鐵路客運專線設計暫規(guī) 、 施工指南 、 驗收標準及其 他有關技術標準規(guī)程等。4.

3、盡量應用先進的施工及工法、 工藝, 結合工期要求和本單位設備能力配置 能滿足客運專線施工的機械設備,并充分發(fā)揮其效能。5. 要注意站前、站后工程以及各相關專業(yè)的銜接。二、工程概況青羊溝大橋全長 374.6m , 起訖里程 DK45+870DK46+244.6。 線間距為 4.6m , 設計速度目標值為 250km/h。 上部結構軌道結構采用 CRTS I 型雙塊式無砟軌道。 孔跨布置為:1132m 簡支箱梁,下部結構為:空心橋臺、雙線圓端形(實體橋墩, 整體式矩形承臺, 鉆孔樁群樁基礎。 本橋共 12墩兩臺, 承臺主要高度 2.5m , 最高墩墩高度 20m 。 32m 簡支箱梁全長 32.6

4、m ,計算跨度為 31.1m , 截面中心處梁 高 2.686m ,橫橋向支座中心距為 4.4m ;箱形簡支梁采用單箱單室斜腹板截面, 等高度預應力混凝土箱梁,箱梁頂寬 12.2m ,梁底寬度為 5.3m 。 標準斷面箱梁中 心頂板厚 28.5cm , 腹板厚為 45cm , 底板厚 28cm 。 支座處分別加厚至 53.5cm , 100cm , 60cm 。 箱梁兩側腹板上設內徑 10cm 通風孔,頂板設內徑 16cm 泄水孔, 底板設外 徑 9cm 泄水孔。三、預壓試驗為驗證 BZS32/900型移動模架造橋機的設計和制造質量, 以確保設備在以后 的使用過程中正常工作和使用安全, 并初步

5、掌握現(xiàn)澆箱梁施工過程中以及施工完 成后造橋機的撓度和剛度, 為梁體澆筑預拱度的設置提供依據(jù)。 預壓采用混凝土 預壓塊模擬梁體荷載分布進行。 通過預壓過程中的觀測, 得出移動模架的變形曲 線,確定梁體施工時的預拱度。 以檢查移動模架承載能力的安全與穩(wěn)定性, 消除 移動模架的非彈性變形, 和測定部分移動模架的彈性變形, 使移動模架各結合處 結合緊密,得出移動模架縱梁實際撓度,控制箱梁線形,結合本工程實際情況, 預壓方案采用堆載形式對支架移動模架進行預壓, 預壓的材料選用混凝土預壓塊。 移動模架拼裝后, 在 11#臺至 10#墩之間箱梁施工前必須對移動模架進行預 壓試驗。(一試驗目的1、為確保箱梁現(xiàn)

6、澆施工安全,需對移動模架進行預壓試驗以檢驗移動模架 的承載能力和撓度值;2、通過模擬移動模架在箱梁施工時的加載過程來分析、驗證移動模架主梁 框架及其附屬結構的彈性變形,消除其非彈性變形;3、通過其規(guī)律來指導移動模架施工中模板的預拱度值及其混凝土分層澆注 的順序。(二試驗方法概述及試驗地點試驗方法就是模擬該孔箱梁的現(xiàn)澆過程, 進行實際加載, 以驗證并得出其承 載能力。因為其荷載是順序逐加的、且觀測時間(或卸載時間長,分級加載及 卸載,分級靜置時間后,測量各測點的標高值;每級加載完成后,每小時需要觀測一次, 全部加載完成后持荷 8小時且最后兩次觀測變形值之差小于 2mm 時可認定變形穩(wěn)定。1、設計

7、荷載:32m 箱梁荷載總重為 805噸,其中包括梁體重 760t ,移動模 架內模重 40t ,各種施工荷載約 5t (人工荷載、機械荷載等 。預壓荷載 =(梁重 +內模重 +施工荷載重 *1.1=(760+40+5 *1.1=885.5t。2、基準點的設置:模擬實際空模床的準確位置,并以此姿態(tài)作為沉降的初 始態(tài)。綜合考慮各種因素,預壓荷載系數(shù)為 110%,即基準載荷為 885.5噸。用壓 重物(混凝土預壓塊模擬混凝土箱梁的重量分布,分別按 483噸(60% 、 805噸(100% 、 885.5噸(110% , 對模架分級加載試驗 , 每級加載持續(xù)時間應分別 不小于 2h 、 2h 、 8h

8、 。每級加載完成后每 1小時觀測一次,全部加載完成后持荷 8小時且最后兩次觀測變形值之差小于 2mm 時可認定變形穩(wěn)定, 方能進行卸載。 用 預壓前、預壓期、穩(wěn)定期、卸載后的標高觀測值,算出移動模架總下沉值(預壓 前 -穩(wěn)定期 ,計算彈性變形量(卸載后 -穩(wěn)定期和非彈性變形量(預壓前 -卸載 后 。荷載分布示意圖如下 區(qū)域: 區(qū)域箱梁荷載分布示意圖: 區(qū)域 60%加載示意圖60% 區(qū)域 100%加載示意圖100% 區(qū)域 110%加載示意圖120% 區(qū)域:區(qū)域箱梁荷載分布示意圖: 區(qū)域 60%加載示意圖60% 區(qū)域 100%加載示意圖區(qū)域 110%加載示意圖區(qū)域:區(qū)域箱梁荷載分布示意圖:區(qū)域 6

9、0%加載示意圖 100% 120% 60% 區(qū)域 100%加載示意圖100% 區(qū)域 110%加載示意圖120% 預壓地點:青羊溝大橋 11#臺與 10#墩之間,利用 11#臺處吊裝平臺進行吊 裝作業(yè)。(三設備與物資:50噸汽車吊兩臺、 25t 汽車吊一臺, 900噸混凝土預壓塊及運輸車輛,標高 測量用水準儀一套。 1、預壓前的檢查1 檢查移動模架各構件聯(lián)接是否緊固, 機構裝配是否精確和靈活, 金屬結構 有無變形,各焊縫檢測滿足設計規(guī)范的要求;2 檢查移動模架的電氣系統(tǒng)連接是否正確、安全;3 照明充足,警示明確;4 移動模架安裝、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試驗工作。2、 空載試驗(1 拉線測量兩根箱梁軌

10、底相對高差;操作兩主梁豎直油缸,使整個模床 基本同步頂升 120mm 。停 15分鐘,觀察垂直油缸的保壓性能。(2頂升模板到澆筑位置。(3在以上動作中,要同步檢查電、液、機部分是否正常,記錄油壓表的 讀數(shù)。3、溫度變化對移動模架的影響考慮到溫度變化對移動模架的影響,要求在預壓前 24小時模擬加載時的觀 測時間進行觀測,分析溫度影響。4、人員安排及分工 5、加載及加載程序(1底模標高的確定:理論反拱值設置:設計提供的理論計算跨中最大反拱值:32m 箱梁為 15.3mm 。 理論設置 32m 箱 梁跨中設置向下預設反拱 15.3mm ,其它位置按二次拋物線過渡。各點理論反拱計算公式:y=ax2+b

11、根據(jù)該公式可計算出縱橋向各點理論反拱值。彈性變形根據(jù)預壓結果,建立以下坐標系: 各點彈性變形量計算公式:y=ax2+b根據(jù)該公式可計算出縱橋向各點彈性變形值。最終調整后的梁底標高 =梁底設計標高 +彈性變形預拱 -梁體理論反拱(負值 。(2調整模板立模標高:通過調整四個支腿液壓缸的行程,使主框架的四角 處于同一標高位置,再調整底模撐桿的高低,使底模處于預壓前底模標高位置。 (3在兩側主梁上沿縱向布置五個測點, 位置分別為 0L 、 1/4L、 1/2L、 3/4L、L ; 10組吊掛外肋上共有 20個豎向吊點,沿縱向布置各 10個測點,布置在外肋 的下表面, 橫向位置可選在與混凝土箱梁腹板對應

12、處, 翼緣板左右各設置 5個觀 測點,上述測點進行同期觀測。(4測量各測點的原始標高;(5布設荷載按梁體截面形式計算梁體翼緣板、 腹板及箱體部分(頂板和底板部分的梁 體自重荷載分布值(詳見 32m 箱梁斷面圖 、 梁體截面面積砼匯總表 ,并按 計算結果分部位布設預壓物(混凝土預壓塊 ,詳見前預壓荷載布置示意圖。 A 、加載程序:在加載過程中, 荷載分別從梁兩端逐步均勻向跨中加載,并且左右對稱。加 載分以下幾個步驟:加載過程共分三級:060%100%110%第一級加載:060%;第一級加載為 60%。預壓塊重為 483噸,數(shù)量為 201塊。當加載完畢后,開始第一輪測試。此時為加載至箱梁施工荷載狀

13、態(tài)的 60%,進行測量記錄,觀察移動模架受力 的情況。第二級加載:60100%;第二級加載為 100%。預壓塊重為 805噸,數(shù)量 336塊。此時為加載至箱梁施工荷載狀態(tài)的 100%,進行測量記錄,觀察移動模架受 力的情況。第三級加載:100110%;第三級加載為 110%。預壓塊重為 885.5噸,數(shù)量 369塊。第一次加載了 201塊,第二次加載了 135塊,第三次加載了 33塊。此時為加載至箱梁施工荷載狀態(tài)的 110%,進行測量記錄,觀察移動模架受 力的情況。由于移動模架均為鋼結構, 支撐位置在變形較小的鋼筋混凝土墩臺上, 結構 變形發(fā)生速度較快,按以下靜置時間每小時測量:0 60%(2

14、小時 100%(2小時 110%(8小時 100%(2小時 60%(2小時 0。加載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對各個壓重載荷必須認真稱量、計算和記錄,由專人負責。所有壓重載荷應提前準備至方便起吊運輸?shù)牡胤健T诩虞d過程中, 要求詳細記錄加載時間、噸位及位置,要及時通知測量組 作現(xiàn)場跟蹤觀測。 未經觀測不能進行下一級荷載。 每完成一級加載應暫停一段時 間,進行觀測,并對移動模架進行檢查,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應及時停止加載,及時分 析, 采取相應措施。 如果實測值與理論值相差太大應分析原因后再確定下一步方 案。加載全過程中, 要統(tǒng)一組織,統(tǒng)一指揮, 要有專業(yè)技術人員及負責人在現(xiàn) 場協(xié)調。每加載一級都要測試所有標記點

15、的數(shù)據(jù)。 如發(fā)現(xiàn)局部變形過大時停止加載, 對體系進行補強后方可繼續(xù)加載。 卸載時每級卸載均待觀察完成并做好記錄后再 卸至下一級荷載, 測量記錄移動模架的彈性恢復情況。 所有測量記錄資料要求當 天上報試驗指導小組,現(xiàn)場發(fā)現(xiàn)異常問題要及時匯報。4預壓過程中觀測:第一級按 0-483噸(060%加載,測量各測點的標高值;第二級按 483噸 -805噸(60%100%加載,測量各測點的標高值; 第三級按 805噸 885.5噸(100%110%加載,測量各測點的標高值; 5靜置 8小時后,每小時測量各測點的標高值;B 、卸載程序全部加載完成后持荷 8小時且最后兩次觀測變形值之差小于 2mm 時, 可認

16、定 變形穩(wěn)定,方能進行卸載。卸載過程是加載程序的逆過程, 卸載過程同樣分三個 步驟:1 第一級按 885.5噸 805噸 (110%100%卸載卸掉預壓塊即可,此時為卸載至箱梁施工荷載狀態(tài)的 100%時,進行測量記 錄,觀察移動模架受力情況。每小時進行測量觀察。2 第二級按 805噸 -483噸 (100%60%卸載卸掉預壓塊,此時為卸載至箱梁施工荷載狀態(tài)的 60%時,進行測量記錄,觀 察移動模架受力情況。每小時進行測量觀察。3 第三級按 483-0噸 (60%0 卸載將全部載荷卸載即可,此時為卸載至箱梁施工荷載狀態(tài)的 0%時,進行測量記錄,觀察移動模架受力情況。每小時進行測量觀察。卸載過程要

17、求左右對稱卸載, 左右對稱吊裝, 預壓塊的卸載從一端向另外一 端分層卸載??傊鶆蛞来涡遁d, 防止突然釋荷的沖擊, 并妥善放置重物以免 影響正常施工。(五模架預壓的原理從預壓加載開始直至預壓完成分階段進行,具體可分以下三階段:1、彈性、非彈性變形階段觀測:從預壓加載開始直至加載完成的過程中,模架主梁非彈性變形及彈性變形 (桿件本身的彈性變形就基本完成。各測點的彈性、 非彈性變形之和 =各測點的原始標高 -這個階段各觀測點實測 加載后標高2、卸載階段的觀測:模架主梁變形穩(wěn)定后,即可卸除預壓荷載,卸載過程是加載程序的逆過程, 卸載過程同樣分三個步驟:各測點的彈性變形量 = 卸載完成后實測各觀測點

18、標高 -卸載前各觀測點實測 標高3、預壓結果分析:采用統(tǒng)計法分析各階段觀測值, 剔除個別值,找出觀測值的規(guī)律性。計算模 架的彈性、非彈性變形量:模架的非彈性變形L 塑=預壓前標高-卸載后標高模架的彈性變形L 彈=卸載后標高-卸載前標高模架的總沉降值L 總=預壓前標高-卸載前標高(六測試方案根據(jù)對移動模架移動模架承載能力進行的分析計算, 現(xiàn)對該移動模架進行現(xiàn) 場加載實驗。測試工作包括主梁、主支腿及底模板變形(沉降 。測試目的: 1、在實際荷載工況下,觀測主梁主支腿及底模板指定截面的變形,消除非 彈性變形,測定彈性變形。2、為施工時設置預拱度提供依據(jù)。測點布置:1觀測點用長度為 2cm ,12的鋼

19、筋點焊在該處。2 進行觀測點編號和預壓前測量。 在堆載完成后, 每天用水準儀觀測四次, 待各點沉降數(shù)據(jù)后,即可卸載。3卸載后觀測各點數(shù)據(jù)。卸載后測量數(shù)據(jù) -加載穩(wěn)定后測量數(shù)據(jù) =彈性變形數(shù)據(jù)加載前測量數(shù)據(jù) -彈性變形數(shù)據(jù) =非彈性變形數(shù)據(jù)非彈性變形無法一次消除。根據(jù)施工經驗,第一次只能消除非彈性變形的 1 /2左右, 需要 34次才能基本消除, 非彈性變形累計遞減。 在第一次制梁時, 預留預壓時消除的非彈性變形的 1/2,以后的三次制梁中對預留的非彈性變形 逐次減半。3、測量儀器:主要測量設備:自動安平水準儀(DSZ2一臺;4、預壓總結報告:預壓工作完畢后, 將出具“預壓總結報告” 。 測量得

20、出的彈性變形數(shù)據(jù)理論 上講是從兩端向跨中拋物線或圓曲線形狀。四、預壓后模板的調整模板在安裝時已經按預拱曲線裝好, 一般情況下不需再調整模板。 假若預壓后 需要對線型做微調, 即根據(jù)預壓過程中的彈性變形量降低底模標高, 則可參照以 下原則或方法進行:1、先調底模,再調腹模,最后調翼模。2、調底模拱度時,由中間向兩端調。3、調底模時,可用兩個千斤頂把要調整的部位頂起來至合適的高度,再把底模 撐桿調至正確的高度。4、底模調好后,通過調整中間的模板撐桿的長度來調整腹模,注意腹模的上口 寬度以及腹模的平順性。5、 最后通過調整端部的模板撐桿的長度來調整翼模的拱度, 使之與底模的拱度 相一致。6、若調整時

21、很費力,可把翼模的小部分連接螺栓松開,待調好后再擰緊。 五、資料整理1、根據(jù)分級加載和卸載后的觀測值確定各分段所產生的彈性變形和非彈性變形, 并繪制彈性變形和非彈性變形曲線, 確定完全非彈性變形值及消除完全非 彈性變形的壓載值, 并回歸線性方程, 從而確定各梁段澆筑砼時所產生的彈性變 形值。2、把此次的成果與理論進行對比,并進行成果分析。3、預拱度重新調整和計算。六、安全保障措施1、管理措施項目安質部制定安全風險卡控表,現(xiàn)場由吳侃負責逐項檢查、落實。 2、結構安全措施1未經技術人員和設計部門的認可,不得對結構進行改動;2連接螺栓應按設計要求的規(guī)格和數(shù)量上滿擰緊;3用作銷軸的螺栓不宜擰緊,必須采

22、取防螺帽脫落的措施,最好使用可穿 開口銷的螺栓;4因錯孔等原因使得連接螺栓的數(shù)量不得不缺少時,每個連接面的螺栓缺 失數(shù)不得超過總數(shù)的 5%,且每塊連接板的螺栓缺少數(shù)不得多于 1顆。3、施工安全保障措施1平臺四周要有防護欄桿和安全網,平臺板鋪的不得留空隙。2作業(yè)人員應戴安全帽、穿防滑鞋,高空作業(yè)系安全帶。3上下爬梯應紙焊接牢固。4移動模架上所裝置的液壓設備和電器設備嚴禁他人亂動。操作平臺應經 常檢查,看是否安全牢固。5 移動模架走行過程必須嚴格按照操作規(guī)程進行, 密切關注天氣變化情況, 不得違章操作。6施工前對所有的鏈條葫蘆、鋼絲繩、滑車、卸卡、卷揚機等工器具要仔 細檢查記錄,合格后方可使用。7

23、 起重人員要遵守“十不吊”原則, 橋上、 橋下均安排專人指揮吊裝作業(yè), 指揮人員要口令清晰,指揮正確,操作人員要集中精力認真操作,聽從指揮。 8預壓過程盡量對稱進行,偏載不大于 5%,以保證主梁結構受力均勻, 變形一致。4設立與應急中心的通訊聯(lián)絡,為應急服務機構提供建議和信息。 通訊聯(lián)絡組職責: 1確保與最高管理者和外部聯(lián)系暢通、內外信息反饋迅速; 2保持通訊設施和設備處于良好狀態(tài); 3負責應急過程的記錄與整理及對外聯(lián)絡。 技術支持組職責 1提出搶險搶修及避免事故擴大的臨時應急方案和措施; 2指導搶險搶修組實施應急方案和措施; 3 繪制事故現(xiàn)場平面圖,標明重點部位,向外部救援機構提供準確的搶險 救援信息資料。 醫(yī)療救治組職責 1在外部救援機構未到達前,對受害者進行必要的搶救(如人工呼吸、包扎 止血、防止受傷部位受污染等; 2使重度受害者優(yōu)先得到外部救援機構的救護; 3協(xié)助外部救援機構轉送受害者至醫(yī)療機構,并指定人員護理受害者。 后勤保障組職責 1保障系統(tǒng)內各組人員必須的防護、救護用品及生活物質的供給。 2提供合格的搶險搶修或救援的物質及設備。 2、應急措施流程 緊急事故發(fā)生 上報組長 人員傷亡 搶險領導小組 現(xiàn)場處置、 送醫(yī)院搶救 物資、設備到位 進行搶險 搶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