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彈腿好處【十路彈腿對練(1)】_第1頁
練彈腿好處【十路彈腿對練(1)】_第2頁
練彈腿好處【十路彈腿對練(1)】_第3頁
練彈腿好處【十路彈腿對練(1)】_第4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可任意編輯練彈腿好處【十路彈腿對練()】 彈腿對練亦稱“接彈腿”,是彈腿單練內容的詳細解析,技擊內容非常豐富,既有拳打頭撞,又有腳踢,兼有跌靠,附有擒拿與反擒拿。經多方考證,彈腿在傳承的過程中差異很大,最主要的是文字記述與拳路演練不相吻合,并且對練內容不完整。問及很多練習彈腿的人,他們對于彈腿技擊的熟悉相對比較膚淺,難怪很多人認為此拳術僅是用于打基礎的拳路而已,往往忽視了這些套路都是拳路中精選出來的實戰(zhàn)拳法,需反復加以練習,才能達到提高技擊水平的目的。 此彈腿對練,是由高灼俊先生(19152021年)的啟蒙先師劉福義先生所傳,本人自幼隨高灼俊先生習練此彈腿,深得此彈腿

2、的好處。為使此彈腿不致失傳,現(xiàn)將“彈腿對練”整理出來,供廣闊武術愛好者參考,并熱忱地盼望武術行家和讀者賜予批判指正。頭路 沖掃一溜鞭(甲面南、乙面北站立)1甲、乙抱拳甲兩腳并攏,身體正直站立,兩手自然下落于身體兩側,兩眼平視前方(圖11)。身體正直站立姿態(tài)保持不變,兩手握拳,由身體兩側提于腰間,重心大部落于前腳掌,兩拳心朝上,目視前方(圖12)。乙動作與甲動作相同。2甲、乙十字捶甲身體保持立正姿態(tài)不變,兩手握拳在胸前交叉,右拳在外,左拳在內,兩拳心朝內。乙動作與甲動作相同(圖13)。3甲、乙順勢單鞭甲左腿向左跨一步,成左弓步站立,兩手握拳隨身勢向身體兩側平展,左拳向前擊打乙頭面部;乙左腿同時向

3、前上一步,成左弓步站立,左手握拳向外格擋,右手握拳自然向后平架(圖14)。4甲、乙勒馬停勢甲重心后移,兩腿成馬步站立,右手握拳向右平架,左手小臂回屈,大臂抬平與肩同高,眼向左平視。乙動作與甲動作相同,唯方向相反(圖15)。5甲躍步單鞭,乙腰里捶乙重心移于左腿,左手順勢向前扶推甲左肘外側,同時右手握拳向前擊打對方肋部,成左弓步站立(圖16)。甲重心上提,移于右腿,含胸的同時左臂由外向內拐肘格擋乙右拳,右手握拳收于腰間(圖1-7)。上動不停,甲重心移于左腿成左弓步,左手成平拳向身體左側平架,右手握拳向前擊打乙頭面部;乙重心上提,左手由內向外格擋甲右拳,右手握拳收于腰間(圖18)。6甲上崩,乙躍步單

4、鞭乙重心下落的同時,成左弓步站立,左手向身體左側平架,右手握拳向前擊打甲面部。甲右手握拳向上挑架乙右拳,左手在身體左側平架,左弓步保持不變(圖19)。7甲彈腿(右),乙撤步下拍甲右手在身前順時針畫圓,握拳落于小腹前,拳心朝上,拳背朝下,起右腿向前直腿彈踢乙襠部,腳面繃平,力達腳背。乙向后撤左步,成右弓步站立,雙手隨身勢向下拍擊甲腳面(圖110)。8甲、乙順勢單鞭甲右腿向前落一步,成右弓步站立,右手成立拳向前擊打乙頭面部,左手握拳隨身勢向身體后側平展。乙重心移于右腿,成右弓步站立,右手握拳向外格擋,左手握拳自然向后平架(圖111)。9甲、乙勒馬停勢甲重心后移,兩腿成馬步站立,左手握拳向左平架,右

5、手小臂回屈,大臂抬平與肩同高,眼向右平視乙動作與甲動作相同,唯方向相反(圖112)。10甲躍步單鞭,乙腰里捶乙重心移于右腿,右手順勢向前扶推甲右肘外側,同時左手握拳向前擊打甲肋部,成右弓步站立(圖113)。甲重心移于左腿,含胸的同時右臂由外向內拐肘格擋乙左拳,左手握拳收于腰間(圖114)。上動不停,甲重心移于右腿成右弓步,右手成平拳向身體右側平架,左手握拳向前擊打對方的頭面部;乙重心上提,右手由內向外格擋甲左拳,左手握拳收于腰間(圖115)。11甲上崩,乙躍步單鞭乙重心下落的同時,成右弓步站立,右手向身體右側平架,左手握拳向前擊打甲面部。甲左手握拳向上挑架對方左拳,右手在身體右側平架,右弓步保

6、持不變(圖116)。12甲彈腿(左),乙撤步下拍甲左手在身前順時針畫圓,握拳落于小腹前,拳心朝上,拳背朝下,起左腿向前直腿彈踢乙襠部,腳面繃平,力達腳背。乙向后撤右步,成左弓步站立,雙手隨身勢向下拍擊甲腳面(圖117)。13甲、乙順勢單鞭甲左腿向前落一步,成左弓步站立,左拳向前擊打乙頭面部,右手握拳隨身勢向身體后側平展。乙重心移于左腿,成左弓步站立,左手握拳向外格擋,右手握拳自然向后平架(圖118)。14甲、乙收勢甲左腳向右腳并攏,兩手握拳隨身勢提于腰間,兩拳心朝上(圖119);兩手自然下落于身體兩側,恢復成立正姿態(tài),兩眼平視前方(圖120)。乙動作與甲動作相同。此后甲先攻擊,左右各演練一遍,

7、再改由乙攻擊,左右演練返回原位置,然后收勢。也可始終演練下去,然后返回原位置。因以下動作重復,不作敘述。二路 十字分身間1甲、乙抱拳甲兩腳并攏,身體正直站立,兩手自然下落于身體兩側,兩眼平視前方(圖21)。兩腿保持正直站立,兩手握拳,由身體兩側提于腰間,兩拳心朝上,目視前方(圖22)。乙動作與甲動作相同。2甲、乙十字捶甲身體保持立正姿態(tài)不變,兩手握拳在胸前交叉,右拳在外,左拳在內,兩拳心朝內。乙動作與甲動作相同(圖23)。3甲、乙順勢單鞭甲左腿向左跨一步,成左弓步站立,兩手握拳隨身勢向身體兩側平展,左拳向前擊打乙的頭面部。乙左腿同時向前上一步,成左弓步,左手握拳向外格擋,右手握拳自然向后平架(

8、圖24)。4甲、乙勒馬停勢甲重心后移,兩腿成馬步站立,右手握拳不變,左手小臂回屈,大臂抬平與肩同高,眼向左平視。乙動作與甲動作相同,唯方向相反(圖25)。5甲下拍上擋,乙打頭捶乙重心移于左腿,左手順勢向前扶推甲左肘外側,同時右手握拳向前擊打甲面部,成左弓步站立。甲重心移于右腿,右手同時向下拍擊乙推肘左手(圖26);上動不停,重心移于左腿成左弓步,左手握拳向上格擋乙右拳(圖27)。6甲弓步沖捶,乙左手下拍甲左手向外摟抓,收于腰間的同時,右拳向前成平拳擊打,拳心朝下,左弓步保持不變。乙左弓步保持不變,左手向下拍擊甲右拳(圖28)。7甲二換手,乙翻背捶乙上動不停,左弓步保持不變,左手借力順勢向前翻背

9、捶,擊打甲面部,甲左手握拳向前上挑架(圖29)。上動不停,甲左手收于腰際的同時,右手握拳向前上挑架乙左拳(圖210)。8甲彈腿沖捶(右),乙上擋拍腳甲右手順勢回收于腰間,左手成平拳向前擊打,同時起右腿向前彈踢乙襠部,力達腳背。乙向后撤左步,成右弓步站立,右手向下拍擊甲方右腳面,左手向上架住甲左拳(圖211)。9甲、乙馬步沖捶甲左手向左平摟,右腿落步成馬步,身體向左轉90°,左手收于腰間的同時,右手成平拳向前擊打。乙動作與甲動作相同,唯方向相反(圖212)。10甲、乙順勢單鞭甲重心移于右腿,成右弓步站立,右拳向前擊打乙的頭面部,左手握拳隨身勢向身體后側平展。乙重心移于右腿,成右弓步站立

10、,右手握拳向外格擋甲右拳,左手握拳自然向后平架(圖213)。11甲、乙勒馬停勢甲重心后移,兩腿成馬步站立,左手握拳不變,右手小臂回屈,大臂抬平與肩同高,眼向右平視。乙動作與甲動作相同,唯方向相反(圖214)。12甲下拍上擋,乙打頭捶乙重心移于右腿,右手順勢向前扶推甲右肘外側,同時左手握拳向前擊打甲面部,成右弓步站立。甲重心移于左腿,左手同時向下拍擊乙推肘右手(圖215),上動不停,重心移于右腿成右弓步,右手握拳向上格擋乙左拳(圖216)。13甲弓步沖捶,乙右手下拍甲右手向外摟抓,收于腰間的同時,左手向前成平拳擊打,拳心朝下,右弓步保持不變。乙右弓步保持不變,右手向下拍擊乙左拳(圖217)。14甲二換手,乙反背捶乙上動不停,右弓步保持不變,右手借力順勢向前反背捶,擊打甲面部,甲右手握拳向前上挑架(圖218)。上動不停,甲右手收于腰際的同時,左手握拳向前上挑架乙右拳(圖219)。15甲彈腿沖捶(左),乙上擋拍腳甲左手順勢回收于腰間,右拳成平拳向前擊打,同時起左腿向前彈踢乙襠部,力達腳背。乙向后撤右步,成左弓步站立,左手向下拍擊對方右腳面,右手向上架住乙右拳(圖220)。16甲、乙馬步沖捶甲右手向右平摟,左腿落步成馬步,身體向右轉90°,右手收于腰間的同時,左手成平拳向前擊打。乙動作與甲動作相同,唯方向相反(圖221)。17甲、乙順勢單鞭甲左腿向前上一步,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