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纖溶酶原:纖溶酶原是血漿纖維蛋白水解酶無活性的前體由組織激活物t-PA尿激酶或凝血接觸階段多種酶激活外源性激活物如鏈激酶也可起激活作用纖溶酶降解纖維蛋白和纖維蛋白原保持血管和分腺管通暢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纖溶酶功能還包括促膠原酶活性及在營養(yǎng)及細胞移動方面起輔助作用。纖溶酶原濃度增加一旦激活可引起出血危險性增加。毛細管電泳:毛細管電泳(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CE)又稱高效毛細管電泳(high performance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HPCE),是一類以毛細管為分離通道、以高壓直流電場為驅動力的新型液相分離技術。毛細管電泳實際上包含電泳、
2、色譜及其交叉內容,它使分析化學得以從微升水平進入納升水平,并使單細胞分析,乃至單分子分析成為可能。高效毛細管電泳的基本原理 粒子在電場的作用下,以不沒的速度向電荷反方向遷移和現(xiàn)象,是一種在空芯、微小內徑的毛細管(內徑10200um)中進行的大、小分子的高效分離技術,毛細管兩端分別浸入緩沖液中分別插入連有高壓電源的電極,該電壓使得分析樣品沿毛細管遷移,根據(jù)被分離物之間電荷和體積的不同,各種分子在高電壓下被分離,在自由區(qū)帶毛細管電泳中,電泳的移動(帶電荷分子朝相反極性的電極方向移動)和電滲流(在毛細管內壁上的電荷和應用的勢能而引起的電解質移動)導致了分離。 電滲流的大小取決于電場強度、電解質的PH
3、、緩沖液的組成和離子強度、內磨擦和毛細管表面的等特點,這些因素能單一或互相結合地提高分離效果,檢測可使用UV直接通過毛細管上的小窗口進行檢測,也可選擇激光誘發(fā)熒光、二極管陣列、電化學和質譜檢測器檢測。樣品進樣方式是應用氣壓或電壓將樣品壓入毛細管中完成。促甲狀腺激素:促甲狀腺激素(thyrotropin,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是腺垂體分泌的促進甲狀腺的生長和機能的激素。人類的TSH為一種糖蛋白,含211個氨基酸,糖類約占整個分子的15%。整個分子由兩條肽鏈鏈和鏈組成。TSH全面促進甲狀腺的機能,稍早出現(xiàn)的是促進甲狀腺激素的釋放,稍晚出的為促進T4、T3的
4、合成,包括加強碘泵活性,增強過氧化物酶活性,促進甲狀腺球蛋白合成及酪氨酸碘化等各個環(huán)節(jié)。促甲狀腺激素使細胞呈高柱狀增生,從而使腺體增大。腺垂體分泌TSH,一方面受下丘腦分泌的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TRH)的促進性影響,另方面又受到T3、T4反饋性的抑制性影響,二者互相拮抗,它們組成下丘腦-腺垂體-甲狀腺軸。正常情況下,下丘腦分泌的TRH量,決定腺垂體甲狀腺軸反饋調節(jié)的水平。TRH分泌多,則血中T3、T4水平的調定點高,當血中T3、T4超過此調定水平時,則反饋性抑制腺垂體分泌TSH,并降低腺垂體對TRH的敏感性,從而使血中T3,T4水平保持相對恒定。驟冷等外界刺激經(jīng)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促進下丘腦釋放TR
5、H,再經(jīng)腺垂體甲狀腺軸,提高血中T3、T4水平。TSH分泌有晝夜節(jié)律性,清晨24時最高,以后漸降,至下午68時最低。臨床意義:增高:原發(fā)性甲狀腺功能減退、伴有甲狀腺功能低下的橋本病、外源性促甲狀腺激素分泌腫瘤(肺、乳腺)、亞急性甲狀腺炎恢復期。攝人金屬鋰、碘 化鉀、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可使促甲狀腺激素增高。減低:垂體性甲狀腺功能低下、非促甲狀腺激素瘤所致的甲狀腺功能亢進,以及攝入阿司匹林、皮質激素及靜脈使用肝素蛋白芯片:蛋白芯片是一種高通量監(jiān)測系統(tǒng),通過靶分子和捕捉分子相互作用來監(jiān)測蛋白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捕獲分子一般都預固定在芯片表面,由于抗體的高度特異性和與抗原強結合特性所以被廣泛的用做捕
6、獲分子。對于研究蛋白芯片的研究在芯片表面有效固定抗體是非常關鍵的,特別是在固定抗體一致性方面非常關鍵對于增強蛋白芯片的靈敏度。G蛋白是一種抗體結合蛋白,他特意結合抗體FC片段,因此已被廣泛的用于固定不同類型的抗體。蛋白陣列(protein arrays)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抗體陣列(antibody arrays),利用陣列上的抗體識別樣品中的蛋白或其他分子;另一種則是我們今天要談到的靶蛋白陣列(target protein arrays),通過陣列上的蛋白檢測這些我們感興趣的蛋白和其他分子,如藥物、抗體、核酸、脂類或其他蛋白的作用。由于有高通量的優(yōu)點,蛋白陣列是研究蛋白功能的好工具。它的基
7、本原理是將各種蛋白質有序地固定于載玻片等各種介質載體上成為檢測的芯片,然后,用標記了有特定熒光物質的抗體與芯片作用,與芯片上的蛋白質相匹配的抗體將與其對應的蛋白質結合,抗體上的熒光將指示對應的蛋白質及其表達數(shù)量。在將未與芯片上的蛋白質互補結合的抗體洗去之后利用熒光掃描儀或激光共聚掃描技術,測定芯片上各點的熒光強度,通過熒光強度分析蛋白質與蛋白之間相互作用的關系,由此達到測定各種基因表達功能的目的。MHC: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MHC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是由一群緊密連鎖的基因群組成,定位于動物或人某對染色體的特定區(qū)域,呈高度多態(tài)性。其編碼的
8、分子表達于不同細胞表面,參與抗原遞呈,制約細胞間相互識別及誘導免疫應答。第一型:MHC class I(MHC I)位于一般細胞表面上,可以提供一般細胞內的一些狀況,比如該細胞遭受病毒感染,則相病毒外膜碎片之氨基酸鏈(peptide)透過MHC提示在細胞外側,可以供殺手T細胞等辨識,以進行撲殺。第二型:MHC class (MHC )只位于抗原提呈細胞(APC)上,如巨噬細胞等。這類提供則是細胞外部的情況,像是組織中有細菌侵入,則巨噬細胞進行吞食后,把細菌碎片利用MHC提示給輔助T細胞,啟動免疫反應。第三型: MHC class (MHC ) 主要編碼補體成分,腫瘤壞死因子(TNF),熱休克蛋
9、白70(HSP70)和21羥化酶基因(CYP21A和CYP21B)。組織相容性抗原包括多種復雜的抗原系統(tǒng)。凡能引起快而強的排斥反應者稱為主要組織相容性抗原系統(tǒng),引起慢而弱的排斥反應者稱為次要組織相容性抗原系統(tǒng)。若供者、受者雙方的多個次要組織相容性抗原不匹配,同樣會迅速發(fā)生明顯的排斥反應。現(xiàn)已證明,MHC不僅控制著同種移植排斥反應,更重要的是與機體免疫應答、免疫調節(jié)及某些病理狀態(tài)的產(chǎn)生均密切相關。因此,MHC的完整概念是指脊椎動物某一染色體上編碼主要組織相容性抗原、控制細胞間相互識別、調節(jié)免疫應答的一組緊密連鎖基因群。HLA的細胞學分型法是以混合淋巴細胞培養(yǎng)(MLC)或稱混合淋巴細胞反應(MLR
10、)為基本技術的HLA分型法。能用本法分型的抗原稱為LD抗原,包括HLA-D、DP.(一)單向MLC1.陰性分型法:又稱為純合子分型細胞試驗(HTC)。一種只表達一種LD抗原的細胞,這種細胞處理后只有刺激作用沒有增殖功能。弱待見細胞不發(fā)生增殖反應,說明兩者列別相同,根據(jù)陰性反應作為判定標準。2.陽性分型法:又稱為預致敏淋巴細胞分型法(PLT),僅對但北行基因具有識別增殖能力,而處于靜止狀態(tài)的淋巴細胞,這種淋巴細胞得到相應抗原刺激后刻迅速發(fā)生淋巴細胞轉化和增殖。弱待測細胞和預致敏淋巴細胞與現(xiàn)實別的抗原相同,與致敏淋巴細胞就會迅速增殖。用陽性反應作為標準。(二)雙向MLC遺傳型不同的兩個個體淋巴細胞
11、在體外混合培養(yǎng)時,由于兩者HLA不同,能相互刺激導致對方淋巴細胞分裂增殖和分化,稱為雙向混合淋巴細胞培養(yǎng)。 如果它們HLA抗原相同或相容,其相互刺激作用小,細胞無變化;反之抗原不相容,則相互刺激作用打,導致對方淋巴細胞增殖,增殖成都與不配合程度成正比。條件致病菌:指正常存在于動物體內的微生物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情況下,定居部位改變或失調等特定情況下引起感染的微生物。條件性致病微生物由于一些因素的作用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時,引起原先正常固定寄生的部位發(fā)生改變和失調。如大腸桿菌正常寄生在腸道中,正常情況下腸道的細菌群維持在一定的平衡狀態(tài),是不會發(fā)病的,當?shù)挚沽ο陆禃r,大腸桿菌可轉移到肝臟、心包、氣囊、腹
12、膜、呼吸道等,導致發(fā)病;當?shù)挚沽ο陆禃r,一些無致病性的大腸桿菌還會大量繁殖引起腸道細菌群失調,從而導致了腸道疾病的發(fā)生。要發(fā)生條件性致病需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有正常寄生于機體的微生物存在,這種存在非常正常,不存在感染的問題;二是必須有影響導致抵抗力下降的條件。通過以上的兩個條件,而使機體造成相應的變化,這兩種變化就是:一、正常寄生的部位發(fā)生改變,造成寄居部位的變化后,機體會產(chǎn)生一系列的抵制反應;二、原寄生部位中的微生物數(shù)量上發(fā)生變化導致局部微生物數(shù)量的失調。通過這兩種變化的產(chǎn)生,最后導致機體的發(fā)病。這種發(fā)病就是條件性致病。M蛋白:異常免疫球蛋白編輯又叫做monoclonal Protein,
13、monoclonal immunoglobulin, myeloma protein, or M- spikeM蛋白是漿細胞或B淋巴細胞單克隆惡性增殖所產(chǎn)生的一種大量的異常免疫球蛋白其本質是一種免疫球蛋白或免疫球蛋白的片段因其多見于多發(fā)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巨球蛋白血癥(macroglobulinemia)及惡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都是以M開頭的疾病故稱為M蛋白 M蛋白陽性見于惡性單克隆丙種球蛋白血癥如多發(fā)性骨髓瘤重鏈病惡性淋巴瘤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巨球蛋白血癥等繼發(fā)性單克隆丙種球蛋白血癥如非淋巴網(wǎng)狀系統(tǒng)腫瘤單核細胞白血病冷球蛋白血癥等良性M蛋白血
14、癥70歲以上的老年人發(fā)生率約為3%要檢測M蛋白需要通過多項試驗包括1血清蛋白醋酸纖維膜電泳即蛋白電泳M蛋白在2區(qū)形成濃密區(qū)帶從掃描圖中可見基底較窄高而尖銳的蛋白峰在區(qū)蛋白峰的高與寬之比>21在區(qū)和2區(qū)>112免疫電泳M蛋白與相應的抗血清形成遷移范圍十分局限的濃密沉淀弧免疫電泳主要用于M蛋白血癥的分型3血清Ig定量血清中某一類Ig出現(xiàn)大量的單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IgG>35g/lIgA>20g/lIgD>20g/lIgE>20g/llgM>15g/l)而其他類1g則顯著降低或維持正常4尿本周氏蛋白檢測如出現(xiàn)陽性則為尿中含有游離的免疫球蛋白輕鏈是診斷
15、輕鏈病的一項指標降鈣素原:PCT是一種蛋白質,當嚴重細菌、真菌、寄生蟲感染以及膿毒癥和多臟器功能衰竭時它在血漿中的水平升高。自身免疫、過敏和病毒感染時PCT不會升高。局部有限的細菌感染、輕微的感染和慢性炎癥不會導致其升高。細菌內毒素在誘導過程中擔任了至關重要的作用。PCT反映了全身炎癥反應的活躍程度。影響PCT水平的因素包括被感染器官的大小和類型、細菌的種類、炎癥的程度和免疫反應的狀況。另外,PCT只是在少數(shù)患者的大型外科術后14d可以測到。PCT水平的升高出現(xiàn)在嚴重休克、全身性炎癥反應綜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紊亂綜合征(MODS),即使沒有細菌感染或細菌性病灶。但是,在這些病例中PCT
16、水平通常低于那些有細菌性病灶的患者。從腸道釋放細胞因子或細菌移位可能引起誘導。PCT是診斷和監(jiān)測細菌炎性疾病感染的一個參數(shù)。PCT的測定可以預示為:作為一個急性的參數(shù)來鑒別診斷細菌性和非細菌性感染和炎癥。監(jiān)測有感染危險的患者(如外科術后和器官移植后免疫抑制期,多處創(chuàng)傷后)以及需要重癥監(jiān)護患者,用來探測細菌感染的全身影響或檢測膿毒性并發(fā)癥。評價嚴重炎癥性疾病臨床進程及預后,如腹膜炎、膿毒癥、SIRS和MODS。正常代謝時,甲狀腺C 細胞分泌并產(chǎn)生有激素活性的降鈣素。PCT 在健康個體中的濃度非常低( < 0.1ng /ml ), 并且在活體內外都是非常穩(wěn)定的蛋白, 半衰期大約20 24h。
17、無義突變:無義突變:是編碼某一氨基酸的三聯(lián)體密碼經(jīng)堿基替換后,變成不編碼任何氨基酸的終止密碼UAA、UAG或UGA。雖然無義突變并不引起氨基酸編碼的錯誤,但由于終止密碼出現(xiàn)在一條mRNA的中間部位,就使翻譯時多肽鏈的終止就此終止,形成一條不完整的多肽鏈。尿干化學檢測項目:酸堿度-酸堿指示劑法 比密-多聚電解質離子解離法 尿糖-葡萄糖氧化酶過氧化物酶法 蛋白質-ph指示劑蛋白質誤差法 酮體-亞硝基鐵氰化鈉法 膽紅素-偶氮反應 尿膽原-醛反應或重氮反應法 尿血紅蛋白-血紅蛋白類過氧化物法 亞硝酸鹽-硝酸鹽還原法 白細胞-白細胞酯酶法 維生素C-還原法 顏色 渾濁程度 染色體顯帶技術:染色體顯帶技術
18、 英文名稱:chromosome banding technique 定義1:通過顯帶染色等處理,分辨出染色體更微細的特征,如帶的位置、寬度和深淺等的技術。常見有G帶、Q帶、C帶和N帶。Q帶:喹吖因熒光染色技術,顯示中期染色體經(jīng)氮芥因喹吖染色以后,在紫外線照射下所呈現(xiàn)的亮帶和暗帶,一般富含AT堿基的DNA區(qū)段表現(xiàn)為亮帶,富含GC堿基的區(qū)帶表現(xiàn)為暗帶。G帶:Giemsa帶,將中期染色體制片經(jīng)胰酶或堿、尿素、去污劑等處理后再用Giemsa進行染色后所呈現(xiàn)的染色體區(qū)帶,一般與Q帶相符;R帶:中期染色體經(jīng)磷酸鹽緩沖液保濕處理,以吖啶橙或Giemsa染色,顯示與G帶明暗相間帶型正好相反,所以又稱反帶;C
19、帶:主要顯示絲粒結構異染色質以及其它染色體區(qū)段的異染色質部分T帶:又稱末端帶,是染色體端粒部分經(jīng)吖啶橙染色后所呈現(xiàn)的區(qū)帶N帶:又稱Ag-As染色法,主要用于核仁組織區(qū)的酸性蛋白質染色肝臟功能:1代謝-參與糖、脂類、蛋白質、微生物合成分界和儲存;核酸代謝,激素的生物轉化;膽紅素和膽酸的代謝。 2排泄-膽紅素,膽酸,藥物,某些陰離子染料等的運輸和排泄; 3生物轉化功能,參與對藥物、讀物等化合物的氧化還原水解結合等; 4凝血和先容因子、纖溶抑制因子的生成,對活性凝血因子的清除。室間質控意義:EQA是由本實驗室以外的某機構進行的客觀評價實驗室結果質量的一種體系,這種評價是對過去工作質量的評價。目的是用
20、一種絕對標準來客觀評價各實驗室的測定結果與其一致的程度,建立起各實驗室之間的可比性,它的最終目標是所有參加質量評價的實驗室能做出準確的結果。1,識別實驗室間的差異,評價實驗室的檢測能力。2,識別問題并采取相應的改進措施。3,改進分析能力和試驗方法。4,確定重點投入和培訓需求5,實驗室質量的客觀證據(jù)。6,支持實驗室認可7,增加實驗室用戶的信心。8,實驗室質量保證的外部監(jiān)督工具。HIV可疑后續(xù):初篩陽性的標本要經(jīng)過HIV抗體確證實驗才能出報告。目前我國HIV抗體確證實驗采用的方法是免疫印跡法,也就是westen blotting實驗,簡稱WB。WB實驗結果有3種,陰性,陽性,和不確定。對于不確定結
21、果每3個月隨訪1次,共2次,仍屬可疑,則報告陰性;如隨訪期間HIV抗體出現(xiàn)陽性反應則報告陽性。檢測中出現(xiàn)一份標本只有p24膜帶不足以判定為陽性,結果為“HIV 抗體不確定”。P24 抗原可以出現(xiàn)在HIV 感染早期,這種病例須在3個月或半年后復檢,觀察WB 帶進展,或用P24 抗原檢測、測病毒載量的方法來幫助判斷是否早期HIV感染。另外,在判定結果時,還要注意一些雜帶反應,因為人體內有很多抗體,如抗核抗體、抗白細胞抗體、抗淋巴細胞抗體等均可產(chǎn)生交叉反應?;济庖呦到y(tǒng)疾病或懷孕等都會有增加交叉反應。故每次實驗一定要按要求用試劑盒所配置的對照血清做對照,以正確判定膜帶所處的位置,保證每個實驗數(shù)據(jù)的真實
22、可靠。由于初篩試劑的高敏感性及相應的低特異性,使初篩檢測結果會出現(xiàn)假陽性;某些疾病的干擾,也會造成假陽性結果的出現(xiàn)。我國使用WB確認HIV感染的判定標準和判定結果的基本原則。陽性:至少有2條env帶(gp41和gp120/gp160(出現(xiàn),或至少一條env帶和p24帶同時出現(xiàn)。陰性:無HIV抗體特異帶出現(xiàn)??梢桑撼霈F(xiàn)HIV抗體特異條帶,但不足以判定陽性蛋白印跡法為目前確診HIV感染最常用的方法,因反應帶含有HIV-1三類特異性抗原成分,即外膜抗原(env),聚合酶抗原(pol)和核心抗原(gag),每類至少有三種抗原條帶,可以確定出參與反應的抗原成分,特異性強.目前我國判斷HIV-Ab陽性的標
23、準是:至少有兩條ENV帶出現(xiàn);至少有一條Env帶和一條P24帶同時出現(xiàn),。以上結果表明外膜抗原成分是確認HIV感染的必備條件,聚合酶抗原中的p“ 和核心抗原中的p24作為常見反應抗原可協(xié)助診斷梅毒血清學檢測的臨床判讀:梅毒血清試驗根據(jù)所用抗原不同,梅毒血清試驗分為以下兩大類:(一)非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試驗,用心磷脂作抗原,測定血清中抗心磷脂抗體,亦稱反應素。本試驗敏感性高而特異性較低,且易發(fā)生生物學假陽性。早期梅毒患者經(jīng)充分治療后,反應素可以消失,早期未經(jīng)治療者到晚期,部分病人中反應素也可以減少或消失。目前一般作為篩選和定量試驗,觀察療效,復發(fā)及再感染。1.性病研究實驗室試驗(VDRL);用心
24、磷脂、卵磷脂及膽固醇為抗原,可作定量及定性試驗,試劑及對照血清已標準化,費用低。此法常用,操作簡單,需用顯微鏡讀取結果,缺點是一期梅毒敏感性不高。2.快速血漿反應素試驗(RPR):是VDRL抗原的改良,敏感性及特異性與VDRL相似,優(yōu)點是肉眼即可讀出結果。3.不加熱血清反應素玻片試驗(USR)也是VDRL抗原的改良,敏感性及特異性與VDRL相似。(二)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試驗:用活的或死的梅毒螺旋體或其成分來作抗原測定抗螺旋體抗體。這種試驗敏感性和特異性均高,一般用作證實試驗。這種試驗是檢測血清中抗梅毒螺旋體IgG抗體,即使患者經(jīng)過足夠治療,仍能長期存在,甚至終身不消失,血清反應仍持續(xù)存在陽性,
25、因此,不能用于觀察療效。ELISA 利用基因重組工程合成抗原。TPPA 使用梅毒螺旋體毒株制成抗原檢測血清中的梅毒特異性抗體,特異型號,靈敏度高,抗感染性強。骨調節(jié)激素的檢測和臨床意義響生長板發(fā)育的激素1、生長激素:許多激素對生后骨正常生長是必須的,但只有生長激素是劑量依賴性刺激長骨生長,出生時新生兒的生長激素水平較高,隨后逐漸降低至青春期血漿生長激素濃度又升高,并有性別的差異。過去認為生長激素只是間接刺激骨生長,它先刺激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在肝中產(chǎn)生,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再刺激長骨骨生長。缺乏生長激素的成人骨礦含量降低?,F(xiàn)在的研究證實,生長板軟骨顯示有生長激素受體,表明生長激素也直接刺激長骨
26、生長。2、甲狀腺素:甲狀腺素對最佳骨生長是很重要的。甲狀腺素可以刺激生長激素,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的分泌,還可直接作用在長骨的軟骨細胞,促進長骨的生長和拉長。3、性類固醇性激素:在長骨生長上有直接和間接的作用機制。人和大鼠的性類固醇影響生長激素分泌。性類固醇刺激人干髓端軟骨細胞膠原蛋白聚糖合成及人成骨細胞的產(chǎn)生。銅綠假單胞菌耐藥機制一1,青霉素結合蛋白 內酰胺類抗生素專一地與青霉素結合蛋白結合,感染細胞壁合成從而殺滅細菌。PBPs數(shù)量、結構的改變導致其與抗生素親和力降低,產(chǎn)生緩慢結合的PBPs或者誘導性結合蛋白增多均能導致對內酰胺類抗生素耐藥2,DNA解旋酶和拓補異構酶位點改變 3,二氫葉酸合
27、成酶發(fā)生改變,使磺胺類藥物親和力降低4,氨基糖苷類抗生素作用靶位16srRNA基因突變二外膜通透性障礙 同蛋白數(shù)量的減少或基因突變三產(chǎn)生滅活酶 1氨基糖苷類修飾酶能將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的游離氨基乙酰化,有利羧基磷酸化,核苷化,是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發(fā)生鈍化。2超廣譜內酰胺酶 金屬內酰胺酶 AmpC酶四生物膜的形成 - 細菌吸附于生物裁量火有機體墻體表面,分泌胞外多糖,纖維蛋白,脂蛋白等將自身包繞其中形成膜樣物質。五主動外排泵系統(tǒng)連鎖分析連鎖分析:是基于家系研究的一種方法,是單基因遺傳病定位克隆方法的核心。它是利用遺傳標記在家系中進行分型(Genotyping),再利用數(shù)學手段計算遺傳標記在家系中是否與疾病產(chǎn)生共分離。連鎖分析是利用連鎖的原理研究致病基因與參考位點(遺傳標記)的關系。根據(jù)孟德爾分離率,如果同一染色體上的位點不連鎖,那么遺傳標記標將獨立于致病基因而分離,與致病基因位于同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課程內容與教學目標匹配度考核試卷
- 售后服務效果評估考核試卷
- java傳遞string面試題及答案
- 創(chuàng)新人才跨文化溝通能力培訓方法研究考核試卷
- 喘息服務面試題及答案
- 肉產(chǎn)品考試題及答案
- 抵押合同模板
- 學習能力培養(yǎng)與核心素養(yǎng)
- 2024年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中考化學三模試卷(含解析)
- 大學生網(wǎng)絡貸款安全教育
- 新生兒吸入性肺炎的觀察與護理
- 醫(yī)院布草洗滌服務方案(技術方案)
- 嬰幼兒輔食添加課件
- 單片機課程設計之超聲波測距-電子工程系單片機課程設計報告
- 寧騷公共政策學
- 地下室頂板行車與堆載驗算與加固方案
- 四年級閱讀訓練概括文章主要內容(完美)
- GB/T 37234-2018文件鑒定通用規(guī)范
- 高中英語讀后續(xù)寫教學策略的探究
- 2022年動畫制作行業(yè)分析及未來五至十年行業(yè)發(fā)展報告
- 染缸操作規(guī)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