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發(fā)燒友必知的N個常識_第1頁
攝影發(fā)燒友必知的N個常識_第2頁
攝影發(fā)燒友必知的N個常識_第3頁
攝影發(fā)燒友必知的N個常識_第4頁
攝影發(fā)燒友必知的N個常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攝影發(fā)燒友必知的N個常識現(xiàn)在數碼單反相機的性能日漸提高而價格卻節(jié)節(jié)走低,不到5000塊的入門級數碼單反套機大大的推動了DSLR的普及化,原本選擇高端DC的用戶幾乎全面而又堅決的轉向了入門級單反,還有不少追逐時尚的年輕用戶也購買了單反相機,加入到色友的行列中來。而對于愛好者們來說,除了什么是單反之類的初級問題之外,還有很多知識需要了解,而有些東西即使是浸淫此道多年的老鳥也不一定能說清楚。我們選取了IT168數碼影像頻道的有問必答欄目和影人論壇上出現(xiàn)較多的一些初級問題,予以相對比較準確的解答,并與各位同好探討。        

2、P檔和全自動的區(qū)別在哪里? 剛接觸到數碼單反相機的朋友們會很奇怪的發(fā)現(xiàn)相機的模式撥盤上除了表示自動曝光的P檔之外,還有一個全自動擋,這兩者的功能有何區(qū)別呢?難不成是廠商吃飽了撐的?先看下圖,分別屬于4家不同廠商的數碼相機模式撥盤照片。這是在論壇中出現(xiàn)的比較多的一個疑問,但一直沒有怎么說清楚。實際上P檔是在TV和AV這兩種半自動曝光模式之后出現(xiàn)的全自動曝光模式,P和綠區(qū)全自動的區(qū)別就在于P檔之下你可以自由的設定光圈,ISO,測光模式,連拍模式,焦點等等,而綠區(qū)全自動則將所有的控制權都交給了相機,用戶一個選項也不能調節(jié),是真正的傻瓜全自動模式,至于其他的場景模式,比如運動,夜景之類的則是

3、綠區(qū)全自動的變種,是已經設定好傾向的曝光模式,比如人像模式相機在設定曝光參數時會偏向大光圈,而運動模式則會偏向高速快門,風景模式和微距模式會偏向使用小光圈等等 什么是光學防抖? 防抖技術在近年來開始從高端鏡頭向低端鏡頭普及,除了需要提高ISO犧牲來實現(xiàn)的電子防抖和犧牲有效像素來實現(xiàn)的數碼防抖之外,真正有意義的光學防抖技術主要分成兩大類,一種是以佳能IS(hift-type optical Image Stabilizer technology,簡稱IS)為代表的鏡身防抖技術,另一種是以美能達AS(Anti shake)為代表的機身防抖技術,孰優(yōu)孰劣一直是廣大愛好者們爭論不休

4、的月經話題,讓我們先從這兩者的工作方式上說起吧。佳能首創(chuàng)了IS系統(tǒng),其他廠商也有類似的技術,比如尼康的VR,騰龍的VC(Vibration Com-pensation) ,適馬的OS(Optical Stabilizer),松下的Mega OIS(Mega Optical Image Stabilizer)等等,鏡身防抖系統(tǒng)的作用原理是在鏡頭內部搭載了加速度傳感器,感知鏡頭的運動情況之后移動鏡頭中某一片或一組鏡片來補償鏡頭運動造成的圖像位移. 鏡頭防抖和機身防抖哪個更好? 這兩種防抖技術都能夠實現(xiàn)降低1-4檔左右安全快門的效果,但是具體哪個更好,目前還沒有定論,可以確定的是

5、,在4/3系統(tǒng)上,機身防抖顯然是個更好的選擇,一方面可以兼容所有鏡頭,節(jié)省用戶投資,更重要的是4/3系統(tǒng)的影像傳感器面積較小,重量也較小,移動起來反應更加敏捷,而在APS機身上面,機身防抖的效果恐怕要比鏡身防抖稍微差些,畢竟傳感器重量和體積都增大了不少,移動起來慣性更大,響應速度會有所不及,所以4/3系統(tǒng)最新的機身E3已經可以做到降低5檔安全快門,而APS機身防抖做的最好的索尼a700也只能降低4檔,另外,可以打個比方來說機身防抖和鏡身防抖,大家小時候都玩過用鏡子反射陽光到墻上的把戲,而鏡子拿在手中只要改變很小一點角度,墻上的光斑就會跑很長一段距離,那么,如果象讓光斑的位置固定,是穩(wěn)定鏡子來的

6、方便還是穩(wěn)定墻呢? 為什么我開了防抖之后,圖像依然會模糊? 防抖并非是萬靈藥,我們在提到防抖技術時,常常用“可以降低安全快門x檔“這樣的語句來描述,一般來說安全快門是鏡頭焦距的倒數,比如180mm焦距(以等效135焦距計算)鏡頭安全快門是1/180s,同樣的,35mm鏡頭安全快門大概是1/30s,手持情況下低于這個安全快門就有可能造成圖像模糊,防抖技術的加入可以降低這個安全快門的限制,比如同樣的180mm焦距鏡頭,使用了可以降低安全快門4檔的防抖技術之后,可以在1/90s的快門速度下手持拍攝而圖像不虛,但是如果光線暗到快門速度只有1/30s或者更低的話,那么還是會虛的,所以

7、說即使有了防抖,也要練好自己的鐵手功。 鏡身驅動對焦好還是機身驅動對焦好? 鏡頭的驅動方式常常也成為愛好者們關心的焦點,所謂鏡身對焦是指鏡頭內置了驅動電機,僅僅從機身取得電力供應和驅動信號,而完成對焦所需要的扭力則由鏡頭自身提供,機身不內置對焦驅動電機或者機身內置對焦驅動電機不參與鏡頭對焦工作,而機身對焦則是指鏡頭沒有內置驅動電機,由機身電機通過驅動軸輸出扭力驅動鏡頭對焦的工作方式。鏡身對焦的典型例子是佳能EF鏡頭。EOS系統(tǒng)幾乎所有的EF鏡頭都內置了鏡身驅動馬達(那幾個TS-E移軸鏡頭是手動的),EF卡口也是典型的電子化界面卡口,eos機身中也沒有內置對焦驅動電機。而尼康

8、則是典型的機身驅動派(除了僅僅支持AFS及AFI鏡頭的D40/D40X),除了AFS和AFI鏡頭之外,其他的尼康AF鏡頭都是由機身來驅動的。鏡身驅動的好處是可以根據鏡頭不同選用不同的對焦馬達,如此量體裁衣不會產生對焦馬達扭力不足或者過剩的情況,不足之處是會增大鏡頭的體積和使鏡頭設計復雜化,因為要分配對焦馬達放置的空間,不過聰明的佳能解決了這個問題,他們做出了環(huán)形超聲波馬達,這樣只用把鏡頭做胖一圈就可以了,不必占用寶貴的鏡身內部空間。而機身驅動對焦的優(yōu)點則是鏡頭設計可以相對簡單,缺點就是對焦馬達扭力固定,有可能會產生大鏡頭驅動扭力不足對焦速度較慢,而小鏡頭扭力過剩的情況,而且為了提高驅動能力,機

9、身對焦馬達一般都會選擇扭力較強的型號,耗電量和噪音都不容樂觀,另外還有一個不足就是機身驅動軸和鏡頭驅動軸接合部分一般都有不小的曠量,這對于精確對焦來說是極為不利的。 卡口是機械界面好還是電子界面好? 上面說到了驅動形式的問題,就免不了要說說卡口設計的問題,類似于佳能EF卡口一樣,卡口只負責傳遞信號而不負責傳遞驅動力的,屬于全電子界面卡口,而類似于尼康F卡口一樣,不但但要傳遞信號,更有機身對焦馬達的驅動軸用以傳遞扭力的,屬于機械電子混合界面,這兩種卡口優(yōu)劣高下一看便知,全電子界面卡口需要配合鏡身驅動鏡頭來使用,因為不傳遞機械扭力,所以相機和鏡頭接合部位密封性更高,而且鏡頭后組

10、可以設計出更大的孔徑,而機械界面要留出固定的傳遞扭力的位置,所以鏡頭設計上會略顯復雜,而且鏡頭后組很難做大,這對于制造大口徑長焦鏡頭來說是個致命的缺陷。 為什么要對鏡頭進行數碼化呢? 對鏡頭數碼化是最近炒的比較熱的話題,不少廠家在新鏡頭中做了這些工作(比如騰龍標有DI,適馬標有DG的鏡頭都是經過數碼優(yōu)化的),另外也給一些銷量較大的老頭推出了優(yōu)化之后的新版,那么為什么要對鏡頭進行數碼優(yōu)化,這個優(yōu)化又是如何做到的呢?單反相機進入數碼時代之后,影像傳感器代替了膠片成為圖像的記錄者,可無論是CCD還是CMOS的表面都是光滑的鏡面,相比膠片,對于光線的反射強很多,原本并不是特別突出的

11、鏡后反光造成的鏡頭光學素質下降突然變成了一個很嚴重的大麻煩,在膠片機身上表現(xiàn)良好的佳能EF17-40L在數碼機身上廣受詬病的邊緣分辨率下降問題,起碼有一半就是拜消光不佳所賜,此其一,CCD/CMOS反光嚴重造成眩光。其二也和CCD/CMOS有關系,那就是光線的入射角度,我們可以做個實驗,將一只手電筒垂直照射在桌面上的時候,光斑較圓較亮,而傾斜照在桌面上的時候光斑面積會擴大,亮度會降低,在膠片機身上,這個問題表現(xiàn)的并不明顯,頂多是鏡頭出現(xiàn)暗角而已,而在數碼機身上,這個問題也凸顯出來,原因是CCD/CMOS表面反光嚴重,本來能在膠片上參與成像的光,有一部分就被CCD/CMOS反射走了。知道了以上兩

12、點原因,那么鏡頭的數碼優(yōu)化手段也就知道了,就目前掌握的資料來說,主要有使用新型的光學材料和鍍膜技術,使鏡頭光線更加接近于垂直入射,降低反射的可能和反射的程度,使用新材料來提升鏡頭銳度表現(xiàn),而放棄對于色彩還原的過度追求,數碼相機無所謂偏色,顏色可以通過后期或者機身內置曲線來校正,還有設計專門的小像場鏡頭來改善像場邊緣的表現(xiàn)等等。 金屬鏡身和塑料鏡身有何優(yōu)缺點? 專業(yè)鏡頭為了保證堅固和可靠性一般都會使用金屬鏡身并輔以防水密封處理等,所以一直以來都有金屬鏡身好于塑料鏡身的觀點,雖然這種觀點并沒有錯,但作為我們一般的愛好者來說畢竟金屬和塑料各自有各自的優(yōu)點和缺點,而且鏡頭成像的是鏡

13、片,又不是鏡筒,何必那么去在意呢。金屬鏡筒的優(yōu)點在于堅固耐用,強度較好也比較耐磨,而缺點就是比較貴,重量較大,另外一些全金屬的鏡頭在對焦時速度慢到令人發(fā)指,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蔡司給索尼阿爾法系統(tǒng)做的135ZA和85ZA。而塑料鏡筒則重量輕,對焦速度快,另外也便于加工,成本較低,售價也較為平易近人。 什么叫超聲波鏡頭? 所謂的超聲波鏡頭其實是超聲波馬達驅動鏡頭。超聲波馬達最早由佳能首先使用在鏡頭上,時間是1987年,不過當時超聲波馬達技術發(fā)展的還比較薄弱,因此只有微型超聲波馬達,過了一陣子才出現(xiàn)了現(xiàn)在使用的很多的環(huán)形超聲波馬達,而且佳能將此技術注冊專利,也許是限于專利壁壘,其他

14、廠家開發(fā)超聲波鏡頭的時間要晚很多。不過對于超聲波馬達驅動,各家的叫法都不同,佳能叫USM,尼康叫SWM,但是在鏡頭上的標志是AF-S,適馬叫HSM,賓得叫SDM,索尼則沿用了美能達的叫法稱為SSM,奧林巴斯則稱為SWD,騰龍和圖麗則暫時還沒有推出超聲波馬達驅動的鏡頭。 鍍膜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呢? 現(xiàn)在的鏡頭表面都有顏色各異的鍍膜,這個鍍膜并不是為了好看,一般來說,鍍膜主要有兩個作用,其一是增透,正常情況下光線在玻璃表面發(fā)生反射的機會較大,普通的以氧化鑭光學玻璃,其透光率可達到 90%以上,剩下的 10% 則會反射出去,為了彌補這些損失就開發(fā)了在透鏡表面鍍上一層膜來增加透光效果。鍍膜的另一個作用是校正色彩,比如鏡頭中某一片鏡片顏色偏黃,則需要在另一片鏡片上鍍上一層對黃色光有截斷作用的膜來平衡色彩。簡單點說鍍膜的作用主要就是這兩方面,但這個問題如果深入談的話,估計又得洋洋灑灑萬言而不能止,限于篇幅,就此一筆帶過吧。 點測重要嗎? 高級機身和入門級機身的一個重要區(qū)別就是是否支持2%-3%的點測光,在膠片機時代,點測光是大家都非常重視的功能,很多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