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圈優(yōu)先與快門優(yōu)先的使用_第1頁
光圈優(yōu)先與快門優(yōu)先的使用_第2頁
光圈優(yōu)先與快門優(yōu)先的使用_第3頁
光圈優(yōu)先與快門優(yōu)先的使用_第4頁
光圈優(yōu)先與快門優(yōu)先的使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光圈優(yōu)先與快門優(yōu)先的使用1、光圈優(yōu)先大多用在拍人像以及風景時光圈優(yōu)先就是手動定義光圈的大小,相機會根據(jù)這個光圈值確定快門速 度。由于光圈的大小直接影響著景深,因此在平常的拍攝中此模式使用最為廣 泛。在拍攝人像時,我一般采用大光圈長焦距而達到虛化背景獲取較淺景深的 作用,這樣可以突出主體。同時較大的光圈,也能得到較快的快門值,從而提 高手持拍攝的穩(wěn)定。在拍攝風景這一類的照片時,我往往采用較小的光圈,這 樣景深的范圍比較廣,可以使遠處和近處的景物都清晰,同樣這一點在拍攝夜 景時也適用。2、快門優(yōu)先多用于拍攝運動的物體上,例如體育運動、行使中的車輛、瀑 布、飛行中的物體、煙花、水滴等等。與光圈優(yōu)先

2、相反,快門優(yōu)先是在手動定義快門的情況下通過相機測光而獲 取光圈值??扉T優(yōu)先多用于拍攝運動的物體上,特別是在體育運動拍攝中最常 用。很多朋友在拍攝運動物體時發(fā)現(xiàn),往往拍攝出來的主體是模糊的,這多半 就是因為快門的速度不夠快。在這種情況下你可以使用快門優(yōu)先模式,大概確 定一個快門值,然后進行拍攝。并且物體的運行一般都是有規(guī)律的,那么快門 的數(shù)值也可以大概估計,例如拍攝行人,快門速度只需要 1/125 秒就差不多 了,而拍攝下落的水滴則需要 1/1000 秒??傊诠馊?yōu)先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通過改變光圈的大小來輕松地控制 景深,而在快門優(yōu)先的情況下,利用不同的光圈對運動的物體能達到很好的拍 攝效果

3、。這兩者都要靈活運用,滿足我們不同情況下的拍攝要求。二、人像拍攝首先,要用到長焦,34倍的長焦非常適合拍人像,廣角端會使得人像有些變形,不好看,超過 4 倍甚至更長焦會使得人臉過于扁平,不夠生動。其次,光圈優(yōu)先,選擇大光圈,大光圈可以使得快門變快,減少晃動,并 且使得背景盡可能的虛化。最好選擇點測光,對人臉點測光,并使用曝光鎖 定。因為其他測光方式容易受到衣服顏色的影響,使得人臉曝光不正常。最后,構圖。人像最好占到 1/3-1/2 ,并且臉部在上方 1/3 處(從下看是0.618 處)。這樣拍出的人像片就會生動,有視覺的沖擊力,讓人看著好 看。三、怎樣拍好微距拍好微距,需要用光、構圖講究技巧。

4、我們要掌握的是怎么把微距拍清 楚,不要拍糊呢?注意以下兩點就行了。首先,用三角架。手持不穩(wěn),放大之 后總看到片糊,所以第一條,用三角架。其次,用自拍機。我們發(fā)現(xiàn),即使用 架,在按動快門時仍然帶入了晃動,最好的辦法,啟動自拍機四、曝光補償?shù)氖褂冒磩? -鍵,就會出現(xiàn)曝光補償調(diào)節(jié)條,左右鍵調(diào)整正負補償及大小,一次 1/3 級。調(diào)整好后再按一次 + -鍵確定。那么,曝光補償怎么應用呢?總起來講,是白加黑減,白的環(huán)境下,測光 有偏低的狀況,需要增加,反之亦然。1、拍攝環(huán)境比較昏暗,需要增加亮度,而閃光燈無法起作用時,可對曝光 進行補償,適當增加曝光量。2、被拍攝的白色物體在照片里看起來是灰色或不夠白的

5、時候,要增加曝光 量,簡單的說就是 “越白越加 ”,這似乎與曝光的基本原則和習慣是背道而馳 的,其實不然,這是因為相機的測光往往以中心的主體為偏重,白色的主體會 讓相機誤以為很環(huán)境很明亮,因而曝光不足,這也是多數(shù)初學者易犯的通病3、當你在一個很亮的背景前拍攝的時候,比如向陽的窗戶前,逆光的景物 等要增加曝光量或使用閃光燈。4、當你在海灘、雪地、陽光充足或一個白色背景前,拍攝人物的時候,要 增加曝光量并使用閃光燈,否則主體反而偏暗。5、拍攝雪景的時候,背景光線被雪反射得特別強,相機的測光偏差特別 大,此時要增加曝光量,否則白雪將變成灰色。6、拍攝黑色的物體,在照片里看和色變色發(fā)灰的時候,應該減小

6、曝光量, 使黑色更純。7、當你在一個黑色背景前拍攝的時候,也需要降低一點曝光量以免主體曝 光過度。8、夜景拍攝,應該關閉閃光燈,提高曝光值,靠延長相機的曝光時間來取 得燈火輝煌的效果,很多人感覺夜景拍攝能力很差,其實沒有正確使用相機的 曝光方法是重要原因之一。9、陰天和大霧的時候,環(huán)境仍然是明亮的,但是實際物體的照度明顯不 足,如果不加曝光補償則可能造成照片昏暗,適當?shù)钠毓庋a償,加0.3 到0.7 可以使得景物亮度更加自然。善于應用、合理使用曝光補償,可以大大改善你的攝影作品的成功率,拍 出畫面清晰,亮度合適,觀看舒適的照片,提高拍攝質(zhì)量。五、巧用屏幕上的 網(wǎng)格線構圖我們知道,0.618的黃金

7、分割比例能給人美感。所以安排片中的興趣點在 4 個焦點上, 或在分割線上,就會給人視覺的美感。網(wǎng)格線就方便的給我們提供了這樣的參 照。除了以上注意黃金點構圖外,還應注意以下幾點:1、避免貫穿兩邊的直線,尤其要避免將照片分割成兩部分的貫穿橫線或豎 線。2、地平線的處理。在風光作品里,地平線是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為避免上下分割 的效果,應設法打破地平線的平直,如利用云彩、遠山、日出、日落或其它建 筑物。此外,地平線的位置也應安排在趣味中心的分割線上,并且應保持水平 (有特殊創(chuàng)意另當別論)。3、拍攝運動的物體要給運動的前方留有一定的空間。當被攝體是運動的, 觀賞者的目光會習慣性地沿被攝體運動方向移動,如果運

8、動的前方?jīng)]有空間會 給人壓迫感。此外,通常被攝體注視的方向也應留有相對較大的空間。當然除了重視構圖基本原則外,還應注意: 突出主體。在拍攝之前,心里要像繪畫前那樣首先 “立意 ”,考慮照片畫 面中,主要表現(xiàn)什么,被攝主體安排在什么地方。然后通過光線、色彩、線 條、形態(tài)等造型手段,來達到突出主體的目的。 視覺平衡。一幅構圖達到視覺平衡的照片、能給人以穩(wěn)定、協(xié)調(diào)的感 覺。平衡有對稱平衡及非對稱平衡兩種、非對稱平衡的構圖,往往比對稱平衡 的構圖更富有動感。景物的大小、形狀、重量和方向、以及色彩等都對視覺平 衡有重要影響。 虛實相映。虛實是指被攝主體與空間前、后景的清晰、模糊的程度。運 用的手法不外乎

9、藏虛露實、虛實相間、虛賓實主、以虛托實。其目的是為了突 出主體,渲染氣氛,增強空間縱深感。實,主要是表現(xiàn)被攝對象的主體;虛、 主要是表現(xiàn)被攝對象的陪體,以襯托主體,它是構成畫面意境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講 究節(jié)奏與旋律攝影構圖,被攝對象以相同或近似的形式交替出現(xiàn),有條理地重 復,便形成節(jié)奏;節(jié)奏如果表現(xiàn)出線條、舒暢、和諧、起伏等動態(tài)變化,就成 為旋律,從而使畫面優(yōu)美、抒情而流暢。節(jié)奏與旋律是深化主題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它們包含在線條、色彩、光線的反差與色調(diào)中。 線條運用線條是構圖的骨架。任何形象化的作品,都離不開線條。通常起線條作用 的有樹、草、電線桿、河流、波浪等,不同的線條能給人以不同的視覺形象, 如水平

10、線能表示穩(wěn)定和寧靜,垂直線能表示莊重和力量,斜行線則具有生氣, 活力和動感,曲線和波浪線顯得柔弱、悠閑,富有吸引力;濃線重,淡線輕, 粗線強,細線弱,實線靜,虛線動,構圖時可靈活地加以運用。六、太陽落山前或者陰天的拍攝白天或者夜晚,都可以得到我們想要的效果,自動白平衡很準確。但只有 太陽落山前后那段時間,或者陰云天氣下,拍出的片子霧朦朦,很不理想。在 這種情況下,需要調(diào)節(jié)白平衡,先扳到 P 檔開始的手動檔,按功能鍵,選到陰 天,按功能鍵確定。如果還仍然不理想,請設置手動白平衡。七、幾種現(xiàn)場拍攝技巧1、怎么在室內(nèi)給孩子拍片首先用光圈優(yōu)先,將光圈調(diào)整到最大;其次布置光線,雖然不能用閃光 燈,我們可

11、以將孩子帶到窗戶旁比較明亮的地方,如果晚上我們可以用臺燈等 光;孩子常會亂動,可以考慮手動調(diào)焦,先將點測光鎖定,將焦距調(diào)整好后, 然后半按住快門移動步伐,等待孩子出現(xiàn)有趣的可愛的表情時快速按下快門。2、怎么做才能將背景虛化首先光圈優(yōu)先,光圈調(diào)整到最大(即 F 后面的數(shù)值最小,比如F2.8);焦距調(diào)大,越大虛化越好;安排前景的人或物離的背景遠一些,越 遠虛化越好;如果以上仍然不理想,可以通過后期處理的方法做的直到滿意。3、怎樣給嬰兒拍片拍攝嬰兒要記住,用嬰兒感興趣的東西吸引他,可以拍攝到更自然的表 情。為保護嬰兒的眼睛最好不使用閃光燈,可以將調(diào)整感光度到 200,并在順光 的情況下拍攝。最好把孩

12、子抱到光線好的地方,如果天氣不好,可以用臺燈布 光。如果一定要使用閃光燈,最好在閃光燈上蒙上一塊薄紙或紗布。嬰兒的衣服以白色、淺色居多,所以在拍攝的時候如果用的是點測光或平 均測光,需要做曝光修正( +1),拍攝對焦的焦點應該在孩子的眼睛上。拍攝的距離, 50 厘米到 150 厘米為宜,最好用長焦。可以從不同角度觀察 孩子的臉,力求找到一個更好看的角度。4、從旅游車中的拍攝我們旅行的時候,在車內(nèi)的時間也是旅行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所以也可 以成為很好的拍攝時間。同樣的風景,從移動的車內(nèi)拍與在車外拍,往往給人 不同的感覺。在行駛的車內(nèi)向外拍攝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點: 在拍攝的時候,不要把手腕架在窗

13、框或者座位的靠背上,因為車輛在行 駛中總會有些震顫,這樣很容易造成和手顫一樣的虛像。 不要在陽光射入的窗口邊拍攝,因為這樣很容易在窗玻璃上有白衣服等 等的反光。你可以要求臨時換一下座位,拍完之后再回來。 對于觀光大巴來說,進行拍攝最合適的座位是最前面的座位。一是因為 視野廣,二是因為前面的玻璃經(jīng)常清洗,所以最干凈。而且前面的座位震顫也 相對比后面的座位輕微一些。5、拍寵物時應注意什么在拍攝小動物的時候,對焦的焦點一定要定在眼睛上。這是必須要注意 的。相機的高度,應該是在和動物的視線的高度差不多的高度上,這是拍攝小 動物的世界的基本姿勢。如果是從比較高的高度俯拍,會有一種壓迫感,小動 物的可愛就

14、會大打折扣。為了表現(xiàn)毛的質(zhì)感,最好使用自然光。直射光和順光都不容易表現(xiàn)質(zhì)感, 最好是逆光拍攝,質(zhì)感是最強烈的。當陰影太強的時候,可能會需要補光。在 晚上補光的時候,要注意使用紅眼消除功能。動物的警戒性很高,所以不能追著攆著拍。在拍攝的時候,動作要慢、要 柔和,不能操之過急。如果有時間,要盡量獲得動物的信任,以求盡量靠近拍 攝。6、怎樣拍好瀑布 快門速度,一般需要一個比較慢的速度,在 1/60 1/10秒之間。具體 還需要根據(jù)水量的大小,水量大快門可以快些,水量小快門可以慢些。 盡量用廣角拍。廣角才會拍出氣勢。 一般由下往上拍,盡量用低角度仰拍。 正確曝光。用點測光來測試拍攝場景中最暗并且我能辨

15、得清細節(jié)的地 方,然后通過提高快門速度來調(diào)整兩級光值。舉個例子,如果測光顯示石頭的 曝光組合是 1/60s 以及光圈 f/5.6,你可以調(diào)到全手動檔,其調(diào)整為 1/15 秒與光圈 f/5.6。然后重新拍攝,拍出的照片會較黑,但細節(jié)部位仍是清楚的。7、花卉拍攝對于拍花要講究點技巧才能拍得好看,我們以前說過要在拍之前噴點水可 以增加花的層次感以及嬌翠欲滴的感覺,此外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測光方式最好用點測光,測花最亮的部分,使得花整體細節(jié)都能表現(xiàn)清 楚。 拍攝模式最好光圈優(yōu)先,可以適當控制背景的虛化或者控制景深。 拍攝角度,不要只拍正面,可同時拍不同角度的7、8 張片。從而可以選擇最漂亮的角度。 背

16、景。選擇背景是深色(如很濃密的樹葉、深色墻等)的花作為拍攝的 對象。用一大塊黑色的布擺在花的背后,離花要遠一點,近了要看見布紋。黑布 擺的方法,可以直接平放在地上,也可以掛在花的背后,也可以把黑布蒙在一 塊板上立在花的背后。8 個實用技巧讓人像攝影成為藝術你對人像攝影感興趣,而且想知道快照和藝術的差別?我認為以下幾點是 關鍵:用光:用光是攝影的頭等大事。停一下。回過頭去反復讀上面那句話,直到把它深深印在腦子里。畢竟, 攝影藝術的本質(zhì)就是通過捕捉某個場景的光線來創(chuàng)造一種藝術的演繹。從本質(zhì)上講,攝影就是用光繪畫。在攝影術和閃光燈發(fā)明之前很久,古典 畫家們就知道把繪畫主體安排在大窗子附近。大窗子就像

17、巨大的柔光箱,創(chuàng)造合適的光線,讓畫家捕捉到他們想要的情 緒。沒有好的光線就根本不要去按快門 -否則你的照片和那些菜鳥拿著傻瓜機瞎 拍出來的不會有什么兩樣。主題你必須得有光才能拍照,所以光列在第一條,它絕對是攝影的基石。但主 題也是同樣重要的。一個好的主題比一個好看的模特要有用。場景,衣著,支 撐物,飾品,姿勢以及情緒表達,他們結合起來講述一個故事。而攝影師得保 證這是一個值得講述的故事。對焦對焦不僅僅是考慮對在那里,還要考慮這幅人像要用多大的景深來表現(xiàn)。 你想要多大程度上虛化背景 / 前景?主體有多少部分需要合焦?通過適當?shù)溺R頭 搭配,你在這方面可以有相當大的靈活度,而這能對你作品的效果產(chǎn)生巨

18、大影 響。此外,不要忽視轉(zhuǎn)換焦點的可能性。一般而言合焦在眼睛上是好的,但我 也常常合焦在嘴唇,有時為了創(chuàng)造一種戲劇化的張力,我會使拍攝主體脫焦而 將焦點對在其他地方,比如說手,或者模特拿著的某件物品。在我最喜歡的一 張作品中,我把焦點對在棋盤上,用非常淺的景深,并把主體的臉照得非常亮 以至于高光處嚴重過曝。背景背景的一般原則是保持簡單。拍好環(huán)境人像不難(我就拍了很多),但很 容易被背景轉(zhuǎn)移了整張照片的關注點。對于初學者來說需要注意避免的一點是“融合 ”-就是說在照片里背景和前景在看上去有種要融合在一起的趨勢。比如要 小心別讓背景里的樹看上去像是從主體的腦袋上長出來的。構圖業(yè)余作品和專業(yè)作品的一

19、個關鍵差別就是構圖。一個偉大的人像攝影師考 慮形狀、構圖、框架、角度、負空間、以及把焦點設置在哪里可以獲得最大的 視覺沖擊等等。紋理照片是二維的,因此很難表現(xiàn)出好的紋理感。最好的方法是使用強烈的形 狀、構圖以及光線角度來襯托場景中的紋理。色彩你若是為了色彩而拍片,那就應該確保色彩之間互相協(xié)調(diào)。如果顏色不協(xié) 調(diào),可以換衣服、場景等等 直到協(xié)調(diào)為止。畫家不會隨機抓個顏色就畫,為什么攝影師就得在顏色方面任憑擺布呢?曝光曝光不僅僅是獲得適當?shù)钠毓鈦碛涗泩鼍澳敲春唵巍1确秸f在亮暗對比特 別強烈的場景中你就得作選擇。你可以為暗部獲得適當?shù)钠毓猓蛘邽榱敛揩@ 得適當?shù)钠毓?,但通常你無法兩者兼得。這可以是件好

20、事,因為你可以選擇高 調(diào)拍攝或者低調(diào)拍攝,用曝光來強調(diào)一些部分并弱化其他部分。結論當你能夠協(xié)調(diào)所有這些事情并讓他們和諧工作的時候,奇跡就快要發(fā)生 了。和音樂一樣,視覺藝術依賴于(形狀、顏色、曝光的)和諧、(紋理的) 韻律,以及安排元素(布景和模特)來講述故事。下次你拿相機對著別人的時 候,想想以上的觀點。你是在拍到此一游照呢,還是在創(chuàng)造藝術?攝影是一門技術,同樣也是經(jīng)驗的積累。下面是無數(shù)攝影師的經(jīng)驗匯聚而 成的12條最經(jīng)典、實用的攝影技巧Tips,將其熟記于心,將幫助你應對很多難 以掌控的拍攝場景。1、Sunny 16 Rule(陽光十六法則)“Su nny 16 Rul是在沒有測光表時,正確

21、估算日光下曝光數(shù)值的方法,所以 這條法則只有在陽光充足的情況下適合使用。將光圈設為F/16,快門與ISO同步,或者略快。如,ISO設為100時,快門應該設為1/100秒(1/125秒)。所 以,根據(jù)這個法則,在海灘上攝影時,應該使用F/22光圈,在多云時應使用F/11 光圈。2、Moony 11,8, and5.6 Rules (月光 11,8 和5.6法則)如果你想拍攝月亮,那么這里有一條很好的法則??扉T與ISO同步的時候,拍攝滿月用F/11光圈,弦月的時候用F/8光圈,新月則使用F/5.6光圈。3、Camera Shake Rul(e 相機抖動法則)當你手持相機拍攝時,快門的速度不能小于鏡

22、頭焦距的倒數(shù)。如果快門速 度越慢,那么拍攝抖動時就越可能降低銳度。如果用50mm焦距的話,快門就要達到1/60秒以上為宜,只有當環(huán)境實在 昏暗時,用閃光燈、腳架或者把相機放在硬物上防止抖動。4、An atomical Gray Card (灰板法則)隨身攜帶 18%的中灰度板是拍攝的利器。可是如果身上沒有灰度板怎么辦 呢?可以將手掌攤開面向陽光,對手掌進行測光,然后加一檔曝光。5、Depth of Field Rules (景深法則)當被攝無題比較深的時候,應該對焦點選擇在景深的前 1/3 處,因為這 樣,對焦點后的景深是之前的 2 倍。各種光圈和焦段組合都可以使用這個法 則。記住,光圈越小,焦距越短,距離被攝物體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