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沖編碼調制PCM實驗_第1頁
脈沖編碼調制PCM實驗_第2頁
脈沖編碼調制PCM實驗_第3頁
脈沖編碼調制PCM實驗_第4頁
脈沖編碼調制PCM實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脈沖編碼調制PCM實驗    4-1實驗四 脈沖編碼調制(PCM)實驗 一, 實驗目的 通過本實驗,學生應達到以下要求: 1,了解語音信號PCM編譯碼的工作原理及實現(xiàn)過程. 2,驗證PCM編譯碼原理. 3,初步了解PCM專用大規(guī)模集成 二,基本原理 脈沖編碼(PCM)技術已經在數(shù)字通信系統(tǒng)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十多年來,由于超大規(guī)模集成技術的發(fā)展,PCM通信設備在縮小體積,減輕重量,降低功耗,簡化調試以及方便維護等方面都有了顯著的改進.目前,數(shù)字電話終端機的關鍵部件,如編譯碼器(Codec)和話路濾波器等都實現(xiàn)了集成化.本實驗是以這些產品編排的 PCM 編

2、譯碼系統(tǒng)實驗,以期讓實驗者了解通信專用大規(guī)模 PCM 數(shù)字電話終端機的構成原理如圖 4.1 所示.實驗只包括虛線框內的部分,故名 PCM編譯碼實驗. 發(fā) 濾 編碼波 器 收 濾 波 器 器 合 路 譯 碼器 分 路 混 合 裝 置 Voice發(fā) 收 圖4.1 PCM數(shù)字電話終端機的結構示意圖 1,實驗原理和電路說明 PCM編譯碼系統(tǒng)由定時部分和PCM編譯碼器構成,電路原理圖附于本章后. PCM編譯碼原理 為適應語音信號的動態(tài)范圍,實用的PCM編譯碼必須是非線性的.目前,國際上采用的均是折線近似的對數(shù)壓擴特性.ITU-T 的建議規(guī)定以 13 段折線近似的 A 律(A=87.56)和 154-2段

3、折線近似的律(=255)作為國際標準.A 律和律的量化特性初始段如圖 4.2 和圖 4.3所示.A律和律的編譯碼表分別列于表1和表2.(附本章后) 這種折線近似壓擴特性的特點是:各段落間量階關系都是 2 的冪次,在段落內為均勻分層量化,即等間隔16個分層,這些對于用數(shù)字電路實現(xiàn)非線性編碼與譯碼是極為方便的. PCM編譯碼器簡介 鑒于我國國內采用的是A律量化特性,因此本實驗采用TP3067專用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它是CMOS工藝制造的單片PCMA律編譯器,并且片內帶輸入輸出話路濾波器. TP3067的管腳如圖4.4所示,內部組成框圖如圖4.5所示. TP3067的管腳定義簡述如下: (1)VPO+

4、收端功率放大器的同相輸出端. (2)GNDA 73 1u6 4-4i n F 73 4 A - .+ Z1T rP'Y ¨rP'24 ,X4 A - F *ü n $d¨ .B- Lm,Xà!9ürL,X 3&0 D+A-A' ¨ NO à!924 9-A à!9,X73 s6 4-5三,實驗儀器 基本儀器 名稱 要求達到指標 數(shù)量 雙蹤同步示波器 20M 1臺 直流穩(wěn)壓 +7V(1A),-7V(0.5A),+14V(0.5A) 1臺 低頻信號發(fā)生器 輸出頻率范圍滿足50Hz8KHz

5、, 輸出電壓范圍滿足05V (峰峰值) 1臺 失真度測試儀 測量頻率范圍50Hz8KHz, 測量信噪比范圍0-50dB 1臺 PCM實驗箱 1臺 萬用表 1臺 可選儀器 名稱 要求達到指標 數(shù)量 毫伏表 測量電壓范圍優(yōu)于50mV3V,頻率范圍50Hz8KHz, 1臺 雜音計 ND5 1臺 數(shù)字頻率計 測量頻率范圍50Hz10MHz 1臺 四,實驗內容 (一),電源檢查 使用萬用表檢測實驗箱的電源接入點和 GND 之間是否有短路現(xiàn)象,如果有則禁止繼續(xù)實驗. 在實驗箱中使用了 7805 和 7905芯片來保護實驗板 在連接電源和實驗箱之前,一定要用萬用表確認兩組電源的電壓極性和電壓值正確,在確認完

6、全無誤之前不允許將實驗箱和電源連接. (二),時鐘部分 本實驗箱中所有的時隙都是從頻率為4096KHz的主振分頻得到.4096KHz的主振首先經分頻后得到2048KHz的位定時,再經分頻分相后得到8KHz的主同步時鐘和路時鐘.用示波器在測試點(1)觀察主振波形,并測量其頻率.在測試點(2),(3)和(4)觀測其它時鐘信號. 4-6(三),PCM編譯碼器 將音頻信號發(fā)生器輸出的音頻信號從(5)(5)輸入,其中5為GND,5為信號輸入端.輸入信號的頻率為1KHz,幅度為2V(峰峰值),在測試點(6)可觀察到PCM編碼輸出的碼流.(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我們只在一個時隙上工作,而標準的基群信號中間包括3

7、2個時隙,由于沒有在其它時隙進行編碼,因此編碼器只在一個時隙上有輸出,然后慢慢衰竭,這樣從表明上看起來PCM輸出碼流象一個衰減振蕩). 用連接線連接插孔(6)(7),則在測試點(8)可觀察到經譯碼和和接收低通濾波器恢復出的音頻信號.比較該信號與輸入信號的差別. (三),系統(tǒng)性能測試 系統(tǒng)性能測試有三項指標,即動態(tài)范圍,信噪比特性,空載噪聲和頻率特性. 1,動態(tài)范圍 在滿足一定信噪比(S/N)條件下,編譯碼系統(tǒng)所對應的音頻信號的幅度范圍定義為動態(tài)范圍,如圖4.6所示.在這里我們在音頻信號的頻率1000Hz時進行測量. 動態(tài)范圍的測試框圖如圖4.7所示. -50302010( S / N )( d

8、B )-40 -30 -20 -10 0( dBmo) 圖4.6 PCM編譯碼系統(tǒng)動態(tài)范圍樣板值 4-7發(fā) 生 器失 真 儀雜 音 計譯 碼 器編 碼 器示 波 器音 頻衰 減 器可 變圖4.7 動態(tài)范圍測試框圖 原理部分已經提到,PCM編譯碼器允許輸入信號的最大幅度為4.36V.設臨界過載幅度為Vmax,這是正弦輸入信號編碼不過載的最大幅度.當輸入信號大于臨界過載幅度之后,輸出信號的 S/N 急劇下降.為了確保器件的安全使用,本實驗在進行動態(tài)范圍這一指標測試時,最好不再對輸入信號的臨界過載進行驗證,建議取輸入信號的最大幅度為5V(峰峰值) (注意:信號要由小至大調節(jié)),測出此時的S/N 值.

9、然后以10dB 間隔(電壓值)衰減輸入信號,將測試數(shù)據(jù)填入下表. -10dB -20dB -30dB -40dB -50dB Vin(mv)P-P 5000 S/N(dB) 2,信噪比特性 在上一項測試中選擇出最佳編碼電平(S/N最高),在此電平下測試不同頻率下的信噪比值,頻率選擇在500Hz,1KHz,2KHz,3KHz. 信噪比特性的測試框圖如圖4.8所示. 發(fā) 生 器 失 真 儀 譯 碼 器 編 碼 器 示 波 器 音 頻 衰 減 器 可 變 圖4.8 信噪比特性測試框圖 信噪比特性測試數(shù)據(jù)記錄于下表. 4-8信噪比特性 f(Hz) 500 1000 2000 3000 S/N(dB)

10、3,空載噪聲 將信號輸入端接地,將編碼器輸出連接到譯碼器輸入端,用毫伏表測量空載噪聲,同M的空載噪聲相比較. 4,頻率特性 選一合適的輸入電平,改變輸入信號的頻率,在測試點(8)逐頻率點測出譯碼輸出信號的電壓值. 五,實驗報告 1,整理實驗記錄,畫出PCM編譯碼中相應時隙的波形. 2,整理實驗記錄,根據(jù)實驗結果繪制PCM編譯碼過程中相關的波形和曲線. 3,分析集成化PCM編譯碼系統(tǒng)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3,對PCM和M系統(tǒng)的系統(tǒng)性能進行比較,總結它們各自的特點. 4,在實際的通信系統(tǒng)中收端(譯碼)部分的定時信號是怎樣獲取的 5,通過本實驗還有什么收獲和體會 4-9輸入幅度 范圍 量階 段落碼

11、電平碼 量化電平 譯碼幅度 0 1 1 2 . 15 16 1 000 0000 0001 . 1111 0 1 . 15 0.5 1.5 . 15.5 16 17 . 31 32 1 001 0000 . 1111 16 . 31 16.5 . 31.5 32 34 . 62 64 2 010 0000 . 1111 32 . 47 32 . 63 64 68 . 124 128 4 010 0000 . 1111 48 . 63 66 . 126 128 136 . 248 256 8 100 0000 . 1111 64 . 79 132 . 252 256 272 . 496 512

12、16 101 0000 . 1111 80 . 95 264 . 504 512 544 . 992 1024 32 110 0000 . 1111 96 . 111 528 . 1008 1024 1088 . 1984 2048 64 111 0000 . 1111 112 . 127 1056 . 2016 表4.1 A=87.56編譯碼表 4-104-11輸入幅度 范圍 量階 段落碼 電平碼 量化電平 譯碼幅度 0 0.5 0.5 1.5 . 14.5 15.5 1 000 0000 0001 . 1111 0 1 . 15 0 1 . 15 15.5 17.5 . 45.5 47.5 2 001 0000 . 1111 16 . 31 16.5 . 46.5 47.5 51.5 . 107.5 111.5 4 010 0000 . 1111 32 . 47 49.5 . 109.5 111.5 119.5 . 231.5 239.5 8 011 0000 . 1111 48 . 63 115.5 . 235.5 239.5 255.5 . 479.5 495.5 16 100 0000 . 1111 64 . 79 247.5 . 487.5 495.5 527.5 . 975.5 1007.5 32 101 0000 . 1111 80 . 9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