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課件】街道綠地規(guī)劃設計_第1頁
【大學課件】街道綠地規(guī)劃設計_第2頁
【大學課件】街道綠地規(guī)劃設計_第3頁
【大學課件】街道綠地規(guī)劃設計_第4頁
【大學課件】街道綠地規(guī)劃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編輯課件第四章 街道綠地規(guī)劃設計一、街道綠地的組成和斷面布置形式(一) 街道綠地的組成 1 街道綠帶 道路紅線范圍內的帶狀綠地。街道綠帶根據其布設位置又可分為中央分車綠帶、兩側分車綠帶、行道樹綠帶和路側綠帶。 2 交通島綠地 可綠化的交通島用地。交通島綠地又可分為交叉路口環(huán)島綠地和立體交叉綠島綠地。 3 街頭小游園 又稱街頭休息綠地。這類綠地形狀多呈塊狀,功能具有游憩性,位置在紅線內或外。 4 廣場、停車場綠地 廣場、停車場用地范圍內的綠化用地。 編輯課件編輯課件編輯課件編輯課件 (二)、街道綠地斷面布置形式 1 一板二帶式 一條車道、兩條綠化帶,是最常見的形式。多用于城市次干道或車輛較少的街

2、道。 2 二扳三帶式 即分成單向行駛的兩條車行道和兩條行道樹,中間以一條綠帶分隔。多用于高速公路和入城道路。 3 三板四帶式 利用兩條分車綠帶把車行道分成三塊,中間為機動車道,兩側為非機動車道,連同車道兩則的行道樹有四條綠帶。 4 四扳五帶式 利用三條分車綠帶將車行道分成四塊板,連同車行道兩側的兩條人行道綠帶構成四板五帶式斷面綠化形式。 5 其他形式 依道路所處地理位置、環(huán)境條件不同,產生許多特殊情況,如在道路窄、山坡旁、湖邊,則只有一條綠帶,一條路形成一板一帶式。編輯課件編輯課件編輯課件編輯課件編輯課件編輯課件 二、樹種選擇二、樹種選擇 1冠幅大、枝時密 2耐貧瘠土壤 3具有深根性 4耐修剪

3、 5抗病蟲害與污染 6落果少或無飛毛 7發(fā)芽早、落時晚 8耐旱、耐寒 9壽命長 編輯課件 三、街道綠地規(guī)劃設計原則 1街道綠化應以喬木為主 喬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結合,不得裸露土地。 2綠化應符臺行車視線和行車凈空要求 3綠化樹木與市政公用設施的相互位置應統(tǒng)籌安排 4植物種植應適地適樹,并符臺植物間伴生的生態(tài)習性 5街道綠地應根據需要配備灌溉設施 6街道綠化應遠近結臺 7修建道路時,直保留有價值的原有樹木,對古樹名木應予以保護。編輯課件編輯課件4 4街道綠帶設計街道綠帶設計一、行道樹綠帶設計一、行道樹綠帶設計 (一)選擇合適的行道樹種選擇當?shù)氐泥l(xiāng)土樹種或引種后生長良好的樹種。速生樹種胸徑不小于

4、5cm、慢生樹種胸徑不小于8cm,通常以1215cm為宜。種植苗木干高:其分枝角度大的,不宜小于;分技角度小的,也不能小于,否則影響交通。 (二)確定合理的株距及與周圍相關物體的距離行道樹種植株距要根據所選植物成年冠幅大小來定,行道樹種植距離不宜小于4m,通常的株距為5、6、8m等。樹干中心至路緣石外側距離不宜小于, 編輯課件( (三三) )、確定種植方式、確定種植方式 1 1樹帶式樹帶式 即在人行道和車行道之間留出一條不加鋪裝的種植帶的種植方式。但種植帶在人行橫道成人流比較集中的公共建筑前要留出鋪裝通道。寬度一般不小于15m。此種植方式一般適用于交通及人流不大的路段。 2 2樹池式樹池式 在

5、交通量大,行人鉸多面人行道又窄的路段采用樹池形式種植行道樹,即樹池式。樹池的形狀可以是正方形,其規(guī)格以15 m15 m為宜;亦可為長方形,以12 m2 m為宜;還可為圓形,直徑以不小于15 m為宜。另外,設計行道樹時還應注意與路口、電線桿、公交車站的處理,應保證安全所需的最小距離。編輯課件編輯課件編輯課件二、路側綠帶設計二、路側綠帶設計 路側綠帶是位于道路側方,布設在人行道邊緣至道路紅線之間的綠帶 路側綠帶布設有三種情形:1 是建筑線與道路紅線重合,路側綠帶毗鄰建筑布設;2 是建筑退后紅線留出人行道,路側綠帶位于兩條人行道間3 是建筑退后紅線在道路紅線外側留出綠地,路側綠帶與道路紅線外側綠地結

6、合布置。 路側綠帶應根據相鄰用地性質、防護和景觀要求進行設計,并應保持在路段內連續(xù)與完整的景觀效果。 路側綠帶寬度大于8m時,可設計成開放式綠地,方便行人進出、游憩,提高綠地的功能作用。開放式綠地中,綠化用地面積不得小于該段綠帶總面積的70。 瀕臨江、河、湖、海等水體的路側綠地,應結合水面與岸線地形設計成濱水綠帶。 濱水綠帶的綠化應在道路和水面之間留出透景線。 路側道路護坡綠化應結合工程措施栽植地被植物或攀緣植物。編輯課件編輯課件編輯課件三、分車綠帶設計三、分車綠帶設計 車行道之間用于綠化的分隔帶,稱為分車綠帶。其位于上、下行機動車道之間的為中央分車綠帶;位于機動車道與非機動車道之間或同方向機

7、動車道之間的為兩側分車緣帶。 分車綠帶的寬度沒有硬性規(guī)定,因道路面異。一般最小寬度不宜小于15m。當分車綠帶寬度大于25m時才能種植喬木。 處理好分車綠帶與人行橫道的關系。為了便于行人過街,分車綠帶必須適當分段,一般以75100m為宜。分段盡量與人行橫道、停車站、大型公共建筑出入口相結合。被人行橫道或道路出入口斷開的分車綠帶,其端部應采用通透式配置,便于透視,以利行人、車輛安全。編輯課件編輯課件43 交叉口與立交橋頭綠地設計交叉口與立交橋頭綠地設計一、交叉路口綠地設計 交叉路口綠地是由道路轉角處的行道樹、交通島以及一些裝飾性的綠地組成。為了保證交叉口行車安全,使司機能及時看到車輛的行駛情況和交

8、通信號,在道路交叉口必須為司機留出一定的安全距離,使司機在這段距離內能看到對面開來的車輛,并有充分剎車和停車的時間不致發(fā)生事故。這種發(fā)覺對方汽車立即剎車而能夠停車的距離稱之為“安全視距”或“停車視距”,。根據相交道路所選用的停車視距,可在交叉口平面上繪出一個三角形,稱為“視距三角形視距三角形”。在視距三角形內不允許有任何阻礙視線的東西,但交叉口處,個別伸入視距三角形內的行道樹株距在6m以上、干高在25m以上、樹干直徑在04m以內是允許的,因為司機仍可通過空隙看到交叉口附近車輛的行駛情況。如果布置防護綠籬或其他裝飾性綠地,株高也不得超過。 編輯課件 交通島位于交叉臥中心,主要是組織交通、約柬車道

9、、限制車速和裝飾道路之用,依其功能可分為中心島、方向島和安全島等。 交通島綠化用地稱為交通島綠地,是交叉口綠地的主要組成部分。交通島綠地平面形式多呈圓形。目前我國大中城市所采用的圓形中心島直徑一般為4060M編輯課件編輯課件二、立交橋頭綠地設計立交橋頭綠地設計 道路立體交叉的形式有兩種,即簡單立體交叉和復雜立體交叉。簡單簡單式立體交叉式立體交叉又稱分立式立體交叉,縱橫兩條道路在交叉點相互不通,這種立體交叉不能形成專門的綠化地段,其綠化與街道綠化相似。復雜式立體復雜式立體交叉交叉又稱互通式立體交叉,兩個不同單面的車流可通過匝道連通;其形式有苜蓿葉式、半環(huán)道式等多種,又以苜蓿葉式最為典型 立交橋頭

10、綠地的設計要點立交橋頭綠地的設計要點: 1. 1. 綠化設計首先要滿足交通功能滿足交通功能的需要。 2.2.在綠地面積較大的綠島上,宜種植較開闊的草皮,再點綴些常綠樹或花灌木及宿根花卉。 3 3立體交叉綠島因處于不同高度的主、干道之間,常常形成較大的坡度,應設擋土墻減緩綠地的坡度,一般坡度以不超過5為宜,較大的綠島內還需考慮安裝噴灌系統(tǒng)。 4 4立體交叉外圍綠化樹種的選擇和種植方式,要和道路伸展方向的綠化結合起來考慮。編輯課件編輯課件4 44 4 街頭小游園規(guī)劃設計街頭小游園規(guī)劃設計一、街頭小游園的主要內容一、街頭小游園的主要內容 街道小游園以植物種植為主,設立若干出、人口,并在出入口規(guī)劃集散廣場;還應設置游步道和鋪裝場地,以休息為主的街頭綠地中道路場地占總面積的3040,以活動為主的道路場地占總面積的5060。有條件的可設一些園林小品,豐富景觀,滿足周圍群眾的需要。編輯課件二、街道小游園的布局形式二、街道小游園的布局形式 1 1規(guī)則對稱式規(guī)則對稱式 游園具有明顯的中軸線,有規(guī)律的幾何圖形,形狀有正方形、圓形、長方形、多邊形、橢圓等。 2 2規(guī)則不對稱式規(guī)則不對稱式 此種形式整齊但不對稱,可以根據功能組合成不同的休閑空間。它給人的感覺是雖不對稱,卻有均衡的效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