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屬礦山生產技術規(guī)程_第1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26/2af725e7-d191-490a-97f2-b5c7f914a146/2af725e7-d191-490a-97f2-b5c7f914a1461.gif)
![有色金屬礦山生產技術規(guī)程_第2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26/2af725e7-d191-490a-97f2-b5c7f914a146/2af725e7-d191-490a-97f2-b5c7f914a1462.gif)
![有色金屬礦山生產技術規(guī)程_第3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26/2af725e7-d191-490a-97f2-b5c7f914a146/2af725e7-d191-490a-97f2-b5c7f914a1463.gif)
![有色金屬礦山生產技術規(guī)程_第4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26/2af725e7-d191-490a-97f2-b5c7f914a146/2af725e7-d191-490a-97f2-b5c7f914a1464.gif)
![有色金屬礦山生產技術規(guī)程_第5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26/2af725e7-d191-490a-97f2-b5c7f914a146/2af725e7-d191-490a-97f2-b5c7f914a1465.gif)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有色金屬礦山地下開采生產技術規(guī)程第一章 總則1.0.1礦山生產規(guī)模應根據國內外市場需求, 地質資源, 礦床開采技術條件和自然條件, 經濟技術比較確定,并報經上級主管部門批準。1.0.2礦床開采應用先進工藝和設備, 并加速設備的更新?lián)Q代, 以利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綜合經濟效益。1.0.3礦體產狀按其傾角和厚度分別為:1、 按礦體傾角劃分:緩傾斜礦體小于30傾斜礦體3055急傾斜礦體大于552、 按礦體厚度劃分:極薄礦體小于0.8米薄礦體0.85米中厚礦體515米厚礦體1520米極厚礦體大于50米1.0.4礦石和圍巖的穩(wěn)固性按允許暴露面積劃分為:極不穩(wěn)固 頂板不允許暴露,不得無支護作業(yè);不穩(wěn)固 頂板
2、允許暴露在10米2之內,長時間暴露則需支護;不夠穩(wěn)固 頂板允許暴露面積在200米2之內;2中等穩(wěn)固 頂板允許暴露面積在200600米2之間; 穩(wěn) 固 頂板允許暴露面積在6001000米2之間; 極穩(wěn)固 頂板允許暴露面積在1000米2以上。第二章 建筑物保護和開采移動范圍2.0.1需要保護的建筑物、構筑物按其重要性、用途和引起變形的后 果分為三個等級,見表24-1。表24-1地表建筑物構筑物的保護等極保護等級主要建筑物和構筑物I國務院命令保護的文物和紀念性建筑物; 一級火車站,發(fā)電 廠主廠房,在冋一跨度內有兩臺重型橋式吊車并三班生產的大 型廠房、水泥廠回轉窯、選礦廠和冶煉廠主廠房等特別重要和 特
3、別敏感的、米動后可能導致發(fā)生重大生產、傷亡事故的建筑 物、構筑物;鑄鐵瓦斯管道干線,豎(斜)井、主平硐,提升 機房,主扇風機房,空氣壓縮機房。II22萬伏以上超高壓輸電鐵塔,礦區(qū)總變電所,立交橋,高 頻通訊干線電纜;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工業(yè)廠房,設有橋式 吊車的工業(yè)廠房,鐵路礦倉、總機修廠等較重要的大型工業(yè)建 筑物;辦公樓、醫(yī)院、劇院、學校、百貨大樓、一級火車站, 三層以上住宅樓;輸水管干線和鑄鐵瓦斯管道干線;架空索道,電視臺及其轉播塔等。3皿無吊車設備的磚木結構工業(yè)廠房,二、四級火車站,磚木結 構平房或變形縫區(qū)段小于20米的兩層樓房,村莊民房;高壓 輸電鐵塔,鋼瓦斯管道等。2.0.2礦山必須
4、圈定開采后地表及巖層移動預計范圍。 開采移動范圍 的圈定應遵照下列規(guī)定:1、移動區(qū)應從開采礦體的最深部劃起;2、對未探清的礦體應從能做為遠景開采的部位劃起;3、礦體埋藏很深且分期開采時,需分期劃出移動區(qū);4、礦體輪廓復雜時,應從礦體突出部位劃起;5、對已進行工程地質及巖石力學研究的礦山, 一般應進行開采后 巖石體及地表穩(wěn)定性的評價,分別用數(shù)值分析法(包括有限元或 邊界元分析)和類別法確定;6、對未進行巖石力學研究的礦山,可參考同類礦山的觀測資料確 疋;7、所圈定的移動區(qū)應分別標在總平面圖上。2.0.3礦山建筑物和構筑物應布置在最終移動區(qū)之外。建筑物和構 筑物的保護帶寬度應按保護對象的等級而定,
5、1級為20米,H級為15米,皿級為10米。2.0.4礦山建筑物和構筑物須布置在最終移動區(qū)內時,應留設保安礦柱4第三章 礦床開拓第一節(jié) 一般規(guī)定3.1.1礦床開拓系統(tǒng)礦山企業(yè)的主要建設工程, 它對礦山生產具有 長遠影響。礦床開拓必須符合生產安全、工程量少、投資省、經營費 低、管理方便的原則。3.1.2豎井、斜井、斜坡道和平硐口位置應保證其建筑物不受巖層 移動、滑坡、滾石、山洪和雪崩的危害,井口標高應在歷年最高洪水 位1米以上。3.1.3每個生產礦井或坑口,應有兩個通往地表的安全出口。兩個 出口之間的距離不得小于100米。大型礦井, 礦床開采技術條件和水 文地質條件復雜或走向長度超過1000米時,
6、應在端部增設安全出口。3.1.4每個作業(yè)階段應保有不少于二個作為人行的出口,并使其通 往地面的兩個出口相通。3.1.5礦山兩個通往地面的安全出口中,如果有一個出口適于人員 通行時,應停止坑內采掘工作,直至修復或設置出口為止。3.1.6主要井巷工程一般應布置在穩(wěn)固的巖層中,避免開鑿在含水 層、斷層或斷層破碎帶、巖溶發(fā)育的地層中。若難以避開時,應有專 門設計,并報主管部門批準。3.1.7豎井、斜井、主平硐、主溜井在施工前,一般應打檢查鉆孔,以查明其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情況。3.1.8主要井巷工程一般應布置在工程量和總運輸功最小的礦體下 盤。井(硐)口位置應便于布置各種建(構)筑物、調車場、堆放場 地
7、和廢石場,盡量不占或少占農田。3.1.9井巷斷面應按照本規(guī)程的有關規(guī)定確定,并用通過的設 備最大尺5寸進行較驗。3.1.10新建礦山,人員上下班通過的豎井、垂直深度超過90米的 傾斜井巷、長度超過1500米的井巷,應采用機械設備運送人員;現(xiàn) 有礦山應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達到上述規(guī)定。3.1.11豎井、斜井與各階段的車場聯(lián)結處, 必須設置阻車器和和高 度不小于1.5米的安全柵欄,柵欄下面應高度不小于0.3米整體欄板。3.1.12地震區(qū)礦山的各主要井巷出口, 應按地震部門提供的基本力 度和有關抗震設計規(guī)范進行設計。第二節(jié) 平硐開拓3.2.1礦床有條件利用平硐開拓時,應優(yōu)先采用。3.2.2主平硐排水溝的泄
8、水能力須按井下最大涌水確定,水溝坡度不小于3%o。3.2.3平硐人行道的寬度,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人力運輸?shù)钠巾喜恍∮?.7米;2、機車運輸?shù)钠巾喜恍∮?.8米;3、無軌運輸?shù)钠巾喜恍∮?.2米。3.2.4平硐中有軌運輸設備之間、運輸設備與支護之間的間隙,不小于0.3米;無軌運輸設備與支護間隙不應小于0.6米。3.2.5平硐坡度應符合本規(guī)程第41.2.10條的規(guī)定。 第三節(jié) 斜井開拓3.3.1礦床可用下盤斜井開拓、脈內斜井開拓和側翼斜井開拓。3.3.2斜井位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61、下盤斜井必須與礦體保持一定距離, 其距離應根據礦體下盤的 變化確定,一般應答應15米;2、脈內斜井必須在井筒兩側留
9、保安礦柱810米。3.3.3斜井開拓按其提升、運輸設備的不同,其適用條件如下:1、箕斗或臺車提升一般適用于傾角大于30的斜井;2、礦車組提升一般適用于傾角小于30的斜井;3、向上運輸?shù)哪z帶輸送機一般適用于傾角不大于15的斜井;4、向下運輸?shù)哪z帶運輸機一般適用于傾角不大于12的斜井;3.3.4礦車組斜井井筒一般應取同一角度,中途不宜變坡;特殊情 況下斜井下段傾角可大于上段23。3.3.5斜井傾角等于或大于12時, 斜井一側須設人行臺階; 傾角 大于15時,應加設扶手。3.3.6斜井人行道必須符合下列規(guī)定:1、斜井垂直深度不大于90米,采用軌道運輸而無人車運送人員時, 人行道寬度不得小于1.2米;
10、有人車運送人員時, 人行道寬度不小于0.7米;人行道與車道之間必須隔;2、膠帶運輸機斜井的人行道寬度不小于0.7米;3、人行道的鉛垂高度不小于1.8米。3.3.7斜井中運輸設備之間、運輸設備與支護之間的間隙,不小于0.3米;膠帶輸送機與其他設備突出之間的間隙,不小于0.4米。3.3.8甩車道的提升牽引角一般不應超過10,主要提升斜井的平曲 線半徑為1520米,豎曲線半徑為2030米,并須滿足長材料通過。73.3.9為便于布置人行道和管道,一般不采用雙向甩車,特殊情況 需雙向甩車時,甩車道岔口應錯開8米以上;雙向提升時,斜井井筒 一般按雙道布置。3.3.10斜井于階段聯(lián)結采用吊橋時,豎曲線半徑應
11、符合下列規(guī)定:1、吊橋通過人車時,豎曲線半徑不小于8米;2、吊橋不通過人車和長材料時,豎曲線半徑不小于4米。3.3.11吊橋必須有制鎖裝置。3.3.12斜井井筒中須設縱向水溝, 井筒內每3050米設一坡度不小 于3%。的橫向水溝。3.3.13當斜井傾角大于10時,敷設軌道必須采取防滑措施。3.3.14礦車組斜井內必須設防止跑車的裝置。 下部車場須設躲避硐 室。3.3.15采用雙巷平行斜井開拓時, 沿斜井線路每隔100150米須設 一聯(lián)絡道將兩斜井連通。3.3.16膠帶輸送機斜井中應敷設專用的消防水管。3.3.17鋼絲繩牽引膠帶輸送機運送人員時, 上、下人員處應設有平 臺,平臺長度不小于5米,寬
12、度不小于0.8米。3.3.18本規(guī)程第41.4.1條也適用于斜井開拓。第四節(jié) 豎井開拓3.4.1豎井開拓應根據礦山生產規(guī)模、 井筒深度、 工程地質和水文 地質條件,可采用罐籠井、箕斗井、混合井?;旌暇_拓一般適用于井筒深度較大、地質條件復雜和施工困難 的礦床。3.4.2在主副井之間布置破碎系統(tǒng)時,主副井間距不小于50米。83.4.3輔助提升設施的設置須符合下列規(guī)定:1、年產量小于60萬噸的礦山可設一套輔助提升設施。2、年產量大于100萬噸的礦山,應設置兩套輔助提升設施;3.4.4豎井作為安全出口時,必須備有提升設備和梯子間。梯子間 應經常檢查和清掃, 梯子和梯子間構件須定期進行防銹蝕處理, 使
13、之 保持完好狀態(tài)。3.4.5梯子間的設置,必須符合下列規(guī)定:1、 梯子坡度不大于80;2、 上下兩個梯子平臺的距離不大于6米;3、上下平臺的梯子孔應錯開, 平臺梯子孔的長和寬, 分別不小于0.7米和0.6米;4、梯子上端要高出平臺1米,梯子下端距井壁不小于0.6米;5、梯子寬度不小于0.4米,梯子瞪間距一般為0.3米;6、梯子間與提升間、管線間須用金屬網隔開。3.4.6井筒有淋水時,在馬頭門以上12米處須設集水圈。3.4.7豎井處于地震烈度為89度的地區(qū)時,豎井井徑支護應直至 基巖內5米,其強度必須滿足地震烈度的要求; 靠近井口的各種預留 峒口應盡量錯開布置,以免削弱井壁。3.4.8本規(guī)程第4
14、2.1.7條也適用于豎井開拓。第五節(jié) 斜坡道開拓3.5.1斜坡道的位置應根據工業(yè)場地的總體布置和礦體賦存條件, 經技術經濟比較確定,一般沿走向布置在礦體中部的下盤穩(wěn)固巖層 中。93.5.2用盲斜坡道開拓深部礦體時, 其上口位置應靠近坑內破碎站 卸礦溜井,以縮短礦石運距。3.5.3斜坡道須設錯車道和信號避鎖裝置;錯車道的長度和寬度應 視行駛設備尺寸而定。3.5.4斜坡道斷面應根據無軌設備的外形尺寸和運行速度、斜坡道 用途、支護形式、風水管和電纜等布置方式確定, 并須符合下列規(guī)定:1、人行道寬度不小于1.2米;2、無軌設備與支護之間的間隙不小于0.6米;3、無軌設備頂部至巷道頂板的距離不小于0.6
15、米3.5.5斜坡道坡度應根據采用的運輸設備類型、 運輸量、運輸距離 和服務年限經技術經濟比較確定;用于運輸?shù)V石時,其坡度不大于12%;用于運輸材料設備時,其坡度不大于20%。3.5.6斜坡道的彎度半徑應根據運輸設備類型和技術規(guī)格、道路條 件、行車速度及路面結構確定,一般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通行大型無軌設備的斜坡道干線的彎度半徑不小于20米,中間聯(lián)絡道或盤區(qū)斜坡道的彎度半徑不小于15米;2、 通行中小型無軌設備的斜坡道的轉彎半徑不小于10米。3.5.7斜坡道彎度加寬和超高以及豎曲線弧長, 應根據無軌設備的 行車速度、半徑大于和路面狀況經設計確定。3.5.8斜坡道路面結構應根據其服務年限、運輸設備的載
16、重量、行 車速度和密度合理而定,一般應采用混凝土路面。3.5.9斜坡道應設置排水溝,并須定期清理,以利水流暢通。1、10第六節(jié) 井下破碎和溜井系統(tǒng)3.6.1井下破碎系統(tǒng)適用于下列條件:1、 箕斗提升井、膠帶輸送機斜井和平硐,年產礦石量大于30萬噸,礦石大而不符合提升運輸設備要求的礦山;2、 破碎系統(tǒng)服務年限一般須大于10年。3.6.2粗破碎機形式應根據礦巖的物理機械特性,經設計確定。粗 破碎機給礦口寬度應大于最大給礦塊度的1520%,排礦塊度應滿足 提升、運輸設備的要求。3.6.3階段卸礦站至破碎機和破碎機至計量裝置之間, 一般應設礦 倉 (溜井) ;其容積應各為0.51小時的貯礦量,或各不小
17、于兩列車 的礦石量。3.6.4粗破碎機硐室應設置起重設備,其起升量應滿足起吊最大件 質量的要求。3.6.5破碎系統(tǒng)部位應有可靠的工程地質資料,破碎硐室應布置在 巖層穩(wěn)固地段。3.6.6破碎系統(tǒng)必須設有完善的通風系統(tǒng)和出塵設施。3.6.7破碎硐室、膠帶輸送機、計量硐室的大小應滿足設備安裝、 運行和檢修要求;硐室應有設備大件出入通道,并兼做安全出口。3.6.8溜井位置應選擇在開拓工程量和總的運輸功最小、施工方便 的穩(wěn)固巖層中。3.6.9主溜井和分支溜井的傾角應大于60;當粉礦較多時,應盡 可能采用垂直溜井。 溜井直徑應大于礦石最大塊度的3倍,但不得小 于2米。3.6.10年產礦石量60萬噸以上(含
18、60萬噸)的礦山,應設置備用 溜井。113.6.11溜井卸礦口一般不得布置在主運輸和通風巷道內, 以免粉塵 污染風源和減少對運輸?shù)母蓴_。3.6.12溜井卸礦口須有專門的通風防塵措施,其污風用風機引入回 風系統(tǒng),或凈化達到風源質量標準后送入其他作業(yè)區(qū)。3.6.13礦石粘性大、含泥多、易結塊的礦山不宜采用溜井放礦。3.6.14防止溜井堵塞和跑礦必須遵守下列規(guī)定:1、采用合理的溜井型式和結構參數(shù);2、卸礦口必須安設格篩;3、防止地表水、坑內水流入溜井內;對溜井裂隙水,應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理;124、嚴禁廢鋼釬、鋼軌、鋼絲繩、木材等雜物卸入溜井;5、溜井中斷放礦時,應將儲礦段的礦石放完;6、粉礦、礦塊
19、、和泥漿礦應搭配卸入溜井,并嚴格控制礦石塊度 及含水量,以利改善放礦條件。3.6.15溜井裝礦硐室及閘門操作室必須設有安全通道, 便于操作人 員在發(fā)生溜井跑礦時,能安全撤出危險區(qū)。3.6.16禁止人員進入溜井內處理堵塞。 第七節(jié) 井底車場3.7.1井底車場可采用環(huán)行式和折反式, 它應根據提升和運輸方式、 井筒與運輸巷道的距離、運輸量和運輸品種等因素確定。3.7.2井底車場儲車線的長度不小于1.5倍列車長度,采用不撤鉤 卸載時,儲車線為1.11.2倍列車長度。3.7.3副井井底車場廢石線路為11.5倍列車長度;材料和設備等 臨時占用的線路長度為1530米。用人車運送人員時, 應設置人車專 用線。
20、3.7.4井底車場調車線通常為一列車的長度。3.7.5斜井礦車組提升時,其儲車線為1.5倍列車的長度。3.7.6副井進、出車線為上下班通行要道時,應設雙側人行道、其 寬度不小于1米。一、一般規(guī)定4.1.1井巷工程,必須嚴格按設計和礦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第四章井巷掘進與支護13范(GBJ213-79)施工,如需變更設計,需經原設計部門進行修改。4.1.2井巷工程在施工前,必須編制施工組織設計,在流砂、淤泥、 砂巖等不穩(wěn)固的含水表土層施工時,必須編制專門的安全技術設計。4.1.3井巷作業(yè)地點必須符合下列規(guī)定:1、 工作面必須無浮石,支護可靠;2、工作面空氣中粉塵和有害物質的允許濃度以及空氣溫度應
21、符 合本規(guī)程第45.1.8、45.1.9、45.1.1.10、45.1.11條的要 求,并須有良好的照明;3、作業(yè)地點嘈聲應符合本 規(guī)程第36.0.5條的規(guī)定。4.1.4豎井井筒施工, 至少要有兩套獨立的能上下人員、 直達地面 的提升裝置;當兩條豎井井筒到底后,應及時貫通,以形成兩個安全出口。 井下各主要巷道的交叉道口必須設置路標, 指明通往安全出口的方向。4.1.5工程中所用的材料和構件,必須符合設計規(guī)定和產品標準, 并有出廠合格證。 無合格證時, 應進行檢查, 符合要求后, 方可使用。 材料如需代換,需經原設計單位進行修改。4.1.6井巷工程接近和穿過含水的巖層、斷層、溶洞、陷落區(qū),地 表
22、水體或與鉆孔相通的地質破碎帶、 積水的老窟、 廢舊井巷或灌溉泥 漿的采空區(qū),以及有水征兆時,應遵守本 規(guī)程46.2的有關規(guī)4.1.7采用爆破方法貫通巷道時, 礦山測量部門必須提出準確圖紙。 當兩個相互貫通的工作面之間的距離只剩下15米時,只許從一發(fā)工 作面掘進貫通,14并應在雙方通向工作面的安全地點派出爆破警戒。4.1.8主要巷道和硐室施工,宜采用光面爆破。4.1.9井巷工程應按批準的設計和驗收規(guī)范組織驗收,合格后方可交 付使用。4.1.10本規(guī)程第38.1.4條也適用于井巷掘進。二、平巷(硐)4.2.1平巷(硐)施工一般應一次成巷;平峒開口應嚴格按照設計 及時砌筑擋墻、硐門和支護。4.2.2
23、永久支護和掘進工作面的距離,應根據礦巖的穩(wěn)固程度和使 用的機械作業(yè)條件確定,但不應大于40米;支護工作一般應由外向 里進行。4.2.3在壓力大,易風化和膨脹的軟巖中,應采用短段掘砌(噴) 法施工,并須加強臨時支劇。4.2.4大斷面巷道通過松軟破碎地帶時, 一般采用導硐超前掘進的 施工方法,并應遵守下列規(guī)定;1、采用單一導硐法施工時,其長度不應不超過30米;采用兩側導硐法時,導硐長度不宜超過4米;導硐的位置與斷面,應能滿足通風和裝運的要求;3、導硐的刷砌(噴)與掘進一般不應采用平行作業(yè);4、導硐刷大后,應及時支護; 采用混凝土支護而先拱后墻法施工 時,拱基應采取補墻措施,以防移位和落拱。4.2.
24、5長平巷施工,臨時支護應架至工作面,以確保復工時頂板不 致冒落。2、154.2.6巷道臨時停工時,臨時支護應架至工作面,以確保復工時頂 板不致冒落。停工時間超過三個月,或水大、巖石易風化時,應將全部已掘巷道進 行永久支護。三、斜井和斜坡道4.3.1斜井和斜坡道開口應嚴格按設計施工,并及時砌筑擋墻、峒 門和進行永久支護。斜井和斜坡道口頂部覆蓋巖土的厚度不得小于2米。4.3.2斜井和斜坡道通過表土層的施工方法,應根據表土層的穩(wěn)固 性和井巷段面確定,一般可采用全段面掘進法、導峒法、先拱法墻法 和板樁法。4.3.3斜井和斜坡道揭蓋部分用料石或混凝土塊砌筑井壁時,旋外 側必須在抹設防水層后回填表土,并應
25、分層夯實。4.3.4斜井和斜坡道通過涌水地段, 應及使進行永久支護, 支護時 應采取防,排水措施。4.3.5斜坡道掘進采用鏟運機出渣的單程運距一般不大于150200米,大于200米時,應采用井下自卸汽車。4.3.6長斜坡道施工時,一般需要設置會車道或調車硐室。其間距為150200米,作為每次爆破循環(huán)中載重自卸汽車裝載和臨時卸載, 鏟運機和汽車之用。會車線長度一般為15米,其寬度應根據無軌設 備外形尺寸,錯車時的最小間隙和回車所需尺寸確定。4.3.7斜坡道掘進時,應使其底板平整,以利無軌設備行駛。4.3.8斜坡傾角大于20時, 不宜采用掘進與支護平行作業(yè) (錨噴 支護除外) 。4.3.9斜井施工
26、應設有防止跑車和墜物的安全措施,并須開掘躲避 硐室和臨16時轉水硐室。4.3.10在斜井中移動耙斗式裝載機時,其下方不準有人員停留。 第四節(jié) 堅井4.4.1豎井井頸一般應在旱季破土施工,并做好防水和排水工作。4.4.2豎井井口必須裝置嚴密可靠的井口蓋和能自動啟閉的井蓋 門,卸渣裝置必須嚴密,不許漏渣。禁止向井筒內投擲物料。4.4.3豎井應及時鎖口和安設施工井架。4.4.4豎井井頸施工初期,井內應設梯子;深度超過15米時,應采 用卷揚機提升人員。4.4.5豎井井頸掘完一段后,一般應隨即向上構筑永久井壁;當井 頸長度小于30米且土層穩(wěn)定時,可全部掘完后一次構筑永久井壁。4.4.6井頸臨時支護形式應
27、根據土層的穩(wěn)定性和含水情況確定。土 層無水而穩(wěn)定時,一般采用噴錨支護,其空幫距離不大于23米,土 層穩(wěn)定性較差時,一般采用井圈支護,其圈距不大于1米,空幫距離 不大于1.2米。4.4.7豎井施工應采用雙層吊盤作業(yè)。升降吊盤前必須對穩(wěn)車、懸 吊鋼繩及信號裝置進行嚴格檢查, 并撤出吊盤以下所有人員, 吊盤升 降完畢,必須加以固定,將吊盤與井幫空隙蓋嚴。4.4.8豎井施工必須設置掛式的金屬安全梯。安全梯的電動穩(wěn)車能 力不得小于5噸,并應具有手搖裝置, 以備斷電時用以提升井下人員。4.4.9井筒內每個作業(yè)地點都要設有獨立的聲、光信號系統(tǒng)和通訊 裝置。從吊盤和掘進工作面發(fā)出的信號,要有明顯的區(qū)別,并指定
28、專 人負責,所有信號須經井口信號室轉發(fā)。174.4.10井筒施工可采用單行或平行作業(yè),當井筒深度超過400米 時,凈直徑大于5.5米,且?guī)r石較穩(wěn)固時,宜采用平行作業(yè)。4.4.11井筒掘進段高, 應根據穿過巖層的穩(wěn)固程度和掘進、 支護速 度確定。采用掛圈背板或噴錨臨時支護,時間不超過一個月時,段高 為3040米,最大不超過60米,采用短段法掘進及永久支護時,段 高為23米。4.4.12井筒延伸一般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 當有巷道可以利用, 且 巖層穩(wěn)定時,應盡量采用自下而上的延伸方式。4.4.13自上向下延伸井筒, 一般應利用原生產井筒內預留的延伸間 或可能騰出的空間, 如條件不具備時, 宜在原生
29、產水平的井底車場內 開延伸輔助小井和輔助水平至原井筒位置, 利用延伸輔助水平向下延 伸。1、184.4.14利用延伸間或井筒內可騰出的空間延伸井筒穿過巖保護蓋 時,一般應增設梯子間; 保護蓋上方設有貯水倉, 保護蓋下方應進行 維護并設立固定盤。4.4.15為保證井筒眼身時的安全, 在提升天輪間頂部的上方應設保 護蓋。當采用預留巖柱作保護蓋時,巖柱的厚度應根據巖性確定,一 般不宜小于井筒荒直徑。 當安設人工保護蓋時 (原井筒內為延深工作 而預留的深度),應遵守下列規(guī)定:1、人工保護蓋的結構、強度,應依據斷繩墜罐的沖擊力設計,并 有嚴密的封水截水設施。2、當采用楔形人工保護蓋時,其漏斗夾角一般應為
30、1825。漏斗中間,可用竹芭或其他彈性物料作為緩沖層。3、砌筑人工保護蓋時,應預埋引放井筒中心線的垂直管,鋼管上 口應保持高出生產井筒的井底水面。4.4.16延深工作所設置的保護蓋, 應在井筒基本裝置完畢, 井筒與 井底車場連接處掘砌(噴)完后才允許撤除。撤除巖柱保護蓋,允許 以鉆孔或不大于4米2的小斷面從下而上先與大井連通。全面拆出巖 柱工作,一般宜自上而下進行。4.4.17井筒延深5-10米后安裝封口盤,在封口盤下35米處裝設 固定盤;天輪固定盤距離封口盤的垂高,不得小于15米,倒廢石固 定盤應高與封口盤5米。4.4.18自下而上延深井筒,應遵守下列規(guī)定: 反井小斷面應根據延深井筒的直徑,
31、可能達到測量精確度,施工方法和地址條件等確定,但一般不宜按井筒全斷面掘進。192、反井掘進到保護巖柱位置時,即應停止掘進,然后自上而下按 井筒設計規(guī)格分段刷大,并進行永久支護。3、刷大井筒前,應將反井與上一水平或上部井筒貫通,如采用反 井與上部井筒直接貫通時,其斷面不應大于4米2。4.4. 19刷大反井應遵守下列規(guī)定:1、刷大反井一般宜采用短段法施工, 條件不允許時可按正常鑿井 順序施工。2、用漏斗下放廢石的最大塊度,不應超過300毫米,3、拆除的框料、井圈、背板等,不得從廢石間下放。4.4.20井筒局部的荒半徑不應大于設計150毫米,平均不大于75毫米。4.4.21井筒掘進應經常監(jiān)測井筒的雜
32、散電流,當超過30毫安時, 必須采取可靠的防雜散電流的措施。4.4.22井筒與相連的巷道口, 應與井筒同時砌筑永久支護, 其長度 不得小于5米。4.4.23施工期間,必須繪制實測平面圖、 斷面圖、剖面圖和展開圖; 對井筒所穿過的巖(土)層性質、厚度、傾角、涌水量、壁座和預留 梁窩的位置、規(guī)格、結構以及隱蔽工程驗收等均應進行詳細記錄。 第五節(jié) 天井和溜井4.5.1天井和溜井的施工方法,應根據其傾角和礦巖的穩(wěn)固程度確 定。一般可采用普通法、吊罐法、爬罐法、深孔爆破法和鉆進法4.5.2天井和溜井掘進距上部階段7米時,測量人員必須給出貫通 位置,并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護措施。最后一次貫通的高度不 得小于2
33、米;20礦巖不夠穩(wěn)固時,最上部5米應采用由上向下 掘進。4.5.3普通法適用于礦巖不穩(wěn)固至穩(wěn)固和不同傾角的天井、溜井掘 進。4.5.4采用普通法掘進天井、溜井、應遵守下列規(guī)定:1、采用吊掛工作臺和橫撐工作臺時,必須牢固穩(wěn)定,并用蓋板蓋 嚴;工作臺距工作面的鉛垂高度不低于1.8米。2、必須設置安全棚,其距離工作面的高度不大于6米。3、掘進高度超過7米時,應設梯子間、石間等設施;梯子間的設 置,必須符合本規(guī)程第25、4、5條的規(guī)定。4、作業(yè)人員進入天井和溜井之前,必須用局扇 進行通風。4.5.5吊罐法適用于礦巖中等以上穩(wěn)固的垂直或近于垂直的天井和 溜井掘進.4.5.6采用吊罐法掘進天井 溜井,應遵
34、守下列規(guī)定.1.吊罐中心孔的孔不得小于100毫米,鉆孔偏斜率海里大于1.5%2.吊罐提鋼絲繩的安全系數(shù)海里小于13,任何一個捻距離內的斷絲 根數(shù)不得超過總根數(shù)的5%,磨損不得超過原直徑的10%.3.必須有可靠的信號通訊裝置,信號通訊線路禁止設置在吊罐孔內;4.必須采用抗散電流的和確保作業(yè)人員到達安全地點的起爆方法;5.必須采取防止吊罐中心孔堵塞的措施4.5.7爬罐法適用于礦巖中等以上穩(wěn)固的各種角的天井和溜井掘進.采用爬罐法掘進天井.溜井,應遵守下列規(guī)定:1、爬罐接近導軌頂端時,必須時,必須將保護傘接近工作面,工作臺 接近導軌頂端,212、禁止在導軌旁擴幫放炮。3、本規(guī)程第26.5.6條第四款也
35、適用于爬罐法。26.5.9深孔爆破法一般使用于礦巖中等穩(wěn)固以上穩(wěn)固, 傾角從6090天井和溜井掘進。4.5.8采用深孔爆破法掘進天井、溜井,應遵守下列規(guī)定:1、鑿巖爆破參數(shù)必須嚴格按設計施工,炮孔偏斜率不得大于1.2%。2、天井和溜井的高度一般不大于50米。3、炮孔鉆進應使用導向管。4、天井下口必須用淺孔上掘4米。4.5.9鉆進法適用于礦巖不夠穩(wěn)固至穩(wěn)固、 急傾斜至垂直的天井和溜 井。4.5.10鉆進法鉆鑿天井和溜井,一般應采用上擴法。4.5.11采用鉆進法鉆鑿天井、溜井,應遵守下列規(guī)定:1、鉆機機座底板,一般應鋪設混凝土墊層。2、導孔偏斜率不得大于1%。第六節(jié) 硐室4.6.1硐室掘進方法應根
36、據巖石的穩(wěn)固程度、斷面大小和支護形 式確定,一般采用全斷面開挖法,導硐開挖法、留渣開挖 法。4.6.2當巖石堅硬、節(jié)理裂隙不發(fā)育、整體性好,不需要臨時支 護,硐室高在5米以下時,一般采用全斷面開挖法。4.6.3箕斗裝載硐室與井筒連接處,必須砌筑成整體。4.6.4翻籠硐室和礦倉施工,應遵守下列規(guī)定:221、 翻籠硐室宜先掘砌硐室,后掘砌設備基礎。2、 用鋼軌或鑄鐵板敷設礦倉底板時,其接頭位置必須錯開。4.6.5破碎機硐室施工,應遵守下列規(guī)定:1、 采用導硐光面爆破法施工時,應先拱后墻,最后清除巖柱, 并掘砌設備基礎;2、 硐室采用錨噴支護時, 承重混凝土立柱應于噴射混凝土墻連 成一體。4.6.6
37、中央水泵房、變電所和水倉, 一般采用全斷面開挖法施工, 在施工中必須遵守下列規(guī)定:1、 水泵房施工時,吸水小井與水泵房連接部分的支護應一次完 成。2、 為加快水倉掘進, 可增開臨時斜巷和通道, 但斜巷位置必須 避開水泵房和變電所。第七節(jié) 井巷支護4.7.1井巷支護形式應根據礦巖的工程地質條件,并結合現(xiàn)場實 際情況,經設計確定。4.7.2井巷支護必須嚴格按設計施工。4.7.3井巷支護采用混凝土和鋼筋混凝土支護時,應遵守 鋼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GBJ204-83)的有關規(guī) 定。采用型鋼和木材支護時, 應分別進行防銹和防腐處理。4.7.4采用錨桿噴射混凝土支護時, 應遵守國家基本建設委員會批
38、準的錨桿噴射混凝土支護設計施工規(guī)定 的有關規(guī) 定。4.7.5采用錨桿支護,應遵守下列規(guī)定:1、錨桿直徑一般小于14毫米;232、固結錨的砂漿不應低于20兆帕,錨桿錨固力一般不小于50千牛;3、錨桿間距不宜大于桿體長度的一半;4、錨桿孔的直徑、 角度、深度及布置形式應符合設計要求, 孔 距誤差不大于200毫米,孔深誤差不大于50毫米;5、錨桿桿體插入長度不小于設計規(guī)定的95%,錨桿端部不宜露 出噴層表面。4.7.6采用噴射混凝土、 鋼筋噴射混凝土支護時, 應遵守下列規(guī) 定:1、噴射混凝土支護厚度不宜小于50毫米,不宜大于250毫米;2、混凝土強度不低于15兆帕,豎井和重要硐室等工程的混凝 土強度
39、低于20兆帕,4.7.7采用預應力長錨素支護時,應遵守下列規(guī)定:1、錨素孔布置形式和方向須經設計確定,錨素間距和排距一般 不大于錨素長度的1/3;2、錨素孔底不得位于同一平面上,應參差不齊,避免拉應力集 中。4.7.8噴射砂漿的厚度不宜大于50毫米。4.7.9噴射混凝土(或砂漿)施工必須采取綜合防塵措施,作業(yè) 區(qū)的粉塵濃度應符合工業(yè)企業(yè)設計衛(wèi)生標準(TJ36-79) 的有關規(guī)定。4.7.10錨噴支護應按照錨桿噴射混凝土支護設計施工規(guī)定中的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檢查。24第五章采礦方法5.1.1采礦方法劃分分為空場采礦法、留礦法、充填法和崩落法四類,各類的采礦方法名稱如表27-1:表27-1米礦方法類別米
40、礦方法名稱25空場法全面米礦法房柱采礦法分段采礦法 爆力運礦米礦法 階段礦法采礦法留礦采礦法淺孔溜礦采礦法極薄礦脈米礦法深孔溜孔法充填采礦法上向水平分層干式、水砂充填米礦法上向膠結充填米礦法下向膠結充填米礦法削壁充填米礦法方框支柱充填米礦法崩落采礦法壁式崩落采礦法分層崩落采礦法有底柱分段崩落采礦法 無底柱分段崩落采礦法 階段強制崩落采礦法 階段自然崩落采礦法5.1.2選擇采礦方法應根據礦體的賦存特征和開采技術條件,從實際出發(fā),并應尊循安全、合理利用礦產資源和最佳 的經濟效益為原則,經26技術經濟比較, 進行實驗和試采, 并經主管部門批準后確定,生產礦山改變采礦方法時, 須進行可行性研究或試驗,
41、并經原審批單位批準。5.1.3采礦方法設計應包括礦房和礦柱回采、地壓管理以及空 氣處理。5.1.4根據不同的采礦方法,礦體可劃分為采場或盤區(qū)進行開 采。采場或盤區(qū)須具備獨立的回采順序;出礦和完善的 通風系統(tǒng);材料和設備輸送以及壓氣、水、電供給系統(tǒng)。5.1.5采場必須有兩個置于兩端的人行通道,其中一個必須連 通上、下階段巷道。 人行天井應設置梯子間, 并須符合 本 規(guī)程 第25.4.5條的規(guī)定。5.1.6同一礦體的上下相鄰階段和同一階段相鄰平行礦體的礦 房和礦柱,其規(guī)格應相同,上下和前后均應對應。5.1.7在上下相鄰的兩個階段,沿傾斜相對應布置的采場采用 空場采礦法和留礦法回采時,不得同時回采。
42、5.1.8準確圈定礦體頂?shù)装褰缇€, 嚴格控制采高, 降低礦石損 失與貧化。5.1.9采準、切割工程應盡量利用探礦工程。5.1.10采準斜坡道的坡度不大于20%,斜坡道斷面應符合本 規(guī) 程第25.5.4條的規(guī)定。采用錨桿或錨索護頂時,應遵 守本規(guī)程第二十六章第七節(jié)的有關規(guī)定。5.1.11電耙出礦的采場, 電耙絞車應置于進風側, 逆風流耙礦; 有污風串聯(lián)時,禁止人員作業(yè)。5.1.12采場控頂高度一般不大于4米;當?shù)V巖穩(wěn)固,采場配有 服務車輛或其他措施檢查頂板,或有可靠的護頂措施, 能保證作業(yè)安全的條27件下,控頂高度可增加到68米。5.1.13淺孔、中深孔和深孔崩礦的礦石大塊率應分別控制在5%、1
43、0%和15%以下,并應及時進行二次破碎。5.1.14采場溜井應安設格篩。采用電耙底部結構的采場,出礦 溜井口一側應設不小于0.8米的人行道。5.1.15開采極薄或薄礦體時,采場回采空間的鉛垂高度不得低 于1.8米,并應滿足采、裝、運設備作業(yè)的要求。第六章 空場采礦法第一節(jié) 一般規(guī)定6.1.1空場采礦法適用于礦體和圍巖中等以上穩(wěn)固、礦巖接觸 面較明顯、形態(tài)較穩(wěn)定的礦體。6.1.2礦山應加強頂板管理,6.1.3及時回采礦柱和處理空區(qū)。6.1.4礦山應對礦柱進行應力、 變形觀測, 當應力增加較大時, 應編制與采礦計劃相應的低壓動態(tài)圖。6.1.5在礦房回采過程中,不得破壞頂板,采用中孔或深孔爆 破時,
44、應嚴格控制炮孔深度和方位。第二節(jié) 全面采礦法6.2.1全面采礦法主要適應于厚度不大于5米的緩傾斜礦體。6.2.2頂板巖石穩(wěn)固性較差, 但采取維護頂板措施, 能保證作業(yè) 安全的28條件下,亦可采用全面采礦法。6.2.3采場沿礦體走向布置, 其長度一般為5060米,沿傾斜長 度一般不大于60米。6.2.4采場可根據情況留或不留底柱。 采場內一般留直徑不小于3米的不規(guī)則礦柱,其間距以支撐頂板、確保作業(yè)安全為 原則。6.2.5開采價值較高的礦體或富礦段, 應考慮采取人工礦柱支護 頂板的措施; 不回采的礦柱, 應布置在夾石帶, 或低品位 地段。6.2.6采場運輸平巷, 分為脈內及底盤脈外兩種形式。 平巷
45、運輸 線路較長, 要求漏斗有一定的存礦量時, 一般采用脈外運 輸平巷;礦體走向長度不大, 或能利用原有探礦沿脈巷道 時,可采用脈內布置。6.2.7切割巷道,沿礦體底板接觸面布置; 若礦體底板起伏不平, 可適當?shù)陀诮佑|面。6.2.8礦體厚度小于1.8米時,為降低貧化和不使頂板受到破 壞,切割巷道的高度不應超過設計采幅。6.2.9切割巷道應從貫通上下階段的天井中開始施工, 禁止才能 感盲漏斗中進行。6.2.10礦體厚度小于3米時,全厚一次回采;礦體厚度大于3米時,一般分層或分階段回采。6.2.11回采工作面可采用直線式或階梯式。采用階梯式時,階梯 長820米,階梯間超前距離為35米。6.2.12回
46、采一般用淺眼落礦。當?shù)V體頂板巖石極穩(wěn)固,落礦后, 人員能安全進入礦房作業(yè),也可采用中深孔落礦。296.2.13確定專人經常檢查處理頂板, 并定期進行觀測; 局部不穩(wěn)固時,應采取臨時性支護措施,以確保作業(yè)安全。6.2.14鑿巖與電耙出礦、頂板處理不得同時進行。6.2.15頂板出現(xiàn)漏水等異?,F(xiàn)象時, 應先打探水孔, 并采取措施 后,方可繼續(xù)作業(yè)。6.2.16采場回采結束時,應及時回收頂板粉礦。 第三節(jié)房柱采礦法6.3.1房柱采礦法主要適用于厚度不大于8米、礦石價值不高或 品位較低的緩傾斜礦體。 回采價值高的礦體時, 必須考慮 回采礦柱。6.3.2盤區(qū)沿礦體走向布置。 在盤區(qū)內垂直走向劃分為若干個采
47、 場,采場由礦房和礦柱組成。盤區(qū)間留間柱(礦壁)和階 段頂?shù)字?.3.3盤區(qū)走向長度為6080米,礦房跨度根據頂板圍巖穩(wěn)固情 況確定,一般為815米,傾斜長度不超過60米。6.3.4盤區(qū)間柱寬度不小于3米, 設計考慮回采的間柱寬度不小 于6米;采場內規(guī)則礦柱,可采用圓形、橢圓形、方形;礦柱直徑一般35米,礦柱沿傾斜間距一般為57米。6.3.5采用電耙出礦時,每個采場應布置一個出礦漏斗。6.3.6中厚礦體采用預控頂中深孔回采方案時, 在每個采場的礦 體與頂?shù)装暹吔绶謩e布置一個脈內切頂天井和鑿巖天井。6.3.7多層礦體分別開采時, 應自上而下逐層回采, 上下礦層中 的礦柱應相互對應。6.3.8礦
48、體厚度小于3米的采場,全厚一次開采, 大于3米的采 場,應分層、分階梯或控頂?shù)姆椒ㄩ_采。306.3.9盤區(qū)內回采順序,不得由盤區(qū)兩翼向中間推進。6.3.10采用預控頂中深孔落礦方案時,一般是用一次全面切頂 (即預控頂) 或利用爆力運搬礦石的分次切頂, 即沿礦體 頂板在落礦前事先一次或分次切開一層高約2米、長度與 礦房開采的尺寸相同的空間, 根據頂板穩(wěn)固情況用錨桿或 摩噴支護。6.3.11回采切頂層下部的礦石時, 自鑿巖天井布置扇形中深孔落 礦,落礦步距一般為57米。6.3.12本規(guī)程28.2.2、28.2.6、28.2.7、28.2.9、28.2.11、28.2.13、28.2.14、28.2
49、.15、28.2.16條的要求也適應 用于房柱采礦法。第四節(jié) 分段采礦法6.4.1分段采礦法主要適用于不含或少含夾石頭的中厚以上的急 傾斜和傾斜礦體。6.4.2礦體厚度在15以下時,采場沿走向布置,其長度不超過60米;礦體厚度在15以上時,采場一般垂直走向布置,礦房 寬度為1020米,長度為礦體厚度;當?shù)V體厚度大于5060米時,在礦房之間應留縱向礦柱;間柱寬度一般為8 10米,頂柱高度一般為58米。底柱高度按采用的底部結構確 定。6.4.3階段高度一般為4060米;分段高度應根據鑿巖、 裝運設備、 采場安全情況等因素確定。6.4.4階段運輸平巷一般布置在脈外, 通過橫巷與脈內或脈外天井 相通。
50、6.4.5天井一般布置在房間礦柱中,分段出礦的采場天井布置在下 盤脈外,31作通風、人行、運料之用。6.4.6采用無軌設備出礦時, 一般應于采場下盤圍巖中布置采準斜 坡道。6.4.7無軌設備的裝礦進路一般應與出礦巷道成4550交角布置,其間距一般為1015米,長度不小于無軌出礦設備長 度與礦堆占用長度之和。6.4.8電耙巷道的間距一般為1015米,采用傾斜電耙巷道時, 其 傾角不大于25。6.4.9切割天井的位置應根據礦房的回采順序和出礦方式確定, 一 般布置在礦房的中央或端部。6.4.10放曠漏斗在采場中應均勻分布,可采用單側或雙側漏斗布置。雙側漏斗呈交錯或對稱布置6.4.11漏斗穿必須垂直
51、電耙巷道開鑿, 其間距一般為57米,漏斗 穿和漏斗頸的尺寸應大于礦石最大塊度的3倍,但不得小于1.8*1.8米。6.4.12礦房回采可采用從礦房中央向兩側或從一側向另一側后退 式回采;礦房各分段的回采一般應在一垂直面同時推進。 采 用分段出礦時,以分段為單元, 沿階段高度自上而下進行回 采;分段內從一側向另一側后退式回采。6.4.13采場落礦, 一般采用垂直扇形中深孔或深孔; 落礦前應留礦 石墊層。第五節(jié) 爆力運搬采礦法6.5.1爆力運搬采礦主要適用于底板平整光滑的中厚傾斜礦體。326.5.2采場沿礦體走向布置,采場長度一般為50米,最大不超過60米;階段高度和沿傾斜長度應按爆力運搬的有效距離
52、確 定。6.5.3間柱寬度為68米,頂柱高度46米,底柱高度按采用的底 部結構確定。6.5.4階段運輸平巷布置在脈外,一般距礦體底板68米。6.5.5鑿巖天井一般布置在礦房中央的底盤接觸線, 其數(shù)量應根據 礦體的厚度和鑿巖設備合理確定。6.5.6切割工程可利用淺孔或中深孔形成, 但切割后的采場底板必須平整,以利爆力運搬。6.5.7礦房可采用階段回采和分段回采, 分段回采應先采上段后采 下段;礦房內鑿巖天井之間應以相同的速度推進。6.5.8礦房回采一般在鑿巖天井內打傾斜扇形 (中)深孔,扇形炮 孔面應垂直礦體底板; 由上而下分次爆破, 爆破步距視漏斗 或塹溝的容積而定。6.5.9落礦前,須將采場
53、礦石基本放空,僅在漏斗中留緩沖墊層。6.5.10隨回采高度的增加, 應減少爆破步距和增加裝藥量, 以滿足 爆力運礦的要求。6.5.11爆破后,應及時修復天井中的梯子及工作平臺。6.5.12本規(guī)程第28.4.7、28.4.8、28.4.10、28.4.11條也適 用于爆力運礦采礦法。33第六節(jié) 階段礦房采礦法6.6.1階段礦房采礦法主要適用于不含或少含夾石的厚度大于10米的急傾斜礦體和任何傾角的極厚礦體。6.6.2礦體厚度小于20米時,采場沿走向布置,其長度不超過50米;礦體厚度大于20米時,采場一般垂直走向布置,其長 度為礦體厚度,寬度不應超過20米。階段高度一般為5060米;間柱寬度為810
54、米,頂柱高度一般為58米,底柱高 度應根據底部結構確定, 當?shù)V體厚度大于5060米時,在礦 房之間應縱向礦柱。346.6.3階段運輸平巷一般布置在底盤脈外, 當運輸量大時, 應與沿 脈和穿脈巷道組成環(huán)形運輸系統(tǒng),階段采用無軌裝運設備 時,礦石直接運至主溜井。6.6.4天井一般布置在間柱內, 布置方式可采用對角式或下盤對角 式。6.6.5采用水平深孔落礦時,鑿巖硐室應錯開布置在鑿巖天井中, 其垂直間距為56米或與分層回采厚度相適應; 鑿巖天井的 數(shù)量和位置,應根據鑿巖設備的有效鑿巖深度確定, 切割和 拉底的空間應為崩落分層礦石體積的3040%。6.6.6采用下向垂直或傾斜深孔落礦時, 一般在采場
55、頂部按崩礦步 距平行開掘鑿巖巷道。 采場沿礦體走向布置時, 礦房回采可 由一側或兩側向切割槽爆破; 垂直礦體走向布置時, 一般由 上盤向下盤逐次爆破。6.6.7采用大直徑深孔落礦 (含V.C.R法)時,在礦房頂部沿礦房 全寬開鑿鑿巖巷道,其高度應根據采用的回采鑿巖設備確 定;鑿巖巷道必須進行支護,以確保作業(yè)人員的安全。6.6.8本規(guī)程28.4.7、28.4.8、28.4.9、28.4.10、28.4.11、28.4.16、28.4.17條的要求也適應于階段礦房采礦法。第七章 留礦采礦法357.1.1留礦采礦法適用于礦石和圍巖中等穩(wěn)固以上、 厚度從極薄至 厚的急傾斜礦體, 傾角變化小,礦石無氧化
56、、結塊和自然性。7.1.2采場局部放礦, 必須加強管理, 控制每個漏斗的放礦量, 保 持留礦面平整, 在受放礦影響的留礦面上, 禁止人員通行和 作業(yè);如發(fā)現(xiàn)懸空,必須及時處理。7.1.3采場上、下盤局部不夠穩(wěn)固時候, 可采用錨桿支護, 以確保 作業(yè)安全。7.1.4采場最終放完礦后, 對品位較高的采場積存的粉礦, 應進行 沖洗回收。第二節(jié) 淺孔留礦采礦法7.2.1淺孔留采礦法主要適用于厚度從薄至中厚急傾斜礦體。7.2.2采場局部放礦, 必須加強管理, 控制每個漏斗的放礦量, 保 持留礦面平整, 在受放礦影響的留礦面上, 禁止人員通行作 業(yè);如發(fā)現(xiàn)懸空, 必須及時處理。 采場留礦面至回采作業(yè)面 的
57、高度為1.82.0米。7.2.3采場上、下盤局部不穩(wěn)固時, 可采用錨桿支護, 以確保作業(yè) 安全。7.2.4采場最終放完礦后, 對品位較高的采場積存的粉礦, 應進行 沖洗回收。第三節(jié) 淺孔留礦采礦法7.3.1淺孔留礦采礦法主要適用于厚度從薄至中厚急傾斜礦體。7.3.2采場沿礦體走向布置, 長度為4060米;階段高度為4060米, 開第一節(jié)般規(guī)定36采薄礦脈時,可適當降低。7.3.3采場的間柱寬度為610米,頂柱高度為36米,底柱高度應 根據底部結構確定。7.3.4采場底部結構可采用漏斗自重放礦、 振動放礦、 平底裝礦和電 耙底部結構。漏斗間距為58米,采用振動放礦時,可加大到610米。7.3.5
58、階段運輸平巷可采用脈內或脈外布置方式, 運輸量小時, 一般 采用脈內布置。7.3.6人行天井一般布置在間柱中,每隔46米開掘人行聯(lián)絡巷道。7.3.7作業(yè)面與兩端人行天井必須暢通。7.3.8礦房落礦可采用上向炮孔和水平炮孔。礦房頂板在短軸上應略 呈拱形。7.3.9本規(guī)程第28.4.7、28.4.8、28.4.10、28.4.11條的要求 也適用于淺孔留礦采礦法。第四節(jié) 極薄礦脈留礦采礦法7.4.1極薄礦脈淺孔留礦采礦法適用于平均厚度不超過0.8米的急 斜單一礦脈。7.4.2采場沿礦脈走向布置,長度為4060米,階段高度不大于50米。采場最小采幅度為0.9料,最小不超過1.1米。7.4.3采場底柱
59、高度一般為5米。頂柱高度一般為3米。采場自學成 才根據上下盤圍巖的穩(wěn)固性、 礦脈間距和長度, 可采用留間柱和不留 間柱方案;當?shù)V脈走向長度超過200米時,每隔100米120米必須 留一個間柱,其寬度一般為6米。7.4.4階段運輸巷道和采準天井一般利用原有沿脈探礦平巷和天井。 采準天37井布置在采場一側, 另一側可在回采過程中架設順路天井。 順 路天井隨回采工作面逐層架設。其上部出口應加蓋安全棚。7.4.5本規(guī)程第29.2.4、29.2.7條的要求也適用于極薄礦脈留 礦采礦法。第五節(jié) 深孔留礦采礦法7.5.1深孔留礦采礦法主要適用于中厚至厚的產狀較規(guī)整的急傾斜 礦體。7.5.2礦體厚度小于15米
60、時,采場沿走向布置,其長度不超過60米; 礦體厚度大于15米時,采場垂直走向布置,其長度為礦體厚度,礦 房寬度不大于15米。階段高度一般為5060米。間柱寬度為810米, 頂柱高度為58米,底柱高度按采用的底部結構確定。7.5.3礦房落礦一般采用水平扇形深孔或中深孔, 落礦的分層高度一 般為56米。7.5.4本規(guī)定第28.4.7、28.4.8、28.4.10、28.4.11、28.6.3、6.5.4、6.6. 5條的要求也適用于深孔留礦采礦法。第八章 充填采礦法第一節(jié) 一般規(guī)定8.1.1充填采礦法適用地表需要保護, 經濟價值高, 上部或相鄰礦 體暫不開采,礦石或圍巖具有自燃性和開采技術條件復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12建筑租賃合同范本
- 人防租賃轉讓合同范本
- 分項勞務合同范本
- 加盟銷售合同范例
- 人情補償寫合同范本
- 出租車司機加盟合同范本
- 2025年中國恒轉矩變頻器行業(yè)市場深度研究及投資戰(zhàn)略規(guī)劃報告
- 上海建筑施工合同范本
- 2025年中國工業(yè)防水插座行業(yè)市場發(fā)展前景及發(fā)展趨勢與投資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公司聯(lián)營股合同范本
- 中國氫內燃機行業(yè)發(fā)展環(huán)境、市場運行格局及前景研究報告-智研咨詢(2024版)
- 開學季初三沖刺中考開學第一課為夢想加油課件
- 中日合同范本
- T-CARM 002-2023 康復醫(yī)院建設標準
- 《康復按摩知識》課件
- 申論詳解(PPT課件)
- 封條模板A4直接打印版
- 立式加工中心說明書
- 唐太宗李世民
- 作文紙格子信紙
- 第八版神經病學配套課件-12-中樞神經系統(tǒng)感染性疾病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