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權讓與對債務人的生效要件_第1頁
債權讓與對債務人的生效要件_第2頁
債權讓與對債務人的生效要件_第3頁
債權讓與對債務人的生效要件_第4頁
債權讓與對債務人的生效要件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債權讓與對債務人的生效要件內容提要債權讓與制度是我國合同法中規(guī)定的一項新的制度,其中通知在該項制度中尤為重要,但我國合同法規(guī)定的較為狹窄,在審判實踐中不利操作。論文通過對各種立法自由主義、嚴格限制主義、通知主義的比較分析,從債權讓與對債務人的生效要件1通知的主體、時間、方式、撤銷等方面對該制度進行了深層次的論述,進而提出了修改我國通知制度的建議。1999年3月15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以下簡稱合同法)中明確規(guī)定了債權讓與制度中最普遍、最常見、最重要的合同權利讓與制度,但筆者通過審理大量案例,深感合同法中合同權利轉讓制度的不完善,許多問題仍有研究的必要。如:甲欠乙12萬元,因無力償債,便

2、將丙欠其的建筑款16萬元讓與給乙,但未通知丙,而由乙到丙處索債時通知到丙,丙未提出異議,但甲的其他債權人丁卻提出異議,認為轉讓無效,并要以第三人的身份參加訴訟,債務人通知后的轉讓是否有效?合同法并沒有明確規(guī)定,法院難以下判。下面筆者專就該制度中的通知作一簡單論述。債權讓與合同在具備了具有可讓與性的有效的債權及讓與人與受讓人達成合意等要件之后,發(fā)生債權讓與的效果。但是由于債權人與受讓人達成的債權讓與協(xié)議不具有公示性,僅僅是他們之間的協(xié)議,債務人此時因不知情而仍可能向原債權人給付;但若規(guī)定債權讓與合同成立時即對債務人生效,顯然對債務人又不公平。因此為了保護債務人的利益,各國民法在規(guī)定債權讓與雙方當

3、事人的生效要件的同時,也就債權讓與對債務人在何種條件下生效做了規(guī)定。各國采取的方式不同,主要有三種:一是自由主義。2即債權人轉讓其債權僅依原債權人與新債權人的合同即可讓與,不必征得債務人的同意,也不必通知債務人。德國民法采此立法例。第398條規(guī)定:債權人可以通過與第三人訂立合同,將債權轉讓與第三人。合同一經訂立,新債權人即取代原債權人的地位。美國也采取自由讓與主義,認為“讓與的有效性并不取決于債務人得同意?!?二是嚴格限制主義,即債務人同意原則。此種立法例僅為我國所采用。我國民法通則第91條規(guī)定,合同一方將合同的權利轉讓給第三人的,應當取得合同另一方的同意。很顯然此種立法例有效的保護了債務人的

4、利益,賦予債務人任意不同意債權讓與的權利,實際上失去了債權讓與制度的效用,也損害了債權人的利益,影響了債權的自由流通性。因此受到多數(shù)學者的批評。三是通知主義。4多數(shù)國家采用此種立法例。即債權人讓與其債權時不必征得債務人的同意,但必須將讓與的事實及時通知債務人,債務人一旦接到債權讓與通知,即受該讓與合同約束。如在英國法定讓與也要求,只有通知債務人,讓與才有效。5并產生了兩條重要的規(guī)則:首先,債務人不受他沒有得到通知的轉讓的影響。其次,所有的轉讓均“以公平為條件”,即債務人有權向受讓人提出其過去可向受讓人提出的任何抗辨。6日本第467條、7我國臺灣第297條8都有相似的規(guī)定。另外,意大利、葡萄牙、

5、瑞士等國也有類似的規(guī)定。債權人處分自己的權利,必然涉及到債務人的利益,因此必然產生法律上的權益沖突現(xiàn)象。即從保護和尊重權利人的利益、鼓勵交易出發(fā),應當允許權利人在不違反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及當事人約定的前提下自由轉讓其權利;但是從維護債務人的利益、穩(wěn)定債權債務的相對性來說,又應對權利讓與須作出適當限制,即要求讓與征得債務人的同意或通知債務人。任何一種法律制度都不可能完全平衡各方利益的沖突,而只能有所側重。由上述三種立法例看,債權讓與的“自由主義雖有利于鼓勵交易,加速經濟流轉,但卻忽視了對債務人的保護,甚至會危害社會經濟秩序;同意主義雖充分保護了債務人的利益,但卻沒有充分尊重債權人的權利和自由,不

6、利于鼓勵交易,搞活流通;通知主義克服了上述兩種立法例的弊端,”9在立法價值上實現(xiàn)了靜的安全和動的安全的結合,即債權人轉讓債權,不必征得債務人的同意,但必須將債權轉讓的事實及時通知債務人,債務人收到債權轉讓通知后債權轉讓才對其生效。因此,受到了多數(shù)國家的贊同。其實,通知是在羅馬法中經過了多年的實踐之后確立的一項至高原則,在保護債務人的權益上當然有它的合理性。10我國合同法采取此種立法例,11應該說是我國的經濟發(fā)展到今天的一種必然選擇,也是一種進步,正如羅馬法中產生債權讓與制度是隨著經濟的發(fā)展而產生的一樣。即使是這樣一個公認的原則,在具體規(guī)定中也仍然存在著差別:(一)通知的主體關于何人進行債權讓與

7、通知,即在通知的主體問題上各國也不盡相同。有的規(guī)定由債權人通知,如日本規(guī)定:只有轉讓人才是通知的義務人,受讓人的通知無效。轉讓人的代理人、繼承人進行通知也發(fā)生通知的效力。有的規(guī)定由受讓人通知,如法國、意大利等。有的規(guī)定由讓與人或受讓人通知,如瑞士、我國臺灣地區(qū)。我國合同法規(guī)定只有債權人通知始生效力,似顯得過窄。原因一是在司法實踐中,債權人讓與權利后,根本無心再關心此事,持積極態(tài)度的當然是受讓人;二是既然允許債權讓與,就表明鼓勵財物的流轉,那么就應該最大限度的保證債權讓與的實現(xiàn);三是通知僅為事實通知或為觀念通知,12對債務人并沒有實質的利益損害,因此沒有理由不同意受讓人通知不產生效力。所以筆者認

8、為,在制定我國的債權法時,應該同意受讓人的通知對債務人也產生效力,13只要債務人不反對受讓人的通知,或者債務人對向受讓人履行債務沒有提出異議,或者受讓人提供了相應的證明,均應承認債權的讓與事實成立。其實在通訊事業(yè)如此發(fā)達的今天,債務人想證實債權是否讓與簡直太容易了,而不必擔心讓與的虛假性。(二)通知的時間債權讓與的通知有沒有時間限制,是在債權讓與發(fā)生的同時,或者在讓與后的合理期限內,還是可以隨時通知債務人,甚至在起訴時通知債務人。各國似乎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筆者認為,既然作為一項制度,就應該對此做出規(guī)定,以利于約束各方。債權讓與的同時通知客觀上有些強人所難,因為畢竟債權、債務人不一定是在同一地區(qū)等

9、諸多方面的原因;隨時通知債務人又顯得過于隨便,與整個這項制度不相吻合,仍然容易給債務人帶來不便;起訴時通知債務人更不合適,因為那樣的話實際已經給債務人帶來了損失,如訴訟費、實支費等,原本可以不通過訴訟程序解決的問題無端地給債務人帶來不必要的麻煩,也不合理。筆者認為,作為一項完整的制度,應該規(guī)定在讓與后合理的期限內通知債務人比較適宜,如一個月或三個月等,因為給債權人與受讓人一定的時間,其實就是給債務人一定的時間,而不一定非要采取訴訟的方式解決讓與的債權。另外,給債權人和受讓人一定的時間,也可以迫使兩者及早行使自己的權利,不致使該讓與事實遲遲得不到債務人的知悉而不知向誰履行債務或者向債權人履行了債

10、務又得不到債務的解除。(三)通知的方式從上述分析可知,應該禁止以訴訟的方式通知債務人,因此其余可不必作過多的限制,但有一個問題必須提及,即通知債務人能否采用公告方式?因很多債務人下落不明,債權人或受讓人自己是否可以公告形式通知?例如,很多銀行的不良債權剝離之后,由專門的資產管理公司無償接受,這些公司往往在報紙上刊登公告,聲明已接受原銀行的一系列債權,列明債務人名稱及債權數(shù)額。一種意見認為,對下落不明的債務人可以采取這種公告通知的形式,但是對仍在法定住所的債務人則應采取其他方式直接通知,以盡法定的通知義務。另一種意見則認為,因公告形式、公告地點、公告時間等現(xiàn)在沒有法律規(guī)定,人們對公告的法律效果容

11、易產生分歧,暫時不宜允許當事人自己以公告的方式來確定某種法律事實,否則會引起很大的混亂,且法院也無法律依據(jù)來確定當事人的公告有效與否。筆者同意第一種觀點,因為如果不采取這種方式,債權人對那些居無定所的債務人簡直一點辦法都沒有,豈不白白浪費自己的合法權益,因此規(guī)定采取法定的公告方式即在報紙上予以刊登,應該說能夠達到債權讓與的目的。(四)通知的撤銷為了保護受讓人的權利,各國法律均規(guī)定,非經受讓人的同意,讓與通知不得撤回。如德國民法典第409條第二項規(guī)定:“通知僅在得到指名新債權人的同意后,始得撤回。”我國合同法第80條第二款也作了相同的規(guī)定:“債權人轉讓權利的通知不得撤銷。但經受讓人同意的除外?!?/p>

12、目的是防止讓與人欺騙或與債務人一起惡意串通而損害受讓人的利益,從而使受讓人的權利落空。14當然,債權讓與通知原則也有例外,即不必通知債務人的情況,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證券化債權讓與不以通知債務人作為其對債務人的生效要件,例如無記名債券,如火車票、電影票等,僅以債券的交付而移轉債權,均無不須通知債務人。票據(jù)債務人負有按照票據(jù)上載明的權力絕對履行的義務,而不得以未收到讓與通知為由拒絕履行。二是特殊債權的移轉必須辦理登記手續(xù),如電話使用權的過戶。三是當事人之間特別約定權力不得讓與的,債權人欲轉讓該權利,必須征得債務人的同意。綜上所述,筆者建議合同法第80條可規(guī)定為:“債權讓與后債權人應當通知債務人。法律有規(guī)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或者按照債權的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