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化學測試題用_第1頁
九年級化學測試題用_第2頁
九年級化學測試題用_第3頁
九年級化學測試題用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九年級化學第三單元測試題一 我會選擇(30分)1 下列過程發(fā)生了化學變化的是 ( )A 蒸餾 B 電解水 C 靜置沉淀 D 冰融化成水2 生活中的下列物質屬于純凈物的是 ()牛奶 蒸餾水 精制碘鹽啤酒3 、 我國“神舟5號”飛船成功上天,舉世矚目,在其升空過程中,為其助推的主要燃料是()汽油 航空煤油 液氫 太陽能電池、電解水時,正極和負極得到的氣體的體積比為 ( )A 12 B 18 C 81 D 21、1995年3月20日早晨,日本東京多處地鐵車廂同時發(fā)生了一起“沙林”毒氣侵襲事件,導致5000多人中毒,這一事件說明了: ( )分子在化學變化中可以再分 分子在不斷地運動分子由原子構成 分子

2、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下列各物質前者屬于混合物,后者屬于化合物的是 ( )A 水 空氣 B 自來水 氧 C 礦泉水 冰水混合體 D 高錳酸鉀 雙氧水、水有多種作用,例如:鎂與碘的化合反應十分緩慢,若滴入少量水,則立即劇烈反應,此時水作為 ( )A 反應物 B 生成物 C 催化劑 D稀釋作用在化學變化中 ()分子、原子都不變 分子變、原子不變 分子不變、原子變 分子、原子都改變、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水由氫氣和氧氣組成 水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水由一個氫分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 一個水分子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10、下列凈水操作中,單一操作相對凈化程度最高的是 ()靜置沉淀 吸附沉淀 過濾

3、 蒸餾11、電解水的反應屬于下列哪種類型 ()、 、 、12、某地區(qū)居民得“結石”病患者比例明顯多于其它地區(qū),你認為這可能與他們生活的地區(qū)( )A 土壤土質有關 B 空氣污染有關 C 水源水質有關 D 居民體質有關13、水是人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質,日常生活中有人喜歡喝純凈水,市售純凈水中有些是蒸餾水,有關這類純凈水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它是純天然飲品,不含任何化學物質它含有人體所需的礦物質和多種微量元素它清潔、純凈,但長期飲用對健康無益用催化劑可將它轉變?yōu)橛?4、下列現象不會造成水源污染的是 () 造紙廠的廢水直接排入附近河流中 農藥化肥的流失植物的蒸騰作用 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15、下列

4、工業(yè)、農業(yè)和日常生活中的用水方式不宜提倡的是 () 流水漂洗衣物 農業(yè)上對農作物采用滴灌供水工業(yè)用水循環(huán)使用 打掃教室時,先噴灑水后掃地二、我會填空(每空分,共30分)16、世界上的物質都是由相應的微粒構成的,有些物質是由構成的,如;有些是由、構成的,如。17、通電分解水的變化過程中分解成和,它們再通過分別構成、和,(填微觀概念)這其實反映了化學變化的實質,通過這個變化能說明的問題有 18、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所得總體積(填“大于”“”“小于”)200ml,這說明了,生活中還能說明這一結論的例子有(舉一例) 。19、張老師在化學實驗操作臺上擺放了如下一些物質:銅片蒸餾水石灰水硫粉

5、大理石氧氣雙氧水空氣高錳酸鉀?,F請你將這些物質按如下表分類擺放(填序號) 單質 純凈物 化合物 物質 混合物 20、小冬同學制作的簡易凈水器如右圖所示: 小卵石,石英沙和膨松棉的作用是 、活性炭的作用是 。 凈化后是硬水還是軟水?我認為可用 來檢 驗。 長期飲用硬水對人體不利,要降低水的硬度,我采用 的方法。 小冬以為軟水可以洗凈餐具上的油污,但效果不好。我加入洗潔精 后,去污效果很好,這是因為洗潔精具有 的功能。21、三峽工程二期工程已于2003年6月1日開始蓄水。為防止三峽庫區(qū)水源污染,應采取的措施是(填序號) 清理蓄水庫庫底固體廢物; 防止船舶污染;整治相關河流污染;治理庫區(qū)和上游區(qū)工業(yè)

6、污染。22、按要求書寫化學反應文字表達式: 有水參加的分解反應 ; 有水生成的分解反應 ; 有水生成的化合反應 。23、氫氣是一種理想的燃料,它具有資源豐富產熱高燃燒產物是水,不污染環(huán)境這三大優(yōu)點,從社會進步和發(fā)展要求的角度,你認為它作為一種能源和現有其它能源物質比較,最大的一條優(yōu)點是 (填序號)。目前,世界各國科學家正致力于研發(fā)氫氣的獲得技術,我們知道電解水可產生氫氣,但此法不宜大面積使用,理由是 ,你認為科學家們目前主要研究點在哪里? 。三 我會分析(15分) 24、請觀察如下標志徽記,你認為它是什么徽記?(1分)其含義是什么?(1分)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你曾經污染或浪費水的事例(舉一具體事

7、例,50字內)(1分); 再請你提出兩條保護水源、凈化水源的建議或措施。(2分) BA25、小雨同學發(fā)現生活中鐵在干燥的環(huán)境下很難生銹,而在潮濕的環(huán)境中卻較易生銹,于是他認為有水鐵就生銹,無水鐵不生銹。為了證明自己結論的正確性,他設計了實驗來驗證。如圖,他在A試管中盛市售新制蒸餾水,并將嶄新鐵片浸沒于水中,上面滴入一層植物油;他將B試管烘干,放入同樣鐵片,并用橡皮塞封住管口。 分析:小雨在A試管中加入植物油的目的是 ;放置一周后,結果他發(fā)現兩只試管中鐵片均未生銹,于是經過重新思考他改變了先前的觀點,又得出了新結論 ;為了驗證這個結論的正確性,他又增添了一套實驗裝置C,請你幫他畫出此裝置簡圖:又

8、放置一周后,明顯地觀察到了鐵銹,小雨終于得出了鐵生銹的條件是 。通過該實驗探究,小雨同學獲得了許多啟示(請你寫出一條) 。四 我會探究(15分)26、“比較出真知”,比較是科學實驗中常用的一種方法。小剛同學利用比較的方法探究得出了分子在不停地運動的結論。下面是他設計的實驗: 在第一步中他所觀察到的現象是 ;得出的結論是 。 第一步: 第二步:酚酞試液蒸餾水A濃氨水B 他用上套裝置進行實驗,還應用到的一種儀器名稱是 ,他在濾紙上每間隔一段距離滴加的物質是 ;棉花上滴加的物質是 ;放置一段時間后,他觀察到的現象是 ,由此說明了氨分子在不停地運動。27、請你用實驗鑒別蒸餾水與自來水,按照方法、現象、

9、結論的順序填表:物質實驗方法實驗現象實驗結論蒸餾水自來水五 我會設計(10分)28、某學?;瘜W興趣小組同學在學習了制取氧氣這一節(jié)內容后,發(fā)現在實驗室里用5%H2O2溶液加熱制O2,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木條很難復燃。同學們經過認真觀察,猜想其可能原因是 。為了驗證此猜想是否正確,興趣小組的同學經過熱烈討論,制定了實驗方案并進行了實驗。第一組同學采取增大H2O2溶液濃度的方法,用10%的H2O2溶液加熱,結果一段時間后,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木條復燃;第二組的同學在5%的H2O2溶液中加入2滴新制氫氧化鈉溶液,加熱一段時間后,用帶火星木條檢驗,木條復燃;第三組同學從實驗裝置上進行了改進,效果很好(見

10、圖):在實驗基礎上,同學們經過交流討論,得出了一些結論由第一組同學的實驗可得出:影響H2O2分解產生O2的量的多少及分解快慢的因素之一是 ;由第二組同學的實驗可分析得出氫氧化鈉所起的作用可能是 ;第三組同學的實驗驗證了實驗前同學們猜想的正確 性,其中,濃硫酸的作用是 ;小三同學認真觀察了第三組同學的實驗裝置,結合O2的物理性質,提出了一種更簡單的改進裝置,經現場實驗,效果很好,請你畫出他的實驗裝置簡圖。第三單元 測試題 參考答案一、 B B C A B C C B D D B C C C A二、我會填空 16分子 氧氣 原子 鐵 17水分子 氫原子 氧原子 重新組合 氫分組、分子 氧分子 原子

11、是化學變化中最小的微粒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正確合理的結論均算對)18小于 分子間有間隙 舉例(任意合理舉例均可得分)19單質 化合物 混合物20過濾 吸附 肥皂水(或洗衣粉水或洗潔精)蒸餾(或煮沸)乳化2122水 氫氣+氧氣 過氧化氫 水+氧氣氫氣+氧氣 水23 消耗電能,不經濟;目前正致力于研發(fā)理想的催化劑,尋找分解水的最合理的條件三 我會分析24節(jié)水 節(jié)約每一滴水 (舉例合理均可得分) 建議或措施合理可得分25排除空氣對實驗的影響(或隔絕空氣或氧氣) 在僅有水的情況下鐵不會生銹,僅有空氣或氧氣的條件下鐵也不能生銹,鐵生銹是水和空氣(或氧氣)共同作用的結果 ( 圖如下) 科學實驗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其它正確結論或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合理答案均算對)四 我會探究26B燒杯中液體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