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少林氣功內勁一指禪功法熱身法熱身法”是本功法練功時的一套準備動作。 是從心意六合拳”的精碎中總結出了搖、 摩、轉、壓、提、拉、搓、曲、磨丹田等一套動作,并把這些動作聯(lián)系起來,使之既可作為練習本功法之前的準備動作,又可成為一套獨立的體育醫(yī)療方法,名為熱身法”或丹田功”。熱身法”在動作形狀上模仿心意六合”十大形中的一些基本動作,在步法上有虛、蹬、前、后、雞、熊步等基本步型。鍛煉時要求動作協(xié)調,配合呼吸,做到既不松軟飄浮,又不僵硬呆板,而是靈活自然,輕松自如,兩眼平視,炯炯有神,周身充滿力量。下步有力、敦實,象棵蒼松,顯示出很沉穩(wěn)的氣度。本功法呼吸和動作相配合的基本原則是:開吸合呼,升吸降呼第一節(jié)搖
2、丹田(搖膀子)預備姿勢:直立。右腳向前跨出一步,成前弓步;右手在右膝外側,掌心向前,手指并攏;左手拇指朝后,其余四指并攏,指尖朝前,叉腰;頭頸正直,目視前方。動作:右手臂向前上方繞環(huán)至肩上時,掌心外翻向后,同時轉腰帶動手臂繼續(xù)向后下方繞環(huán),經(jīng)體側復原。手臂成車輪狀旋轉一圈為一次,不少于 2020 次。右側做完了再做左側,要求同上,全做完了恢復直立。要求:動作時手臂要伸直,速度先慢后快,目視前方,上身保持正直,勿前俯后仰;腿保持弓步,重心要平穩(wěn),腳跟不拾起,自然呼吸。功用:打開極泉”穴、簟門”穴、京門”穴;活利關節(jié),疏通手三陰、手三陽經(jīng)絡,對防治肩周炎、骨質增生等肩部疾患有療效。歌訣:搖臂好似車
3、輪轉,風云漫舞肩臂旋;活利關節(jié)疏經(jīng)絡,肩臂疼痛可愈痊。第二節(jié)摩丹田(摩肩)預備姿勢:直立。兩腳打開與肩同寬,平行站立,重心在兩腿之間;轉腰屈膝下蹲,身體向左轉體9090 度;右肩在前下沉;右臂自然下垂于兩膝之間;五指松直,拇指朝內,掌心內轉向右;左手置于左腰胯后外側,掌心朝外,左肩高于右肩,頭頸正直,目視前方。動作:右肩帶動肘和手直線向上拎起(似從井里打水上拎狀),屈肘過頭頂?shù)阶畲笙薅?,順勢向右轉腰,帶動胯、膝、踝關節(jié)向右轉動,右手背經(jīng)腋下沿右背部下行至右腰胯后外側處,掌心向外;同時左肩下沉,向右轉體 9090 度,左手背沿左腿后側下行,前移到兩膝之間,五指松直,拇指朝內;掌心內轉向左,左臂自
4、然下垂于兩膝之間;再似右臂那樣上提,并順勢向左轉腰帶動胯、膝、踝關節(jié)向左轉動,反復練習。左右各做 2020 次后恢復直立。要求:動作時注意保持頭、頸、脊柱中正,目視前方;肩、肘、腕、胯、膝、踝各關節(jié)同時轉動,但腳不移動;自然呼吸;手上提、下行時動作要協(xié)調。功用:活動六大關節(jié),故又叫通六關”即肩、肘、腕、胯、膝、踝)。它不僅能促進氣血流通,對關節(jié)痹痛、腰背酸痛有防治作用,還能內練五臟一一又叫練內五行”即心、肝、脾、肺、腎),即通過腰部及各大關節(jié)的轉動,各內臟器官也得到有節(jié)奏的牽動和按摩。因此,對腹脹氣滯、食欲不振、便秘、消化不良等胃腸道疾患尤為有效。摩肩動作,是模仿心意六合”拳的熊形,練習它可為
5、以后練行功打好基礎。歌訣:摩肩形似熊走路,導引五臟和六腑;活利關節(jié)通經(jīng)絡,祛病延年身心舒。第三節(jié)轉丹田(貓洗臉)預備姿勢:左腳向前方跨出半步,成左前虛步,右腿屈膝下蹲,重心在右腿上,以腰為軸,右肩向左轉 9090 度;右手掌心向內,手指朝上,距左“太陽”穴 1010 公分處,成保護狀;左手掌心向內并屈肘向后方拉足,護于左腰際;頭頸正直,目視前方(圖 5 5)。動作:以腰為軸,帶動右肩向右轉動 9090 度,右手掌隨勢下行似“貓洗臉”狀,經(jīng)左胸腹劃弧至右腰際,右肘向后方拉足成三角形,手心向內成護腰狀;同時左肩亦隨之向前,左手掌心向內、向上劃弧至右“太陽”穴處(圖 6 6)。兩手象“貓洗臉”似地頻
6、頻在左右面部成圓形輪番轉動 2020 次; 換成右前虛步再做 2020 次,后恢復直立。要求:動作時注意保持上身正直,上虛下實。以腰帶肩,肩隨腰轉,手隨肩轉,收腹提肛,自然呼吸。功用:本節(jié)動作對內臟有按摩作用。仿生于貓洗臉,可活動帶脈,同時對肩周炎、腰扭傷等疾患有防治作用。虛步站樁的練習,有助于增加下肢的力量,為以后鍛煉提高功法打下堅實的基礎。本動作柔中寓剛,剛柔相濟,用于技擊則有防身進敵之功。歌訣:虛步站樁轉丹田,形態(tài)模擬貓洗臉;收腹提肛前虛步,防治腰扭肩周炎。熱身法(二)第四節(jié)壓丹田(鷹爪恨天無環(huán))預備姿勢:直立。動作:右腳向前跨半步,膝微屈同時右手五指并攏,經(jīng)右耳側向上將臂舉直,使右肋全
7、部伸張開,似手風琴樣地拉足,左手掌心向下,隨勢置于右肘下作保護右肋勢。同時用鼻吸氣(圖7 7) o o 接著右手成鷹爪用力抓物勢卷掌成拳, 直線向下猛拉至拳與肩平, 好似抓住“天的環(huán)”把天拉下來一樣,肋骨此時就像手風琴似地合攏,同時兩腿用力蹬直,挺胸,頂住上面向下的壓力,使內臟受到上下兩個力擠壓作用,左手護右助,并用口迅速呼氣(圖 8 8)。要求:手臂上舉要盡量伸直,下拉時要迅速有力,動作要清楚,一下一下地不能拖泥帶水,動作過程中身體要保持正直,目視前方。右手右腳做完了再換左手左腳,重復交替進行,左右各做 7 7 次,恢復直立。功用:鍛煉“內五行”。 通過上下肢肌群的相對力、 腹肌的收縮以及深
8、吸氣后的突然快速呼氣,使隔肌得到大幅度運動,從而擴大肺活量,增強胸肌、背闊肌、肱二頭肌和腹肌的勁力,并對減肥(皮下脂肪)有成效,對慢性支氣管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注意:高血壓和內臟下垂及肝脾月中大患者宜輕做。歌訣:舉手護肋豎丹田,恨天無環(huán)“頂、壓”勁;排除濁氣身舒展,久練氣順體太平。第五節(jié)提丹田(野馬奔糟)預備姿勢:成立正勢站立,左腳順腳尖方向跨出一大步,成左弓步,兩臂伸直在左腿上方,十指松直,手背相靠,上身傾向出腿方向,目仍視正前方(圖 9 9)。動作:兩臂隨掌心向下、向側后方拉至最大限度,同時用鼻吸氣,重心隨勢后移,右腿屈膝,左腿伸直,上身略后仰(圖 1010); ;兩臂
9、繼續(xù)下行,兩手由掌變拳經(jīng)腋下朝出腿方向猛力向上沖提,同時用口順勢短促呼氣有聲。上身也隨勢前移;右腿用力蹬直,但腳不離地。兩拳眼向外翻轉,左拳在前與眉齊,右拳在后靠近左手腕處與鼻平。頭頸正直,目視前方(圖 1111)。做完 7 7 次后換右腳在前,再做 7 7 次,而后恢復直立。要求:在兩臂后拉至最大限度時,前腿要伸直,與上體、頭頸在一直線上。沖拳后,頭頸、軀干與后腿成一直線上,采取腹式呼吸。功用:加速吐故納新(調息)。對治療肺氣腫、胸膜粘連、腸粘連、胃下垂、腎下垂等疾患有療效。通過腿推腰、腰推肩、肩推肘、肘推手的連貫動作,提丹田之氣上行,打通督脈,并有效地鍛煉了下肢、腰背和上肢的勁力。本動作有
10、較大的技擊實用價值。注意:高血壓患者禁忌。歌訣:野馬奔槽氣門開,收腹提肛暖氣海,肺與腹腔活量大,血壓高者慎重來。熱身法(三)第六節(jié)拉丹田(扁擔)預備姿勢:直立。左腳向前跨出半步,兩腳尖朝前,重心在兩腳之間,兩手臂自然下垂。動作:向右轉體 9090 度,掌心向上,兩臂冉冉向上成側平舉(扁擔式),左手臂在前,右手臂在后,轉頸目視右手“勞宮”穴,同時吸氣;兩手翻掌向下劃弧,下落于大腿兩側,重心下降并隨勢屈膝,向左盡可能轉體 9090 度,隨即直立,兩臂平舉掌心向上,右手臂在前,左手臂在后,轉頸目視左手“勞宮”穴,同時用口呼氣(圖 1212)0 0做完 1010 次后,換右腳在前再做 1010 次,然
11、后恢復直立。要求:兩腳站立要穩(wěn)實,轉動時不要移動;動作要緩慢、協(xié)調、柔和;上身轉動要以腰為軸,頭隨上身轉動;兩臂前后平舉,一定要象“扁擔”那樣盡量做到與肩成“一”字水平,不能兩臂橫舉象門閂,或高舉過肩,或低垂傾斜;頭頸一定要轉動,目視后掌“勞宮”穴。功用:頸椎、腰椎為人體樞紐,經(jīng)常練習本節(jié)轉腰回顧動作,可使督脈、任脈、帶脈通暢,脊柱靈活,增強平衡性。對眩暈癥、咽喉炎、頸椎病、腰椎病、骨質增生、強直性脊椎炎等均有一定的療效。而展臂擴胸動作,可使上下肢肌肉放松,血壓降低,所以本節(jié)動作對防治高血壓、肩周炎、胸膜粘連、肺氣月中等疾患也有一定的作用。歌訣:肢體放松前后步,頸腰后轉手平舉;脊柱靈活通帶脈,
12、諸多疾患皆可去。第七節(jié)搓丹田(搓草純)預備姿勢:立正勢。左腳順腳尖方向跨出一大步,成左弓步;左手掌心向上置于左膝上,右手合左手上,手指松直,頭頸、腰、背均自然放松(圖 1313)。動作:收腹提氣, 右手用內勁沿左臂內側向上提至左肩, 再經(jīng)胸前至右肩上, 同時用鼻吸氣 (圖1414); ;接著,右手再沿原路線下搓復原,同時用口呼氣。上提下搓各一次為一遍,做完 1 10 0遍后換右腳在前,再做 1010 遍,然后恢復直立。要求:上提時上身隨勢向側后轉動、挺胸,手盡量上提至肩上,前腿保持弓步,后腿可以略屈;下搓時后腿仍蹬直;上下搓動時兩腳均不得移動;一提一搓走內勁,氣貫五指;逆腹式呼吸,且要“細、勻
13、、深、長”。功用:本節(jié)動作又稱“吐納功”,一提一搓走內勁,使丹田氣隨之提放,故有壯大丹田原氣的作用。通過“細、勻、深、長”的呼吸,吐盡濁氣,納入消氣,故又稱為“調息功”,可增強肺部和機體的氣體交換功能,提高血液的含氧量,保證了對大腦和各臟腑器官氧氣的供應,進而可消除腦部的瘀血現(xiàn)象,振奮神經(jīng)系統(tǒng)機能。本動作的前俯后仰,對腰、腹、肩、背也是良好的鍛煉。神經(jīng)衰弱、失眠、眩暈以及慢性支氣管炎;經(jīng)常傷風感冒的虛癥患者,可多練本節(jié)動作;對于長期伏案工作的腦力勞動者,尤為適宜。歌訣:一堤一搓走內勁,深細勻長當記詳;疾病可防身體健,吐故納新元氣壯。第八節(jié)曲丹田(烏牛擺頭)預備姿勢:直立。左腳向左側橫跨一大步,
14、重心在兩腿之間,目視前方,右手背貼近右腮,左臂在體前伸直,掌心朝下護擋(圖 1515)。動作;屈右膝,左腿蹬直,重心右移,同時上身向右下側傾倒至最大限度、吐氣(圖 1616); ;隨后立直身體,同時吸氣,右手經(jīng)胸前換成護檔掌、左手經(jīng)胸前向面部劃弧,手背隨勢貼近左腮;重心左移,上身向左下側傾至最大限度,屈左膝,右腿蹬直(同圖 16,16,方向相反),如此左右交替各做 1010 次,恢復直立。要求:上身側曲時,不要前俯后仰,頭頸、軀干和腿成“拱形”曲線;目視前方;立直身體時用鼻吸氣,側曲時用口呼氣注意:高血壓、心臟病患者禁做。功用:本動作以較大幅度的左右側彎運動, 更好地加強腰腹背部、 脊柱、 肌
15、肉韌帶的鍛煉。 “腰為腎之府”、“腎主腰腿”,故本動作有外健腰腿、內周肝腎之功也屬武術防護技擊法之一。歌訣:烏午擺頭幅度大,心血管病莫練它;速度快慢量力為,內健肝腎外腰胯。第九節(jié)磨丹田(磨豆腐)預備姿勢:立正勢。右腳順腳尖方向跨出一大步,成右弓步。右手掌心朝下,五指松直,置于右胯前 1010 公分處;左手拇指朝后,另四指朝前叉腰;頭頸正直,目視前方(圖 1717)。動作:右手向左一向前一向右一向后成推磨狀水平劃圓至右胯前(圖 18181919); ;腰隨勢轉動,先向外轉再向內轉,各劃圓 5 5 次。換手、換腳后,同上再各做 5 5 次,然后恢復直立。要求:全身放松,動作要緩慢、柔和,上下協(xié)調,
16、呼吸自然;劃圓要平穩(wěn),手平帶脈,目視“外勞宮”。功用:本節(jié)動作有啟動帶脈、平肝順氣、平衡陰陽的功效。它也是為實現(xiàn)“外氣內收”、“內氣外放”打基礎的必不可少的鍛煉項目之一,可單獨在花木叢中或空氣清新之地反復做,持之以恒者,必將受益無窮。歌訣:弓步旋膝來推磨,輕松緩慢“得氣”多;啟運帶脈作用大,平肝順氣益于我。“熱身法”整套動作鍛煉至此,周身會微微出汗,掌心可有不同程度的脹、麻、冷、熱之感,神清目明,筋骨柔軟,關節(jié)靈活,實為全身氣機通暢之征,從而為鍛煉者在馬步站樁后能盡快地進入“氣功態(tài)”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內勁一指禪站樁、扳指法馬步站樁功馬步站樁功,是本功法的基礎,即筑基功。預備姿勢:放松直立,兩腳分
17、開,與肩同寬,腳尖內扣 1010 度左右;兩臂自然下垂,掌心向內,身體中正,目視前方(圖 2020)。起勢:掌心相對,兩臂向前緩緩抬至與肩平(圖 2121); ;翻掌向上,屈肘收手,經(jīng)腰間帶脈處向后、向外,再向前劃?。▓D 2222); ;翻掌向下,兩臂略收回,置于體前,同時屈膝下蹲成馬步站樁式(圖 2323)。站樁要領:1 1、兩腳與肩同寬;2 2、兩腳尖內扣 1010 度左右;3 3、十趾抓地,但不要過分用力;4 4、屈膝下蹲,但膝不超過腳尖;5 5、收腹,提肛;6 6、圓檔,松腰,松腰;7 7、含胸拔背;8 8、虛領頂頸;9 9、舌舐上腭;1010、目視前方;1111、鼻尖和肚臍成垂直線(
18、即鼻尖和肚臍的連線垂直于地面);1212、百會和會陰成垂直線(即“百合”穴和“會陰”穴的連線垂直于地面); ;1313、虛腋;1414、沉肩墜肘;1515、小臂和地面平行;1616、兩小臂互相平行;1717、中指和小臂成一直線;1818、手掌成瓦狀;1919、手指成梯形,拇指和食指成鴨嘴形;2020、上虛下實,面帶微笑,自然呼吸。2121、馬步站較時要做到三個不要:不需入靜,不要意守,不要把別的功法的概念加入本功法。一個強調:強調動作姿勢的準確。2222、要做到三個穩(wěn):起勢穩(wěn),站樁穩(wěn),收功穩(wěn)。要求:每次站樁的時間不宜少于 3030 分鐘(初學者時間可以由短到長,循序漸進);架勢可隨著體力的增強
19、而由高到低(在一定的范圍內,架勢越低,“體外反搏”的作用越強,“暴發(fā)力”越大)0 0扳指(趾)法扳指(趾)法,既是本功法的一大特色,也是本功法的關鍵所在。練功中,當我們在馬步站樁 10102020 分鐘后,按照“2 2、4 4、1 1、5 5、3 3”的順序(圖 24242828) , ,有規(guī)律地扳動手指(同時也盡可能地隨之按壓相應的腳趾)時,體內會有溫煦之感,手上的“氣感”亦隨之增強。有的人還會出現(xiàn)隨著指趾的扳動,身體不自主地前俯后仰的微動,甚至劇烈地震動,并感到有一股熱流在體內循環(huán),周流不息。堅持練功 3 36 6 個月者,不僅能很快地祛除疾病,體力大增,而且會變得思維敏捷,精力充沛,全身
20、好像有使不完的勁,其功力可達到一般“內氣外放”氣功師的水平。第一節(jié)第一套扳指(趾)法(抗老益壽扳指法)起勢:繼馬步站樁 10-2010-20 分鐘后開始扳指。扳指順序:1 1、食指;2 2、無名指;3 3、拇指,4 4、小指;5 5、中指。扳指要領:兩手放平,掌心朝下,手指放松伸直(此時腳趾也同時放松),屈食指掌指關節(jié)(指問關節(jié)伸直),慢慢地壓下食指;停 1.51.52 2 分鐘后,食指慢慢抬至略高于原位后復原。停 1-21-2 秒鐘后,再用此方法依次扳動各指(圖 24242828)。五指均扳過一次為一遍,如有時間,可連續(xù)扳三遍或五遍,再繼續(xù)馬步站樁 5 5 分鐘左右,即可做收勢收功,或做后面
21、的動功。要求:1 1、不要多扼、少扳和錯扳;2 2、手指壓下和扳起的速度要緩慢,以免發(fā)生意外;3 3、板指時要盡可能地同時按壓相應的腳趾;4 4、如發(fā)現(xiàn)有頭暈現(xiàn)象,不必害怕,做收勢后休息片刻,唱點熱茶即可消失。第二節(jié)第二套扳指(趾)法第二套扳指法的起勢、扳指要領和要求都和第一套扳指法相同,只是扳指的順序、次數(shù)和停留的時間不同。扳指順序及其次數(shù):1 1、拇指:連續(xù)扳動 3 3 次;2 2、中指:連續(xù)扳動 5 5 次;3 3、小指:連續(xù)扳動 3 3 次;4 4、食指:連續(xù)扳動 7 7 次;5 5、無名指:連續(xù)扳動 9 9 次,6 6、中指;再扳動 1 1 次。扳指時間:每扳動一次手指的前后時間約
22、1515 秒, 即手指扳下, 時間為 1010 秒; 手指復原,時間為 3 35 5秒。內勁一指禪動功動功又稱“內勁站樁功”,它是在馬步站樁基礎上進行鍛煉的樁勢。它仍強調動作姿勢的準確,并講究以勢運氣,以氣助力,以力帶氣,從而達到“氣血并練”、“勁氣并練”、“表里并練”,使氣、力倍增,促進全身經(jīng)絡通暢,氣血調和,陰陽平衡。它主要練能量的貯存和釋放,增強雙手“外氣內收”、“內氣外放”的功能。第一節(jié)雙臂攬月預備姿勢:繼馬步站樁姿勢。動作:屈肘,兩小臂收向胸前,離體約 1010 厘米,中指相對,兩臂交錯,右臂在上,左臂在下,互相平行,相距約 1010 厘米;掌心朝下,手指成梯形;右手“勞宮”穴對準左
23、臂的“曲池”穴,左手的“外勞宮”對準右臂的“少?!毖ǎ▓D 2929)。攬月 5 51010 分鐘后手指松直,隨即兩臂向兩側同時緩緩拉開,如同大鵬展翅一謂之“拉氣”(圖 3030); ;略停 1 13 3 秒鐘,然后再沿原路復原謂之“進氣”。反復做7 7 次。要求:不要聳肩縮頸,拇指不得指向胸部,攬月時自然呼吸,拉動時開吸合呼;拉開后,兩臂不伸直,兩“合谷”穴相對。功理:通過“勞宮”穴作用于“曲池”和“少?!倍?,使兩臂酌經(jīng)氣互相滲透,氣血貫通,從而加強手三陰、手三陽經(jīng)脈之氣的運行,并調節(jié)其平衡。第二節(jié)十字手預備姿勢:繼雙臂攬月, 直立, 雙肘下落, 兩手在胸前 1010 厘米處交叉成“十字手”
24、, 上缺口平“天突”穴(圖 3131)。動作:十趾抓地,收腹提氣,腿部發(fā)力推動腰、背、肩、臂,十指朝上成立掌,兩臂同時用內勁向前推山,將勁、氣推運至十指末梢,推到盡頭(圖 3232); ;然后放松,將手收回胸前。十字手推小時吐氣,收回時吸氣,一推一收為一遍,做 7 7 遍。要求:力發(fā)于根、自下而上節(jié)節(jié)貫通;前推時用七分勁,填背;收回時帶三分勁,坐背;前推時不要聳肩縮頸,頭頸切忌用力,以免血壓升高。功理:兩臂用內勁盡量前推時,背部肌肉、韌帶受到牽拉,脊髓也隨之上升,勁、氣由下而上貫通督脈;放松收回時,勁、氣仍循督脈而回。這樣,一緊一松,久練之則勁氣相隨,氣大力粗,督脈自然通暢。第三節(jié)抱球預備姿勢
25、:繼十字手后恢復馬步站樁姿勢。動作:兩手距胸腹約 1010 厘米,右手在上,平“膻中”穴,手心朝下;左手在下,平“神闕”穴,翻掌朝上;兩手“勞宮”穴相對成抱球狀(圖 3333)。抱球 5 51010 分鐘后,兩手同時緩緩地上下拉開,右手向上拉至平“百會”穴,左手向下至“會陰”穴(圖 3434)謂之“拉氣”; 到位后停 1 13 3 秒再緩緩地合攏至肚臍前, 兩手相距約 1010 厘米謂之“壓氣”,停 1 13 3 秒后再拉,如此反復拉壓 7 7 次。要求:姿勢同馬步站樁時要求,右手拇指不得指向胸部,抱球時自然呼吸,拉動時開吸合呼。功理:兩手“勞宮”穴相對在體前成“抱球”狀,兩掌心可有明顯的相斥
26、或相吸(因人而異)的“氣感”,當兩手在胸腹前上下拉動時,則導引三焦之氣貫穿帶脈,作用于任脈的承漿、大突、膻中、中皖、神闕、關元等穴,而調理并強化任脈、沖脈(因其夾行于兩側)和帶脈之經(jīng)氣。久練之可促進“心腎相交”、“水火相濟”,并可防治月經(jīng)不調等婦科病及泌尿、生殖系統(tǒng)疾病。第四節(jié)丹鳳朝陽預備姿勢:繼抱球后,直立,雙手成仰掌護腰待發(fā)勢(圖 3535)。動作:右手拇指分開,另四指并攏,勁自下而上發(fā)于腳跟而貫通到掌指,用內勁向前平推,推到盡頭后放松,翻掌向下(圖 3636), ,向左手方向劃弧,在左手上約 1010 厘米處兩手“勞宮”穴相對(圖 3737), ,停 2 23 3 秒鐘,然后原路返回,至
27、手臂伸直時再翻掌向上,收回腰際仍成待發(fā)勢。左手動作同上,一左一右各做一次為一遍,共做 7 7 遍。要求:前推時收腹提氣用頂勁,同時用口呼氣,收手時用鼻吸氣,頭頸正直,忌用力,目視前方。功理:手前推時,勁氣由臟腑而出,“內氣外放”,經(jīng)手三陽經(jīng)而達學指;收手時則“外氣內收”,經(jīng)手三陰經(jīng)而回。練此功氣的脈沖量增大,內外氣的交換循環(huán)大大增強,久練之則氣大力粗。第五節(jié)仙人指路預備姿勢:當“丹風朝陽”預備姿勢同(見圖 3838)。動作:兩手拇指分開,另四指并攏;掌、肘、肩運動,均勻地用內勁向前推出,推到盡頭后放松,翻掌向下(圖 3838), ,蓄勁而收回腰際(圖 3939), ,再恢復原持發(fā)勢。做7 7
28、遍。要求:推手時勁氣的走向是以腳為根,腿推腰,腰推肩,肩推臂,臂推手。推手時呼氣,收手時吸氣,頭頸忌用力,目視前方。功理:本樁勢是將全身的勁氣運至雙手,經(jīng)手三陽經(jīng)而發(fā),由手三陰經(jīng)而回。久練之不僅可以增強肩、臂、掌、指的勁力,更重要的是加強雙手內外氣的交換,增大氣量,達到能雙手發(fā)氣的目的。第六節(jié)力劈華山預備姿勢:左腳向左橫跨一大步,重心在兩腳之間;兩手腕交叉于胸前約 1010 厘米處,上缺口對“大突”穴,指尖朝上(圖 4040)。動作:手指朝上,用內勁向上舉起,直插云霄,雙僧伸直(圖 4141), ,同時吸氣;用力徐徐朝前下方成弧形劈下(圖 4242), ,同時呼氣:略停 1-31-3 秒,雙手
29、保持手指朝下,不可打彎,直線緩緩向上,肘打彎,提至胸前,同時吸氣;直腰,兩手松直,指尖朝上,核復預備姿勢,同時呼氣。做 7 7 遍。要求:下劈時腿要挺直,劈下后不低頭,目視前方。功理:本動作勁發(fā)于腰部,力運四肢末梢,氣走手、足三陰、三陽經(jīng)。久練之則百脈通暢。注意:高血壓、心臟病患者忌用力過猛第七節(jié)海底撈月、懷中抱月預備姿勢:同“力劈華山”的預備姿勢(見圖 4040)0 0動作:兩手掌心朝前,成拉幕狀緩緩向左右水平分開,貫氣于掌指,坐腕,用力向兩側平推成“大字樁”(圖 4343), ,同時吸氣;松腕,手指朝下,彎腰,緩緩下落撈月(海底撈月),屈腕,指尖相對(圖 4444)。同時呼氣,向上撈起,上
30、身隨勢而起,直腰屈肘,兩臂運動,掌指著力,似抱重物狀,緩緩端起至胸前(懷中抱月),同時吸氣(圖 4545); ;兩手交叉于胸前,同時呼氣,饒復預備姿勢。反復做 7 7 遍。要求:彎腰撈月時兩腿要挺直,不低頭,目視前方;上身隨勢而起時,要垂肩墜肘,頸部不僵直。功理:海底撈月,氣貫掌指,蓄勁待發(fā);向上撈起,則鍛煉腰背,通手六經(jīng)脈,并可提升“中氣”,對內臟下垂疾思有一定療效。第八節(jié)霸王舉鼎預備姿勢:繼“海底撈月”中的“懷中抱月”勢(見圖 4545)動作:接上式,兩手緩緩上托至鎖骨處后,小臂內旋,翻掌向上,拇指分開,另四指并攏,中指相對,用內勁徐徐上舉,腰、腿、臂均用力挺緊勿松,成“舉鼎”狀(圖 46
31、46), ,同時吸氣;隨即兩臂放松,從兩側緩緩下落一“八卦圈”,同時呼氣;當兩臂落至與肩平時坐腕,運勁外撐成“大字樁”(見圖 4343), ,同時吸氣;停 1 13 3 秒鐘,再放松,徐徐下落,恢復原勢,同時呼氣,做 7 7 遍。要求:上舉時臂要挺緊,并保持指端相對。成大字樁時,要收腹挺胸,兩腿夾緊,勁往下沉至腳心,上肢用多大力,下肢也用多大力。功理:雙手托起上舉,則導引氣在胸腹中運行,以開舉陽氣,充養(yǎng)髓海,調理三焦注:第七、八兩節(jié)通常合在一起練習內勁一指禪調氣功五、調氣功第一節(jié)拉氣預備姿勢:兩腳與肩同寬,全身放松,兩手在腹前約 1010 厘米處,“勞宮”穴相對,成“抱球”狀;左手在下,平“神
32、闕”穴,掌心朝上;右手在上,掌心朝下,和右手相距約 1010 厘米(圖 4747)。動作;滾氣:左手在里向內、向上滾動,右手在外沿左手背向下滾動(圖 4848), ,滾至右手心向上,并和“神闕”穴平,左手心向下,在右手上約 1010 厘米,兩“勞宮”穴相對;拉氣:左手向左上方,右手向右下方同時緩緩拉開,停 1 13 3 秒(圖 4949); ;壓氣:兩手按原路線緩緩合攏,恢復抱球狀。然后再“滾氣”、“拉氣”、“壓氣”,要領同上。左右各做一次為一遍,做 3 35 5 遍。要求:兩手成斜對角拉開,并始終保持掌心相對;拉開時吸氣,合攏時呼氣。功理:久練之則手掌“氣感”日益增強,蓄積內氣,導至掌指,即
33、能“內氣外放”,為人治病。第二節(jié)轉氣預備姿勢:同“拉氣”預備姿勢(見圖 4747)。動作:右手心向外向上、左手心向里向下一齊翻轉,右手向上推成“托天勢”,左手向下成“按地勢”,兩手再用力上下推按到盡頭,同時吸氣謂之“頂天立地”或“金剛托天”(圖 5050); ;向左體側彎腰,找開氣門謂之“轉氣”(圖 5151)。放松,直腰,右手從右側向下轉,左手在左側向上轉一謂之“八卦圈”,同時呼氣。兩臂轉至與肩平時,掌指上翹 9090 度,用力向左右平推,氣貫“大陵”穴,同時吸氣-謂之“大字樁”(圖 5252)。放松,同時呼氣,“八卦圈”右手向下轉,左手向上轉,成左手托天、右手按地勢;向右體側彎腰-“轉氣”
34、,再放松,直腰,“八卦圈”左手向下轉,右手向上轉,至兩臂與肩平,坐腕,掌指上翹 9090 度,左右用力推成“大字樁”。做 3 35 5 遍。功理:調整陰陽,練氣、練力。久練之自能運氣外放,造福人民。內勁一指禪收勢六收勢接“轉氣”結束時的“大字樁”0 0 勢(見圖 5252)。小臂外旋,掌心向上,屈肘,手向頭上方劃弧,左腳向右腳靠攏,同時吸氣;掌心向下,經(jīng)頭前慢慢下落,同時呼氣,導氣至“涌泉”穴(圖 5353、5454)0 0提手、落手反復做 3 3 遍,恢復直立。要求:1 1、收勢是防偏、糾偏的基本方法,因此,每次練功完畢,都必須認真做好收功導氣的動作。如選練功法中的某樁勢,在結束時先將左腳收
35、回,手心向上從兩側提起至與肩平,然后再按上述動作做即可。2 2、兩手內收時,手心不可對著耳朵。第二節(jié)壓氣-雷聲動作:做完收勢后,左腳向左前方跨出一步,伸出左手,手心朝上,在揮右臂用手猛擊左手的同時,收服提氣,發(fā)出一聲短促有力的“咦!”字聲(圖 5555); ;隨即全身用勁,兩腳用力抓地,后腿猛蹬起,瞪眼,直頸,大有怒發(fā)沖冠、排山倒海之勢,其形好似戰(zhàn)士在演練刺殺中的“躍進刺”一樣,表現(xiàn)出一股神威。作用:虎有抖毛之威。每次練功完畢,大喊一聲“咦!”不僅有先聲奪人之感,表示練功完畢還有余力-振奮精神,更重要的是使你的五臟六腑震感憾一下,從而避免有氣阻、氣塞現(xiàn)象留在體內,以防止出偏差,同時,這也是“內
36、練一口氣”。內勁一指禪坐功七坐功第一節(jié)平坐式平坐(也可盤坐)于凳上,兩腿交叉。起勢和其他有關要求同馬步站樁一樣(圖 5656), ,在收功前也可做扳指法。收勢:站起,同第七章收勢。要求:凳子不宜過高或過低,兩腳不能懸空;背部不靠椅背;不要意守,不需入靜,自然呼吸。功理:其作用同馬步站樁,只是得氣較慢,適合于體弱而無力練站樁者,也適合于坐著看電視等情況下練功。第二節(jié)單手合什式動作和要求:平坐(也可盤坐)于凳上,兩腿交叉。右臂屈肘內收,掌心朝左,拇指對準鼻尖,相距約 1010 厘米,其余四指松直朝上;同時左臂屈肘,小臂和地面平行,五指放松,掌心朝上,“勞宮”穴對準右肘尖,成單手合什式。兩眼睜開,平
37、視前方,虛領頂頸,舌舐上腭,含胸拔背,收腹提肛,自然呼吸(圖 5757)。時間不要少于 3030 分鐘,兩手可交換。收勢:站起,同第七章收勢。功理:本功主要用于養(yǎng)氣、練氣。幾分鐘后,下面一手的掌心可有明顯的“氣感”,或覺有股氣從肘尖向下面手的“勞宮”穴壓進,手舉可有冷、熱、麻、脹之感,甚至有撕裂感。上面手的指尖也有脹、麻之感。久練可疏通經(jīng)脈,打開“勞宮”穴,不僅可以養(yǎng)氣健身,而且可為“內氣外放”打下基礎。第三節(jié)雙手合什式動作和要求:平坐或盤坐于凳上,兩腿交叉。上身自然松直端正,虛領頂頸,舌舐上腭,兩眼睜開,平視前方。兩手(手心向上)臂從兩側緩緩地抬起,略過頭頂,隨后從頭面前慢慢地下落至中指約與
38、鼻尖同高處,雙手輕輕地合攏于面前,成“雙手合什”式(圖 5858)。練功時間不少于 3 30 0 分鐘。收勢:兩腿分開站起,兩腳并攏,兩手順勢而下,導氣至“涌泉”穴,接拳再按第七章做收勢。功理:本功是練養(yǎng)結合、以養(yǎng)為主的功法。兩手相合,則使兩手臂之經(jīng)絡、穴位完全相對,從而不僅有利于疏通經(jīng)絡,充養(yǎng)內氣,而且還有助于調和氣血,平衡陰陽。第四節(jié)盤坐式動作和要求:兩腿交叉, 自然盤坐 (單盤或雙盤皆可) 于普通床或炕上 (地面上鋪坐墊, 或同坐功第一式,平坐于椅子上) ,臀部可稍墊高一些,上身自然松直端正,虛領頂頸,舌舐上腭,兩眼睜開,松肩含胸。肘可置于腿上,兩手掌心朝上,重疊于腹前,拇指相對或相接,
39、另四指并攏;自然呼吸,深、細、勻、長。時間要 3030 分鐘以上(圖 5959)。功理:本功主要用于養(yǎng)氣。室外氣候不適或年老體質虛弱者,均可鍛煉。內勁一指禪臥功八臥功預備姿勢:仰臥,兩腿伸直,雙臂置于體側。動作和要求:寬衣解帶,全身放松,舌舐上腭,兩眼睜開,兩腳交叉。兩小臂彎曲,大小臂間夾角大于 9090 度,手勢同馬步站樁時一樣(圖 6060)。自然呼吸,深、細、勻、長。練功時間應不少于 3030 分鐘。收勢:兩腳分開,雙手由兩側向頭頂劃弧,再沿任脈下按,將氣導至“涌泉”穴,反復做 3 3 次。不需馬上入睡時,可站起來收功,方法同六章收勢。功理:臥功主要用于養(yǎng)氣,室外氣候不適或體質虛弱無力練
40、站樁功者均可進行臥功鍛煉,年老體衰、氣血兩虧者尤為適宜。有失眠現(xiàn)象者,可借助臥功誘導入睡,當練至睡意襲來時,可自然睡去。少林內勁一指禪快速得氣法“快速得氣功法”由“振抖催氣功”、“益智功”、“雙龍戲珠功”和“三元灌氣功”組成。這套功法,有的是先師闕阿水所傳之傳統(tǒng)功法,有的是受王友成教授啟迪而新編,同時也融會了師門同道和我本人多年學練、傳功的經(jīng)驗與體會。近年的實踐證明,這套功法既有得氣快的特點,又具有開竅益智的功效;加上適當?shù)臏蕚洌嵘矸ǎ﹦幼骱汀笆談荨焙?,既可自成體系單獨習練,又可插入普及功法中合練。1 1. .振抖催氣功“振抖催氣功”,是本師門的傳統(tǒng)功法之一,是練功者在經(jīng)過半年至一年馬步站樁
41、訓練的基礎上,為了把氣“練活(先師闕阿水語)”而進行的一種特殊練功法。動作要領:練功者,按照馬步站樁的要領調整好基本架勢后,在兩腳不離地的情況下,兩腿有規(guī)律地上下“抖動”,猶如騎在跑動著的馬上一樣。功用:本人從幾十年的練功實踐中體會到,就某種意義上說,“久臥不如一坐,久坐不如一站,久站不如一抖”。在馬步站樁中,通過兩腿有規(guī)律地上下“抖動”,致使腿上的肌肉產(chǎn)生規(guī)律性的收縮、放松,這不僅強化了馬步站樁的“體內反搏”作用,有助于進一步活躍全身氣機,疏通經(jīng)絡,“打開”穴道一一特別是勞宮穴等,而且還有利于加快體內生物分子和磁性物質的有序化,從而達到增大功力,增強“外氣內收,內氣外放”的功能。要求:振抖的
42、頻率、幅度的持續(xù)時間,應因人而異、量力而行“益智功”, 是在本功法“內勁站樁功一一動功”中“雙臂攬月”及“扳指法”的基礎上新編的功法。動作要領:練功者,在馬步站樁的基礎上,兩臂頻頻地反復交叉一一分開,兩手指亦不停地抖動,連續(xù)做 1 12 2 分鐘;冉兩手心相對,兩臂上(至百會)、下(至會陰)交替運動,同時手指亦不停地抖動,連續(xù)做 1 12 2 分鐘。功用: 現(xiàn)代人體科學揭示, 人的大腦分左右兩半, 左腦支配右手, 右腦則指揮左手;而手指又與六臟(含“心包”)六腑密切相關聯(lián)。因此,練功者在氣功狀態(tài)下,在有目的地抖動手指的同時,又讓兩臂作有規(guī)律的交叉、相對運動,不僅可以活躍各臟腑之氣機,使其平衡協(xié)
43、調,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強大腦細胞的活力,使左右腦產(chǎn)生“交緣”,從而達到平衡小腦和開發(fā)大腦智能的目的。要求:兩臂的展收、交叉,應舒展、自然;手指的抖動,要快、靈、勻、柔。3 3 . .雙龍戲珠功“雙龍戲珠”,是“一指禪”的傳統(tǒng)功法之一。動作要領:繼“益智功”結束后,兩手心相對,如同抱著一個“大氣球”似的,像“太極云手”那樣左右盤旋,腰亦隨勢自如轉動。連續(xù)做 1 12 2 分鐘。功用: 練功者通過兩手的“自我導引”及轉體運動, 不僅可以激發(fā)“下焦”與“中焦”之氣機,而且可以疏通任脈、帶脈及手三陰經(jīng)脈,增強雙手“內、外氣”交換的功能。要求:下面的手向上轉換是沿任脈而行的;手、腰、腿動作要柔和、協(xié)調、
44、綿綿不斷,不“虛頭晃腦”,目視上面的手,呼吸自然。4 4 . .三元灌氣功祖竅(印堂)、膻中、神闕三穴,古稱“三元”,對該三穴“灌氣”,謂之“三元灌氣”。它是“一指禪”的練功法之一。動作要領:繼“雙龍戲珠”結束后,兩手“捧氣”對準“祖竅”一一印堂穴,順時針(或逆時針)轉三圈;接著順勢而下,對準膻中穴轉三圈;再順勢而下,對準神闕穴(即肚臍)轉三圈;然后順勢而上,先后對準膻中穴和印堂穴各轉三圈;再順勢而下,先后對準膻中穴與神闕穴各轉三圈如此上下反復做 3 39 9 遍,最后在神闕穴結束。功用:人體的每一個穴位都是其能量的集聚點和內氣運行的“轉換站”,而印堂、膻中、神闕三穴,則是人體的三大竅穴,故氣功界有人將其分別稱之為“上丹田”、“中丹田”和“下丹田”。當練功者經(jīng)過馬步站樁振抖催氣、益智功、雙龍戲珠功等鍛煉后,全身氣機已充分發(fā)動。因此,我們這時用勞宮穴對這三大竅穴進行“自我灌氣”,就不僅可以增強其“內、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智能金融科技應用開發(fā)合同
- 中心社區(qū)房屋買賣代理合同
- 電子設備租賃服務合同
- 第3單元第9課《按圖索驥-制作熱點鏈接》-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清華大學版(2012)初中信息技術八年級下冊
- Unit3 Could you please clean the room Section A (3a) 教學設計 2024-2025學年人教版八年級英語上冊
- 第17課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與戰(zhàn)后國際秩序的形成 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高一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
- 第六單元課外古詩詞誦讀《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
- 認識倍數(shù) 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冀教版數(shù)學四年級上冊
- 第6單元 單元分析2024-2025學年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統(tǒng)編版)
- Unit 1 Lesson 4 Againplease?。ń虒W設計)-2024-2025學年魯科版(五四學制)(三起)英語五年級上冊
- 2024年湖南公務員考試申論試題(省市卷)
- 2025年春新人教版化學九年級下冊課件 第九單元 溶液 1-課題1 溶液及其應用 第1課時 溶液的形成
- 2024-2025學年高中物理第十二章機械波4波的衍射和干涉課時作業(yè)含解析新人教版選修3-4
- 安全管理人員七大職責
- 2025節(jié)后復工安全工作重點(培訓課件)
- 員工之愛崗敬業(yè)培訓課件1
- 植入式靜脈給藥裝置護理技術課件
- GB/T 24091-2024適應氣候變化脆弱性、影響和風險評估指南
- 《宗教與文化》課件
- 醫(yī)療機構依法執(zhí)業(yè)自查管理辦法
- 傳染病監(jiān)測預警與應急指揮信息平臺建設需求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