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走進大自然、接受自然教育【精選文檔】 走進大自然、接受自然教育 幼兒自然教育的科學運用 摘要 新綱要指出:讓孩子“喜愛動植物,親近大自然,關心周圍的生活環(huán)境.”四、五線城市幼兒園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在科學教育中幼兒園應結合地域特點,利用當?shù)刈匀毁Y源開展活動:利用農村自然資源,讓孩子接觸自然,激發(fā)對自然科學的認識興趣;創(chuàng)設自然環(huán)境,讓孩子探究自然,延伸幼兒對大自然的興趣,拓展幼兒認識自然的途徑、積累科學經驗。 關鍵詞 幼兒園 自然教育 幼兒園新綱要指出:讓孩子“喜愛動植物,親近大自然,關心周圍的生活環(huán)境?!?“引導幼兒接觸自然環(huán)境,使之感受自然界的美與奧妙,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和認識興趣;” 但
2、我們發(fā)現(xiàn):目前由于經濟的發(fā)展,“城市化”的傾向逐漸加劇,人們的生活逐漸遠離了自然。有的幼兒雖長在農村附近也很少有機會與大自然親近,一來家長們出于孩子的衛(wèi)生安全考慮,把孩子關在家里看電視或玩手機游戲,不讓孩子走進田野;二來現(xiàn)在很多幼兒園遠離自然,把孩子關在幼兒園圍墻內進行教育,既有客觀原因(幼兒園的地理位置等),也有幼兒園或教師的主觀原因(安全考慮、組織有難度、嫌麻煩等).而遠離自然的趨勢十分不利于幼兒身心的健康成長:一、會使孩子缺乏生活常識和經驗,不利于激發(fā)對自然界的好奇心和認識興趣案例(1)這是筆者的親歷:“在春游路上孩子們看到遠處田里有幾位農民在鋤地種植,借此機會,老師想教育孩子們明白農民
3、的辛苦,就對孩子們說:看農民伯伯多辛苦,在鋤地種糧食呢。你們知道他們在種什么嗎?在場的小朋友能回答出問題的在極少數(shù).案例(2)這是幼兒園大班的一次教學展示活動:“老師拿出一個洋蔥問孩子,這是什么?'一個孩子說:這是番茄.老師進一步啟發(fā),這不是番茄,只是形狀有點象,到底是什么?結果沒有一個孩子回答出來。最后,老師對孩子們說:你們不知道呀,老師告訴你們,這個叫洋蔥?!卑咐?3)筆者在中國兒童網論壇上曾看到這樣一篇文章“五谷不分”造就“知識侏儒”:“日前,江南時報記者在南京一些中小學采訪時了解到,很多學生對于糧食、蔬菜以及農事方面的知識甚為缺乏。在城北一所中學采訪時,一位男生面對記者如何區(qū)分
4、稻子和麥子的問題時,表現(xiàn)出一臉的茫然,只是說吃的米就是稻子,吃的面條就是麥子。他對記者提出的問題不以為然,說我就算知道什么是稻子什么是麥子,又有多大的意義呢?不識稻與粱,不知世事艱。一餐與一飯,當思稼穡難。對農業(yè)知識的極度匱乏,只是現(xiàn)在孩子缺乏生活常識的一方面體現(xiàn)。生活常識是生存技能的基礎。孩子終究是要走上社會的,那時他們首先要學的就是基本的生活常識和生存技能。沒有了這些,就算會講多種語言、會解再多數(shù)學題,也是永遠都長不高的知識侏儒。"可見,現(xiàn)在的孩子們缺乏生活常識、農事經驗已是相當普遍的事。孩子們不走進田野,不了解自然中有趣的現(xiàn)象、變化,不認識動植物,又何來對田野自然的認識興趣呢?
5、二、會使孩子難以理解勞動的艱辛,不利于養(yǎng)成愛勞動、愛惜勞動成果的情感“五谷不分是一種知識欠缺,也是一種感情欠缺。說到底,五谷不分,和農民難以產生真感情。范仲淹詩云:“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有沒有“出沒風波"的經歷,對打漁人的辛苦體會不同.有沒有“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實踐,對“盤中餐”的認識當然也就不同.這種感情對人的影響是多方面的?!焙⒆訉κ挛锏恼J識是非常直觀具體的,只有獲得直接的體驗才會對事物產生真切的情感。讓孩子勞動了或感受了,才能讓他們體會到勞動人民勞動的艱辛,體驗勞動果實的來之不易,這是每天待在幼兒園、家庭中“衣來伸手、飯
6、來張口”的孩子所無法體會的。三、會使孩子缺乏對家鄉(xiāng)的感性認識,不利于激發(fā)愛家鄉(xiāng)、保護環(huán)境的情感我縣地處蘇中,物產豐富,“射陽大米”全國聞明,靠近黃海水產資源豐富.孩子們對家鄉(xiāng)的認識是建立在對自然環(huán)境、物產人文的了解、感受家鄉(xiāng)勞動人民辛勤勞動的基礎上的。如果生活在家鄉(xiāng),卻不知家鄉(xiāng)美,體會不到家鄉(xiāng)的變化,對孩子是不公平的,教育也將是失敗的。我國著名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早在40年代就提出“大自然是活教材”的主張:“大自然是我們的知識寶庫,是我們的活教材、活教師,我們應該向它請教,向它探討.”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孩子們的聰明如果遠離了小溪中的魚蝦,遠離了草叢中的蟈蟈、螞蟻,他們就不知道自然是美
7、麗的。"因此,讓孩子親近自然,是符合幼兒身心發(fā)展特點的,隨著幼教觀念的更新,回歸自然也已成發(fā)展趨勢.作為地處縣城中心幼兒園,我園有著優(yōu)越的大自然環(huán)境,縣郊有田野、果樹、池塘。因此,如何因地制宜,在開展幼兒科學教育活動中充分利用農村自然資源,積累幼兒科學生活經驗,激發(fā)對大自然的認識興趣,培養(yǎng)幼兒的科學探索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是我們要追求的目標。一、利用自然資源,讓幼兒接觸自然,激發(fā)對自然的認識興趣 每個孩子都是非常向往野外的,每次要帶孩子們外出都會引來他們的一片歡呼聲。奧妙無窮的大自然也是幼兒學習科學的最佳場所。1、 根據(jù)季節(jié)特點,讓孩子走進田野,認識自然;春天,萬物復蘇,我們帶孩子
8、們到大自然中尋找春天,觀賞桃紅柳綠的自然美景,感受春天的盎然生機:來到田野,認識小草小花、觀察小動物、采摘野菜野果、感受農民在春季為何辛苦勞作;來到果園,觀賞不同果樹的花、樹葉;來到小山坡,鉆樹林、挖竹筍。夏天,聽雷看閃電,看天氣變化;乍雨初晴,帶孩子們嬉水玩耍,在積水的地方“照鏡子”,看雨后的動植物,觀賞天邊變化的彩虹。 秋天,田野一片金黃,帶孩子們去撿稻穗、拾落葉、摘果子、挖番薯、拔蘿卜、捉昆蟲,在勞動和享受勞動成果的過程中,感受自然界的美.冬天,帶領孩子來到野外,看小河結冰、觀雪景、打雪仗,看冬季田野的蕭條,觀察了解動植物如何過冬。四季田野不同的景色、不同的動植物、環(huán)境的變化給幼兒園帶來
9、了無窮無盡的科學教育資源,孩子們在其中學習得無拘無束,充滿了樂趣,既豐富了孩子們的科學知識、生活經驗,也激發(fā)了孩子認識自然的興趣.2、 根據(jù)幼兒興趣,利用好自然資源;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蘊藏著教育資源。在農村,水、石子、沙子、樹枝、稻草等隨處可見,容易被成人所忽視,但孩子們對身邊的自然物感興趣,一捧泥巴、一根小棒、一片樹葉、一塊石子,都可以是他們手中的“寶”。教師要及時把握教育契機,利用好這些資源:首先讓孩子自由玩一玩,感知它們的特性,如水的流動、沙的松散、泥的粘性、石的堅硬、葉的多樣等;其次,可以帶領孩子到戶外觀察,了解它們的主要功用、生長特性等;最后,讓孩子們使用自然物自由操作探索,熟悉它們
10、的特性,研究探索出更多的功用價值.于是好玩的泥巴、石頭作畫、沙子變變變、會變魔術的水、有用的稻草、樹葉貼畫等有趣的活動開展起來了。利用好這些大自然賜予的資源比花錢買玩具、教具更實惠、更有意義。 二、創(chuàng)設自然環(huán)境,讓孩子探究自然,延伸幼兒對大自然的興趣 “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fā)幼兒的認識興趣、探究欲望,幫助幼兒學習運用觀察、比較、分析、推論等方法進行探索活動”。走進田野,零距離接觸自然進行科學教育固然好,但幼兒更多的時間是在幼兒園,我們可以在園內創(chuàng)設自然教育環(huán)境,讓孩子們在園內通過觀察比較、采集、種植去感知動植物的多樣性,了解動植物與環(huán)境的關系,親歷探究自然科學的奧秘,延伸幼兒對
11、大自然的興趣.1、創(chuàng)設“自然角”“學習科學的過程應該是幼兒主動探索的過程.”幼兒園的自然角是幼兒了解自然知識的一個窗口,是探索周圍事物規(guī)律的有利場所,從幼兒科學教育目標出發(fā),讓幼兒親近自然、喜愛動植物、喜歡觀察、發(fā)現(xiàn)周圍環(huán)境中有趣的事物。我們在班級中創(chuàng)設自然角,讓孩子們在這里可以觸摸、認識、觀察、探索,自主認識動植物:如觀察蝌蚪到青蛙的變化過程、種子的發(fā)芽成長過程、昆蟲、農作物、蔬菜瓜果等; 比較不同種子、農作物、果實的外形特征等;記錄青蛙的成長過程、種子的發(fā)芽過程、水果的腐爛等情況。自然角環(huán)境的變換可以結合科學教育的計劃、季節(jié)變化、田野資源及幼兒的觀察興趣而及時更換與改變,以此激發(fā)幼兒對自然
12、的熱愛,對周圍世界的關注及探索興趣. 2、開辟“種植園地”幼兒年齡小,活動范圍窄,對植物生長變化的過程缺乏全面的了解,能直接接觸大自然的自然現(xiàn)象總是有限的,在園內創(chuàng)設一個自然教育的環(huán)境,對幼兒進行實踐的生態(tài)教育極為重要,所以我們在幼兒園內開設“種植園地”,組織幼兒進行種植管理等。讓幼兒根據(jù)季節(jié)的不同,選擇生長期短、存活率高、適合幼兒種植的植物、果實.孩子們親手把種子種下去,他們經過澆水、施肥、除蟲、除草,觀察了解植物的生長過程,知道植物的生長離不開空氣、陽光、水,從而更直觀地了解植物與環(huán)境的關系.有了種植園地,拉近了孩子與大自然的距離,激發(fā)了孩子們對自然認識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觀察能力。同時,通
13、過參與勞動,感受勞動的艱辛,體會收獲的來之不易,更會讓孩子們養(yǎng)成愛惜糧食,珍惜勞動成果的情感。 3、創(chuàng)設“飼養(yǎng)區(qū)"在幼兒園創(chuàng)設“飼養(yǎng)角”,組織幼兒和老師一起飼養(yǎng)小兔子、雞、烏龜?shù)葎游?,幼兒經常把種植園的青菜、蘿卜拿去喂小動物,把處理的動物糞便拿去給植物施肥,忙得不亦樂乎,這樣無形之中讓幼兒了解了動植物與人們的關系,讓孩子在勞動中學習,又多了一份收獲的喜悅. 三、家園共育,拓展幼兒認識自然的途徑幼兒來自不同的家庭,家長有著不同的知識和職業(yè)背景.采取家園共育,拓展幼兒認識自然、積累科學經驗,發(fā)揮一對一教育的優(yōu)勢,是一條非常有效的家園共育途徑。首先,應讓家長明白幼兒接觸自然的好處,宣傳幼兒
14、園的教育目的,取得家長的支持與理解,樹立科學的育兒觀,主動配合幼兒園教育活動。其次,讓家長參與收集自然物等,向幼兒園提供:如種子、果實、花卉盆景、小動物、蔬菜、農作物等,以充實、豐富幼兒園的自然環(huán)境.其三,根據(jù)不同職業(yè)的家長提出不同的家園共育要求,以拓展幼兒認識自然的途徑,積累科學經驗:如對有親戚在農村的家長,要求能常常帶孩子去田間認識各類農作物及讓孩子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增加對田野里各種動植物、自然物的感知,激發(fā)對大自然的熱愛;對于上班一族的家長,要求能在周末或節(jié)假日帶孩子到郊外游玩,如春天看麥子生長,夏天參與水稻種植,秋天摘果子等,帶領孩子既領略自然風光,又認識動植物,感受自然界的美麗與奧妙;對于隔代教育的家庭,要求祖輩家長能帶孩子在周圍離家不遠的田野走走、逛逛菜場、養(yǎng)養(yǎng)小動物,豐富生活常識與科學經驗,而不是總把孩子關在家里?!盁o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別把孩子囿于家里,囿于學校,囿于沒有盡頭的習題和書本中,而應該盡量創(chuàng)造機會,讓孩子到大自然去,到農村去,接受適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依存句法分析中的深度學習技術-深度研究
- 2025至2031年中國雷蒙磨機磨輥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城市環(huán)境規(guī)劃與治理-深度研究
- 2025至2030年中國鍵條式氣壓卷軸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魚盤成形機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立口爽脂質體噴劑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燈具零配件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楓木拼接地板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會議電話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二零二五年度土地入股合作城市綜合體開發(fā)協(xié)議
- 《健康體檢知識》課件
- 2023年護理人員分層培訓、考核計劃表
- 生產計劃主管述職報告
- GB/T 44769-2024能源互聯(lián)網數(shù)據(jù)平臺技術規(guī)范
- 2025年四川省新高考八省適應性聯(lián)考模擬演練(二)地理試卷(含答案詳解)
- 【經典文獻】《矛盾論》全文
- 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 第一單元 專項訓練課外閱讀(含答案)
- 2024年寧夏回族自治區(qū)中考英語試題含解析
- 客人在酒店受傷免責承諾書范本
- 練字本方格模板
- 《老山界》第1第2課時示范公開課教學PPT課件【統(tǒng)編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