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yōu)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取得條件:1、因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初設而取得。即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創(chuàng)設農業(yè)合作社的入社成員,當然取得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并直至今日。并包括當時入社成員的戶內全體人員,而不論其是否擁有土地所有權等生產資料入社。2、因出生取得。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所生(婚生和非婚生、計劃生育和非計劃生育)子女,自出生后取得該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實踐中的習慣作法是出生子女成員資格一般采用隨母原則,即為母方集體經濟組織成員。3、因婚姻或收養(yǎng)關系遷入取得。其他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因嫁入、入贅、收養(yǎng)而遷入新的集體經濟組織后,取得該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此遷
2、入一般應當登記入戶,如果雖未登記入戶,但已喪失原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并已成為新的家庭成員應認為取得新的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對于收養(yǎng)關系,宜以構成事實收養(yǎng)關系從寬掌握。4、因法律或政策規(guī)定遷入務農而取得。務農,指以集體經濟組織提供的農業(yè)生產資料進行生產經營活動,并以此收獲為其基本生活生存保障的職業(yè)。非此,即使遷入了戶口落戶者亦不能取得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5、協(xié)商加入取得。即其他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經與接收方集體經濟組織協(xié)商,同意接收其為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此同意接收,不僅是指同意入戶,還必須同意以本集體所有的資產為其提供生產、生活的基本保障。
3、0;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喪失條件:1、因成員死亡而喪失。死亡包括自然死亡和宣告死亡。成員下落不明或失蹤其成員資格并不喪失。2、因集體經濟組織終止而喪失。由于國家整體征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集體土地或者整體移民搬遷等原因,原集體經濟組織失去繼續(xù)存在的條件而終止,其成員資格亦當然喪失。另外,由于政府對農村基層自治組織的撤并調整導致集體經濟組織分立合并,也會使原集體經濟組織終止,同時產生新的集體經濟組織。這樣,原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隨之喪失同時取得新的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3、因婚姻或收養(yǎng)關系遷出而喪失。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因出嫁、入贅、被收養(yǎng)而遷出本集體經濟組織,且以遷入地為其基本生存生活保障
4、,即喪失原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此遷出也不能完全以戶口遷移論,關鍵是看其生存生活是否以夫家、上門女婿家、收養(yǎng)家為其根本的、最終的保障依靠。4 、因法律或政策的特殊性規(guī)定遷出從事非農職業(yè)而喪失。諸如歷史上出現的招工、招干、提干、大中專院校畢業(yè)生安排工作、隨軍、轉業(yè)、農轉非、知青回城、民辦轉公辦等等。目前,隨著國家人事制度改革和勞動關系的變化,職業(yè)呈多樣性、選擇性和不穩(wěn)定性,城與鄉(xiāng)、農與非農的關系也模糊起來。雖然這是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可喜進步,卻也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資格認定帶來一定的困難。對此類情形如何確定是否喪失成員資格,首先是看遷出是否根據法律、政策的特別規(guī)定,其次是看是否獲得國家或按國家規(guī)
5、定提供的完整的社會保障。比如,農民被錄用為國家公務員、農民全家戶口遷入設區(qū)的市就應當認定為喪失原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而農民雖然長期在外打工或者經商,只要未獲得完整的穩(wěn)定的社會保障則不宜認定其喪失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5、因協(xié)商加入別的集體經濟組織后原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喪失。即農民只能在一個集體經濟組織內享有成員權利,不能同時享有兩個或者多個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權利。 在實踐中,認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取得和喪失應克服幾種片面認識。一是以戶口論。即完全按照戶藉管理的戶口登記,只要戶口登記在該集體經濟組織所在的村民委員會或村民小組內就承認其為該
6、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無戶口登記則不予承認。此論以戶籍行政管理確定經濟組織的成員資格,于法理相悖,且也不符合實際情況,在面臨戶籍改革的形勢下,更不合時宜。二是以村民論。此論認為凡是村民即具有所在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由于農村基層自治組織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地域上和部份職能上有重合現象,一般而言,村民與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身份相一致。但是,二者畢竟在權利義務的屬性上則完全不同,村民側重于民主自治方面的權利義務,而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則側重于物質經濟利益和生活保障方面的權利義務?,F實中,村民而非集體經濟組織成員,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而非村民的情況已不少見。即使有些地方以自治組織取代集體經濟組織的地位,但亦不能改
7、變村民與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本質區(qū)別。三是以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論。此論也不成立,忽視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的幾個法律問題。其一,農戶土地承包經營是以戶為承包主體,而非以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為承包主體,戶內成員只是在訂立承包合同時按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平等地計算承包地的份額。其二,農戶土承包經營并非只為訂立承包合同時的戶內成員享有,隨著戶內人口變化后的成員也都享有本戶土地承包經營的權利。其三,農村土地承包合同是有期限的,在上輪承包時,有的農戶自愿放棄承包或交回承包地的,在下輪承包時仍然享有承包經營權。其四,農戶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依法轉讓流轉,轉讓方和受讓方不能因此就喪失或取得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另外,對向本
8、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人發(fā)包經營權的則顯然不能認為其取得了發(fā)包方的成員資格。四是以權利義務形成論。此論認為只要某人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自治組織交納了一些費用,或者向其發(fā)放了一些費用,雙方即構成成員與集體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某人便取得了成員資格。對此應作具體分析,有的權利義務屬于村民與自治組織的關系,不能混淆,比如集資修橋補路等,當屬社會事業(yè)性質。有的屬于代辦管理性質,如代收代繳某些稅費等。有的屬于補償性質,還有的屬于慰問性質等等。判斷權利義務的構成,必以集體經濟組織提供基本的生活生存保障為前提,否則即不構成集體經濟組織與其成員的基本權利義務關系。注釋:參見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
9、決定。參見國務院研究室負責人就國務院解決農民工問題意見答記者問:“目前全國進城務工人員1.2億左右”。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第十條、第三十條。參見高級農業(yè)生產合作社示范章程(1956年6月30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參見中共中央關于一九八四年農村工作的通知。參見胡平論農村土地所有權的完善。參見中發(fā)19875號把農村改革引向深入。參見黃松有主編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司法解釋理解與適用第2728頁。來源: 中國法院網責任編輯: 陳思相 關 文 章推薦給朋友: Email·········&
10、#183;中國法院網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中國法院網”的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法院網,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和使用。已經本網書面授權使用本網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法院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法院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需要同中國法院網聯(lián)系的,請于文章發(fā)布后的30日內進行。京ICP證號 |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中國法院國際互聯(lián)網站版權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消防設施設計與消防工程施工一體化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門面房租賃合同(含租金調整機制)4篇
- 二手房交易法律合同模板速覽版
- 2025年度木工手藝傳承與創(chuàng)新項目合作合同4篇
- 個體戶醫(yī)療器械采購合同
- 2025年度大學生電子商務實踐基地建設與運營合同3篇
- 2025年度農產品加工廢棄物處理合同4篇
- 2025年度個人二手車交易風險防控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環(huán)保設備生產商免責聲明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溫室種植基地承包合同4篇
- 垃圾處理廠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 天皰瘡患者護理
- 2025年蛇年新年金蛇賀歲金蛇狂舞春添彩玉樹臨風福滿門模板
- 《建筑制圖及陰影透視(第2版)》課件 4-直線的投影
- 2024-2030年中國IVD(體外診斷)測試行業(yè)市場發(fā)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zhàn)略分析報告
- 損失補償申請書范文
- 壓力與浮力的原理解析
- 鐵路損傷圖譜PDF
- 裝修家庭風水學入門基礎
- 移動商務內容運營(吳洪貴)任務二 社群的種類與維護
- 《詩詞寫作常識 詩詞中國普及讀物 》讀書筆記思維導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