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知識小結_第1頁
高考生物知識小結_第2頁
高考生物知識小結_第3頁
高考生物知識小結_第4頁
高考生物知識小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必修1晨讀版一、組成細胞的元素和化合物1、構成生物體的基本元素:、,最基本元素是,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無機化合物包括水和無機鹽,其中水是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有機化合物包括糖類、脂質、蛋白質和核酸;其中糖類是主要能源物質,化學元素組成:C、H、O。蛋白質是干重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化學元素組成:C、H、O、N。核酸是細胞中含量最穩(wěn)定的,化學元素組成:C、H、O、N、P。2、(1)還原糖的檢測和觀察的注意事項:還原糖有葡萄糖,果糖,麥芽糖斐林試劑中的甲乙液必須等量混合均勻后再加入樣液中,現(xiàn)配現(xiàn)用必須用水浴加熱 顏色變化:淺藍色 棕色 磚紅色沉淀。選材要選擇色澤為白色或無色

2、,以及含糖量較多的材料。常用材料:蘋果、梨。(2)脂肪的鑒定 常用材料:花生子葉或向日葵種子 試劑用蘇丹或蘇丹染液,現(xiàn)象是橘黃色或紅色。注意事項: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會導致觀察時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 需使用顯微鏡觀察 使用不同的染色劑染色時間不同(3)蛋白質的鑒定 常用材料:雞蛋清,黃豆組織樣液,牛奶 試劑:雙縮脲試劑確 注意事項:先加A液1ml,再加B液4滴鑒定前,留出一部分組織樣液,以便對比 顏色變化:變成紫色3、氨基酸是組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每種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個氨基(-NH2)和一個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接在同一個碳原子上。氨

3、基酸的種類由R基(側鏈基團)決定。4、蛋白質的功能有5點構成細胞和生物體結構的重要物質(肌肉毛發(fā)) 催化細胞內的生理生化反應 運輸載體(血紅蛋白) 傳遞信息,調節(jié)機體的生命活動(胰島素)免疫功能( 抗體)5、蛋白質分子多樣性的原因是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的種類,數(shù)目,排列順序,以及肽鏈空間結構不同導致蛋白質結構多樣性。蛋白質結構多樣性導致蛋白質的功能的多樣性。 6、構成生物體的蛋白質的氨基酸有20種。7、n個氨基酸脫水縮合形成m條多肽鏈時,共脫去(nm)個水分子,形成(nm)個肽鍵,至少存在m個-NH2和-COOH,形成的蛋白質的分子量為n·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18(nm)8、核酸分為DN

4、A和RNA,DNA的中文名稱是脫氧核糖核酸, RNA的中文名稱是核糖核酸。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組成單位,(核苷酸由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磷酸、一分子含氮堿基組成。9、核酸的功能是細胞內攜帶遺傳信息的物質,在生物體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觀察核酸在細胞中的分布應該 注意事項:鹽酸的作用是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劑進入細胞,同時使染色體中的DNA與蛋白質分離,有利于DNA與染色劑結合?,F(xiàn)象:甲基綠將細胞核中的DNA染成綠色,吡羅紅將細胞質中的RNA染成紅色。DNA是細胞核中的遺傳物質,此外,在線粒體和葉綠體中也有少量的分布。RNA主要存在于細胞質中,少量存在于細胞核中。

5、10、細胞中的水包括結合水和自由水,其中結合水是細胞結構的重要組成成分;自由水是細胞內良好溶劑,運輸養(yǎng)料和廢物,許多生化反應有水的參與。11、細胞中大多數(shù)無機鹽以離子的形式存在,無機鹽的作用有4點,細胞中許多有機物的重要組成成分維持細胞和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有重要作用維持細胞的酸堿平衡維持細胞的滲透壓。二、細胞的基本結構1、細胞膜主要成分:脂質和蛋白質,還有少量糖類。而脂質中磷脂最豐富,功能越復雜的細胞膜,蛋白質種類和數(shù)量越多。細胞膜功能有3點,將細胞與環(huán)境分隔開,保證細胞內部環(huán)境的相對穩(wěn)定;控制物質出入細胞;進行細胞間信息交流。2、細胞器根據(jù)膜的情況,可以分為雙層膜、單層膜和無膜的細胞器。(1)

6、雙層膜有葉綠體、線粒體:葉綠體存在于綠色植物細胞,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但不能說葉綠體是一切生物體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因為原核細胞藍藻沒有葉綠體,但是它可以進行光合作用。線粒體是有氧呼吸主要場所,同理不能說線粒體是進行有氧呼吸的唯一場所。(2)單層膜的細胞器有內質網、高爾基體、液泡和溶酶體等:其中內質網是細胞內蛋白質合成和加工,脂質合成的場所;高爾基體能夠對蛋白質進行加工、分類、包裝;液泡是植物細胞特有,調節(jié)細胞內部環(huán)境,維持細胞形態(tài),與質壁分離有關;溶酶體:分解衰老、損傷細胞器,吞噬并殺死侵入細胞的病毒或病菌。(3)無膜的細胞器有核糖體和中心體:核糖體是合成蛋白質的主要場所,也就是翻

7、譯的場所;中心體是動物和低等植物細胞所特有,與細胞有絲分裂有關。3、細胞器的分工合作,以分泌蛋白的合成和運輸為例來說明問題:核糖體 內質網 高爾基體 細胞膜(合成肽鏈)(加工成蛋白質) (進一步加工)(囊泡與細胞膜融合,蛋白質釋放)4、生物膜系統(tǒng)的概念:細胞膜、核膜,各種細胞器的膜共同組成的生物膜系統(tǒng)。生物膜系統(tǒng)的作用:使細胞具有穩(wěn)定內部環(huán)境物質運輸、能量轉換、信息傳遞;為各種酶提供大量附著位點,是許多生化反應的場所;把各種細胞器分隔開,保證生命活動高效、有序進行。三、細胞的物質輸入和輸出1、細胞內的液體環(huán)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細胞液。原生質層:細胞膜和液泡膜以及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外界溶液濃度

8、>細胞液濃度時,細胞質壁分離;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時,細胞質壁分離復原;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時就,水分進出細胞處于動態(tài)平衡。質壁分離產生的條件:(1)具有大液泡(2)具有細胞壁 質壁分離產生的內因:原生質層伸縮性大于細胞壁伸縮性 外因: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2、對礦質元素的吸收:逆相對含量梯度主動運輸;對物質是否吸收以及吸收多少,都是由細胞膜上載體的種類和數(shù)量決定。3、細胞膜是一層選擇透過性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通過,一些離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過,而其他的離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則不能通過。4、流動鑲嵌模型的基本內容磷脂雙分子層構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質分子有的鑲嵌在磷脂雙分子

9、層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雙分子層中,有的橫跨整個磷脂雙分子層磷脂雙分子層和大多數(shù)蛋白質分子可以運動糖蛋白(糖被)組成:由細胞膜上的蛋白質與糖類結合形成。作用:細胞識別、免疫反應、血型鑒定、保護潤滑等。5、物質跨膜運輸?shù)姆绞桨ū粍舆\輸和主動運輸。被動運輸又包括自由擴散和協(xié)助擴散。物質進出細胞,順濃度梯度的擴散,稱為被動運輸。自由擴散:物質通過簡單的擴散作用進出細胞;協(xié)助擴散:進出細胞的物質借助載體蛋白的擴散。主動運輸:從低濃度一側運輸?shù)礁邼舛纫粋?,需要載體蛋白的協(xié)助,同時還需要消耗細胞內化學反應所釋放的能量,這種方式叫做主動運輸。方向載體能量舉例自由擴散高低不需要不需要水、CO2、O2、

10、N2、乙醇、甘油、苯、脂肪酸、維生素等協(xié)助擴散高低需要不需要葡萄糖進入紅細胞主動運輸?shù)透咝枰枰被?、K+、Na+、Ca+等離子、葡萄糖進入小腸上皮細胞四、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1、細胞代謝的概念:細胞內每時每刻進行著許多化學反應,統(tǒng)稱為細胞代謝.2、酶是活細胞產生的一類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_有機物_。酶大多數(shù)是蛋白質,少數(shù)是RNA。3、酶具有高效性;酶具有專一性:每一種酶只能催化一種或一類化合物的化學反應: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適宜的條件:溫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會明顯降低。實際上,過酸、過堿和高溫都能使酶的分子結構遭到破壞而失去活性。高溫使酶失活;低溫降低酶的活性,在適宜溫度下酶活性可以恢

11、復。4、ATP的中文名稱是三磷酸腺苷,它是生物體新陳代謝的直接能源。糖類是細胞的能源物質,脂肪是生物體的儲能物質。這些物質中的能量最終都要轉化為ATP。5、ATP普遍存在于活細胞中,分子簡式寫成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團,高能磷酸鍵有兩個。ATP在活細胞中的含量很少,但是ATP在細胞內的轉化是十分迅速的。細胞內ATP的含量總是處于動態(tài)平衡中,這對于生物體的生命活動具有重要意義。ATP 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的概念:有機物在細胞內經過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產物,釋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過程。ADPPi能量 ATP是不可逆的: (1)當反應向右進行時,對高等動物來說,能量來

12、自呼吸作用,主要場所是線粒體;對植物來說,能量來自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場所分別是線粒體和葉綠體。 (2)當反應向左進行時,對高等動物來說,能量用于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神經興奮的傳導、細胞分裂和蛋白質合成,對植物來說,能量用于礦質離子的吸收、光合作用暗反應、蛋白質合成細胞分裂的生命活動。6、有氧呼吸總反應式:C6H12O6 +6O2 6CO2 +6H2O +大量能量第一階段:細胞質基質 C6H12O6 2丙酮酸+少量H+少量能量第二階段:線粒體基質 2丙酮酸+6H2O 6 CO2 +大量H +少量能量第三階段:線粒體內膜 24H+6O2 12H2O+大量能量無氧呼吸產生酒精:C6H12O6 2C2H

13、5OH+2CO2+少量能量發(fā)生生物:大部分植物,酵母菌產生乳酸:C6H12O6 2乳酸+少量能量發(fā)生生物:動物,乳酸菌,馬鈴薯塊莖有氧呼吸的能量去路:有氧呼吸所釋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生成ATP,大部分以熱能形式散失了。無氧呼吸:能量小部分用于生成ATP,大部分儲存于乳酸或酒精中。有氧呼吸過程中氧氣的去路:氧氣用于和H生成水7、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捕獲光能的色素有葉綠素和類胡蘿卜素,葉綠素包括葉綠素a(藍綠色)和葉綠素b (黃綠色),類胡蘿卜素包括胡蘿卜素(橙黃色)和葉黃素 (黃色)葉綠素主要吸收紅光和藍紫光,類胡蘿卜素主要吸收藍紫光。白光下光合作用最強,其次是紅光和藍紫光,綠光下最弱。實驗綠葉中

14、色素的提取和分離 實驗原理:綠葉中的色素都能溶解在層析液中,且他們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隨層析液在濾紙上擴散得快,綠葉中的色素隨著層析液在濾紙上的擴散而分離開。 葉綠體的結構:外膜,內膜,基質,基粒(由類囊體構成),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分布于基粒的類囊體及基質中。光合作用色素分布于類囊體的薄膜上。光合作用的意義主要有:為自然界提供_有機物和_O2:維持大氣中_O2和CO2 _含量的相對穩(wěn)定:此外,對_生物進化_具有重要作用。8、光合作用的過程: 總反應式:CO2+H2O (CH2O)+O2 根據(jù)是否需要光能,可將其分為光反應和暗反應兩個階段。光反應階段:必須有光才能進行 場所:類囊體

15、薄膜上,包括水的光解和ATP形成。光反應中,光能轉化為ATP中活躍的化學能。暗反應階段:有光無光都能進行,場所:葉綠體基質,包括CO2的固定和C3的還原。暗反應中,ATP中活躍的化學能轉化為(CH2O)中穩(wěn)定的化學能。光反應和暗反應的聯(lián)系:光反應為暗反應提供ATP和H,暗反應為光反應提供合成ATP的原料ADP和Pi9、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1)光對光合作用的影響葉綠體中色素的吸收光波主要在紅光和藍紫光。植物的光合作用強度在一定范圍內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光照強度達到一定時,光合作用的強度不再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加而增加光照時間長,光合作用時間長,有利于植物的生長發(fā)育。(2

16、)溫度低,光合速率低。隨著溫度升高,光合速率加快,溫度過高時會影響酶的活性,光和速率降低。生產上白天升溫,增強光合作用,晚上降低室溫,抑制呼吸作用,以積累有機物。(3)在一定范圍內,植物光合作用強度隨著CO2濃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達到一定濃度后,光合作用強度不再增加。生產上使田間通風良好,供應充足的CO2(4)水分的供應當植物葉片缺水時,氣孔會關閉,減少水分的散失,同時影響CO2進入葉內,暗反應受阻,光合作用下降。生產上應適時灌溉,保證植物生長所需要的水分。五、細胞的生命歷程限制細胞長大的原因包括細胞表面積與體積的比和細胞的核質比。細胞增殖的意義:生物體生長、發(fā)育、繁殖和遺傳的基礎,真核細胞分裂

17、的方式包括有絲分裂、無絲分裂、減數(shù)分裂。細胞周期的概念:指連續(xù)分裂的細胞,從一次分裂完成時開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時為止。細胞周期分分裂間期和分裂期兩個階段。分裂間期:是指從細胞在一次分裂結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分裂間期所占時間長。分裂期:可以分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各期的主要特點:1.分裂間期特點是完成DNA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結果是每個染色體都形成兩個姐妹染色單體,呈染色質形態(tài)2.前期特點:出現(xiàn)染色體、出現(xiàn)紡錘體核膜、核仁消失。前期染色體特點:染色體散亂地分布在細胞中心附近。每個染色體都有兩條姐妹染色單體3.中期特點:所有染色體的著絲點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染色體的形

18、態(tài)和數(shù)目最清晰。染色體特點:染色體的形態(tài)比較固定,數(shù)目比較清晰。故中期是進行染色體觀察及計數(shù)的最佳時機。4.后期特點:著絲點一分為二,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兩條子染色體。并分別向兩極移動。紡錘絲牽引著子染色體分別向細胞的兩極移動。這時細胞核內的全部染色體就平均分配到了細胞兩極。染色體特點:染色單體消失,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5.末期特點:染色體變成染色質,紡錘體消失。核膜、核仁重現(xiàn)。在赤道板位置出現(xiàn)細胞板,并擴展成分隔兩個子細胞的細胞壁有絲分裂的意義:將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過復制以后,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從而保持生物的親代和子代之間的遺傳性狀的穩(wěn)定性。無絲分裂特點:在分裂過程中沒有出現(xiàn)紡錘

19、絲和染色體的變化。細胞分化:在個體發(fā)育中,由一個或一種細胞增殖產生的后代,在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fā)生的穩(wěn)定性差異的過程,叫做細胞分化。1、細胞分化發(fā)生時期:是一種持久性變化,它發(fā)生在生物體的整個生命活動進程中,胚胎時期達到最大限度。2、細胞分化的特性:穩(wěn)定性、持久性、不可逆性、全能性。3、意義:經過細胞分化,在多細胞生物體內就會形成各種不同的細胞和組織;多細胞生物體是由一個受精卵通過細胞增殖和分化發(fā)育而成,如果僅有細胞增殖,沒有細胞分化,生物體是不能正常生長發(fā)育的。細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經分化的細胞,仍然具有發(fā)育成完整個體的潛能。從理論上講,生物體的每一個活細胞都應該具有全能性。在生物體內,細胞

20、并沒有表現(xiàn)出全能性,而是分化成為不同的細胞、器官,這是基因在特定的時間、空間條件下選擇性表達的結果,當植物細胞脫離了原來所在植物體的器官或組織而處于離體狀態(tài)時,在一定的營養(yǎng)物質、激素和其他外界的作用條件下,就可能表現(xiàn)出全能性,發(fā)育成完整的植株。細胞衰老的主要特征:水分減少,細胞萎縮,體積變小,代謝減慢;有些酶活性降低(細胞中酪氨酸酶活性降低會導致頭發(fā)變白);色素積累(如:老年斑);呼吸減慢,細胞核增大,染色質固縮,染色加深;細胞膜通透功能改變,物質運輸能力降低。癌細胞的特征:能夠無限增殖;形態(tài)結構發(fā)生了變化;癌細胞表面發(fā)生了變化。致癌因子有物理致癌因子;化學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細胞癌變的機

21、理是致癌因子損傷細胞中的DNA分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fā)生突變,導致正常細胞的生長和分裂失控而變成癌細胞。必修二 晨讀版一、減數(shù)分裂名詞:1、減數(shù)分裂:是一種特殊的有絲分裂,是細胞連續(xù)分裂兩次,而染色體在整個分裂過程中只復制一次的細胞分裂方式。減數(shù)分裂的結果是,細胞中的染色體數(shù)目比原來的減少了一半(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的末期)。一個卵原細胞經過減數(shù)分裂,只形成一個卵細胞;而一個精原細胞通過減數(shù)分裂則可以形成四個精子。2、精原細胞:精巢中的原始生殖細胞。3、同源染色體:配對的兩條染色體,形狀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個來自父方,一個來自母方。叫做;判斷同源染色體的依據(jù)為:大?。ㄩL度)相同 形狀相同來源不

22、同。4、非同源染色體:不能配對的染色體之間互稱為非同源染色體。5、聯(lián)會:發(fā)生在生殖細胞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體兩兩配對的現(xiàn)象,叫做。6、四分體:每一對同源染色體就含有四個染色單體,這叫做。1個四分體有1對同源染色體、有2條染色體、4個染色單體、4分子DNA、8條脫氧核苷酸鏈。7、受精作用:精子與卵細胞結合成為合子的過程,叫做。語句:1、精子的形成過程:間期(準備期):DNA復制;減數(shù)第次分裂:A、前期:聯(lián)會、形成四分體,每條染體含2個姐妹染色單體;B、中期:同源染色體排列在赤道板上,每條染體含2個姐妹單體;C、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每條染體含2個姐妹單體;D、末期

23、:一個初級精母細胞分裂成兩個次級精母細胞,染色體、DNA減半,每條染體含2個姐妹單體;減數(shù)第次分裂:A、前期:(一般認為與減數(shù)第次分裂末期相同。)B、中期:著絲點排列在赤道板上;C、后期: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染色體,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每一極子細胞中無同源染色體;D、末期:兩個次級精母細胞分裂成四個精子細胞。精子細胞變形成精子。2、卵細胞與精子形成過程的異同:相同點:都是在生殖腺中進行;與生殖細胞的形成有關,染色體、DNA分子變化過程與結果完全相同。不同點:、間期精原細胞初級精母細胞僅稍稍增大。卵原細胞初級卵母細胞貯存大量卵黃,體積增大很多倍。、精子形成時兩次分裂都是均等分裂,產生四個精

24、子細胞。卵細胞形成時兩次都是不均等分裂,只產生一個卵細胞和三個極體。、精子細胞須經變形才成為有受精能力精子,卵細胞不需經過變形即有受精能力。、精子在睪丸中形成,卵細胞在卵巢中形成。3、比較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有絲分裂:細胞分裂一次,子細胞的染色體與體細胞相同,形成體細胞,沒有聯(lián)會、四分體的出現(xiàn)沒有交叉、互換現(xiàn)象;減數(shù)分裂:細胞連續(xù)分裂兩次,子細胞內染色體數(shù)目減半,形成有性生殖細胞,出現(xiàn)聯(lián)會、四分體,有交叉、互換行為。相同點:染色體復制一次。4、在動物的精(卵)巢中,精(卵)原細胞可以進行兩種分裂方式,如果進行有絲分裂,形成的仍然是精(卵)原細胞,如果進行減數(shù)分裂,則產生的是成熟

25、的生殖細胞精子(卵細胞)。5、減數(shù)分裂的結果是,新產生的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shù)目比原始的生殖細胞的減少了一半。6、 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聯(lián)會的同源染色體彼此分開,說明染色體具一定的獨立性;分開后的兩條同源染色體那一條移向哪一極是隨機的,表現(xiàn)為不同對的染色體(非同源染色體)間可進行自由組合。 7、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shù)目的減半發(fā)生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中。8、一個卵原細胞經過減數(shù)分裂,只形成一個卵細胞;而一個精原細胞通過減數(shù)分裂則可以形成四個精子。9、 對于有性生殖的生物來說,減數(shù)分裂、受精作用對于維持每種生物前后代體細胞染色體數(shù)目的恒定,對于生物的遺傳和變異,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名

26、詞:噬菌體:這是一種寄生在大腸桿菌里的病毒。它是由蛋白質外殼和存在于頭部內的DNA所構成。它侵染細菌時可以產生一大批與親代噬菌體一樣的子代噬菌體。語句:1、證明DNA是遺傳物質的實驗關鍵是:設法把DNA與蛋白質分開,單獨直接地觀察DNA的作用。2、肺炎雙球菌的類型:、R型,菌落粗糙,菌體無多糖莢膜,無毒。、S型:菌落光滑,菌體有多糖莢膜,有毒。3、 格里菲斯的實驗推論S型細菌含有可以促使R型細菌轉化為S型細菌的“轉化因子”。3、艾弗里實驗說明DNA是“轉化因子”的原因:將S型細菌中的多糖、蛋白質、脂類和DNA等提取出來,分別與R型細菌進行混合;結果只有DNA與R型細菌進行混合,才能使R型細菌轉

27、化成S型細菌,并且的含量越高,轉化越有效。4、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過程:吸附侵入復制組裝釋放。用S 標記的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沉淀物反射性很低,用P 標記噬菌體的DNA,沉淀物的放射性很高,表明噬菌體的蛋白質沒有進入細菌內部,而是DNA進入了細菌體內。結論:DNA是遺傳物質。此實驗還證明了DNA能夠自我復制,在親子代之間能夠保持一定的連續(xù)性,也證明了DNA能夠控制蛋白質的合成。5、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和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只證明DNA是遺傳物質(而沒有證明它是主要遺傳物質)6、遺傳物質應具備的特點: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能自我復制可以指導蛋白質的合成能產生可遺傳的變異。7、絕大多

28、數(shù)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只有少數(shù)病毒(如煙草花葉病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因此說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病毒的遺傳物質是DNA或RNA。8、遺傳物質的載體有:染色體、線綠體、葉綠體。遺傳物質的主要載體是染色體。三、 DNA的結構和復制名詞:1、DNA的堿基互補配對原則:A與T配對,G與C配對。2、DNA復制:是指以親代DNA分子為模板來合成子代DNA的過程。DNA的復制實質上是遺傳信息的復制。3、解旋:在ATP供能、解旋酶的作用下,DNA分子兩條多脫氧核苷酸鏈配對的堿基從氫鍵處斷裂,于是部分雙螺旋鏈解旋為二條平行雙鏈,解開的兩條單鏈叫母鏈(模板鏈)。4、DNA的半保留復制:在子代雙鏈中,有

29、一條是親代原有的鏈,另一條則是新合成的。5、人類基因組是指人體DNA分子所攜帶的全部遺傳信息。人類基因組計劃就是分析測定人類基因組的核苷酸序列。語句:1、 DNA的化學結構:DNA是高分子化合物:組成它的基本元素是C、H、O、N、P等。組成DNA的基本單位脫氧核苷酸。每個脫氧核苷酸由三部分組成:一個脫氧核糖、一個含氮堿基和一個磷酸構成DNA的脫氧核苷酸有四種。DNA在水解酶的作用下,可以得到四種不同的核苷酸,即腺嘌呤(A)脫氧核苷酸;鳥嘌呤(G)脫氧核苷酸;胞嘧啶(C)脫氧核苷酸;胸腺嘧啶(T)脫氧核苷酸。2、DNA的雙螺旋結構:DNA的雙螺旋結構,脫氧核糖與磷酸相間排列在外側,形成兩條主鏈(

30、反向平行),構成DNA的基本骨架。兩條主鏈之間是堿基對,排列在內側。3、DNA的特性:穩(wěn)定性:DNA分子兩條長鏈上的脫氧核糖與磷酸交替排列的順序和兩條鏈之間堿基互補配對的方式是穩(wěn)定不變的,從而導致DNA分子的穩(wěn)定性。多樣性:DNA中的堿基對的排列順序是千變萬化的。堿基對的排列方式:4n(n為堿基對的數(shù)目)特異性:每個特定的DNA分子都具有特定的堿基排列順序,這種特定的堿基排列順序就構成了DNA分子自身嚴格的特異性。4、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在堿基含量計算中的應用:在雙鏈DNA分子中,不互補的兩堿基含量之和是相等的,占整個分子堿基總量的50%。在雙鏈DNA分子中,一條鏈中的嘌呤之和與嘧啶之和的比值與其

31、互補鏈中相應的比值互為倒數(shù)。在雙鏈DNA分子中,一條鏈中的不互補的兩堿基含量之和的比值(A+T/G+C)與其在互補鏈中的比值和在整個分子中的比值都是一樣的。5、DNA的復制:時期:有絲分裂間期和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的間期。場所:主要在細胞核中。條件:a、模板:親代DNA的兩條母鏈;b、原料:四種脫氧核苷酸為;c、能量:(ATP);d、一系列的酶。缺少其中任何一種,DNA復制都無法進行。過程: a、解旋:首先DNA分子利用細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兩條扭成螺旋的雙鏈解開,這個過程稱為解旋;b、合成子鏈:然后,以解開的每段鏈(母鏈)為模板,以周圍環(huán)境中的脫氧核苷酸為原料,在有關酶的作用下,按照

32、堿基互補配對原則 合成與母鏈互補的子鏈。隨的解旋過程的進行,新合成的子鏈不斷地延長,同時每條子鏈與其對應的母鏈互相盤繞成螺旋結構,c、形成新的DNA分子。特點:邊解旋邊復制,半保留復制。結果:一個DNA分子復制一次形成兩個完全相同的DNA分子。意義:使親代的遺傳信息傳給子代,從而使前后代保持了一定的連續(xù)性.。準確復制的原因:DNA之所以能夠自我復制,一是因為它具有獨特的雙螺旋結構,能為復制提供模板;二是因為它的堿基互補配對能力,能夠使復制準確無誤。6、DNA復制的計算規(guī)律:每次復制的子代DNA中各有一條鏈是其上一代DNA分子中的,即有一半被保留。一個DNA分子復制n次則形成2n個DNA,但含有

33、最初母鏈的DNA分子有2個。7、核酸種類的判斷:首先根據(jù)有T無U,來確定該核酸是不是DNA,又由于雙鏈DNA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A=T,G=C,單鏈DNA不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來確定是雙鏈DNA還是單鏈DNA。四、基因的表達名詞:1、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狀的遺傳物質的功能單位和結構單位,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蛟谌旧w上呈間斷的直線排列,每個基因中可以含有成百上千個脫氧核苷酸。2、遺傳信息:基因的脫氧核苷酸排列順序就代表遺傳信息。3、轉錄:是在細胞核內進行的,它是指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合成RNA的過程。4、翻譯:是在細胞質中進行的,它是指以信使RNA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順序的

34、蛋白質的過程。5、密碼子(遺傳密碼):信使RNA上決定一個氨基酸的三個相鄰的堿基,叫做。6、轉運RNA(tRNA):它的一端是攜帶氨基酸的部位,另一端有三個堿基,都只能專一地與mRNA上的特定的三個堿基配對。7、起始密碼子:兩個密碼子AUG和GUG除了分別決定甲硫氨酸和纈氨酸外,還是翻譯的起始信號。8、終止密碼子:三個密碼子UAA、UAG、UGA,它們并不決定任何氨基酸,但在蛋自質合成過程中,卻是肽鏈增長的終止信號。9、中心法則:遺傳信息從DNA傳遞給RNA,再從RNA傳遞給蛋白質的轉錄和翻譯過程,以及遺傳信息從DNA傳遞給DNA的復制過程。后發(fā)現(xiàn),RNA同樣可以反過來決定DNA,為逆轉錄。語

35、句:1、基因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每個DNA分子有很多個基因。每個基因有成百上千個脫氧核苷酸?;虿煌怯捎诿撗鹾塑账崤帕许樞虿煌??;蚩刂菩誀罹褪峭ㄟ^控制蛋白質合成來實現(xiàn)的。DNA的遺傳信息又是通過RNA來傳遞的。2、基因控制蛋白質的合成:RNA與DNA的區(qū)別有兩點:堿基有一個不同:RNA是尿嘧啶,DNA則為胸腺嘧啶。五碳糖不同:RNA是核糖,DNA是脫氧核糖。3、轉錄:(1)場所:細胞核中。(2)信息傳遞方向:DNA信使RNA。(3)轉錄的過程:在細胞核中進行;以DNA特定的一條單鏈為模板轉錄。 4、翻譯:(1)場所:細胞質中的核糖體,信使RNA由細胞核進入細胞質中與核糖體結合。(2

36、)信息傳遞方向:信使RNA 一定結構的蛋白質。5、信使RNA的遺傳信息即堿基排列順序是由DNA決定的;轉運RNA攜帶的氨基酸能在蛋白質的氨基酸順序的哪一個位置上是由信使RNA決定的,歸根結底是由DNA的特定片段(基因)決定的。6、公式:基因(或DNA)的堿基數(shù)目:信使RNA的堿基數(shù)目:氨基酸個數(shù)=6:3:1;脫氧核苷酸的數(shù)目=基因(或DNA)的堿基數(shù)目;肽鍵數(shù)=脫去水分子數(shù)=氨基酸數(shù)目肽鏈數(shù)。7、一種氨基酸可以只有一個密碼子,也可以有數(shù)個密碼子,一種氨基酸可以由幾種不同的密碼子決定。8、基因對性狀的控制:一些基因就是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從而控制生物性狀的。如白化病是由于基因突變導致

37、不能合成促使黑色素形成的酪氨酸酶。一些基因通過控制蛋白質分子的結構來直接影響性狀的。(如:鐮刀型細胞貧血癥)。五、基因的遺傳1、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在進行減數(shù)分裂形成配子的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2、 生物個體基因型和表現(xiàn)型的關系是基因型是性狀表現(xiàn)的內在因素,而表現(xiàn)型則是基因型的表現(xiàn)形式。在個體發(fā)育過程中,生物個體的表現(xiàn)型不僅要受到內在基因的控制,也要受到環(huán)境條件的影響,表現(xiàn)型是基因型和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結果。 3、孟德爾獲得成功的原因: 1)正確地選擇了實驗材料。2)在分析生物性狀時,采用了先從一對相對性狀入手再循序漸進的方法(由單一

38、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3)在實驗中注意對不同世代的不同性狀進行記載和分析,并運用了統(tǒng)計學的方法處理實驗結果。4)科學設計了試驗程序。4、 由顯性基因控制的遺傳病的發(fā)病率是很高的,一般表現(xiàn)為代代遺傳。5、判斷性狀遺傳的顯隱性,“無中生有”是隱性,“有中生無”是顯性。 6、 在近親結婚的情況下,他們有可能從共同的親代那里繼承相同的致病基因,而使其后代出現(xiàn)病癥的機會大大增加,因此,近親結婚應該禁止。7、生物的性別決定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XY型,另一種是ZW型。紅綠色盲和血友病是伴X隱性遺傳病。八、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名詞:1、基因突變:是指基因結構的改變,包括DNA堿基對的增添、缺失或替換。2、

39、基因重組:是指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的重新組合。3、不遺傳的變異:環(huán)境因素引起的變異,遺傳物質沒有改變,不能進一步遺傳給后代。4、可遺傳的變異:遺傳物質所引起的變異。包括: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語句:1、基因突變類型:包括自然突變和誘發(fā)突變特點:普遍性;隨機性(基因突變可以發(fā)生在生物個體發(fā)育的任何時期和生物體的任何細胞。突變發(fā)生的時期越早,表現(xiàn)突變的部分越多,突變發(fā)生的時期越晚,表現(xiàn)突變的部分越少。);突變率低;多數(shù)有害;不定向性(一個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發(fā)生突變,產生一個以上的等位基因。)。意義:它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也為生物進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原因:在一定的外界條件或者生物內部

40、因素的作用下,使得DNA復制過程出現(xiàn)小小的差錯,造成了基因中脫氧核苷酸排列順序的改變,最終導致原來的基因變?yōu)樗牡任换?。這種基因中包含的特定遺傳信息的改變,就引起了生物性狀的改變。實例:人類鐮刀型貧血病的形成。引起基因突變的因素: a、物理因素:主要是各種射線。b、化學因素:主要是各種能與DNA發(fā)生化學反應的化學物質,如亞硝酸,堿基類似物。c、生物因素:主要是某些寄生在細胞內的病毒。人工誘變在育種上的應用:a、誘變因素:物理因素-各種射線(輻射誘變),激光(激光誘變);化學因素秋水仙素等b、優(yōu)點:提高突變率,變異性狀穩(wěn)定快,加速育種進程,大幅度地改良某些性狀。c、缺點:誘發(fā)產生的突變,有利的

41、個體往往不多,需處理大量的材料。d、如青霉素的生產。2、基因突變是染色體的某一個位點上基因的改變,基因突變使一個基因變成它的等位基因,并且通常會引起一定的表現(xiàn)型變化。3、基因重組:類型:自由組合(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交叉互換(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四分體時期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交叉互換)。基因重組的變異必須通過有性生殖過程(減數(shù)分裂)實現(xiàn)。豐富多彩的變異形成了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原因之一。4、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的不同點:基因突變不同于基因重組,基因重組是基因的重新組合,產生了新的基因型,基因突變是基因結構的改變,產生了新的基因,產生出新的遺傳物質。因此,基因突變是生

42、物產生變異的根本原因,為進化提供了原始材料,又是生物進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基因重組是生物變異的主要來源.九、染色體變異名詞:1、染色體變異:光學顯微鏡下可見染色體結構的變異或者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2、染色體結構的變異:指細胞內一個或幾個染色體發(fā)生片段的缺失(染色體的某一片段消失)、增添(染色體增加了某一片段)、顛倒(染色體的某一片段顛倒了180o)或易位(染色體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條非同源染色體上)等改變。3、染色體數(shù)目的變異:指細胞內染色體數(shù)目增添或缺失的改變。4、染色體組 : 一般的,生殖細胞中形態(tài)、大小不相同的一組染色體,就叫做一個染色體組。細胞內形態(tài)相同的染色體有幾條就說明有幾個染色體組。5

43、、二倍體:凡是體細胞中含有兩個染色體組的個體,就叫。如人果,蠅,玉米絕大部分的動物和高等植物都是二倍體.6、多倍體:凡是體細胞中含有三個以上染色體組的個體,就叫。如:馬鈴薯含四個染色體組叫四倍體,普通小麥含六個染色體組叫六倍體(普通小麥體細胞6n,42條染色體,一個染色體組3n,21條染色體。),7、一倍體:凡是體細胞中含有一個染色體組的個體,就叫。8、單倍體:是指體細胞含有本物種配子染色體數(shù)目的個體。9、花藥離體培養(yǎng)法:具有不同優(yōu)點的品種雜交,取F1的花藥用組織培養(yǎng)的方法進行離體培養(yǎng),形成單倍體植株,用秋水仙素使單倍體染色體加倍,選取符合要求的個體作種。語句:1、染色體變異包括染色體結構的變

44、異(染色體上的基因的數(shù)目和排列順序發(fā)生改變),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2、多倍體育種:a、成因: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在染色體已經復制后,由于外界條件的劇變,使細胞分裂停止,細胞內的染色體數(shù)目成倍增加。(當細胞有絲分裂進行到后期時破壞紡錘體,細胞就可以不經過末期而返回間期,從而使細胞內的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b、特點:營養(yǎng)物質的含量高;但發(fā)育延遲,結實率低。c、人工誘導多倍體在育種上的應用:常用方法-用秋水仙素處理萌發(fā)的種子或幼苗;秋水仙素的作用-秋水仙素抑制紡錘體的形成;實例:三倍體無籽西瓜(用秋水仙素處理二倍體西瓜幼苗得到四倍體西瓜;用二倍體西瓜與四倍體西瓜雜交,得到三倍體的西瓜種子。三倍體西瓜聯(lián)會紊亂

45、,不能產生正常的配子。)、八倍體小黑麥。3、單倍體育種:形成原因:由生殖細胞不經過受精作用直接發(fā)育而成。例如,蜜蜂中的雄蜂是單倍體動物;玉米的花粉粒直接發(fā)育的植株是單倍體植物。特點:生長發(fā)育弱,高度不孕。單倍體在育種工作上的應用常用方法:花藥離體培養(yǎng)法。意義:大大縮短育種年齡。單倍體的優(yōu)點是:大大縮短育種年限,速度快,單倍體植株染色體人工加倍后,即為純合二倍體,后代不再分離,很快成為穩(wěn)定的新品種,所培育的種子為絕對純種。4、一般有幾個染色體組就叫幾倍體。如果某個體由本物種的配子不經受精直接發(fā)育而成,則不管它有多少染色體組都叫“單倍體”。5、生物育種的方法總結如下:誘變育種:用物理或化學的因素處

46、理生物,誘導基因突變,提高突變頻率,從中選擇培育出優(yōu)良品種。實例-青霉素高產菌株的培育。雜交育種:利用生物雜交產生的基因重組,使兩個親本的優(yōu)良性狀結合在一起,培育出所需要的優(yōu)良品種。實例-用高桿抗銹病的小麥和矮桿不抗銹病的小麥雜交,培育出矮桿抗銹病的新類型。單倍體育種:利用花藥離體培養(yǎng)獲得單倍體,再經人工誘導使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迅速獲得純合體。單倍體育種可大大縮短育種年限。多倍體育種:用人工方法獲得多倍體植物,再利用其變異來選育新品種的方法。(通常使用秋水仙素來處理萌發(fā)的種子或幼苗,從而獲得多倍體植物。)實例-三倍體無籽西瓜和八倍體小黑麥的培育(6n普通小麥與2n黑麥雜交得4n后代,再經秋水仙素

47、使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至8n,這就是8倍體小黑麥)。十、人類遺傳病名詞:1、遺傳病是指因遺傳物質不正常引起的先天性疾病,通常分為單基因遺傳病、多基因遺傳病和染色體異常遺傳病三類。2、單基因遺傳?。河梢粚Φ任换蚩刂?,屬于單基因遺傳病。3、多基因遺傳?。河啥鄬Φ任换蚩刂啤31憩F(xiàn)出家族性聚集現(xiàn)象,且比較容易受環(huán)境影響。4、染色體異常遺傳病:例如遺傳病是由染色體異常引起的。語句:1、單基因遺傳?。篴、常染色體隱性:白化病、苯丙酮尿癥。 b、伴隱性遺傳:紅綠色盲、血友病、果蠅白眼、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 c、常染色體顯性:多指、并指、短指、多指、軟骨發(fā)育不全、d、伴顯性遺傳:抗性佝僂病、2、多基因遺傳?。呵嗌?/p>

48、年型糖尿病、原發(fā)性高血壓、唇裂、無腦兒。3、染色體異常遺傳??;a、常染色體?。?1三體綜合征(發(fā)病的根本原因是患者體細胞內多了一條21號染色體。)、b、性染色體遺傳病。4、遺傳病的監(jiān)測和預防:遺傳咨詢和產前診斷。5、禁止近親結婚的理論依據(jù)是:使隱性致病基因純合的幾率增大。6、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遺傳?。ㄏ忍煨孕呐K?。?,遺傳病不一定是先天性疾病。十一、生物的進化 名詞:1、種群:生活在同一地點的同種生物的一群個體,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單位。個體間彼此交配,通過繁殖將自己的基因傳遞給后代。2、基因庫:種群全部個體所含的全部基因叫做這個種群的基因庫,其中每個個體所含的基因只是基因庫的一部分。3、基因頻率:

49、某種基因在整個種群中出現(xiàn)的比例。4、物種: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區(qū)域,具有一定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狀態(tài)下能互相交配,并產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個體.5、隔離:指同一物種不同種群間的個體,在自然條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現(xiàn)象。包括:a、地理隔離:由于高山、河流、沙漠等地理上的障礙,使彼此間不能相遇而不能交配。(如: 東北虎和華南虎)b、生殖隔離:種群間的個體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不能產生可育的后代。語句:1、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內容有四方面:過度繁殖;生存斗爭;遺傳變異;適者生存。2、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基本內容也有四點: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單位;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改變基因頻

50、率;隔離導致物種形成。3、種群基因頻率改變的原因:基因突變、基因重組、自然選擇。生物進化其實就是種群基因頻率改變的過程。4、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都可稱為突變。突變和基因重組使生物個體間出現(xiàn)可遺傳的差異。5、種群產生的變異是不定向的,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和種群的繁殖使有利變異基因不斷積累,不利變異基因逐代淘汰,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fā)生了定向改變,導致生物朝一定方向緩慢進化。因此,定向的自然選擇決定了生物進化的方向。6、物種的形成:物種形成的方式有多種,經過長期地理隔離而達到生殖隔離是比較常見的方式。(如,加拉帕戈斯群島上的14種地雀的形成過程,就是長期的地理隔離導致生殖隔離的結果。)7、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

51、論的基本觀點是:進化的基本單位是種群,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物種形成的基本環(huán)節(jié)是:突變和基因重組提供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基因頻率定向改變,決定進化的方向。隔離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必修3晨讀版一、內環(huán)境體液包括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由細胞外液構成的液體環(huán)境就是內環(huán)境,主要由血漿、組織液和淋巴三部分組成。正常機體通過調節(jié)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tǒng)協(xié)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huán)境的相對穩(wěn)定叫做穩(wěn)態(tài)。目前普遍認為,神經體液免疫調節(jié)網絡是機體維持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的主要調節(jié)機制。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二、神經調節(jié)1、反射是指在中樞神經系統(tǒng)參與下,人和動物對外界環(huán)境的各種刺激所發(fā)生的規(guī)律性反應

52、。2、反射?。悍瓷涞慕Y構基礎是反射弧,它由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五部分組成,感受器由感覺神經末梢部分組成,效應器由運動神經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和腺體組成。3、突觸:把一個神經元和另一個神經元接觸的部位,突觸的結構包括突觸前膜、突觸間隙膜和突觸后膜。4、言語區(qū):人類的語言功能與大腦皮層的某些區(qū)域有關,這些區(qū)域叫做言語區(qū)。1、興奮的傳導:神經纖維上的傳導:神經纖維在未受刺激(靜息狀態(tài))時,細胞膜內外電位表現(xiàn)為外正內負,局部電流的方向是膜外由未興奮部位正電荷向興奮部位負電荷傳遞,膜內由興奮部位正電荷向未興奮部位負電荷傳遞,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方向是雙向的。興奮在神經元與神經元

53、之間是通過遞質來傳遞。傳遞過程是由前一個神經元的突觸小泡經突觸前膜釋放遞質到突觸間隙,再作用于突觸后膜引起另一個神經元的興奮或抑制。由于遞質只存在于突觸小泡內,所以神經元之間興奮的傳遞只能是單向的,就是說興奮只能從一個神經元的軸突傳遞給另一個神經元的細胞體或樹突,而不能向相反方向傳遞。三、 體液調節(jié)1、體液調節(jié):是指某些化學物質(如激素、二氧化碳等)通過體液的傳送,對人和高等動物的生理活動所進行的調節(jié)。1、垂體能產生生長激素、促甲狀腺激素等激素。甲狀腺能產生甲狀腺激素,胰島能產生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性腺能產生性激素。2、人體主要激素的作用:生長激素-促進生長,主要是促進蛋白質的合成和骨的生長;

54、甲狀腺激素-促進新陳代謝和生長,尤其對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發(fā)育和功能具有重要影響,提高神經系統(tǒng)的興奮性;胰島素-調節(jié)糖類代謝,促進血糖進入組織細胞進行氧化分解,合成為糖元,或轉化為非糖物質,從而使血糖含量降低;胰高血糖素-促進肝糖原分解,并促進一些非糖物質轉化為葡萄糖,從而使血糖含量升高。3、下丘腦是機體調節(jié)內分泌活動的樞紐。下丘腦通過促垂體激素對垂體的作用,調節(jié)和管理其他內分泌腺的活動。4、激素的調節(jié):反饋調節(jié)寒冷刺激下丘腦(分泌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垂體(分泌促甲狀腺激素) 甲狀腺(分泌甲狀腺激素) 代謝加強;甲狀腺激素增多 (抑制)下丘腦和垂體,使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和甲狀腺激素減少 甲狀腺激

55、素維持正常。5、在體液中除激素外,還有CO2、H+等對機體也有調節(jié)作用。6、神經調節(jié)與體液調節(jié)的關系:a、不同的:神經調節(jié)反應速度迅速、準確,作用范圍比較局限,作用時間短暫;體液調節(jié)反應速度比較緩慢,作用范圍比較廣泛,作用時間比較長。b、聯(lián)系:神經調節(jié)為主,體液調節(jié)為輔,兩者共同協(xié)調,相輔相成,共同調節(jié)生物體的生命活動。四、免疫1免疫可分為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前者包括人體的皮膚、黏膜等組成的第一道防線,以及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等組成的第二道防線。后者主要是指由骨髓、胸腺、脾、淋巴結等免疫細胞,淋巴細胞和吞噬細胞等免疫細胞,以及體液中的各種抗體和淋巴因子等,共同組成人體的第三道防線特

56、異性免疫。2在特異性免疫中發(fā)揮免疫作用的主要是免疫細胞。它是由造血干細胞分裂、分化、發(fā)育而來的。部分細胞隨血液進入胸腺發(fā)育成T細胞,部分細胞在骨髓發(fā)育成B細胞。骨髓、胸腺、脾和淋巴結等免疫器官,淋巴細胞和吞噬細胞等免疫細胞,以及體液中的各種抗體和淋巴因子等,共同組成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這是構成特異性免疫的物質基礎。3抗原是指能使機體產生特異性免疫反應的物質,具有異物性,也就是說抗原一般都是進入人體的外來物質,如細菌病毒等,但自身損傷、死亡或病變的組織和細胞有時也可稱為抗原,如癌變的細胞等;具有大分子性,通常分子量大于10000;具有特異性,一種抗原只能與相應抗體或效應T細胞發(fā)生特異性結合,這種特異性取決于抗原決定簇。4抗體是機體受抗原刺激,由效應B細胞產生的,并能與該抗原發(fā)生特異性結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包括凝集素和抗毒素。抗體主要分布于血清,組織液,也分布于外分泌液,如乳汁中。1體液免疫的過程:抗原進入機體后,大多數(shù)抗原經吞噬細胞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