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SPECT顯像在突發(fā)性聾患者腦血流灌注研究中的價值_第1頁
腦SPECT顯像在突發(fā)性聾患者腦血流灌注研究中的價值_第2頁
腦SPECT顯像在突發(fā)性聾患者腦血流灌注研究中的價值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腦SPECT顯像在突發(fā)性聾患者腦血流灌注研究中的價值        摘要目的:為研究突聾的發(fā)病與局部腦血流量(rCBF)的關系以及治療前后聽覺功能變化的機制。方法:應用單光子發(fā)射型計算機斷層(SPECT)顯像,比較了20例突聾患者治療前后rCBF攝取計數(shù)(RC)和攝取比值(RI)。結果:治療前患側RC較健側有顯著性降低,治療后RI較治療前有顯著性增高。結論:突聾發(fā)病與局部腦組織(顳葉)血流灌注量降低有關,本項研究治療有效,并且治療后顳葉聽覺中樞灌注狀態(tài)改善與臨床聽覺功

2、能好轉一致。關鍵詞突發(fā)性聾局部腦血流量單光子發(fā)射型計算機斷層 The Value of Brain SPECT in the Study of rCBF on the Patients with Sudden DeafnessWang Min,Yang Yongzhen,Li Xuepei,et al. Department of Otolaryngology,Third Clinical College,Beijing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AbstractPurpose: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3、 cause of sudden deafness(SD) and rCBF,and to detect the mechanism of hearing changes after therapy.Methods:The rCBF regional counts(RC) and regional index(RI) were measured to compare the rCBF changes in the patients with S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Results:The RC of affected temple was decreased

4、 obviously in comparison with the healthy side(P<0.001).The RI of post-treatment show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over pre-treatment (P<0.001).Conclusions:The cause of SD was interrelated with the decrease of rCBF and the hearing recovery was correlative to rCBF improvement. Key wordsSudden deafn

5、ess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本項研究目的皆在對突聾的發(fā)病與腦血流灌注的關系以及突聾治療前后聽覺功能變化的機制作初步探討。1材料和方法1.1研究對象1996年9月1996年12月間,按照1996年上海“突發(fā)性聾診斷依據和療效分級”會議的標準收治的突聾病人20例(男性9例,女性11例),年齡2065歲,平均年齡44.4±18.2歲。起病到入院時間為16天,平均3.6天。入院當日或次日行rCBF SPECT顯像。20例病人即往均無腦血管疾病史,顳骨

6、平片或CT以及ABR檢查除外內聽道占位性病變。患者用血管擴張劑、激素、抗凝藥治療。1.2 儀器及檢查方法所有儀器為德國SIEMENS公司Orbiter 7500型SPECT及1CON計算機系統(tǒng),配以低能高分辨準直器。所用顯像劑99mTc-ECT由北京森科醫(yī)藥有限公司提供,放化純度>95%。病人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后兩周行rCBF SPECT 顯像?;颊哂谧⑺幥?0分鐘戴眼罩,處于安靜狀態(tài),靜脈注射99mTc-ECD 1110MBq(約30mci),繼續(xù)保持安靜狀態(tài),約60分鐘后行rCBF SPECT 顯像,矩陣128×128,像放大0.9,共采集64幀,每幀計數(shù)不小于80k。像處

7、理及分析:每個病例像通過計算機程序重建獲得橫斷面,冠狀面及矢狀面斷層影像,層厚為0.7cm。全部放射性核素斷層顯像均經兩位醫(yī)師讀片后確定。閱片標準:以橫斷面像為主,兩大腦半球各葉對稱分析,若一側較另一側有較明顯肉眼可見放射性核素減低區(qū),范圍>1.5cm,視為rCBF下降。半定量分析:以橫斷面為主,左右對稱各分為六個扇區(qū),兩則對應區(qū)作比較,分別計算患側及健側顳葉rCBF攝取計數(shù)(RC),并以患側比對側,計算攝取比值(RI)。2結果20例突聾患者,治療前rCBF斷層顯像均表現(xiàn)為大腦皮層顳上回或顳中回的放射性核素減低區(qū),其中14例在患耳對側,6例在患耳同側,提示該區(qū)域限局性腦血流灌注降低(1)

8、。治療后上述區(qū)域放射性核素減低區(qū)好轉,部分病例明顯好轉或消失(2)。全部病例基底神經節(jié)、腦干、丘腦及小腦均無明顯放射性核素分布異常。1箭頭所示為突聾治療前大腦皮層顳中回放射性核素減低區(qū)2箭頭所示為突聾治療后大腦皮層顳中回放射性核素減低區(qū)基本消失表120例突聾患者治療前后患側與健側RC比較(±s)患側健側P治療前93.4±3.84100.0±3.50<0.001治療后96.2±3.8896.6±3.69>0.0520例突發(fā)性聾患者治療前后患側與健側rCBF攝取計數(shù)見表1,經統(tǒng)計學處理(配對t檢驗),治療前患側與健側RC差異有極顯著性(

9、P<0.001),患側RC較健側有顯著性降低,說明突聾患者局部腦組織(顳葉)血流灌注量降低,而治療后患側與健側RC差異無顯著性(P>0.05)。20例突聾患者治療前rCBF攝取比值為0.934±0.034,治療后為0.999±0.020,經統(tǒng)計學處理(配對t檢驗),兩者差異有極顯著性(P<0.001),治療后RI較治療前有顯著性增高。說明本項研究治療有效,并且治療后顳葉既聽覺中樞所在皮質灌注狀態(tài)改善是和臨床上患者聽覺功能改善相符合。 3討論突發(fā)性聾是耳鼻咽喉科常見急癥,對其發(fā)病和機制仍不十分明確。根據該病起病突然,病情嚴重及部分病人聽力可自行恢復等類似腦血

10、管意外的特點,提示其發(fā)病機制可能與腦血管功能障礙有關,這為應用SPECT顯像觀察突聾病人腦血流灌注情況提供了依據。本項研究表明:突發(fā)性聾患者顳中回或顳上回呈低灌注狀態(tài),顳上回中分和顳橫回是聽皮層中樞所在部位,該處缺血可引起聽覺障礙,提示突聾的發(fā)病可能與多種病因誘發(fā)的腦血管功能障礙,進而波及皮層聽中樞、第顱神經和內耳聽器有關。治療后顳葉中樞灌注狀態(tài)的改善與臨床上聽覺功能好轉一致。因為腦的血液供應與其各種功能活動有著密切的關系,說明突聾治療后聽力提高與聽覺中樞顳葉血流灌注狀態(tài)改善密切相關。100083北京醫(yī)科大學第三臨床學院耳鼻咽喉科核醫(yī)學科參考文獻1 管一暉,林祥通,劉永昌等.缺血性血管疾病腦血

11、流與腦功能變化觀察.中華核醫(yī)學雜志,1994,14:12 謝瑞滿,姚景莉,秦震,等.腦SPECT rCBF在同向性偏盲患者視覺功能研究中的價值,中華核醫(yī)學雜志,1995,15:753 任基浩,郭運凱,盧永德,等.突發(fā)性感音神經性聾病人的腦放射性核素顯像.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1996,10:2914 Alavi A,Hirsch T,Studies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sorders with 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position emission tomography:evaluation over the past 2 decades.Semin in Nucl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