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清官事跡介紹.doc_第1頁
古代清官事跡介紹.doc_第2頁
古代清官事跡介紹.doc_第3頁
古代清官事跡介紹.doc_第4頁
古代清官事跡介紹.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古代清官事跡介紹 古代的清官故事大家又知道多少個?除了“包青天”包拯這種鐵面無私的,還有很多很多為政清廉的好官。下面是學習啦跟大家分享的清官事跡,歡迎大家來閱讀學習 曾子穿著破舊的衣服耕田,他在當時已經很有名氣。魯國的國君覺得這樣的名人穿著破舊的衣服耕田,有失魯國的體面,于是,就派人對曾子說,國君要封給你一塊采邑,用來供給你的衣食之用,請?zhí)碇脦准駱拥囊路?。可是,曾子并不接受。使者往返了多次,曾子都堅持不受。使者對曾子說:“這又不是你向人要求的,而是別人贈送給你的,你為什么不接受呢?”曾子回答道:“臣聞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驕人,縱子有賜,不我驕也,我能不畏乎?”最終還是沒有接受。孔子知道了

2、這件事,說:“曾參的好品德,是足以保全他的節(jié)操的。 子罕是春秋時期宋國的正卿和司城,主持國政。宋國有個人得到一塊玉,為了巴結子罕,將它獻給子罕。子罕不接受。獻玉的人說:“我曾經將這塊美玉獻給治玉的人看,治玉的人認為是寶貝,所以才敢將它獻上。”子罕說:“我以不貪為寶,而你以美玉為寶。如果你將美玉給我,而我又因此蒙上了貪婪的惡名,咱們就都喪失了彼此珍愛的寶貝,與其如此,倒不如大家彼此都保留各自的寶貝?!?唐太宗李世民為勸誡臣下恪盡職守,廉潔勤政,給文武百官寫下了百字箴言:“耕夫碌碌,多無隔夜之糧;織女波波,少有御寒之衣。日食三餐,當思農夫之苦;身穿一縷,每念織女之勞。寸絲千命,匙飯百鞭,無功受祿,

3、寢食不安。交有德之朋,絕無義之友。取本分之財,戒無名之酒。常懷克己之心,閉卻是非之口。若能依朕之言,富貴功名可久?!贝税僮煮鹧钥芍^用心良苦,語重心長,至今對我們仍有教益。 春秋時期的魯國,有一位名叫公儀休的博士,因為德、才兼優(yōu)而被選拔為魯國的宰相。公儀休喜歡吃魚,有人就送魚給他,他拒而不受。送魚的人說:“聽說你喜歡吃魚,為什么不肯接受我送的魚呢?”公儀休說:“正因為我喜歡吃魚,所以更不能接受你的魚!我現在做宰相,自己可以買魚吃,如果我因為接受了你送的魚而被免去宰相之職,我自己從此就買不起魚了,你難道還會再給我送魚嗎?這樣一來,我還能再吃得到魚嗎?因此,我是決不能接受你送的魚的?!?西漢開國丞相

4、蕭何,受封食邑一萬余戶,利祿豐厚,權傾朝野。憑著蕭何的權勢,足以在京城內大興土木,置辦田產??墒鞘捄沃辉诮K南山下買了幾間沒有院墻的茅屋。有人問他為何不在京城置辦豪宅?蕭何說,我居住茅屋,如果我的子孫賢良,可傳我的儉樸家風;如果子孫不賢,房子再好,也要被權貴侵奪去。 漢武帝時還有個“布被丞相”公孫弘,他食不重肉,夜蓋布被。主爵都尉對皇帝說:“公孫弘位在三公,俸祿很多,然而卻蓋布被,說明他很狡詐?!惫珜O弘卻說,我蓋布被是學習管仲,因為這樣可以過小吏一樣的日子。漢武帝首肯公孫弘的節(jié)儉美德,自此,“公孫布被”傳為美名。 司馬遷任太史令時,朝中最得勢的將軍李廣利派家人給他送來一對珍貴的玉璧。司馬遷之女妹

5、絹見到這對晶瑩透亮的玉璧非常喜歡,驚呼:“太美了,真是稀世之寶啊!”司馬遷亦撫摸著玉璧贊嘆道:“如此圓潤光潔,真是白璧無瑕啊!”女兒見父親贊賞玉璧,更是高興得愛不釋手。不料司馬遷卻語重心長地開導女兒說:“玉璧貴在無瑕,人也應當如此。我是一個平庸而且地位低下的史官,從不敢以壁自喻。如果我收下這對玉璧,心靈上就會留下斑污,并要受制于人?!泵镁曷犃烁赣H的話,爽快地同意父親將玉璧退了回去。 東漢時,羊續(xù)任廬江太守。一天,羊續(xù)的下屬府丞焦儉見羊續(xù)生活太清苦,便給他送了一條活鯉魚。面對這條“禮魚”,羊續(xù)左右為難:不收吧,對不住焦儉的一片好心;收吧,有違自己為官清廉的道德規(guī)范。但眼前焦儉的盛情難卻啊,無奈之

6、下,只好暫且收下。等焦儉一走,他就讓下人把魚掛在庭檐下。沒過幾天,魚成了一條枯魚干,在屋檐下飄來蕩去,羊續(xù)也不讓人取掉。有一天,焦儉又笑嘻嘻地拎著一條更大的鯉魚來拜訪羊續(xù),羊續(xù)笑著指了指懸掛著的那條魚,輕輕地搖了搖頭。焦儉看著這條枯魚干,領悟到了太守的一片苦心,紅著臉返了出去,從此再也不敢給羊續(xù)送東西了。這件事傳開之后,府吏們?yōu)檠蚶m(xù)的高風亮節(jié)所折服,以后再也不給他送禮賄行了,羊續(xù)就有了“懸魚太守”的雅號。 東漢華陰人楊震,在居官荊州時,發(fā)現王密才華出眾,便向朝廷推薦王密做昌邑縣縣令。數年之后,他調任東萊太守路過昌邑縣,晚上下榻于館驛。夜深人靜之時,王密懷揣十金前往館驛相贈,以謝楊震知遇之恩。楊

7、震拒而不受。王密急切之下說:“天黑,無人知曉。”楊震正聲說道:“豈可暗室虧心,舉頭三尺有神明,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王密一聽,羞愧難當,只得收起金子,謝罪而去。此事傳開,大家稱贊楊震為“四知太守”。 姚崇曾先后在唐朝三位皇帝手下任宰相,并協(xié)助唐玄宗實行改革,除掉弊政,為實現“開元盛世”做出過重要貢獻。但他自奉儉約,清廉寡欲,曾作五誡篇,提出“為政以公,毫厘不差”,“其身既正,不令而行”,“與其濁富,寧比清貧”等主張,帶頭移風易俗。他身為宰相,卻不置府第,住在離朝廷很遠的地方。他上朝處理完公事,往往因路遠,天黑前不能回家,就住在附近的罔極寺里。唐玄宗批準他全家搬入四方館(屬中書

8、省)居住,但他以那里有眾多文書,不適合家人去為由,始終住在舊址。開元四年,姚崇因兒子廣通賓客,受人饋贈,覺得自己身為宰相,愧對國家,加上中書省主簿趙誨“受胡人賂”,便自請辭職。開元九年,姚崇因病去世,留下遺囑,要求自己死后入殮,只穿平常衣服,一切從儉,并告誡子孫:“汝等身沒之后,亦應由子孫依吾此法。 孔奮,字君魚,扶風郡茂陵縣(今陜西興平)人。東漢名臣,曾任河西大將軍竇融幕府議曹掾、姑臧縣長、武都郡丞、武都郡太守。所到之處廉潔自律,獎善懲惡,愛憎分明,為政清平,深得百姓敬重。 東漢建武五年(29年),孔奮任姑臧縣長。姑臧因與羌胡通商,是個富縣,以前到姑臧當縣長的,不到幾個月,就能積聚很多財富,

9、而孔奮任職四年,財產毫無增加。因他身處膏腴之地卻不能以財自潤,所以為眾人所嘲笑,但孔奮堅守節(jié)操,不改初衷。離任時,河西守令裝載財物的車輛充斥道路,只有孔奮毫無資財,單車上路。當地吏民羌胡為報恩,聚集追贈財物千萬以上,孔奮唯謝而已,一無所受。 諸葛亮輔佐劉備轉戰(zhàn)南北,屢建奇功,建立了蜀國。他一生位高權重,卻自奉甚簡,不謀私利。生前,他在給后主的一份奏章中對自己的財產、收入進行了申報:“成都有桑800株,薄田15頃,子弟衣食,自有余饒。至于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死之日,不使內有余帛,外有盈財,以負陛下?!敝T葛亮去世后,其家中情形確如奏章所言,“內無余帛,外無

10、盈財”。 諸葛亮病危時,曾立下遺囑,要求死后把遺體安葬在漢中定軍山,喪葬力求節(jié)儉簡樸,依山造墳,墓穴只求能容下一口棺木即可。入殮時,只穿平時便服,不放任何陪葬品。這就是一代名相諸葛亮死后的最高要求,其高風亮節(jié)實為可圈可點。 田豫,三國時期官拜魏國大將軍。田豫是位難得的清官,據三國志記載,他清廉節(jié)儉,賞賜給他的東西,常常分送給將士們。凡是胡、狄部落偷偷送給他的財物,他都記錄在冊并送入官倉,從不拿到家里去,所以他家非常清貧。裴松之的三國志注中記載了田豫不收懷金的故事:鮮卑族素利等部落,常來拜見田豫,并送上牛馬等禮物,田豫就把這些禮物轉送給官府。這些部落的使節(jié)認為以前送給田豫的禮物太顯眼,不如送黃金

11、,就秘密地懷藏三十斤黃金,對田豫說:“希望避開左右的侍從,我有話要說?!碧镌プ屔磉叺娜嘶乇?,部落來使跪下說:“我們看到您十分清貧,所以送您一些牛馬,但您卻把它們交給了官府。今天秘密地送些黃金給您,可以作為您家中的財產?!碧镌グ迪?,如果當面拒絕,恐怕會傷了和氣,于是就故意張開寬大的衣袖,收下了黃金,并感謝他們的好意。等到部落使節(jié)回去后,田豫立即將這三十斤黃金全部交給官府的庫房。魏文帝了解這一情況后下詔表彰他說:“春秋時有個魏絳,為表示與戎族友好,光明正大地接受他們送來的禮物。現在你舉袖接受鮮卑送來的黃金而交公。你這種做法,我十分贊賞?!蔽何牡圻€賞賜他絹五百匹。他分一半藏在公家的小倉庫里,以備獎賞

12、給立功的將士,另一半則送給部落使節(jié),以答謝他們送來黃金的情意。 三國時東吳廉吏陸績,官至郁林太守。當時,郁林轄境廣闊,包括了現在廣西除桂林、梧州之外的大部分地區(qū)。歷任郁林太守,離任時都寶物充斥,滿載而歸,但陸績?yōu)楣偾?廉,不義之財,一毫不取。他當了幾年太守,任期屆滿,辭官歸鄉(xiāng)之時,行李空空。艄公見貨物太輕,便說:“船裝得大輕,遇到風浪,容易翻船。你一家四口,所帶的東西還不如一介寒士。船太輕,得想辦法增加重量才行。”陸績與艄公商量,買了兩大甕咸菜和一擔筍干搬上船。但船還是吃水很淺,不敢開行。情急之中,陸績忽然看到岸上有一塊大石頭,足有七八百斤重,于是便請人把它搬上船。有了重石壓艙,船便開始遠航。

13、船到家鄉(xiāng),消息傳開,那塊石頭便被當地士人收藏起來,并吟詩贊頌,稱之為“廉石”。 東晉王恭從盛產竹子的會稽任職期滿回到建康,王忱來看他,發(fā)現他用的竹席很好,便向他討要。他把竹席送給王忱,自己坐草席。王忱說:我以為你從會稽回來,一定會有很多的竹席,所以才向你討要一條。王恭說:你不了解,我把這條竹席送給你,便“無長物”(沒有多余的東西)了。后來以“無長物”比喻清貧廉潔。白居易曾寫詩贊道:“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 西晉山濤曾任吏部尚書,執(zhí)掌全國官吏的任免升降大權。有個名叫袁毅的貪官,給山濤送來了100斤蠶絲,以求庇護提挈。山濤正顏厲色地說:“送禮納賄,污濁官場,敗壞吏治,徇情枉法,均由此而起,故歷

14、來為正人君子所不齒,更為我平生所惡,此戒斷不可開。”袁毅留下蠶絲,抽身走了。山濤便喚來篆吏,將百斤蠶絲的來由敘說一篇,并當眾將絲高置于閣樓上,說:“自今日起,但見饋送者,均以此為率?!比舾赡旰?,袁毅出了事,被抓了起來。這時,山濤令人從閣樓上取下“積年塵埃,印封如初”的百斤蠶絲,交給了官庫。 徐勉,南北朝時梁朝東??ほ翱h(今山東郯城北)人。他一生身居高位,但從不營置家產。平時所得的俸祿,大都分給了親族中的窮困者,因此家里沒有積蓄。他的門客和老朋友中有人勸他為后代置點產業(yè),他回答說。“別人給子孫留下財產,我給子孫留下清白。子孫如果有才能,他們自會創(chuàng)家業(yè);如果他們不成材,即使我留下財產,也會轉到別人

15、手中去?!毙烀阍鴮懶鸥嬲]兒子徐崧說:“我們家世代清廉,所以平常日子過得清苦。至于置辦產業(yè)這件事,從來就沒有提及過,不僅僅是不經營而已。古人說:以清白的名聲留給子孫,不也是一份很豐厚的遺產嗎!又說:把整筐的黃金留給子孫,不如教他們攻讀一門經書。仔細研究這些言論,的確不是空話。我雖然才能低下,但有自己的心愿,幸得遵奉古人這個教訓去做,就不敢半途而廢。自從我身居高位以來,將近三十年,一些門人和老朋友極力勸我趁有職有權時見機行事,有人勸我購置田園;有的人勸我開設商店客棧,或者搞點水上運輸,也會經營生利,發(fā)財致富。像這樣一些意見,我都拒絕采納。這并不是我要學漢朝的公儀休那樣不與民爭利,只是想避免后代為爭

16、奪財產而鬧得一塌糊涂”徐勉終生潔身不貪,言傳身教,為子孫樹立了榜樣。更有遠見的是,他不為子孫置辦產業(yè),而是將寶貴的清白遺給后代,讓后人享用無窮。 東晉元興初年(402404),吳隱之出任廣州刺史。當時,廣州富商云集,富甲一方。歷任廣州刺史都乘機聚斂財富,離任時個個腰纏萬貫。吳隱之南下廣州赴任,途徑石門。石門有個泉水叫“貪泉”。據說,過往官吏一飲此水,便貪心大發(fā)。吳隱之走到泉邊,掬泉而飲,自信不能改變自己的廉潔操守,并賦詩一首:“古人云此水,一飲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他以古代賢人伯夷、叔齊自勵,以明心跡。在廣州任上,他生活儉樸,任滿乘舟北歸,行囊空空。其妻劉氏攜帶沉香一斤,吳隱之發(fā)現

17、后,命投入水中。后世追慕其廉潔,稱石門下游沙洲為沉香浦。后人在“貪泉”建碑,以警貪官污吏。 任昉,字彥升,樂安博昌(今屬山東)人。南朝蕭梁時曾任新安太守。任昉一到新安,就經常訪查四鄉(xiāng)。他衣著普通,手持拐杖,帶著幾名隨從,徒步在鄉(xiāng)間小道上。遇到百姓申訴,就在路邊迅速處理。任昉關心民眾疾苦,他有這樣的規(guī)矩:凡郡內八十歲以上的老者,每年都派遣郡、縣屬官上門訪貧問苦,了解情況,遇有困難,馬上解決。郡內產有楊梅等山珍,歷來每年都要為太守采辦一些。任昉看到采辦危險很大,就下令停止。老百姓都高興地說:這真是百余年來沒有過的好事呀。很不幸的是,任昉因病在任上去世。臨終留下遺言:“不許以新安一物還都!”他的后事

18、也十分簡單:雜木為棺,舊衣入殮。辦完喪事,他家里除了還有二十石桃花米之外,就別無他物了。 蘇焯是西魏時期的廉吏,權大不貪,堪稱當朝楷模。 大統(tǒng)十年(544),蘇焯任大行度支尚書,領著作兼司農卿,管財政,司文墨,可謂位高權重。官這樣大,他想的不是自己,而是天下的安危,并向朝廷提出了6條建議,全部被采納,并作為“六條詔書”頒發(fā)。這6條之首是為官要“先治心”,他把“清心”列為第一要務?!扒逍摹?,就是不貪財。他說到做到,自己帶頭畢生奉行。 蘇焯認為,要做到“心如清水,形如白玉”,其關鍵在于自奉儉約。為此,他不為自己謀置宅地田產,嚴禁家人仗勢聚斂錢財,保持清廉潔白的家風。由于他家教嚴明,他的兒子蘇威做了

19、隋朝的重臣后,仍然秉承父命,“行已清儉,以廉慎見稱”,被史家所稱頌。 蘇焯“心如清水,形如白玉”,便成了朝中楷模。當時,西魏的大權握在丞相宇文泰手上。宇文泰敬重蘇焯的人品,對他十分信任,每次外出,便預先留下一些署過自己印章的空白公文紙,讓蘇焯“隨事施行”,允許他以丞相之名行使臨時處置的權力。但樁樁件件,蘇焯都秉公辦事,絕無偏私。 蘇焯49歲去世時,人們發(fā)現,他家無余財。秉承蘇焯的遺志,宇文泰用一輛素車,將他的遺體運回家鄉(xiāng)安葬。啟程之日,宇文泰率滿朝文武徒步跟在車后,哭送靈車達于郊外。到靈柩下葬的當天,宇文泰又派專人,以祭祀的最高規(guī)格“太牢”祭奠他,并親自寫了祭文,盛贊蘇焯。 唐朝宰相陸贄一生清

20、正廉潔,分外之財,分毫不取。唐德宗見他一貫“苛求”自己,便下發(fā)一道密旨,責備他“清慎太過,諸多饋贈,一皆拒絕,恐事情不通過”,并說“如不接受貴重禮物,細小物品如鞭靴之類,受亦無妨。”但陸贄卻回復道:收重禮是受賄,收薄禮也是受賄,“賄道一開,展轉滋甚”,“利于小者必害于大”,“涓流不息,溪壑成災”,肅清賄賂之風要從上面做起,率先垂范。陸贄母親去世,按制要守墓3年。各地藩鎮(zhèn)有意巴結這位“內相”,都紛紛贈送厚禮。但是陸贄說:“我母親去世,是我私人的事,諸位與我非親非故,厚饋的奠禮我是絕對不收的,請諸位拿回去吧!”結果陸贄一無所取。守墓時,陸贄生活相當貧困。為了節(jié)省開支,他一直蝸居在洛陽篙山豐樂寺里,

21、靠著好友韋皋的按月資助,才度過難關。身為宰相高官,連母親的喪葬費用也要靠友人接濟。陸贄為官的清正廉潔,由此可見一斑。 唐朝名臣杜暹,初補授婺州參軍,唐玄宗時任鄭縣縣尉、監(jiān)察御史、安西副都護、光祿大夫、中書門下平章事等職。在補授婺州參軍期滿離任時,同僚們送給他一萬張紙。當時紙很貴,人們常以存紙多少來表示富有??啥佩咧蝗×?00張,以示領受了同僚們的情誼。公元716年,杜暹遷升監(jiān)察御史。當時,安西副都護與西突厥可汗發(fā)生矛盾,雙方均上奏朝廷指責對方。為了弄清事實真相,朝廷便命杜暹前去處理。杜暹先到西突厥調查,西突厥見朝廷派人來,設宴招待,并拿出許多金子贈送杜暹。杜暹再三推讓,隨從見此情況,委婉地勸杜

22、暹:“來到邊陲,不可失去當地人的情誼,否則會影響邊疆的穩(wěn)定?!倍佩卟坏靡咽障?。等到席散人空后,杜暹命隨從把贈金埋在了自己住的帳篷下面。幾天后,杜暹離開西突厥,行至半路后,用公文通知可汗,讓他們將埋在帳篷下面的金子收回。西突厥可汗既吃驚又感動,對他的清廉非常敬佩,上奏朝廷希望杜暹到安西任職。朝廷得知后,即命杜暹為安西副都護。杜暹在任副都護的四年里,“綏撫將士,不憚勤苦,甚得民心”。公元740年,杜暹病重彌留之際,對兒子說:“我死后,不要收人吊祭的財物?!笔芳曳Q他“清風肅然”。 東漢劉寵任會稽太守,期滿升調時,從山陰縣趕來了五、六位白眉皓發(fā)的老人,他們帶著山民們湊的一百文錢,前來為劉寵送行。劉寵感

23、動地說:“父老們何苦這樣勞累自己?”老人們說:“我們從小在山谷中土生土長,從未見過郡府官邸。以前那些太守動不動就派官吏到民間索取錢財,不分白天黑夜,弄得雞飛狗叫,使百姓不得安寧。自從您到任以來,夜里再也聽不到狗叫,百姓們也很少見官。我們這把歲數能遇到您這樣的圣明清官,真是萬幸!現在聽說您要棄我們而去,我們不能不來送送您。這點錢算是大家伙的一點心意。” 劉寵見他們如此誠懇,不忍辜負了這份情意,但又不忍拿走他們來之不易的血汗錢,于是從這一百文錢中選取了一枚最大的收了下來,算是接受了他們的好意,其余的全部奉還給了老人們。從此,“一錢太守”便被傳為佳話。 劉寵出了山陰縣界,就把這枚錢投到了江里,表明他

24、的清廉自守。為紀念這位勤政清廉、為民造福的太守,人們遂稱此地為“錢清”、稱此江為“錢清江”。劉寵去世后,人們在紹興修了個“一錢太守劉寵廟”來紀念他,并在臨江構筑一亭,取名清水亭,當地人稱選錢亭、一錢亭。 春秋戰(zhàn)國時期,奴隸主貴族生活腐朽,奢侈之風盛行。齊國丞相晏嬰卻清廉儉約,深為后人所稱道。 晏嬰平時只穿粗布衣服,一件狐皮大衣,也只是在出使他國或參加盛典時穿,并且一直穿了三十多年。他每日吃的是粗茶淡飯。一天,他正要吃午飯,齊景公派人來見他,他把自己的飯菜分成兩份,請來人共進午餐。景公知道這件事后,立即命人給晏嬰送去黃金千兩,以供他接待客人的開支。不料晏嬰不肯接受,景公命人送了三次,他還是執(zhí)意不

25、肯收下。他向景公解釋說:“作為一個大臣,將國君的賞賜用于百姓身上,是以臣代君治理百姓,忠臣是不這樣做的;不用在百姓身上而收藏起來,那就變成一個裝東西的箱子,仁義的人是不會這樣做的;上對不起國君,下對不起百姓,只干守財奴的事,聰明的人是不會干的。所以,請您千萬不要再賞賜臣下了?!本肮唤?,問:“想當年,管仲不也接受了桓公封賞的五百個村莊嗎?你為什么要推辭呢?”晏嬰便以“圣人千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的話相對答,并認為自己雖然愚笨,但在這件事的處理上可能是正確的。景公見他把話說到如此地步,也只好作罷。 晏嬰平時上朝,總是乘坐一輛劣馬拉的破舊車子,有時甚至步行。景公覺得他乘坐的車馬與他的身

26、份太不相稱了,便多次派人送去新車駿馬,卻都被他拒絕了。景公很不高興,責問他為何不收。晏嬰說:“您讓我管理全國的官吏,我深感責任重大。平時,我反對奢侈浪費,要求他們節(jié)衣縮食,以減輕百姓的負擔。我若乘坐好車好馬,百官們便會上行下效,奢侈之風就會流毒四方。假如真的到了那個時候,恐怕就再也無法禁止了。” 晏嬰的相府地處鬧市,且陰暗狹窄。齊景公提出要為他修造僻靜寬敞的新宅院,也被晏嬰婉拒。齊景公并不死心,趁他出使他國之際,為他新建了一處豪華的府第。晏嬰回國后,馬上從新相府搬回了原來的住處,同時將新相府加以改造,分配給了原來住在那兒的人。 晏嬰到了晚年,不僅不再接受任何新的賞賜,還向齊景公提出將原來賜他的

27、封地退回去。晏嬰一生以實際行動實踐了他所大力倡導的清儉節(jié)約的作風。司馬遷曾發(fā)出這樣的感慨:“假如晏子還活著,我就是為他執(zhí)鞭駕馬,也是心向往之啊!” 第五倫,字伯魚,西漢時,其祖父第五次被遷徙到京兆長陵(今陜西咸陽東北),遂以遷徙次序為姓氏。第五倫早年曾當過京兆尹的主簿,后來舉孝廉,被光武帝劉秀先后任命為扶夷(今湖北武崗)縣令、會稽郡(今江蘇蘇州)太守、蜀都太守。章帝劉炟即位后,調入朝內任司空,成為“三公”之一。 第五倫生性正直,同情百姓。無論在哪兒做官,都以為民解憂為己任。早在他擔任京兆尹主簿時,具體負責長安城內的市場交易。他認真校正秤、斗、尺等度量衡器具,嚴格市場管理,很少發(fā)生缺斤缺兩的事。即使買賣雙方有時出現爭執(zhí),只要他一出面,都能得到公平合理的解決。擔任會稽太守時,他發(fā)現當地素有迷信鬼神的風俗。每逢過節(jié),民間都大量殺牛祭神,從而影響了農業(yè)生產。于是,他明令禁止,違者懲處。如此一來,流行多年的歪風很快杜絕,勞苦大眾無不由衷地感激。在蜀郡太守職位上,他鑒于郡府中的屬吏從官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