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東陽馬生序》復習導學案分享_第1頁
《送東陽馬生序》復習導學案分享_第2頁
《送東陽馬生序》復習導學案分享_第3頁
《送東陽馬生序》復習導學案分享_第4頁
《送東陽馬生序》復習導學案分享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文檔供參考,可復制、編制,期待您的好評與關注! 送東陽馬生序復習導學案教學目標:1、識記重點實詞、虛詞。2、準確翻譯重點句子。3、準確把握課文內容和寫法。重點難點:1、準確解釋文中的文言實、虛詞并歸類、比較。2、對拓展閱讀的理解和把握。教學過程:一、 課前小測1. 送東陽馬生序整理是 朝著名文學家 。本文屬于贈序,整理寫作的目的是 。2. 用原文回答揭示整理小時侯學習就很勤奮的句子是: 。最能表現(xiàn)整理抄書之苦的句子是: 。表明整理嘗趨百里外求學原因的句子是: 。對太學生中的其他人“燁然若神人”整理卻“略無慕艷意”的原因是: 。二、 復習送東陽馬生序1、 朗讀課文。2、 解釋加點的字詞,歸納整理

2、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古今異義的詞。 (參考中考解讀64頁。)3、 翻譯劃線的句子。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

3、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4、 理清課文思路。5、 理解本文主旨。6、課堂檢測 課時作業(yè)P77三、拓展閱讀 黃生允修借書。隨園主人授以書,而告之曰:書非借不能讀也。子不聞藏書者乎?七略、四庫,天子之書,然天子讀書者有幾?汗牛塞屋,富貴家之書,然富貴人讀書者有幾?其他祖父積、子孫棄者無論焉。非獨書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強(qing)假(ji)焉,必慮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

4、日去,吾不得而見之矣。”若業(yè)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gu)藏焉,曰“姑俟異日觀”云爾。余幼好書,家貧難致。有張氏藏書甚富。往借,不與,歸而形諸夢。其切如是。故有所覽輒(zhé)省記。通籍(做官)后,俸去書來,落落大滿,素蟫(yín)灰絲時蒙卷軸。然后嘆借者之用心專,而少時之歲月為可惜也!今黃生貧類予,其借書亦類予;惟予之公書與張氏之吝書若不相類。然則予固不幸而遇張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與不幸,則其讀書也必專,而其歸書也必速。為一說,使與書俱。一、解釋加點詞語。1、然天子讀書者有幾 2、汗牛塞屋3、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 4、若業(yè)為吾所有,必高束焉5 曰“姑俟異日觀”云爾 6、

5、生固幸而遇予乎7、少時之歲月為可惜也。 8、其他祖父積、子孫棄者無論焉二、歸納文中“以”“之”等虛詞的用法。三、翻譯句子。書非借不能讀也。非獨書為然,天下物皆然。必慮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知幸與不幸,則其讀書也必專,而其歸書也必速。四、回答下列問題1.整理為何說“書非借不能讀也”?2整理為什么要講述自己幼時借書的遭遇給黃生聽?3整理從借書這件事情講述了什么道理?能力提高1.選出下列句中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 )A.故有所覽輒省記。(就) B.惟予之公書與張氏之吝書若不相類(公家的書)C.其切如是(迫切) D.使與書俱(一起)2.選出下列句中的“之”與“當余之從師也”中的“之”意思相

6、同的一項是:( )A. 隨園主人授以書,而告之曰 B. 而少時之歲月為可惜也C. 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D. 惟予之公書與張氏之吝書若不相類3. .選出下列各組加點字的意義相同的一項。(     ) A.然天子讀書者有幾。    非獨書為然。 B.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  夫大國,難測也。 C.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其他祖父積子孫棄者無論焉。 D.投諸渤海之尾。    

7、   歸而形諸夢4.選出下列句子翻譯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隨園主人授以書,而告之曰(我把書給了黃允修并且告訴他說)B. 今黃生貧類予,其借書亦類予(現(xiàn)在黃生跟我一樣貧窮,他也借書給別人。)C.歸而形諸夢(我返回家中在夢中還出現(xiàn)向張氏借書的情形。)D. 俸去書來,落落大滿,素蟫灰絲時蒙卷軸(俸祿花出去了書買來了,連續(xù)不斷的堆積堆得屋子到處都是,蠧蟲絲跡時常覆蓋著書冊。)5.選出下列對文段理解不正確的一項:A. “書非借不能讀” 寓意是指,人總是會珍惜得來不易的東西。B. 課文圍繞中心,夾敘夾議,層次清楚地闡明事理。C. 第三段中整理講述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目的是炫耀自己有錢買

8、書了。D. 本文提出“書非借不能讀也”的觀點,運用正反對比論證以及舉例論證來證明觀點,勉勵黃生努力為自己創(chuàng)造條件,發(fā)奮學習。書如果不是借來的就不能及時地閱讀。不只書籍是這樣,天下的事物都是這樣。做官以后,花去官俸買回書來,滿滿地堆了一層,白色蛀蟲和灰絲,常常沾滿書本。懂得借到書的幸運與借不到書的不幸,那么他讀書也一定會專心,并且他還書一定會很快。6整理用心良苦,不僅以此寬慰黃生不以借書為恥,更以此勉勵黃生專心讀書,珍惜讀書的機會。 7既喚起共鳴,又勉勵告誡黃生。(意近即可) 8要珍惜并好好利用自己擁有的一切;珍惜年輕時光認真學習。3文章分段編輯本文大致可分兩段。第一部分(第

9、一至三段):闡明“書非借不能讀”的觀點。第一段是這一部分的首領段,先說黃生借書,緣事而發(fā)引出下面議論。第二段在提出“書非借不能讀”的觀點后,一連用了“天子”、“富貴人家”沒有幾個讀書者和“其他祖父積、子孫棄者”這三種常見的事實,來初步證明;并以“非獨書為然,天下物皆然”一句,深化了論點,擴展了論題;再以人們對于借來的東西(“強假焉”)和屬于自己的東西(“吾所有”)所采取的不同態(tài)度做對比論證,證明了“天下物皆然”這個論斷是有普遍意義的。整理從那常見的現(xiàn)象中推究出其原因“慮人逼取”,這種外來的壓力,會化為鞭策自己的動力,有力的證明了“書非借不能讀”的觀點。第三段又以自己年少時借書之難、讀書用心之專

10、和做官后有了大量的書籍卻不再讀書等切身經(jīng)歷為有力論據(jù),從正反兩方面進一步論證了“書非借不能讀”的觀點。課文為了論證“書非借不能讀也”這一觀點,整理從三個方面作了對比。這三個方面的對比是(1)藏書(物)者和借書(物)者對書的不同態(tài)度和心理的對比;(2)“我”幼時遇張氏吝書之不幸與黃生遇“我”公書之幸的對比;(3)“我”年少時借書苦讀與做官后有書不讀的對比??傊@部分圍繞中心觀點,有議有敘,層次清楚地闡明了事理。第二部分(第四至五段):在上述充分的基礎上,緊扣“借書”一事,指出黃生有幸遇到肯“公書”的人,向黃生提出希望,讀書必專,歸書要速。最后一段照應開頭,也是在點出寫這篇“說”的目的:勉勵他應

11、該珍惜年少時光,勤奮學習。1.“書非借不能讀”,怎樣理解這句話的意思?整理為了闡述這一觀點,從哪幾個方面著筆?答: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只有借來的東西,人們才會感到珍惜,本意就是,書不是借來的,就不會很好的去閱讀它。寓意是指,人總是會珍惜得來不易的東西。三方面:天子,富人藏書很多卻不讀和我幼時,黃生無書可讀只能借書苦讀的對比; 對假人之物和為吾所有之物不同態(tài)度心情的對比; “祖父積”與“子孫棄”的對比。2.整理說:"非獨書為然,天下物皆然."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含義?答:不只是讀書(這件事)是這樣,世間的事都是這樣(的道理)。(擁有的常常不能很好地享受,這就是人的共性。所以說

12、不只是擁有書籍是這樣,天下所有的事情都這樣!不能好好珍惜擁有的現(xiàn)成的?。?.第三段中整理講述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借書時“ 有所覽輒省記 ”,做了官后卻“ 俸去書來,落落大滿,素蟫灰絲時蒙卷軸."。這樣的目的是 :將自己做官前與做官后對書的態(tài)度對比,有力地2證明了“書非借不能讀”的觀點,更有說服力。課文分析:課文分析編輯整理認為自己幼時借不到書而“形諸夢”是非常不幸的,而黃生能與整理“公書”是非常幸運的,所以整理要黃生“知幸與不幸”,珍惜少時光陰,專心讀書。我們當代的讀書條件比起黃生來又不知要幸運多少倍,我們更應“知幸與不幸”,珍惜現(xiàn)在這大好的學習條件和自己的青春年華,刻苦讀書。如果學有不

13、成,非他人之過,自己應該多反省,知警惕。這篇“說”就青年黃允修向整理借書一事發(fā)表議論,提出“書非借不能讀”的觀點,勉勵青年化弊為利,努力為自己創(chuàng)造條件,發(fā)奮求學。課文圍繞中心,夾敘夾議,層次清楚地闡明事理。文章一開始就提出了“書非借不能讀”的觀點,出人意料,引人深思,隨后圍繞著這個中心,逐層展開闡述。先以帝王、富貴人家全都藏書豐富,卻沒有幾個讀書人,以及祖父輩盡心藏書而子孫輩隨意毀棄書這三種常見的事實,來作初步證明;再運用類比推理,以人們對于借來的東西和屬于自己的東西所采取的不同態(tài)度,來說明這個論斷是具有普遍意義的。整理從那常見的現(xiàn)象中推究出其原因“慮人逼取”,這種外來的壓力,會化為鞭策自己的

14、動力,有力地證明了“書非借不能讀”的觀點。接著,整理又拿自己年少時借書之難、讀書用心之專和做官后有了大量的書籍卻不再讀書等切身經(jīng)歷,從正反兩個方面做進一步的論證。最后,在上述分析說明的基礎上,緊扣“借書”一事,指出黃生有幸而遇肯“公書”的人,勉勵他應該珍惜機會,勤奮學習。本文多處運用對比方法,從正反兩方面去闡明事理。如以“非夫人之物”與“若業(yè)為吾有”作對比;以“余幼好書,家貧難致”的勤學與“通籍后,俸去書來”的疏懶作對比;以“予之公書”與“張氏之吝書”作對比;以自身的“不幸”與黃生的有“幸”作對比,等等。這樣,能夠鮮明地闡述觀點,加深讀者的理解,增強文章的說服力。需要注意的是,本文的中心論點雖

15、然是“書非借不能讀”,但很明顯,僅從字面上來看,這個論點帶有很大的片面性?!罢f”本身不同于規(guī)范、正統(tǒng)的論說文,本文整理袁枚又是一位才子氣頗重、任性適情的人。因此,我們更宜于把本文視為整理在有感而發(fā)的情況下率性而為的一篇帶有游戲性質的小文,其中包含有對逝去的青年光陰的懷念、對如今自己的自嘲,而主旨則在鼓勵、教育黃生,只是沒有板起面孔來。中心:整理就黃生借書一事發(fā)表議論,提出“書非借不能讀”的觀點,勉勵黃生努力為自己創(chuàng)造條件,發(fā)奮學習。1-4文章主旨:本文提出“書非借不能讀也”的觀點,論證書非借不能讀也,勸勉人們(此指黃生)不要因為條件不利而卻步不前,只要有志向,有決心,不利的條件,反而可以催人奮

16、進,取得成績,也提醒人們不要因為條件優(yōu)越,而貪圖安逸,養(yǎng)成不求進步的惡習,要珍惜時間,珍惜擁有的學習條件,好好學習。寫作特點:論點:書非借不能讀。正反對比論證以及舉例論證用類比推理,以人們對于借來的東西和屬于自己的東西所采取的不同態(tài)度,來說明這個論斷是有普遍意義的。整理從那常見的現(xiàn)象中推究出其原因“慮人逼取”。課文多處運用對比方法,從正反兩方面去闡明事理。如以“非夫人之物”與“若業(yè)為吾有”作對比;以“余幼好書,家貧難致”的勤學與“通籍后,俸去書來”的疏懶作對比;以“予之公書”與“張氏之吝書”作對比;以自身的“不幸”與黃生的有“幸”作對比,等等。這樣,能夠鮮明地闡述觀點,加深讀者的理解,增強文章

17、的說服力。1-4讀書以過目成誦為能,最是不濟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指人的內心)無多,往來應接不暇,如看場中美色,一眼即過,與我何與也。千古過目成誦,孰有如孔子者乎?讀易至韋編三絕,不知翻閱過幾千百遍來,微言精義,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窮。雖生知安行(即"生而知之":不用學習而懂得道理;"安而行之":發(fā)于本愿,從容學習)之圣,不廢困勉下學之功也。東坡讀書不用兩遍,然其在翰林讀阿房宮賦至四鼓,老吏苦之,坡灑然(暢快的樣子)不倦。豈以一過即記,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張睢陽、張方平,平生書不再讀,迄無佳文。且過輒成誦,又有無所不誦之陋。即如史

18、記百三十篇中,以項羽本紀為最,而項羽本紀中,又以鉅鹿之戰(zhàn)、鴻門之宴、垓下之會為最。反覆誦觀,可欣可泣,在此數(shù)段耳。若一部史記,篇篇都讀,字字都記,豈非沒分曉(不懂道理)的鈍漢!更有小說家言,各種傳奇惡曲,及打油詩詞,亦復寓目不忘,如破爛廚柜,臭油壞醬悉貯其中,其齷齪(此指品位低俗)亦耐不得?。ㄟx自板橋家書)1.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語。(1)眼中了了( )(2)愈往而不知其所窮( )(3)老吏苦之( )(4)臭油壞醬悉貯其中(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1)千古過目成誦,孰有如孔子者乎?(2)且過輒成誦,又有無所不誦之陋。3.找出最能表達整理觀點態(tài)度的一句。4.二、三段從兩個角度講&quo

19、t;讀書以過目成誦為能"的弊端,同時也陳述了整理關于讀書的兩條重要經(jīng)驗。請概括這兩點。(1)明白,清楚 (2)窮盡 (3)以為苦(4)都,全 2(1)千百年來,看一遍就能背誦的人,有誰超過孔子呢?(2)況且看一眼就能背誦,就有了什么東西都要背誦的弊端。3中心論點:讀書以過目成誦為能,最是不濟事。 4(1)只有深入研讀才能真正讀懂書中真諦;(2)讀書應有所選擇,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書非借不能讀也。子不聞藏書者乎?七略四庫,天子之書,然天子讀書者有幾?汗牛塞屋,富貴家之書,然富貴人讀書者有幾?其他祖父積、子孫棄者無論焉。非獨書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必慮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

20、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見之矣。”若業(yè)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異日觀”譯文一個姓黃名允修的書生來向我借書。我把書給了黃允修并且告訴他說:書不是借來的就不會好好去讀。你沒聽說過藏書的人是怎樣讀書的嗎?七略、四庫,是天子的藏書,然而天子讀書的又有幾個呢?搬運時使牛累得流汗,放在家里塞滿了屋子,是富貴人家的書,然而富貴人中讀書的又有幾個呢?其余祖輩、父輩積攢了許多書,但子輩,孫輩丟棄書的情形就不必說了。不僅僅書是這樣,天下的事物都是這樣。不是那人自己的東西而勉強向別人借來,必定擔心別人催著還回去,因而憂懼的樣子撫摸把玩那東西不停,說:“今天存放在我這里,明天就還回去了,我就不

21、能夠再看到它了。如果已經(jīng)是我自己的了,必定會把它捆扎起來,放置在高處收藏起來,說“姑且等到將來再看。這樣的話。我年輕時喜歡讀書,但是家里貧窮很難得到書籍。有一個姓張的人藏書很多。我前往張氏家去借書,張氏不借給我書,我返回家中在夢中還出現(xiàn)向張氏借書的情形。那種迫切讀書的心情像這樣。所以只要讀過的書就牢記在心。做官以后,俸祿花出去了書買來了,連續(xù)不斷的堆積堆得屋子到處都是,蠧蟲絲跡時常覆蓋著書冊。這樣以后我便感嘆借書來讀的人是多么用心專一,而年輕時的光陰是多么值得珍惜啊!姓黃的讀書人像我從前一樣貧窮,他借書苦讀的情形也像我從前一樣;只是我愿意把書公開慷慨出借,與姓張的人吝惜書籍不肯借書的樣子好像不

22、相似了。既然這樣那么是我本來不幸遇到了姓張的,而姓黃的讀書人本來幸運遇到了我。黃生懂得借到書讀的幸運和借不到書讀的不幸運,那么他讀書也必定會專心,而他歸還書也必定會迅速了。我寫下這篇文章,把它和書一起交給黃生。(2)生:對讀書人的稱呼,這里指年輕的讀書人。(3)授:交給,交付。(4)子:對人的尊稱,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您”或"你"。(5)七略、四庫,天子之書:七略、四庫是天子的藏書。西漢末年學者劉向整理校訂宮廷藏書。劉向的兒子劉歆繼續(xù)做這項工作,寫成一部圖書分類目錄七略。唐朝京師長安和東都洛陽宮廷的藏書,分經(jīng)、史、子、集四庫。這里的七略四庫泛指皇家的藏書豐富。七略,中國最早的

23、圖書目錄分類著作,分為輯略、六藝略、諸子略、詩賦略、兵書略、術數(shù)略、方技略七部。四庫,唐朝京師長安和東都洛陽的藏書,有經(jīng)、史、子、集四庫。這里七略、四庫都指內府藏書。(6)然:然而,但是。(7)汗牛塞屋:搬運起來累得牛流汗,放在家里塞滿了屋子。這里形容藏書很多。汗,名詞用做動詞,使流汗的意思。塞,使塞滿,使動用法,汗牛充棟。(8)祖父:祖輩和父輩。(9)子孫:子輩和孫輩。(10)棄者:丟棄的情況。(11)無論:不用說,不必說。獨:只,僅僅。(12)然:這樣。(13)夫(fú)人:那人。指向別人借書的人。夫,那。(14)強(qing):勉強。(15)慮:擔心;害怕。(16)惴惴(zhuì)焉:憂懼的樣子。焉,的樣子。(17)若:如果。(18)業(yè):已、已經(jīng)。(29)高束:捆起來放在高處。束,捆綁。(20)庋(gu):放置,保存。藏:收藏。(21)姑俟(sì):姑且等待。姑,姑且。俟,等待。(22)異日:日后,將來。異:別的,其他的。(23)云爾:樣的話。(24)難致:難以得到。致,得到。富:多。(25)與:給。(26)形諸夢:形之于夢。在夢中現(xiàn)出那種情形。形,出現(xiàn),表現(xiàn),表露。諸,等于“之于”。(“之”指代詞,代借書的情形;“于”指在)。(27)切:迫切。(28)故有所覽輒?。▁ng)記:(因為迫切地要讀書,又得不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