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地理7.2 東南亞 習題精選(附參考答案)_第1頁
七年級地理7.2 東南亞 習題精選(附參考答案)_第2頁
七年級地理7.2 東南亞 習題精選(附參考答案)_第3頁
七年級地理7.2 東南亞 習題精選(附參考答案)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七年級地理7.2 東南亞 習題精選附參考答案以下是查字典地理網為您推薦的七年級地理7.2 東南亞 習題精選附參考答案,希望本篇文章對您學習有所幫助。七年級地理7.2 東南亞 習題精選附參考答案一、填空題1.東南亞位于_洲和_洲、_洋和_洋之間的十字路口。2.中南半島地形具有_、_的特征。3.東南亞居民的糧食中,主食是_、_、_、_。等國是世界上這種農產品的重要出口國。4.中南半島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_。5.熱帶雨林氣候區(qū)一般午后_時左右,天空濃云密布,雷電交加,降下急驟的_雨。二、選擇題1.以下東南亞國家中,屬于內陸國的是 A.泰國 B.柬埔寨 C.老撾 D.緬甸2.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是 A.

2、菲律賓 B.日本C.印度尼西亞 D.馬來西亞3.關于東南亞的表達,正確的選項是 A.位于亞洲和歐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十字路口,是東西方交通要道B.由馬來半島和馬來群島兩部分組成C.氣候類型主要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雨林氣候D.居民主要是黃種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較大的地區(qū)之一4.東南亞成為世界最大的熱帶經濟作物產地的自然原因是 A.熱量、水分充足 B.山地多、土壤肥沃C.種植歷史悠久、消費技術高 D.世界上對熱帶經濟作物需要量大5.關于馬六甲海峽的表達,正確的選項是 A.位于亞洲和大洋洲之間 B.連接印度洋和太平洋C.號稱日本的海上生命線 D.號稱西方國家的海上生命線三、綜合題1.以下圖是馬

3、六甲海峽航線示意圖,讀后答復:1馬六甲海峽位于_半島和_島之間,溝通了_洋和_洋。2馬六甲海峽往西航行,可到達_洲、_洲和亞洲的_地區(qū)、_地區(qū),往東航行可通往亞洲的_地區(qū)和_洲以及_洲、_洲。3馬六甲海峽在世界海洋交通中的重要性表如今_。4對日本來說,馬六甲海峽的航線相當重要,其中主要原因是_。2.以下圖是東南亞地區(qū)山河分布、海陸分布略圖,讀后完成以下要求:1將以下事物用相應的代號填在圖中正確位置A.馬來半島 B.長山山脈 C.湄公河2將圖中代號所示的地理事物名稱及其相關內容填在下面橫線上D_市,屬_氣候。E_海峽,F_島,按緯度劃分,該島位于_半球。G是_國,該國經濟開展是利用其優(yōu)越的_和_

4、條件。20世紀70年代以來,又通過_開展了煉油、造船、海上鉆井平臺制造、電子電器等工業(yè)。除此以外,該國的經濟部門中,_業(yè)也很興隆。3東南亞最大的平原是_,東南亞大河中,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是_河,從上游到下游,這條河順序流經了_、_、_、_、_和_,最后注入_海。4馬來群島位于_板塊、_板塊和_板塊交界附近,所以多火山、地震,其中火山分布最多的國家是_。參考答案一、填空題1.亞 大洋 太平 印度2.山河相間 縱列分布3.稻米 泰國 緬甸 越南4.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5.二 對流二、選擇題1.C 2.C 3.D 4.A 5.BC三、綜合題1.1馬來 蘇門答臘 太平 印度2歐 非 西亞 南亞 東亞 大洋 北美 南美3是從歐洲、非洲向東航行到東南亞、東亞各港口最短海運航線的必經之地,是連接太平洋與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4日本本國石油貧乏,所需的石油絕大部分來自中東波斯灣沿岸,由波斯灣沿岸運往日本的石油航線必經過馬六甲海峽2.1見以下圖2馬尼拉 熱帶季風 馬六甲 爪哇 南 新加坡 地理位置 優(yōu)良港灣 對外開放,吸引外資,引進先進技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