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等水準技術要求_第1頁
三四等水準技術要求_第2頁
三四等水準技術要求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水準觀測說明與規(guī)范(一) 觀測方法1. 三等水準測量采用中絲讀數法進行往返測。當使用有光學測微器的水準儀和線條式因瓦水準標尺觀測時,也可進行單程雙轉點觀測。2. 四等水準測量采用中絲讀數法進行單程觀測。支線必須往返測或單程雙轉點觀測。(二) 設置測站要求 三、四等水準測量采用尺臺作轉點尺承。觀測應在標尺分劃線成像清晰穩(wěn)定時進行,若成像欠佳,應酌情縮短視線長度。測站的視線長度、視線高度等按表1規(guī)定執(zhí)行。 表1 等級視 線長 度前后視距差(m)每站的前后視距累積差(m)視線高度(m)儀 器類 型視距 三等DS3752.05.0三絲能讀數DS1,DS05100四等DS31003.010.0三絲能讀

2、數DS1, DS 05150(三) 測站觀測程序和方法1、 三等水準測量每測站照準標尺分劃順序為:1)后視標尺黑面(基本分劃);2)前視標尺黑面(基本分劃);3)前視標尺紅面(輔助分劃);4)后視標尺紅面(輔助分劃)。2、四等水準測量每測站照準標尺分劃順序為:1)后視標尺黑面(基本分劃);2)后視標尺紅面(輔助分劃);3)前視標尺黑面(基本分劃);4)前視標尺紅面(輔助分劃)。3、一測站的操作程序:1)首先整置儀器豎軸至垂直位置(望遠鏡繞豎軸旋轉時,水準氣泡兩端分離不大于1cm);2)遠鏡對準后視尺黑面,用傾斜螺旋導水準氣泡準確居中,按視距絲和中絲精確讀定標尺讀數(四等觀測可不讀上、下絲讀數,

3、直接讀距離);3)照準前視尺黑面,按2)款操作;4)照準前視尺紅面,按2)款操作,此時只讀中絲讀數;5)照準后視尺紅面,按4)款操作。 使用單排分劃的因瓦標尺觀測時,對單排分劃進行兩次照準讀數,代替基輔分劃讀數。4、自動安平水準儀的操作程序與氣泡式水準儀相同。每測站觀測前,首先將概略整平水準氣泡導至中央,然后按規(guī)定順序照準標尺進行讀數。轉鏡水準儀的操作程序,應按規(guī)定順序照準標尺,而將黑面和紅面分劃的觀測分別在兩個鏡位(或擺位)進行。5、三、四等水準測量,采用單程雙轉點法觀測時,在每一轉點處,安置左右相距0.5m的兩個尺臺,相應于左右兩條水準路線。每一測站按規(guī)定的方法和操作程序,首先完成右路線的

4、觀測,而后進行左路線的觀測。 (四) 間歇與檢測1、觀測間歇時,最好在水準點上結束。否則,應選擇兩個堅穩(wěn)可靠、光滑突出、便于放置標尺的固定點,作為間歇點。間歇后,應進行檢測,檢測結果符合限差要求,即可由此起測。如無固定點可選擇,則間歇前應對最后兩測站的轉點處打入帶有帽釘的木樁作為間歇點。間歇后進行檢測,比較任意兩轉點間歇前后所測高差,若符合限差要求,即可由此起測。否則,則須從前一水準點起測。2、檢測成果應保留,但計算高差時不采用。(五) 讀數位數與測站觀測限差1、讀數取位按表2規(guī)定執(zhí)行。表2等 級中絲讀數法(mm)光學測微法(mm)視距絲中絲視距絲平分絲三等1110.1四等11112、測站觀測

5、限差按表3規(guī)定執(zhí)行。表3等級觀測方法基、輔分劃(黑紅面)讀數的差(mm)基輔分劃(黑紅面)所測高差的差(mm)單程雙轉點法觀測時,左右路線轉點差(mm)檢測間歇點高差的差(mm)三等中絲讀數法2.03.03.0光學測微法1.01.51.5四等中絲讀數法3.05.04.05.0測站觀測誤差超限,在本站發(fā)現后可立即重測,若遷站后才發(fā)現,則應從水準點或間歇點(須經檢測符合限差)起始,重新觀測。(六) 觀測中應遵守的事項1、觀測時,須用白色測傘遮蔽陽光;遷站時,應罩以白色儀器罩。2、對具有傾斜螺旋的水準儀,觀測前應測出傾斜螺旋的置平零點,并作標記,隨著氣溫變化,應隨時調整零點位置。對于自動安平水準儀的

6、圓水準器,觀測前須嚴格置平。3、在連續(xù)各測站上安置水準儀的三腳架時,應使其中兩腳架與水準路線的方向平行,而第三腳輪換置于路線方向的左側與右側。4、除路線轉彎處外,每一測站上儀器與前后標尺的三個位置,應接近一條直線。5、同一測站上觀測時,一般不得兩次調焦。僅當視線長度小于10m,且前后視距差小于1m時,可在觀測前后標尺時調整焦距。6、每一測段的往測和返測,其站數均應為偶數。由往測轉向返測時,兩支標尺須互換位置,并應重新整置儀器。7、在高差甚大的地區(qū),應盡可能使用因瓦水準尺按光學測微法實測。(七) 往返測高差不符值與環(huán)線閉合差的限差表4等級測段、路線往返測高差不符值(mm)測段、路線的左右路線高差

7、不符值(mm)附合路線或環(huán)線閉合差(mm)檢測已測測段高差之差(mm)平 原山 區(qū)三等±12±8±12±15±20四等±20±14±20±25±30注:K路線或測段的長度,km; L附合路線(環(huán)線)長度,km; R檢測測段長度,km。 山區(qū)指高程超過1000m或路線中最大高差超過400m的地區(qū)。1、檢測已測測段高差之差的限差,對單程或雙程檢測均適用。 2、水準環(huán)線由不同等級路線構成時,環(huán)線閉合差的限差,應按各等級路線長度分別計算,然后取其平方和的平方根為限差。風級表風力等級名稱地面上的動態(tài)相當風

8、速m/skm/h0無風靜,煙直上00.2011輕風煙能表示風向,但風向標不能轉動0.31.5152輕風人面感覺有風,樹葉有微動,尋常的風向標轉動1.63.36113微風樹葉及微枝搖動不息,旌旗展開3.35.412194和風能吹起地面的灰塵和紙張,樹的小枝搖動5.57.920285清風有葉的小樹搖擺,內陸的水面有小波8.010.729386強風大樹枝搖擺,電線呼呼有聲,舉傘困難10.813.839497疾風全樹搖動,迎風步行感覺不便13.917.150618大風微枝折毀,人向前行感覺阻力甚大17.220.76274附記:一般所稱風向為風吹來的方向,例如風從東北方向吹來,稱為東北風測線:自 至 儀

9、器型號: 儀器 日期:年月日 時刻:始時分 末時分成象: 天氣: 溫度: 風向風速:土質: 堅實性: 太陽方向:觀測:記錄:前視尺: 后視尺:檢核:測站編號后尺下絲前尺下絲方向及尺號標 尺 讀 數基加K減輔(一減二)備考上絲上絲后 距前 距基本分劃(一次)輔助分劃(二次)視距差dd后前后前h后前后前h后前后前h后前后前h測線:自 至 儀器型號: 儀器 日期:年月日 時刻:始時分 末時分成象: 天氣: 溫度: 風向風速:土質: 堅實性: 太陽方向:觀測:記錄:前視尺: 后視尺:檢核:測站編號后尺下絲前尺下絲方向及尺號標 尺 讀 數基加K減輔(一減二)備考上絲上絲后 距前 距基本分劃(一次)輔助分劃(二次)視距差dd后前后前h后前后前h后前后前h后前后前h測線:自 至 儀器型號: 儀器 日期:年月日 時刻: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